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编辑本段]注释
持:使用、用来。
羹(gēng):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漉(lù):过滤。
菽(shū):豆。这句的意思是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即豆茎。
釜:锅。
燃:燃烧,
本:原本。
煎:煎熬。
相煎:指互相残害全诗表达了曹丕对凶残的不满。
泣:小声哭。
[编辑本段]翻译
煮豆子是为了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做羹。豆秸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中哭泣。我们本来是同胞兄弟,为什么你那么急迫地加害于我呢?
附注:
漉菽以为汁中的“菽”,只要是出自正版的《世说新语》,没有作“豉”的。至于流传的其他诗歌版本,可附注说明,不应列在《世说新语》的书名之后。
本自同根生中的“自”,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语文书的“古诗词背诵”部分以及其它版本的古诗词书中为“自”,比“是”字好!
萁在釜下燃有“在”,有版本作“向”。
另有别本《七步诗》为四句(是后人所改),以《三国演义》为代表,首句为“煮豆燃豆萁”,第三句为“本是同根生”。
苏教版小学语文,人教大纲版语文课本第十二册第十课古诗三首中为“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编辑本段]典故
典出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曹植是曹操的小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因为曹植和曹熊(第四儿子)在曹操亡故时没来看望,曹丕便再追问他们俩。曹熊因为害怕,自杀了。而曹植则被压进朝廷。曹丕四兄弟的母亲卞氏开口求饶,曹丕便给了曹植一个机会,让他在七步之内脱口一首诗,曹植就念了这首七步诗。曹丕被诗句打动,不忍心伤害弟弟,便饶恕了他。
[编辑本段]赏析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第二句中的“漉菽”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通过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现象,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感情。
[编辑本段]作者
曹植(192~232),三国时魏国诗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字子建。他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第三子。曹植自幼颖慧,年10岁余,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深得曹操的宠信。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立他为世子。然而曹植行为放任,屡犯法禁,引起曹操的震怒,而他的兄长曹丕则颇能矫情自饰,终于在立储斗争中渐占上风,并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得立为太子。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继魏王位,不久又称帝。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他从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公子,变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黄初七年(226),曹丕病逝,曹睿继位,即魏明帝。曹睿对他仍严加防范和限制,处境并没有根本好转。曹植在文、明二世的12年中,曾被迁封过多次,最后的封地在陈郡,232年12月27日曹植逝世,卒谥思,故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思王”。诗歌是曹植文学活动的主要领域。前期与后期内容上有很大的差异。前期诗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表现他贵介公子的优游生活,一类则反映他“生乎乱、长乎军”的时代感受。后期诗歌,主要抒发他在压制之下时而愤慨时而哀怨的心情,表现他不甘被弃置,希冀用世立功的愿望。