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雅斋的艺术风格, “大雅斋”瓷器烧造于晚清时期,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慈禧无暇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关注瓷器的创新,并且御窑现有的条件连生产原有品质的瓷器都存在困难。种种因素的限制,使得“大雅斋”瓷器基本沿袭了乾嘉时期御窑瓷器的艺术风格,体现了宫廷的华丽美感。所有瓷器均为色地彩绘,器形也延续了前朝的样式,只是在制式上更偏重于秀丽精致,带有独特的女性审美特质。这种特质的形成与慈禧太后的喜好是分不开的,因为御窑瓷器本身就是君主审美观念的物化。可与同时期其他官、民窑器物相比,“大雅斋”瓷器无论在质地和工艺上都较为考究,体现了光绪朝御窑瓷器的最高水平。那么,“大雅斋”瓷器的艺术风格有哪些呢
一、釉色
“大雅斋”瓷器地釉的色彩有粉地、藕荷地、浅藕荷地、明黄地、大红地、蓝地、深蓝地、浅蓝地、翡翠地、豆青地、浅豆青地、浅绿地十二种。其中以粉地、藕荷地、明黄地、蓝地为多。在色地之上绘制有设色的花鸟,也有单一的水墨花鸟。在设色方面充分汲取了传统工笔花鸟画的设色方法。
“大雅斋”瓷器的釉色带有强烈的情感化、写意化的特征,充分利用色彩的对比变化,象征性地去表达大自然中固有物象的美感。色彩是表情达意的途径,为了实现统治阶级的情感思维和画面情节的融合统一,用色不再是拘泥于自然的色彩,而是具备了更多的主观审美意识的创作。
“大雅斋”陈设瓷器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器皿的内部施一层淡绿色釉,此种施釉方法创自乾隆朝,初为仿铜胎画珐琅的制作方法。之后各朝的陈设用瓷均有仿制,只是内部施釉厚薄不均,且无细小的纹路,这也是晚清粉彩陈设瓷的特点之一。
“大雅斋”瓷器充分表现了粉彩的装饰性,整体的色彩搭配充满了柔美的女性特征。花卉、虫鸟的配色取自自然又不是完全地模仿复制,只是提取了自然中的精髓。“设色不以深浅为难,难于彩色相和,和则神气生动,否则形迹宛然”,“大雅斋”瓷器同一件器皿上常常出现四到五种颜色的搭配,但是色与色之间和谐的搭配,却创造出别样的韵味。时而是清新雅致的文人情调,时而是静穆深沉的贵族之气,都显现出“大雅斋”瓷器的艺术质感。
二、纹饰
“大雅斋”瓷器纹饰精美,以色地黑线双勾花者最多,很有新意。纹饰描绘有藤萝花鸟、藤罗月季花、藤罗蝴蝶、莲塘荷花、鹭鸶莲花、栀子桃花、葡萄花鸟、荷花蜻蜓、喜鹊登梅、牡丹花、牵牛花、桃花、紫藤花、萱花、绣球等。“大雅斋”瓷器的纹饰告别了传统官窑常见的龙凤题材,代之为各式花卉、禽鸟,气息隽雅,意境清新。所勾画出的花团锦簇、鸟鸣蝶舞的瓷上花鸟世界,是慈禧太后对于自然的一种美好向往。
由于慈禧生平酷爱花卉,所以“大雅斋”瓷器上自然也以花卉纹饰为最。然而,“大雅斋”瓷器的纹饰已经不是选取单一的花卉主题去表达了,而是几种花卉共同组合成富有象征意义的复合主题。画面构图不追求多层次叠加,只是选取自然中的一个场景,经过宫廷画师的审美想象,创造出一种兼工带写的绘画风格,呈现了柔美娇媚、清新淡雅的女性气质。
宫廷造办处下发画样时,并不是每一种器形都附带小样,所以景德镇御窑厂的画工要根据瓷器造型的不同特点,在不改变画样主要布局及纹饰的基础上对构图做少许的改动。本来,画样上的纹饰是以大件器为模板绘制的展开图,而同样的纹饰在小件器形上就无法原样复制,只能选择主要的花卉图案根据具体的器形进行再次构图。
纹饰与釉色、器形等的完美结合才能诞生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但是,同治朝的御窑厂在经历过战火后,画工的瓷绘水准也较盛世时期有所下降。对比“大雅斋”瓷器的画样和成瓷,不难发现,绘制于瓷上的纹饰多了些装饰的图案感,少了些纸上纹饰的气韵流动。
三、器形
“大雅斋”瓷器在器形选择上并无太多大件器皿,多是秀丽小巧的器皿,突出了慈禧太后的女性专用标识。概言之,主要有如下两个特点:
1、品种十分丰富,多日用瓷。“大雅斋”瓷器是为慈禧太后专门烧制的堂名款瓷器,准备烧成后在大雅斋中使用的,故而其品种十分丰富,涵盖了陈设和日用的多种器形。其中陈设用瓷有:花盆、盆奁、鱼缸、花瓶。还有高足碗、高足盘等供器器形。日用瓷有如下几种:碗(因尺寸不同分为海碗、大碗、中碗、怀碗)、盘(分为九寸盘、七寸盘、五寸碟、三寸碟)、茶碗、盖碗、渣斗、圆盒子、长靶羹匙。其中渣斗的造型尤其小巧,高大约在8 厘米左右,口径 9 厘米,便于随身使用。
2、花盆的款式众多。在“大雅斋”瓷器中,花盆的烧造量也很大。花盆除了大小型号的区别外,还有器形上的差异,包括正四方形花盆、长方形花盆、八角花盆、扇形花盆、银锭式花盆、梅花式花盆、圆花盆等,形制多样。有的花盆底部出于功能性考量,带有渗水透气孔。烧造如此多的花盆和慈禧太后对花的喜爱是分不开的。清代自雍正帝之后,皇室贵族的生活偏于享受园林美景带来的清新雅致。在烦乱的朝廷人事倾轧中,皇室贵族藉由花草来放松和转移紧张的心情。慈禧则更不例外,在宫中的御花园里遍植奇花异草,“大雅斋”瓷器中花盆数量的众多也是这种生活风尚在器物上的显现。
四、款识
“大雅斋”瓷器口沿处有“大雅斋”三字横款,右边多用红彩图章款“天地一家春”。对于里外均绘制粉彩纹样的碗盘类器物,在内壁的口沿处书“大雅斋”及“天地一家春”,而内里施白釉或绿釉无纹饰的器物,则在外壁口沿处书写二款。椭圆形的“天地一家春”篆体闲印章的印纹文字排列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双排法,“天地一”三字居右侧,“家春”二字居左侧。另一种被称为“顶天立地”法,即“天”与“地”二字上下分布,中间空白部分是“一家春”三字。其中“一家”列右侧,“春”独自撑起左侧。款字的外围是海水双龙戏珠图案。
