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我世界十大歌剧作品是哪些?

谁能告诉我世界十大歌剧作品是哪些?,第1张

世界十大歌剧

浮士德》:古诺 Charles Francois Gounod (1818-1893),曲家查尔·弗朗索瓦·古诺出生于法国巴黎。他的父亲是画家,母亲是钢琴家。因此,从小古诺就受到了良好的艺术熏陶。古诺自幼随母亲学习音乐,18岁考入巴黎音乐学院。1839年,他以一部大合唱《斐尔南德》获罗马大奖,从而得到公费去意大利深造的机会。在罗马,古诺热衷于宗教音乐的研究。回国后,他在教堂担任管风琴师与唱诗班指挥,并组织了“古诺合唱团”。他曾经受过宗教神职训练,但他又不肯接受圣职。不过出于对天主教的信仰,他谱写了大量宗教音乐。从1851年起,古诺开始致力于歌剧的创作。他一生共写了12部歌剧,其中最成功的是《浮士德》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歌剧《浮士德》的剧本由巴比亚和卡雷根据歌德的同名长诗改编,于1859年首演于巴黎。剧情大致为:年迈的哲学家浮士德十分羡慕青年们的活力,于是祈求魔鬼给他以返老还童的帮助。魔鬼 梅菲斯特·费利斯对浮士德说:如果你肯出卖自己的灵魂,不仅能返老还童,而且还可以得到一个名叫玛格丽特的姑娘。浮士德应允后,就喝下魔鬼的药,果然变成了英俊少年。后来魔鬼又施展魔法,使 浮士德骗得了玛格丽特的爱情。可是,当玛格丽特怀孕后就被浮士德抛弃了。在一次决斗中,浮士德又将玛格丽特的哥哥瓦伦丁刺死。玛格丽特因受刺激而神经错乱,杀死了自己的孩子而被囚。浮士德 见此情,深感震惊,进入牢房要带她逃走。但垂死的玛格丽特已不认得他。这时魔鬼抓住浮士德,要他的灵魂,而天使引导玛格丽特进入天国的歌声使浮士德得到了解脱。 这部歌剧是古诺的代表作。歌剧的音乐成功地描绘了剧中人物的各种性格。第四幕中的《士兵进行曲》,是瓦伦丁与士兵出征归来时唱的,豪迈雄壮,富于动力和生气,反映了士兵胜利凯旋时的喜悦心情,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著名合唱曲。

《蝴蝶夫人》:普契尼(Giacomo Puccini 1858-1924) 普契尼出生于卢卡(Lucca),1880年他写了颂主弥(Messa di Gloria),使他的叔叔愿意支持他的音乐学习。1880年开始到米兰音乐学院学习,1883年毕业后一年写了第一部歌剧女巫(The Witches)。1889年被任命写第二部歌剧艾狄加(Edgar),并开始与出版商利歌迪(Ricordi)开始长期的合作。他1893年的作品Manon Lescaut被誉为天才之作。他其中一部最著名的歌剧波希米亚人(La Boheme)1896年在都灵(Turin)首演时不受观众欢迎,这部歌剧以法国作家马格(Murger)的小说《波希米亚生活情景》为蓝本。后来这部作品终为人们接受,并被认为是普切尼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普契尼1900年的歌剧吐斯卡(Tosca)是歌剧的标准剧目。1904年的歌剧蝴蝶夫人(Madame Butterfly)在米兰史基拉歌剧院首演时同样受到非议,但经过普契尼修改后演出获得成功。他的其它歌剧还有金色西方的姑娘(La fanciulla del west)、安祖利卡(Sister Angelica)、Gianni Schicchi等。1924年他未写完图兰朵(Turandot)就逝世了,这部歌剧的故事发生在中国,讲述关于公主图兰朵的故事,其中有一段旋律来自中国音乐茉莉花。1926年图兰朵由安佛努(Franco Alfano)续完后首演。普契尼曾经讲过:“我写的音乐都是小儿科的音乐。”虽然他的作品不象威尔第的“伟大”,但很多人认为他是意大利继罗西尼之后除威尔第之外最伟大的音乐家。二幕歌剧《蝴蝶夫人》根据美国约翰朗的小说和大卫贝拉斯科的话剧改编,由普契尼作曲,意大利伊利卡和贾科萨作词,1904年2月17日首演于米兰的拉斯卡拉剧院。剧情大意为:天真活泼的日本姑娘巧巧桑,人称“蝴蝶姑娘”,委身于美国海军上尉平克尔顿。婚后不久,平克尔顿回国,三年之间杳无音信。原来,平克尔顿已另有新娶,置蝴蝶夫人于脑后。当他偕美国夫人重登长崎,苦苦等候三年的蝴蝶夫人悲愤交加,在交出了伶俐的儿子后,刎剑自尽。这部歌剧抒情性风格极为强烈,音乐优美感人,成功地塑造了蝴蝶夫人纯洁、温柔、深情、忠贞的动人形象。

《乡村骑士》:皮埃特罗·玛斯卡尼 Pietro Mascagni,(1863-1945)

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先后就学于凯鲁比尼音乐学院和米兰音乐学院。1895年至1902年在贝沙洛任罗西尼音乐学院院长。1902年后,游历美洲,指挥自己的歌剧作品。1929年当选为意大利音乐会会员。作有十四部歌剧和一部轻歌剧。独幕歌剧《乡村骑士》于1890年在罗马首演,是他的成名作。故事是发生在西西里乡村的广场上,卢齐娅酒馆前。她见到她儿子图里杜的女儿桑图扎,十分沮丧,才得知她儿子已经背叛了桑图扎,与赴车人阿尔菲奥的妻子洛拉相好了。洛拉曾是图里杜的恋人。他服兵役回来后,已成了赶车人的妻子了。图里杜确实是位漂亮的小伙子,他也来到了广场。桑图扎劝其改邪归正,但他拒绝了,仍与水性杨花的洛拉一起走进了教堂。此时,洛拉丈夫阿尔菲奥前来寻找洛拉,见到了桑图扎。她不得不告诉阿尔菲奥,洛拉已与自己丈夫勾搭上了。待图里杜情绪高昂地走出教堂时,阿尔菲奥向他挑战,双方同意决斗。图里杜前来告别母亲卢齐娅,要她象慈母一样对待桑图扎,便离去了。之后,桑图扎来到卢齐娅处,搂住那可怜的老婆婆哭泣起来……。这时,远方传来人们的窃窃私语声。一位妇女还大声地喊叫:"他们把乡亲图里杜给杀死了!"桑图扎顿然晕倒在地。卢齐娅体力不支,悲痛地由周围的人们搀扶着……。幕急落。在反映拳王阿里的**《愤怒的公牛》(导演:马丁·科斯塞斯)中片头片尾均采用了马斯塔尼的歌剧“乡村骑士”的间奏曲

《奥赛罗》:居塞比·威尔第(Giuseppe Verdi,1813-1901),意大利伟大的歌剧作曲家。四幕歌剧《奥赛罗》完成于1887年,同年2月首演于米兰,是威尔第搁笔十几年后又创作的一部令人惊叹的天才作品,是年作者七十三岁。这部作品的脚本由作曲家兼诗人包依托根据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剪裁写成,在这部歌剧中,威尔第以丰富的音乐形象展现了莎士比亚原著里壮丽动人的故事。《奥赛罗》集中体现了威尔第几十年的歌剧创作经验,他吸取了瓦格纳"音乐剧"的某些创作手法,更加注意发挥乐队的表现功能,使音乐语言与剧情结合得更紧密,从而加强了歌唱的戏剧性。同时,旋律刻划与中期作品相比,更见深刻而富于情感。;另外罗西尼 Gioacchino Rossini(1792~1868) 也写国《奥赛罗》但是不及威尔第的这部歌剧反响大,其中以多明哥扮演的奥赛罗最受欢迎

卡门》:比才(Georges Bizet 佐治·比才,原名亚历山大·塞扎尔·莱奥波德·比才,1838-1875)是法国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歌剧《卡门》是他一生创作中最优秀、最伟大的作品。这部歌剧的音乐语言生动鲜明,和声配器巧妙,戏剧情节发展非常感人。比才的音乐朴实、明朗、流畅,常以乐观精神展示生活中的矛盾,具有强烈的戏剧性。比才只活了37岁,但留下的丰富音乐遗产的价值确是难以估量。四幕歌剧《卡门》是比才根据梅里美的同名小说创作的, 1875年在巴黎首演。烟草厂女工卡门是一个美丽迷人而性格浪漫倔强,放荡不羁的吉普 塞姑娘,工厂下班时,她看到了在广场站岗的军曹唐霍塞,对他一见 钟情,于是,卡门便运用了她罕有的女性的魅力来诱惑唐霍塞,致使霍塞忘记了他原来的情人米卡埃拉而坠入卡门的情网。一天,在广场上,卡门因与人打架伤人而被捕入狱,而霍塞因深深 爱上了卡门,在押解的途中又被卡门的美貌和花言巧语所打动,逐私自放走了卡门,霍塞因此而丢掉了军职而加入了卡门所在的走私贩集 团,但可怜的霍塞此时才发现卡门已经爱上了斗牛士埃斯卡米诺,于 是导致霍塞与埃斯卡米诺之间的决斗。在决斗中卡门又明显地袒护埃斯卡米诺,这更使霍塞简直无法忍受。在盛大而热烈的斗牛场面中, 正当卡门为埃斯卡米诺的胜利而欢呼时,霍塞在斗牛场的一角找到了 卡门。他请求卡门能回心转意,但倔强的卡门此时已经被那个英勇的斗牛士埃斯卡米诺所倾倒,在霍塞拔剑威胁之下,她仍断然拒绝了他 的爱情,最后终于死在霍塞的剑下。这是一部以合唱见长的歌剧,各种体裁和风格的合唱共有十多首。 其中烟厂女工们吵架的合唱形象逼真,引人人胜;群众欢度节日的合唱欢快热烈,色彩缤纷。歌剧着力刻划了女主人公卡门鲜明而复杂的 性格。剧中描写卡门的主导动机,又称为“命运动机”,这个具有匈 牙利或吉卜赛音阶特征(包含两个增二度)的动机贯穿于全剧,在关键处不断地预示或点明这部歌剧悲剧的结局。第一幕中卡门所唱的哈 巴涅拉《爱情就象一只不驯服的鸟、是表现卡门性格的一首歌曲。它 通过连续向下滑行乐句的不断反复,调性游移于同名大小调间,以及旋律始终在中低音区的八度内徘徊等特征,表现了卡门热情奔放的诱 人的形象。第一幕中另一首西班牙塞吉第亚舞曲带有咏叹调性质,以 鲜明活泼的节奏、热情而又带有几分野气的旋律,进一步展示了卡门泼辣的性格。第二幕中的《斗牛士之歌》是埃斯卡米诺答谢和欢迎崇拜他的群众而唱的一首歌。它采用单二部曲式(主、副歌形式)与分 节歌的结合,雄壮的音调,有力的节奏宛若一首凯旋的进行曲。第三 幕占卜一场,卡门与两位女伴的三重唱,对卡门作了深刻的心理刻划。歌曲采用回旋曲的形式,对比的几个插部,调式,调性和节拍都与主 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由卡门唱出的“不管洗多少遍,这些无情的 纸牌,总告诉你死!”这深沉而哀伤的内心独自,进一步揭示出卡门的悲剧命运(第四幕终场的二重唱,卡门音调冰冷和坚定的语气,与 霍塞先是热烈,转而析求,最后绝望的旋律形成尖锐对比,具有扣人 心弦的悲剧力量和强烈而紧张的戏剧性。这部歌剧是近百年来各国上演最多的经典作品之一。

《阿依达》:居塞比·威尔第(Giuseppe Fortunino FVerdi,1813-1901),意大利伟大的歌剧作曲家。威尔第使意大利歌剧放射了新的光芒,他是一个个性显著的人物,是应该被提供给新的一代视为模范的人物之一。应埃及总督之请,为苏伊士运河通航典礼于1870年创作的四幕七场歌剧《阿依达》《阿依达》叙述的是一个古老的东方传奇,故事发生在埃及法老王时代,当时东北非大陆由埃及和埃塞俄比亚两强对峙,长期来彼此征战积怨极深。两埃战事又起,埃及大胜,埃塞王败回本国纠集余部又来犯境,埃及王拜青年武士拉达梅斯为帅,统军迎击,此时的拉达梅斯正与沦为埃及公主安涅丽丝女奴的埃塞王爱女阿依达悄悄相爱,拉达梅斯出征后大获全胜并将埃塞王生擒。此时对拉达梅斯暗恋已久的安涅丽丝觉察了他与女奴的爱情,不禁妒火中烧,设计套出阿依达对拉达梅斯的真情。为嘉奖其战功,埃及王将安涅丽丝公主许配给他,使拉达梅斯陷入极度痛苦。为免两国长期交恶,他私放阿依达父女出逃,不料被暗中监视的安涅丽丝发觉,遂以叛国罪将其未婚夫打入死囚。行刑之期渐近,阿依达不愿独自偷生,悄悄潜入死牢,一对恋人怀着对爱情的美丽憧憬,安然就戳。

