读书笔记《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6

读书笔记《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6,第1张

第11章,培养孩子的手工劳动能力。

    手工劳动和手工锻炼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为了完成特定的任务,生产出对社会有用的产品,增加世界的物质财富。后者是为了锻炼双手,增强体质,完善个人。 二者并非孤立存在,它们之间相互联系,通常来说,具备完善双手的人才能生产出有用的产品。

    作者倡导的自由体系,不 建议孩子们仿制任何东西,只是让他们用粘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塑造。

第12章,孩子的感觉训练。

    作者使用的方法是用教具进行教学实验,希望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有 自发的反应。

    为了使教具达到教学的目的,必须让孩子喜欢上他,而不是讨厌它。

  根据资料显示,2到 3岁儿童最大的乐趣就是摆弄小物体。 儿童之家的这个实验也证明这一论断是正确的。

    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孩子自己工作,自主纠正错误,进行 自我教育 ,所以孩子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完善自己,感觉训练也同样如此。

(自我教育非常非常的重要,只有自己发现出来的规律才会理解的更深刻,同时儿童也会因为自己发现了一个规律,而得到精神上的满足,这就是精神上的奖励)

    正常儿童对不同的游戏的喜欢程度因人而异。

    一位聪明的教师应具备个人心理观察的能力,并且能够顾及各种刺激,所能保持注意力时间的长短。

  感觉训练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反复练习调节,对不同刺激的感知力。

音乐

    在儿童之家里,音乐老师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孩子的个人练习,并且让孩子们心里清楚,只有在老师的指导下,成为优秀的钢琴家的概率才会大大增加。

颜色

塞贡感觉原则三阶段:

  第一阶段:把感觉和名称巧妙联系起来

出示两种不同的颜色。对比学习

  第二阶段:认识相对应名称的物品。

指着红色的说,给我红色的。

  第三阶段,记忆相应物品的名称。

给孩子看一件物品,问他是什么颜色?

    塞贡建议在识别颜色训练中,不 要单独向孩子出示一种颜色,而是两种,因为通过比较有助于孩子记忆。

第13章,感觉练习及教学材料

一般感觉:触觉,热觉和重量的感觉。

洗澡洗手触摸联想。

味觉和嗅觉练习。

  鲜花的味道。不同味觉的溶液。

视觉练习。

  1关于大小的视觉差别。

    包括体积厚度长度。

  2对形状的视觉感知和视觉-触觉-肌肉感知

    视觉和肌肉触觉的联系可以帮助孩子们对形状的判断。

    3不同颜色的视觉感知——色觉练习。

颜色板练习

8种颜色。8个深度。

颜色记忆实验

分辨声音练习。

音乐教育。

    肌肉记忆如果伴随着其他形式的感觉记忆,那么这种感觉就会更完善。

听觉敏感度的测试。

    几个安静的小游戏。

    孩子的心灵中存在着独特的奖励形式和精神快乐。

第14章  感觉教育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我们的教育总体目标包括两个方面,生物学方面和社会学方面。

  从生物学方面来说,我们希望可以帮助个体在自然方面取得卓有成效的发展。

    从社会学方面来说,我们希望可以帮助个体能够更好的适应周围的环境。

    所有关于小孩子的教育,必须遵循这样一条原则: 帮助孩子心智和身体的全面发展。

    对儿童来说,各种刺激以及各种事物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因此在这个时期, 我们应当有意识的指导儿童的感觉刺激。

    3到7岁这一阶段,孩子正处于身体的迅速成长时期,儿童在这个时期的感觉有很大的发展,会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开始更加关注周围的环境。

    当我们要求学者去实现他们著作中的某些目标时,尽管他们可以理解书中所讲的内容,但是在执行的时候却出现重重的困难,就好像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空中楼阁,这是 因为我们遗漏了教育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这个因素就是感觉。

    实际上许多情况下,正是缺乏实践经验,智力变得一无是处,而这种实践经验基本源自于感觉教育。 每个人都知道在实际生活中准确判断不同刺激的重要性。

    美学和道德教育与感觉训练密切相连。

    教育应该给予感觉练习和运动神经练习同等的重要性。

(我觉得这是一个教育的新视角)

蒙台梭利感觉教育的特点和主要内容。

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 蒙台梭利是意大利著名的幼儿教育家。她利用自制的教具对呆傻儿童进行了读写能力的训练,结果获得极大的成功。在此基础上,她逐步建构了一套特殊教育模式——感觉教育。

感觉教育的主要特点就是它与动作教育紧密结合,给儿童自己动手操作感官教具的机会,让儿童在活动中进行和完成,借助于直观学具的操作,内化为智力技能,以达到主动地感知这个世界,促进智能发展的目的。感觉教育主要训练幼儿的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及嗅觉五大感官系统。其中,视觉、触觉、听觉在“感觉一动作”组合功能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90。

本题知识点:幼儿智力技能的学习,

Ⅰ 学智云蒙氏课程包含哪些内容呢

日常生活领域

培养幼儿的大肌肉和小肌肉的组织能力增强对自己身体的控制能力,从而专把孩子从自然人向社会人属过度,脱离对父母的过度依赖,学习生活自理能力,学会帮助别人,照顾环境,培养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感。并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行为,为将来进入正式的社会生活做准备。

2、感官领域

培养幼儿视、听、嗅、味、触五觉敏锐程度的感官能力,使幼儿的每一项感觉都是灵敏全面发展。为学习数学及其他领域做准备,争强对于社会及知识的感知,培养初步的序列、分列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3、数学领域

培养数的概念,理解加减乘除运算的关系,会做10000以内的加减乘除,会做简单的测量工作,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4、语言领域

培养幼儿听说读写的能力,帮助幼儿更好的书写和阅读,使幼儿在童年时期就形成良好的阅读与书写习惯,培养喜爱阅读的兴趣、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强化听力与阅读能力,提高书写能力。

5、科学文化领域

增长幼儿见识,开阔眼界,培养幼儿热爱科学的兴趣及探索求知的精神,使幼儿从小就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了解基本的动植物学、地理学、天文学、历史学知识。

Ⅱ 蒙台梭利课程和瑞吉欧课程的异同

蒙台梭利课程与瑞吉欧课程中环境设置的比较

蒙台梭利和瑞吉欧两种教育模式在课程的设置中,都特别重视环境的作用,都认为环境是教育的第三要素。但是两种课程中环境设置又存在一些异同点,通过对两种课程中的环境设置进行分析来了解各自特点所在,对理性思考我国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问题,丰富我国学前教育理论,意义是非常重大的。本文试从两种课程环境设置的理论背景和环境设置的基本理念及环境创设的原则三方面来对两种课程中的环境观进行比较。 一、环境设置的理论背景比较