除了少部分高足盘碗类的器物,“大雅斋”瓷器大部分器底都用红彩书写有“永庆长春”四字楷款,但并不是所有书写“永庆长春”款的瓷器都书写“大雅斋”、“天地一家春”款。“永庆长春”为四字吉言款,寓意了慈禧太后希望自己永葆青春的美好愿望。
需要指出的是,就款识而言,广义上的“大雅斋”瓷器应包括“大雅斋”、“天地一家春”和“永庆长春”其中任意一种题款,或其中两款或三款的组合形式以及个别制作、装饰艺术风格相近的无款器物。像“大雅斋”瓷器这样一器三款的,在中国制瓷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大雅斋”瓷器属于堂名款瓷器,但在清代的女性中,无论是贵为后宫之主的皇后,还是各个贵妃、福晋,使用的瓷器都无如此的专属标识。慈禧之所以能享此特权,是缘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后,整个国家的权力都已经归在她的手中。“大雅斋”是堂号,同时也是慈禧个人审美情趣的象征,在处理朝政之余,她舞文弄墨、写诗作画,“大雅斋”正好契合了她对于“艺术”的追求。
论述书法艺术在瓷器中的运用
书法之所以称为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是因为它和中国文字有着本质性的紧密联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它承担的不仅是思想交流、文化传播,而且是中国独有的文字造型艺术
书法艺术经过历史长河的沉淀,从开始的应用工具逐渐演变成了让人欣赏的艺术品,记得有一个很有名的书法家在写一个和平的“和”字时,当众大笔一挥,这个和字的神来之笔就在于和字的第一笔,把一个活生生的和平鸽外形表现出来了,和字的意义更加形象化了。一副好的书法艺术品,它不仅仅是表达文字中的含义,书法家通过文字的表现,能把内心思想情感以及人生态度表现出来。
陶瓷是泥与火的艺术,书法是笔含墨的艺术。陶瓷与书法两者自古以来就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两者具有相通的艺术特征。现代条件下陶瓷与书法艺术仍然交相辉映,不同的陶瓷造型可以采用与其风格相协调的书法来加以装饰,使陶瓷艺术获得锦上添花的效果。
我国自古以来陶瓷工艺与书法艺术的发生和发展,历史悠久,关系密切
春秋战国时期的陶器上面多带有篆书雕印文字,陶器上的文字也成为后人研究战国文字和制陶业的宝贵资料。秦兵马俑身上多刻印有工匠的姓名,如“咸阳午”等,字体有的是篆书,有的则近似草隶。三国、两晋时期是青瓷器普及和发展阶段,同时也是陶瓷书法艺术进一步提高与形成典范的过程。唐代楷书、章草、大草、行书等书写体系逐渐完善,这一时期由于饮茶之风盛行。书法装饰便出现在茶壶、酒坛上,有楷、有草,均有大书法家张旭、怀素、颜、柳之风韵。多写名人诗句或“酒”、“茶”文字,酣畅淋漓,圆润遒劲,纯真自然,配以不同的器物造型之上,极具古朴、简约之美感。
宋代书法是我国书法发展的一次高峰,书法艺术方面趋于完善和社会文化素质的提高,反映在陶瓷造型中已有“大巧若愚”的自然之韵。陶瓷上的书法装饰在这一时期自然也就成为其明显的特征,且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耀州窑用书法装饰的酒具、茶具,其书法亦颇有“苏、黄、米、蔡”之韵。以至元、明、清各代书法装饰陶瓷也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装饰形式和艺术美感,这有其精神上的必然和谐。
2 0世纪6 0年代以后,随着陶瓷艺术的丰富和发展,随着人们对陶瓷艺术视野的扩展。陶瓷和书法的结合样式也越来越多,表现手法也越来越多样化,艺术品位也越来越有所提高,书法也逐渐地成为陶瓷装饰中所独具魅力的种类。众多陶瓷书法作品,或以笔写,或以刀刻,或以釉上,或以釉下,各具风采盎然。近年来各地陶瓷艺术家利用各地不同的材质和工艺,创作出大量的优秀作品。如我们汝州的彩陶、广东佛山的现代陶艺、山东淄博的色釉刻瓷,江西景德镇的陶瓷书法刻划和堆字等。这些作品充分利用书法的形式美和陶瓷材质美在文化内涵和形式上的联系,和谐而自然地结合起来,为陶瓷书法艺术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境界
陶瓷与书法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从其实质来讲,有相通之处,两者有着许多共同的文化内涵,有着和谐的审美情趣。
首先,两者都是造型艺术。书法是以线条的流动来表现作者的情感心绪和品格修养。陶瓷造型通过各种线型和体面结合变化,空间的虚实、体量大小关系、轮廓的起伏等,构成陶瓷的造型美。
其次,从审美特征来看,两者都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状物与抒情相统一的艺术。书法无色而具有图画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来自自然形象而又远离了自然形象。书写者将自己的精神意蕴、生命情丝、审美趣味化为或纵或收、或枯或润、或粗或细、或刚或柔的线条,并通过这些笔墨线条的枯润、浓淡的个性因素,反映出人的审美经验。汉代的杨雄在《法言》中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唐代孙过庭认为书法艺术可以看出书法艺术家的情感,即“达其情性,形其哀乐”。清代刘熙载更是一语道明:“写字者,写志也”、“书法,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如其人而已”。