《图兰多》普切尼(Giacomo Puccini 1858-1924)美丽的中国公主图兰多为每一位求婚者留下三道谜语,猜中者方可成为驸马,猜不中者则被处死。鞑靼王子卡拉夫不听已被废黜的父王铁穆尔和被贬女奴柳儿的劝阻,不顾宫廷三丑臣的警告,毅然隐姓埋名,击锣接受考验。当他猜中谜语后,骄傲的图兰多仍不肯嫁他。卡拉夫提出,如果天亮之前公主能猜出他的名字,他甘愿受死,否则就该下嫁于他。几经周折,公主的心被卡拉夫的真情融化,终于在天亮时向父皇宣布:他的名字叫爱情。

《托斯卡》三幕歌剧。根据法国维多利安萨尔杜的剧本改编,由普契尼作曲,伊利卡和贾科萨作词,科斯坦齐1900年1月14日首演于罗马科斯坦齐剧院。剧情大意是警察总监以处死马里奥胁迫托斯卡委身于他,歌剧女演员托斯卡为救恋人、罗马画家马里奥卡伐拉多西,假意应允。骗到警察总监签发的离境通行证后,托斯卡刺死了警察总监,但她亦被警察总监“假处死”的花招所骗,马里奥被真的处决了。托斯卡因刺死总监之事暴露,最终跳墙自杀。剧中的音乐感情强烈、粗犷,许多戏剧性场面的音乐效果极为强烈,从而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有力手段。

《艺术家的生涯》:亦称《波西米亚人》、《绣花女》。四幕歌剧。根据法国亨利谬尔杰的小说《穷艺术家的生活情景》改编,由意大利贾科莫普契尼(Giacomo Puccini 1858-1924)作曲,意大利裘塞佩贾科萨、路易基伊利卡作词,1896年2月1日,托斯卡尼尼指挥首演于意大利图林。剧情大意为:生活贫困的穷诗人鲁道尔夫巧遇绣花女咪咪,一见钟情。后来,两人的爱情濒于破裂。咪咪生了严重的肺病,和鲁道尔夫见最后一面时,又重新和好,并计划着将来的一切。咪咪终于病重死去,鲁道尔夫悲痛欲绝。这部歌剧的音乐新颖而富有魅力,经受了时间的反复考验,至今仍然百看不厌,成为最受观众喜爱的歌剧。世界歌王帕瓦罗蒂和意大利热那亚歌剧团于1986年访华演出中上演了这个剧目,受到我国观众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

《茶花女》:三幕歌剧,根据法国小仲马的剧本《茶花女》改编,威尔第作曲,皮亚维作词,1853年3月6日首演于威尼斯凤凰剧院。剧情描述了名薇奥莱塔为青年阿尔弗莱德真挚的爱情所感动,毅然抛弃纸醉金迷的生活。但是,阿尔弗莱德的父亲乔治欧激烈反对。为了顾全阿尔弗莱德的家庭和幸福,薇奥莱塔决心牺牲自己的爱情,重返风月场。阿尔弗莱德误以为她变了心而当众羞辱她,患有肺病的薇奥莱塔终于承受不了这一致命的打击而卧床不起。不久,乔治欧良心发现,把全部真情对儿子言明。当阿尔弗莱德回到薇奥莱塔身边时,她已经奄奄一息,疾病和不公正的社会夺去了她的爱情和生命。音乐以细微的心理描写、诚挚优美的歌词和感人肺腑的悲剧力量,集中体现了威尔第歌剧创作中期的基本特点。

世界十大歌剧

《浮士德》:古诺 Charles Francois Gounod (1818-1893),曲家查尔·弗朗索瓦·古诺出生于法国巴黎。他的父亲是画家,母亲是钢琴家。因此,从小古诺就受到了良好的艺术熏陶。古诺自幼随母亲学习音乐,18岁考入巴黎音乐学院。1839年,他以一部大合唱《斐尔南德》获罗马大奖,从而得到公费去意大利深造的机会。在罗马,古诺热衷于宗教音乐的研究。回国后,他在教堂担任管风琴师与唱诗班指挥,并组织了“古诺合唱团”。他曾经受过宗教神职训练,但他又不肯接受圣职。不过出于对天主教的信仰,他谱写了大量宗教音乐。从1851年起,古诺开始致力于歌剧的创作。他一生共写了12部歌剧,其中最成功的是《浮士德》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歌剧《浮士德》的剧本由巴比亚和卡雷根据歌德的同名长诗改编,于1859年首演于巴黎。剧情大致为:年迈的哲学家浮士德十分羡慕青年们的活力,于是祈求魔鬼给他以返老还童的帮助。魔鬼 梅菲斯特·费利斯对浮士德说:如果你肯出卖自己的灵魂,不仅能返老还童,而且还可以得到一个名叫玛格丽特的姑娘。浮士德应允后,就喝下魔鬼的药,果然变成了英俊少年。后来魔鬼又施展魔法,使 浮士德骗得了玛格丽特的爱情。可是,当玛格丽特怀孕后就被浮士德抛弃了。在一次决斗中,浮士德又将玛格丽特的哥哥瓦伦丁刺死。玛格丽特因受刺激而神经错乱,杀死了自己的孩子而被囚。浮士德 见此情,深感震惊,进入牢房要带她逃走。但垂死的玛格丽特已不认得他。这时魔鬼抓住浮士德,要他的灵魂,而天使引导玛格丽特进入天国的歌声使浮士德得到了解脱。 这部歌剧是古诺的代表作。歌剧的音乐成功地描绘了剧中人物的各种性格。第四幕中的《士兵进行曲》,是瓦伦丁与士兵出征归来时唱的,豪迈雄壮,富于动力和生气,反映了士兵胜利凯旋时的喜悦心情,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著名合唱曲。

《蝴蝶夫人》:普契尼(Giacomo Puccini 1858-1924) 普契尼出生于卢卡(Lucca),1880年他写了颂主弥(Messa di Gloria),使他的叔叔愿意支持他的音乐学习。1880年开始到米兰音乐学院学习,1883年毕业后一年写了第一部歌剧女巫(The Witches)。1889年被任命写第二部歌剧艾狄加(Edgar),并开始与出版商利歌迪(Ricordi)开始长期的合作。他1893年的作品Manon Lescaut被誉为天才之作。他其中一部最著名的歌剧波希米亚人(La Boheme)1896年在都灵(Turin)首演时不受观众欢迎,这部歌剧以法国作家马格(Murger)的小说《波希米亚生活情景》为蓝本。后来这部作品终为人们接受,并被认为是普切尼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普契尼1900年的歌剧吐斯卡(Tosca)是歌剧的标准剧目。1904年的歌剧蝴蝶夫人(Madame Butterfly)在米兰史基拉歌剧院首演时同样受到非议,但经过普契尼修改后演出获得成功。他的其它歌剧还有金色西方的姑娘(La fanciulla del west)、安祖利卡(Sister Angelica)、Gianni Schicchi等。1924年他未写完图兰朵(Turandot)就逝世了,这部歌剧的故事发生在中国,讲述关于公主图兰朵的故事,其中有一段旋律来自中国音乐茉莉花。1926年图兰朵由安佛努(Franco Alfano)续完后首演。普契尼曾经讲过:“我写的音乐都是小儿科的音乐。”虽然他的作品不象威尔第的“伟大”,但很多人认为他是意大利继罗西尼之后除威尔第之外最伟大的音乐家。二幕歌剧《蝴蝶夫人》根据美国约翰朗的小说和大卫贝拉斯科的话剧改编,由普契尼作曲,意大利伊利卡和贾科萨作词,1904年2月17日首演于米兰的拉斯卡拉剧院。剧情大意为:天真活泼的日本姑娘巧巧桑,人称“蝴蝶姑娘”,委身于美国海军上尉平克尔顿。婚后不久,平克尔顿回国,三年之间杳无音信。原来,平克尔顿已另有新娶,置蝴蝶夫人于脑后。当他偕美国夫人重登长崎,苦苦等候三年的蝴蝶夫人悲愤交加,在交出了伶俐的儿子后,刎剑自尽。这部歌剧抒情性风格极为强烈,音乐优美感人,成功地塑造了蝴蝶夫人纯洁、温柔、深情、忠贞的动人形象。

《乡村骑士》:皮埃特罗·玛斯卡尼 Pietro Mascagni,(1863-1945)

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先后就学于凯鲁比尼音乐学院和米兰音乐学院。1895年至1902年在贝沙洛任罗西尼音乐学院院长。1902年后,游历美洲,指挥自己的歌剧作品。1929年当选为意大利音乐会会员。作有十四部歌剧和一部轻歌剧。独幕歌剧《乡村骑士》于1890年在罗马首演,是他的成名作。故事是发生在西西里乡村的广场上,卢齐娅酒馆前。她见到她儿子图里杜的女儿桑图扎,十分沮丧,才得知她儿子已经背叛了桑图扎,与赴车人阿尔菲奥的妻子洛拉相好了。洛拉曾是图里杜的恋人。他服兵役回来后,已成了赶车人的妻子了。图里杜确实是位漂亮的小伙子,他也来到了广场。桑图扎劝其改邪归正,但他拒绝了,仍与水性杨花的洛拉一起走进了教堂。此时,洛拉丈夫阿尔菲奥前来寻找洛拉,见到了桑图扎。她不得不告诉阿尔菲奥,洛拉已与自己丈夫勾搭上了。待图里杜情绪高昂地走出教堂时,阿尔菲奥向他挑战,双方同意决斗。图里杜前来告别母亲卢齐娅,要她象慈母一样对待桑图扎,便离去了。之后,桑图扎来到卢齐娅处,搂住那可怜的老婆婆哭泣起来……。这时,远方传来人们的窃窃私语声。一位妇女还大声地喊叫:"他们把乡亲图里杜给杀死了!"桑图扎顿然晕倒在地。卢齐娅体力不支,悲痛地由周围的人们搀扶着……。幕急落。在反映拳王阿里的**《愤怒的公牛》(导演:马丁·科斯塞斯)中片头片尾均采用了马斯塔尼的歌剧“乡村骑士”的间奏曲

《奥赛罗》:居塞比·威尔第(Giuseppe Verdi,1813-1901),意大利伟大的歌剧作曲家。四幕歌剧《奥赛罗》完成于1887年,同年2月首演于米兰,是威尔第搁笔十几年后又创作的一部令人惊叹的天才作品,是年作者七十三岁。这部作品的脚本由作曲家兼诗人包依托根据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剪裁写成,在这部歌剧中,威尔第以丰富的音乐形象展现了莎士比亚原著里壮丽动人的故事。《奥赛罗》集中体现了威尔第几十年的歌剧创作经验,他吸取了瓦格纳"音乐剧"的某些创作手法,更加注意发挥乐队的表现功能,使音乐语言与剧情结合得更紧密,从而加强了歌唱的戏剧性。同时,旋律刻划与中期作品相比,更见深刻而富于情感。;另外罗西尼 Gioacchino Rossini(1792~1868) 也写国《奥赛罗》但是不及威尔第的这部歌剧反响大,其中以多明哥扮演的奥赛罗最受欢迎