蒙台梭利课程中环境的设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十九世纪,科学的迅猛发展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使人们对世界观有了较大的改变,蒙台梭利早期研究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和孟德尔等人的遗传学说以及法国学者法布尔等人的生物学理论,对人类发展的看法有着浓厚的生物学观点。她认为:“任何有机体为了发展自己的内在潜能,都需要一定的环境和条件”。正如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土壤和水份一样,儿童的身心发展也是在外界 的帮助下发展起来的,是个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为了使儿童的潜能得到发展,并能自由地进行活动,必须从他们所处的环境中找到与其内部自然发展有直接关系的物质。”[1]蒙台梭利把这一观点引入到教育中,她认为在教育方面,重要的是使儿童在适宜的环境中,找到发展自己能力的必要方法。但是,她认为当时社会的一般家庭都不适合儿童的发展:[2]贫困的家庭处于物质缺乏、人口拥挤的状态,而富有的家庭又对儿童过分娇惯,而且,一般家庭的建筑、设备和用具都是为成人设计和制造的,这些环境都不能给儿童自由活动的可能。因此,她提出必须为儿童提供一个“准备好的环境”。[3]这个环境是成人与儿童的世界之间的桥梁,是可以让儿童身体自由活动并能使其智力、道德、社会性都得到自由的发展的环境,也是可以保护儿童的环境。

在瑞吉欧课程中,“环境”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不仅是幼儿所处的地理、物质环境,更是一种时间、精神沉淀的文化环境。[4]瑞吉欧课程的环境设置生动地体现了美国进步主义教育与皮亚杰等人的教育思想的完美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在美国的进步主义教育,其思想核心就是提倡民主精神,反对对儿童的压制,要求尊重儿童。进步主义的代表人物杜威认为,儿童的发展是在先天本能与冲动的基础上,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不断增加经验的。[5]“行动处于观念的中心”杜威的这一教育哲学被瑞吉欧人充分地利用到环境设置中来,表现为环境生成课程和课程创造环境,因此,瑞吉欧的环境设置是充分体现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兴趣的原则的。另外,瑞吉欧的环境设置还来自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和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的历史文化理论”和“支架教学”。皮亚杰创立的认识发生论明确提出知识既非来自主体,也非来自客体,而是来自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即主体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产生认识上的不平衡,并产生进一步认识的动力而不断达到新的智慧的发展过程。“支架式教学”是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依据的。支架式教学是建构主义的一种教学模式,是教师为学生搭建一个必要的“脚手架”,支持学生不断地建构自己,将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在瑞吉欧的课程中,环境为儿童认识的建构搭建一个脚手架,成为一种儿童学习与成长的支架,支持儿童不断建构自己。因此,可以说,瑞吉欧课程中的环境创设,其思想的渊源既是沿袭意大利传统文化的,又是接纳百川的。

比较两者的理论背景可以发现,两者都受当时文化科学发展和教育思潮的影响,非常重视环境在教育中和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反对旧的环境中对儿童不利的因素。但是,因为处的时代和理论背景的不同,蒙台梭利注重从生物学的角度考虑儿童发展对环境的需求依赖;提出为儿童创设一个适合他们发展的“有准备”的环境;而在瑞吉欧的课程中,体现的是一种历史文化的沉淀,一种民主精神的再现,和一种儿童在与环境的交流中自在、自主的发展思想精髓。 二、环境设置的基本理念比较

蒙台梭利认为成人的世界有太多因素压制了儿童的发展,因此在她的课程中,环境首先应

//wenku/linkurl=-xpJO9i_IqKZxFRA4rZWtWX1qg-S21Xh48EFSaQb-sFi3_

Ⅲ 150蒙氏启蒙课程有什么用呀

1、启发智慧

2、开发大脑

Ⅳ 什么是蒙氏教育

蒙台梭利是世界着名的幼儿教育专家。近百年来,她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一直对世界幼儿教育产生着积极的影响。蒙台梭利教育法是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及潜能开发的优秀教育模式 玛利亚·蒙特梭利(1870~1952)她是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也是一位女性教育家,在她大学毕业后的1898年被当时的意大利教育部长任命为“国立特殊儿童学校”的校长,开始致力于弱智儿童的教育,过了几年以后,她逐渐转入了正常儿童教育的研究。在1907年,她在罗马的贫民窟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儿童之家”(现在儿童之家遍部世界各地107个国家)。在儿童之家她写出很多关于儿童教育的书籍,如《童年的秘密》《吸收性心智》《发现儿童》《教育中的自发性活动》等等。同时她也研制了很多能够促进儿童心智发展的各种教具,来提升孩子的智慧,发觉无穷的潜能,因此也就产生了蒙特梭利教学法。我们简称蒙氏教学,蒙氏教学包括蒙氏语言开发,蒙氏艺术教育(美术音乐),蒙氏感官教育,蒙氏科学文化教育,蒙氏日常生活教育,蒙氏数学教育。(同时数学教育也是蒙氏教育的经典)而她也被后人称为“儿教之母”。蒙特梭利认为儿童应该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发展,只有动手才能获得丰富的学习经验。因为学习数学是由具体形象带进具体抽象,所有抽象都来自于具体过程。 1、以儿童为中心。 视儿童为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 2、“不教的教育”。 蒙台梭利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教学,主张由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以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教育内容,让儿童自发的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0- 6岁的幼儿在特定的时期会出现特定的喜好倾向。若顺着敏感期学习,该特性即可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4、教师扮演导师的角色。一般称蒙氏教师为启导员。他必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于孩子的发展状况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孩子适时、适性地协助与指导。 5、完全人格的培养。蒙氏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协助孩子正常化。透过环境的设计、教具的操作,使孩子一步步建构完善的人格。 6、尊重孩子的成长步调。蒙氏教育要求教师根据儿童发展的进程,对不同特点的儿童进行因材教,不搞一刀切式的教育。 7、混龄教育。让不同年龄的孩子在一起,可使较小的孩子有不同年龄层的模仿对象,而较大的孩子则可以从帮助年幼的儿童中增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8、丰富的教材与教具。蒙台梭利教具非常丰富,但这些教具并非是教师用来教学的工具,而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透过这些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 9、屏除单一奖惩制度。蒙氏教学尊重儿童,培养孩子正在萌芽的尊严感。 10、爆发式的教学成果。