再次,从表现特征来看,陶瓷与书法艺术在表现形式上具有共同特征。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它们都不适宜于表现持续性的情节性的事件,而长于表现一动作瞬间,并在动作瞬间内创造出颇富生命力和表现力以及想象力的艺术形象。另一方面,书法艺术与陶瓷艺术两者都讲究和强调变化。清人陈介祺在其《习字诀》中主张“练字不如练气”,正是受到陶文与金文布局结构的启发。因为有些陶文、铭刻的书法多是随同器形装饰上的需要而自然变化,并不拘泥于行列的整齐;字体大小也不规矩一致,如此反而使人感到迭宕多姿、妙趣横生。我们知道“秦砖汉瓦”这一脍炙人口的成语,其所表达的含义,不仅表明当时的制陶工艺已臻上乘,更主要的是说明了“秦砖汉瓦”的创造性和富于变化性。陶上的图案、文字既表现了淳朴的时代风格,又富有天然的艺术情趣。刻的无论篆书或隶书,多在一圆形或方形、云形轮廓内变化其形体,介乎文字与图案之间,别有一种圆浑典雅的神韵,令人百观不厌。
总之,对陶瓷艺术和书法艺术两者特征的深入、完整的理解,有助于艺术家们在创造过程中加强陶瓷的表现性和抒情性,从而创作出更加有审美力度和审美价值的作品。
陶瓷艺术与书法艺术的结合在于对两门艺术的解读和深掘,而后达到综合艺术的完美和统一。
河南省中国画院院长、全国首届“百杰书法家”、“德艺双馨艺术家”张万庆先生,首先提出了陶瓷书法新概念,使书法艺术因陶瓷而固化,使陶瓷艺术因书法而放出异彩。被业界誉为“陶瓷书法第一人”。
陶瓷和书法作为中华文化两大国粹,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热爱。陶瓷制作工艺复杂,既要求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又要精通烧制技术和造型能力,自古就有“土与火的艺术”之称,难度较大,成功率低;书法在宣纸上用墨书写,难度较小,成功率高。但纸质作品年代久远极易破损、霉变,不易保存,而陶瓷一旦留存下来,虽经千万年而色泽韵味依然。书法艺术与陶瓷艺术的完美结合达到了自然融合,互相映衬的效果,使其成为了中国固化的艺术!
陶瓷和书法都是华夏文明中最为普遍的、极为重要的文化承传的载体,它们以各自的特点及方式不断延承着人类前进的足迹。经过文字的几度变革,使中国书法艺术创造了各种书体的线条艺术;陶瓷艺术的源远流长,以其丰富的造型, 栩 栩 如生的装饰效果,题材的层出不穷,无一不印证了华夏民族文明前进的步伐。陶瓷书法是立体的书法。陶瓷书法不是书法从纸张到陶瓷的简单转移,而是借助陶瓷工艺中特有的技法,来完美表现书法特有的韵味和意念,使书法在陶瓷上得到立体化、多维化体现。在这里,书法美化了陶瓷,使陶瓷增添了朴实与端庄,陶瓷装点了书法,升华了书法的立体美感,使书法更加生动秀美。书法与陶瓷的结合不仅在物质上的贡献对中华民族的影响颇深,而且在精神上也陶冶了中华民族,对民族个性、民族素养、民族品格的塑造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随着人们的审美情趣与审美标准的不断升高,也必然影响着陶瓷书法艺术的审美趣味与鉴赏标准。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在继承书法艺术精髓的同时也要紧随时代要求,将书法与时代气息相融合,将书法与陶瓷装饰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代代延续下去,更好的展现书法与陶瓷的独特美,相信书法与陶瓷的完美结合定会让中华文化大放异彩。
;
陶瓷艺术集形式、材质、造型等审美元素之大成,既具民族文化神韵也蕴含了现代多元文化要素。与此同时,陶瓷艺术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渐演变发展,不断吸收各种精华,形成了具有哲学、艺术、美学意蕴的艺术品。本文以景德镇陶瓷为例,通过对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发展历程、艺术要素以及独特审美价值的阐述,进一步分析陶瓷艺术所蕴含的美学意蕴。
[关键词]陶瓷艺术;传统美学;美学意蕴;多元思维
[中图分类号]J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2012)06-0233-03
赵彩泉(1951-),男,中共景德镇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国陶瓷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陶瓷艺术及评论;
余华(1979-),男,中共景德镇市委宣传部干部,主要研究方向为陶瓷艺术及西方美术史。(江西景德镇 333000)
陶瓷艺术以其精深的文化底蕴和特定的表现形式,成为世界文化中璀璨的奇葩。陶瓷艺术既蕴藏着中华民族卓绝超凡的文化传承,又以“有意味的形式”彰显着时代的脉搏,透射出中华文化的神华异彩。在陶瓷艺术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最为突出与特别的便是景德镇陶瓷,它包含着多重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美学意蕴。这些推动了陶瓷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由于景德镇地处长江南岸,四水汇流。三省交界之要地,燃料、水源、矿藏等资源十分丰富。为陶瓷工艺的制作提供了天然的材料,景德镇陶瓷产业唐宋时期迅猛发展,颜色釉、釉下彩,白釉、刻画花均已出现,为后来陶瓷艺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元代,青花、釉里红,成为陶瓷装饰的主流。明代,景德镇已成为“天下窑器所聚”的瓷业中心。永乐的“甜白瓷”、宣德的“祭红”、“淡黄釉”、成化的“青花斗彩”、嘉靖万历的“五彩瓷”等,都是中国制瓷史上的杰作。气势宏伟的大龙缸和精巧无比的薄胎瓷的烧造,标志着当时制瓷技术达到了相当高超的水平。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工艺、品种、质量、产量和技艺,都进入了更高的境地。“康熙五彩”、雍正、乾隆的“珐琅彩”、“粉彩”以及郎窑红、美人醉、珊瑚红、胭脂红、乌金釉、天蓝、霁蓝、洒蓝、茶叶末、三阳开泰、窑变花釉等颜色釉的问世,极大地丰富了陶瓷装饰。近代的“珠山八友”将中国画运用于陶瓷装饰,独创“落地粉彩”、“水点桃花”等瓷绘技法,形成了一代画风。