今存曹植比较完整的诗歌有80余首。曹植在诗歌艺术上有很多创新发展。特别是在五言诗的创作上贡献尤大。首先,汉乐府古辞多以叙事为主,至《古诗十九首》,抒情成分才在作品中占重要地位。曹植发展了这种趋向,把抒情和叙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五言诗既能描写复杂的事态变化。又能表达曲折的心理感受,大大丰富了它的艺术功能。曹植作为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对于后世的影响是不小的。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他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曹植生前自编过作品选集《前录》78篇。死后,明帝曹□曾为之集录著作百余篇,《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30卷,又《列女传颂》1卷、《画赞》5卷。然而原集至北宋末散佚。今存南宋嘉定六年刻本《曹子建集》10卷,辑录诗、赋、文共 206篇。明代郭云鹏、汪士贤、张溥诸人各自所刻的《陈思王集》,大率据南宋本稍加厘定而成。清代丁晏《曹集铨评》、朱绪曾《曹集考异》,又对各篇细加校订,并增补了不少佚文□句,为较全、较精的两个本子。近人黄节有《曹子建诗注》,古直有《曹植诗笺》,今人赵幼文有《曹植集校注》。
其实,曹植并未犯下什么大罪,只是有人告发他经常喝酒骂人,他竟把曹丕派出的使者扣押起来,并没有招兵买马,阴谋反叛的迹象和征兆。这算不上犯罪,杀之怕众不服,曹丕便想出个“七步成诗”的办法,治罪其弟。所幸的是,出口成诗是曹植的拿手好戏,这“七步诗”便成了救命诗,曹丕不得不收回成命,降低曹植的官爵了事。
这首诗虽然救了曹植一命,但是,他的处境并没有得到根本好转,魏国仍是奉行对宗室严格限制的政策,曹植在郁郁寡欢中死去。
纵观上下几千年历史,帝王子孙和睦相处、互忍互让、不争权夺利的实在少的可怜。春秋时期的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齐桓公),秦朝的扶苏与胡亥(秦二世),唐朝的玄武门之变……这样兄弟相残的例子数不胜数。
封建时代这种兄弟之间的争权夺利自相残杀现象是社会制度的必然结果,在那权力即一切的社会制度里,不择手段的争夺权力似乎是很正常的。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少了多少兄弟相残的悲剧。然而,特权不除,“七步诗”还是免不了有人来作。
[编辑本段]后作
《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翻译是一门艺术,一门语言的艺术。它的任务在于用一种语言文字忠实地传达另一种语言文字所包含的思想。正确的翻译就是尽可能地按照中国语文的习惯,忠实地表达原文所有的意义。内容正确、形式精美的翻译就是好翻译,内容与形式要求统一。所以,翻译时主张:1不分裂翻译的标准;2不分裂直译和意译;3内容与形式要求统一。
英语的翻译任务,就是用中文忠实而流畅地传达英文的思想。任务如此,不妨把翻译的质量标准定为“准确”和“流畅”。准确和流畅是辩证的统一关系。他们密不可分,互为依存。但有些译者容易犯翻译上的形式主义。翻译时受原文形式的约束,不敢或不愿有所突破,这就叫翻译上的形式主义,或称“死译”。例如:Itispossiblethattheyneverimaginedthatanyconsiderableamountofpublicepinionwouldberalliedintheirfavour
译法一:他们可能没有想到,竟会有相当多的舆论支持他们。
译法二:这是可能的,他们从未想想过有任何相当数量的公众竟会聚集到对他们有利的方面来。
第一种译法做到了准确流畅;第二种译法中英文形式上一致,但未将原文的意思表达出来,这就是死译。但是,翻译时,也不能灵活出了格,犯翻译上的自由主义,例如:Hewantedtolearn,toknow,toteach
译法一:他想学习,增长知识,也愿意把自己的知识交给别人。
译法二:他渴望博学文闻,喜欢追根穷源,并且好为人师。
显然,译法二犯了翻译上自由主义。在翻译中应注意原则性和灵活性,更好地体现原文的精神实质。
要想做好翻译工作,一定要准确地理解英文。英汉翻译工作,一般要经过两个程序。第一,理解英文;第二,译成汉文。
第一个程序。理解英文要求准确无误,这是翻译工作的基础。
1看上下文:看上下文才能理解词义,例如:Wehavethreehundredandsixty-fivedaysinayear,不能译成我们一年有365天。
2理解词语。要想做好这一点,必须抓住四个要领:辩词义,讲分寸,议褒贬,分词类。如:Heisnosoldier他根本不是军人;Heisnotsoldier他不是军人;Theenemy’sschemewentbankrupt敌人的阴谋破产了;Wehavemappedoutascheme我们制定了一个计划。
