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中表现人与人之间美好情感的诗句

古代诗歌中表现人与人之间美好情感的诗句,第1张

我愿与君相知

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汉 ;卓文君〈白头吟〉

得成比目何辞死

愿作鸳鸯不羡仙。 唐;卢照邻〈长安古意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李商隐〈无题〉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白居易〈长恨歌〉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李商隐〈无题〉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唐;元稹〈离思〉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唐 ;刘禹锡《竹枝词》

春心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 唐;李商隐〈无题〉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唐;杜牧〈赠别〉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颉,此物最相思。 王维〈相思〉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唐 杜秋娘〈金缕衣〉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李白《清平调之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宋;柳永《凤栖桐》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李煜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李煜 《更漏子 金雀钗》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朱淑真〈山查子〉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 司马光〈西江月〉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玉楼春〉

天不老,情难绝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张生〈千秋岁〉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多情自古伤离别。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雨霖铃〉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虞美人〉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 〉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云案元夕〉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幕幕。 秦观〈鹊桥〉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元徐再思《蟾宫曲春情》

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 清;史清《溪佚题》

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 黄増《集杭州俗语诗》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曹雪芹《红楼梦》

相思树下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民国;梁启超

几次细思量

情愿相思苦! 胡适〈生查子〉

人生自古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宋;欧杨修《玉楼春》

哎!

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许!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古人云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相思

日日相思夜未眠,笑问人间何处无,

苦苦盼望能相见。笑看人生过一世。

次次相见不相问,不必伤心不流泪,

偷偷留下这首诗。悲欢离合人人有。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秋风词 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 刘禹锡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燕子楼 张仲素

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不是长。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无题 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香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无题 李商隐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暮秋独游曲江 李商隐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离思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赠别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寄人 张泌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写情 李益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赠婢 崔郊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寄李亿员外 鱼玄机

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江陵愁望有寄 鱼玄机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长相思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 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梦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长相思 林逋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乌夜啼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谒金门 冯延巳

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捋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玉楼春 欧阳修

樽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西江月 司马光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红姻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微醒深院月斜人静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美人 秦观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荥迥,借问一枝如玉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凤栖梧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忆帝京 柳永

薄衾小枕天气。乍觉别离滋味。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

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也拟待、却回征辔。又争奈、已成行计。

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远知何处

鹧鸪天 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青玉案 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渔家傲 陈袭善

鹫岭峰前阑独倚。愁眉蹙损愁肠碎。红粉佳人伤别袂。情何已。

登山临水年年是。常记同来今独至。孤舟晚扬湖光里。衰草斜阳无限意。

谁与寄 西湖水是相思泪。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

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

流不尽,许多愁。

抒发情感的诗句如下:

1、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袁枚《马嵬》

2、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裴迪《崔九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

3、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罗隐《魏城逢故人》

4、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5、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6、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屈原《国殇》

7、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8、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戴叔伦《客夜与故人偶集》

9、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10、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刘禹锡《蜀先主庙》

11、晴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刘长卿《谪仙怨·晴川落日初低》

12、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袁凯《京师得家书》

13、泪湿阑干花著露。——毛滂《惜分飞·泪湿阑干花著露》

14、薄衾小枕凉天气,乍觉别离滋味。——柳永《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

15、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孟浩然《送朱大入秦》

爱国诗人陆游对《出师表》更是推崇备至:“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认为它是无与伦比的“名世”之作。在旧时代,还流传着这样的说法:“读《出师表》不流泪不算忠臣,读《陈情表》不流泪不算孝子”。这虽然不免带有封建意识,但亦足见此文感人之深。

人们常说:文如其人。读罢《出师表》,益感斯言之不谬。这不仅文章的风格宛如作者之为人,而且更由于作者倾注了真挚的思想情感和写入了以身许国的政治经历。因此它才具有如此深切的感人力量。在《出师表》中,作者对自己身世的表述,是和当时纷争扰攘的局势和蜀国的历史紧密地揉和在一起的。为了全面理解文章的内容,本文不得不花一定的篇幅先来简介一下当时的政治发展变化的形势和作者的有关身世经历。

