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赏析的题型与方法

中考古诗词赏析的题型与方法,第1张

  中考古诗词赏析题型一:怀古诗

 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内容特点:

 (1)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2)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3)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4)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中考古诗词赏析题型二:咏物诗

 1、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1)以物象为题。

 (2)咏(题、赠、赞)+物象。

 2、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3、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寄托什么志。

中考古诗词赏析题型三:写景诗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这类诗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法上常常是白描、衬托。

 1、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2、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3、山水田园诗的主题:

 (1)归隐田园,钟情山水

 (2)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3)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绝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中考古诗词赏析题型四:边塞诗

 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代表人物:高适、岑参、王昌龄。

 (1)形式标志:题目中常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从军行》、《关山月》等。

 (2)基本主题: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3)分析重点:鉴赏边塞诗要结合作者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的具体时间,体味诗人在诗中写的是什么,抒发了哪一类的情感,要注意富有边塞特征的景物和富有战争特征的事件、心理。

中考古诗词赏析题型五:行旅诗和闺怨诗

 1、行旅诗: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漂泊流离,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他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2、闺怨诗: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二是表达对游宦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离愁别绪、忧愁伤感;三是表达对自由、幸福的向往。

中考古诗词赏析题型六:送别诗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2、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恋,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与对友人的担忧思念。

 3、感情色彩:

 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诗歌鉴赏六种题型

中国是诗的国度,以唐诗宋词为代表的古典诗歌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和审美价值,古代诗歌鉴赏越来越多地成为各地中考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2007年中考诗歌鉴赏最后一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赏析。

一、领悟情感型

热度指数 ★★★★★(2007年有江西、云南、广东梅州、浙江嘉兴等地的10多份试卷设计了此类试题。)

中考再现 (2007年浙江嘉兴)阅读《山中与幽人对酌》,回答问题。

山中与幽人对酌

⊙ 李 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最后一题:“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技巧点拨 诗歌是最适合抒情的一种文学体裁,因而理解一首诗的思想情感就显得十分重要。据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一考点的热度指数最高了。那么,我们怎样把握诗歌的情感呢?一是知人论“诗”,在平时阅读中多注意了解诗人的身世经历;二是借助诗歌的意象去领悟;三是注意题后的注释和题干的提示。

参考答案 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热爱之情和朋友之间的深情。

二、综合检测型

热度指数 ★★★★★(2007年有山东腾州、山东济宁、辽宁沈阳、江苏无锡等地的10来份试卷设计了此类试题。)

中考再现 (2007年山东滕州)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题目。

雪 梅

⊙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最后一题: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法?包含了怎样的哲理?

技巧点拨 很多时候,命题人往往会在最后一题中设计出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这种题目初看较难,其实仔细分析便会发觉很容易。只不过是在前面分类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番综合罢了。

参考答案 运用托物言志(或类比)的手法;一个人应看到自己的长处,但也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更要看到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

三、赏析评价型

热度指数 ★★★★(2007年有河南、浙江杭州、四川成都、江苏泰州、山东滨州等地的试卷设计了此类试题。)

中考再现 (2007年浙江杭州)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题目。

兰 溪 棹 歌

⊙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最后一题:“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精彩传神,营造出优美活灵的意境,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请作简要赏析。

技巧点拨 这是难度较高的一种题型,但命题人员对它却十分青睐。此种题目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同学们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说出其妙处和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鱼抢春水,涌上溪滩,啪啪蹦跳,看到这一情景,令人荡漾起欢乐之情。

四、分析技巧型

热度指数 ★★★★(2007年有河南非课改区、浙江温州、四川安岳、广东广州等地的试卷设计了此类试题。)

中考再现 (2007年河南(非课改区))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题目。

钱塘湖春行

⊙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最后一题: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技巧点拨 几乎可以这样说,大凡考到诗歌鉴赏,写作技巧(艺术手法)是必考内容之一,它很少在盛宴上缺席。这种题型涉及的面很广,如:词语锤炼、诗眼寻找、对比的手法、象征的手法、虚实的结合、动静的结合等。

参考答案 “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五、描绘画面型

热度指数 ★★★(2007年有湖北黄冈、贵州铜仁、四川内江、江苏盐城等地的试卷设计了此类试题。)