《卡门》:比才(Georges Bizet 佐治·比才,原名亚历山大·塞扎尔·莱奥波德·比才,1838-1875)是法国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歌剧《卡门》是他一生创作中最优秀、最伟大的作品。这部歌剧的音乐语言生动鲜明,和声配器巧妙,戏剧情节发展非常感人。比才的音乐朴实、明朗、流畅,常以乐观精神展示生活中的矛盾,具有强烈的戏剧性。比才只活了37岁,但留下的丰富音乐遗产的价值确是难以估量。四幕歌剧《卡门》是比才根据梅里美的同名小说创作的, 1875年在巴黎首演。烟草厂女工卡门是一个美丽迷人而性格浪漫倔强,放荡不羁的吉普 塞姑娘,工厂下班时,她看到了在广场站岗的军曹唐霍塞,对他一见 钟情,于是,卡门便运用了她罕有的女性的魅力来诱惑唐霍塞,致使霍塞忘记了他原来的情人米卡埃拉而坠入卡门的情网。一天,在广场上,卡门因与人打架伤人而被捕入狱,而霍塞因深深 爱上了卡门,在押解的途中又被卡门的美貌和花言巧语所打动,逐私自放走了卡门,霍塞因此而丢掉了军职而加入了卡门所在的走私贩集 团,但可怜的霍塞此时才发现卡门已经爱上了斗牛士埃斯卡米诺,于 是导致霍塞与埃斯卡米诺之间的决斗。在决斗中卡门又明显地袒护埃斯卡米诺,这更使霍塞简直无法忍受。在盛大而热烈的斗牛场面中, 正当卡门为埃斯卡米诺的胜利而欢呼时,霍塞在斗牛场的一角找到了 卡门。他请求卡门能回心转意,但倔强的卡门此时已经被那个英勇的斗牛士埃斯卡米诺所倾倒,在霍塞拔剑威胁之下,她仍断然拒绝了他 的爱情,最后终于死在霍塞的剑下。这是一部以合唱见长的歌剧,各种体裁和风格的合唱共有十多首。 其中烟厂女工们吵架的合唱形象逼真,引人人胜;群众欢度节日的合唱欢快热烈,色彩缤纷。歌剧着力刻划了女主人公卡门鲜明而复杂的 性格。剧中描写卡门的主导动机,又称为“命运动机”,这个具有匈 牙利或吉卜赛音阶特征(包含两个增二度)的动机贯穿于全剧,在关键处不断地预示或点明这部歌剧悲剧的结局。第一幕中卡门所唱的哈 巴涅拉《爱情就象一只不驯服的鸟、是表现卡门性格的一首歌曲。它 通过连续向下滑行乐句的不断反复,调性游移于同名大小调间,以及旋律始终在中低音区的八度内徘徊等特征,表现了卡门热情奔放的诱 人的形象。第一幕中另一首西班牙塞吉第亚舞曲带有咏叹调性质,以 鲜明活泼的节奏、热情而又带有几分野气的旋律,进一步展示了卡门泼辣的性格。第二幕中的《斗牛士之歌》是埃斯卡米诺答谢和欢迎崇拜他的群众而唱的一首歌。它采用单二部曲式(主、副歌形式)与分 节歌的结合,雄壮的音调,有力的节奏宛若一首凯旋的进行曲。第三 幕占卜一场,卡门与两位女伴的三重唱,对卡门作了深刻的心理刻划。歌曲采用回旋曲的形式,对比的几个插部,调式,调性和节拍都与主 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由卡门唱出的“不管洗多少遍,这些无情的 纸牌,总告诉你死!”这深沉而哀伤的内心独自,进一步揭示出卡门的悲剧命运(第四幕终场的二重唱,卡门音调冰冷和坚定的语气,与 霍塞先是热烈,转而析求,最后绝望的旋律形成尖锐对比,具有扣人 心弦的悲剧力量和强烈而紧张的戏剧性。这部歌剧是近百年来各国上演最多的经典作品之一。

《阿依达》:居塞比·威尔第(Giuseppe Fortunino FVerdi,1813-1901),意大利伟大的歌剧作曲家。威尔第使意大利歌剧放射了新的光芒,他是一个个性显著的人物,是应该被提供给新的一代视为模范的人物之一。应埃及总督之请,为苏伊士运河通航典礼于1870年创作的四幕七场歌剧《阿依达》《阿依达》叙述的是一个古老的东方传奇,故事发生在埃及法老王时代,当时东北非大陆由埃及和埃塞俄比亚两强对峙,长期来彼此征战积怨极深。两埃战事又起,埃及大胜,埃塞王败回本国纠集余部又来犯境,埃及王拜青年武士拉达梅斯为帅,统军迎击,此时的拉达梅斯正与沦为埃及公主安涅丽丝女奴的埃塞王爱女阿依达悄悄相爱,拉达梅斯出征后大获全胜并将埃塞王生擒。此时对拉达梅斯暗恋已久的安涅丽丝觉察了他与女奴的爱情,不禁妒火中烧,设计套出阿依达对拉达梅斯的真情。为嘉奖其战功,埃及王将安涅丽丝公主许配给他,使拉达梅斯陷入极度痛苦。为免两国长期交恶,他私放阿依达父女出逃,不料被暗中监视的安涅丽丝发觉,遂以叛国罪将其未婚夫打入死囚。行刑之期渐近,阿依达不愿独自偷生,悄悄潜入死牢,一对恋人怀着对爱情的美丽憧憬,安然就戳。

《图兰多》普切尼(Giacomo Puccini 1858-1924)美丽的中国公主图兰多为每一位求婚者留下三道谜语,猜中者方可成为驸马,猜不中者则被处死。鞑靼王子卡拉夫不听已被废黜的父王铁穆尔和被贬女奴柳儿的劝阻,不顾宫廷三丑臣的警告,毅然隐姓埋名,击锣接受考验。当他猜中谜语后,骄傲的图兰多仍不肯嫁他。卡拉夫提出,如果天亮之前公主能猜出他的名字,他甘愿受死,否则就该下嫁于他。几经周折,公主的心被卡拉夫的真情融化,终于在天亮时向父皇宣布:他的名字叫爱情。

《托斯卡》三幕歌剧。根据法国维多利安萨尔杜的剧本改编,由普契尼作曲,伊利卡和贾科萨作词,科斯坦齐1900年1月14日首演于罗马科斯坦齐剧院。剧情大意是警察总监以处死马里奥胁迫托斯卡委身于他,歌剧女演员托斯卡为救恋人、罗马画家马里奥卡伐拉多西,假意应允。骗到警察总监签发的离境通行证后,托斯卡刺死了警察总监,但她亦被警察总监“假处死”的花招所骗,马里奥被真的处决了。托斯卡因刺死总监之事暴露,最终跳墙自杀。剧中的音乐感情强烈、粗犷,许多戏剧性场面的音乐效果极为强烈,从而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有力手段。

《艺术家的生涯》:亦称《波西米亚人》、《绣花女》。四幕歌剧。根据法国亨利谬尔杰的小说《穷艺术家的生活情景》改编,由意大利贾科莫普契尼(Giacomo Puccini 1858-1924)作曲,意大利裘塞佩贾科萨、路易基伊利卡作词,1896年2月1日,托斯卡尼尼指挥首演于意大利图林。剧情大意为:生活贫困的穷诗人鲁道尔夫巧遇绣花女咪咪,一见钟情。后来,两人的爱情濒于破裂。咪咪生了严重的肺病,和鲁道尔夫见最后一面时,又重新和好,并计划着将来的一切。咪咪终于病重死去,鲁道尔夫悲痛欲绝。这部歌剧的音乐新颖而富有魅力,经受了时间的反复考验,至今仍然百看不厌,成为最受观众喜爱的歌剧。世界歌王帕瓦罗蒂和意大利热那亚歌剧团于1986年访华演出中上演了这个剧目,受到我国观众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

《茶花女》:三幕歌剧,根据法国小仲马的剧本《茶花女》改编,威尔第作曲,皮亚维作词,1853年3月6日首演于威尼斯凤凰剧院。剧情描述了名薇奥莱塔为青年阿尔弗莱德真挚的爱情所感动,毅然抛弃纸醉金迷的生活。但是,阿尔弗莱德的父亲乔治欧激烈反对。为了顾全阿尔弗莱德的家庭和幸福,薇奥莱塔决心牺牲自己的爱情,重返风月场。阿尔弗莱德误以为她变了心而当众羞辱她,患有肺病的薇奥莱塔终于承受不了这一致命的打击而卧床不起。不久,乔治欧良心发现,把全部真情对儿子言明。当阿尔弗莱德回到薇奥莱塔身边时,她已经奄奄一息,疾病和不公正的社会夺去了她的爱情和生命。音乐以细微的心理描写、诚挚优美的歌词和感人肺腑的悲剧力量,集中体现了威尔第歌剧创作中期的基本特点。

世界十大歌剧包括:《浮士德》,《乡村骑士》,《卡门》,《图兰朵》,《阿依达》,《茶花女》,《弄臣》,《托斯卡 奥赛罗》,《蝴蝶夫人》和《艺术家的生涯》。

《浮士德》:古诺 Charles Francois Gounod (1818-1893),曲家查尔·弗朗索瓦·古诺出生于法国巴黎。他的父亲是画家,母亲是钢琴家。因此,从小古诺就受到了良好的艺术熏陶。古诺自幼随母亲学习音乐,18岁考入巴黎音乐学院。1839年,他以一部大合唱《斐尔南德》获罗马大奖,从而得到公费去意大利深造的机会。在罗马,古诺热衷于宗教音乐的研究。回国后,他在教堂担任管风琴师与唱诗班指挥,并组织了“古诺合唱团”。他曾经受过宗教神职训练,但他又不肯接受圣职。不过出于对天主教的信仰,他谱写了大量宗教音乐。从1851年起,古诺开始致力于歌剧的创作。他一生共写了12部歌剧,其中最成功的是《浮士德》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歌剧《浮士德》的剧本由巴比亚和卡雷根据歌德的同名长诗改编,于1859年首演于巴黎。剧情大致为:年迈的哲学家浮士德十分羡慕青年们的活力,于是祈求魔鬼给他以返老还童的帮助。魔鬼 梅菲斯特·费利斯对浮士德说:如果你肯出卖自己的灵魂,不仅能返老还童,而且还可以得到一个名叫玛格丽特的姑娘。浮士德应允后,就喝下魔鬼的药,果然变成了英俊少年。后来魔鬼又施展魔法,使 浮士德骗得了玛格丽特的爱情。可是,当玛格丽特怀孕后就被浮士德抛弃了。在一次决斗中,浮士德又将玛格丽特的哥哥瓦伦丁刺死。玛格丽特因受刺激而神经错乱,杀死了自己的孩子而被囚。浮士德 见此情,深感震惊,进入牢房要带她逃走。但垂死的玛格丽特已不认得他。这时魔鬼抓住浮士德,要他的灵魂,而天使引导玛格丽特进入天国的歌声使浮士德得到了解脱。 这部歌剧是古诺的代表作。歌剧的音乐成功地描绘了剧中人物的各种性格。第四幕中的《士兵进行曲》,是瓦伦丁与士兵出征归来时唱的,豪迈雄壮,富于动力和生气,反映了士兵胜利凯旋时的喜悦心情,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著名合唱曲。

《蝴蝶夫人》:普契尼(Giacomo Puccini 1858-1924) 普契尼出生于卢卡(Lucca),1880年他写了颂主弥(Messa di Gloria),使他的叔叔愿意支持他的音乐学习。1880年开始到米兰音乐学院学习,1883年毕业后一年写了第一部歌剧女巫(The Witches)。1889年被任命写第二部歌剧艾狄加(Edgar),并开始与出版商利歌迪(Ricordi)开始长期的合作。他1893年的作品Manon Lescaut被誉为天才之作。他其中一部最著名的歌剧波希米亚人(La Boheme)1896年在都灵(Turin)首演时不受观众欢迎,这部歌剧以法国作家马格(Murger)的小说《波希米亚生活情景》为蓝本。后来这部作品终为人们接受,并被认为是普切尼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普契尼1900年的歌剧吐斯卡(Tosca)是歌剧的标准剧目。1904年的歌剧蝴蝶夫人(Madame Butterfly)在米兰史基拉歌剧院首演时同样受到非议,但经过普契尼修改后演出获得成功。他的其它歌剧还有金色西方的姑娘(La fanciulla del west)、安祖利卡(Sister Angelica)、Gianni Schicchi等。1924年他未写完图兰朵(Turandot)就逝世了,这部歌剧的故事发生在中国,讲述关于公主图兰朵的故事,其中有一段旋律来自中国音乐茉莉花。1926年图兰朵由安佛努(Franco Alfano)续完后首演。普契尼曾经讲过:“我写的音乐都是小儿科的音乐。”虽然他的作品不象威尔第的“伟大”,但很多人认为他是意大利继罗西尼之后除威尔第之外最伟大的音乐家。二幕歌剧《蝴蝶夫人》根据美国约翰朗的小说和大卫贝拉斯科的话剧改编,由普契尼作曲,意大利伊利卡和贾科萨作词,1904年2月17日首演于米兰的拉斯卡拉剧院。剧情大意为:天真活泼的日本姑娘巧巧桑,人称“蝴蝶姑娘”,委身于美国海军上尉平克尔顿。婚后不久,平克尔顿回国,三年之间杳无音信。原来,平克尔顿已另有新娶,置蝴蝶夫人于脑后。当他偕美国夫人重登长崎,苦苦等候三年的蝴蝶夫人悲愤交加,在交出了伶俐的儿子后,刎剑自尽。这部歌剧抒情性风格极为强烈,音乐优美感人,成功地塑造了蝴蝶夫人纯洁、温柔、深情、忠贞的动人形象。

《乡村骑士》:皮埃特罗·玛斯卡尼 Pietro Mascagni,(1863-1945)