一、景德镇陶瓷艺术独特之美
景德镇陶瓷艺术以其精巧多姿的造型、绚丽多彩的纹饰和缤纷的色彩向世人展示它的美,同时也包含了不可替代的艺术、审美价值,这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原因:
(一)物特殊的形式美
陶瓷器物,首先因为它有特殊的形式美感和材质美感,这些美感主要体现在造型与原料、釉色的巧妙结合上。景德镇陶瓷器物的造型,多是以旋削制成,形体、轮廓线条最赋韵味,如同中国画的中锋线饰,均匀对称、委婉曲折,刚柔相济、变化丰富,造型自然、饱满之意趣。其型制依靠自身展露的线形、体态以及置于空间形成的节奏、韵律,给人以线性美感。同时,它在形体方面,符合内在和外在的视觉和心理的互相感应。单纯造型不乏味、复杂造型不繁缛。景德镇陶瓷器物在釉色方面享“冰肌玉骨”之誉,釉色以光、色、透、洁的审美特性令人遐思、心爱。它凝聚着古今陶瓷艺人的才智,热烈、奔放、沉稳、雅静,体现着火的艺术。鉴赏者从瓷的形式美感和材质美感当中沉醉于对美的感受。
(二)注重意境的表达
景德镇陶瓷艺术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注重形式与内容的并重表现,崇尚质朴、含蓄、自然之美,注重心灵感受的直接性和纯粹性。如,当代景德镇陶瓷艺术家龚循明创作的一件现代青花艺术作品《马》,它以大写意的笔触,刻画骏马扬蹄疾奔,显示出雄健凛然的形貌。虽是以寥寥数笔,却是龙马精神,国画与瓷相得益彰尽显中华文化之魅力。
谢赫评论顾恺之的艺术时指出:“格体精微,笔无妄下;但迹不逮意……”谢赫把“意”作为“迹”的对立面提出来了。如果说“迹”是陶瓷的造型及画面的视觉效果,那“意”就是陶瓷的思想内涵了。我们剥离陶瓷形象的第一视觉感官进入思考状态的时候,就不自觉地揣摩、推测和想象这些“形式”的存在所包含的“意味”。这些符号是物化的心灵,用一种特殊的语音表达着过去的人们有着怎样的向往和追求。这种感觉对陶瓷艺术的精深起着支配作用。
(三)特殊的制作过程和工艺
欣赏景德镇陶瓷器物,不可忽略其制作过程和工艺。景德镇传统陶瓷制作工艺主要包括练泥、拉坯、印坯、利坯、晒坯、刻花、施釉、烧窑、彩绘、釉色变化……等七十二道工序。每一道工序之间或环环相扣,或相互交叉,这是景德镇陶瓷制作的重要技术,但这又不仅仅是技巧,它体现着人们对物的感悟和对创造对象的不断发现,制作者“一开始便要关注和开掘隐匿在物理性质之下的精神实质,即要求造物的主体于行工之始便去敏感地把握对象性同构与人类心性的诸种可能”。“伴随着手工艺生产过程的全部动作,是以实践经验为基础,由工匠个体所把握、所决定的不完全规范的动作。它通常与艺人的心性、习惯、兴趣和意愿结合,而在行为的姿态神情、节奏和力度等方面表现出个人的倾向性,形成个性化的制作风格……抵制了技术的自律倾向,而有可能将主体丰富的灵性和渴望宣泄的原始生命冲动带到现实表层,并以动态的空间造型获得表现。”在纹饰的描绘中,更体现出人的灵性和美感追求,比如,用多种兽的部分组合成理想化的麒麟,用多种飞禽的部分组成凤凰等等,这一方面是纹饰在形式上的需要;另一方面又是形式需要启发了制作者的大胆创造,突破物理真实而追求美感效果。
二、景德镇陶瓷艺术多维之美
因此,景德镇陶瓷艺术蕴含着多维的美学意蕴。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生活艺术化的描绘
生活艺术化是说日常生活感悟与体验成为一种“艺术”,在生活情趣中渗透着处事哲学和“技艺”。中国人对于陶瓷艺术的欣赏和把玩,是通过日常生活这一现实“中介”而达到的,中国陶瓷并不是一种单纯的、技艺的表现,而有它的深层的蕴涵,它们反映出中国人心灵深处隐藏着的东西。因为陶瓷与人的吃、住等物质生活关系密切,与人的欣赏、玩乐等精神生活相关,陶瓷集实用性与工艺性于一身。作为实用器物,它是生活用品,它首先是现实生活的需要所决定的,中国人对于生活的乐趣追求、人生哲学和生活方式的意蕴在里面,所以,陶瓷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心理。中国传统工艺美学思想的特点也在作为工艺的陶瓷制作中有着体现。日常用的碗、碟、杯、瓶等,它将美融化在生活情景中,既实用又有美感。对于陶瓷艺术的追求,更能体现出中国人的性格和生活情趣。因为中国陶瓷体现着中国人的生活情趣。
吉州窑釉下彩绘瓷的装饰样式大概有哪几种形式如下:
景德镇的陶瓷绘画是一种具有内涵的艺术创作,艺术家在陶瓷绘画作品中不仅有艺术内容的再现,能足够表达出艺术家内心的思想感情。景德镇陶瓷绘画是色彩、造型、线条、技法等结合起来的艺术性实践。每个陶瓷绘画艺术家都有自己的创作风格,所表现出来的陶瓷绘画作品也
有差异,都是艺术家的代表。瓷器绘画也就是中国画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在瓷器绘画中的艺术体现。王掌柜为你介绍景德镇瓷器绘画的五种表现手法。
一、粉彩
粉彩是陶瓷绘画表现手法之一,又称为“软彩”,色彩丰富、色柔雅致、光泽亮丽。粉彩绘画技法分为两种:粉彩陶瓷填色技法和绘画技法,称为釉上彩的粉彩是在烧制的瓷釉上进行彩绘,入窑经过高温烘烤而形成的。以含砷颜色作为粉底,再用干净的毛笔将颜色进行晕开,使
得图案的颜色由明到暗的渐渐过度,让画面更加有层次感,在含砷的乳浊作用下产生粉化效果。因为颜色的量不一样,产生出来的粉化颜色深浅也不一样,展现出不同的画面效果。这种画面感给人带来柔和感,粉彩简单率直、富贵豪华、浓笔艳抹而别具一格。之所以称之为“粉彩”。