中考再现 (2007年江苏盐城)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列题目。

西江月

⊙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最后一题: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技巧点拨 在平时的阅读活动中,要学会运用自己的想象去欣赏、品味每一首诗歌,有意识地调动自己的想象。如欣赏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你可以闭上眼睛,想象出这样一幅图画:浩瀚的戈壁滩上,烽烟孤直上升;奔腾的黄河之上,一轮夕阳悬挂。

参考答案 乌云骤起,月光消逝,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雨飘落下来,词人知道骤雨将至,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词人此时心里是何等高兴呀!

六、诗意理解型

热度指数 ★★★(2007年有浙江丽水、广西梧州、四川乐山等地的试卷设计了此类试题。)

中考再现 (2007年浙江丽水)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题目。

竹枝词

⊙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最后一题:诗的三、四句语带双关,明说天气晴雨不定,暗指什么?

技巧点拨 古诗词诗意理解这一考点主要考查同学们在阅读古诗词中通过联系写作背景,作家风格,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内容,概括诗词的大意,领会诗词的意境。因此,对于作家、作品,同学们一定要非常熟悉,这样才能准确理解诗意。

参考答案 暗指人物迷惘、忐忑不安的心情。

中考诗歌赏析的复习策略

作者:郭凤彩 文章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一、考点透视窗

“新课标”规定:“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纵观近年来全国各省市的中考语文试题,诗歌赏析题考查的内容和形式,主要有三个特点:课内为主,课外为辅;古代诗词为主(唐诗宋词),现代诗歌为辅;主观题为主,客观题为辅。

常考知识点:

1、理解诗意。对诗句意义的理解,对诗中景物、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对全诗深沉含义的领悟。

2、品味语言。品析生动、典型的词语,理解它们的表达效果、作用,体味诗句语言的精妙,品味全诗语言的特点。

3、分析技巧。分析诗中修辞手法的含义及作用,赏析重点语句(如一语双关、或含义深刻、或蕴含哲理等)的含义及表达作用,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如写景方法、抒情方法、借物咏怀、象征手法等。

4、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揭示的社会问题。

5、结合作者遭遇、社会背景及写作目的,展开联想、想象的翅膀,体味作品的意蕴。

二、诗歌赏析的常见题型

1、主旨情感类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主题思想和作者情感态度的领悟。解答这类题目,要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并根据所描写的形象特点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

常见提问方式: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或者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题格式:这首诗通过()形象或景物,写出了()的情境或氛围,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应答材料:(情感类)忧国忧民,或怀古伤今,或建功立业,或忆友怀旧,或思念亲人,或寄情山水,或怀才不遇,或蔑视权贵,或相知相见,或离情别恨。

例1:(2006年潍坊中考题)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绝句两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山青花欲燃”这句中“燃”字有何妙处?试结合本句作出分析。

(2)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1)暗含了山花的颜色:在青翠欲滴的山岭衬托下,红色的花朵就像一团将要燃烧的火焰一样,画面感强烈,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2)一种漂泊在外的孤独感和强烈的思乡之情。

例2:(2006年连云港中考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2)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1)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2)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2、表现手法类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从诗歌的整体构思上来把握,不能只答其中一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找出全篇诗歌所用的表现手法后,还要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一下运用的好处。

常见提问方式: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或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答题格式:这首诗运用了()的手法,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应答材料:比喻、拟人、借代、对偶、夸张、对比、象征、比兴、托物言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烘托渲染、小中见大、虚实相间、怀古伤今、借古讽今。

例3:(2006年河南中考题)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问:“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参考答案: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例4:(2006年成都中考题)阅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按要求回答问题。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问: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表现手法上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3、想象描述类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诗化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主要提问方式: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你的话把诗中的画面描绘出来。

例5:(2006年南通海门中考题)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问: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象,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歌前两句呈现的画面具体描绘出来。

参考答案: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例6:(2006年资阳中考题)阅读《山居秋暝》(王维),完成下面题目。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问:用几句话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展示的画面描绘出来。

参考答案:竹林里传来一阵阵欢歌笑语,那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衣归来了;荷叶纷纷向两边摆动,那是打鱼人收起渔网,划着船穿过荷塘顺流而归了。

