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理学的游戏~

关于心理学的游戏~,第1张

网络时代的发展为心理学注入了新的活力。面对千变万化的新世界,各种新的生活方式层出不穷,数据层出不穷,心理选择与计算机和信息科学技术相结合,推动心理研究的新发展。

主要的游戏心理有以下几种:

1 题材的话题性:

是否提供足够的游戏诱因,如以三国为手点的游戏长期以来受我国玩家的青睐,以性为入手点在亚洲这个性不能以正常心态处之的地区总能获得最大关注。对于一个没有把握做成非常好的游戏,题材的选择往往是最重要的。

2 寻求快乐,满足潜意识的需求。

就像麦克卢汉对游戏的分析一样,游戏是每天紧张和压力反应的延续。随着文明社会的发展,道德和法律约束着人们击退他人、攻击自己的本能,而游戏世界则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环境,让人们在不受制裁的情况下满足自己的好战性和胜负欲望。在对抗机制下,人们不断地展示自我,释放自我。

3 放松,享受快乐。

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没有时间用大量的时间来获得精神上的放松。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低成本的游戏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放松的欲望。游戏之所以称为交互艺术,是他不同于以往的艺术形式,提供了更多的观众可参与、可体验、可改变游戏的过程。家可以制造、组装一把刀,或者在上面向上增加能量的宝石,可以改变地形、是原来不能通过的地形可以通过了可以说服众多敌人加入自己一方,可以选择最终和这个女人在一起,或者另一个。如果给同一种行为,以多种解决办法,那么就会给人一种自由的感觉,选择即自由。

4 安全需要。

这是源自嘛事的人类基本需求,但是无疑,玩游戏是来寻找刺激的,那么它是如何体现的呢?其实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在游戏中,玩家往往找到补给(弹药、血、物品),随着游戏的进行,不断干掉敌人,这些之中的某一种接近消耗殆尽,这时候刺激强烈起来,玩家胆战心惊,担心自己的替身死去。这时候,新的补给满足了她的安全需要,他进入了放心的阶段,开始新的循环。“(人类)兴奋水平过高则会产生逃避刺激的倾向;反之,则会产生寻求刺激的倾向。

现如今,游戏深受玩家的喜爱,但目前宠物游戏的操作方式普遍单一,具有疗伤心理的功能。虚拟宠物的陪伴和养宠物的乐趣可以满足玩家游戏的放松和创作心理,但惊喜感还不够。本次游戏设计要解决的问题是解决虚拟宠物养育游戏中玩家缺乏惊喜感的问题,从而给玩家带来创意和刺激,丰富玩家的游戏体验和心理。因此,需要研究以下几个问题:虚拟宠物游戏的心理基础;虚拟宠物进化模型的设计与实现;虚拟宠物行为模型的设计与实现;虚拟宠物游戏的交互设计模式。

心理康乐

角色游戏与幼儿心理健康

□张青青

〔摘

要〕角色游戏是幼儿期典型的游戏形式。幼儿可以在游戏中通过角色扮演,

去模仿和创造性地反映生活,把游戏的虚构性与现实的真实性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发挥其想象力与创造力。角色游戏对幼儿的情感、交往能力、想象力的发展,对其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教育者应为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提供良好的条件,引导幼儿正确地开展角色游戏,以促进其智力、情绪情感与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

教育导刊

〔关键词〕幼儿角色游戏心理健康

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由地释放自己。它既是适合幼儿特点的一种教育方法,也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一种很好的活动

式。幼儿园的游戏多种多样,其分类方法也各不相同。按游戏的目的性进行划分,主要包括创作性游戏、教学游戏和活动性游戏,而角色游戏则属于创以为幼儿的情绪找到一个替代性的坐标;通过听音乐,可以让幼儿舒缓心理紧张,调节情绪等等。总之,通过各种各样的训练帮助幼儿减轻适应性压力。

○○

九年二月号下半月

点,幼儿的压力表现不像成人那样不表露,而是通过哭闹、乱扔东西等方式浅显地表露出来,而且也比较情境化。因此,应让幼儿多参加游戏活动,减轻或消除他们的适应性压力。如“心情墙”游戏,让幼儿用不同的颜色标记表达不同的情绪,让幼儿向老师或同伴诉说自己的情绪以帮助自己减轻压力;

“心情手指”游戏,让幼儿在每个手指上各画一张不同表情的脸,让手指宝宝相互聊天,使不开心的事情在开心的聊天中消失;结构游戏,把垒高的积木推倒,让孩子发泄内心的适应性压力;

“娃

娃家”游戏,让幼儿角色替换,把自己经历的不高兴的事情通过娃娃演绎出来,让他们把内心的不快乐情绪释放出来。

参考文献:

〔1〕玛利娅·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全书〔M 〕.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

〔2〕周念丽.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李江雪,申荷永.3至6岁幼儿心理压力源与表现〔J 〕.社会心理科学,2006(1)

〔4〕李江雪,申荷永.幼儿心理压力的现状及与行为问题、家庭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J 〕.社会心理科学,2006(1)

〔5〕范秀娟.小班新入园幼儿适应性情况的调查研究〔J 〕.上海教育科研,2001(3)

注:本文是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十一五”规划课题(项目批准号:YXYY2008084)

4.尝试组织专业的心理减压训练来帮助儿童减

压。

心理减压的方法很多,如“沙盘游戏”疗法就是一种常用的技术,它不仅可以诊断治疗幼儿的问题心理行为,同样可以减轻幼儿的适应性压力;还有,通过做些松弛身心的运动,可以让幼儿找到适应性压力的宣泄口;通过故事引起幼儿的共鸣,可

(张富洪,范葵丽: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系广东江门

529090责任编辑:赵阳)

26

造性游戏的一种。玩具材料进行角色游戏。如小班幼儿大多选择“娃娃家”、

“公共汽车”等游戏,而大班幼儿则会选

一、角色游戏及其特点

择“医院”、

“商店”等有一定难度与操作性的游

戏。玩具大多可以由教师和幼儿共同制作,或找寻角色游戏是幼儿期典型的游戏形式,它是幼儿替代材料,以便幼儿可以自主自发地开发角色游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替代戏。

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三)想象与创造蕴含其中

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又称象征性游戏。角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由地发挥其想象力色游戏有助于发展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幼儿可与创造力,去反映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以在游戏中通过角色扮演,去模仿和创造性地反映系,把游戏的虚构性与现实的真实性巧妙地联系在周围的生活。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游戏是补偿现实一起。其一,角色的扮演就是最好的想象与创造。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和克服创伤性事件的手段,幼儿喜欢扮演日常生活中的人物形象,把自己想象而角色游戏的心理补偿作用则是其他游戏形式无法成爸爸、妈妈、医生、售货员、司机等。其二,角比拟的。在扮演角色过程中,幼儿可以充分展开想色扮演是假想的替代物。幼儿的想象力发展到了一象的翅膀,进入自己假想的情景中去体验成人生活定的水平,就会把头脑中已有的表象与实物相结中的感受与人际关系,同时可以复活快乐的体验和合,在不同的环境中替代真实的物品。如,一根竹修复自己的精神创伤。其特点为:

棍,可以是战马,也可以是船桨;一把小椅子,可(一)主题来源于生活

以是汽车,也可以是火车。其三,角色扮演是假想角色游戏是一种对幼儿身心发展十分有利的游的情景。在角色游戏中,幼儿经常会假想各种游戏戏活动,它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一方情景,去完成活动。幼儿的一个想象就可以成功地面,游戏主题、角色、情节、材料的使用均与幼儿转换或浓缩游戏的情景,如活动室的一角既可以是的社会生活经验有关。如在“医院”游戏中,幼儿“娃娃家”,也可以是“医院”,可见其想象力与创扮演医生的角色给布娃娃看病,会用“冰糕棍”当造性的丰富。

作注射器给“病人”打针。另一方面,游戏中的角色分配与规则制定也是事先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而二、角色游戏对幼儿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确定的。像小班幼儿大多喜欢“娃娃家”的游戏,用