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先后就学于凯鲁比尼音乐学院和米兰音乐学院。1895年至1902年在贝沙洛任罗西尼音乐学院院长。1902年后,游历美洲,指挥自己的歌剧作品。1929年当选为意大利音乐会会员。作有十四部歌剧和一部轻歌剧。独幕歌剧《乡村骑士》于1890年在罗马首演,是他的成名作。故事是发生在西西里乡村的广场上,卢齐娅酒馆前。她见到她儿子图里杜的女儿桑图扎,十分沮丧,才得知她儿子已经背叛了桑图扎,与赴车人阿尔菲奥的妻子洛拉相好了。洛拉曾是图里杜的恋人。他服兵役回来后,已成了赶车人的妻子了。图里杜确实是位漂亮的小伙子,他也来到了广场。桑图扎劝其改邪归正,但他拒绝了,仍与水性杨花的洛拉一起走进了教堂。此时,洛拉丈夫阿尔菲奥前来寻找洛拉,见到了桑图扎。她不得不告诉阿尔菲奥,洛拉已与自己丈夫勾搭上了。待图里杜情绪高昂地走出教堂时,阿尔菲奥向他挑战,双方同意决斗。图里杜前来告别母亲卢齐娅,要她象慈母一样对待桑图扎,便离去了。之后,桑图扎来到卢齐娅处,搂住那可怜的老婆婆哭泣起来……。这时,远方传来人们的窃窃私语声。一位妇女还大声地喊叫:"他们把乡亲图里杜给杀死了!"桑图扎顿然晕倒在地。卢齐娅体力不支,悲痛地由周围的人们搀扶着……。幕急落。在反映拳王阿里的**《愤怒的公牛》(导演:马丁·科斯塞斯)中片头片尾均采用了马斯塔尼的歌剧“乡村骑士”的间奏曲

《奥赛罗》:居塞比·威尔第(Giuseppe Verdi,1813-1901),意大利伟大的歌剧作曲家。四幕歌剧《奥赛罗》完成于1887年,同年2月首演于米兰,是威尔第搁笔十几年后又创作的一部令人惊叹的天才作品,是年作者七十三岁。这部作品的脚本由作曲家兼诗人包依托根据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剪裁写成,在这部歌剧中,威尔第以丰富的音乐形象展现了莎士比亚原著里壮丽动人的故事。《奥赛罗》集中体现了威尔第几十年的歌剧创作经验,他吸取了瓦格纳"音乐剧"的某些创作手法,更加注意发挥乐队的表现功能,使音乐语言与剧情结合得更紧密,从而加强了歌唱的戏剧性。同时,旋律刻划与中期作品相比,更见深刻而富于情感。;另外罗西尼 Gioacchino Rossini(1792~1868) 也写国《奥赛罗》但是不及威尔第的这部歌剧反响大,其中以多明哥扮演的奥赛罗最受欢迎

《卡门》:比才(Georges Bizet 佐治·比才,原名亚历山大·塞扎尔·莱奥波德·比才,1838-1875)是法国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歌剧《卡门》是他一生创作中最优秀、最伟大的作品。这部歌剧的音乐语言生动鲜明,和声配器巧妙,戏剧情节发展非常感人。比才的音乐朴实、明朗、流畅,常以乐观精神展示生活中的矛盾,具有强烈的戏剧性。比才只活了37岁,但留下的丰富音乐遗产的价值确是难以估量。四幕歌剧《卡门》是比才根据梅里美的同名小说创作的, 1875年在巴黎首演。烟草厂女工卡门是一个美丽迷人而性格浪漫倔强,放荡不羁的吉普 塞姑娘,工厂下班时,她看到了在广场站岗的军曹唐霍塞,对他一见 钟情,于是,卡门便运用了她罕有的女性的魅力来诱惑唐霍塞,致使霍塞忘记了他原来的情人米卡埃拉而坠入卡门的情网。一天,在广场上,卡门因与人打架伤人而被捕入狱,而霍塞因深深 爱上了卡门,在押解的途中又被卡门的美貌和花言巧语所打动,逐私自放走了卡门,霍塞因此而丢掉了军职而加入了卡门所在的走私贩集 团,但可怜的霍塞此时才发现卡门已经爱上了斗牛士埃斯卡米诺,于 是导致霍塞与埃斯卡米诺之间的决斗。在决斗中卡门又明显地袒护埃斯卡米诺,这更使霍塞简直无法忍受。在盛大而热烈的斗牛场面中, 正当卡门为埃斯卡米诺的胜利而欢呼时,霍塞在斗牛场的一角找到了 卡门。他请求卡门能回心转意,但倔强的卡门此时已经被那个英勇的斗牛士埃斯卡米诺所倾倒,在霍塞拔剑威胁之下,她仍断然拒绝了他 的爱情,最后终于死在霍塞的剑下。这是一部以合唱见长的歌剧,各种体裁和风格的合唱共有十多首。 其中烟厂女工们吵架的合唱形象逼真,引人人胜;群众欢度节日的合唱欢快热烈,色彩缤纷。歌剧着力刻划了女主人公卡门鲜明而复杂的 性格。剧中描写卡门的主导动机,又称为“命运动机”,这个具有匈 牙利或吉卜赛音阶特征(包含两个增二度)的动机贯穿于全剧,在关键处不断地预示或点明这部歌剧悲剧的结局。第一幕中卡门所唱的哈 巴涅拉《爱情就象一只不驯服的鸟、是表现卡门性格的一首歌曲。它 通过连续向下滑行乐句的不断反复,调性游移于同名大小调间,以及旋律始终在中低音区的八度内徘徊等特征,表现了卡门热情奔放的诱 人的形象。第一幕中另一首西班牙塞吉第亚舞曲带有咏叹调性质,以 鲜明活泼的节奏、热情而又带有几分野气的旋律,进一步展示了卡门泼辣的性格。第二幕中的《斗牛士之歌》是埃斯卡米诺答谢和欢迎崇拜他的群众而唱的一首歌。它采用单二部曲式(主、副歌形式)与分 节歌的结合,雄壮的音调,有力的节奏宛若一首凯旋的进行曲。第三 幕占卜一场,卡门与两位女伴的三重唱,对卡门作了深刻的心理刻划。歌曲采用回旋曲的形式,对比的几个插部,调式,调性和节拍都与主 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由卡门唱出的“不管洗多少遍,这些无情的 纸牌,总告诉你死!”这深沉而哀伤的内心独自,进一步揭示出卡门的悲剧命运(第四幕终场的二重唱,卡门音调冰冷和坚定的语气,与 霍塞先是热烈,转而析求,最后绝望的旋律形成尖锐对比,具有扣人 心弦的悲剧力量和强烈而紧张的戏剧性。这部歌剧是近百年来各国上演最多的经典作品之一。

《阿依达》:居塞比·威尔第(Giuseppe Fortunino FVerdi,1813-1901),意大利伟大的歌剧作曲家。威尔第使意大利歌剧放射了新的光芒,他是一个个性显著的人物,是应该被提供给新的一代视为模范的人物之一。应埃及总督之请,为苏伊士运河通航典礼于1870年创作的四幕七场歌剧《阿依达》《阿依达》叙述的是一个古老的东方传奇,故事发生在埃及法老王时代,当时东北非大陆由埃及和埃塞俄比亚两强对峙,长期来彼此征战积怨极深。两埃战事又起,埃及大胜,埃塞王败回本国纠集余部又来犯境,埃及王拜青年武士拉达梅斯为帅,统军迎击,此时的拉达梅斯正与沦为埃及公主安涅丽丝女奴的埃塞王爱女阿依达悄悄相爱,拉达梅斯出征后大获全胜并将埃塞王生擒。此时对拉达梅斯暗恋已久的安涅丽丝觉察了他与女奴的爱情,不禁妒火中烧,设计套出阿依达对拉达梅斯的真情。为嘉奖其战功,埃及王将安涅丽丝公主许配给他,使拉达梅斯陷入极度痛苦。为免两国长期交恶,他私放阿依达父女出逃,不料被暗中监视的安涅丽丝发觉,遂以叛国罪将其未婚夫打入死囚。行刑之期渐近,阿依达不愿独自偷生,悄悄潜入死牢,一对恋人怀着对爱情的美丽憧憬,安然就戳。

《图兰多》普切尼(Giacomo Puccini 1858-1924)美丽的中国公主图兰多为每一位求婚者留下三道谜语,猜中者方可成为驸马,猜不中者则被处死。鞑靼王子卡拉夫不听已被废黜的父王铁穆尔和被贬女奴柳儿的劝阻,不顾宫廷三丑臣的警告,毅然隐姓埋名,击锣接受考验。当他猜中谜语后,骄傲的图兰多仍不肯嫁他。卡拉夫提出,如果天亮之前公主能猜出他的名字,他甘愿受死,否则就该下嫁于他。几经周折,公主的心被卡拉夫的真情融化,终于在天亮时向父皇宣布:他的名字叫爱情。

《托斯卡》三幕歌剧。根据法国维多利安萨尔杜的剧本改编,由普契尼作曲,伊利卡和贾科萨作词,科斯坦齐1900年1月14日首演于罗马科斯坦齐剧院。剧情大意是警察总监以处死马里奥胁迫托斯卡委身于他,歌剧女演员托斯卡为救恋人、罗马画家马里奥卡伐拉多西,假意应允。骗到警察总监签发的离境通行证后,托斯卡刺死了警察总监,但她亦被警察总监“假处死”的花招所骗,马里奥被真的处决了。托斯卡因刺死总监之事暴露,最终跳墙自杀。剧中的音乐感情强烈、粗犷,许多戏剧性场面的音乐效果极为强烈,从而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有力手段。

《艺术家的生涯》:亦称《波西米亚人》、《绣花女》。四幕歌剧。根据法国亨利谬尔杰的小说《穷艺术家的生活情景》改编,由意大利贾科莫普契尼(Giacomo Puccini 1858-1924)作曲,意大利裘塞佩贾科萨、路易基伊利卡作词,1896年2月1日,托斯卡尼尼指挥首演于意大利图林。剧情大意为:生活贫困的穷诗人鲁道尔夫巧遇绣花女咪咪,一见钟情。后来,两人的爱情濒于破裂。咪咪生了严重的肺病,和鲁道尔夫见最后一面时,又重新和好,并计划着将来的一切。咪咪终于病重死去,鲁道尔夫悲痛欲绝。这部歌剧的音乐新颖而富有魅力,经受了时间的反复考验,至今仍然百看不厌,成为最受观众喜爱的歌剧。世界歌王帕瓦罗蒂和意大利热那亚歌剧团于1986年访华演出中上演了这个剧目,受到我国观众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

《茶花女》:三幕歌剧,根据法国小仲马的剧本《茶花女》改编,威尔第作曲,皮亚维作词,1853年3月6日首演于威尼斯凤凰剧院。剧情描述了名薇奥莱塔为青年阿尔弗莱德真挚的爱情所感动,毅然抛弃纸醉金迷的生活。但是,阿尔弗莱德的父亲乔治欧激烈反对。为了顾全阿尔弗莱德的家庭和幸福,薇奥莱塔决心牺牲自己的爱情,重返风月场。阿尔弗莱德误以为她变了心而当众羞辱她,患有肺病的薇奥莱塔终于承受不了这一致命的打击而卧床不起。不久,乔治欧良心发现,把全部真情对儿子言明。当阿尔弗莱德回到薇奥莱塔身边时,她已经奄奄一息,疾病和不公正的社会夺去了她的爱情和生命。音乐以细微的心理描写、诚挚优美的歌词和感人肺腑的悲剧力量,集中体现了威尔第歌剧创作中期的基本特点。

《乡村骑士》:皮埃特罗·玛斯卡尼 Pietro Mascagni,(1863-1945)

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先后就学于凯鲁比尼音乐学院和米兰音乐学院。1895年至1902年在贝沙洛任罗西尼音乐学院院长。1902年后,游历美洲,指挥自己的歌剧作品。1929年当选为意大利音乐会会员。作有十四部歌剧和一部轻歌剧。独幕歌剧《乡村骑士》于1890年在罗马首演,是他的成名作。故事是发生在西西里乡村的广场上,卢齐娅酒馆前。她见到她儿子图里杜的女儿桑图扎,十分沮丧,才得知她儿子已经背叛了桑图扎,与赴车人阿尔菲奥的妻子洛拉相好了。洛拉曾是图里杜的恋人。他服兵役回来后,已成了赶车人的妻子了。图里杜确实是位漂亮的小伙子,他也来到了广场。桑图扎劝其改邪归正,但他拒绝了,仍与水性杨花的洛拉一起走进了教堂。此时,洛拉丈夫阿尔菲奥前来寻找洛拉,见到了桑图扎。她不得不告诉阿尔菲奥,洛拉已与自己丈夫勾搭上了。待图里杜情绪高昂地走出教堂时,阿尔菲奥向他挑战,双方同意决斗。图里杜前来告别母亲卢齐娅,要她象慈母一样对待桑图扎,便离去了。之后,桑图扎来到卢齐娅处,搂住那可怜的老婆婆哭泣起来……。这时,远方传来人们的窃窃私语声。一位妇女还大声地喊叫:"他们把乡亲图里杜给杀死了!"桑图扎顿然晕倒在地。卢齐娅体力不支,悲痛地由周围的人们搀扶着……。幕急落。在反映拳王阿里的**《愤怒的公牛》(导演:马丁·科斯塞斯)中片头片尾均采用了马斯塔尼的歌剧“乡村骑士”的间奏曲