4、品味炼字类

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练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上去把握它的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是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常见提问方式:这首诗中“某”词为什么不能换成“某”词?这个词为什么用得十分传神?这个词在诗中有什么特定的含义?你最欣赏的是哪个字?请赏析。

例7:(2006年嘉兴中考题)阅读(宋)周敦颐的《题春晚》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问: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

参考答案:因为诗人写的是晚景,天色昏暗,加上距离较远,望过去,昏鸦自然更像“点”,用“点”比用“只”更形象。

例8:(2006年温州中考题)赏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按要求回答问题。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诗中哪两个字写出了花的繁盛?

(2)第三句中“留连”改为“翻飞”好不好?

参考答案:(1)满压(2)不好,“翻飞”只写出了蝴蝶嬉戏花间的情状,而“留连”不仅写出蝴蝶留恋花间的情景,还流露出诗人对花的喜爱之情,做到情景交融。

5、名句赏析类

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意图。

常见提问方式:这句诗历来为人们所推崇,原因是什么?如何理解画线的千古名句?你从这句名诗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这句话在现在赋予了什么新的含义?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说明理由。

例9:(2006年河南中考题)阅读杜甫的《望岳》,完成题目。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问:谈谈你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这句话表达了希望登上绝顶、俯视群山的意愿,或表现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或抒发了攀登人生顶峰的凌云壮志。

例10:(2006年扬州中考题)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答问题。

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问: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画线句,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②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必然有“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三、应考方法帖

应考中,具体解题时,应仔细体味试题的要求,理解试题的侧重点,把握试题解答的切入点。从关键词语、诗句及作家、作品的背景入手,仔细品读、辨明题旨(试题重点)、纵横联系(课内外知识)、前后比较(语体风格)、结合要求(试题问题)多向思维(逆向、发散)、选准角度(准、新、小、巧)、审慎作答(满足试题各项条件),反复检查,订正修改。

解答诗歌赏析题的一般步骤

1、精读诗作(这是基础)。诵读全诗,要抓住所描写的意象,整体上准确把握其主要内容,感悟作者蕴含的情感,以获得整体感知。

2、知人论世(这是关键)。只有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性格、气质,结合作者所处的人生阶段、时代特点、文艺思潮等因素,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旨趣。

3、审题寻点(这是核心)。分析题目要求,揣摩命题人的意图,审清题意要做到对命题者的指向了然于心,明白该题是要鉴赏修辞手法还是抒情方式;是鉴赏表现手法还是诗人的感情,从而确定解题的范围,寻找答题思路的切入点。

4、组织答案(这是重点)。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回答问题,答题要点要到位,语言力求诗化。答题规范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根据题意问号数,弄清有几个问题,从而确定答题的层次。最忌讳眉毛胡子一把抓;二是要根据分值确定是简答还是分析,最忌讳繁简失调;三是分析题要有观点、有分析,最忌讳不切实际的架空分析或者观点不明。要在句中尽量输入关键词,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郭凤彩,男,教师,现居江苏扬中

诗歌鉴赏技巧谈

兰州十中 蒲涵云

诗歌鉴赏题自2002年作为主观题进行考查至今,已成为近几年来高考的必考题。从题目的选定、分值的设置,对很多学生来说,都是一道必须重视的题型。但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定,学生在做这种类型的题时,都存有畏难情绪,如何才能让学生信心百倍地去应对鉴赏呢?通过对教学实践的总结,我有了一些心得。现将认识总结中如下,希得同仁的批评指正。

首先我认为做任何一类高考题型都先要具有一种思路。我是以下面这种步骤去引导学生完成诗歌鉴赏训练的。

一看类型。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

①送别类。以抒发离情为主。

②怀古类。以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之情为主。

③思乡怀人类。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

④战争或边塞类。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对和平向往或对国家的忠勇之情为主。

⑤闲适类。表达清闲恬淡心情或对田园、隐居生活向往之情为主。

⑥借景抒情类。借景物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物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为主。

⑦托物言志类。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之情为主。

⑧爱情类。

⑨民生类。抒发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为主。

以上九种类弄,只要学生掌握住基本的阅读水平,在认真阅读原诗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类型。