3理解句字:掌握这方面,要掌握好四个要领:抓关键,理结构,问语序,看语态。只要抓住这些要点,就能正确理解英文。
第二个程序:忠实流畅地译成中文。
要想忠实流畅地把英文译成中文,须掌握以下几方面的技巧:1活用词典,2颠倒顺序,3拆开句字,4增减文字,5改换说法,6润饰文字。可举例说明:
—Dontyoulikethisbook
—Yes,Ido
这里的“Yes”,不能译为“是的”,应译成“不”,即:你不喜欢这本书吗?不,我喜欢。
在翻译当中,有些句字需要拆开译时,可以增减文字,使译句流畅,如:
Hewasweakandold
他身体衰弱,年纪已老了。
也可以改变说法,润饰文字。如:
Hehasseenlittleoflife
他不懂什么世故。而不能译成:他只懂得很少世故。
译文时,应对文字稍加修饰。
另外,做好翻译工作,还必须做到:1要有正确的立场和观点,2要有刻苦的精神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3要有较高的汉语水平,4要有较高的英语水平,5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文化知识,6学习翻译理论,经常进行翻译实践。此外,翻译还必须按照内容上忠于原文这个标准。而且,想做好翻译工作,也要具有一定的条件:
1对原作的理解力
2对本国文字的操纵力
3经验加上丰富的想象力
此外,来自希腊神话的单词和成语典故在英语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如,从诗乐女神谬斯Muse派生了music及mseum,从Jupiter派生了Jovialetc希腊罗马神话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典故被常用作隐喻或成语,如,潘多拉之盒PandorasBox,Achillesheel,etc希腊罗马神话既然已深深渗入英语语言和其文体之中,那么,学好英语就得熟悉这些神话,充分理解它们的含义,通常采用这样一些翻译方法:
一、放弃原文的神话典故,而以一般化语言表达出神话典故的含义。
二、解释性翻译,这是指在译文里保持原来的神话典故,并加上简要的解释,以突出形象性。
三、加注翻译。
四、借用对应的汉语典故或成语。
翻译是两种文化的统一,所以,要做好翻译工作,必须不断地学习。首先,必须强调政治学习,其次,是业务学习。一般要多看、多听、多写、多讲,还要多学点语法。读书时注意掌握一些词的确切含义,会用词典及其他工具书,也要学习中文,学一点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和表现方法。
《其实你不懂我的心》是由陈桂芬填词,童安格作曲,屠颖编曲,裘海正演唱的歌曲,收录于裘海正1987年12月3日发行的同名专辑《其实你不懂我的心》中。
1988年,该曲获得上海电台“听众最喜爱的歌曲”奖。
意思是你没有进入我的心,没有了解我内心的想法。这首歌表达了作者对爱人无法理解自己内心感受的失望和不满。
让全世界为我的伤痛流泪吧。我要走了,
愿世界给你的生活带来关爱。
前面的一句话,从国际上的书面英语来看,
是可以的,情感英语,像是外国人写的。
但是后面这句,错误多多。leave,离开,
是个非延续性动词,而leave
for是动身去某地的意思。
在这里,作者意为离开,而不是动身去某地的意思,
所以,这句应该是I
will
leave,后面加个逗号,变成
I
will
leave,for
the
world。。。我要离开,因为这个世界。。。
但是纠结的事情还没有完,for,在这里要翻译成因为的意思,
可以引导原因状语从句,但是在这里for
the
world同时
又是一个短语,为了整个世界,或者说翻译成无论如何,
situation,也是用的不对,2个并列名词在一起。。
因为同样可以翻译出意思,如果认为for
the
world,
翻译成:无论如何,你都要好好活下去,因为,世界充满爱。
第一篇是首情诗吧。这种还真心翻译不来,词不达意。你往赞美的方面去想就对了。
有这样一种感觉向我扑面而来。我看到的一切都充满了奇妙。我所梦想的一切都实现了。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你。你是我的上帝。。。有点说不下去了,哈哈。你自己想。
第二篇简单多了:三个月前,史密斯夫人去纽约拜访她的姐姐。她第一次去,不太了解纽约,所以在一个镇上,她迷路了。突然,她在一条主干道上看到一个老人在走,她就上去问路了。她问去白街怎么走。这个老人看上去很迷惑。他不懂英语的。他是西班牙人,只会西班牙语。他来纽约是游玩的。他把右手伸进口袋,拿出一个记事本。然后戴上眼镜,把书打开,找到一个句子。他慢慢的说道:对不起,女士,我只是个陌生人,我不懂英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