二、古彩
古彩是一种传统的陶瓷釉上工艺装饰,颜色鲜明透亮,包括素三彩和五彩。古彩主要是采用玻璃状的红、黄、蓝、绿等颜色釉。金属着色剂是古彩的主要颜色发色成分,在瓷胎上用钒红、
生料进行勾线,单线的平涂技法,在800~900℃进行烘烤。古彩颜色烧制后色彩透彻,十分艳丽,富有装饰感。古彩在画面上构图严谨、用笔刚劲有力,所谓的骨法用笔,形象概括夸张,古彩的颜色坚硬,矾红彩料时间越长越红亮。
三、青花
青花瓷是传统的一种彩瓷,也俗称青花,属于釉下彩,在刚烧制好的泥坯上进行彩绘,青花料分为“平等青、珠明料、石子青、回青四种”。青花纹饰丰富多彩,如动物纹、人物、花鸟、
植物等。青花通过高温烧制后的釉下彩装饰,呈现出素雅恬静之美感。当代青花工艺主要是夸张变形、水墨写意、装饰,根据不断创新的青花工艺技法,具有色彩明亮、发色鲜艳、烧制成率高效、呈色稳定的特点。当代青花技法表现出的画面富以豪放、雄浑、富丽、层次繁多。
四、新彩
新彩是近现代出现主要的一种釉上彩装饰,新彩具有一种西方风格,又被称为洋彩。新彩颜色色相丰富、发色稳定,具有直观性。新彩工艺不仅颜色丰富多彩,工艺形式得到艺术界的认可。新彩工艺融合中西结合的手法,结合中国画风格,创造出属于中西方文化的中国瓷器作品。
五、颜色釉
颜色釉属于一种釉色陶瓷,是瓷釉的一种,以其纯净典雅。颜色釉瓷是通过釉水的色彩来装饰出瓷器的效果的,需要通过高温烧制色彩才能鲜艳明亮,才能够展现出瓷的光彩夺目、绚丽无
比、纹理舒畅的特色。颜色釉瓷通常是在釉料中调整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加入铁、铜、锰、钴等氧化金属,然后再加以适当的烧制条件,就能达到改变釉色的目的,釉面就会呈现青、褐、红、蓝等各种色泽。
陶艺随着人类历史的不断发展而得到优化。那么,现代陶艺设计的形成和特色你了解多少呢以下是有我为大家整理的现代陶艺的艺术特色,希望能帮到你。
现代陶艺的概念与形成
如果说传统意义上的陶艺是写实主义古典美的话,那么充满时代感的现代陶艺更具有抽象主义浪漫的形式美。现代陶艺与传统陶艺在概念上已有了很大区分。传统陶艺造型源于生活、充满理性的设计中,追求的是质朴严谨,实用大方的含蓄之美,最终以形体的多样化和釉色装饰的丰富性来完成陶瓷不同的形态面貌。现代陶艺注重的是人们心灵轨迹的自然情感流露的表达,在一种完全释怀内心情绪世界和偶尔性思维情感宣泄的轻松创作过程中,按照自己审美视觉意识逐步确立了现代陶艺设计追求形式美。有感而发,运用不确定多变的现代绘画艺术处理手段,制作时恰倒好处地体现不同材质本身的语言特色,并借助于水、火、土、釉色等工艺烧成特性的外部条件来完成作品创作设计。崇尚返朴归真的自然之美则是现代陶艺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陶艺具有反传统、反技术的叛逆精神,有一种敢为人先的设计思想观念,打破了传统设计中均齐、平衡、归纳、对称的设计模式,更强调陶艺本体材质语言在新工艺新技术下的运用,把陶艺造型装饰的整体美与当代人的审美喜好结合起来,共同构筑起现代陶艺丰富多彩的思想内涵和设计理念。
时代人文精神特征在现代陶艺设计中的体现
陶艺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社会背景、文化特点和价值取向。由于每个时代的大环境各异,因此,陶瓷作品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所折射出来的时代精神和文化气息也不尽相同。如原始彩陶的单纯质朴、宋代青瓷的浑厚大气、明代青花的妍丽雅致、清代陶器的繁缛多资等,现代陶艺创作思维异常活跃,表达形式方法的多样化,则反映出当代社会对外交流频繁的高度开放性。直白、率真地表现对象,让艺术家有更广阔的创作空间来施展各自的才华,完善了造型的个体特征。现代陶艺理所当然在设计上反映当代人的文化特色、生活习俗和审美观念。构思的独特性、创意性,用最敏锐的眼光捕捉社会发展过程中最具流行的时尚文化元素,准确地将当代人的所思所想和对世界的感悟主动糅合到形体的设计中去。现代陶艺与传统陶艺的不同概念在于:现代陶艺越来越屏弃功能效用的特点,逐渐把造型的观赏美感放在了首位,以符合当代社会审美的需求。陶艺视构思创新为艺术生命的再现,作品本身的魅力体现在造型美、装饰美、材质美、工艺美等诸多因素上,艺术家个人思想品格与修养融入造型形式美之中是作品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1) 陶艺的社会属性。
陶因生活需求而产生,生活因陶而丰富多彩,陶瓷与生活紧密相连,陶瓷的社会属性不言而喻,探究现代陶艺的人文精神,离开了当代社会生活就等于无源之水,可以说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需求成就了现代陶艺的快速兴起与成熟,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玩陶、赏陶、爱陶的制陶氛围中去,陶艺设计由此从专业化走向大众化。
随着当代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已不满足与吃饱穿暖的生活模式,而乐于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茶道的兴起、饮茶之风的盛行刺激了陶瓷茶具的生产设计,室内外装修运用陶瓷艺术品作为美化空间的装饰点缀,以体现思想文化品位。当一件陶艺成为生活用品,或实用或陈设受到人们普遍接受时,它同时就具有了社会属性。陶艺在不知不觉中适应了社会生活的这种要求,把当代人的文化精神、艺术思想、审美情绪悄悄地渗入到现代陶艺设计中去,提高了现代陶艺的艺术性和品位性,从而使得陶艺社会属性与艺术性融为一体。
(2) 陶艺设计的文化属性。