二找意象。

诗歌鉴赏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确把握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人、物、景、事)。而古代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虽然这种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当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数情况之下却是有其共通之处的。因此我将诗歌当中较常出现的意象的喻意给学生们做了一个小结,作为一种诗歌鉴赏必须积累的知识进行归纳。

比如说梅的清高芳洁、傲雪凌霜、坚强、不屈不挠;兰、荷的高洁;笛声的思乡怀远;竹的气节、劲健、积极向上;菊的高洁、脱俗、隐逸;松的坚贞、傲雪斗霜、有凌云志;柳的柔情、惜别怀远;梧桐的凄凉、悲伤;桃花的美人之喻;杨花的离散、漂泊之意;杜鹃的凄凉哀伤、有归家之意;牡丹的富贵、美好;禾黍代表国家昔盛今衰之悲情;青鸟往往与男女恋情与婚嫁有关;鸾鸟、凤凰喻忠臣、贤士;鹧鸪、寒蝉喻离愁别绪、羁旅伤感之情;鸿雁借指书信,也表思乡之情;鸿鹄骏马大鹏喻志向远大之人;月喻思乡怀远;飞星传恨;日落、夕阳、秋天、流水代表生命短暂,时光飞逝;灞桥易水多怀送别有关;夕阳、西风、残照既表示个人沉浮的身世命运,也代表历史的沧桑变化;《阳关三叠》多写故人友谊;《关山月》《梅花落》多指乡思乡愁;杜康喻酒;贾生、屈原指怀才不遇之人;陶朱、猗顿喻富商巨贾;琴瑟喻夫妇感情和谐,也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三定感情。

意象找到之后,全诗感情自然显现。能够表现诗歌感情色彩的词语有: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四找技巧。

一首诗歌写的好坏,与它所采用的表达技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表达技巧又要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去分析。

⒈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议论、说明等五种。

⒉修辞手法:夸张、拟人、对比、比兴、比喻、借代、设问、反问、对偶、反复、重章叠唱等。

⒊表现手法:象征、烘托、对比、想象、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虚实相生、卒章显志、明贬实褒、由远及近、由外而内、即事抒怀、欲扬先抑、以乐景写哀情等。

五下结论。

即确定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这是诗歌创作的核心,同时也是诗歌鉴赏的核心。诗歌的思想内容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反对战争、追求和平、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亲、别恨离愁等。

六品风格。

诗歌鉴赏的最后,或者说到了细微之处,要让学生体会出作者的语言风格及语言所要达到的表达效果。而与相关的一些术语有:刚健、雄奇、悲壮、旷达、苍凉、沉郁、飘逸、含蓄、缠绵、清新、明丽、秀丽、恬淡、凄美、明快等。

语言表达效果:真挚感人、动人心魄、催人泪下、意境高远、情景交融、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

以上六点看起来很分散,似把诗歌给拆开来读了,但实际情况绝非如此。这正如我们常说的一句话,不过我把它稍做了一点修改:“师傅引对门,修行在个人。”只有让学生懂得了诗歌鉴赏的门道,才能使学生建立一种赏析的思路,进而在不断的赏析中培养起一种属于自己的赏析风格。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一)

春 日

(宋)晃冲之

阴阴①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②桃花。

注 ① 阴阴:草木阴阴。② 趁:追逐。

1.这首诗通过描绘 _______、细雨翻萍、_________的春日景象,构成了一幅优美而完整的画面。(2 分)

2.三、四句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山村怎样的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 南

宋·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

1一、二句写出了“雨”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三、四两句和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都写小草,且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就此作比较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梦令(6分)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夜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1首句“昨夜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泛吴淞江

[宋] 王禹偁

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

惟有鹭鸶①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

注①鹭鸶:白鹭,羽毛白色,腿很长,能涉水捕食鱼、虾等。

1诗中(1)______一词写出了天色已晚,

(2)______一词则强调了诗人泛江已久。(2分)

2“惟有鹭鸶知我意”中的“我意”指的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 上

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1说说诗中使用“乱”字的好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写出了游人怎样的心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一)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1这两首诗都写春天景物,但时段不同,白居易写的是 ________ 时的景物,