Ⅳ 到底什么是蒙氏,现在好多教育中心都有蒙氏课程

蒙氏的6大理论一) 环境适应论:不仅包括学校,还有自然、社会、人际环境,智能成长除先天因素外,环境对其起重要作用。1、预备环境的意义:儿童是精神胚体,有赖环境的保护、滋润。儿童是个探索者,需赖以吸收环境中的各种印象来建构其心智。童年之秘隐藏在儿童的环境中,唯有透过开放的环境,才能将真正内在的潜能发展出来。环境是教育的工具,所以预备一个适合儿童开展其禀赋的环境,成为其新教育的目的。2、什么是有预备的环境?是一个符合儿童需要的真实环境;是一个供给儿童身心发展所需的活动练习的环境;是一个充满爱、营养、快乐与便利的环境;儿童唯有通过如此环境才能达成工作的能力,形成真正自己、建构自己、成为人。3、 预备环境的观念 (1)真实的观念(2)自由的观念(3)社会化的观念4、预备环境的原则:(1) 尊重、互动的交往原则(2) 独立操作的无竞争原则:竞争:挑战自我、 超越自我、完善自我(3) 轻松、愉快的学习原则(4) 自然、有序的开放性原则(5) 挑战自我的探索性原则5、教室环境的六大要素:(1) 自由与纪律唯有孩子在自由的气氛中才会显露其本质。自由的环境让孩子成长发展的内在本能有个自由发挥的条件和机会。教室中的自由包括:自由选择教具、自由选择活动、人际交往的自由、没有人为的比赛和奖惩。在自由中建立常规纪律,独立性的养成、抑制力的培养、自制力的控制、分辨善恶、团体活动的规则、破坏性行为的限制。(2)结构与秩序 (3)真实与自然 (4)美感与气氛 (5)教材与教具 (6)社会性生活的发展:维护环境、混龄生活、合作性工作的开放、对教室环境的拥有感与责任感、分享快乐与成功。 (二)独立成长理论: 独立是儿童成长的主要目标。 独立是儿童成长的必要条件。帮助孩子独立的方法:放手让孩子去做、尊重的态度、适时的指导、最大的耐性、最多的鼓励。孩子的成长象一盆植物一样,我们要了解它的性能,给它营养,适当照顾。(三)生命自然发展理论 (四)吸收性心智理论 每个幼儿都有极大的潜在能力,孩子出生后没有经验,他是通过内在特殊力量从环境中获得所需信息。 0-3岁 潜意识吸收性心智 象照相机拍照。(无意识、无选择的吸收)象计算机录入(由内心编辑--输出) 3-6岁 有意识吸收性心智 在快速的吸收时,会出现特定的喜好、兴趣,也就是敏感期的出现。教师要学会观察、审判、治疗(帮助)。(五)工作人性论 幼儿阶段是一个形成、创造与建构的时期,为有通过工作才能逐渐形成各种运作的能力而成为人。 以工作为核心形成的教育体系。人类智力发展由认知而来,认知则通过感官与外界环境的互动积累而来,而手正是感官的最敏感的触角,也是与环境互动的最频繁的媒介。手是人类的第二个脑。 工作是人性的特征。通过工作可解决人性的偏差。(依赖、懒惰、任性、胆小等。)使孩子从无秩序到秩序、从被动到主动、从依赖到独立。 从工作中得到满足,体现人生价值;训练手眼协调;借助四肢活动使人格、智能、体能都得以发展。(六)奖惩无用论 提倡鼓励、引导、支持。认为儿童的内在需要得以满足就会产生宁静,并会产生新的愿望。应 该引导儿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选择、自我约束。

Ⅵ 蒙台梭利课程模式的目标有哪些

关于蒙台梭利课程模式的目标,北京师大有专门的课程

Ⅶ 蒙特梭利日常生活课程中带有颜色编码的教具的目的是什么

王特说的日常生成现在有带颜色的了教学目的都是王特说的日常生成现在有带颜色的了教学目的都是

Ⅷ 什么是蒙氏班

蒙氏班代表着以蒙氏的教学理念来进行教学的班级,进行蒙氏课程的班级,蒙氏是主要以幼儿为主体,幼师为补助,遇到问题教师主要起聆听、提示和助手的身份。

并且孩子生活要有自理行,像打扫卫生,收拾东西,往往会难以被不理解这种教育理念的家长接受,毕竟教育理念每个人都有不同选择、所以在幼儿园中往往会单设蒙氏班。以供家长进行选择。

蒙氏班采用蒙特梭利教育法。

蒙特梭利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A、以儿童为中心。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念,视儿童为独立的个体。

B、不教的教育。反对以老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主张由日常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教具让儿童自发性的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C、把握儿童的敏感期。主张0―6岁会出现特定的喜好倾向,若顺着敏感期学习,可得到大的效果。

D、教师扮演协助者的角色。给孩子提供适时适性的协助与指导。

E、完全人格的培养。

F、尊重孩子的成长步调。

H、丰富的教材与教具。孩子在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

J、爆发的教学效果。在某一时间内以爆发力量彰显孩子内在心智的成长。如:砂数字板,平时在操作时,通过触摸、描画,培养幼儿手部能力的控制能力,为书写数字做准备。

(8)蒙氏日常课程都有什么区别扩展阅读

蒙氏班与普通班的区别

教学:蒙氏教育教学以儿童为中心。教师根据儿童生命和心智成长的内在需要进行启发和引导,儿童自我学习、了解问题与发现问题,总结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传统教育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的教为主,儿童失去了自我发展、自我总结、自我认知的过程。

上课形式:蒙氏教育不同形态的学习环境,让孩子根据自身内在潜力而进行选择;传统教育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以团体的形式上课。

上课内容:蒙氏教育在同一时间追求不同的科目、不同的发展速度;

学习途径:蒙氏教育直接同环境接触,通过大量的成系统的教具和众多的学习方法,使每个孩子各得其所,通过感官体验学习知识;

儿童敏感期:蒙氏教育根据儿童的各个敏感期为其提供相应的条件,使儿童各方面的能力得到迅速发展。

Ⅸ 什么是蒙氏教育

蒙氏教育是以意大利的女性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 , 1870~1952年)的名字命名的一种教育方法。

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独特魅力源于对儿童的充分研究与了解,遵守儿童的敏感期,激发儿童潜能,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发展孩子独立、自信、专注、创造等能力,为将来孩子的成长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蒙氏教育法遍及欧洲大陆,也走向了世界,蒙氏教育法推广百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理论不断完善和发展,得到世界各地幼教界的普遍推崇和认同。

(9)蒙氏日常课程都有什么区别扩展阅读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具有巨大的潜能,他生命的发展是走向独立。通过具体的练习如生活基本能力练习、五官感觉练习、智能练习(语言、数学、科学)等形式,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础。

蒙氏教室是一个小社会的雏形,孩子在其中学会尊重别人,接受别人,学习如何分享自己学会的知识技巧,学会如何领导别人。蒙氏教室提供了培养儿童情感智商的环境。

蒙台梭利课程,包括感觉、动作、肢能、语言和道德发展等,使个体成为一个身心统整合一的人。“自由”与“纪律”合一,“个性”与“群体”兼顾。启发幼儿使他们有能力解决困难,适应新的环境,达到自我构建和心智发展的目的。

Ⅹ 150蒙氏具体有哪些课程

有包括心理感官动作(0-3)、语言(0-6)、感官(3-6)、数学(3-6)、蒙小数学及几何(5-14)等超过100个学时的蒙氏系统化课程。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中班蒙氏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班蒙氏教案1

 一、目地要求

 1、尝试红色、**、蓝色,感知几种常见的颜色。

 2、尝试将相同的颜色物体进行配对,在游戏中体验两个物体之间的色彩关系。

 3、初步学习收拾学具的方法

 准备

 教具色板、固体胶、幼儿学具

 二、 蒙氏数学《颜色配对》

 (一) 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走线,线上游戏,教师变换两臂动作,屈肘—侧平举—摸肩—上举,幼儿跟着老师模仿。

 (二)认识红、黄、蓝三原色。

 师:今天,我们小三班里来了三位新朋友,他们分别是小红、小黄、小蓝,你们想认识他吗,

 (1) 认识红黄蓝三原色。

 (2) 教师出示教具“色版”拿出红色版:小红的颜色是红色,小黄是什么颜色,小蓝的。在依次拿出**和蓝色色板,运用三阶段教学法引导幼儿知道红黄蓝三种颜色,(教师命名--这是红色,辨认--哪个是红色的,说出名称--这是什么颜色,这是红色……)

