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语文中学生的感情朗读

如何培养小学语文中学生的感情朗读,第1张

其中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 朗读本身是一种有声语言的艺术,朗读过程中要发挥“有声语言”的艺术作用,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作品的思想内容,从而打动学生的情感。在朗读中引导学生推敲课文(包括词句,段落,篇章)的含义,情调,韵味,想象作者写作时的心情和情绪。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其中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毫无疑问,这大大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和体味。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朗读学生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鲜明,形象,掌握语言的结构美,音韵美,节奏美等,使其对字、词、句获得整体的感知。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和鉴别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注意激发学生朗读时的情感。正所谓“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一、首先要有感情地,流利地把课文读好 。 在教学中,我们所要完成的任务是很多的,而且时间是非常紧促的,我们利用课堂让学生熟悉课文,对学生作适当地指导是可以的,但如果完全凭借课堂的时间,让学生把课文从不会读到会读,从会读到有感情地读,这是比较困难的,基本上也是很难实现的。这除了时间的原因外,还有现在的课文大部分已有一定的难度,比较长,和学生个体之间水平的差异。因此,我注重让学生在课前的朗读预习。在课堂上我又通过范读等,给学生一个初步的整体的印象。再让学生结合读课文自由学习生字,为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打好基础。然后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自由读,小组读,比赛读等,使学生把课文读通,读正确,读流利。为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下轧实的基础。二、把自己的感受大胆的说出来,“自求自得”粗读课文,整体感知,笔者在课堂上出示几个问题: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读课文,自己去寻找答案,也可以用课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以读代答,有些句子的意思只能意会,又难言传,可以先让学生去咀嚼、体味、感悟,将“心得”用表情朗读读来回答。品读课文,细细体味,笔者在教学六年级的《索溪峪的野》导学这一教学过程时描写索溪峪山的那部分,出示了“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拨地而起,半块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游人仰头而掉帽,望石而惊心”这句话,先让学生轻读,接着出示问题:读后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只能用课文当中的“惊险”一词回答,再让学生自己续读,最后学生根据句子固有的语气,体会到了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虽然,这个“问”是通过“读”来完成的,由读设问,读中求悟,语感就是油然而后,并逐步升华。不求甚解,课文中有些词语对理解课文没有直接关系,可以不讲。在仔细研读教师用书时也有这点提到。例如《索溪峪的野》中“亭亭玉立”“热恋情人”“窈窕淑女”等,学生能“意会”就可以了。 三、 教师发挥引导的作用。笔者始终认为不论是自己上课还是听一些名师上都离不开一段或一遍生动的范读。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的朗读技巧、朗读能力是比较欠缺的,但他们的模仿能力和表现欲望是特别强的。因此,教师应注重范读的重要性,发挥在朗读时的引导作用。当然,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带头作用,榜样示范作用,并不要求学生照搬照抄,囫囵吞枣。模仿也应带有自己的特色,发展自己的个性。这时就需要个别读,比赛读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也让学生互评互学,不断提高。在教师示范读后学生再接着读,并且老师要及时的指出还读的不好的地方,也要充分肯定好的朗读。 四、创设情境,宣染气氛。一篇课文它一定有它的情感路线,就如我们教师在备任何一节课时都会在教学目标中写上情感价值这点。而它的体现就在文中,而文中的情感它需要感染,需要激发,它具有共鸣性,它可以随着环境气氛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感情朗读课文时,创设一定的情境,在班级里宣染适当的气氛是非常必要的。要以读助想,学生边读边想象,可以把抽象的语言文字所描绘的生动的情景,通过大脑加工改造,随着语音的流动,建立音与像的联系,形成成生动的“图像”再现大脑屏幕上,学生则更深刻地体会文中的语感,记得在笔者上六年级的一篇《伯牙绝弦》中为了让学生更理解诗意的意境笔者首先采用:古筝曲《高山流水》,用音乐渲染与语文相似的氛围,去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再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让学生边读边联想,在脑海中产生一幅图画,并用图画再现课文内容。因此,在教学中应发挥部分学生的优势,让他们把从朗读中体会到的那一份情感说出来,取长补短,带动其他学生对文本中情感地体验,使那些对文本中的情感体验不够明了,或暂时还没有体会到的学生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有利于全体学生把这一情感更鲜明地表现出来,为感情朗读课文指明方向。同样也可以让学生看课文的动画展示。也可以介绍一些课文的时代背景,请学生分角色朗读或演一演,也可以请学生说一说或想象一下类似情况下的心情感受,当然,教师的感情朗读是一种有效而常用宣染气氛、感染情绪的好方法从而让学生的情感升华到一定的境界。

1 能充分展现语言艺术魅力的文言文

《项脊轩志》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堦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赤壁赋》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后赤壁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谗①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洛神赋》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

还有《祭十二郎文》,《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湖心亭看雪》,《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兰亭集序》,《长门赋》以及红楼诗词《芙蓉女儿诔》,《枉凝眉》等等,常读常新,在不同时期有不同感触,也许这才是文言文的魅力所在吧。

以区区数词展现的境界,在每一角度都能生发出不同的体悟,文章若有不足,敬请斧正。突然想起一句诗,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好像有些偏题了,嘻嘻。希望我的答案可以帮到你,笔芯。)

2 小学语文为什么重视文言文

古人作古,文言成昨,现在我们还要不要学习文言文了呢?有学者考察台湾及新加坡等重视文言文教学的地区或东南亚国家,感叹我们语文教育淡化、弱化文言文付出的代价有多大!若干年前中学语文界在经过了先后几次“文白之争”的讨论之后,中学语文界已基本达成了共识:文言文仍然需要学,而且要加强。

加强文言文教学与时代潮流并不相悖,反而是相辅相成、彼此促进的。从表面看,它们似乎是逆向运动,其实是相向而行。

这是由文言文的教学价值决定的。文言文的教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的价值 认识功能——文化价值五千年来,经过炎黄子孙一代代的创造和积累,中国文化虽历尽沧桑,却绵延不绝,其内涵丰富多彩、博大精深。

文化成就,得到完整而有序的保存,靠的就是文言。中学时期学习文言文,正是许多中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起点,这将为他们以后进一步认识了解并热爱祖国文化打下基础,并对其一生的文化素养的形成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陶冶功能——教育价值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这个工具非“文言文”莫属。

从短期效应看,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一人一事的思想认识;从长期效应看,有助于加强其道德修养,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社会责任感感,从而塑造完美人格。 发展功能——艺术价值古今汉语一脉相承,二者是“源”与“流”的关系,既有差异性,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学习汉语不能无视古今汉语的血缘关系,文言文的教学可以收到探本溯源之效,察古知今,从而进一步丰富与发展现代汉语。另一方面,学习文言文还有助于克服“语言断层现象”。

现代汉语要发展,就需要继续从古代汉语中去提取养料,吸纳其中仍然鲜活的因子。 二、小学文言文的教学的教学目标 近年来语文界加强文言文教学、加大教科书文言文所占比重的呼声日高,不少有识之士开始付诸行动。

教科版小学语文教材也有了文言文的一席之地,注意了第三、四学段教学内容的相互联系,又适应了儿童认知螺旋上升的需求,这是令人可喜的现象。 2001年颁布的语文新课标在总目标中提出小学生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提出文言文教学的总目标是“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显然这一目标是针对7—9年级而提,因为在阶段性目标中,只在7—9年的目标中对应这一要求,作了“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表述。

在5—6年级的阶段目标中,也有“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但这一要求是把“诗”和“文”放在一块儿讲的,而且不难看出声调、节奏等特点,更多体现在诗中。

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目标的不明确致使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与中学教学混为一谈,任意拔高;另一种是以文解文,浮光掠影。遵循课标的要求,在全面解读教材的基础上联系学生的原有经验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就显得非常必要。

大体上,我们要坚持三个原则。一要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了解我国悠久灿烂的语言文化,认识到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厚博大;二要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播下喜欢阅读的种子,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学的情感,为初中学习文学文作好过渡。

三要借助注释及教师的点拨,能理解大意,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三、文言文教学“四步教学法” 学习文言文,是语文学习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如何学习文言文、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近几年来我在教学中逐步摸索出一套文言文的教学方法——四步教学法。

根据自己平时的运用,我认为“四步教学法”对学习文言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是十分有效的方法。 所谓“四步教学法”是指在学习文言文时,通过四步教学完成整篇文章的教学目标。

下面就以《论语十则》为例,谈谈四步教学法的具体做法。 第一步: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大部分的文言文都会有一些生僻字,这就要求学生在开始学习文言文时先看注释、查工具书或听老师读来帮助其正音。

字音读准之后,还要让学生把握好文章的节奏。如果把握不好,便很难把握文意。

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应该读“悦”音,是愉快的意思。这样,学生在理解课文的时候就能准确的理解“说”的意思。

第二步:理解重点词语翻译句子 这一步阅读教学,应该让学生结合注释或查找资料弄懂词义、句义。

其中包括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各种句式等文言知识,然后书面译出意思。以达到初步感知课文的目的。