欧阳修写的是__________时的景物。(2分)

2欧阳修诗的三四两句,除用拟人手法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种手法各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修辞手法:拟人、_________(1分)

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新 柳

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1.诗中的“新柳”有什么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中柳影引他长”中的“引”字有什么妙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注①耐可:哪可,怎么能够。②赊:赊欠。

1“耐可乘流直上天?”此问句反映出李白什么性格和艺术风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迷人的月色,用之不竭,取之无禁,相信你也享受过,作者曾说“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襄阳歌》),但是诗中第三句诗人却用一个“赊”字,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劝 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结合选文划线部分,联系文意,参考链接内容,谈谈作为当代青年学生的你应当

怎样面对自己的学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链接《华西都市报》6月1日报道,邛崃市实验中学15岁的初三学生邹林颖

几天前获得了第19届世界超级模特大赛全球总决赛冠军。该生班主任语文老师

告诉记者,她学习一直勤奋,尤擅文科,学业训练兼顾,为人谦逊低调。

新凉 徐玑①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注释①徐玑:南宋时温州诗人,“永嘉四灵”之一。②田畴:田地,田野。

15、本诗描绘了黄莺在初秋微凉的天气中自由翻飞、 的景象。(2分)

16、“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间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

丰乐亭游春①(其一 )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注释①此诗作于庆历七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的第三年。丰乐亭在琅琊

山幽谷泉上,距醉翁亭不远,为欧阳修所建。21世纪教育网15.诗歌的开头两

第5/9页

句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丰乐亭景色怎样的特点(2分)

----------------------------------------------------------

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

春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1诗中_____一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____一词写出了梦境的一再出现

2这首诗的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钟山①即事②

宋·王安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③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注释]①钟山:山名。②即事:有感于当前事物的诗,常被冠以“即事”之类的题目。③相对:对着山。

1诗中哪些词语写出了钟山春景的“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村 晚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①,山衔落日浸寒漪②。

第6/9页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③信口吹。

注释①陂(bēī):水岸。 ②漪:水波纹。 ③:腔:曲调。

1.诗中的“衔”“横”两字富有表现力,请选择其中一字作简要赏析。(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共2分,各1分)小溪阴阴鹅鸭戏水(意思对即可)

2(2分)通过描写小溪中鹅鸭逐春的情景,流露了作者爱春(或惜春)之情。(意思相近即可)

1宁静幽美(或:曲径通幽、自然惬意)

2妙在它不从正面着墨,而从侧面落笔,以“栀子花”的“闲”来反衬人们的“忙”,巧作对照,情趣盎然(或: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蚕妇们去后庭中栀子花的闲适自在)。参考答案.

1雨量之大,雨势之猛。(2分。意思符合即可)

2白居易的诗以“野火”衬托青草顽强的生命力;曾巩的诗则通过与“桃李花开尽”作对比,突出了青草难以摧毁的精神。(3分。白诗分析1分,曾诗分析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参考答案:

1 (3分) 写出了春天晚上(1分) ,雨点疏落(1分)风刮得很猛烈的情景(1分)(要点:时间和“风”“雨”的情态。)

2 (3分) 运用了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间接抒情)的方法(1分)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情(2分)。(意思表达清楚即可) 参考答案:

1(1)斜阳 (2)半日(2分,每空1分)

2.“我意”指的是诗人孤寂、苦闷的心境。(2分,意对即可)

第7/9页

参考答案:

1“乱”字不仅形象地描绘出红林深处传出的此起彼伏的鸟鸣声,还表现出黄莺上互飞舞,穿梭于林间枝头的动感。

2出了游人愉快的心情。参考答案:

1早春(或“初春”),暮春(或“晚春”“季春”)

2修辞手法:夸张。表达效果:诗人用拟人手法写鸟语花飞,生动表现出春光的迷人、充满生机等;用夸张手法说酒醒春已归,感叹春天的短暂,暗含着诗人浓厚的惜春之意(或“暗含着诗人对春光的留恋”)参考答案

1.答案:颜色浅黄,形态纤长、轻柔。(评分:每个要点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2.答案:“引”字照应了“百尺”一词,描绘出一幅柳条和水中倒影相连的画面,优美而有动感。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答案