《奥赛罗》:居塞比·威尔第(Giuseppe Verdi,1813-1901),意大利伟大的歌剧作曲家。四幕歌剧《奥赛罗》完成于1887年,同年2月首演于米兰,是威尔第搁笔十几年后又创作的一部令人惊叹的天才作品,是年作者七十三岁。这部作品的脚本由作曲家兼诗人包依托根据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剪裁写成,在这部歌剧中,威尔第以丰富的音乐形象展现了莎士比亚原著里壮丽动人的故事。《奥赛罗》集中体现了威尔第几十年的歌剧创作经验,他吸取了瓦格纳"音乐剧"的某些创作手法,更加注意发挥乐队的表现功能,使音乐语言与剧情结合得更紧密,从而加强了歌唱的戏剧性。同时,旋律刻划与中期作品相比,更见深刻而富于情感。;另外罗西尼 Gioacchino Rossini(1792~1868) 也写国《奥赛罗》但是不及威尔第的这部歌剧反响大,其中以多明哥扮演的奥赛罗最受欢迎

张掖的现代名人:

丁毅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1962年,丁毅出生在中国西北甘肃省裕固族自治县。丁毅的父母毕业于兰州师范大学艺术系,他们是学音乐的。毕业时,他们主动要求到艰苦偏远的地方去工作,所以,被分配到河西走廊的裕固草原上。丁毅就生长在这里。幸运的是,浓郁的音乐气氛笼罩着家庭,他从小在父母的艺术熏陶下,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很小的时候,就能准确无误地唱出他常听到的歌曲。九岁,他登台扮演杨子荣,唱得也颇有韵味。十岁,丁毅随父母的工作调动来到张掖。父母开始教丁毅钢琴、手风琴,为他创造了良好的音乐环境。

1977年,丁毅被选入张掖县文工团。这是他艺术生涯的开始。他在团里刻苦学习,唱歌、跳舞、伴奏、演歌剧、演话剧,什么都作。一次,由于形体练功过于刻苦,他把腿部韧带都撕裂了。这里的综合训练和各种演出为丁毅今天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在他的艺术道路上起到重要的作用。

1982年,丁毅考取西安音乐学院。在孙亦传教授的悉心指导下,丁毅开始学习美声唱法,并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他勤奋地学习综合音乐知识。他如饥似渴、惜时如金。有时练钢琴太累了,合上琴盖,伏在琴上睡着了,醒来接着练。他大学时全部追求和最大的收获就是用丰富的知识充实自己。丁毅各个学科都以优异的成绩名列前茅,毕业时被留校任教。

丁毅把教学看得非常神圣,他付出自己的心血去培养学生。他把自己丰富的音乐知识、艺术感受和刻苦训练获得的歌唱技巧传给学生,使他们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他培养出很多优秀的歌唱人才,其中有几个出色的学生后来在国际音乐比赛中荣获大奖。在他的教学取得累累硕果的时候,自己也积累了更加丰富而殷实的音乐知识,他的歌唱水平得到长足的提高和完善。

1988年,丁毅怀着拜师、深造的强烈愿望,来到北京中央音乐学院,非常幸运地成为沈湘教授的弟子。沈教授学识渊博,倾注自己的心血指导丁毅。丁毅十分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他住在简陋的学生宿舍里,废寝忘食,专心学习,刻苦训练。在沈老师的系统指导下,丁毅的演唱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日臻完善。

1996年,丁毅因成功地主演了《图兰朵》,被调到中央歌剧院。同时,他在国内、国外演出频繁,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和国家***的赞誉。他走到哪里,他的演出都会获得真诚、热烈的掌声。他的演唱感动很多人。一次,丁毅演唱了一位印尼华侨的作品《我爱你,祖国》,唱完,作曲者感动得抱着丁毅哭了,他说:“我找了很多人唱这首歌,没有人唱得象你这样好!你唱出了我要表达的全部对祖国的爱!”

1997年,法国举行第六届马赛歌剧比赛。这时的丁毅,经过多年的艺术积累和实践,已经对歌唱有很深的造诣和见地,声音的功底也具有丰厚的实力,他感到可以驾驭自己的声音去歌唱。对歌剧的热爱,对歌唱事业的追求,希望能站在西方歌唱艺术舞台上演唱的动力,让他毅然决定:去搏。他在世界歌剧演唱的强手当中,脱颍而出,震撼了听众,得到了世界音乐大师的认可。站在领奖台上,丁毅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他说:“拿奖并不重要,能站在西方歌剧舞台上演唱,证明中国歌唱者有能力向世界歌剧最高水平攀登,这才是最重要的!”

1997年,丁毅应邀参加在澳大利亚堪培拉举行国家歌剧节,他举行了个人独唱音乐会。堪培拉《时报》报道说:“中国男高音风靡堪培拉。”澳大利亚总督在官邸亲切地接见了他。1998年,他再次应邀偕夫人王玲到堪培拉参加长江赈灾义演。就在这时,他得到了悉尼歌剧院的演出合同。丁毅回国后,朋友们劝他不要去澳澳大利亚接受这份工作。当时,他在国内深受广大观众的热爱和音乐界专家的好价。那时,国内二、三流歌手一场演出都会收入数万元。丁毅深知自己的‘身价’,留在国内,他将财源滚滚,轻松地享受成功带给他的名誉、利益上的成果。去澳洲发展,无疑于放弃多年努力所取得的一切,在一个完全陌生的西方文化中,重新作起,而且未来成败未卜。经过几翻深思,丁毅决定接受这分邀请。抱着对歌唱艺术执着的热爱,要实现冲向国际舞台的梦想,丁毅又一次向自己的命运挑战,选择了澳洲。他偕妻执子,来到了澳大利亚悉尼,踏上艺术求索的新征程。

当丁毅在悉尼歌剧院正式开始参加排练的时候,他面临着一系列难以预料的困难。首先是语言不通,他对英文什么也听不懂。他要同时学习、提高英语、法语、意大利语。每一种语言都有严格的语言指导纠正发音、语调。他的歌唱、他的表演、他歌声中语言的表达必须体现歌剧艺术所要求的完美。他做到了!这就是本文开始所描述的那令人激动的场面。这一切发生在2001年2月13日,扮演《茶花女》主角阿尔弗来德的男高音因家中变故,必须马上回到美国。情急之下,导演通知丁毅接替这一角色,丁毅毅然应允。离演出只剩一天!剧组的每一个成员都担心丁毅能否演好。当丁毅以独特、优美的音色,细腻优雅的表演,纯正的意大利语音,将这一艺术形象生动完美地塑造出来的时候,观众被征服了!他们惊喜、赞叹、欢呼!导演感动了,剧组所有成员感动了!掌声和欢呼声盖过了一切!说明了一切!丁毅不得不六次返回舞台谢幕。当地媒体给与热情的报道,他们评论说:“丁毅的金子般美妙的音色是富有磁性的、稳定的男高音。他的演唱堪称世界一流!”丁毅成功地站在世界歌剧舞台上。

2001年4月,丁毅前往墨尔本演出歌剧《弄臣》(RIGOLETTO),他扮演男主角曼图亚公爵(MANTUA)。他演唱得淋漓尽致,得到媒界一致好评。〈悉尼晨报〉评论道:“丁毅把曼图亚公爵表演得冷酷、好色。他傲慢、狡诈、却异常具有吸引力,因而对女人充满了诱惑力。他的表演是一流的。他唱出最美的声音,同时,威尔蒂的任何一个放肆的要求却又被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丁毅是弄臣这场演出中的独唱男高音歌星,特别是在精彩的抒情和摇滚INGEMISCO中:他是真正出色的声音琴弦组合,他用高超的技巧和情感,发出了这一作品中所要求的激流一般丰富、饱满的声音,且不论他表演威尔蒂时的歌剧稳定性。”

2001年6月,丁毅在悉尼歌剧院扮演普契尼的《外套》中的鲁奇,由著名的意大利指挥家CarloFelicoCilerio指挥。丁毅以准确的音乐风格,精湛的表演,纯熟的演唱技巧,优美的歌声再现了普契尼笔下鲜明的人物。担任指挥的意大利著名指挥家卡娄希里瑞欧感慨地说:“我们的首次合作非常成功。没想到,你这个中国人唱出了真正的意大利美声。”中国驻悉尼领事馆总领事廖志洪评价说:“丁毅是中国国际歌剧的瑰宝。”

2003 年7月,丁毅应印度尼西亚政府的邀请,在总统府举办的

音乐会上演唱。印尼总统梅加瓦蒂和各国驻印尼使节观看了演出。演出结束后,梅加瓦蒂总统对丁毅说:“你的歌声太美了!你应该经常到世界各地去演唱,让更多的人听到你美妙的歌声。”

2003年9月,他扮演经典歌剧《托斯卡》中的卡瓦拉多西,他以深厚的音乐功底,清越嘹亮的歌声,炉火纯青的表演成功的塑造了浪漫热情、正直勇敢的画家的生动形象。悉尼的歌剧评论家说:“丁毅是历年来唱得最好的卡瓦拉多西。”丁毅被誉为‘英雄的意大利式男高音’。

丁毅在悉尼舞台上主演了包括《浮士德》《乡村骑士》《卡门》和以上提到的十余部歌剧。〈澳大利亚艺术报〉评价说:在《托斯卡》的首演中,悉尼歌剧院传来一阵热烈的骚动,这不仅仅是由于这是著名女高音JoanCarden的告别演出。这股电流是被丁毅响亮的声音和高水准的表演激发的。只有当丁毅表演《茶花女》中的阿尔弗雷德时,澳大利亚歌剧院才认识到丁毅拥有怎样令人难以想象优美的声音和表演天赋。这二者的结合让观众的反应如同电流流过。当丁毅站在舞台上,唱出最高音时,令人激动的感觉如同倾听世界三大男高音中帕瓦罗蒂在歌唱,因为丁毅的表演充满生机和力量,他的表演带给人们的只有快乐。”

在国内音乐舞台上,丁毅曾成功主演了歌剧《女人心》《弄臣》《茶花女》《蝴蝶夫人》《图兰朵》《马克波罗》。他曾在重大演出中担任独唱。他参加演出的独唱音乐会有“中国三大男高音音乐会”、“中国十大男高音音乐会”、“贝多芬第九交响乐”、“黄河大合唱”、“世纪世界音乐会”、“中外艺术歌曲音乐会”。他多次到法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访问演出。他曾与世界著名交响乐团合作:英国威尔士交响乐团、澳大利亚国家交响乐团、日本东京都交响乐团、台北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交响乐团、中国歌剧院交响乐团、中国广播交响乐团以及苏格兰皇家交响乐团。

目前,丁毅除了在澳洲演出外,还常常回国参加很多重大的音乐会演出。其中有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文化部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国庆五十周年文艺晚会〉和〈广州之夜音乐会〉,等。

现在,丁毅作为悉尼歌剧院的首席男高音,他的时间表已排到2005年。他将参加悉尼歌剧院2004年〈新年音乐会〉的演出,与世界著名女指挥家西蒙洋合作。明年1月22日,他还将参加世界著名歌唱家萨瑟兰(JoanSouthernland)和指挥家里查博宁吉(RichardBonynge)的结婚纪念日音乐会的演唱,这位享誉国际歌坛的女高音邀请世界音乐界知名人士用音乐--她毕生追求的艺术形式纪念来纪念自己生命中神圣的日子。无疑,这将是云集世界音乐名流的音乐盛会。4月,丁毅将于里查博宁吉合作演出贝里尼的歌剧《诺尔玛》,这一合作标志着这位世界指挥大师首次与中国男高音合作。除此之外,他还计划到世界著名的歌剧院--意大利的‘卡拉斯‘、美国的‘大都会’、英国的‘科文特’、澳地利‘维也纳’去演唱。

在丁毅的艺术人生中,每一段历程都是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汪汗水跋涉过来的。他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换来观众的热爱。今天,他的艺术才华不再被遮掩,他身上闪烁着灿烂的艺术光辉。

面对着辉煌的成绩,丁毅并没有满足。他内心一直潜藏着一个深远绵长的梦想,他希望把西方歌剧艺术的精华带到中国去。他说:我们这一代,肩负着发扬光大中国歌剧艺术、实现东西文化交流的历史使命。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这起源于欧洲的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歌剧是一种高度综合的艺术,它融音乐、戏剧、诗歌、舞蹈于一体,把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显示出非凡的魅力和感染力。在中国人眼里,也许它是“阳春白雪”,实际歌剧很通俗,它表达的是普通大众的生活和情感。许多歌剧都是根据人们非常熟悉的文学名著改编的,如《浮士德》《茶花女》等。在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上百部经典歌剧盛演不衰,被奉为音乐界最高雅的艺术。这足以显示歌剧的美妙绝伦和博大精深。当丁毅看到中国沿海地区纷纷落成歌剧院,特别是北京国家大剧院开始兴建,他尤为感慨:在中国经济繁荣昌盛的今天,人们对文化艺术的追求更加强烈,欣赏水平也日趋提高。他兴奋地预言:“重铸中国歌剧辉煌正逢其时!我坚信,歌剧作为经典文化的象征,一定能成为国人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中国歌剧艺术也会走向世界,真正实现东西文化融合!”