例如:“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的“恕”书上的解释是:儒家的推己及人,人爱待人。

学生并不能真正的理解其意思。这时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告诉学生“恕”的意思是宽容、用仁爱之心去对待别人。

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句子的意思。 第三步:深入理解重点品味 在理解了句义、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抓住重点语段理解文章的中心、主旨。

例如:学习《论语十则》时,学生在理解了课文意思的基础上,教师应让学生思考:在孔子及弟子谈论的学习方法、学。

3 关于学习的文言文有那些

(1)文言文很精彩。这当然是无疑的。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文言文。由此可见中国的现代文明历史还是很短的,解构或者解读传统文化还是现代化的必要,因为传统智慧的继承建立于对文言的正确解读。

(2)文言文是知识。这是对的,因为文言文已经不再是语言,它纯粹是文字。但文言文是知识,甲骨文也是知识,那为什么就不学甲骨文呢?对了,正是因为甲骨文是更原始的文字,所以文言文是进一步学习甲骨文等等传统高级文字(学)的基础。

(3)文言文也是技巧。汉语的表述、描绘、组合、转变、喻式、铺比、推演……在思想的表达上充分承载了汉文明的风格。掌握文言文物理结构,对现代汉语的理解比较精深,对新汉语的构造将有“法”可依。

(4)“文言文”是“白话文”的相对。这个词的结构是这样的:文言-文。第一个“文”是“文字”,“言”是语言。“文言”则指“文字化了的语言”。它说明两层意思:其一,指明文言文本是一种语言;其二,这个语言后来被文字化了。“被文字化了”的语言也有两重含义:其一,可以有语言但没有文字的文化,比如大多数少数民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其二,语言功能退出生活,以文字的形式成为历史。

“文言文”的字面意思,应该是:被文字化了的语言的一种文体。后面那个“文”指文体。

(5)那么文言文除了在考古研究之外,还有什么“前途”吗?或者说,还会有什么生活的应用价值?我想是有的。在传统形式的生活淡化出现代社会时,只不过人们忽略了一些边缘地区的社会生活,才造成现代应用对文言文的怀疑或者忽略。比如在宗教建设中,某些碑刻仍然会用文言文撰写,仍然采用书法书写,使用工具镌刻。篆书的应用也大多如此。

(6)“文言文”这个名词也可以涵载语言与文字之间在文化历史上的相互关系。某种形式上,一旦某种语言——包括方言——被“文”化,“文字”化,也就是书面化,其语言魅力顿减,而文字功能倍增。因为语言通常是口头相传,与生活密切相关,语言尚未进入文化状态,它是对生活经验的一种保留,没有文字的扩展性能。

(7)我们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不免会产生一种错觉:古时人说话也是这么说的么?我想这可以用现在时态下书面语与口头语在表述上的不同来“感受”,它们之间在结构上规则上并无大的区别。也可以推测,古人说话只不过比文言文更随意,更白化通俗而已,“三言两拍”也可以做参考了。至于现在我们阅读文言文,当然不代表在重复古人的说话,而是在朗诵或者默读一种文体。

(8)阅读文言文,感受的是一种极为明晰的思路,就好像偶尔阅读西方哲人著作,很有那种应有的肃穆。

4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人文精神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技巧: 一、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指在语文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内化优秀的汉语言文化成果,最终在自己身上实现一种新的价值或达到新的水平。

1、反复诵读,加深理解: 怎样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简单地说就是遵循语文教育的客观规律,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语文实践就是听、说、读、写的实践,其中对人文素养的提高起决定作用的是读。

简卡尔说:“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培根说:“读书在于造成完全的人格。”

高尔基说:“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康而勇敢。”大量而有台阶性的诵读训练,能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课文,并获得不同的心灵感悟。

教学时教师的范读能很快把学生引入课文情境中去,使学生在初步了解了故事的大概情节的同时产生了一个个疑问:为什么会有雪孩子?雪孩子为什么会动呢?雪孩子的鼻子为什么是红的?……这些问题之所以过于浅显,是由于学生尚未深入学习课文,因此教师不必急于回答,而是让学生自由多读几遍课文。在多次诵读中,伴随着学生的思考,以上问题多半会不答自解:有雪孩子是因为课文一开头就介绍到“下了一天一夜的大雪”,有雪当然可以堆雪孩子;雪孩子会动是因为这是一篇童话故事;通过读图,学生也不难发现雪孩子的鼻子原来是用胡萝卜做成的,所以是红的。

学生一方面通过诵读自己寻求到了答案,同时又产生了新的、有深意的问题,像“小白兔家为什么会着火?”“雪孩子为什么要去救小白兔?”“雪孩子怎么会飞到天上变成云呢?”“雪孩子还会回来吗?”“他回来后小白兔会跟他说什么?”等等。面对这些问题,教师仍然不用回答,而是引导学生再次在反复诵读中自己去寻求答案。

2、体会意境,感受美好: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仅如此,在加深理解的同时,学生还经历了情感的体验,逐渐接受到文化、审美的熏陶:“下了一天一夜的大雪。房子上、树上、地上一片白。”

这里描写的是下雪时银装素裹的自然美。“看着可爱的雪孩子,小白兔真高兴。

他和雪孩子又唱又跳,玩得很开心。”这是小白兔与雪孩子和谐愉快的纯真美。

“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了。”这是雪孩子舍己为人精神美,以及雪孩子“飞到了空中,成了一朵白云,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的意境美。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语文实践中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在阅读时能“感受语言的优美”,“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显而易见,良好的语文素养无疑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二、感悟生命的宝贵,确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一个具有人文素养的人必定把“生命”看成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从而珍惜它,讴歌它。在教学时,我们应努力让学生在阅读理解中感受到生命的宝贵,建立他们“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世界。

传统的教学在知识传授上往往过于注重语文的工具性或思想性,在教学手段上则经常采用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或者老师引导学生质疑,再由学生回答的方法。然而,这种“为学习而学习”的“师本位”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本身已经忽略了对学生的关怀,忽视了对个体发展的关怀。

要想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应该是人文的。阅读是一种自主的、多元的行为,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阅读感受,正是“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种林妹妹”,教师怎能限制学生的所疑所惑、所感所悟呢?因此我们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可以提问,可以说说自己的感想,还可以回答别人的问题……总之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怎么说都可以,教师不界定对错,只引导评价好坏,一方面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另一方面让学生从老师的评判中体味到如何抓住重点,如何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如何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在教学《雪孩子》一课时,有学生就这样说:“我明白了睡觉时不要把柴堆放在火炉旁边,不然会着火的”,(很好,懂得了一个安全知识);“雪遇到热会化成水,水会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形成云”(不错,学到了一个气象知识);还有的学生注意到插图非常漂亮,细心的孩子甚至发现图上“雪孩子融化时,连小鸟都哭了”(多么善于观察啊!)。这样,在畅所欲言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被语言文字所呈现出来的情景打动:为失火时小白兔仍浑然不觉而焦急万分,为小白兔最终获救感到欢欣鼓舞,也被雪孩子的勇于献身深深感染,从而感受到生命的宝贵,甚至开始思考生命价值之所在。

这样的教学能较好地体现《课程标准》提出的“关心生命”的要求,把语文课从以往较浓的思想教育中解脱出来,“肯定人是世界的中心”,还语文课的真实面目──形成和发展学生的人文精神。 三、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要注重体验,升华情感 语文课不是思想品德课,同样也不是自然常识课。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取语文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情感体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5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人文精神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技巧: 一、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指在语文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内化优秀的汉语言文化成果,最终在自己身上实现一种新的价值或达到新的水平。

1、反复诵读,加深理解: 怎样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简单地说就是遵循语文教育的客观规律,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语文实践就是听、说、读、写的实践,其中对人文素养的提高起决定作用的是读。

简卡尔说:“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培根说:“读书在于造成完全的人格。”

高尔基说:“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康而勇敢。”大量而有台阶性的诵读训练,能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课文,并获得不同的心灵感悟。

教学时教师的范读能很快把学生引入课文情境中去,使学生在初步了解了故事的大概情节的同时产生了一个个疑问:为什么会有雪孩子?雪孩子为什么会动呢?雪孩子的鼻子为什么是红的?……这些问题之所以过于浅显,是由于学生尚未深入学习课文,因此教师不必急于回答,而是让学生自由多读几遍课文。在多次诵读中,伴随着学生的思考,以上问题多半会不答自解:有雪孩子是因为课文一开头就介绍到“下了一天一夜的大雪”,有雪当然可以堆雪孩子;雪孩子会动是因为这是一篇童话故事;通过读图,学生也不难发现雪孩子的鼻子原来是用胡萝卜做成的,所以是红的。

学生一方面通过诵读自己寻求到了答案,同时又产生了新的、有深意的问题,像“小白兔家为什么会着火?”“雪孩子为什么要去救小白兔?”“雪孩子怎么会飞到天上变成云呢?”“雪孩子还会回来吗?”“他回来后小白兔会跟他说什么?”等等。面对这些问题,教师仍然不用回答,而是引导学生再次在反复诵读中自己去寻求答案。