1意近即可性格:天真超脱 艺术风格:想象奇特

2拟人手法(1分)视月色为无价之宝,格外珍惜自然美景,尊重自然,与自然作心灵交流。参考答案

略(抓住勤奋、惜时、静心、戒躁等方面阐述即可)

温州的没有答案

15.绿树、山鸟、晴风、落花;明媚

16.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天、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1阴阴;又

2思乡参考答案:

1“无声”(或“涧水无声”)、“不鸣”(或“一鸟不鸣”)(2分,写出一点给1分)

2表现了诗人悠闲平和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2分,“悠闲平和”“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各给1分,意思基本对也给分)参考答案:

1“衔”字运用拟人手法,写活了山,写出落日将沉未沉的情态。

“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

第8/9页

(天真活泼、淳朴无邪等)。

评分标准:2分。意对即可。若两字均赏析,按前一个评改。

2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或:表达了诗人对悠然宁静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评分标准:2分。言之成理,意对即可。

2017中考古诗鉴赏答题模板大全

 中考语文中的古诗鉴赏对有些同学来说是一道很头疼的题,很多时候都拿捏不好诗中要表达的真正含义和思想感情,下面,我们用13首古诗为例,详细的讲一下这种题型的答题方法。

 首先你要想一下,怎样把握一首诗的主旨

 通常我们会用下面这六种方法,叫做六看。六看:1看题目 2看作者 3看注释 4看意象 5看体现情感的词(直接的、间接的)6看体现主旨的关键句。

 然后因为诗歌经常会考表现手法,下面是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衬托、夸张、用典。

 2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虚实结合、点面结合。

 3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以景结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知道了这些,下面来看这13种古诗鉴赏的答题模式。

 第一种模式:分析形象型

 规范答题技巧:(1)什么形象;(2)形象的基本特征;(3)形象的意义。

 示例: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试简要分析诗中“蓑笠翁”的形象。

 诗中描写了一个孤独清高的老渔翁形象。(什么形象)

 在寒冷、寂静的环境中,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寒地冻,专心钓鱼,形体孤独,性格显得清高孤傲。(形象的特征)

 这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形象的意义)

 赋得自君之出矣

 张九龄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塑造了一位因为丈夫远出久而未归,因为思念日益憔悴的思妇形象,。(步骤一) 诗歌的前两句写出妻子因为丈夫外出,内心空虚,无心劳作。后两句采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思妇因为日夜的思念,容颜憔悴,宛如那圆圆的明月,在逐渐的减弱其清辉,渐变为缺月。(步骤二)表达了思妇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一般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环境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清新明丽、雄浑壮阔、悲壮慷慨、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解答分析:

 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常见错误:

 学生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常见的失误有两点: 一是描摹景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 二是学生往往着重于“思于境偕、情景相融”的正衬模式,而忽落了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

 在这种情况下,应多从诗人的生平、抱负或标题来思考,避免出错。

 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 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艺术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艺术手法分抒情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一、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和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

 二、 表现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2)联想和想象,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5)渲染;(6)象征;(7)动静结合;(8)以动衬静;(9)以乐景抒哀情;(10)卒章显志;(11)欲扬先抑等。

 三、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即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借代;(4)拟人;(5)夸张;(6)双关;(7)对偶;(8)用典。另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说明作者是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的;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分析语言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示例:

 越女词(其三)

 李 白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清新自然,不事雕琢。(步骤1) 诗人用“见客”“笑入”“不出来”这一连串似乎很平常的动词短语塑造了一个美丽动人的采莲女的形象,“佯羞”一词写其对意中人的心理和情态,十分自然。(步骤2) 诗人用“清水出芙蓉”般的语言抒发了对纯真爱情的赞美。(步骤3)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 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第六种模式: 炼字型、诗眼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第七种模式: 观点不同型

 提问方式: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

 提问变体:有人认为某字用得好,有人认为某字用得好,你认为呢

 答题步骤:找到原词句中的关键几点,分条作答,用翻译的形式就可以。

 示例:

 江汉

 杜 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答:(“自强不息”的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的要联系“不必取长途”。)