 游戏活动--彩色娃娃站起来

 师:今天,小红……要和小朋友来玩捉迷藏,他们的颜色就藏在小朋友的身上

 (3)游戏--找朋友

 教师讲述游戏玩法,由教师拿出一种颜色的色板与幼儿进行颜色配对,例如:红色卡片的朋友在哪里,幼儿就举出自己手上的颜色卡片以此类推。

 (三)操作学具

 师:今天,小红、小黄还有小蓝他们除了和小朋友玩游戏之外,还是来找朋友的,

 教师依次拿出红黄蓝的另一块色板,将颜色相同的色板并排在一起,让幼儿感受颜色的配对,

 提出要求

 1、 自己保管好自己的学具,掉在地板上马上捡起来。

 2、学会自己收拾学具;幼儿操作学具,教师指导个别能力较差的幼儿操作。

 (四)延伸

 在平时是可以与幼儿玩一玩颜色接龙从生活中感受颜色的多样性。

中班蒙氏教案2

 活动目标

 1、充分通过视觉和触觉,分辨正方体的大小,感知其特点。

 2、通过手指抓、捏、摸等动作,培养手眼协调及肌肉运动的控制力。

 3、增强专注力,建立秩序感。

 活动准备

 1、粉红塔、粉红塔形式卡片若干。

 2、字卡:大、小。

 3、音乐准备:班得瑞钢琴曲。

 4、照片:粉红塔的创意建构。

 活动过程

 (一)走蒙氏线。

 1、念儿歌走蒙氏线。听音乐走线,边走边念儿歌“积木长积木宽,我用积木盖楼房,一块一块叠上去,看看楼房有多高?”

 2、线上游戏“积木叠叠高”。

 (二)第一次感官操作:垂直积塔。

 1、师幼一起工作:“今天我们要进行粉红塔的工作,先来继续上次进行的工作‘垂直积塔’,请你和我一起做。”(取放材料遵循小取大放原则)

 2、叠高后欣赏:美吗?象什么?可以站起来看一看。(欣赏整体的感觉)

 3、错误控制:“爬楼梯”游戏。

 4、游戏:哪个不见了?(从积高的粉红塔中取掉一块,让幼儿猜猜谁不见了?)

 (三)第二次感官操作:感受大小、三阶段命名。

 1、认识字卡“大”、“小”。

 2、比较大小,进行三阶段命名:

 师取出三块,有什么不一样?给它送上名字:一起来说说它们的名字,每个名字说三遍,如“这是最大的、最大的、最大的”。

 3、请幼儿用双手分别取最大的、最小的和比较大的。

 4、闭上眼睛,老师放在你手里的是最大的、最小的、还是较大的?

 5、游戏:看谁指得快。

 师:现在我们要来玩个游戏,看谁指得快?如:“最大的在哪里?”

 (四)第三次感官操作:序列造型。

 1、欣赏认识各种不同的形式卡。

 2、幼儿排序、配对工作:自愿选择不同难度的粉红塔形式卡片,然后找出和卡片大小对应的方块进行对比排序。

 延伸活动:

 欣赏照片:粉红塔的创意建构等工作。问:“你能像她一样把塔垒起来吗?下次我们再一起来尝试”。

中班蒙氏教案3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有一定的阅读兴趣。

 3、懂得要用正确的方法才能做好一件事情。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对圆柱形有初步的感知。

 2、物质准备挂图、音带、故事读本人手一册、头饰(熊妈妈、熊宝宝)、布。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1、师幼相互问候,走线。

 2、游戏《布袋游戏》。教师准备一个装有各种物品的布袋,随意从里面拿出不同的物品,让幼儿进行观察和讲述。

  二、感知活动:

 1、教师:刚才我们玩了魔术布袋游戏,好不好玩啊!小朋友还想不想玩啊!但是我只有一个魔术布袋,怎么办?今天呀!小熊凯迪来帮我们了,它正在学习缝一个布袋,瞧!它缝好了。教师出示挂图,幼儿观察。教师:凯迪遇到了什么问题?(幼儿试着回答)

 2、教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故事《缝布袋》。教师讲述故事,幼儿欣赏。(提醒幼儿要仔细听讲)

  三、共同阅读:

 1、师幼共同阅读故事图一至图四。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说出故事内容。

 (1)小熊凯迪在干什么?妈妈说要缝成什么形状的才好看?怎样才能缝成圆柱形呢?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

 (2)小熊凯迪是怎么做的呢?它用什么方法缝布袋?

 (3)这个方法正确吗?引导幼儿明白在柱子上缝布袋是取不下来的,这个方法不对。

 2、师幼共同阅读故事图五至图八。

 教师:熊妈妈在干什么呢?她是怎么缝布袋的,最后怎么样了?这个方法行吗?引导幼儿用猜测讲述的方式来阅读故事。

 3、讨论:如何使用正确的方法缝布袋。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如果幼儿回答不出来,教师请幼儿回家向父母寻找答案。

 4、教师小结:要做好一件事情必须学会思考,选择正确的方法。

  四、完整欣赏。

 1、教师带领幼儿完整的将故事朗读一遍。

 2、教师和幼儿分别戴熊妈妈和熊宝宝的头饰,拿布当道具,进行故事表演。

  活动延伸:

 教师发书,并播放故事音带,幼儿看书划指读故事。

  活动反思:

 星期五的上午,几位园长来听了我上的故事课,在这次公开课中,使我受益良多。《缝布袋》这个故事是教孩子们明白在柱子上缝东西是取不下来的,让孩子们知道做好一件事情好学会思考,选择正确的方法。

  这节课中所存在的一些不足:

 第一:开始时我们所玩的魔术布袋游戏,没有达到好的效果,魔术应该很神秘但是我和孩子们玩起来却少了这最重要的一点。(应该让孩子们自己去摸、去猜再让孩子拿出实物,这样效果就更好了)。

 第二:手偶小熊没有利用起来,开始时就出示给孩子们看一下就收了起来,应该在讲故事时一直拿着手偶小熊,这样教学效果就更好了。

 第三:在讲述故事时,语速稍快了一些,应放慢速度等等问题。不过,这节课中令我满意的是,一节课下来有一部份孩子能够大致理解故事的含义下将故事复述出来,并能够进行角色表演,这是。整堂中学习气氛很好,在纪律方面孩子们也不错。通过这次公开课,让我知道了我所存在的不足,以后还要经常向老教师请教,向她们学习,不断增强自己,充实自己。

中班蒙氏教案4

  活动目标:

 能根据画面清楚地讲述熊猫胖胖的梦想的内容。

 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请家长结合亲子手册《芭蕾舞》的内容,用通俗的语言引导幼儿了解芭蕾舞的主要特点,学习简单的芭蕾舞动作。

 材料配套:教育挂图《领域活动·语言·熊猫胖胖的梦想》,幼儿活动操作材料《语言·熊猫胖胖的梦想》,亲子手册《领域活动·芭蕾舞》。

  活动过程:

 1、以美好梦想的话题引入活动。

 2、出示教育挂图《熊猫胖胖的梦想》①,引导幼儿观察和讲述的内容。

 小结:熊猫胖胖很喜欢芭蕾舞,它天天学着电视上的芭蕾舞演员勤练动作。它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芭蕾舞演员。