2、体会意境,感受美好: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仅如此,在加深理解的同时,学生还经历了情感的体验,逐渐接受到文化、审美的熏陶:“下了一天一夜的大雪。房子上、树上、地上一片白。”

这里描写的是下雪时银装素裹的自然美。“看着可爱的雪孩子,小白兔真高兴。

他和雪孩子又唱又跳,玩得很开心。”这是小白兔与雪孩子和谐愉快的纯真美。

“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了。”这是雪孩子舍己为人精神美,以及雪孩子“飞到了空中,成了一朵白云,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的意境美。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语文实践中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在阅读时能“感受语言的优美”,“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显而易见,良好的语文素养无疑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二、感悟生命的宝贵,确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一个具有人文素养的人必定把“生命”看成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从而珍惜它,讴歌它。在教学时,我们应努力让学生在阅读理解中感受到生命的宝贵,建立他们“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世界。

传统的教学在知识传授上往往过于注重语文的工具性或思想性,在教学手段上则经常采用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或者老师引导学生质疑,再由学生回答的方法。然而,这种“为学习而学习”的“师本位”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本身已经忽略了对学生的关怀,忽视了对个体发展的关怀。

要想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应该是人文的。阅读是一种自主的、多元的行为,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阅读感受,正是“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种林妹妹”,教师怎能限制学生的所疑所惑、所感所悟呢?因此我们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可以提问,可以说说自己的感想,还可以回答别人的问题……总之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怎么说都可以,教师不界定对错,只引导评价好坏,一方面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另一方面让学生从老师的评判中体味到如何抓住重点,如何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如何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在教学《雪孩子》一课时,有学生就这样说:“我明白了睡觉时不要把柴堆放在火炉旁边,不然会着火的”,(很好,懂得了一个安全知识);“雪遇到热会化成水,水会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形成云”(不错,学到了一个气象知识);还有的学生注意到插图非常漂亮,细心的孩子甚至发现图上“雪孩子融化时,连小鸟都哭了”(多么善于观察啊!)。这样,在畅所欲言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被语言文字所呈现出来的情景打动:为失火时小白兔仍浑然不觉而焦急万分,为小白兔最终获救感到欢欣鼓舞,也被雪孩子的勇于献身深深感染,从而感受到生命的宝贵,甚至开始思考生命价值之所在。

这样的教学能较好地体现《课程标准》提出的“关心生命”的要求,把语文课从以往较浓的思想教育中解脱出来,“肯定人是世界的中心”,还语文课的真实面目──形成和发展学生的人文精神。 三、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要注重体验,升华情感 语文课不是思想品德课,同样也不是自然常识课。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取语文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情感体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6 小学经典古诗文三年级下册1一30首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现在的春节

爆竹:鞭炮山家以除夕烧竹,竹爆裂之声令山魈畏惧而远避

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屠苏: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意思是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

曈曈:光辉灿烂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

桃符: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后来演变成春联

7 怎样在阅读教学中体现语言文字的训练

一、语言训练的现状《新课程标准 》 实施以来 ,语文教学在繁荣的背后出现了不少值得忧思的现象 ,其中一个较严重的问题就是语言训练的削弱随着新课程的实施 ,很多教师重视了“自主 ”、“合作 ”、“ 探究 ”、“ 开放 ” 等阅读形式 ,语言训练的内容越来越少我们很难看到老师带领学生扎扎实实地学词写字 ,也很难看到老师切出大块时间进行默读、复述、背诵等训练即使有这样的训练 ,也因为过分强调了自主而使得训练不到位;过分强调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缺乏表达的规范性;说写的交流只重视内容的反馈 ,忽略了语言的形式 ,且经常得不到时间的保证;教学中逐渐淡化了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二、《语文课程标准 》 的有关理念《语文课程标准 》 中明确指出了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 ,“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 语言是工具 ,对工具的掌握、使用和操作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技能语言技能的形成必须经过训练这种训练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练习既有明确的目的 ,又要有科学的方法其实传统的语文教学进入误区主要原因是 ,对学生的训练太呆板、太僵化、太机械 ,学生学习知识是完全意义上的被动接受者 ,并且主要为应试服务在新的课改实践中语言训练不能取消 ,而需重新构建 ,语言训练不仅是指语文智能的培养 ,而且浸透了语文情感在内容和目标上 ,既包括外在语文行为的训练 ,又是指导包括内在态度和价值观的培育二者是相互转化和相互建构的 ,是统一的三 在阅读教学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1、向教材借修辞手法,让自己的语言更生动小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是稚拙的,同时又是可塑的新教材在编排上增加阅读量,增加了经典诗文、优美词句的积累许多课文都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让文章更优美生动我们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让学生体会修辞的表达效果,继而寻求写作中可供借鉴的突出点,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修辞手法,让自己的语言更生动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第二自然段时,引导学生体会“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这句话所运用的比较手法后,继而引导学生体会“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

http://wwwccviewnet/misc/xhyhtm

阿斗的江山——白送

阿斗式的人物——没能耐

阿二吹笙——滥竽充数

阿二当郎中——没人敢请

阿二满街串——吊儿郎当

阿哥吃面——瞎抓

阿婆留胡子——反常

阿庆嫂倒茶——滴水不漏;点滴不漏

挨鞭子不挨棍子——吃软不吃硬

挨打的狗去咬鸡——拿别人出气

挨打的乌龟——缩脖子啦

挨刀的鸭子——乱窜

挨了巴掌赔不是——奴颜媚骨

挨了棒的狗——气急败坏

挨了打的鸭子——乱窜

挨了刀的肥猪——不怕开水烫

挨了刀的皮球——瘪了

挨了霜的狗尾巴草——蔫了

挨着火炉吃海椒(辣椒〕——里外发烧

矮梯子上高房——搭不上言(檐)

矮子穿高跟鞋——高也有限

矮子打狼——光喊不上

矮子放风筝——节节高;节节上升

矮子放屁——低声下气

矮子观光——随声附和

矮子过河——安(淹)心

矮子看戏——听声

矮子里面拔将军——将就材料;短中取长

矮子爬楼梯——巴不得(迫切盼望)

矮子爬坡——步步高升;步步登高

矮子婆娘——见识低

矮子骑大马——上下两难;上下为难

矮子想登天——不知天高地厚;妄想;痴心妄想

矮子坐高凳——够不着;上下够不着;上下为难

爱打官司逞英雄——穷斗气

庵堂里的木鱼——任人敲打

鹌鹑要吃树上果——够不着;尽想好事;想得倒美

岸上看人溺水——见死不救

岸上捞月——白费功夫;白费劲

按别人的脚码买鞋——生搬硬套

按彩球的乞丐——高兴得发傻

按方抓药——照办

按鸡头啄米——白费心机

按牛头喝水——办不到;没法办

按下葫芦起了瓢——顾了这头丢那头;此起彼落

案板顶门——管得宽

案板上的擀面杖——光棍一条

案板上的肉——任人宰割;随人宰割

案板上的鱼——挨刀的货

暗地里盯梢——偷偷摸摸

暗地里耍拳——瞎打一阵

暗室里穿针——难过

暗中使绊子——蔫儿坏

熬尽了灯油——烧心(芯)

鏊子上烙冰——化汤了

鏊子上烙饼——翻来翻去

八百吊钱掉井里——难摸哪一吊

八百年前立的旗杆——老光棍

八百铜钱穿一串——不成调(吊)

八宝饭上撒胡椒——又添一味

八辈子的老陈帐——说不清

八寸脚穿七寸鞋——别扭

八斗的小垂缸——装不下一石

八哥啄柿子——拣软的欺

八个老汉划拳——三令五申(伸)

八个钱的膏药——沾上了

八个钱买碗馄饨——没有面

八个歪脖坐一桌——谁也不正眼看谁

八股文的格式——千篇一律

八卦炉里睡觉——热气腾腾

八卦阵里骑马——闯不出路子;出路难找

八级工学技术——精益求精

八级师傅学手艺——长到老,学到老

八角掉进粪坑里——香臭不分;香臭难分

八斤半的鳖吞了大秤砣——狠心王八

八斤半的老鳖吞了个秤砣——狠心的王八

八斤半的王八中状元——规矩(龟举)不小

八十个人抬轿子——好威风

八十老汉害个摇头病——不由人愿;由不得人

八十老人吹灯——喘不上气;上气不接下气

八十老翁练琵琶——老生常谈(弹)