女孩子可以在游戏中扮演“妈妈”去操持家务,关(一)激发幼儿良好的情感

怀、疼爱孩子等。尽管情景是虚构的,但在游戏过情感是与社会性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的心理活程中,幼儿始终都在遵守蕴含在角色游戏中的内在动,

“体验”是其基本的特征。无论个体对客观事规则,使自己的行为和语言尽可能地符合角色的身物持什么态度,人自身都能直接体验到,离开体验份要求。

根本无法去描述情感。当需要得到满足时,会产生(二)自主性与灵活性得以体现

积极的情感体验,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角色游戏的过程都是由幼儿自己设计并实施角色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体验成人生活的机会,伴随的。主题的选择、情节的展开、角色的确定与分着这种需要的满足,幼儿会产生愉悦等积极的情配、规则的制定等,都是在幼儿兴趣、经验和能力感。同时,幼儿还可以通过角色游戏使某些消极情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根据自己粗绪得到发泄,如幼儿大多害怕去医院打针,但在浅的经验演绎着生活。虽然在成人看来他们的很多“娃娃家”游戏中,幼儿可以将自己在医院体验到行为是可笑的,但幼儿却乐此不疲地投入于其中。的消极情绪,通过用冰糕棍当注射器去给布娃娃打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会灵活地选择主题与

针而得到发泄。

27

教育导刊

○○

九年二月号下半月

(二)促进幼儿良好的交往能力

角色游戏是需要多人参与的游戏活动,它为幼儿提供了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认识到他人可能会与自己不同的态度与看法,而逐渐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在进入同一个游戏情景前,幼儿需要彼此协商角色的分配,规定角色的扮演规则,以保持角色间的协调一致,如医生与病人应有各自不同的角色特点。同时,整个游戏过程也需要幼儿间的合作和信任,才能顺利地进行下去。在角色游戏中,对于同伴的不恰当行为,如购物不排队、随便拿商店的东西等规范冲突,同伴会给予直接的批评,这些对于帮助幼儿学会处理矛

教育导刊

幼儿良好行为的养成,如采用一味说教的方法将难以奏效。而角色游戏则可以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分辨美与丑、善与恶。通过反映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各种关系,幼儿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可以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则,并获得非常重要的道德感。这种道德感不仅会出现在以后的游戏活动中,而且会在日常生活中有所流露。如,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

“娃娃家”是他们最喜欢的角色游戏

之一,在游戏中幼儿学会了照顾小孩子,对布娃娃所扮演的“婴儿”表现出关怀、温柔与同情心。这种道德体验不仅让孩子尽力去做好“婴儿”的爸爸或妈妈,而且会促使他们将游戏中的道德体验渗透到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去关心自己的父母以及其他社会成员。其他的角色游戏同样可以让幼儿去认识和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医生与病人、交通警察与过马路的老人,等等。这些游戏场景可以使幼儿学会关心别人,尊敬长辈,帮助弱者,从而让幼儿在游戏中通过模仿学习获得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角色游戏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游戏形式之一,它对幼儿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并不仅限于以上几点,还体现在情绪情感、智力与社会性发展等诸多方面。在实际的幼儿园教学中,教育者应为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提供良好的条件,选择积极正面的主题作为角色游戏的内容,并帮助幼儿顺利地组织和开展游戏活动。

盾与冲突,学会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是非常有益的。最初的友好关系是在游戏中产生的,并渗透于整个游戏之中。交往的需要,将提升他们建立友谊的动机,并促使他们去注意同龄人的优点,并由此引发出“善良”、

“同情”、

“关怀”等概念去指导

他们积极开展同伴交往。

(三)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角色游戏的主题来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幼儿会将生活中和书本上所获得的体验融于一个游戏中。当幼儿为自己选择好角色后,就开始想象怎样去模仿所扮演的人的行为和语言。心理学家科琳·亨特在关于游戏与创造性的研究中,发现创造性探究者(好游戏者)在以后的创造性测验中的得分较高,这是与游戏经验促进幼儿想象力发展的作用有关系的。在游戏中,幼儿并非像真正的演员那样有准备地去刻画自己的角色,而是为了体现自己的梦想和愿望,为了表达自己当时的思想和感情,角色游戏充满了对未来生活和未来职业的幻想。同一个游戏中,幼儿要同时担当编剧、剧务、演员等职务,同时还可以一人饰演多个角色,这为幼儿想象力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自由和空间。

(四)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品德是一个人依据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行动时表现出来的一些经常的、稳固的特性,良好的道德品质将引导个体的行为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幼儿阶段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所以对于

○○

九年二月号下半月

参考文献:

〔1〕林崇德编著.发展心理学〔M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

〔2〕丁海东编著.学前游戏论〔M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1

〔3〕

(苏)门捷利茨卡娅主编,胡真译.游戏中的儿童

教育〔M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

〔4〕徐巧英.以角色游戏促进幼儿健康发展.苏州教育学院学报,1997(9)

(张青青: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05研

山东济南

250014责任编辑:赵阳)

28

  

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策划方案范文汇总1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意义: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同时,切实有效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和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共同的紧迫任务。根据这一要求,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爱里克森(EHErikson)的个性发展理论认为,人的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每一阶段都有其特殊的目标、任务和冲突。每个阶段的发展中,个体均面临一个发展危机,每个危机都涉及到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个体解决每一个危机的方式对个体的自我概念及社会观有着深运的影响。他把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他认为小学生处于第四阶段,“勤奋对自卑感”。如果小学生这一阶段建立起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那么,这种在不同社交范围活动的经验,以及完成任务和从事集体活动的成功经验,就会助长其胜任感,而困难和挫折则容易导致自卑感;成功的体验有助于在以后的社会中建立勤奋的特质,表现为乐于工作和有较好的适应性因此,指导学生学习人际交往,在人际交往中获得成功经验,对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2、教育的现实需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已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科学内涵。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中小学生自杀的事件屡有发生。这其中,除了外部因素外,无不与学生自身的心理脆弱、敏感、抗挫能力差等有关。因此,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教会学生进行心理调节,以缓解紧张的学习压力,人际压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成为素质教育的迫切任务。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

  1、了解自我,接纳自我

  目前学校普遍存在仅以学业成绩作为评价学生优劣标准的情况,导致不少学生自我形象偏低,自信心不足,严重阻碍着学生的素质成长。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注重帮助学生了解自我,接纳自我,对自我的形象进行整体认识,让学生从学业自我形象、社会自我形象、情绪自我形象、体能自我形象等方面进行整体认识,找出自己的优势与劣态;帮助学生自尊、自爱、自强、自立,树立自信心。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实现人生价值。

  2、培养良好的学习适应能力

  当前由于学习适应性不强,而沦为学业不良的学生日渐增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适应能力就显得日趋重要。

  3、养成理想的人际交往习惯

  理想的人际交往习惯是个体适应社会环境不可或缺的条件,人际交往的适应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发展,也影响着其在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当前学生由于缺乏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可导致亲子、师生和同伴间的冲突不断增加。所以协助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艺术是重要的。在当今这个多元化、多样化的社会,做到这一点,是尤为重要的事情。

  4、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

  目前的教育比较强调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往往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养成;忽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培养,会严重影响着学生素质的提高。心育工作应注重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培养,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各方面的谐调发展,使个体在认识、情意和行为三方面达到一个有机的整体。使每个学生的各种潜能得以发挥,日后成为: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具有很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对社会能作出积极贡献的人。

  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

  1、立下坚强志―――坚强意志与耐受挫折的教育。

  (1)培养坚持不懈、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2)培养学生形成处事果断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控制力。