 3、出示教育挂图《熊猫胖胖的梦想》②,引导幼儿观察和讲述内容。

 小结:听说森林芭蕾舞学校开始招生了,熊猫胖胖心情很急切,马上来到学校报名,它要为实现梦想勤练舞蹈,可是,报名处的山羊和小兔都耷拉着脸,不理睬它。

 4、围绕问题讨论,启发幼儿想象,讲述事件的发展结果。

 5、组织幼儿给取名,结束活动。

中班蒙氏教案5

 一、活动目标

 1识别各种特征的笔,尝试按笔的不同的特征进行一维、二维的分类。

 2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3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蜡笔,油画棒(红黄两色)各4支,勾线笔、铅笔(红黑两色)各40支,篮子若干,托盘若干,蒙氏架两个。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感知一维

 1、师:你们知道制笔厂吗(是生产笔的地方)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制笔厂帮忙好吗

 工人叔叔生产的第一批笔就放在你们的凳子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笔(油画棒、蜡笔)那跟旁边的好朋友比比看,有什么不一样呢(颜色、粗细、高矮、种类)

 小结:工厂里的叔叔请我们帮忙,要给这批笔分一分,你们愿意吗

 师:那怎么分呢他们的第一道工序给了我们两个标志,你们说怎么分

 小结:刚才我们根据男孩、女孩的标志把笔分了一次。看看第二道工序可以怎么分呢

 2、第二道工序,给我们准备了两个笔筒请我们把笔放进去,那我们可以怎么分呢请两个小朋友来操作,提问:为什么这么分

 请男孩子、女孩子根据不一样的一维分笔。贴上标志。

 小结:刚才我们按颜色分,完成了第二道工序。

 (二)进行二维的示范练习操作

 1你们干的太好了,制笔厂又生产了一批新的笔,你们看有什么笔(水彩笔、铅笔)

 他们有什么不一样(颜色、种类、有盖无盖、长短)

 2那看看我们又能帮什么忙了呢工作人员给了我们4个笔筒,他会请我们怎么做呢(按照标志把笔分放到各个笔筒)不会回答的话,提问:笔筒上有什么(标志)我们看看这些标志告诉我们什么

 出示“的水彩笔”“绿色的铅笔”“的铅笔”“黑色的水彩笔”四个笔盒。

 一个个笔筒解说,教师示范两个笔筒,其余两个请幼儿操作。

 3这个工序怎么做你们明白了吗那好,请你们每个人找到一份工作材料,按照笔筒上的要求完成这道工序。完成以后请把笔筒放到货架上。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检验小结:看看分对了没有

 (三)结束活动

 1师:你们真棒,瞧,制笔厂的厂长要来夸我们了。(请一个老师来夸小朋友工作做的好,送给每个孩子一支笔)

 2在给孩子送笔的环节中,自然结束教学活动。

 四、活动结束

中班蒙氏教案6

  设计意图:

 在传统的幼儿园数学教学中,“0”的教学常常被忽视,而在蒙氏教学中,“0”的教育格外重视。在本次活动中,我们通过蒙氏教具的操作和游戏方法,让幼儿认识“0”,了解“0”的意义以及“0”的重要作用,通过这个活动,幼儿对“0”的认识一定会提升一个高度!

  中班蒙氏数学活动:

 “0”的游戏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0”在自然数的概念是“没有”。

 2、联系生活,让幼儿认识“0”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活动准备:

 1、蒙氏教具:纺锤棒箱、纺锤棒。

 2、数字卡片;0—4各一个,豆子与数字的量相等。

 3、生活中与“0”有关的物品。

  活动过程:

 一:游戏:介绍自己

 T:嘿嘿,你好,你叫什么名字?

 C:嘿嘿,你好,我叫XXX,我叫XXX。

 二、认识“0”的意义。

 1、认识纺锤棒与纺锤棒箱。

 2、老师示范操作,引导幼儿认识0表示没有。

 3、教师小结:0表示没有。

 三、游戏:0的游戏

 1、抓豆子

 玩法:请5名幼儿分别拿数字0—4,然后拿对应的豆子,拿到0的幼儿不拿豆子。

 2、看谁听的准

 玩法:老师任意说:小朋友跳X下,幼儿跳相应的次数,跳错的取消游戏资格。

 四、联系生活,让幼儿知道0的重要作用。

 1、比较数字0、1、10,知道0不可以缺少。

 2、认识紧急求救电话110、120,服务热线1001,知道0也不可以省略。

 3、幼儿讲一讲,在哪儿还见过0。

 4、请幼儿寻找生活中一些物品上的0,并知道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0。

中班蒙氏教案7

  活动目标:

 1、感受规律排序在生活中的存在和增添的规律美。

 2、通过探索、操作多种材料,引导幼儿学习有规律的进行图案装饰。

 3、能有规律的排序,并能用语言表述自己排序的规律。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

 通过探索、操作多种材料,引导幼儿学习有规律的进行图案装饰

  活动难点:

 在操作中通过交流、探索尝试多种方法交替重复地排序

  教学资源:

 教具:老师装饰好的衣服、裤子、裙子大卡片、规律板:○□▽

 学具各种衣服、裙子、裤子图案纸人手一份、水彩笔、○□▽卡片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小朋友们,今天魔法森林里的小魔仙搬了新家,?请我们小朋友去魔法森林里做客。你们想去吗?

 进入魔法森林要念咒语哟!梨苹果

 二、基本部分:

 1、进入魔法森林,引导有注意观察魔法森林的东西的摆放有什么特点?

 小朋友,我们到了?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吗?(颜色、花纹、图案很有规律)什么是有规律呢?(教师小结:按照一种方法,重复排列的方法就叫按规律排序)

 2、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说出图案排列规律:

 红-绿-黄-蓝-红-绿-黄-蓝-红-绿-黄-蓝

 3、教师小结:

 原来魔法森林里的东西都是有规律的排列的,有了这些图案,让这里更美丽了!

 4、魔法森林里的所有的东西必须按规律的装饰,可是小魔仙刚搬来,所以很多的东西还没有来得及装饰上有规律的装饰呢,你们愿意帮忙吗?

 装饰的时候必须要有规律的来装饰。你们会吗(激发幼儿兴趣)

 5、你想怎样有规律的装饰?(引导幼儿装饰前先想-再说-再装饰)

 6、幼儿以组为单位,开始自由装饰。

 x装饰盘子

 x装饰相框

 x装饰衣服

 7、将幼儿的作品贴到白板上,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按照那种规律装饰的?