八十老翁学打拳——越练越结实

八十老翁学手艺——老来发奋

八十岁的老绝户头——后继无人

八十岁刮胡子——不服老

八十岁老翁挑担子——心有余而力不足

八十岁留胡子——老主意

八十岁没儿女——老来孤单

八十岁生儿子——代代落后

八十岁跳舞——老天真

八十岁玩猴子——老把戏

八十岁学吹笛——尽是老调;老调子

八十岁学摔打——拼老命

八十岁演员扮孩子——返老还童

八十岁站柜台——老在行

八五炮打兔子——得不偿失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八仙聚会——神聊

八仙桌缺只腿——搁不平

八仙桌上放灯盏——明摆着

八仙桌子——有棱有角

八贤王进宫——好难请

八月的苦瓜——心里红

八月的莲藕——又鲜又嫩

八月的石榴——满脑袋的点子

八月的柿子——越老越红;老来红

八月桂花开——到处飘香

八月里的黄瓜棚——空架子

八月十五吃年饭——还早哩

八月十五吃元宵——与众不同

八月十五吃粽子——不是时候

八月十五的月饼——人人欢喜;个个喜爱;上下有

八月十五的月亮——年年都一样;正大光明

八月十五过端阳——晚了;迟了

八月十五看龙灯——晚了大半年

八月十五生孩子——赶巧了

八月十五送月饼——赶在节上

八月十五云遮月——扫兴

八月十五蒸年糕——趁早(枣)

八月十五种花生——瞎指挥

八只脚的螃蟹——横行霸道

八字不见一撇——没眉目;差得远;差远了

巴掌长疮——毒手

巴掌穿鞋——行不通;走不通

巴掌上摊煎饼——巧手;好手

扒了皮的癞蛤蟆——活着讨厌,死的还吓人

扒了墙的庙——慌了神

芭蕉插在古树上——粗枝大叶

芭蕉开花——一条心;紧相连

芭蕉叶上垒鸟窝——好景不长

疤瘌眼长疮——坏到一块了

拔草引蛇——自讨苦吃;自找苦吃

拔葱种海椒——一茬比一茬辣

拔节的高梁——节节高;节节上升

拔浪鼓——两面光

拔了的闹钟——专做提醒人的事

拔了萝卜——窟窿在

拔了萝卜栽上葱——一茬比一茬辣

拔了毛的凤凰——不如鸡

拔了毛的鸽子——飞不了

拔了塞子不消水——死心眼

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跋脚驴子追兔子——赶不上;撵不上

跋脚马上战场——有死无活

跋子拔萝卜——歪扯

跋子踩高跷——早晚有他的好看

跋子打围——坐着喊;坐地呐喊

跋子赶马——望尘莫及

跋子上台——立场不稳

把鼻涕往脸上抹——自找难看

把肥料浇到莠草上——劳而无功;有劳无功

把脸装进裤挡里——见不得人

把人赶到墙根下——走投无路

把娃娃当猴耍——愚弄人

把妖猜当成菩萨——善恶不分

靶场上的老黄忠——百发百中

霸王别姬——奈何不得;无可奈何

白脖老鸹——开口是祸

1、 言行在于美,不在于多。---《名人名言》梁元帝 哈尔滨出版社2003年出版

2、 言语是心灵的图画。---《人生格言》 雷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7年出版

3、 说话周到比雄辩好,措词适当比恭维好。---《人生格言》 培根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7年出版

4、 人有两耳双目,只有一舌,因此应多听多看少说。---《人生格言》 苏格拉底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7年出版

5、 真懂的人不需大声叫。---《人生格言》 达芬奇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7年出版

6、 凡你不愿写下来并且签字负责的事,就不要说。---《人生格言》 EW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7年出版

---------------------- 唐群英

7、 情感本身蕴含着巨大的能量,这可以帮助解决情感表达的问题。----《情感教育心理学》 卢家楣

8、 把自己体验到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使别人为这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托尔斯泰

9、 有一点要注意:不可让孩子说懦夫们常用的词汇,如“我不敢”。常说这句孩子决不会成为有出息的人。为此,父母给孩子讲述伟大人物的故事。--蒙台梭利

10、 当父母学会如何用语言向孩子表达对他们发自内心的理解与接受时,往往父母就掌握了一项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产生令人惊讶的效果。--《哈佛才子》

11、 管教孩子是必可少的,但管教只是手段,不是最终目的。---“费氏教育法”的创立者,美国学者费特弗森

--------------------------- 王志友

12、 言行在于美,不在于多。---《名人名言》梁元帝 哈尔滨出版社2003年出版

--------------------------- 李龙潭

13、 孩子需要爱,特别是当他们必须得爱的时候。--《人生格言》 赫尔巴特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7年出版

14、 爱产生爱。---《中外名人名言》周丽主编 赫里克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出版 2001年9月出版

--------------------------- 郭传柏

15、 有一点要注意:不可让孩子说懦夫们常用的词汇,如“我不敢”。常说这句孩子决不会成为有出息的人。为此,父母给孩子讲述伟大人物的故事。--蒙台梭利

16、 当父母学会如何用语言向孩子表达对他们发自内心的理解与接受时,往往父母就掌握了一项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产生令人惊讶的效果。--《哈佛才子》哈佛女孩刘亦婷的母亲刘卫华

17、 友爱、协作、守纪、礼貌、集体观念 能力,等等这些都是高素质人才必备的品质,如果没有这些技能的培养,一个再聪明的孩子也只可能被培养成“孤家寡人”式的神童。--《哈佛才子》哈佛女孩刘亦婷的母亲刘卫华

18、 作为长辈,在谈话中我们理应更加细心,更加富有同情心。我们应该努力地尊重我们的孩子,从而营造出更加友好的谈话氛围。--《哈佛才子》哈佛女孩刘亦婷的母亲刘卫华

19、 热情就是一个人努力达到自己目标的一种积极力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 张玉娟

20、 教学是一个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是区别于其它任何表演艺术,这是由于教师与那些观看表演的人的关系所决定。---罗伯特特拉佛斯

21、 有一点要注意:不可让孩子说懦夫们常用的词汇,如“我不敢”。常说这句孩子决不会成为有出息的人。为此,父母给孩子讲述伟大人物的故事。--蒙台梭利

22、 劝导孩子多想想如何去取得成功,而不要为成功路上可能会遇到的坎坷过多地担忧。相信自己能够取得成功的人,才能够成为一位成功者。--《哈佛才子》

23、 热情就是一个人努力达到自己目标的一种积极力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24、 当父母学会如何用语言向孩子表达对他们发自内心的理解与接受时,往往父母就掌握了一项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产生令人惊讶的效果。--《哈佛才子》哈佛女孩刘亦婷的母亲刘卫华

--------------------------- 王海郁

25、 当父母学会如何用语言向孩子表达对他们发自内心的理解与接受时,往往父母就掌握了一项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产生令人惊讶的效果。--《哈佛才子》哈佛女孩刘亦婷的母亲刘卫华

26、 热情就是一个人努力达到自己目标的一种积极力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27、 友爱、协作、守纪、礼貌、集体观念 能力,等等这些都是高素质人才必备的品质,如果没有这些技能的培养,一个再聪明的孩子也只可能被培养成“孤家寡人”式的神童。--《哈佛才子》哈佛女孩刘亦婷的母亲刘卫华

--------------------------- 刘爱云

28、 人们的情感是许多层面和各种趋向的。有崇敬的、敬重的、景仰的、有亲迈的、关怀的、思念的、也有同情的、惋惜的、怜悯的、还有悲痛的、哀伤的、恐惧的等。---《教师实用语言艺术》 郑晓舜 华化出版社 2000年6月出版

29、 当你感觉学生对你讲的话不感兴趣,似听非听,或者听而不信,无动于衷的时候,要想打动学生的心,取得学生的信任,就应当用充满真情实感的语言和学生交谈,和学生交心,使学生感受到你是出于真情实义,是给他讲真话。这样的语言才有力量,才能打动学生,赢得学生的心。---《教师实用语言艺术》 郑晓舜 华化出版社 2000年6月出版

30、 激励学生是要用富有情感的语言去激励,以情激情,激发学生心灵中潜在的情感,激起学生思想深处蕴藏着的热情,鼓励学生克服自身缺点,放下思想包袱,增强上进心和自信心,更好地学习和成长。---《教师实用语言艺术》 郑晓舜 华化出版社 2000年6月出版

31、 教育家魏书生在学生面前,从不以教师行长者的身份自居,凡事采用与学生商量的口气,哪怕是最差的学生,在他的眼里也是一个需要尊重、理解、认识的人。 ---《教师实用语言艺术》 郑晓舜 华化出版社 2000年6月出版

32、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有必要用情感性语言来感化学生,这些空洞的说教,抽象的议论,枯燥的言词效果要好得多。---《教师实用语言艺术》 郑晓舜 华化出版社 2000年6月出版

33、 埋怨、灰心、等待的结果是学生越来越难教,自己的脾气也变得更糟糕,一事当前,不是千方百计想办法战胜困难,而是先指责埋怨一番。用黄金般宝贵的光阴,换来一大堆无用的指责埋怨,这真是人生最悲哀的事情。---《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 漓江出版社 1993年8月出版

34、 教育学生的时候,力争不站在学生的对面,让学生怎样,不让学生怎样,而要力争站在学生的心里,站在学生真善美那部分思想的角度,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能更好。这样,学生会感到你不是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你真是他的助手。---《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 漓江出版社 1993年8月出版