一件陶艺作品从构思立意到设计制作,都会经历相当阶段的思想和修改,无论是构思的偶然性、联想的纯粹性还是有感而发的深思熟虑性,都可为艺术家形象设计思维的正确反映,是感悟与理性的相互同意。思维时肯定会无意识地运用已形成的设计理念原则,如:写生模仿、归纳剪裁、自然联想、聚散结合、大小对比等等,来充分显示出作品或粗犷、或简静、或洪荒、或空灵、或厚重的美感来。设计思想本身带有文化特性,陶艺从设计到制作烧成的过程就是艺术家文化思想意愿的积聚和反映,完成后的作品更具实用和审美的双重功能性,现代文化属性更明显。所以,某种意义上理解,所有层次的陶艺创作活动都可视为文化活动的一部分。
专家教授、文人学者等文化人的参与设计更增加了陶艺的文化情节。无论是景德镇的青花瓷器还是宜兴的紫砂陶器,相当陶瓷的器皿造型用中国书法、山水、花鸟、人物、动物等作为装饰。用写、绘、堆、雕、刻等多种手法来表现装饰的题材内容,各个时期都产生了一批文学意蕴深刻、造型风格鲜明的代表作品。青花瓷器的高雅大方,宜兴紫砂的纯朴深厚,这些作品中散发出浓厚的中国文化气息,从中窥见出了时代的一种生存状态。有些文化人参与更是提升了陶艺作品的档次与身价,如: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清代文人陈鸿寿(字曼生)都曾参与了紫砂壶的研究设计,作为金石书画家的陈曼生对壶艺情有独钟,颇有研究。以概括自然植物和古代器皿的特征入手,变化设计出了许多新款的壶型。装饰简洁而不入俗套,壶体上书画题刻与造型浑然一体。著名的“曼生壶十八式”就是有陈曼生设计,杨氏兄妹成型,再由陈曼生及诸友题字刻铭的壶。文人的参与使紫砂壶名噪一时,身价倍增,名家作品千金难求,文化内涵的作用充分显现。
(3) 陶艺的创作的视觉性。
陶艺创作是眼、手、脑整体协调的设计过程,其中眼睛始终是判断美丑的第一观感器,只有通过眼睛的审视才能让大脑发布制作的命令,视知觉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视知觉是一种直觉思维,它根据对事物的生动视觉印象,通过非逻辑的跳跃式思维,直接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看”并非是人类对光线组成图案的被动反应,应当说它是由大脑指挥和说明的一个积极的探索过程,并且具有整体性和自动总结功能。
视知觉解决的是比例大小、材质、肌理、色彩搭配、工艺处理、表现手段、形式美感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这也是陶艺创作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现代陶艺设计除了功能效用之外,对视觉美感的追求变得非常重要。陶艺作平的成功与否,首先得通过人们眼睛的整体审视,让作品本身的形式美感打动观众,吸引人们产生探究作品美的兴趣与内涵。因此,视觉选择具有直觉的主观性。
美国语言哲学家蒙古德曼指出:“眼睛并不是作为一架自动仪器单独工作的,而是作为复杂多变的有机体的一个部分工作的,眼睛看什么,怎么看,都得受需要和趣味的控制。它选择、舍弃、辨别、归纳、分析、构筑。与其说是反应,倒不如说是接纳与创造。”一件完美的作品必然包括:造型别致、比例恰当、色彩和谐耐看、创作技法娴熟等,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散发出持久的魅力。如现代陶艺家陆斌的陶艺作品《化石》、《过年》,以生活中自然物象为获得创作灵感的基础,用写实的带理性的处理手法来表达现代陶艺具有的各种形式美感,并在工艺烧成上赋予自然形态更多的色彩、纹理效果,引起视觉上的冲击力,给人更多遐想的余地。
陶艺与其他艺术的融合性
艺术是多元化的,陶艺只是其中之一。各种艺术形式的存在说明了社会的需求性与本身的合理性,所有的艺术都是相通的,现代艺术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现代陶艺的发展,艺术的视野非常宽广:绘画、书法、雕塑、装饰设计、视觉艺术、装置艺术等等,每门艺术都有自己的创作技法和文化特色,写实或写意,抽象或夸张等。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对形式美的追求,现代陶艺无不从中获得启示与带来灵感,现代陶艺家都在努力探索自己的表现形式,吸取现代艺术的表现技巧,把体现作品个人面貌作为创作的突破点。如罗小平作品《广成子》、《愚者》,表现的虽是传统雕塑题材,但创作手法的夸张性和装饰化、制作工艺的精致性,使整个人物造型给人以超凡脱俗、耳目一新的感觉,极具艺术感染力。同时,可以看出作者深厚的造型功底。现代陶艺本身十分重视对造型设计功能的培养,只有具备一定的绘画与审美能力,才会创作出形式新颖、内涵丰富、视觉感美的作品来。近来印象主义、立体主义、结构主义等开启了现代设计的大门,成为现代设计的思想基石。大师们打破常规造型规律的设计理念,似乎给现代陶艺带来了活力,用反其道的思想去设计,如构成形式、块面形式、图案拆散形式等等,有时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艺术大师毕加索、马蒂斯、米罗等大胆地采用陶瓷材质语言作为创作的载体,创造出了一批载入史册、令人赞叹的艺术作品。他们将陶瓷作品升华到艺术层面,开创了现代陶艺的先河。
艺术贵在交流与创新,让造型各具特色与个性是陶艺设计的永恒追求。只有强调了个性元素,给造型以特点,才能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一种风格和特色。陶艺创作设计体现出艺术与技术的结合的完美统一性。艺术家个人品行、文化修养的积累将有助于丰富陶艺的创作文化元素。只有善于观察社会生活,接受平静与寂寞和踏实工作的人,才能在陶艺创作中寻找到真正的时代精神和文化个性元素,创作出更多、更美的作品奉献给人类社会。