  (4)引导学生正确应对挫折与困难。

  2、浇灌友谊花―――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教育。

  (1)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尊重自己、相信自己。

  (2)学会正常人际交往,与同学、老师、家长良好关系。

  (3)正确认识性别差异,接受发育过程中的身体变化,正确认同性别角色,同异性同学保持正确的交往心态。

  3、迎接新挑战―――人格养成教育。

  (1)引导学生树立发展健全人格的愿望与动机。

  (2)注重学生的自我人格养成教育。

  (3)对有人格障碍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

  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策略:

  1、这项教育工作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2、全校协同形式。这项教育工作是在学校各部门的能力合作下进行的。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教育工作。因这项工作在我校素质教育是处于起始阶段,我校要利用合适的时间组织全校教师学习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等有关文件,提高对这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采取集中与自学相结合的形式,系统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广大教师和各职能处室通过学科渗透、德育处、班主任等方式进行经常地教育工作,达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全方位教育的目的。

  3、课程辅导形式。偏重于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全面培养。具体内容包括智能训练、学习心理指导、情感教育、人际关系指导、自我心理修养指导等内容。

  4、学科渗透形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创设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充分挖掘教材中所包含的心理素质教育内容,并充分利用这些内容,有机渗透心理教育。例如语文教材中爱国志士和伟大人物的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事迹是对学生进行意志训练,耐挫折教育的极好材料。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培养;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情感的陶冶,美术教学中丰富的想象力;体育教学中克服一个个困难、接受耐力,毅力考验等等,这些既有对学生心理知识渗透,又有意志磨炼,既有方法的引导,更有榜样的示范。所以,这样的有机渗透起到水乳交融并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好效果。

  五、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

  初步设想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价工作通过建立学生自我评价体系、学校评价体系、社会家长评价体系来进行。力争把心理教育工作作为我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来抓,成为我校教育工作的一个特色、一个亮点,为创办市级示范学校奠定基础。

  

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策划方案范文汇总2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和教育部《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有关精神,尊重学生的人格,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根据学生成长过程的需要,在学校的全教育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心理方面的帮助和服务,以达到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促进形成小学生心理健康和个性主动发展的目标,让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自我、悦纳自我、调控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二、工作目标:

  1、加强心理小辅导员的管理,利用“心理减压站”社团,使我校的心辅工作上一个台阶。

  2、在学校网站开设版块,提供心辅的空中平台,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同时接受学生家长的咨询。

  3、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你心我知”心理广播的质量。

  4、加强师资培训,积极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班,提高教师的心辅水平。

  5、继续开设好心理辅导活动课,让心理辅导促进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

  6、开设团体辅导观摩课,加强研究,提高实效。

  7、撰写个案、论文,注重资料的积累。

  三、具体工作:

  队伍:建立以校长为核心,以德育教导为分管领导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和全校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组成强大的师资队伍。目前我校已有1名教师通过了新区心理咨询的培训,并获取了相关证书。本学期我校将加大教师的培训面,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区心理辅导中心举办的各类辅导班,提高师资水平。我们将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到我校作专题讲座,争取使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早日上台阶。

  团辅:在前几年我校开设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基础上,今年的3年级开设此课,每周每班开设一节,期末上交教案。组织校内的研究课,并组织参加片里的观摩课。经常吸收反馈,提高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实效性。

  个辅:继续建立对学生个别心理辅导的接待制度,在每周一到周五中午的11:50——12:50为个别心理辅导开放时间。作好情况记载并作资料保存。心理辅导员每月定期进行心理辅导的交流与分析,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宣传:今年为了加大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增加了三块宣传阵地。一块是利用每周二的谈话课时间开设“你心我知”的专题广播,到时将播送学生学习上、生活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心理问题,案例分析等。

  第二块宣传阵地是辅导站与工会结合,利用工会的板报进行这方面的宣传。利用家长会和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有关方面的宣传。第三块是通过学校网站不定期地提供心理辅导方面的信息,接受学生、家长等的咨询。

  常规:班主任作好每学期1位学生的个案分析,撰写心理健康教学论文,每学期至少一篇,期末上交。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区举办的相关论文比赛。注重资料的积累,在校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测验,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策划方案范文汇总3

一、活动目的

  加深同学们对心理健康知识的理解,解决一些在学习、生活中产生的心理困扰,帮助同学们树立健康心理意识,学会自我调节心理状态,培养健康、健全人格。

  二、活动主题:关注心理健康构建典范校园

  三、活动对象:全体学生

  四、活动时间:20xx53——20xx530

  五、活动内容:

  (一)心理健康月活动启动仪式

  活动时间:20xx53下午活动时间

  活动对象:高一、高二心理委员、班长

  活动形式:召开动员大会——宣布心理健康月活动启动及相关系列活动具体安排。

  (二)心理健康手抄报比赛

  参赛年级:高二年级

  时间:5月3日——5月20日

  要求:围绕高中生学习生活主题选择相关心理知识、案例等,内容积极健康。其中手抄报版面编排合理;文字信息量占整版面的75﹪或以上;绘画小报和征文围绕主题不要走题。

  每班于5月16日前上交2份作品予以参评。

  5月17日——5月20日进行优秀心理手抄报评选。

  5月23日——5月30日进行优秀心理手抄报展览。

  (三)心理剧大赛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使更多学生学习和了解心理调节方法,掌握心理健康知识,通过互动情境有所体验和思考,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和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展现学生的青春风采。特举办“青春舞台我来展示”学生校园心理剧表演大赛。

  1、校园心理剧简介

  校园心理剧就是把学生在生活、学习、交往中的心理冲突、烦恼、困惑等,以通过心里话诉说、对话、情境表演等方式由学生表演发生在他们身边熟悉的,甚至是亲身经历的事,从中体验心理的细微变化,引起学生的共鸣,提高学生心理自助与互助能力,进一步激发同学们对身边生活的体验,关注自我心灵的健康,进而达到宣泄、释压和领悟的目的。

  2、活动主题

  按照“青春舞台我来展示”主题范围的要求,科学确定心理剧要解决的问题。要选择典型的、有一定深度的和易于通过舞台展示的心理问题,同时要做到主题鲜明。

  3、设计参赛剧本

  各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编自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剧情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具备真实性、代表性;要最终引导学生自觉抵制、克服不良的心理行为,引导学生模仿一种正确的行为方式。

  4、评分标准

  41剧情曲折,富有戏剧性。(25分)

  (1)能准确解读人物心理,心理学术语使用恰当。

  (2)人物刻画特点鲜明,富有个性。

  (3)语言精练优美,富有感染力,能给人启迪意。

  (4)对校园一些心理问题有一定预见性,并能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5)有一种或多种心理剧手法的运用,如独白,角色互换,镜观,空椅子等。

  42表演流畅自然,注重细节表现。(25分)

  演出富有感染力,表达感情准确,能带动观者的情绪,形象逼真,配合默契,应变灵活,言行能很好地展现心理活动

  43剧本圆满,剧情围绕主题;(10分)

  44道具精良,服务剧情,使用恰到好处(20分)

  (1)道具使用能准确表现剧情场景,道具切换快速安静。

  (2)服装要能准确表现人物身份。

  45总体印象。

  包括精神面貌、态度认真,着装整洁,举止大方等。(20分)

  5、具体要求

  51每班一个心理剧,时长5—8分钟。

  52剧本均要求打印成电子稿。

  6、时间安排

  5月3日——5月6日各班准备并提交剧本电子稿

  5月9日——5月10日教育处审核剧本

  5月10日——5月20日各班排练

  5月23日进行心理剧表演大赛

  5月底推荐优秀心理剧参加校园文化艺术节闭幕式演出。

  7、奖项设置

  优秀剧本奖二名;表演奖二名;优秀组织奖二名

  (四)心理减压团体辅导

  1、活动背景及意义:

  随着高考的临近,高三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变得紧张,为给即将迎战高考的高三学子们科学调试心理,提高学习效率,最终决胜高考,开展心理减压团体辅导活动,让他们轻松减压,宣泄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