35、 一个班集体,一旦用“尊人者,人尊之”的思想统帅起来,一旦成员们都姑言行中尽可能多地用尊重别人的方式,获得别人对自己的尊重,这个集体就会产生极大的凝聚力,每个生活在集体中的人都会感到幸福、自豪,从而发挥出巨大的潜力,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成绩。---《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 漓江出版社 1993年8月出版

36、 教师在语言修养中,应当重点进行口头语言修养和口语表达斩训练,努力造就自己的口才。---《教师实用语言艺术》 郑晓舜 华化出版社 2000年6月出版

37、 朗读课文也应饱含激情,以声传情,声情并茂,进行形象而逼真地描绘,辅助轻重缓急的语调,把课文中的论述故事、人物形象读好,读活读出滋味,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读书兴趣的求知欲望。---《教师实用语言艺术》 郑晓舜 华化出版社 2000年6月出版

--------------------------- 唐书坤

38、青少年时期是道德品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孩子的身心发展由不成熟到逐渐成熟,道德待业由他律逐渐向自律过渡。这时的孩子可塑性极强,既可向积极方面发展,形成很好的品德;也能往消极方面转化,形成不良道德倾向。---《教子成才的科学与艺术》 张永泰等著 工商出版社

--------------------------- 张文东

39、用“我”代替“你”开头,可避免对学生指责批评和攻击,如“我真担心你回来这么晚,我以为你有什么事”。---《青少年心理教育》,第30页,知识出版社,1995年出版,张元

40、语言本身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是可以帮助解决情感表达的问题。---雅科布松《情感心理学》

41、声调运用所以具有意义,倒不是仅仅为了嘹亮的唱歌,漂亮的谈吐,而是为了准确地、生动地、有力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马卡连柯

-------------------------- 杨小燕

42、教师给学生的评语要从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给予评价,切忌片面;注意针对性,教师要抓住学生特点,避免千人一面,力求准确、恰当,通过评语给学生以具体的指导;充满期望,教师评语要倾注“师情”,体现“爱心”,使学生能通过老师鼓励的话语找回自尊与自信,获得前进的动力与勇气。语言上要具体化,避免泛泛空谈;要情感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导之以行。“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许多好学生是教师评价的结果。---《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 傅道春编著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11月出版。

43、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情境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中,不仅传递着认知信息和情感信息,而且还会自觉不自觉地交流着师生彼此之间的人际情感,教师对学生的情感,会从教师的情感,也会从教师的一言一行、一笑一颦中表现出来,为教师所心领神会,彼此情感会互相影响,互相交流,形成一条情感回路,它们分别是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和学生对教师的情感,在教学中情境中的语言,情绪表现。教师的“一笑一颦”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表现。----《情感教育心理学》 卢家楣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年11月第二版。

-------------------------- 伏舜霞

44、言语是心灵的图画。---《人生格言》 雷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7年出版

45、说话周到比雄辩好,措词适当比恭维好。---《人生格言》 培根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7年出版

46、 人有两耳双目,只有一舌,因此应多听多看少说。---《人生格言》 苏格拉底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7年出版

47、 言行在于美,不在于多。---《名人名言》梁元帝 哈尔滨出版社2003年出版

48、 真懂的人不需大声叫。---《人生格言》 达芬奇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7年出版

49、 凡你不愿写下来并且签字负责的事,就不要说。---《人生格言》 EW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7年出版

-------------------------- 李彩云

50、 艺术就是情感。 罗丹

51、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孔子

52、 道德情感---这是道德信念、原则性,精神力量的血肉和心脏,没有情感的道德就变成了干枯的、苍白的语言,这种语言只能培养出伪君子。---苏霍姆林斯基

53、 普遍流行着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人的行为似乎只是逻辑推理和所得结论的结果,其实,情感支配人的行为的作用是巨大的,许多极其重要的决定是在情感的直接影响下采取的。---ⅡN杜布洛夫斯基

---------------------- 史军

54、 培养情感的艺术:1、巧设悬念,诱发感情;2、以情传情,情感共鸣;3、以景传情,情景交融;4、以美传情,情满胸臆;5、以理激情,陶冶情操;6、以神传情,内化品格。---《教育方法与艺术全书》 高长梅

55、 言辞是行动的影子。---德谟克利特。--《人生格言》 彭长城编著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5年10月出版

56、 书是音符,谈话才是歌。 契诃夫 --《人生格言》 彭长城编著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5年10月出版

57、 发自内心的话,就能深入人心。 尼扎米 --《人生格言》 彭长城编著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5年10月出版

58、 言语是心灵的图画。 雷 --《人生格言》 彭长城编著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5年10月出版

--------------------- 隋晓枫

59、 父母亲和教师的个人表现是儿童观察周围世界的第一窗口…儿童以教师为榜样,相信他的每一句话。无条件的执行他的要求。苏霍姆林斯基

60、 知过则改永远不嫌迟的。莎士比亚

61、 孩子是可以敬服的。鲁迅

62、 爱是真正使人复苏的动力。歌德

63、 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列宁

64、 教育之于心灵,犹雕刻之于大理石。--《人生格言》爱迪生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5年10月出版

65、 发自内心的话,就能深入人心。 尼扎米 --《人生格言》 彭长城编著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5年10月出版

66、 书是音符,谈话才是歌。 契诃夫 --《人生格言》 彭长城编著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5年10月出版

67、 言语是心灵的图画。 雷 --《人生格言》 彭长城编著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5年10月出版

68、 言辞是行动的影子。---德谟克利特。--《人生格言》 彭长城编著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5年10月出版

69、 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人生格言》 马卡连柯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7年出版

70、 教学的艺术,全在乎把年轻人天生的好奇心唤醒,然后加以满足。---AF

71、 语言作为工具,对于我们之重要,正如骏马对骑士的重要,最好的骏马适合于最好的骑士,最好的语言适合于最好的思想。---但丁《人生格言》 彭长城编著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5年10月出版

---------------------- 董运萍

72、 言语是心灵的图画。 雷 --《人生格言》 彭长城编著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5年10月出版

73、 言辞是行动的影子。---德谟克利特。--《人生格言》 彭长城编著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5年10月出版

74、 艺术就是情感。---罗丹---《人生格言》 彭长城编著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5年10月出版

75、 语言作为工具,对于我们之重要,正如骏马对骑士的重要,最好的骏马适合于最好的骑士,最好的语言适合于最好的思想。---但丁 《人生格言》 彭长城编著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5年10月出版

76、 书是音符,谈话才是歌。 契诃夫 --《人生格言》 彭长城编著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5年10月出版

77、 发自内心的话,就能深入人心。 尼扎米 --《人生格言》 彭长城编著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5年10月出版

78、 要想知道一个民族的未来,看看他们的孩子就知道了。谚语

79、 人们对爱的寻觅,往往缘于曾经的失落。谚语

80、 我只会出了一滴水,却得到了整个海洋的回报。谚语

---------------------- 阚艳

81、 语言作为工具,对于我们之重要,正如骏马对骑士的重要,最好的骏马适合于最好的骑士,最好的语言适合于最好的思想。---但丁 《人生格言》 彭长城编著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5年10月出版

82、 言辞是行动的影子。---德谟克利特。--《人生格言》 彭长城编著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5年10月出版

83、 发自内心的话,就能深入人心。 尼扎米 --《人生格言》 彭长城编著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5年10月出版

84、 书是音符,谈话才是歌。 契诃夫 --《人生格言》 彭长城编著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5年10月出版

85、 艺术就是情感。---罗丹---《人生格言》 彭长城编著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5年10月出版

86、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谚语

87、 有位哲人说过,要想知道一个民族的未来,看看他们的孩子就知道了。谚语

88、 儿童的魅力好像音乐。罗曼罗兰

89、 我只会出了一滴水,却得到了整个海洋的回报。谚语

90、 善是精神世界的太阳。雨果

91、 言语是心灵的图画。 雷 --《人生格言》 彭长城编著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5年10月出版

--------------------- 赵宏玲

92、 最简短的回答是行动。---《人生格言》 赫尔巴特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7年出版

93、 真懂的人不需大声叫。---《人生格言》 达芬奇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7年出版

94、 言辞是行动的影子。---德谟克利特。--《人生格言》 彭长城编著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5年10月出版

95、 发自内心的话,就能深入人心。 尼扎米 --《人生格言》 彭长城编著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5年10月出版

96、 书是音符,谈话才是歌。 契诃夫 --《人生格言》 彭长城编著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5年10月出版

---------------------- 候成彬

97、 以“我”为主的语言表达方式,可以减少孩子的抵触情绪和对抗心理,孩子的某个行为错了,与其直接批评他,不如说出这种行为给别人带来的感受,还可以避免攻击孩子的人格。---《教子良方---儿童、青少年心理教育与性教育》 杨霞、张元著 知识出版社 1995年出版