 8、教师小结:这些图案装饰的实在是太美了,有规律的装饰真漂亮。

 9、出示一件没有装饰完的衣服,按照1-2-1-2、2-2-2-2结构装饰的半成品,引导幼儿发现装饰规律。

 还有最后一件小魔仙的衣服还没有做完呢。谁能帮帮忙呀。

 我们的小朋友真聪明,原来这样重复也是有规律的装饰。这真有趣啊。下一次我们也可以试试这样的装饰方法。

 三、结束部分

 在生活中有规律的装饰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很多的美,出示:ppt。

 今天回家也找一找,你还发现什么是有规律装饰的?看谁找到的多。

 今天我们帮助小魔仙这么多的忙,所以每一个小朋友都可以得到一枚魔仙奖章。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中班蒙氏教案8

 活动目标:

 1、按数取物,进一步感知9以内数量的多少。

 2、将相同种类的物体分类摆放。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水彩笔。

 2、材料袋:二种不同颜色、花瓣数、大小不同的花的卡片。

 3、神秘箱,1-9的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根据要求摸花,能按数取物,进一步感知9以内数量的多少

 1、出示装有花朵的神秘箱。请个别幼儿根据教师出示的数字卡片摸出相应数量的花朵,并数一数摸得是否正确。如,摸3朵、4朵、5朵。

 2、这些花都一样吗什么地方不同你能把一样的花放在一起吗数数每种花各有多少朵。

 二给花儿分类,将相同种类的物体分类摆放

 1、引导幼儿将花朵分类。

 2、同伴之间交流分类的标准,说说自己把什么样的花放在了一起。

 3、帮助幼儿明确:按不同的标准,就有不同的摆法。如,有的'按颜色分,有的按花瓣数分。

 三各色各样的花

 1、出示操作材料《各色各样的花》,引导幼儿数一数有几朵花。

 师:请你把相同的花圈起来,数一数有几朵,然后和圆盘中的一样数量的数字或点子连线。

 2、引导幼儿按花的数量,画出相应数量的圆点,或贴上数字粘纸。

 3、引导幼儿认识具体物体、圆点与抽象数字之间的对应关系,知道它们能表示同样的数量。

 活动结束

 收取活动材料,并逐一检查批改。

 教学反思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整个活动体现了以孩子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和谐师幼关系,绝大多数幼儿能够主动参与学习,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但在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足的地方。教师在前面展示的时候,有一部分孩子被教师遮挡了,教师没有及时发现这个问题,如果教师改变提问策略站在左边提问后马上又站到右边提问照顾到幼儿全体那样活动效果就更好一些。

 小温馨提示:数学源于生活实践也应用于生活实践,只有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教育内容,才能使孩子真正了解数学的价值,学会用数学思维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中班蒙氏教案9

 活动目标

 1、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发现环境中与梯形相似的物体。

 2、具有初步的观察力、想象力。

 3、能按活动规则独立进行操作,愿意讲述操作结果。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幼儿已认识长方形,知道长方形的基本特征。

 2、物质准备

 教具:房子图一张;生活中含有梯形元素的若干。

 学具:给图形宝宝涂色一组、正方形、长方形白纸若干、剪刀若干、蜡笔一盒、不同形状的卡片若干、铅笔若干,印尼2份、操作单若干、夹子每人一个。

 重点: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

 难点:认识不同的梯形。

 活动过程

 1有趣的房子。

 (1)巩固认识长方形。

 教师出示房子图:这是什么房子的墙是什么形状的

 (2)认识梯形。

 ①教师:房顶是什么形状的这个图形和长方形一样吗

 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后回答。

 ②引导幼儿比较梯形和长方形的外形特征,说出两个图形的异同:它们都有四条边、四个角,都有两条边是平平的;长方形相对的两条边是一样长的,梯形的四条边事不一样长的。

 ③教师出示多种图形,引导幼儿找出梯形。

 教师:这些图形里哪些是梯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幼儿尝试找出梯形并说出其基本特征。

 2梯形在哪里。

 (1)教师:“想一想、找一找生活中哪些东西像梯形”

 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回答,教师出示相应的。

 (2)教师:“仔细看看这些东西像不像梯形”

 教师出示梯子、台灯(底座是梯形)等,进一步巩固对梯形特征的认识。

 3小组操作活动

 (1)给梯形宝宝涂色

 活动规则:能在很多图形中找出梯形,并给他涂上颜色。

 教师:梯形宝宝在跟我们捉迷藏呢,他躲在了这张卡片上,请你们找到梯形宝宝,给他涂上一种颜色。

 (2)图形变变变

 活动规则:用正方形或长方形进行折、剪出梯形来。

 教师:我这有张什么形状的纸我要变魔术了,看我把正方形纸折一下,它就成了什么形状我这还有剪刀,我请一个小朋友上来用剪刀把这张纸变成梯形。桌子上还有很多纸,等一会请你们用折或剪的方法,把白纸宝宝变成梯形。

 (3)有趣的拼搭

 活动规则:用不同的形状拼搭物体,一定要用到梯形,拼完之后数一数用到了几个梯形。用到了几个梯形就用铅笔在操作单上点几个点

 教师:我这有几幅,都是用不同的形状拼出来的,但是里面都用到了梯形,你找到了吗我也给你们准备了许多的不同形状的卡片,请你们也来拼一拼,你拼的图形里一定要用到梯形,拼完之后数一数用到了几个梯形,用了几个梯形就请你用铅笔点上几个点。

 4、集中交流,展示和讨论。

 (1)出示幼儿活动一、二的操作单和活动三的照片进行集体评价。

 (2)鼓励幼儿跟着老师到教室外去寻找梯形宝宝。

 活动延伸:

 寻找生活中常见事物中的梯形,加深对梯形特征的认识。

 (1)让幼儿在活动室周围张贴的中,寻找梯形宝宝,先请一名幼儿找找、说说。

 (2)鼓励全体幼儿寻找生活中的梯形,跟同伴和老师说说梯形宝宝藏在哪里。

中班蒙氏教案10

 教案目的

 1、在活动中感知物体的宽窄,积极尝试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宽窄。

 2、在操作中经历对10个以内物体按宽窄排序的过程。

 3、体验操作探索的乐趣。

 教案准备

 彩色片、不同宽窄的积木等。操作册、蜡笔。

 教案流程

 一、预备活动。

 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走线的游戏。叫过小桥。”带领幼儿一边念儿歌一边根据儿歌内容自编动作。

 二、集体活动。

 “今天有些客人来到了我们班,想来考考你们,你们接受吗?”

 ①目测比较两个物体的宽窄。

 “看看,这两个彩色片谁宽、谁窄呢?”

 教师取出“彩色片”中的宽窄比较明显的2片彩色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说谁宽、谁窄。

 ②尝试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宽窄。

 请幼儿每人抽取一片彩色片,和同伴比一比,看看谁的宽,谁的窄。鼓励幼儿用多种方法比较宽窄:比如一端对齐比或叠放在一起比较。

 ③学习按宽窄排序。

 请幼儿拿好自己的操作卡片回到位子上,进行操作卡片,并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比较出10个彩色片的宽窄,又是怎么排列的?

 三、分组活动。

 第一、二、三组:用多种方法比较积木的宽窄并排序。

 第四、五、六组:找找教室内外宽窄不同的物品并排序。

 第七、八组:完成操作册第3、4页的活动。

 四、交流小洁,收拾学具。

 “谁来说说在活动中你是怎么来进行宽窄排序的?”

 请幼儿说说自己在游戏中遇到宽窄不同的情况时是怎么比较的。引导幼儿收拾整理好学具。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将椅子搬到走廊上,搬一把椅子可自由进出,但搬桌子时就卡住了,为什么?怎么办?