  2、活动主题:释放压力,从容冲刺——高三年级心理减压团体辅导

  3、活动目的:通过短时间的气球游戏活动,达到放松心情、减压助考、凝聚意志、调适心态的目的。

  4、活动时间:5月9日—5月13日下午

  5、活动地点:同心楼五层心理团体辅导室

  6、活动方式:学生自愿报名

  

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策划方案范文汇总4

一、活动目的

  面向全体师生,通过组织各项主题性、创新性、实践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多层次、多途径的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果,展示各院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引导我校大学生树立学习意识、重视未来发展、规划自我生涯、寻找人生幸福。

  二、活动主题

  主题:未来幸福

  三、活动时间

  20xx年5月1日——5月31日。

  四、活动内容

  (一)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活动

  1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立项申报

  目的:二级学院结合本院专业特色、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自主设计主题鲜明,与学风建设、三涯(生涯、学涯、职涯)规划、社会实践结合率高,心理志愿服务创新性强、学生参与率高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2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启动仪式

  目的:扩大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路径,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力,调动大学生的参与热情。

  3“清明花语、经典随行”社区心理健康服务

  目的:以传统节日为依托,以社区服务为载体,以志愿活动为内容,积极拓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平台4“给未来的一封信”征文寄语活动

  目的:告诉未来的自己,认真规划,不要迷失方向,勇敢前行才能为青春留下踏实足迹。

  5阳光之星评比

  目的:完善心理教育体系建设,重视朋辈心理咨询员的作用,寻找身边的正能量传递者。

  6心理经典阅读会

  目的:“校园溢满书香,好书伴我成长”,以书为友,阅读正能量的心理类书籍,正视自己心理上的不足,给心灵以补养,真正做到内心强大。

  7正能量歌曲点赞

  目的:每人心中都有一首鼓励自己前行的旋律,何不分享这种正能量,大家一起携手前进。

  8心理委员论坛

  目的:围绕心协干部、心灵使者的角色定位与工作职责,探讨在学风建设中应发挥的作用。

  9四心班会

  目的:围绕学习的决心、信心、恒心、爱心开展全员讨论,建立学习兴趣,确立专业意识。

  10心理专家进校园

  目的:邀请校内外教育专家,结合大学生学习心理进行讲座、培训。

  11“走向未来”心理剧汇演

  目的:展示大学生对于未来的情感、生活、职业的思考与冲突,寻找生命的真谛

  (二)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要求:各二级学院结合活动立项,扎实组织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立项活动,做到活动前有宣传策划,活动中有督导检查,活动后有新闻报道。

  五、活动要求

  1各院要高度重视,认真进行活动策划,创新形式。

  2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3调动本院心协干部和心灵使者、寝室长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力。

  4重视活动的记录存档工作,活动结束后要上交各活动策划方案、活动记录(包括文字记录、报道、PPT、视频、等)、活动月 工作总结 ,上交时间截止到5月7日。

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全社会人民共同关注的话题,可以通过精彩纷呈的活动,让人们有良好的认知能力,你还在苦恼相关的活动方案怎么写吗?以下是我和大家分享心理健康活动方案精选优秀示例三篇相关参考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参阅。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1

  一、活动宗旨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咨询工作,营造校园的心理教育氛围,引导学生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帮助他们适应校园生活,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心理素质,积蓄持久成长动力,促进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营造关注心理健康、创建和谐示范校园的良好氛围,屏峰学校决定开展以“关爱心灵,全面发展”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二、活动主题:

  关爱心灵,全面发展

  三、活动目的:

  1、旨在普及心理健康常识,提升心理健康工作水平,

  2、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提高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心理健康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3、学会心理调适的基本技巧,营造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4、让更多的同学进一步意识到,在认真学好知识的同时,还应积极地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四、活动时间:

  20xx年3月20日

  五、活动内容:

  (一)倾听心灵的声音——温馨校园广播

  活动目的:通过校园广播宣传心理健康的小故事,小常识,让学生了解心理学,引导广大学生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学会心理调适的基本技巧,为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氛围。

  (二)让心理健康融入我们的学习生活

  活动主题:心灵的成长

  活动内容:周一学生国旗下讲话的内容为“让心理走进我们的学习生活”。从学生自身的实际出发,让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

  活动目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的认识不够,因此呼吁大家在学习中运用心理知识,将学习变更加有趣。

  活动时间:每周一升旗仪式

  (三)书香苑——心理知识板报

  活动主题:书香苑——心理知识普及与宣传

  活动内容:每个班出一期有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为主题板

  报。内容包括心理健康标准、人际相处技巧、心理保健、生理知识等板块。

  活动目的:宣传心理学知识,扩大学生视野,使学生走近心理,亲近心理。通过让学生了解心理学基本知识与掌握心理调节方法来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健全自己的心理。

  活动时间:3月28日

  (四)活在当下——心理健康活动课

  活动主题:把握今天,把握现在

  活动目的:通过主题班队活动课让学生懂得如何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和学习,不要总把属于今天的事情推到明天,珍惜今天,把握今天,争取做生活的舵手。

  活动时间:4月24日

  (五)心理健康知识手抄报比赛

  活动要求:手抄报要求有刊头设计,刊名要切合“关爱心灵,重视心育”之主题。结构设计新颖,布局合理,图文并茂。内容必须积极向上,具备知识性、趣味性与可读性,注重突出原创性,文字流畅,不出现常识性错误。

  活动目的:通过让师生了解心理学基本知识与掌握心理调节方法来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促进学师生理素质的提高,健全自己的心理。

  活动时间:4月26日前上交

  (六)心理健康教育征文

  活动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征文以案例分析、论文、 调查报告 、研究报告、经验总结、案例分析、感想体会等形式展现。内容可以从情绪调适、和谐人际关系、悦纳学生、积极面对挫折、科学管理压力、破解职业倦怠等方面着手。

  活动时间:4月26日上交

  (七)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讲座

  活动主题:关爱心灵,重视心育

  活动目的:通过对我校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讲座,让他们在心理上健康成长。特别对一些有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如性格内向、脾气暴躁、胆小极端的孩子进行个别辅导。

  活动对象:全校留守儿童

  活动时间:4月29日

  活动地点:学校操场

  (八)心灵运动之旅

  活动目的:通过团体运动项目,调试心境,舒缓心理压力,培养团队意识,鼓励学生走入阳光、走向运动场,通过积极健康的课余生活促进个人身心健康发展。

  主要活动:两人三腿跑、四人运球、五人风火轮等,各系需选派11名学生代表参赛,一名辅导员组织,强调注意安全。

  活动时间:5月10日下午2:00

  活动地点:学校操场

  (九)心灵光影之旅

  体验**中的人物心理,通过光影艺术唤醒成长的动力,理解生命的意义,在**人物的引导下学会了解自我、完善自我,调整价值观,学习尊重他人、关爱他人。

  1**《唐山大地震》

  5月xx日晚上6:00

  2**《美丽心灵》

  5月15日晚上6:00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2

  一、活动思想:指导大学生对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心理剧剧本创作及表演务必结合表演艺术(音乐、舞蹈、声乐等)心理学与心理健康理论,以丰富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资料。

  二、活动目的:把大学生微妙的心理活动搬上舞台,帮忙同学们感悟生活,学习心理调适方法,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大学生的适应潜力。

  三、活动主题:“与阳光做伴、和健康同行”

  四、主办单位:机电一体化1、2、3班,应用电子5班

  五、活动方案

  (1)活动时间:xx年4月20日下午:14:10—15:30

  (2)活动地点:民政学院休闲草坪

  (3)参与人员:有关教师及全体学生

  前期准备:

  xxx年4月1日:提交策划书。

  xx年4月5日通知各班班长进行校园心理情景剧剧本创作。

  xx年4月6日—14日:校园心理情景剧剧本创作阶段。

  xx年4月14日晚上十点之前在学生宿舍2—2—512上交心理情景剧剧本(打印稿)。

  xx年4月15日—19日:各班心理情景剧排练阶段,由应电五班查找好有关心理学专业知识的资料和心理健康知识有奖问答的题目并确定好相应的奖品。

  xx年4月19日之前申请好活动场地。四个班的生活委员一齐采购好布置会场的材料。

  xx年4月19日晚上7点在6栋901教室进行心理剧彩排,由各班组织委员负责审核(罗江图谷福军李金波毛智炜)。

  活动开展:

  13:00由各班班委会成员齐力布置好活动场地,由二班班长直接负责。

  14:00各班学生进场,由各班纪检委员共同维持入场秩序,三班肖华虎负责。

  14:10主持人宣布活动正式开始

  15:30活动结束,各班学生有秩序的离场。

  活动流程:

  一、主持人介绍到场嘉宾、心理剧评委和活动主要流程,宣读心理健康知识

  二、机电一班情景剧表演

  三、应电五班节目

  四、第一次心理知识竞答

  五、机电二班情景剧表演

  六、机电三班节目表演

  七、心理游戏

  八、应电五班情景剧表演

  九、机电二班节目

  十、机电三班情景剧表演

  十一、第二次心理知识竞答

  十二、机电一班节目

  十三、统计出比赛结果,由主持人比较赛分数和名次进行公布

  十四、进行颁奖仪式(一二三名、优胜奖)

  十五、主持人致闭幕词

  六、剧本要求

  1、剧本创作:主题围绕“爱”,如爱心、感情、关爱、友爱等等,注重教育性、趣味性、知识性、艺术性。

  2、心理剧表演:班级应不少于一个节目进行排练、表演,每个剧目表演时间在10—15分钟;

  3、宣传活动:各班应进行心理剧宣传海报制作。要求有独创性、新颖性,能抓住校园心理情景剧剧本的主题并使之得到深化,宣传学院特色。

  七:经费预算:

  物品数量单价总计

  条幅1条20元20元

  海报1张5元10元

  会场布置无无50元

  摄影及冲印无无30

  奖品、奖状无无50元

  总计:160元

  八、资金来源

  四个班每班申请四十元班会,由机电一班生活委员管理

  九、活动标准:

  1,活动前准备工作协调一致,无影响活动进程的差错。

  2,主持人熟练把握节目表演进度,无明显错误及冷场现象。

  3,后勤人员能将举目所需道具准备到位,比赛过程无中断现象。

  4,评委以"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评选出参加比赛的剧目。

  5,观众比较赛的满意度超过85%。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3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友谊的真谛。

  2、通过活动,使学生体会友谊带来的欢乐,学会如何建立和维护友谊。

  3、懂得与同学相处要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培养同学之间的情感。

  活动重点:

  理解友谊的真谛,正确处理同学间的人际关系,学会如何建立和维护友谊。

  活动形式:游戏、小品表演、问题讨论。

  活动准备:课件,歌曲《友谊天长地久》。

  活动过程:

  一、感受开心

  1、欣赏:课间活动游戏。你喜欢玩这些游戏吗?都喜欢和谁一起玩?

  2、谈感受:你能体会到中这些同学现在的心情吗?和好朋友一起玩游戏,感受如何?

  3、引出课题:和好朋友一起玩游戏那么开心,是因为彼此间存在一份真挚的友谊。友谊就像一枝花开满了我们的校园。怎么能让这朵花开得更漂亮,更美丽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让友谊之花常开》,共同培育友谊之花吧!

  二、交友标准

  1、我的朋友:老师知道每个同学都有不少的好朋友,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朋友?

  生自由汇报。

  2、交往中:你为什么喜欢和他(她)交朋友?

  3、交友标准:在和朋友交往的过程中你是怎样做的?应该怎样做呢?

  先在小组说说,然后请部分学生说

  (待人和善、大方爽朗、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热情有礼、做错事勇于改正等)

  三、联系实际,谈做法

  1、《争吵》

  和好朋友在一起的时光是充满快乐,但是有时候也会闹矛盾。请看这两个好朋友。学生表演小品《争吵》,大概内容;韩少岳经过好友吴怡欣的桌子,不小心碰倒了小明桌面上的书,两人争吵起来,还打起来。

  (1)看小品《争吵》后讨论:他们为什么会吵起来?如果这件事不解决会有什么结果?

  (2)让我们一起想办法帮他们恢复友谊好吗?以对话的形式直接告诉故事中的`人物。

  (3)如果你和好朋友发生了矛盾内心感到内疚的,借助今天这个机会,现在就对朋友真诚地说一句……

  朋友之间难免也会有矛盾,闹别扭。如果解决的方法不得当,友谊会冷淡、降温,甚至可能破裂。所以有了别扭时,应当开诚布公,不失礼貌地谈开,使友谊得到维持和巩固。

  2、真正的朋友

  是不是朋友说的、要求做的任何事都应言听计从,百依百顺,从不说一个“不”呢?请看下面的好朋友。

  学生表演小品《抄作业》,大概内容:老师马上就要收作业,但董照瑞还没做完,就向好友李淑婕借作业来抄,李淑婕答应了。

  (1)看了小品后,同学们有什么看法?

  (2)我们在什么情况下说“不”呢?(先讨论,再回答)

  四、玩游戏,维护友谊:

  生活中没有了朋友,我们的感受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

  (1)、“找朋友”游戏规则:以小组为单位,老师叫人数(2个人、3个人等)音乐停下来,同学们就按规定的人数拥抱在一起,看哪组最快、最准确。

  谈感受:找到朋友时,你的感受怎样?找不到朋友时,你的感受又是怎样?

  (2)、有朋友的感觉真好!那你认为怎样做才能维护朋友间的友谊,让友谊之花常开呢?让我们通过下面的游戏来体验一下。

  小组合作完成,连词成句,使其组成一个短句:“用真诚换取友谊,用热情灌溉友谊,用原则净化友谊,用谅解保护友谊。忠厚是友谊的桥梁。”

  你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先讨论,再回答)

  小结:同学们,请敞开你的心接受友谊吧,请交出你的心珍惜友谊吧。你将会无比的幸福和快乐!

  五、赠友谊卡,共享温馨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想已经有不少的同学很想和自己的好朋友,说几句心理话了。老师提个建议,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设计一张友谊卡,亲手交给你的好朋友怎么样?

  先让几位同学读读卡上写的内容,然后送给他的好朋友,感受友谊的温馨。然后同学们互赠友谊卡。(放《友谊天长地久》一歌。)

  3、谈收获:通过学习,同学们学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小结:同学们,人的一生有许多感情是很宝贵,其中之一就是友谊。

  著名科学家培根说“友谊能使快乐倍增,能使痛苦减半”。同学们学会了怎样维护我们的友谊。那就祝愿我们的友谊之花常开吧!

随着国家对国民心理健康关注度的提升,广大中小学、高校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落实。心理健康课凭借互动性、直接性、高效性的特点成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主要,也是最常用的开展形式之一。正因如此,对心理健康课的研究也成为了心理老师们的必修课。针对如何为学生们呈现一堂生动有趣又意义丰富的心理课堂的问题,这里提出了3条较为实用的建议,希望对老师们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起到一些帮助。

一、上好心理健康课,课程设计需斟酌

对学生而言,心理课堂应该是一个能够自由放松地进行内心探索的场景,而这就要求心理老师们在心理健康课的主题选择以及流程设计上进行仔细的斟酌。应当要做到主题明确且有意义,而且要贴合学生们当前年龄段的心理发展需求。在主题选择上要避免一节活动课出现两个或多个主题;避免选择学生不易于公开表露或牵涉学生隐私的主题;避免由于选题过大、目标过空导致对主题挖掘不深、不透。

聊聊心理健康课——给心理老师们的3条建议

京师博仁团体辅导工具箱(课程版)教案手册及教辅资料光盘

以京师博仁团体辅导工具箱课程版中的心理健康课教案为例,课程内容是以2012年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理论支撑,围绕《纲要》提出的每个年龄阶段的教育内容,对每个内容进行了细化和分解之后进行编写的。课程环节设置层层递进,让学生在课堂中不断深化对心理健康的理解,阶段性提升心理健康素质。这样的心理健康课能够提升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度与课堂接受度,让心理健康教育更受欢迎,也更有成效。