98、 只有学会在脸色、姿态和声音的运用上能作出二十种风格韵调的时候,我就变成一个真正有技巧的人了。马卡连柯 《论共产主义教育》 人民出版社 1979年出版 第303页

99、 用“我”代替“你”开头,可避免对学生指责批评和攻击,如“我真担心,你回来这么晚,我以为你有什么事”。 ---《教子良方---儿童、青少年心理教育与性教育》杨霞、张元著 知识出版社 1995年出版

100、 善意、尊重的原则;师生共意原则;协调一致原则;自我意识原则;意识调控原则;积极作用原则;程序控制原则。---《成功愉快教育全集》 孙锦涛、纪登训、王大凯、章叶英 新华出版社。

101、 语言本身蕴含着巨大能量,这可以帮助解决情感表达的问题。雅科布松 《情感心理学》

102、 寄希望于言语之间,相信你能吸取这次教训,发挥你的聪明才智…… 廖建华

---------------------- 黎燕丹

103、 能引起学生兴趣的,不是某种专门附加的东西,而是教材本身……善于提示已知的东西与新的东西的深刻的内在联系,这是激发兴趣的诀巧之一。---《公民的诞生》 苏霍姆林斯基

104、 “教师要以慈父的态度对待学生”,即使 “在纠正学生的过失时,既不能讽刺挖苦,也不应辱骂。有些教师在责备学生的过失时好象是在嫌恶学生,这就会挫伤学生勤奋学习的积极性”。---《昆体良教育论著选》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年出版。

105、 而在情感教学中,还要强调教学言语的生动、活泼、形象、富有情感和感染力,甚至有一定的幽默感,以便使讲课言语不仅能传知,也能传情,获得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情感教育心理学》 卢家楣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年出版。

---------------------- 信长江

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

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题(蹄) --解 缙

因荷而得藕,(因何而得偶)

有杏不须梅,(有幸不须媒)

狗啃河上(和尚)骨 --苏 轼

水流东坡诗(尸) --佛 印

向阳门第春常在 --苏 轼

积善人家庆(罄)有余(鱼) --佛 印

师姑田上担禾上(和尚)

美女堂前抱绣裁(秀才)

孔子生于舟(周)未

光舞(武)起自汉中 光舞:闪电;汉中:天空

灯笼笼灯,纸(枳)壳原来只防风

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夏)

莲(连)子心中苦

梨(离)儿腹内酸 --金圣叹

身居宝塔,眼望孔明,怨江围实难旅步

鸟处笼中,心思槽巢,恨关羽不得张飞 --(内江三元塔楹联)

孔明(诸葛亮)江围(姜维)旅步(吕布)槽巢(曹操)关羽 张飞

三千里外一条水

十二时中两度潮

〔五代吴越〕契盈题杭州碧波亭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五代后蜀〕孟昶

木稼曾闻达官怕

山颓今见哲人萎

〔宋〕王安石挽韩琦 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

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

〔宋〕苏轼题武昌黄鹤楼

门前莫约频来客

座上同观未见书

〔宋〕楼钥 天边将满一轮月

世上还钟百岁人

〔宋〕吴叔经贺友寿

露花倒影柳三变

桂子飘香张九成

〔宋〕李清照 佩苇遵考训

晦水谨师传

〔宋

成就自己,12堂语言表达魅力课让你与众不同(完结)(高清视频)百度网盘    

hdks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一 、抓住文眼 读中品味

在课堂上,我们常常会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对文本内容的挖掘和对思想感情的理解上,强化了“人文的感悟”,却淡化了“语文本色的品味”。事实上,语文教材中的 每一 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不仅浓缩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而且在遣词造句、语言表达上都颇具特色。因此,教学中教师就应努力捕捉课文的闪光点、抓住课 文精妙之处,引领学生悉心品味,从一 个个标点,一 个个词语,一 个个句子中去玩味语言,通过细嚼慢品,激发与作者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不仅能感受到人文关怀,更能得到语言智慧的启迪。如选自《呐喊》的 《故乡》就是一 篇值得学生品读的佳作。鲁迅用他的妙笔,细腻地刻画了闰土、杨二嫂这两个人物形象。在教学中,我就让学生紧紧抓住闰土、杨二嫂的言行来品味其鲜明的性格特点。文中“杨二嫂出场”引人注意,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杨二嫂的泼辣,之后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更是活灵活现,这都要在反复品读中去体会,这样才能感受到名著的魅力,领略到大家风范,体会到语言的精妙、传神。

二、潜心会文 推敲揣摩

读书是需要动脑思考的,只有潜心会文,才能真正走进文本的深处。《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因此,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应紧紧依靠语言文字的土壤,引导孩子透过语言文字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之精妙。学生在品读文章时,要对文章的语言反复理解,体味,推敲,对语言意蕴进行深入的探究,透过语言文字窥见其思想,领悟其精髓,从而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深刻理解,提高学生的敏锐感悟能力。

如选自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的《杨修之死》一 文中,通过记叙杨修的七件事来形象刻画杨修、曹操二人的性格特征。文中的7件事情,鸡肋、阔门、一合酥、梦中杀人、吴质事件、教植出城、替作答教,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耍小聪明,误了大事。文中写道:“门”内添“活”乃阔。把“一盒酥”理解成“一人一口酥”。“阔门”是与领导抢风头。“塞北送酥一盒至”,是送所有人的吗?是送杨修的吗?杨修你可以“取匙与众分食迄”吗?答案很简单,不是送所有人的,不是送杨修的,杨修更没有权利私自处理这份别人孝敬丞相的食品。这两件事只能说明他在耍小聪明,充其量是猜文字谜的功夫好。“一合酥”更是狂妄、轻薄之举,何才之有?曹操是一个有政治野心的人,“挟天子以令诸侯”,坐丞相之位,行皇帝之权。欲完成大业,必定保全性命第一,曹操又何尝不知道自己容易招来杀身之祸啊,所以“常吩咐左右”中的“常”表明曹操恐被人暗中谋害,所以才出此下策,本相以假乱真保护自己,可偏被杨修识破,识破也罢,不说也没关系啊,“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捅破了曹操自我保护的最后防线。曹操“忌”的是杨修不给他面子。这三件事中的杨修狂放有过,韬晦不足,能说有“才”吗?

至于吴质事件、教植出城、替作答教几件事,杨修犯了古代王室权利之争中的大忌,参与了夺嫡之争,更是飞蛾扑火,自取灭亡。还有“鸡肋”事件,简直是狂放不羁,终遭杀身之祸。

这样的潜心会文,使学生对文章的品读,对语言的感知不再是浅尝辄止,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也会更透彻,理解文章的能力也进一 步加强了,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提高。

三、多元探读 激活思维

在课堂上,我们总是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体验作者的情感、领悟语言的内涵,然而,要想使学生真正把书读好,读出语言的滋味、读出语言的神韵,就要引领学生入境入情地,逐渐深入地读书。通过多元探读,体验课文描写的意境,体味语言文字的节奏美、音韵美,丰富自己的语言储备和语感经验,并启迪自己的思想,使之更深邃。

如对课文《紫藤萝瀑布》的多元探读,“美点寻踪”:

①美在对盛开的藤萝花的渲染

作者对藤萝花的渲染,动人心魄。我们眼前是何等繁茂的一树花!它流光溢彩、铺天盖地、生机勃勃;一片辉煌的淡紫色显现出明净的色调,像瀑布从空中垂下显示出磅礴的气势,紫色条幅上的点点银光显露出生命的欢乐。这就表明,美丽的藤萝花是全文描写与抒情的主体,作者是在写“美”,写“生命”,写“活力”,写“情感”。

②美在“淡紫色”在全文中的弥漫

柔美的“淡紫色”弥漫全文,富有诗情画意。那亮丽柔和的色彩不仅仅只是用于表现藤萝花。“我”所感受到、所体味到的、所领悟到的,也一定不会只是花色的艳美,是那花中闪现出的生命的美好、生命的欢乐、生命的灿烂、生命的辉煌的震撼,让“我”感到了“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③美在那充满生命力的“流动”

“流”字贯穿全文,虚实相随。它有时候写花的美感与动感,花之瀑布“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有时候写花的美好给“我”心灵的抚慰,“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有时候写盛开的藤萝花给人们带来的新、美、力、乐的感受,“紫色的瀑布……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有时候则表现着深刻而又含蓄的寓意——“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④美在对可爱的小花的描绘

作者对小花的描绘手法细腻,充满情感。最妙的是“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这两句,它们给我们带来多少美好的想象!在这样美丽的小花面前,谁能不感受到生活之可爱,生命之可爱,奋进之可爱呢?