丁毅的歌剧梦想,令人心往神驰!他愿为此付出毕生的努力,不辞千辛万苦。愿丁毅和他这一代人崇高的梦想会在不久的将来化为美好的现实! 马晓韬

贾克莫·普契尼

1858年12月22日生于卢卡,1924年11月29日在布鲁塞尔去世

贾克莫·普契尼(Giacomo Puccini)近年来得到了公众的重新认可,还没有哪位作曲家能像他那样受到如此辉煌的殊荣。普契尼在他的一生中,总是引起评论界的强烈反响,作为歌剧《艺术家生涯》(La boheme)、《托斯卡》(Tosca)和《蝴蝶夫人》(Madam Butterfly)的作曲家,他受到了公众的拥戴,但也被学术界和评论界称为伤感主义者和情感贩卖者。在轻歌剧和喜歌剧中出现的那些对他的音乐风格的拙劣模仿,给真正的佳作蒙上了阴影,普契尼很快就成为自己盛名的受害者。一旦这些不利因素不再成为时尚,人们对作曲家天资的评估就会变得容易多了。

普契尼自己的国人对他的正确认识也经历了一个过程。他的第一部引人注目的作品并不是歌剧,而是《交响随想曲》(Capriccio sinfonico),这是他在米兰音乐学院的毕业作品。他在21岁时才考入米兰音乐学院,这个年龄的确是比较晚了。有评论指出,这是一位特殊的“交响乐”天才。无可否认,当时在意大利,“交响乐”这个词并不能很随意地使用,它常常用来指那些大型的管弦乐作品。米兰的一位出版商就曾考虑,想委托普契尼创作一部四个乐章的古典交响曲,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但最终并没有产生结果,因为作曲家普契尼在几年之后宣称:“万能的上帝用他的手触摸着我,说:‘为舞台而创作,并且只为舞台而创作。’从此,我一直遵循着这个最高训谕。”

1884年,普契尼的第一部歌剧《群妖围舞》(Le villi)得以公演(这部歌剧是为参加作曲比赛创作的,但可能是因为书写潦草而遭到比赛评委会的拒绝)。在对这部作品的评论中,“交响乐”的字眼又一次出现了。在众多大献殷勤的评论中,米兰的重要音乐评论家菲利波·菲利皮(Filippo Filippi)这样写道:“普契尼基本上还是位交响乐作曲家,他的音乐因为过分添加了扩展的交响乐素材而有损于音乐形象的塑造。” 菲利波·菲利皮的观点并非独一无二。上了年纪的威尔第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也有这样的言词:“我听了音乐家普契尼的作品,说起来很不错。但他的音乐中好像交响乐的因素占据了优势。其实这并没有太多的伤害,但作曲家必须谨慎从之。歌剧就是歌剧,交响乐就是交响乐。在歌剧中添加上交响乐内容,只是为了产生出管弦乐舞曲的效果,我认为,这并不是一件好事情。”我们不可能弄清楚威尔第听到的究竟是普契尼的哪部作品。当时,《群妖围舞》在国内外都赢得了盛名,1892年,古斯塔夫·马勒在汉堡指挥了这部歌剧的演出,受到了公众的热烈欢迎。

普契尼的下一部歌剧是1889年创作的《埃德加》(Edgar),剧本作者也是创作《群妖围舞》的诗人,他的自命不凡并没有给剧作带来益处。这部歌剧无论是第一版,还是1905年的修改版都没有取得成功,但普契尼却在其音乐中,使自己的创作个性得到极大的发展,而且这样的特性贯穿在他终生的创作中;他在保持自己音乐个性的同时,把同时代年轻作曲家的音乐素材移植到自己的创作中,其中包括德彪西、理查·施特劳斯和斯特拉文斯基等。普契尼在1893年创作的《玛侬·莱斯科》(Manon Lescaut)大获成功。在他的创作生涯中,这还是唯一的一次,意大利的新闻界和公众都对他的作品表现出狂热的关注。

普契尼的歌剧在海外的传播速度比较缓慢。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意大利的歌剧在威尔第停止创作之后已处于衰退状态。当时,皮得罗·玛斯卡尼(Pietro Mascagni)的《乡村骑士》(Cavalleria rusticana)似乎被作为意大利歌剧复兴的标志。通常在欧洲上演时,这部作品总是与莱翁卡瓦洛(Leoncavallo)的《丑角》(Pagliacci)结伴演出。1893年首演的威尔第歌剧《法斯塔夫》(Falstaff)使剧场效果空前喧闹。为了与之抗争,普契尼的制作人许诺,在同一演出季上演《玛侬·莱斯科》的剧场将得到佣金费用的实际折扣。对于英国科文特花园歌剧院来说,这只是商业运作的策略,然而其结果却是,普契尼的歌剧惨遭失败。但是,有一个声音在为其辩护,那就是肖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他在《世界》(The World)中写道:“在《乡村骑士》和《丑角》中,除了多尼采蒂(Donizettian)歌剧音乐的被合理化改进、浓缩和被替代,我没有发现任何其他的新东西。但是在《玛侬·莱斯科》中,德国音乐的元素被合并到了意大利歌剧中,意大利歌剧创作的范围得以扩展。” 他进而指出,在和声运用方面,作曲家“还没有表现出旋律创作的枯竭迹象,他能够创作出令老歌剧迷们热爱的动人曲调。”肖伯纳总结道:“无论如何我都认为,普契尼比其他人更像是威尔第的继承人。”时间已经充分证明了他的正确性。

接下来普契尼创作的三部歌剧,使评论界与公众接受程度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1896年完成的《艺术家的生涯》被大多数评论家认为不值一提,即使是受欢迎也是暂时现象。甚至有位记者说:“我们想要知道,普契尼在一片令人兴奋的欢呼声中是否有意想要引退。”四年之后,瓦格纳《歌剧与戏剧》(Oper und Drama)的翻译者,卢吉·托奇(Luigi Torchi)宣称:“歌剧《托斯卡》表明,普契尼创作的并不是独具特色的歌剧,他只是借助于从瓦格纳到马斯奈(Msaaenet)整个音乐领域之中的各种表现手法来写作。”但普契尼的歌剧新作仍像从前的作品一样赢得公众的欢迎。1904年《蝴蝶夫人》的首演之夜,由于对手出版商制造的阴谋而惨遭失败,费鲁乔·布索尼(Ferruccio Busoni,1866—1924年,意大利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译者注)在首演开始20分钟后就离开了剧场,他断言,这部作品“不合时宜”。尽管如此,在20世纪初的数十年中,《艺术家的生涯》、《托斯卡》和《蝴蝶夫人》却广受欢迎,并享有与威尔第“浪漫三部曲(《利戈莱托》,《游吟诗人》和《茶花女》)同等的地位。其实,威尔第的声誉在他去世后就逐渐衰退了,公众开始推崇普契尼的歌剧,而且一年四季都常演不衰,只是知识阶层并没有积极参与。EM福斯特(EM Forster)小说《Howards End》(作于1908年)中的女主角也曾对《托斯卡》表示出痛惜之情,福斯特相信这代表了广大民众的意愿。

与此同时,在意大利还出现了一个与普契尼相对立的强力团体,一个由A卡塞拉(Alfredo Casella)、I 皮泽蒂(Ildebrando Pizzetti)和G F马里皮耶罗(Gian Francesco Malipiero)等作曲家组成的号称“八十年代人”的组织试图复苏意大利传统的器乐音乐,因为自萨马丁尼(Sammartini)和鲍凯利尼(Boccherini)时代之后,意大利的器乐音乐几近枯竭。这个团体的主要代言人是Fausto Torrefranca,他在1912年出版了一部名为《贾科莫·普契尼的国际性歌剧》(Giacomo Puccini e l’opera internazionale)的小册子,攻击普契尼是无能的手艺人和利己的商人,总之是祖国传统音乐的背叛者。Torrefranca 后来把这个小册子说成是“青年时的罪过”,但它也迫使普契尼更谨慎地思考他的艺术创作。

其实普契尼并不需要更多的思考,他在沉寂六年之后,于1910年完成了歌剧《西部女郎》(La fanciulla del West)。在去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参加他的歌剧上演时,他曾宣称:他自己“对《艺术家生涯》、《蝴蝶夫人》和演出公司都已经厌倦了。”从这时起,普契尼的创作技法有了微妙的改变,歌剧中的抒情元素逐渐减少,管弦乐配器变得更加独具个性,和声的语汇也更宽泛了,并常常在未解决的不协和和弦中游离。此刻,公众开始对他的音乐产生了一些疏离。这是不是说明,普契尼的音乐旋律开始枯竭了?罗马的《Il Messaggero》报就曾有过这样的言论。普契尼从不去应对这些不利于自己的评论,但他恳请出版社的经理,Carlo Clausetti 为其辩护。Clausetti指出,从威尔第到马斯卡尼,这些作曲家都在发展他们自己的创作风格,这是关系到复兴与死亡的严重问题。当今的和声学已经与以往的有所不同,管弦乐配器也是如此。普契尼曾把歌剧的声乐总谱寄给一位朋友,他同时写道:“你一定会为《西部女郎》中的和声运用感到惊异吧?不要害怕。有些音调方面的差异在钢琴上演奏会有较强烈的冲突,但用管弦乐来演奏就会平顺流畅很多。”即使这样,《西部女郎》很久之后才成为上演的剧目之一。接下来创作的《燕子》(La rondine)被认为是歌剧与轻歌剧的融合。在《三联剧》(Il trittico)中,普契尼第一次大胆地把《贾尼·斯基基》(Gianni Schicchi)写成了纯粹的喜剧,这部作品立即大受欢迎。对于那些喜欢《蝴蝶夫人》,却没能跟上作曲家前进步伐的观众来说,他们没能注意到《三联剧》中的第一部《外套》(Il tabarro)其实就像《艺术家生涯》一样完美精致。还有在普契尼死后才上演的歌剧《图兰朵》(Turandot)同样令世人感到震惊。因为这部作品所表现的不再是肤浅的情感宣泄。尽管普契尼最终也没能完成整个的作品,但他在其中浓缩了对奴隶柳尔姑娘的同情,标志着他在创作上的卓越与升华。现在最常上演的还是普契尼在创作中期完成的三部作品。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那段时期,学术界与普契尼相敌对的势力始终存在。英国人埃德华·登特(Edward Dent)曾以相当德国化的倾向对意大利音乐做了许多重新评估。他在1932年的论述中说,普契尼是因为商业原因而放弃作曲的。还有更可笑的,有人把普契尼最优美的音乐旋律分成大约4分钟长的段落,以适用于当时留声机录音时,78转唱片的单面长度——好像大多数音乐在从前都没有得到这样精心的设计!普契尼受到的这些待遇简直有些不可思议。

1958年,莫斯克·卡纳(Mosco Carner)出版了《普契尼评传》(Puccini: A Critical Biography)一书,当时恰逢纪念作曲家的一百周年诞辰。这本书现在已经出了第三版,它不仅对普契尼的艺术做了一流的评论,也被证明是随后开始的对作曲家进行广泛研究的新起点,在意大利也很有影响。卡纳在他的论述中,并没有使用过分夸张的言辞,他解释了普契尼的歌剧之所以能够保持长盛不衰的诸多因素,其中包括:文字、音乐和肢体语言的完美结合;自《玛侬·莱斯科》问世以来音乐语汇范围的不断扩展;作曲家在保持自己音乐风格的同时,吸收当时先锋派音乐素材的能力,以及作为他喜剧作品兴衰基础的建筑式立体感。更为重要的是作曲家对自己局限性的认同 ,至少有两件事情违背了他的本意,一件是在《修女安杰丽卡》(Suor Angelica)的结尾,圣母玛利亚的出现,创造了超自然的“奇迹”,另一件就是没能最终完成《图兰朵》。

当普契尼由于其音乐创作而建立起的声誉处于最低潮时,他收到了一些出乎意外的称赞。他的后期作品得到了斯特拉文斯基和拉威尔,甚至是曾对普契尼不屑一顾的布索尼的欣赏。1919年,安东· 威伯恩(Anton Webern)聆听了《西部女郎》的演出后,在写给他的老师阿诺尔德·勋伯格(Arnold Schoenberg)的一封信中这样描述道:“从头至尾的音乐都是富有创意的,优美动听,每一小节都令人惊奇……没有任何粗制滥造的痕迹……我得说,我非常欣赏它……我错了吗?”他的歉意实在没有必要。勋伯格认为,普契尼是“一位大师”,作为音乐家,他在许多方面都比威尔第优秀。意大利当代重要作曲家卢恰诺·贝里奥(Luciano Berio)认为,应该在更深入研究普契尼草稿的基础上,为《图兰朵》重写一个新结尾,而阿尔法诺(Franco Alfano)在作曲家去世时续写的《图兰朵》,不足以表现其真正的价值。假如那些对普契尼音乐有抵触情绪的人能够从他的最后几部作品开始向前追溯,他们就会感觉到,普契尼的创作历程也像威尔第一样,是一个逐步发展的完整的有机体,每一部作品都能直接与观众达成共鸣。而对于从业的音乐家来说,有一个很简单的学习方式,那就是要在总谱上下功夫,这无疑会使他们成为扮演普契尼歌剧角色的大师级人物。