聊聊心理健康课——给心理老师们的3条建议

京师博仁团体辅导工具箱(课程版)内部分教案内容

二、上好心理健康课,课程原则要把握

心理健康课以解决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为主线确立活动目标,以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年龄特点组织活动内容,以学生活动为主,以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内心体验为核心,以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成长为归宿,以学生学会自助和助人为目的。心理老师在主持心理课堂时应当把握以下三条原则:

1活动性原则

区别于传统的学科教学,心理健康课以学生活动为主。心理活动课的主要目的不是心理学知识的传授,而在于课堂进行的过程与方法,让心理老师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传达给课堂中的每一个学生。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放松心情的缓冲地带,让学生能够在这里重新审视自己、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为自己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2平等性原则

心理健康课上,老师不能越俎代庖替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而是要遵循助人自助的原则,引导、帮助学生挖掘自身潜能。比起教师,学生之间拥有更多的共同点,他们之间的心理是相通的,更容易沟通、接纳和产生共鸣,产生更大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助助人,才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心理健康的水平。

3参与性原则

评价心理健康课教学效果的其中一个重要衡量标准便是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内心体验是心理活动课的核心,而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必须要通过参与活动获得。在心理课堂中,学生参与程度越高,他的感受和体验便越丰富,活动效果也就越好。

聊聊心理健康课——给心理老师们的3条建议

学生们在心理健康课上冥想感受内心

三、上好心理健康课,课程形式要丰富

心理健康课作为校园中新兴的课堂形式,能够让学生们从繁重的课业中暂时解脱出来,放松压力,本身就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另外,心理健康课也具有其他学科不具备的优势,课堂可以通过丰富的形式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心理健康课的开展形式可以参考以下5种:

1游戏

游戏形式常常是最受欢迎的心理健康课开展形式,通过有趣的团辅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领悟。这种形式生动活泼,学生参与积极,容易取得效果,特别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

2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的形式有利于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增强共情能力与感受性,同时有利于促进与他人的相互理解与沟通。

3问卷调查

利用专业的心理测评量表,能够采集学生的心理状态数据,可以加强心理活动课的针对性、实效性,了解学生的真是状态、想法或者反馈意见。

4问题讨论

问题讨论是心理活动课中最基本的形式,通过分组讨论,达到相互接纳、相互包容、情感互动、自助助人的目的。

5辩论会

在辩论中学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学生的爱好、倾向也得以表露。辩论会这种形式可以使外在的认知说教转化为自我的认识,更适用于高年级学生。

心理健康课不仅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开展载体,更是心理老师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的重要途径。上好心理健康课,不仅是在完成心理老师的本职工作,更是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重要一步。

感谢广大心理教师群体的辛勤付出,呵护孩子的健康,我们和您一起行动。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为此,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一、心理教育活动课的目标

心理教育活动课(或称心理素质培养课)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为目的的专门课程。其总体目标是:协助学生建立起理性的价值观念,良好的自我观念、提高其人际交往的能力和调节情绪的能力,改善其意志品质。

1帮助学生建立理性的价值观念

(1)使学生了解人的基本心理需求及期望。

(2)增加学生对价值的察觉:让学生理解价值如何影响人的抉择和行为。

(3)帮助学生学习多侧面、多角度地看待学习和生活:学习正确归因;进行积极思维方式训练。

2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观念

(1)增进自我体察:自我观察并认知有哪些心理需求和感受;学习描述自我感受;认识思想、感受与反应之间的关系。

(2)学会自我接纳:以己为荣;认知自己的优、缺点。

(3)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发展自信心和自身能力,成为独立的、信任自己的人;提高与周围人交往的自信心;坚持自我努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4)增强自我监控:敢于自我肯定,善于自我激励;对他人对自己的认识态度反应适度;能反省自己的不足,并以积极的态度处之。

3帮助学生建立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1)了解人的交往心理需求。

(2)熟悉与人沟通的技巧:学会运用同情心;学习非语言沟通技巧:眼神接触、表情、体姿、声调、手势。学习语言沟通技巧:了解交往中开诚布公和相互信任的重要性;选择适当时机谈论感情问题;谈论感情问题时懂得倾听和发问;勇于表达,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立场,不卑不亢;不轻易责怪他人;面对批评做适当的反应,避免消极的影响;能区别某人的真正言行与你、对他言行的反应或判断是否相同。

(3)学会处理人际冲突:学习如何作不失理智的争辩;学会互惠互利的协商技巧。(4)学习与人合作:懂得合作的重要性;知道何时挺身出来带头,何时追随别人;学会正确地分析和对待自己的情绪变化。

4帮助学生提高调控情绪的能力

(l)了解体察情绪的多样性情绪自觉:对自己情绪的认识和辨别,倾听内在的自我对话。

(2)学习分析不同情绪状态的前因后果情绪监察:留意是否有自我贬抑的消极信息,了解情绪的真正原因。

(3)学习情绪状态下的控制和疏导方法情绪管理:延迟满足;衡量情绪的强度,克制冲动,减轻压力。

(4)学习分析情绪与行为的差距情绪决策:了解别人的观点;了解哪些行为是可以被接受的,恰如其分地表达情绪;对人生抱有积极的态度。

5增强耐挫能力

增强耐挫意识。认识到遭遇挫折是正常的。学会耐挫方法。学习接受和适应遭到的反对和不成功;学会给予和接受有益的批评;学会响应指示和接受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限制。

B、心理教育活动课的内容

我们把心理教育活动课的目标具体化,即,以具体的心理或行为特征作为心理教育课程的具体目标,也就是心理教育活动课的内容。内容的编排要遵循小学生的身心特点:

小学生大多处在6、7岁至11、12岁之间。跟幼儿期和青春期的快速变化相比,此时儿童生理方面的发展显得年缓而稳固,身高体重稳步增长,各种组织和器官也进一步成熟,尤其是大脑重量逐步接近成人,兴奋和抑制机能进一步增强。

伴随生理上的更加成熟,在社会生活和学校教育影响下,小学儿童的心理有了许多重大的变化:注意的有意性进一步增长,注意品质明显提高;感知觉的各个方面继续完善,观察力水平不断提高;记忆的有意性、意义性和记忆策略都有明显发展;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为主过渡,但思维的自觉性、独立性和灵活性仍不够高。

此时儿童的情绪情感更加丰富,有一定的深刻性和稳定性;需要、兴趣、志向、价值观体系等初步形成;自我意识进一步复杂化和深刻化,各成分均有明显发展;道德认识、道德行为和意志品质也进一步发展。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是大多数学生在正常的教育条件下所能达到的一般水平,具体每个学生能否达到这种一般水平,受多种内外因素的制约。发展性心理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便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发展中通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促进每一位学生心理的最佳发展。

小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常见的矛盾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速度不均衡的矛盾。例如,有的学生身高、神经系统的发育均达到同年龄正常水平,但其智能却处在常态之下。

(2)心理过程发展不协调的矛盾。要么是认识过程的发展跟不上,使得行动的盲目和情感发展方向上偏离;要么是情感的发展跟不上,使得知与行的发展失去生机和活力;要么是意志过程跟不上,造成情感的脆弱和言与行的脱节。

(3)个性心理结构发展不完整的矛盾。如学习需要、学习兴趣得到发展,但却没有形成正确的动机和良好的志向。

(4)自我发展与外部要求不一致。有些儿童在良好家庭教育的影响下,其智力水平和某些特殊能力会明显高于一般学生,对常规教学条件和教育发展要求就会感到不适应、不满足。相反,另一些人则由于自我发展和自我要求偏低,会感到外部要求过高。针对以上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心理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矛盾,选择如下具体的心理或行为特征作为心理教育活动课程的内容:

1智能和创造性:(1)观察力。(2)记忆力。(3)思维能力。(4)注意力。(5)想象力。(6)创造力。

2自主坚强的意志特征

(1)自信心一一认识自己、接受自己和坚信自己。

(2)目的选择性一-能够选定自己的目标,根据自己目标选择实现目标的有效途径。

(3)独立性一一依靠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不轻易接受他人帮助和支配。

(4)勇敢一一敢于挑战、不胆小怕事、不怕苦和累。

(5)成就动机强一一敢于承担责任、对自己和自己所做之事负责。

(6)坚持性一一做事彻底、有耐心。

3爱的品格和社会适应性

(1)爱人-一同情、关心和帮助他人。

(2)爱环境一-爱护环境卫生、热爱大自然、具有环保意识。

(3)爱集体和社会一-班级、学校、家乡、祖国。

(4)社会交往技能一-倾听、礼貌等等。

4乐观开朗的情绪情感特征

(l)乐观的人生态度一一常常看到生活的光明面,对前途充满希望和信心。

(2)幽默感。

(3)美感一一乐于和善于欣赏自然美和艺术美。

C、小学心理教育活动课的途径与实施

(一)心理教育活动课的途径

心理活动课有三种基本的活动途径:

1认知式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行为方式及情绪情感体验,取决于他对情绪的认知反应。如果认知反应积极、正确,那么他的情绪情感体验是积极的,采取的相应行为是积极的;反之,情况则相反。认知式就是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认知方式,通过学生的感知、想象、思维等认知活动实现活动目标。

(1)故事联想式

引入故事:教师在活动开始或活动中,利用学生喜欢听故事、心理教育活动课的途径的心理,提供学生阅读或倾听的故事。

联想活动。通过学生的观念联想活动,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表达内心的感受和经验。

(2)讨论一澄清式

专题讨论:针对当前学生关心的敏感性问题、热点问题、困惑问题展开讨论。

辩论:就争论性问题进行分组辩论,提出正反两方面的不同意见。

配对讨论:就一个题目,先两个人讨论,提出一个意见,然后再与另两个人讨论的意见协商,形成4个人的共同意见。再与另4个人一起协调,获得8个人的结论。这种讨论必须经过深思熟虑,参与感会比较高,讨论的效果会比较好。

四四讨论:分组进行,每组4人,在小组中每个人发言一分钟,在发言之前要给出个人思考时间。

2情境式

通过提供、创设一些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感悟。情境分为氛围式情境和情节式情境两种类型。

(1)氛围式

利用录像、录音、**多媒体手段,真实地再现某些生活场景,或感受之优美、或感受人物之心态起伏。利用音乐渲染、富有激情的语言描述、营造出与主题相映衬的生动气氛。

人际氛围是指导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活动,增进相互沟通,情感交流,形成的一种相互关心、相互尊重、平等的关系。让学生感到教师的真诚期待,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在活动中教师能切实体验学生的情感,引发情感共鸣,师生共同体验活动之乐趣,活动之收益。

(2)角色一体验式

根据活动需要,让学生扮演活动中某一人物角色,按角色需要思考、行动、体验该角色人物的思想、心理,学习模仿好的一面或更清楚地认识到其不恰当的思维方式及行为,进而增进自我认识,减轻或消除心理问题,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

哑剧表演:辅导教师提出一个主题或一个场景,要求学生不用语言而用表情、动作表演出来。比如,让学生表演与新同学见面的情景;表演赞美别人,喜欢别人或讨厌别人的情景,以揭示内心活动,促进学生非语言沟通能力的发展。

空椅子表演。一个人表演。将两张椅子相对摆放,学生先坐在其中一张椅子上,另一张椅子虽空着,但假设坐着一个人(或是异性同学,或是另一位同学,或是老师,或是父母),让该生先表演彼此间曾经发生过的对话,或心中所想的话,然后坐到对面去,扮演对方的角色以对方的立场说话,如此重复多次,增进学生对对方的了解,改善与对方的交往。

角色互换:与前者相似,但参与的人是两个以上。比如,辅导教师让一个学生扮演失败者,一个学生扮演帮助者。两人对话一段时间后,互换椅子或角色。

双重扮演。两个同学,一个是有问题的学生,一个是助理演员。有问题的学生表现什么,助理演员就重复表现什么,这样表现,重复事实,帮助问题学生清楚认识自己。

(3)游戏式

游戏是最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活动形式之一。它具有趣味性、自主性、虚构性、创造性、社会性(契约性、互动性)的特点。

①游戏的趣味性

使学生能得以在紧张中放松,在不安中坦然、在竞赛中找到观点,充分放松自我、表现自我、流露真情。

②游戏的自主性

表现在允许"自由选择"和"自由加入与退出",让参与者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不必一定按别人的好恶行事,当参与者在游戏中兴致很高时,他是忘我地技人,其自主性表现的最淋漓尽致。

③游戏的虚构性

表现在它可以在一个虚构的情境下活动,在这个情境中,不同于现实中的生活,参与者抛弃了原来的生活角色,来扮演游戏中的角色,大家无论平时课堂上学习好坏,高低卑贱,品德优劣,只要参与进来善于出谋献策的,都得到同伴的尊重。因为具有虚构性,在游戏中的喜哭怒骂都不会太在意,参与者可以摘掉面具放松自己。

④游戏的创造性

认知学派创始人皮亚杰认为,游戏是思考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游戏中,参与者的身心是处于放松状态的,由于是自主参与,积极性高涨,其思维也最活跃,他们可以自由地创造游戏内容、形式、规则,最大限度地发掘、展示自我。同时,由于游戏的团体性,团体成员之间的思维碰撞,激发的火花成为创造的又一源泉。

⑤游戏的社会性

游戏的组成是团体形态,因此,也要求成员之间协同、合作、配合。在游戏过程中,成员之间会形成大家认可的各种规则、契约。这种不成文的规则、契约,约束和规范着成员的活动。成员有共同的目标,规则、契约及互动中产生的感情成为凝聚团体的力量,在团体中能够达到彼此互相信任、经验分享。

一般游戏辅导的过程包括五个阶段:建立伙伴关系阶段。创设开放接纳的气氛,学会表露自己和倾听别人。共同承担义务阶段。学会与伙伴共同商议、执行任务、承担责任。相互信任互助阶段。在帮助别人和接受别人帮助中增进自我认识和建立尊重别人的态度。交流分享领悟阶段。交流领悟合作的价值,分享成功的体验和在游戏中产生的友谊感、成功感等各种真实感受。正确认识自我阶段。找到现实的我与自我概念的距离,萌发改变自我的愿望,建立新目标。

3行为训练式

行为主义关于行为强化的学习理论认为:通过奖惩等强化手段可以建立新的、良好的行为或消除某些不良的行为。

(1)示范

这是一种借助模拟来习得或掌握新行为的方法。辅导教师自己或选择某方面行为优秀的学生起示范作用,示范对象在学生中具有权威的形象,学生模仿他们的良好行为从而获得良好的行为。比如用"大声思维"法让起示范作用的学生大声陈述其思维过程,把对问题的分析、处理过程示范给其他人。注意力、想象力的训练,学习处理矛盾冲突时的寻找解决方法等都可运用此法。

(2)奖赏

利用实物如糖果、文具、分数、奖章等强化物或语言肯定其某种行为并增强该行为,同时增强其自信和自我效能感。这其中教师和同学之间的鼓励尤为重要,但也不要忽视学生的"自我奖赏",当自己某方面经过努力做得不错时,自我鼓掌、喝彩或给自己一个放松机会,奖励自己一个糖果或其他物品也很重要。

(3)惩罚

在心理教育活动课中这是要慎用的一项活动。但巧妙地运用惩罚有时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比如,游戏犯规时可罚掉一次参与机会。

(4)契约

在活动中,师生双方共同商定一份明确、公正而可信的契约。在契约中,明确规定何种良好的行为可以得几个积分;何种不良的行为表现,每次要扣掉几个积分。多少积分就可换取何种强化物,或享受某种特权。这份契约使教师明确教育训练各阶段的重点,使学生明确知道训练要达到具体的目标。