 2、在室内找出宽窄不一样的的物品并排序,再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判断出物品宽窄的。

一组13号周小美第七次作业

✍ 第七课作业:

1 听课感想

0-6岁的孩子是有感观知觉敏感期,孩子们是用感官来认识周围环境的,对颜色,声音,形状很感兴趣,他们通过用手摸,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嘴巴尝来认识事物的特质,许多抽象的概念,比如像颜色,形状,大小,味道,声音,温度,质地,重量的这些,一定要通过这些感官才能真正认识。

0-6岁孩子感官敏感期,不仅将儿童的心智与环境中的特定的因素结合在一起,也会协助儿童在成长的时候掌握技能的发展和完整化。

感官在运用的过程中感觉会更加敏锐,功用会更加完善,而孩子们通过不断的练习,从简单的活动逐渐到复杂的活动中,去发展感官的敏锐度。通过这些感官训练可以让我们变成观察者,我们要给孩子这个天生的探索家好的观察方法和感官教育,通过合适的环境和教育,才能让孩子们变得有规律和秩序感。通过给予孩子动手操作多感官具体的教具可以帮助孩子自我构建,促进孩子心里心智发展,通过合适的刺激,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培养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专注力、秩序感、独立能力。

家里孩子玩具应该少而精,在给孩子展示玩具或者讲解的时候不能太复杂和啰嗦,这样对孩子的专注力培养和心智发展有好的作用。以后也不能重复去教孩子,学会记录错误,多强调正确的,积极的,要懂得把握巧妙时机和适可而止,陪着孩子多练习,这样可以避免干扰和误导。

从现在开始利用家里一切可以利用的物品来给孩子自制教具,陪着孩子一起做五感感官活动,利用三段式来教授孩子。

2 整理听课笔记(可用思维导图形式)

3 设计2-3各感官活动,展示给孩子,写观察记录无法拍摄照片,可用文字描述设计的活动和展示活动的过程,第3题作业格式:左边放照片,右边用文字写观察记录,完成后发督导群一份,另一份上传石墨作业链接

① 感官教育有哪些主要目的

蒙台梭利认为,感官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训练宝宝的注意力、比较和判断能力,让其感受性更加敏捷和准确对于0~3岁的宝宝来说,他们对事物的注意往往是被动的,是由 物本身的特点所引起的。这个年龄段的宝宝的持续注意时间很短,并且是年龄越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就越短。另外,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受到无关事物的干扰,注意的对象也都是比较明显的,即隐蔽的、细微的物体他们并不会注意到。

比较能力和判断能力对于宝宝日后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宝宝的潜在能力遵循递减规律。比如生下来具有100分潜在能力的宝宝,如果一出生就对其进行理想的教育和开发,那么其将来成为具有100分能力的人的可能性也就非常大;如果从5岁开始训练,其可能成为只具有80分能力的人;从10岁开始训练,则可能成为只有60分能力的人。由此可以看出,早期教育对宝宝的成长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注意力、比较能力以及判断能力等作为宝宝将来重要的能力素养,也需要从小进行培养——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的主要目的也在此。

在蒙台梭利看来,宝宝的感觉往往很敏锐,因此是感官教育的“黄金期”。一旦错过,不仅难以弥补,而且其整个精神发展也会受到损伤。感官是心灵的窗户,对智力发展更是起着头等重要的作用。通过感觉训练,会让宝宝对事物的印象更加纯正和清晰。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这本身也是一种智能以及文化的学习,是宝宝智力发展的第一步。更让人值得注意的是,早期感官教育能够及时发现影响宝宝智力发展的感官缺陷,从而也有助于家长和教育者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帮助宝宝进行矫治和改善,让宝宝能够更加敏捷、准确、精练地感受各种事物,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注意力、比较能力和判断能力。

② 感官教育的自我教育原则有哪些意义

感官教育的自我教育原则:宝宝自我教育是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精华,她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和理论探索过程中,深刻认识到宝宝自我教育的重要性。因此,自我教育原则也就理所当然成了蒙氏感官教育应当遵循的原则之一。

蒙台梭利提倡宝宝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进行学习,使宝宝在感觉训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和能力去进行自由选择、独立操作、自我校正,并努力把握自己和环境。

比如,她所设计的教具中设有专门的错误检验系统,使宝宝在操作过程中能根据教具的暗示进行自我教育,同时她还通过限制感官教育指导者的活动去增强宝宝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蒙台梭利进行感官教育主要采取了提供教具的方法,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编排教具材料的顺序,并用每一种教具分别训练宝宝的一种特殊的感觉,通过有针对性的、分步骤的反复练习,使宝宝增强对物体的特殊性能的感受能力,学会识别接触到的变换着的物体,增进宝宝的各种感知能力。

③ 什么感官教育

感官教育在蒙特梭瑞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成为她的教育实验的主要部分。在她的著述中,有大量篇幅专门论述感官教育训练、运动训练与智力发展以及感官教育与纪律教育、知识、技能的培养的关系和密切的联系。她认为感官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训练儿童的注意、比较、观察和判断能力,使儿童的感受性更加敏捷、准确、精练。在蒙特梭瑞看来,学前阶段的儿童各种感觉特别敏感,处在各种感觉的敏感期,在这一时期如过不进行充分的感觉活动,长大以后不仅难以弥补,而且还会使其整个精神发展受到损伤,因此,在幼儿时期进行各种感官教育显得至为重要。同时她认为,感官是心灵的窗户,感官对智力发展具有头等重要性,感觉训练与智力培养密切相关。再者,她还认为,人的智力高低与教育有较大关系,通过感觉教育可以在早期发现某些影响智力发展的感官缺陷,并及时采取措施,使其得到矫治和改善。

蒙特梭瑞的感觉教育包括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等感官的训练。视觉训练在于帮助幼儿提高度量的视知觉,鉴别大小、高低、粗细、长短、形状、颜色及不同的几何形体;触觉练习则是帮助幼儿辨别物体是光滑还是粗糙,辨别温度的冷热,辨别物体的轻重、大小、厚薄;听觉训练是要使幼儿习惯于区分声音的差别,使他们在听声的训练中不仅能够分辨音色、音高,还能培养初步的审美和鉴赏能力;嗅觉和味觉的训练则是注重提高幼儿嗅觉和味觉的灵敏度。蒙特梭瑞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感官训练,使幼儿成为更加敏锐的观察者,促进和发展他们一般感受的能力,并且使他们的各种感受处于更令人满意的准备状态,以完成诸如阅读、书写等复杂的动作,也为将来进行数学的学习打下基础。蒙特梭瑞的感觉教育遵循着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她认为,感觉教育的实施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并且她提倡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进行学习,使幼儿在感官训练中通过自己的兴趣去进行自由的选择、独立操作、自我校正,去努力把握自己和环境。所以,在蒙氏的教育教具中都设有专门的错误控制系统,使儿童在操作过程中能按照教具的暗示进行“自我教育”。

