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最终目的是什么?是表达内心思想?

绘画最终目的是什么?是表达内心思想?,第1张

绘画是将自己所想要表达的事物寄托于画面中,读绘画作品,读的是作者的内心世界,看到作者的画就能猜到作者是什么类型,作者的个性会在画面中透露出来。以前有一句话叫“见字如见人”,绘画也一样,见画如见人。

积极情感就是指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的情绪。幼儿绘画是一种艺术活动,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从情感入手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提高幼儿审美能力和活泼开朗的性格,教师需要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情感是人对其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较复杂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如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心理活动发展,情感教育越来越占主导作用,在新《纲要》中也明确提出“艺术教育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它有着其他学科教育无法替代的作用。”积极的情感能使幼儿对事物的正确感受和理解;能促进幼儿对美的事物的向往和表现欲望;积极的情感更能促使幼儿大胆用色、大胆表现及想象创造力的发展,它是幼儿绘画过程中一种潜在的动力。关键词:幼儿绘画 激发 积极情感情感一直就存在于幼儿的绘画过程中,积极的情感更是能激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挖掘他们的艺术潜能,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以往的绘画教学习惯以教师为中心,只重视幼儿知识技能的掌握,通常都是以教师的范画去临摹,而掩盖了幼儿自身的创造性。幼儿在绘画时的情绪是否愉悦、情感是否积极主动,往往被教师忽视。只重视结果,而忽视在绘画过程中幼儿自身情感活动的发展和在绘画中的作用,对幼儿的身心是很不利的。新《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让幼儿喜欢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一、激发积极情感的意义1、幼儿绘画中,积极情感是丰富幼儿想象和创造能力的内在因素。幼儿是纯真的,他们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好奇,他们的想象力又很奇特,在幼儿的笔下,天空、太阳、花草、树木等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变得丰富多彩,如在听故事想象画“十个太阳”中,每个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了十个颜色、形状、光芒不同的太阳来,特别是第十个太阳,故事中说:“它把其他太阳的光都吸过来,变成了今天的太阳。”于是,有的幼儿画得象向日葵,每个小格子里涂上一个太阳的颜色,有的幼儿干脆把九种颜色,每一种都涂上一遍,成了一个说不出颜色的太阳。每个幼儿的想象不同,表现的结果也不同,创造出来的画面也时变化万千。夸张在幼儿的画中是常有的现象,他们往往对看得最仔细、印象最深、认为最重要的东西画得最大,这也是一种创造,是幼儿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认识来理解、想象、创作。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思维是活跃的、态度是热情的、情感是积极的,否则,他们不会积极地表现与众不同的“太阳”,不会在遇到困难时,以画代字。由此可见,积极的情感时激发幼儿丰富想象和创造必部可少的。2、有了积极的情感,幼儿在对色彩的选择上更大胆。观察幼儿的图画,会发现他们不受物体固有色的限制,常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些鲜艳色彩去表现。到了大班,幼儿的色彩更为丰富、细致,逐步接近固有色,又往往不自觉地使用了某种“感情色彩”,这就是幼儿在绘画时的积极的情感的表达了。幼儿在使用色彩中,带有较明显的情感倾向。如在画一些想象画时,幼儿往往喜欢画上白云和太阳,用更多鲜艳的色彩,而在画“雨天”,“我生气了”时,大多幼儿对它们就没有这么喜欢,情感体验没有这么积极,于是常常用灰色和蓝色作底色。这说明,幼儿对色彩的使用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再加上积极的情感,幼儿对色彩的选择会更大胆。如在画想象画“天空”时,周亦轩就使用了绿色和蓝色作为主色调来表现龙卷风爆炸的情景。所以,积极的情感让幼儿对色彩的选择更加的大胆,更多地采用了鲜艳的、亮丽的色彩。二、 如何在绘画中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积极的情感对幼儿绘画水平和过程的促进作用是如此之大,在绘画的过程中更是必不可少,教师应善于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让它贯穿于幼儿绘画的始终,成为创作的动力。