在活动中,上述几种活动模式是交叉运用的,并且由此还可组合派生出更多的活动形式。无论哪种活动模式都在有机地服务于主旨、有助于实现活动目标。

(二)心理教育活动课的实施

心理教育活动课的实施要遵循以下六个原则:

1全体性原则

这是基本要求。活动的设计和活动过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全体学生的参与,避免仅一部分活跃学生唱主角,冷落了另一部分同学。

2主体性原则

这是前提。在活动目标的确立、设计及实施中均可由学生参与,教师把学生摆在活动的主体地位,当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体现时,学生在活动中才能积极主动。

3活动性原则

这是主导。它不同于纯知识传授课型,而是将知识融于活动中体现的,更适于学生特点和教育训练内容及目标的实现。

4情感性原则

这是核心。避免了概念化,以学生情感的激发、起伏、变化、发展为核心,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情感的共鸣,以及共感技术的运用。

5开放性原则

这是方向。这是由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决定的。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开放性,教材在活动中只起个引子或例子的作用。要让学生由此及彼地散发开去,在一个主旨目标下,附带着其他目标。重悟性的启迪,思维方法的引导和情感的健康导向。整体活动设计结构上不拘泥于线条结构,而应体现色块结构的特点,产生交融弥散的美感。活动问题的答案不唯一性,也是开放性原则的体现。

6过程性原则

这是重心。心理教育活动课重在学生活动的过程及过程体验,把握、优化好活动过程是活动课成败的关键和学生的心理品质优化的关键。

D、小学心理教育活动课的教法

明确心理教育课程的目标,能够用心理教育课程中使用的教学活动方法设计教育活动课,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组织好该课程,使之取得应有的效果,达到心理教育课程规定的目标。课程的组织包括课前准备和课堂组织两个方面。

(一)课前准备

在课程开始之前,有必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准备工作不仅仅包括单元设计中所规定的事项,如课堂所需的教具和有关材料等等,还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

1掌握学生心理和心理教育的有关知识技能

例如熟悉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了解心理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团体动力学和心理卫生学等方面的有关知识,会使用某些心理咨询的技术,如处理抗拒的技术、沉默技术和情感转移技术等等。

2了解教学对象即学生的背景材料

包括学生的姓名、年龄、智力状况、人格特点、家庭状况、在校表现、老师评语、过去的记录等等。充分了解学生的背景情况,有助于教学活动的设计与活动过程的掌握。这就是教师经常所说、课前准备的"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

3先行接触

在课程开始之前,有必要对参加心理教育课程的学生进行个别的面对面的接触,尝试建立初步的良好的关系,以利于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

4设置助手

设置助理教师或在学生中找到助手,以帮助主持教师活跃团体气氛,协助活动的开展,以及处理某些冲突事件。

(二)课堂组织

要上好一堂教育课,教师必须采用一些教学组织的方法处理好一堂课的开始、中间和结束等教学环节。

1课堂开始

在一堂课的开始,教师要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明确教学活动的目的,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一般可采用以下几种组织方法:

(1)预热方法

可通过唱唱跳跳等游戏活动开始一堂课,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座位的安排上,可考虑圆形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面对面,平等交往,将会大大有利于课程开展。

(2)澄清方法

教师以生动有趣、简洁有力的话作一个开场白,说明课程的目的和教学活动的大致安排,解除学生的困惑,增强活动的意识性和目的性。

(3)介绍方法

为了充分利用团体的力量,促进学生之间良好的相互作用,有必要用多样化的自我介绍方法,对于来自不同班级的学生尤为重要。传统的自我介绍方法比较死板,往往使学生不自然而有所保留。因此,可采用以下几种介绍方式:

①先分组两两配对,互相说出自己的基本情况,先说出自己最喜欢的、最得意的、最讨厌的事物或人。然后,再回到团体介绍刚才配对的朋友。

②每人自问自答10次,每次都是"我是谁?""我是……",说出别人不知道的特点,这种方法可训练学生自我了解的能力。③由大家轮流向一个同学提出不重复的问题,被问者不能拒绝回答,这种方法可以考验一个人的坦诚,训练其机智。

2教学过程

在课程进行过程中,教师可运用以下方法组织好课堂教学:

(1)引导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在问题上能寻求较好的答案,教师在学生思考的前后,给予一些启发性的话,如"你是说…""你觉得…"等等,引导学生思考并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以促进团体内开放性的沟通。引导方法可分为间接引导和直接引导。

(2)反馈方法

这种方法要求教师把握学生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将其反馈给学生,使学生知道教师是理解他的,同时,也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澄清自己的思想感情。反馈就像一面镜子清楚地、真实地把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反映出来。这面"镜子"给学生提供自觉、自动修改自己的机会。

(3)明朗化

这种方法是教师除复述学生所说的话或表明的感情外,再增添教师认为学生想要说而没说出的东西,即教师把学生模糊、隐含、未能明白表达的感觉说出来。这种方法有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进一步沟通。

(4)面质

学生有时会逃避自我应负的责任,或给予自己不当的行为一些合理的借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有必要面质学生,促使其自我思考,勇敢面对现实。在面质时,应既要肯定学生的优点,又要明确指出学生的缺点和存在的问题。

3课程结束

在课程结束时,教师可采用以下3种方法:

(1)回顾与检讨

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进行过什么活动,有什么心得,有什么意见。

(2)计划与展望

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今后应该作些什么,对未来的学习、生活或工作有什么打算,以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目标和具体措施。

(3)祝福与道别

教师与学生、同学与同学之间可以用小卡片或小礼物彼此祝福、道别,以维持和发展相互间的友谊。

4注意事项

在心理教育课程的教学活动过程中,辅导教师要维持好课堂纪律、组织好教学,除了具备一般的上课技能和态度还应注意:

(1)客观地处理事件,对学生不能有偏心,或持不公平的态度。

(2)以温暖、尊重、同情和接纳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感到教师和班级是温暖的和安全的,能够了解他们,因而愿意敞开心扉,把自己的内心话和感情表露出来。

(3)不要采取权威的态度压制学生,而要尽量使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能充分发表意见。

(4)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尽量表现出幽默,使班级的活动能轻松活泼地进行,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和投入。

(5)具有教学的机智,能随时处理突发事件。例如,在上课时有学生捣蛋、抱怨、不专心、吵着要上厕所、擅自离开课堂等等,教师要能够迅速了解其原因,作出即时的和适当的反应。

(6)在团体活动中,教师的指导要适当。因为教师指导少,学生无从下手;指导太多,又可能养成学生的依赖性。

(二)学生个别心理辅导

个别心理辅导主要针对学生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所产生的学习问题、适应问题、人格成长和身心发展问题,运用心理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开展心理辅导活动。个别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预防和矫正。

班主任要学习心理辅导方法和操作,在上好心理教育活动课的同时要做好本班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三)游戏辅导

游戏辅导是班级心理辅导的一种主要形式,它的形式新颖、生动活泼、参与面广、操作性强。我校要通过游戏中心的活动对学生开展游戏辅导,通过游戏辅导促进学生个体人格的完善,培养学生的合群性和竞争与合作的精神,同时通过游戏让学生认识规则、遵守规则。

1、 选择游戏。游戏辅导老师必须收集和积累适合本年级学生的各种游戏,然后根据辅导主题、辅导对象和场地等具体情况选出合适的游戏。

2、 学习规则。游戏之前,老师必须详细、具体地说明本游戏的规则、活动时的各项注意事项。学生必须学习规则,掌握规则,直至在游戏中遵守规则。

3、 观察行为。学生在游戏中表现出的行为和情绪是比较真实地,也反映出其心理是否健康。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

4、 调节情绪。游戏是孩子表达感情、描述经验、表达期望的“语言”,教师要懂得和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情绪表达还有一个目标适宜、反应适度的问题。教师要辅导学生在游戏中调控自己的情绪,促使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793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