⑤美在那曾有过的一大株紫藤萝

那曾有过的一大株紫藤萝,既给文章敷上了时代的色彩,又为作者的抒情议论预设了基础。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着力地写“紫藤萝瀑布”的繁茂、热烈、奋进与喜悦,为什么要沉浸于激动于这种美呢?原来,时代进步了,“藤萝又开花了”,从它的身上,“我”自然地感受到时代的进步给人们带来的生机盎然、欣欣向荣之感,那是“流向人的心底”的切切实实的感受。

⑥美在那一个点题段

文中深深打动我们的,就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那个抒情段,它点题精妙。原来,作者吟咏、赞叹花之美好,是为了引发出文字隽永、哲理深刻的人生感悟;原来文中一切让人动心的描写,是为了这令人回味的“点题”的出现。于是我们更进一步地明白,这种写法就是托物寄意,就是借物抒情,写花就是写人,写花就是写时代。

这样的多元探读,使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增强了,使学生的语言思维更活跃、更深刻了。

语文教师的品读功夫也应达到“力透纸背”的境界。如果能将诗文的技巧意蕴、美点妙要尽收眼底,那对课堂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还用说吗?

语文课就应该充分利用文质兼美的课本,引领学生抓住内容精彩之处、语言运用经典之处,品读语言文字,让学生从课文中的字、词、句甚至标点符号的比较、揣摩、感悟、运用中得到人文的关怀,受到语言的熏陶,努力使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相信,这样以“品读语言”为核心的语文课才能让我们的学生都沉浸在“语言文化”的无穷魅力中,让每一 个学生都“想说”、“会说”、“能说”,使我们的语文课真正散发出迷人的光彩!

英语在最初的阶段需要通过观察动作帮助理解词语。汕头龙文教育纪老师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如果适当、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辅助教学,发挥课堂教学活动的多样化和有效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促进其内在潜能的发挥。为了奠定英语基础,把肢体语言运用到小学英语课堂上是极有现实意义的。

一、利用肢体语言学习英语词汇

就英语中的词汇来说,课本上有许多词汇能直接用动作引出。如动词sleep,jump,fly,walk, cut,eat 等,名词tiger,monkey,bird,duck,bear,rabbit,dog,cat 等,形容词fat,thin,long,short,tall,strong 等,教师可直接做动作,用夸张的动作提高词汇学习的趣味性,学生用眼、耳等身体器官多方面接受信息,能更好地领会学习内容。

二、利用肢体语言培养学生情感

在肢体语言的配合下,情感目标的呈现就更为直观和具体了。比如讲解句子“Where are you from”“I’m from China”我在说这句话时,昂首挺胸,声音洪亮,让学生从中理解到“我是中国人”的自豪感,学生也纷纷模仿我的样子自豪地说:“I’m from China”这种肢体语言不仅给学生传递了语言的信息,而且能表现出有声语言所难以表达的更丰富、更复杂、更微妙的内涵,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升华了情感。

三、利用肢体语言调动学生兴趣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的面部表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研究表明:“学习的初级阶段正是情感性学习形成的关键时期。首先,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活动带有很大程度的情绪化倾向,当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时,不仅能产生情感迁移,而且会使注意力特别集中和持久,学习能力迅速提高。其次,这一阶段学生正处于接受知识的黄金时期。运用肢体语言,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认真看和听,积极思考和迅速反应,然后跟着老师边做动作边说英语,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听说力,又可培养他们的敏捷、准确的思维品质。

四、利用肢体语言加强学生记忆

身体语言的应用能加深对事物的印象,能帮助学生加强对新知识的记忆。总之,实践证明,运用肢体语言进行英语教学,会使学生在轻松自然、没有压力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掌握知识,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总而言之,肢体语言是博大精深的,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肢体语言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但是教师要想拥有较高水平的肢体语言,只有在掌握了流利的英语的基础上,进而使得动作和谐、活泼,只有这样,才能让肢体语言更好的服务于英语教学。

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你示范下抑扬顿挫,告诉他们把自己感情加进去,不要不好意思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朗读,在学习语文中有着特殊的功能,它既有吸收课文语言、内容的功能,又有发展语言、发展思维、激发朗读者情感的功能,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也充分表明了朗读的重要性。

要想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首先应该做到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只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生才能有语气、有感情地读好课文,如果字音还读不准,还不知道在哪里断句,学生就不会读出自己的感情、自己的体会。在训练学生正确流利地读课文时,对于一年级学生特别要注意:(1)、停顿。朗读中的停顿主要分语法停顿和语意停顿,即知道各种标点符号所表示的不同时间的停顿,还要使学生掌握没有标点符号的一句话之间的短暂停顿。(2)、重音。一句话的表意重点在朗读上要作重音处理,以示强调。我认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以下几种方法。

1、教师范读。

教师范读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而且为学生树立了样板,对于课文中难理解的句段,教师可以分析,讲解,但对于朗读时语言的轻重缓息,光靠讲解,学生仍不明白,而范读则可把两者结合起来,使学生听到了正确的声音形象,学生就可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出来。范读,最好是在课堂上面对面地使学生听到声音,看到神情,较之听录音效果强得多了。

2、创设情境,引发共鸣。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要为学生创设课文内容所需要的情境。引导学生入境、入情,调动起他们的想象,借助他们已有的生活经历、经验感受来理解体会课文的内容,可以用教师的语言描绘情境,用图画展示情境,用表演模拟情境,用音乐烘托渲染情境……学生进入情境,甚至进入角色,便容易"情动辞发"而读出情感。

3、品读与评读结合。

自读品味,听读评议。自读时,品味意境,找到感觉从而读出感情;听别人朗读时,可以与自己的体会相比较,指出理解上的正误与表达上的得失,从而找到朗读的正确形象。

4、注重教师的评价。

教师在学生朗读时给予适时适当的评价是很重要的,一句肯定可以建立学生的信心,一句鼓励可以让学生读的更好,同时也可以让其他学生学到他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

5、指导读好重点词语。

课文中一些优美的句子中有含义较深的词语,读懂并读好这些词语才能读好整句话。这就需要教师借助一些方法帮助学生,方法(一)借助动作,方法(二)联络生活实际,方法(三)借助,

当然,在教学实际中,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朗读,把对学生的朗读训练落实在实处,落实在每一节课,这样,学生的朗读能力才能真正的提高。

6、恰当地运用各种朗读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效果。

师生对读,问答读是一种效益较高的朗读方式,教师可与全班学生对读或问答读,也可以和一个学生、几个学生对读、问答读。问答读,由教师提问,学生用朗读方式回答教师的问题,既练习了朗读,又了解了文章成段落的层次,结构。师生对读,可由教师读文中的解释语,学生读描写人物语言的句段,由教师读总起句,总括句,学生读分述,具体描写部分,在这种朗读方式中,教师的读,起到提示,创设情境的作用,体现了对学生的启发、指导。

分角色读,是指导有感情朗读的常用的方式。特别是在写人、叙事为主的课文中。分角色朗读,既可在指导的初始阶段,体会和把握各人物的思想感情,语气语调,又可展示和检查学生朗读的效果。分角色朗读,可以由一个人或一组同学或男女同学集体朗读某个角色的语气,教师也可参与充当某个角色,并可互换角色,反复练习,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朗读兴趣。

总而言之,只有在读正确的基础上做到流利地读才可能要求做到有感情地朗读。无论指导正确地读还是流利地读,都需要反复练习,因此课堂上要多读,才会使学生熟悉课文的内容,从语言文字入手,才有可能深入理解、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进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是体会文章情感的有效手段。它不仅能以特有的声与情表达人的内心感受,还具有传情动人的功效。朗读方式,除采用一般的范读、自由读、齐读等,如能再采用其他一些具有特色的新形式,更能激发学生读的兴趣,从而提高读的质量。

一、角色假想读

小学生自我表现欲极强,让他们体悟到自己亲身参与表演的乐趣,有利于对文中情感的体验。如:让朗读的同学把自己假想成电台播音员,在朗读前,先说一句话:“下面请欣赏课文《XXX》,朗诵人XXX。”促其全身心投入到朗读中去。又如:在读写人纪事的课文时。让学生把自己假想成当事人之一,在读写景状物的课文时,则让学生把自己假想成导游,用介绍的口气读。

二、手势导读

教师范读后再让学生体会试读,这无疑是一种直接指导学生朗读的好办法。教师在学生仿读是时,挥动手臂,像指挥合唱打拍子一样引导学生入情朗读,教师示范读的基础上以手势导读,使学生不仅耳闻其声,而且目睹其形,进而入情入境地朗读,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打擂台读

如:在读《水乡歌》一文中描写水乡美景,我先用激励法提问:“谁能站起来,用最高水平来读出水乡的美景?”当学生读完后,我又说:“他已经站在‘领奖台’上了,下面谁能比他读得好就站起来,把他赶下‘领奖台’。”接下来读的同学一个比一个好,也就轮流当王,最后我用齐读的方式把最后一个同学打下擂台,并适时进行“团结就是力量”的思想教育,使坐下的同学输的坦然,因为齐读中也有他们一份。四、推荐读