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在绘画过程中激发幼儿的积极情感。1、幼儿绘画形式的选择1)以意愿画的形式意愿画更给引起孩子的共鸣,给了幼儿足够的想象空间,让他们有自由发挥的余地,更能让幼儿发挥想象力,激发积极的情感,让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绘画活动中来。听说画自己喜欢的东西。有的幼儿眼里立刻放出了光彩,迫不及待地坐到桌前,男孩子喜欢画坦克和恐龙,而女孩子喜欢画的是娃娃、房子等等。班上的几个幼儿一边画,一边叫老师来看,神情却得意自信。幼儿已完全沉浸在创作的兴趣中,他们知道自己想画什么。这就是幼儿在绘画中积极情感的一种外露,幼儿显然更轻松、更自在、更乐于接受,画起来也更投入。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在幼儿的认知水平上稍加启发、引导,幼儿就能按自己的理解,去大胆地表现,每一幅画对幼儿来说,都是最美的,最宝贵的,都表现了孩子内心的真实体验,是他内心情感的反映。这样的绘画活动也许更具有游戏性和随意性。但观察幼儿自发的绘画活动时,会发现幼儿在一个时期内,绘画的主题较稳定,经常要经过数次的绘画活动后才会换一个表现主题,主题的选择往往受班级教学活动、同伴的画、日常生活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如周亦轩、项康铭,开学时常画的是“变形金钢”,后一个阶段是各种轮船和飞机,现在这几天则常画“坦克”,说明幼儿在某个阶段对某种事物有了兴趣,就有了积极创作的欲望,在绘画中自由地、无拘无束的涂抹,勾线、尽情地联想、创作,表现出他眼中的大千世界。2)以命题画的形式给幼儿一个命题,如《美丽的房子》,课前作了大量的观察,请幼儿去观察高大的建筑物、风景点和小区房子。课上幼儿掌握房子的基本结构以后开始作画,有的幼儿参观了清河坊,对那边的房子情有独钟,都是一些古老的房子,有的幼儿参观了延安路,喜欢画高楼大厦,还有的幼儿画了自己居住的小区房子,孩子们的画各有千秋。他们在作画时,情绪很高昂,虽然有了主题,但是不需要照着范画模仿。除了画房子以外,幼儿添上了丰富的想象。如:天上的飞机、降落伞、房前的小溪等等,大大的丰富了画面。说明即使是命题画,也有幼儿自由发挥的空间,幼儿在绘画中贯穿了积极的情感。2、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幼儿的认识水平存在着个体差异,在绘画中的能力也有强有弱,教师在评价时,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及时地给予肯定。有进步的要表扬,对能力较弱的幼儿更要鼓励,以使每个幼儿对自己有信心,对绘画有兴趣,让绘画变成幼儿自动自发想去做的事情,激发一种积极的情感。在这基础上,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使幼儿都能得到提高,从而达到发展智力、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在能力的不断增强过程中,幼儿的水平不断提高,对绘画的兴趣也会慢慢增加,反过来又可以更让幼儿产生积极的情感。整个过程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如班里雪儿的绘画能力较弱,一次画荷花的讲评中,幼儿指出她的画不好,于是我们就展开了评价。有幼儿说她的荷花画了土**不好看,而雪儿自己也解释不上来,我在讲评的时候,就提出了一个疑问:为什么荷花变成了土**了?孩子们马上就想到了,荷花就要枯萎了。这个解释,不但恰当的评价了这张画,给了这张画不同的意境,而且也鼓励了雪儿,促使幼儿形成积极的情感,更促使雪儿对自己有了自信心,对绘画有了兴趣,产生了积极的情感。3、教育者以积极的情感态度感染幼儿,创造良好和谐的氛围。幼儿只有在轻松、愉快、积极、主动的情绪下,在良好、和谐的环境中,确实感到绘画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乐趣,在绘画中才能产生浓厚的兴趣、敏捷的思维、丰富的想象。①教师的情感必须是积极的、肯定的。只有教师全身心地投入,才可能较好地从整体上把握活动过程重点和之间的联系,用自己的情绪去带动、感染幼儿,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更愿意去参加教师组织的绘画活动,产生积极的情感。试想,如果连教师都没兴趣,不愿意去教,幼儿又如何会产生参加活动的欲望呢?又怎么会产生这种积极的情感呢?②教师亲切的态度,是诱发幼儿良好情感的纽带。往往教师一句亲切的提示,一个赞许的眼神,都能使幼儿增强自信,更大胆地使用色彩和方法来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一个亲切的微笑就是对幼儿想法和创造的肯定,在幼儿的眼里就表示你接纳了他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他也会更愿意与你分享创造的快乐,产生他创作的积极情感,画出更多更美的画。4、开拓幼儿眼界,积累创作经验。绘画是人类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创造活动,它来源于我们的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