 第一种答案:同意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说法。诗中提到“心犹壮”病欲苏””存老马”等,从中看出诗人不怕病、不服老,希望为国效力。

 第二种答案:同意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的说法。诗中写到“思归客”腐儒”“片云”落日”等,特别是结尾两句;难道我这腐儒,连一匹老马也不如了吗表达了诗人一生漂泊的沧桑之感和报国无门的怨愤之情。

 第八种模式:炼句型

 提问方法:这句诗好在哪里

 提问变体:1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2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或简析这句诗的作用和艺术效果。

 答题步骤:

 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

 ②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

 ③有时还可简要说明艺术效果。

 示例: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杜 甫

 去郭轩槛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注]水槛:江边的栏杆,可供垂钓、眺望。在杜甫成都草堂附近。 赊:远。

 这首诗的第五、六句是为人传诵的名句,南宋叶梦得《石林诗话》称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之妙”。请你谈谈这两句诗的“妙”处,并结合全诗说说作者作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答:这两句诗,写细雨轻洒,鱼儿嬉戏于水面;微风吹拂,燕子斜掠过天空。(若雨猛,则鱼潜水底;风急,则燕子不能禁受)“出”,写鱼儿的欢欣,“斜”,写燕子的轻盈。诗人观察细致入微,遣词自然平易而又精巧生动。诗歌描绘草堂的自然环境,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和优游闲适的心情。

 第九种模式:分析构思型

 提问方法: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

 解答分析:诗歌思有路,一首诗句与句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那么,分析诗的结构思路,必须把握诗句的关系。有的诗先写景后抒情,有的先叙事后抒情,还有铺垫、过渡、烘托、起承转合之说。

 答题步骤:

 ①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

 ②概括诗句描绘的内容。

 ③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

 示例:

 东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答: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 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

 第十种模式:情感、主旨型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步骤:(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示例: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

 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

 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答: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步骤三)

 第十一种模式: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几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答题思路:

 (1)认真审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示例: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

 答案: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第十二种模式:比较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示例:

 齐安郡中偶题

 杜 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解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

 答:第一问: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 第二问: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二)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二)

 特别提示:不论回答何种问题,都应尽量涉及三方面的内容:诗歌相关内容、表达技巧、诗歌主旨。例如第五种模式的示例,答案中已包含内容和主旨两方面的内容,如果加上“‘折柳’运用了双关修辞,既指听到的折柳曲,又指联想到的现实生活中的折柳相送的生活场景”,那么就万无一失了。

 第十三种模式 情景鉴赏题型

 1 即用什么样的“景”表现了什么样的“情”,如果要回答关系还要用一个表示情景关系的词语加以概括。比如:天津卷第二题: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2 情景鉴赏题:记住下列公式即可——关系 景 情。

 关系术语:

 1)纯写景——情景交融、景中含情

 2)前景后情——触景生情

 3)前情后景——以景衬情

 示例:

 山居即事

 王 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该诗后四句情景交融(关系)。写出了绿竹青翠、红莲花谢,炊烟四起,人们采菱而归的清新之景(景),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以及陶醉于自然美景的闲适之情(情)。

 分析:这类题目标准答法必须要答关系,参考答案给出的是采分点,由于各省市的要求不一样,对于我们考生来说,掌握规范答法永远处于不败之地。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回答作者情感时,要考虑两个方面:1、对外物的情感;2、作者本身的心情。

 附录:解答技巧

 (一)解题入格

 1诗歌形象:身份 性格 形象的意义

 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 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 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4体会意境:客观形象 主观感受 交融了什么意境

 5品味关键词句:含义 手法 表达作用(句意 文意 主旨情感)

 6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 分析表达作用(句意 文意 主旨情感)

 7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 叙(描写)什么 抒什么情

 8赏析表现手法:手法 表达作用(句意 文意 主旨情感)

 9体会诗歌情感: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10、概括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 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 通过什么手法 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二)答题程式

 “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意象,意境,背景,主旨。

 “怎样写”方面: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诗眼,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虚实相济,绘形绘声绘色,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炼字,起承转合,赋比兴。

 “为何写”方面: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迹,造就……的情致。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571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