④ 蒙特梭利所提出的"感官教育理念"是用在孩子出生后的吗

蒙特梭利认为儿童发展的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

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 1870-1952)意大利第一位医学女博士,继福禄贝尔后又一位杰出的幼儿教育家。蒙特梭利最初研究智力缺陷儿童的心理和教育问题,后来致力于正常儿童的教育实验,创办了举世闻名的“儿童之家”。她撰写的幼儿教育理论著作已经被翻译成为37国文字,对现代儿童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儿童观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蒙特梭利认为:儿童是一个发育的有机体和发展着的心灵;儿童发展的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幼儿处在不断生长和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而且主要是内部的自然发展。在这个连续的自然发展过程中,幼儿的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在蒙特梭利看来,幼儿身体内含有生气勃勃的冲动力。正是这种本能的自发冲动,赋予他积极的生命力,促使他不断发展。一是主导本能,这种本能对于处在生命初创时期的婴儿提供指导和保护,甚至决定物种的生存。二是工作本能,这是人的基本特征。幼儿正是通过不断的工作在进行创造,使他自己得到充分的满足,并形成自己的人格。它既能使人类更新,又能完善人类的环境。

在心理方面,幼儿心理发展既有一定的进程,又有隐藏的特点。蒙特梭利认为,幼儿是一个“精神(心理)的胚胎”。因为每一婴儿都有一个创造本能,一种积极的潜力,能依靠他的环境,构筑一个精神世界,所以,幼儿不仅作为一种肉体的存在,更作为一种精神的存在。每个幼儿的精神也各不相同没,各有自己的创造性的精神。

在蒙特梭利看来,在幼儿的心理发展中会出现各种“敏感期”。她说:“正是这种敏感期,使儿童用一种特有的强烈程度去接触外部世界。在这时期,他们对每样事情都易学会,对一切充满了活力和 。”而人的智力发展正是建立在幼儿敏感期所打下的基础上的。

1.秩序的敏感期从出生的第一年就出现一直持续到四岁。这是幼儿的一种内部的感觉,以区别各种物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物体的本身。

2.细节的敏感期幼儿在2-3岁时会表现出对细节的敏感,他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最小的细节上。这表明幼儿的精神生活的存在,以及幼儿和成人具有两种不同的智力视野。

3.协调性敏感期这是在幼儿发展中最易观察到的一个敏感期。幼儿通过个人的努力学会走路,并逐渐取得平衡和获得稳健的步伐。应该在2到3岁时出现。

4.触觉敏感期幼儿会朝着外界的物体伸出小手。这个动作的最初推力代表幼儿自我进入外部世界之中。这正是通过手的活动,幼儿才能发展自我,发展自己的心灵。

5.语言的敏感期 2个月左右幼儿就开始吸收语言,他所获得的语言是他从周围环境中听到的。当他说第一句话时,并不需要为他准备任何特殊的东西。在蒙特梭利看来,语言能力的获得和运用,是幼儿智力发展的外部表现之一。

蒙特梭利强调指出,应该注意幼儿的心理发展和生理的发展之间的密切的关系。她说:“如果心理的压抑会影响新陈代谢,并因此降低了一个人的活力的话,那可以肯定,相反的情况也会发生,富有 的一种心理体验能够增加新陈代谢的速度,并因而促进一个人的身体健康。”

⑤ 评价蒙台梭利感官的教育论

感官教育来被视为蒙台梭利教育源体系的基础,其原因主要是概念的形成必须依赖感官的操作练习。本书从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的内容出发,以感官教具作为发展的媒介,分为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嗅觉五种感觉的教育,有系统地开始,使幼儿自我教育,而并非依赖教师的能力。蒙台梭利关于感官教育的意义及应注意的问题:

蒙台梭利把感觉教育的意义归结为四个方面:

第一,促进儿童感觉机能的发展;

第二,帮助儿童获取各个方面的正确认识;‘

第三,养成儿童集中注意的习惯;

第四,打下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础。

蒙台梭利在论述感觉教育问题时,还特别指出了进行感觉教育应该注意的问题;

111应该重视视、听、触觉的训练

蒙台梭利的感觉教育在重视所感觉器官训练的基础上特别重视视、听、触觉的训练,而且把触觉的训练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上。在蒙台梭利看来,对儿童触摸能力的训练不仅可以为他们小肌肉动作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让儿童亲自动手,可以促进他们的思维,并使其活动中得到最初的发展。

⑥ 蒙氏中感官教育三要素在教具中的体现

蒙氏是蒙氏。感官教育属于感统,两个虽然都属于早教范畴,但是重点都不一样,不要回相信国内那些说的蒙氏感答统。都是商家骗钱的招数。蒙氏和感统应该独立开来。国内所谓的蒙氏感统,都是商家想出来收钱的课程而已,这种一般都是不懂教育的商人胡乱组合的一个课程。

⑦ 感官教育的因人施教原则有哪些意义

感官教育的因人施教原则:关注个体的全面和谐发展,是蒙台梭利教育理论的基本理念之一,此理念强调每个宝宝都富有个性,因此应当按照其个性去发展。正是因为如此,她也一直大力倡导家长和教育者要发现每个宝宝的特点,并根据和利用其独特性对宝宝进行教育。可以这么理解,个体差异是蒙台梭利教育理论中最为关键的部分。

蒙氏感官教育指出,感官教育应该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单独进行,因人施教。另外,在由感觉导入概念的方法上,蒙台梭利还结合了知觉与语言,就是采用塞根的三阶段“名称联系”。在获得对物体的正确认识之后,把所接受到的 物体与名称结合在一起,这样对宝宝来说是非常有趣的。

所以,家长和教育者在对宝宝进行感官教育的过程中,也要注意遵循因人施教的原则——这与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因材施教”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⑧ 简述蒙台梭利关于儿童发展观和感官教育的基本观点

感官教育

蒙台梭利重视感官教育主要基于以下原因:1、幼儿正处于各种感觉的敏感期内;2、感觉对智力发容展具有头等重要性;3、与他早期从事特殊教育时所形成基本信念有关,即“智力低下与其说是医疗问题,不如说是教育问题”。

感官教育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及触觉训练。针对人的感官设计了种教具,其特点是:1、教具根据其用途分为不同的种类;2、每种教具各训练一种特殊的感觉;3、教具能控制儿童犯使用不当的错误。

蒙台梭利儿童发展观

(一)儿童心理发展与遗传、环境的关系

儿童的生长,是由于内在的生命潜力的发展,使生命力显现出来,儿童的生命就是根据遗传确定的生物学的规律发展起来的。

环境是生命现象中的第二因素,它能改变人,包括助长和抑制。

环境对人的智力、心理的发展是举足轻重的,绝不可忽视。

(二)儿童心理发展的具体特点

第一,具有独特的心理胚胎期。第二,心理具有吸引力。

第三,发展具有敏感期。第四,发展具有阶段性。

第一阶段,0~6岁;第二阶段,6~12岁;第三阶段,12~18岁。

⑨ 感官教育理念和感觉统合理论的异同

感官教育数属于感觉统合的。是包含关系,感觉统合是视、听、嗅、触、关节、肌肉、前庭等的整个系统;感官教育是针对视、听、嗅、触等的感觉器官进行综合性的训练。

理念是一个教育机构的办学宗旨;理论是一帮专家通过前期的不断试验得出的事实总结。同样是感统训练,机构不同理念就不同;理论是得到大家都认可的有事实依据的结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503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