自古以来陶瓷就具有实用功能和精神审美功能,它在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陶瓷艺术和其他艺术一样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在古代主要以实用为目的兼具有精神审美目的,进人现代工业化,他的实用功能性走向极端,逐渐成为五个性的工业产品。当代,人们渴望回归自然,陶瓷艺术得到发展的契机,艺术陶瓷和口用陶瓷逐渐分离,而前者也因其更注重精神审美功能,最终成为一种独立的新的造型艺术形式,与绘画、雕塑等并驾齐驱。它在现代人的精神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陶瓷具有物质和文化双重属性,即有实用性又有审美性
陶瓷作为技术和艺术,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不断地发展着.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文明进步的程度和面貌。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陶瓷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化形态,具有物质和文化双重特征。陶瓷器首先是为实际生活需要而造物的产品,同时又是按着审美规律寻求美感的艺术创造。它的内涵十分丰富、功能极其广泛,渗透于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以及社会生活各方面。
最初.陶瓷器具的功能主要是实用,饮食日用需要构成了它的基本内涵。可以说陶瓷的产生是源于实用功能的,但是,陶器一经出现,其存在的基本形式就为人们所注目,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同时也给人以美的欣赏.为人们的精神生活带来了情趣。远古半坡的彩陶就充分说明了:人类即使在极端简陋的物质生活条件下,仍然对美的追求和渴望。因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最初,陶瓷的功能主要是实用,之后便在实用的同时注重精神审美功能的并存,它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美感的增长,由实用逐渐向观赏的途径迈进。
二、古代陶瓷以实用功能为发展主线,同时兼具审美功能
陶瓷在为人类提供物质消费与享受的同时,又在人类精神领域触发了一系列的活动,在社会历史和现实发展轨迹中都留下自己的痕迹。从新石器时代出现陶器开始,继而到商代中期烧造出原始瓷器.进一步发展到东汉后期烧造出真正的瓷器,中国的陶瓷不断发展,从陶到瓷,然后陶与瓷并行发展,在历史上曾经取得辉煌的成就,创造了大量优秀的陶瓷艺术作品,构成了中国的陶瓷艺术传统。在中国传统陶瓷中,各种不同的风格样式,是由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以及不同的生活需要而形成的。它们包含着生活美学、生活意蕴、生活习俗,渗透着创造者对生活的理解和适应,并物化为具体的艺术作品。正因为如此,陶瓷从一个侧面反映着生活的本质。
原始社会的质朴清新,商代的威严庄重.周代的严谨有序,战国的生动活泼,汉代的浑厚豪放,六朝的清秀空疏,唐代的雍容富厚,宋代的理性之美,元代的雄浑雅丽.明代的端庄敦厚,清代华丽精巧。不同时代的陶瓷艺术所表现出来的风格差异是不同时代人们的审美追求的艺术体现。它是反映人们精神生活追求的.应该说古代陶瓷大部分都具备了精神审美功能。
然而绝大部分古代陶瓷最主要的烧制目的还是日常生活实用。人类用泥土造物的目的往往是和满足生活方便相联系。追溯陶瓷的历史就会发现:人类发明陶器是为了炊煮的生活需要,烧造陶质砖块是为了建筑构造,制作陶瓷质地的陶俑塑像是为了满足礼仪,其大多数作冥器用。这些陶瓷都是作为日常生活实用品而烧造制作的。而烧造壶.碗类器物的风格改变是为时尚饮食功能,用瓶子点缀生活环境而不断改变釉彩,装饰,造型等等都是为了提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品质。文化审美的追求是在物质生活基础上为了入的心理,精神满足的拓展。虽然在历史上有部分陶瓷曾成为喜欢-把玩”的奢侈阶层的消费对象,一些品种渐趋非实用功能.观赏功能成为陶瓷制作的主流。例如:宋代官窑烧制的青瓷
器,釉面的冰裂纹路并非从实用考虑,釉面的开片不便于生活日用,裂纹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但对繁冗的冰裂饰格局回视后发现,它仍然具有时代生活意义。宋代官窑青瓷那些形态,主要还是生活日用器皿,它由实用创造心理渐次向形式审美过渡,始终顽强固守着原始器皿功能意识,实用的和审美的文化性高度叠合。数千年来,陶瓷都是以实用功能决定着外观造型样式,实用功能与精神功能的统一始终是贯穿着中国,东方以及西方的陶瓷发展的主线。
三、现在陶瓷以工业化生产的产品,实用功能掩盖了审美功能
20世纪初,人类社会正处于工业化初步发展的阶段,人们对机器抱有一种前所未有的热情,并且十分欣赏那些规整实用的工业制品。一切以实用功能至上,它的价值也体现在物质上,即实用领域中。而在生产手段上,则完全建立在机械化生产的作业中,同时大批量生产的产品又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要。人们日常用品在前工业时代,是手工业技术和艺术的结合,感性思维多于理性思维,工业时代的陶瓷,由手工艺转向机械工艺,人的理性思维多于感性思维。工业化尽管为人类带来了丰厚的物质,但人类在享受现代文明提供的便利与舒适的同时,也不得不忍受它所带来的单调感,机械感。工业产品千篇一律,缺少个性。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些产品尽管满足了人们方便、实用、舒适的一面,但却忽视了人所需求的另一面,那就是人的情感、喜好、趣味以及灵魂和精神的一种满足。要知道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不仅是物质的,同时还是一个充满情感的精神世界。