绘画疗法也叫做绘画艺术治疗,它是在心理咨询技术中可以用到的一种咨询助人方法、是心理健康疏导和治疗的方法之一,绘画者在绘画的创作过程中,通过绘画工具,将潜意识内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同时,在绘画的过程中,绘画者在心灵上、情感上、思想上,将获得负能量的释放、解压、宣泄情绪、调整情绪和心态、修复心灵上的创伤、填补内心世界的空白,获得满足感、成就感、自信心,从而达到诊断与治疗的良好效果。绘画治疗法不限制年龄,成人或儿童都可以通过绘画治疗法,获得任何良好的心理需求。绘画艺术是一种玄乎却神奇的语言,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绘画解读受访者的心灵密码,透析深度困扰人们的“症结”,从而对症解题,让受访者在一定的时间内得到帮助和缓解,是心理健康恢复的手法之一。

现在,绘画艺术疗法有将近百年的发展历史,体系成熟,目前在该领域中,中央美术学院孟沛欣老师是代表人物之一,在绘画艺术治疗领域有很高的地位;“绘画艺术疗法”体现了人类文明从绘画开始,其形式易于接受,并能达到一次治疗,终身受益的效果。

一、绘画是无意识的直接表达

人类早在远古时代就在石头上刻画。画不仅仅是符号,还寄托这人类的情感和希望。儿童先学会涂鸦,这也是他们在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同事渴望交流感情。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才开始学习写文字。可见,绘画是无意识的直接表达。

当然,语言和文字同样可以表达无意识。但相比较起来,绘画来得更加自然,也更有象征性。绘画会让人产生联想,也会勾起人的回忆,人们常常不由自主地在绘画作品的线条和色彩中表露出情感和体验。绘画作品包含了人们的情感体验,可又不想文字那么直接,所以人们可以不用担心“泄密”。绘画真可谓是无意识的直接表达。

语言文字是社会化的产物。文字的产生远在绘画之后,古中国和古埃及的文字都是由图形演变而来的象形文字。婴儿通过学习说话,完成着社会化的过程。所以,人们使用语言和文字表达自己的同时,也就是在用社会化的工具表达自己,这也是意识层面的表达。

所以,画家们的作品也是在表达自己。仔细分析后,同样可以从中发现无意识的表达。弗洛伊德曾经研究过一些艺术家的作品。那些艺术家的特质和无意识可以从中识别。其实,所以的绘画作品都是“公开的秘密”。因为他直接地呈现了作者心灵深处的世界。但是,它们又都是经过艺术加工和专业技术处理的作品,所以分析他们就需要更高的智慧了。

二、绘画是一种投射技术,是自我无意识的体现

投射是个体非可见并存在于其自身中的事物,通过个体在外部现实寻找到一个与其相似的事物,然后再将自身投射到这个事物上,并向意识表达无意识内容的过程。

在分析心理学中,投射不是有意识地主动进行的,投射发起者是具有自主性的无意识内容,这些心理内容以其真实性具有自发地反映自己、进入意识的自主功能,是它们把自己投射到意识中。

“投射测验”最早是1938年有H·默里在《人格探索》一书中提出的。在其后一年L·弗兰克在论文《儿童心理学研究中的投射方法》中正式提出“投射方法”。

主要的投射测验有墨迹(罗下测试、霍兹曼墨迹技术)、主题统觉测试、句子完成、文字联想(词语联想测试)、图画测试等,心理学的投射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

三、绘画以画的形式讲无意识具体化

以画的形式将无意识具象化为一幅绘画作品。通过在一张纸上简简单单地描绘几个形象就能够清楚地表达出作者要表达的意识,如果同样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就会需要很多的文字。所以,人们通常觉得绘画的表达力更强。

绘画中线条有流畅与断续,有遵劲有力与软弱无力。绘画中的色彩有冷与暖,有浓与淡,有鲜与浊的表现。这些用来表达的线条与色彩即是绘画的基本要素。

人们往往有这样的经验:当表达的内容较为复杂时,人们常是很难用一样表述清楚的。这时,听的人野是摸不到头绪。要是用画来表达,可能很快就搞清楚了。因为在画画的过程中人们重新整理了思绪,绘画也是一个从复杂到简单、从立体到平面、从抽象到具象、从无形到有形的思维过程。在此过程中思考进一步深化。如果问你“最近心情是怎么样的状态”,回答之前常要想一想,组织一下语言,而后表达的内容可以能也不尽如人意。如果改用绘画来表达呢,人们可能就会不自觉地在纸上,吧心情这么抽象的事物具象地呈现出来了。这样一来,沟通也变得容易了。对这幅画的解释也就是意识与无意识的联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05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