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岘山怀古》是唐代文学家陈子昂出蜀入京途中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抒发了诗人怀古之思,也是诗人对他所处的时代的含蓄抨击陈子昂一直是一个孤独者,此诗和《登幽州台歌》所表达的情绪一脉相承全诗既是一首高度浓缩,含义深长的山水诗,也是一首沉郁的政治抒情诗
结尾两句转而谱写出激情慷慨的绝唱,这样的情调转换收到了震撼人心、感天动地的效果
身陷敌手的文天祥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这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这既是诗人人格魅力的体现,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的精神美,其感人之处远远超出了语言文字的范围
这句千古传诵的名言,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确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
使全篇由悲而壮,由郁而扬,形成一曲千古不朽的壮歌本句中作者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为国家安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
联以直抒胸臆的艺术手法表达对友人的勉励、激励的之情,情感上是催人向上的。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歌。 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的宫苑。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魏万:肃宗上元进士。是李颀的后辈。和李白很有交情。离歌:离别之歌。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的宫苑。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译文
清晨听到游子高唱离别之歌,
昨夜下薄霜你一早渡过黄河。
怀愁之人最怕听到鸿雁鸣叫,
云山冷寂更不堪落寞的过客。
潼关晨曦催促寒气临近京城,
京城深秋捣衣声到晚上更多。
请不要以为长安是行乐所在,
以免白白地把宝贵时光消磨。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被送者为诗人晚辈。诗中一、二两句想象魏万到京城沿途所能见的极易引起羁旅乡愁的景物。中间四句或在抒情中写景叙事,或在写景叙事中抒情,层次分明。最后两句劝勉魏万到了长安之后,不要只看到那里是行乐的地方而沉溺其中,蹉跎岁月,应该抓住机遇成就一番事业。这表达了诗人对魏万的深情厚意,情调深沉悲凉,但却催人向上。
魏万后改名魏颢。他曾求仙学道,隐居王屋山。公元754年(天宝十三载),因慕李白名,南下到吴、越一带访寻,最后在广陵与李白相遇,计程不下三千里。李白很赏识他,并把自己的诗文让他编成集子。临别时,还写了一首《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的长诗送他。魏万比李颀晚一辈,然而从此诗看,两人像是情意十分密切的忘年交。李颀晚年家居颍阳而常到洛阳,此诗可能就写于洛阳。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杜 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 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 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 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 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九华山:为宣州去往舒州的必经之处。 清弋江:在宣州城西。
的的:鲜明的样子。 旆:旗子。
此诗作于开成四年(839),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做官的杜牧即将离任,回京任职。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潜山)。
小题1:这首诗的颔联展示了两幅形象而鲜明的画面,请分析这两句诗的艺术表达技巧。(5分)
小题2:这首诗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与前两联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2答案
小题1:表达技巧:虚实相生,远近对比,动静结合,并运用了拟人修辞;
简要分析:一幅是想象中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寺宇时隐时现,是虚写,是远景;一幅是眼前绿水环抱青弋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是实写,是近景。
效果:虚实相生,远近对比,动静结合,并运用了拟人修辞,画面形象鲜明。
(指出表达技巧给2分,简要分析给2分,效果给1分)
小题2:(1)后四句抒发了诗人对未来前途的担忧、忐忑和迷茫;不能与友人同归的怅然若失,孤独落寞,满腹愁情。(这一问给2分,用词不精确,可以酌情扣分)
(2)诗歌的前四句间接抒情,乐景衬哀情,写江南的早春,清新的空气,明亮的阳光,鲜美的芳草,倜傥自信的友人,激昂的马叫声来衬托离别的惆怅和伤感,抒发依依惜别之情;前四句写景是反衬后面的抒情。
(3)后四句直抒胸臆,五六句用对比的手法写与友人的不同心境,友人春风得意,踌躇满志,而作者却对未来忐忑迷茫,充满担忧。七八句写“同来不得同归”的无奈伤感之情,表现诗人的寂寞惆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