工业生产的标准化、统一化使人失去了个性的表现空间。同时也导致了人际间的情感和精神匮乏。人类学者追求、苦思、反省、关注现代文明窒压精神文明的价值,开出药方来解救现代文明的危机。充分肯定古代陶瓷文化的精神价值,提倡艺术回归古代文化、立足传统、面对现代的传承和发展途径。以高感情投入的现代艺术就是缓解这种情感危机最好途径。而作为艺术重要分支的陶瓷艺术,也以其自身独特的和人的亲和性以及表现的多样性,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
四、当代陶瓷受现代艺术影响走向多元化,艺术陶瓷的审美性得到充分发挥
物质文化生活的发展,必然在艺术欣赏方面产生新的影响。以往艺术陶瓷所占的比重是很少的,主要是作为展览会中的陈列品,比较少地进入人们家庭生活中,艺术陶瓷的创作和生产制作.都不是很繁荣。最近几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人们的文化生活不断得到丰富。审美爱好发生了变化,审美的领域也在扩大,艺术陶瓷开始被更多的人所关注,井有多方面的人员投入到艺术陶瓷的创作中,陶瓷艺术创作方面的探索正不断深入和开展。
现代艺术陶瓷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具有极其丰富的艺术形式和独特的造型语言,在创造者的智慧支配之下,土石在火焰中能够进行着变幻和肯定,凝聚成具有艺术生命力的作品。艺术陶瓷具有自己的属性和特征,既不同于一般的 日用陶瓷,也区别于其它种类的艺术.它具有更强的工艺性、装饰性以及更重视材料自身的表现力。这些使得它有着其它造型艺术所不可比拟的表现力和感人的艺术魅力。
陶瓷作为一种物质材料,不仅有广泛的实用价值,而且还具有无穷无尽的艺术表现力。陶瓷工艺材料是在生产实践中发现的,一经利用到艺术陶瓷创作中,则引起更大的发展和变化。人们通过各种形式和方法,不断尝试着去揭示其表现新形式的可能性。艺术陶瓷的创作过程,是认识材料、利用材料的过程,重要的是创造性地发挥材料的不同特点,表现其它艺术形式所不能表现的艺术效果。
当今的陶瓷艺术创作已与现代艺术潮流紧密结合,创作的范畴不断扩大,而现代艺术也由于陶瓷媒材的介人,丰富了艺术表现的多样性。就陶瓷艺术创作表现而言,各种新观念的产生与新材料、材质的应用,增进了陶瓷艺术作品的多元化,也增加了陶瓷艺术各种表现的可能性,更增加了其艺术感染力,使之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和接受,陶瓷艺术创作的空间更加宽广和自由。陶瓷艺术创作是可以从各个角度切入的,有的人从雕塑切人,有的人搞器皿造型、有的人搞彩绘,有的人搞色釉装饰……。其实这些并无谁对谁错,谁高谁低,关键看是不是在生活中给人带来了美,是不是从中看到材质本身美的发掘以及在加工过程中火绐材料带来的美感。
目前,有个别人因思想境界不到位,对艺术体验有一定的局限性,错误地认为西方现代 陶艺高于中国传统陶艺,而“陶”又高于。瓷”。其实这是东施效颦,毫无精神内涵可言。殊不知陶瓷艺本是多元的,只有艺术造诣和个人修养才是作品成败的关键: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以瓷为创作媒材并以彩绘装饰为主要创作手段的陶瓷艺术。这一类的陶瓷艺术在中国还是主流,它拥有众多有实力的陶瓷艺术家.这些艺术家对传统陶瓷工艺技法进行审视,寻找突破,井形成诸多风格流派,他们将中国陶瓷艺术推向极至。与此同时陶瓷艺术家开始重视陶瓷材料肌理的自然表现,造型的随机性及对残缺美的认识。显示出中国当代陶瓷艺术空前繁荣昌盛。他们在中国仍然代表陶瓷艺术的最高水平,他们的瓷艺创作和以往的瓷工艺品最大的区别是:他们在作品中倾注了自己的情感和热情,发挥创新精神,并追求自己理想的艺术境界和艺术趣味。可以这么说陶瓷艺术已进入了纯精神领域,其精神功能性也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五、当今艺术陶瓷因审美情趣的提高,使其形成一种独特造型艺术形式
现代人制作陶艺是为了表现,是为了抒发,是为了生活得更有情调,泥土和人类有一种天然的亲和性,很多人都喜欢去动手傲陶制瓷,用粘土来捏制和塑造,或是随心所欲任其自然地去感受着材料的柔韧和温和的特质,这似乎是人类共同具有的习性。陶艺创作是把人类这种习性和爱好在更高阶段加以发展,通过高温烧制把塑造的形态固定下来,变成坚固的陶瓷艺术作品。这里既有实现构想的愉悦,也有创造过程的乐趣,还有意外发现的惊喜,最重要的是制陶爱好者们提供了自己创作的陶瓷艺术品,丰富了精神生活,装饰了生活环境.它已经成为现代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艺术陶瓷创作最能充分反映作者的性格和爱好,表现个人的风格特点。比起日用陶瓷,艺术陶瓷创作比较少的受到制约,更多的是尽情发挥,按着作者的意愿去完成作品的构思和制作。而人们在欣赏时,则着重于对作品的直观领恬上。欣赏者的直观感受在前,既不完全是有意识,也不是纯粹无意识的,无论是主动的或是被动的,都会不同程度地引起心理上的反映.都会感受到美。应该说它的精神审美性已经上升到主要位置,而实用性已成为次要的了。正是因为精神功能性的日益升高使得陶瓷艺术由次艺术逐渐成为纯艺术,和绘画、雕塑、书法一样并驾齐驱。我相信现代艺术陶瓷与实用陶瓷分离而成为独立,纯粹的艺术形式是大势所趋。
摘自百度网友,谢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