贾科莫·普契尼生平大事记

1858年: 普契尼于12月22日出生在卢卡,他的父亲是家族中第四位担任城市管风琴师兼作曲家的人。贾科莫14岁时就已经成为多座教堂的管风琴师了。

1871年: 威尔第的歌剧《阿伊达》在开罗首演。十几岁的普契尼据说是来回步行从卢卡到Pisa去看歌剧。后来他说:“我感觉,音乐之窗已经为我打开了。”

1880年: 借助于玛格丽特王后奖学金,普契尼得以进入米兰音乐学院学习。他的毕业作品《随想交响曲》受到欢迎。在老师Ponchielli的鼓励下,他创作了第一部歌剧《群妖围舞》(1884年)。

1884年: 朱尔·马斯奈的《玛侬》在巴黎上演,不久就成为他最受欢迎的歌剧。普契尼在几年之后,也用同一个故事创作了一部歌剧。

1886年: 普契尼与他的爱人Elvira Gemignani建立起家庭。他们的儿子安东尼奥在1886年出生。但他们在18年之后,Elvira已经分离的丈夫去世之后才正式结婚。

1888年: Giulio Ricordi成为重建的意大利出版公司的老板,他不遗余力地培养普契尼,成为作曲家的良师益友和艺术顾问,直到他在1912年去世为止。

1889年:普契尼学生时代的室友彼德罗·马斯卡尼创作的《乡村骑士》在意大利出版商松左尼奥主办的歌剧作曲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

1893年: 普契尼第一部成熟的歌剧作品《玛侬·莱斯科》在都灵的Regio剧院上演,大获成功。他的下一部歌剧《艺术家的生涯》(作于1896年)也在此上演,并确立了他的地位。左图是普契尼与《艺术家生涯》的两位剧作家Luigi Illica 和Giuseppe Giacosa 在一起的讽刺漫画。

1894年:受到自然界的启迪,“新艺术”以其颓废感和曲线美而影响了全欧洲的视觉艺术。Galileo Chini的陶瓷设计代表了意大利的“自由体”风格,他还在20年代担任过《图兰朵》的舞台设计。

1900年: 在歌剧《托斯卡》中,普契尼把当时的“古典风格”与受瓦格纳影响的类似“主导动机”式表现技法相结合,创作出含暴力与残酷结局的令世人瞩目的戏剧作品。

1902年: 戴维· 贝拉斯科的话剧《蝴蝶夫人》(作于1900年)成功上演,依此为基础,纽约的贝拉斯科剧院开张了。他的话剧《西部女郎》也于1905年在此首演。这两部话剧后来都被普契尼谱写成歌剧。

1903年: 美国工程师亨利· 福德创办了他的汽车公司,开创了大规模生产的流水线方式。普契尼喜爱“快速的”小汽车,1903年他因一次汽车事故腿部骨折而留下了残疾。

1909年:Elvira控告她不忠实的丈夫与女佣Doria Manfredi有不正当关系(这一次可能并不真实)。她的无理纠缠迫使Doria服毒自杀。

1910年:在《蝴蝶夫人》(作于1904年)中又一次塑造了悲剧性的女主角之后,普契尼的下一部歌剧转向拥有幸福结局的加利福尼亚故事《西部女郎》。这部歌剧在纽约首演时赢得了巨大成功。

1915年: 意大利以盟军为伍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自称是亲德派的普契尼当时正在为维也纳的卡尔剧院创作《燕子》。他在政治事件中保持中立的态度激怒了许多朋友和同事。

1924年: 11月29日,普契尼因突发心脏病而去世,他的最后一部歌剧《图兰朵》还没有完成。左图为普契尼在卢卡的塑像。

普契尼音乐主要特征

形象化的作曲家

普契尼的音乐总是能激发出听众的视觉效果,比如用巴黎市的大门表现一个凄冷的冬日黎明,或者是用鸟语花香表现修道院的平静。

和声运用

普契尼在和声运用方面的主要特征,因其避免了半音冲撞,或许可以称之为“柔性不协和”。这有助于把五声音阶和全音和声吸收到他的音乐创作之中。还有一个典型的特色就是运用交织和弦的反复,作为制造紧张气氛的方式。

主题再现

普契尼比他同时代的意大利作曲家更高明之处,是充分使用了管弦乐队的主题再现,它不仅仅是音乐有机体的表现方式,还对故事情节有补充作用。随着剧情发展,音乐主题的再现已经改变了它们自身的意义。

织体结构

普契尼常常在富有戏剧性的呈示部中设置两个对比性的主题,一个是生动活泼的,另一个则流畅抒情。他的歌剧第一幕往往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普通的活动场景之后,再把重点集中在有关的主要人物身上。女主角大多是先闻其声,再见其人。但图兰朵却是先出场,再出声的,因为她是剧中至关重要的人物。

“小灵魂中的大悲痛”

这是普契尼向诗人d’Annunzio描述他的歌剧原则时说的话。他从没有试图攀登理想主义、政治或精神上的高峰。他被称作不朽的意大利歌剧的查尔斯·狄更斯。

有关普契尼音乐的CD唱片

玛侬·莱斯科

Mirella Freni, Luciano Pavarotti, Dwayne Croft, Guiseppe Taddei,

Ramon Vargas, Cecilia Bartoli;

大都会歌剧院合唱团与管弦乐团/

詹姆斯·莱文

Decca 440 200-2 (两张唱片)

艺术家生涯

Leontina Baduva, Roberto Alagna, Ruth Ann Swenson, Thomas Hampson,

Simon Keenlyside, Samuel Ramey;

伦敦Voices合唱团,爱乐乐团/

安东尼奥·帕帕诺

EMI 5 56120 2(两张唱片)

托斯卡

玛丽亚·卡拉斯,朱赛培·迪·斯泰芳诺,迪托·戈彼;

米兰斯卡拉歌剧院合唱团与管弦乐团/

维克托·德·萨巴塔

EMI 5 67756 2 (两张唱片)

蝴蝶夫人

Renata Scotto, Anna di Stasio, Silvana Padoan,

Carlo Bergonzi, Rolando Panerai;

罗马歌剧院合唱团与管弦乐团/

约翰·巴比罗里

EMI 5 67885 2 (两张唱片)

西部女郎

Renata Tebaldi, Mario del Monaco,

Cornell MacNeil, Giorgio Tozzi;

罗马圣塞西利亚学院合唱团与管弦乐团/

弗兰克·卡普阿纳

Decca 421 595-2 (两张唱片)

图兰朵

琼·萨瑟兰,卢恰诺·帕瓦罗蒂,

蒙特塞尔拉特·卡瓦列,尼古拉·吉亚乌罗夫,

彼得·皮尔斯;

John Alldis 合唱团,伦敦爱乐乐团/

祖宾·梅塔

Decca 414 274-2 (两张唱片)

有关普契尼的书籍

普契尼与他的国际性艺术

Michele Girardi 著,Laura Basani 翻译

芝加哥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普契尼传记

Mary Jane Phillips-Matz 著

东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普契尼的生活与作品

Julian Budden 著

牛津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这有很多了,并没有所谓的第一,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嘛,很难分出高下

由小约翰施特劳斯作曲,俄罗斯圣彼得堡穆索尔斯基国家模范歌剧舞剧院演出的著名轻歌剧《蝙蝠》将于4月22—23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上演,并参加第三届国际戏剧季的演出。

《蝙蝠》是北京首次由著名国外大歌剧院演出的整本歌剧

《蝙蝠》是施特劳斯的颠峰之作,世界上久演不衰的经典歌剧

《蝙蝠》由俄罗斯圣彼得堡穆索尔斯基国家模范歌剧舞剧院演出,它是俄罗斯三大歌剧院之一,与莫斯科国家大剧院、马林斯基大剧院齐名,是俄罗斯最专业、最优秀、最正宗的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演出团体,以演出歌剧著称,美名响誉世界对于多数普通观众来说,欣赏歌剧绝对是一种阳春白雪的享受,但是这种距离感将要被即将演出的轻歌剧《蝙蝠》所打破。《蝙蝠》是歌剧史上最经典的剧目,获得了超过200项的各类大奖,在法国、德国、日本、荷兰、希腊、葡萄牙、美国、英国、奥地利、澳大利亚等国巡演异常火爆,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经典歌剧之一。《蝙蝠》的序曲从它一问世起就成为极其流行的通俗名曲,是音乐会上经常被演奏的曲目。《蝙蝠》以其不凡的艺术造诣堂而皇之地进入了大歌剧院,而且一百多年来,一直是许多国家第一流歌剧院的保留节目。 如:在维也纳歌剧院在每年的圣诞节前, 都要演出一场真正的“维也纳歌剧” —— 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蝙蝠”。 每张票要二千多先令,最次的也要几百先令。

该剧是小约翰施特劳斯的绝笔之作。创作完《蝙蝠》,这位伟大的作曲家就染病去世了。小约翰·施特劳斯一生中写过不少轻歌剧,其中以这一部最为有名。

而演出此剧的圣彼得堡穆索尔斯基国家模范歌剧舞剧院则是俄罗斯最古老的剧院之一。

十月革命前该剧院叫皇家米哈伊洛夫斯基剧院,从1895年到1917年期间,法国剧团和德国剧团常年驻剧院演出。约翰施特劳斯不止一次在剧院执棒指挥,俄罗斯著名男低音歌唱家夏里亚宾多次在剧院出演主角。

1989年,剧院被命名为穆索尔斯基国家模范歌剧舞剧院。剧院的创作原则是保持古典传统,发掘被遗忘的歌剧舞剧名作,努力创作现代剧目。剧院上演过俄罗斯和其他国家的几乎所有著名的歌剧和舞剧。剧院多次到意大利、法国、德国、日本、荷兰、希腊、葡萄牙、美国、英国、奥地利、澳大利亚、以色列等国巡演。

此次来华巡演的乐队指挥、声部首席、歌剧主要演员均为人民演员、功勋演员、国家奖金获得者、俄罗斯和国际比赛的获奖者或入围者,由此不难看出剧院的实力。

《蝙蝠》的剧情虽不复杂,但同其他轻歌剧一样,是一出典型的“喜剧”,观众欣赏《蝙蝠》常常笑声不断。大概剧情是:法院公证人法尔克为报复埃森斯坦伯爵,与埃森斯坦伯爵的夫人罗莎琳达串通一气,在一个假面舞会上将埃森斯坦伯爵大大戏弄了一 番,最后引出一系列的喜剧笑话。这一轻歌剧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幽默诙谐。

威尔第 《弄臣》(四幕歌剧)

弄臣(四幕歌剧)威尔第曲。剧本由波亚维根据雨果的名著《国王寻乐》改编。1851年首演于威尼斯。剧情:主人公利哥莱托貌丑背驼,在孟图阿公爵的宫廷中当一名弄臣。公爵年青貌美,专以玩弄女性为乐,引起有关朝臣们的不满。而利哥莱托对朝臣妻女受辱的不幸大加嘲讽,得罪了许多人,终致失女之祸:他的爱女吉尔达,纯洁娟美,公爵乔装成穷学生暗中追求,骗得了她的爱情。朝臣们为了对利哥莱托施行报复,用计把吉尔达抢去,献与公爵。利哥莱托为此悲愤至极,顿起杀心,以美色诱使公爵夜宿旅店,雇用刺客将他杀死。黎明前,当他从刺客手中接过装有尸体的口袋,以为大功已成时,忽闻公爵高歌之声,急忙打开口袋,里面却是女扮男装,已经奄奄一息的吉尔达。原来,这个获悉行刺计划的少女对虚情假意的公爵一往情深,甘愿为爱情而替公爵一死。

作曲家创造了性格寡柔、内心感情变化多端的弄臣,风流浮华、多情善变的公爵和纯真深情、富于诗意幻想的吉尔达三个不同的音乐形象。第三幕利哥莱托的咏叹调,打破了咏叹调的严整结构,用更为自由的形式和咏叙式的音乐语言,以及曲调中多次出现带有哭泣的、断续的“啦啦啦”的特性主题,活龙活现地刻划了他当时不得不以强颜欢笑来掩饰内心极度痕苦和惶恐的特定情感。第二幕吉尔达那首著名的咏叹调《亲爱的名字》,华丽而迷人,洋溢着浪漫主义幻想的抒情气息,跳动着初恋少女热烈而狂喜的心。第四幕公爵的抒情歌《女人爱变卦》,节奏轻松活泼,音调花俏,是这位情场能手的绝妙写照。同一幕中公爵和玛达林娜、吉尔达、利哥莱托的四重唱,以公爵惯常的虚假而热情的歌调开始,玛达林娜以嘲笑的口吻应付他,接着是吉尔达失望而痛苦的悲叹,最后是利哥莱托决心报仇雪恨的咬牙切齿的声音,四个主题,忽而交错,忽而重迭,戏剧效果极为强烈。是意大利歌剧中最杰出的两首四重唱之一