如:朗读《有趣的发现》第三段时,我提出:“你们推荐班里读的最好的同学读。”被推荐者这时成了公认的朗读明星,他自然要格外投入,发挥最佳水平,不负众望。也可以让学生毛遂自荐。用激将法问:“谁敢说自己是班里读的最好的?”或者“谁能站起来,用最高水平的感情来朗读?”在我的“读的最好”、“最高水平”的悬赏下,有很多勇夫自荐朗读,争先恐后,这种形式较好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五、联络生活经验迁移读。

朗读前,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情感,感染他们的情绪,根据课文的特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体会课文中人物的对话,启发他们想象人物的神态、动作并加以适当指导,接着让他们自读课文,进一步揣摩感情,多读几遍“其义自见”。学生也就能自然而然地读出句子的语气来。如讲读《乌鸦喝水》一课,按乌鸦口渴找水→找到水→喝不著水→想办法→喝着水的顺序写的。全文的朗读语气也随乌鸦的心情变化而改变。所以先要着重体会乌鸦的心情,教学时,笔者先提出了如果你渴了,找不到水喝,心里感觉怎样等类似问题。启发学生联络自己的心情来体会课文内容,再要求学生按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后大家一起评论,语气对不对,教师可这样鼓励“读得不错,谁能比他读得更好”。这样激发学生的兴趣,给他们以锻炼的机会。最后,在学生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乌鸦喝水一课,急切→高兴→着急→思考→又高兴又轻松的语气特点,学生自然而然的就能够绘声绘色的朗读课文了。

六、配乐朗读

朗读不光要给学生朗读技巧和方法,还要培养学生朗读兴趣。变要我读为我要读,使学生养成自觉良好的朗读习惯。课堂上的朗读训练方式很多,针对不同课文进行不同的朗读,即可以以读代讲播放音乐指导朗读,入情入境。教学《雷雨》一课时,在学生初步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选放了一段适合音乐,学生边读边想象雨前、雨中、雨后的美丽景象,然后根据音乐的旋律,让学生在时而凝重、时而清新的音乐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生在音乐的烘托下,感受到课文的美,兴趣盎然声情并茂的朗读课文。

有感情朗读的本领不是一教就成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古语不也告诉我们多读的必要吗在平时还要采用多种方式经常地练习才能巩固提高所学到的朗读本领。

一、抓住题眼,把握课文感情基调

课题是课文的大脑,课题中的关键词就好比课文的眼睛。例如,《可爱的草塘》一文中,“可爱”一词就生动地描述了北大荒的美丽、富饶,深情地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草塘的热爱之情。紧紧抓住“可爱”一词让学生充分感知北大荒原来的景象——荒凉,以及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后的景象——有宽广的草塘、翠绿的草、汹涌的浪、清凌凌的河水、倒翘尾巴的野鸡……这样,通过对比就可使学生对北大荒产生热爱之情,从而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二、抓住重点词语,领悟课文情感

重点词语往往承载著作者的感情,引导学生抓住这些饱含深情的词语去品味和思索,学生就会很容易寻找到文章的情感之源,为有感情朗读打好基础。例如,《开国大典》中“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一句中的“直奔”就充分表现了人民群众想参加开国大典的迫切心情。教学中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进而深刻体会人民群众因新中国成立而激动与自豪的心情。再如,“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中的“一齐”一词,就充分表现了人们热切盼望见到新中国缔造者的心情。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便水到渠成了。

三、揣摩人物内心世界,把握课文情感

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中,“我的心绷得紧紧的……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真实地描述了作者当时的心情——作者担心邱少云这个年轻的战士忍受不了那种无法忍受的痛苦会突然跳起来或突然叫起来,那样的话,潜伏的部队就会暴露,导致不堪设想的后果,所以“我的心绷得紧紧的”。但是,邱少云既没有跳起来也没有叫起来,而是顽强地忍受着烈火烧身的煎熬,于是作者紧张的心情便变成了难以言喻的痛苦——“心像刀绞一般,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学生感受到这种心情,就为有感情朗读铺好了路,搭好了桥。

四、点拨技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充满 的范读不仅可使学生听准字音和揣摩出读法,还可带领学生进入课文创设的情境,促其想象,使其获得一定的体验。

有感情朗读课文时,既要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又要注意各部分的语调变化,例如,《开国大典》从全文来讲,感情基调应是兴奋、激动、自豪的,但其各部分的侧重点不同,语调也应该略有变化,比如第一自然段就应用庄重而平缓的语调读。

指导学生声情并茂地读好课文的主要方法就是引导学生多读,在读的过程中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进而进入情境之中。例如,读《桂林山水》一文,教师就可以先展示桂林山水的画面,然后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绘文中展现的情境,或用悠扬舒缓的音乐渲染情境,以便激发学生的审美感官,把学生带入作者描绘的美景之中,从而使他们体会到桂林山水的美。当然,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在语速、语调、重音以及“啊”的变音,规律等方面给学生一些点拨。

有感情朗读课文是学生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重要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思想感情的体会,还有利于他们把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

(作者单位:河北唐山边各寨小学)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培养语感的好方式,同时,也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那么,何为“朗读”?据字典解释,就是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当然,我们语文课堂教学时,朗读不是这种简单的“念”,它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之法,也是语文教学最重要最直接的训练方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开拓思维,激 感。新课程中的朗读指导,离不开一定的技术指导,但是,“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只有情动于中,方能神形相聚,心不到,则情无共鸣。在具体教学中,往往存在着朗读指导的机械匮乏,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等问题。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某某的语气读出来”,诸如此类隔靴搔痒的做法,必然导致“无病 ”的窘相,自然也无法将朗读与感悟熔为一体。有时,教师虽有指导却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面的技巧,不重语言环境中的内涵。在具体指导过程中,教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把某一个字,某一个词,读得重些或轻些,把某个句子读得快些或慢些,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所以许多学生一遇到感情比较强烈的句子,就认为该读重些,而不知道有时重音轻读,表达的感情更强烈。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禁想到:什么样的朗读才算到位了?叶圣陶先生有句话说得经典,他说:“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换句话说,就是要努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让学生领会作者在写作时的内心感受或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我在指导学生朗读陆游的“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一句时,先问学生:“你知道这”又一年“是多少年吗?诗人陆游在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原已经沦陷整整多天!借用这些鲜明的数字,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诗句所要表达的情感,之后,教师引读:同学们,一年过去了,学生接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师再引导:五年过去了,十年过去了,六十五年过去了,依次让学生接读,运用递进、排比等修辞手法进行渲染与追问,使学生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并在反复的诵读中 升涌,融情入境,把诗的意境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其次就是让学生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地去读。教师要借助多种手段,将学生带到文中所描述的情境中去,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做到有感情地朗读。王崧舟老师在对《我的战友邱少云》的重点段进行朗读指导时,采用逐层感悟的方法,将学生带入邱少云烈火烧身时的悲壮场面中。老师课件出示段落:“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有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 。”之后,学生第一次齐读。教师引导:同学们,邱少云和千斤巨石之间有哪些地方是一样的?有的学生说:“邱少云当时没有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 ,也与千斤巨石一样。”还有的说:“他的意志像千斤巨石一样。”接着,教师用抒情式的语言引导:“同学们,请不要忘记,巨石是一块石头,是没有生命的!而邱少云呢?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人怎么能够忍受烈火烧身的巨大痛苦呢?同学们,你们有谁曾经被火“烫”著过?当被“烫”著的时候,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回答说:“尖叫一声,赶紧把手抽回来。”听了学生的回答后,教师小结:是的,这些都是人的本能反应。可是现在,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血肉之躯,竟然被熊熊烈火整个儿包住了。教师边说边播放邱少云在烈火中的录影。之后,教师提问:面对这样的英雄,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借此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接着教师 引读:“邱少云,是什么精神在支撑着你?是什么力量在鼓舞着你?谁能用书上的语言告诉我们?”指名学生读。最后教师采用层层深入引读的方法,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邱少云的精神品质。“熊熊的烈火,就这么无情地燃烧着,燃烧着邱少云的血肉之躯,五分钟过去了,学生接读,十分钟过去了,学生再读;十五分钟过去了,整整半个钟头过去了,学生齐读。老师就这样从学生的阅读心理出发,把“听、说、读、感、悟、思、情”等多种语文实践活动和心灵体验过程独具匠心地整合在一起,对语言文字进行感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境、语情特殊性的感受,使学生的朗读真正做到由情而发。有感情地朗读胜于教师的精讲细说,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与作者对话,与文字交流。让孩子们在读中悟情,读中审美,在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甜美、多情。我想这些目标将是我们教师孜孜不倦,努力追求的境界!

要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注意激发学生朗读时的情感

另外也要深刻理解课文要传达的意思

如何具体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有条件就放一些朗读比赛的视讯,要不就言传身教。

怎样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要读好课文,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打好朗读基本功。

即做到“六不”: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唱读,不读破句,

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在朗读前鼓励他们,先让他们跟你范读一次再让他们有感情朗读,再表扬,再指导,再朗读

课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讲述了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后,“我”无意中发现上学路上法国梧桐和水泥道的变化,然后开始观察,发现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很美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爱之情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直接抒发作者感情的句子是

“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788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