普契尼《图兰朵》

这部3幕歌剧据意大利剧作家戈齐(CarloGozzi,1720—1806)的5幕同名寓言剧,由阿达米(Giuseppe Adami)与席莫尼(Renato Simoni)撰脚本,作于1921—1924年,逝世前仅完成第三幕前半部分,后半部分由阿法诺续成。其故事素材似乎取自17世纪末介绍到欧洲的波斯《仙女之箱》。此剧1926年4月5日在斯卡拉歌剧院首演,指挥为托斯卡尼尼,首演之夜,剧情到第三幕柳儿自刎时,托斯卡尼尼放下指挥棒对听众说:“就在这里,普契尼放下了笔。”全剧首演为次日。这部歌剧的3幕为:第一幕,北京紫禁城前。持续的行板,表示图兰朵的动机。黄昏,广场上的各式人听官吏宣读布告,布告上说,图兰朵公主将下嫁给猜中3道谜底的人,如果猜不中就会被斩首。波斯王子因猜不中,月亮出来时即被处以极刑。人们骚动着,向皇宫拥去。人群中丫环柳儿(Liu)搀扶着鞑靼逊王铁木尔(Timur),当柳儿哀求旁人帮着扶起被挤倒的铁木尔时,铁木尔儿子卡拉富与父亲相见。周围百姓被驱散,传来刽子手要行刑的叫声,铁木尔称柳儿无微不至地照顾他,柳儿称“我一直无法忘记王子的笑容”,表示她内心的爱慕。刽子手磨斧子,高唱《上油,磨利斧子》,即将被处刑的追求者高喊“图兰朵,冷酷的美人”。在东方氛围中,描述死刑的执行,合唱告终后,刽子手退场,众人在广场上仰望夜空,唱《月亮怎么还不出来》。月亮出来后,众人合唱《月亮出来了》,远方传来童声合唱《在东方山顶上有鹳鸟在歌唱》,其旋律取自中国民歌《茉莉花》。在月光下押到刑场的波斯王子脸色苍白,大众合唱“可怜的年轻人,请公主赦免”,卡拉富则诅咒冷酷的公主。在月光下,图兰朵上场,众人跪下,她默默拒绝大众的请求。卡拉富被公主美貌倾倒,忘我地自语:“美如天仙,宛如梦境。”众人都下场后,只剩下帕木尔、柳儿和卡拉富,卡拉富念叨着图兰朵,想跑到城墙边去敲锣,决心参加猜谜。3位大臣平(Ping)、彭(Pong)与潘(Pang)带着面具出场,忠告说:“你想干什么,快转身,否则生命难保。”3人说:“美丽的公主也不过是一张脸两只手两只脚的女人。”侍女要大家安静,因为公主在休息。3位大臣告诉卡拉富:3个谜是无法解开的,最好快快回去。卡拉富表示:“只有我才是她的恋人。”帕木尔悲哀地对他说:“你想遗弃年老的父亲吗?”哭泣的柳儿则唱咏叹调《请听我说,王子》(Signore,ascolta),哀求王子不要去冒险。卡拉富被感动,唱咏叹调《柳儿别哭》(Non Piangere,Liu),一边安慰柳儿,一边表示坚定的决心。卡拉富不顾大家劝阻,跑到墙下大喊3声图兰朵的名字,尽管柳儿等高喊“死亡”,他还是用力敲了3声锣,以示求婚。乐队奏图兰朵主题,高官称一切都完了,帕木尔与<<费加罗的婚礼>>(作曲莫扎特) 四幕歌剧,达·蓬泰编剧,莫扎特谱曲,1786年5月1日在维也纳国家剧院首次公演,30岁的莫扎特亲自指挥。1824年5月10日,在纽约国家公园剧院,以英文歌词演出。 法国戏剧家博马舍在18世纪70年代创作了“费加罗三部曲”的三部戏剧,分别是《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费加罗的婚礼》和《有罪的母亲》。前两部被谱成了曲,18世纪的莫扎特选择了第二部,19世纪的罗西尼选择了第一部。 如果你还没有看过罗西尼的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的介绍,建议把这两个故事联系起来读,因为这两个故事是相互有关联的。 由于理发师费加罗在阿尔马维瓦伯爵的恋爱和结婚中作出了重大贡献,现在成了伯爵的仆人;曾被伯爵苦苦追求、终于作了伯爵妻子的罗西娜,现在已经受到了丈夫的冷落;伯爵此时的兴趣在一位名叫苏姗娜的女仆身上;苏姗娜,就是费加罗的未婚妻--所以,这部歌剧的中心,就是费加罗用智谋捍卫了自己的婚姻,最终获得了幸福。 <<魔笛>>(作曲莫扎特) 二幕或四幕歌唱剧,席坎内德编剧,莫扎特谱曲,1791年9月30日在维也纳郊外的狄亚·维登剧院首次公演;此剧首演时,并没有获得特别的热烈欢迎。可是每次再演,人望就增高,一星期后莫扎特在写给妻子康丝丹彩的信中曾表示:“我刚从歌剧院回来,今晚照样爆满。像咏叹调“知道爱情的男人”以及第一幕的银铃的场面,跟往日一样安可了……。” 此剧是莫扎特创作的最后一部歌剧,直到他临终前不久才告完成。在即将结束这部歌剧的创作时,有人委托他代作一首《安魂曲》,莫扎特认为此人是上帝的使者,是来召他回去的,他用全部精力,通宵达旦地创作这首在他看来似乎是为自己而作的《安魂曲》,最后终因体力不支而倒了下来。《魔笛》既具有正歌剧的庄严,又具有喜歌剧的明快,其音乐将神秘、圣洁的宗教色彩和明朗、欢快的世俗色彩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十分动听。而且莫扎特本人十分钟爱《魔笛》这部歌剧,他亲自指挥了第一场、第二场的演出,临死前几小时,他还渴望听到《魔笛》的音乐,他请人把钟放在床头,以便计算时间,在想象着正在进行的《魔笛》演出。 埃及王子塔米诺被巨蛇追赶而为夜女王的宫女所救,夜女王拿出女儿帕米娜的肖像给王子看,王子一见倾心,心中燃起了爱情的火焰,夜女王告诉王子,她女儿被坏人萨拉斯特罗抢走了,希望王子去救她,并允诺只要王子救回帕米娜,就将女儿嫁给他。王子同意了,夜女王赠给王子一支能解脱困境的魔笛,随后王子就起程了。事实上,萨拉斯特罗是智慧的主宰,“光明之国”的领袖,夜女王的丈夫日帝死前把法力无边的太阳宝镜交给了他,又把女儿帕米娜交给他来教导,因此夜女王十分不满,企图摧毁光明神殿,夺回女儿。王子塔米诺经受了种种考验,识破了夜女王的阴谋,终于和帕米娜结为夫妻。 <<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作曲罗西尼) 二幕喜歌剧,以法国作家包玛蔡斯的同名讽刺喜剧为蓝本,并由史特宾尼编剧。罗西尼以短短13天一气呵成谱曲,但它的首演却不尽人意,是西欧歌剧史上十分著名的首演失败之一,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罗西尼之前,当时意大利老资格的作曲家派西埃洛已将博马舍的喜剧《塞维利亚理发师》创作成歌剧。1816年,罗西尼受雇剧团的经理根据罗马教皇警察局的挑选又要他创作一部新的《塞维利亚理发师》。派西埃洛在观众中享有很高的声誉,罗西尼预料到会遇到麻烦。他事先写信给派西埃洛,请求他的准许。派西埃洛已经注意到了罗西尼这个年青的对手,回信时既客气又挖苦,说由他来批准罗马当局选定的脚本非常荣幸。尽管如此,相当多的观众仍认为罗西尼重新创作派西埃洛已经创作过的歌剧是胆大妄为,甚至感到非常气愤,1816年2月5日在罗马阿根廷剧院首次公演。首演当天,口哨声、喝倒彩声此起彼伏,观众几乎听不见演员在唱什么。第二天情况有所好转,一周以后,该剧的演出才获得巨大的成功。并与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共称为喜剧的双绝。很快成为世界各地歌剧院最重要的演出戏码之一,也使得此剧成为歌剧史上永放光芒的不朽名作。 17世纪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年青的伯爵阿玛维瓦与富有而美丽的少女罗西娜相爱。罗西娜的监护人、贪婪的医生巴尔托洛也在打罗西娜的主意。伯爵在机智、正直的理发师费加罗的帮助下,冲破巴尔托罗的阻挠和防范,终于和罗西娜结成了良缘。 <<弄臣>>(作曲威尔第) 三幕歌剧,这歌剧原名(又名《里戈莱托》),最后改名《弄臣》。是根据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1802-1885)的剧本《逍遥王》改编而成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威尔第谱曲,1851年3月11日在威尼斯凤凰剧院首次公演,1855年2月19日在纽约首次演出。演出均获得巨大成功,不久即在欧洲各剧场上演,流传至今。 这是十六世纪意大利曼都瓦城发生的故事,该城的公爵是一位风流潇洒的年轻贵族。他所豢养的弄臣是个上了年纪的驼子。为了娱悦公爵,弄臣除了要哭笑逗乐和百般阿谀之外,他还得常常物色美女来满足公爵贪色的本性。甚至当这种事发生在弄臣的妻子和女儿的身上的时候,弄臣还会嘲弄那些愤怒的丈夫和悲痛的父亲。最后所有的报应终于降临在弄臣的身上。而他所珍爱并且怕被人发现的女儿,也成为天谴之下的牺牲者。这个歌剧从华丽的宫廷盛会开始,一步步地推向悲剧的高潮。 <<茶花女>>(作曲威尔第) 三幕歌剧,皮亚韦根据小仲马的著名小说《茶花女》》改编。1852年,威尔第在短短1个月内,完成全部作曲工作。 故事发生于19世纪巴黎城中名妓维奥莱塔与阿尔弗雷多相爱,并希望以此摆脱过去的生活。但他们的爱情遭到阿尔弗雷多的父亲亚芒的反对与干扰。维奥莱塔不得已回到以前的相好杜费尔男爵那里。阿尔弗莱德以为维奥莱塔背叛了自己,当众羞辱了维奥莱塔。在维奥莱塔病重时,阿尔弗雷多和父亲对自己的行为做了忏悔,倾诉了对这位不幸女子的钦佩心情。但这已为时太晚,维奥莱塔在爱人的怀中死去。 <<卡门>>(作曲比才) 风情万种的卡门成功地诱惑了已有情人的唐·霍赛,并在打人被捕后,从为她松绑的唐·霍赛手中逃跑。唐·霍赛当在监禁后与卡门的相会中,两人情意甚笃,并与同样追求卡门的上司楚尼卡中尉发生火并。唐·霍赛因此不能再回营房,被迫加入了卡门的走私集团。良心未泯的唐·霍赛在一次走私活动前与卡门发生了争吵。此时,米卡埃拉来寻找唐·霍赛,希望能挽救误人歧途的恋人。同样对卡门发生兴趣的斗牛士,与唐·霍赛险些进行了决斗,唐·霍赛被米卡埃拉劝去看望他已病危的母亲。在斗牛场中,卡门不愿以丧失自由为代价,拒绝了唐·霍赛要与她开始新生活的请求。烦躁欲狂的唐·霍赛一怒之下杀死了卡门。 <<奥赛罗>>(作曲威尔第) 四幕古典爱情歌剧,博伊托根据莎士比亚的戏剧《奥赛罗》改编,威尔第谱曲。于1887年2月5日在于米兰的斯卡拉剧院首演。 《奥赛罗》是以15世纪末叶赛浦路斯岛作为舞台的。主角奥特罗是一位黑皮肤的摩尔人,担任威尼斯军的统帅。他因听信部下的谗言,杀死了美丽忠贞的妻子黛丝德莫娜。等到明白事情的真相后,悔恨交集,终于自刀,追随爱妻于黄泉下。 <<艺术家的生涯>>(作曲普契尼) 四幕歌剧,《艺术家的生涯》又叫《波西米亚人》贾科萨与伊利卡合作编剧,普契尼谱曲,此剧故事取材自法国作家穆尔朱(1822--1861)的小说《波希米亚人的生活情景》,书中的情节,全是作者和他的伙伴们的亲身体验。叙述住在巴黎拉丁区的、梦想成为艺术家的贫穷青年,和造花女工间发生的有欢笑,有眼泪的生活与爱情故事。普契尼取用后,也植入自己贫穷青春时期的回忆,于是成为具有真实感的、青春诗篇般的歌剧。于1896年2月 1日在意大利都林的里乔剧院首次公演。柳儿为之哭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08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