东汉末期,朝政日非,社会动乱,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因而导致了“三十六方同日而起”的黄巾农民大起义。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各个地主武装集团扩充了自己的实力。为了掠夺地盘,消灭异己,他们在中原地区展开了长达十余年的军阀混战。幼年丧父的诸葛亮,随叔父玄从山东流亡湖北,避乱荆州。玄死,诸葛亮寓奇襄阳城西三十里的隆中,“躬耕于野,不求闻达”(《进诸葛亮集表》)。此即《出师表》中所云:“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当时,名为皇族中山靖王之后,实乃织席贩履出身的刘备,亦集结一小股人马参与了镇压黄巾起义的活动,随后又与其他军阀逐鹿中原。由于“智术短浅”,力量单弱,十几年来,刘备老是东奔西赶,屡受挫折;经几度辗转,最后只得依附于荆州刘表,且险于遭到刘表妻党的暗算。建安十二年(公元二O七年),屯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的推荐下,“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各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进诸葛亮集表》)在草庐之中,刘备向诸葛亮询问兴复汉室、统一天下的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先取荆、益,后图中原,即从鼎足三分到统一全国的方案和“西和诸戍,南抚夷越”,“东和孙权,北拒曹操”,“内修政理”的外交、内政方针,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策”。

与此同时,北方的曹操在军事上可说是节节胜利。特别是官渡一战,打败了强大的敌手袁绍以后,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三年,曹操乘胜利的形势,亲率大军南下荆州。时荆州刺史刘表新亡,继位的次子刘琮不战而降。刘备首当其冲,孤军作战,由于众寡悬殊,刘备乃弃新野,走樊城,奔当阳;在当阳长坂被曹操的轻骑兵打得大败,复逃至夏口。曹操率领着号称八十万水陆大军,从江陵沿长江东下,企图一口吃掉刘备和孙权。这就是文中所说的“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的背景。在这形势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二十七岁的诸葛亮“乃建奇策,身使东吴,求援吴会”(《进诸葛亮集表》)。在孙权的帮助下,大破曹军于赤壁。刘备遂据有荆州。到建安十九年(公元二一四年),又夺取了益州。至此,始实现了统一方案的第一步:即“跨有荆、益”,“鼎足之形成矣”。(《隆中对》)

又过了六年(公元二二一年),刘备称帝于蜀,拜诸葛亮为丞相。而在这前两年(即建安二十四年,公元二一九年),关羽曾率荆州之兵,打败了曹魏襄樊的驻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由于关羽未能认真贯彻“联吴抗魏”的外交方针,使得曹操得以乘间策动孙权密遣大将袭取了荆州,擒斩了关羽。刘备称帝后,“忿孙权之袭关羽”,“秋七月,遂率诸军伐吴”。第二年二月,“于夷道猇亭驻营”,六月,惨败于吴将陆义。(见《三国志·先主传第二》)刘备收败军退居白帝城。由于愧恨交加,刘备于章武三年(公元二二三年)春在白帝城病殁。死前,曾从成都召来诸葛亮托以后事,并对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说:“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又诏敕后主说:“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三国志·诸葛亮传》)所以《出师表》说“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终刘备之世,未能实现北伐中原、兴复汉室的愿望。

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三大战役之一。这次战役的结果,蜀国不仅在军事上的损失十分惨重,而且在外交上也陷于孤立。而刘备的继承人刘禅,是历史上典型的庸懦无能之君“南中诸君,并皆叛乱”(《诸葛亮传》)。蜀国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诸葛亮就是在这样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受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挑起蜀国军政大事的重担的。

诸葛亮在刘备死后的几年中,夙兴夜寐,勤勤恳恳,在内政、外交、军事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效。陈寿对此作了公正的评价:“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于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怨,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进诸葛亮集表》)诸葛亮这样惨淡经营,励精图治,目的是为了实现隆中方案的第二步:“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亦即完成刘备未竟的统一事业。后主刘禅建兴五年(公元二二七年),诸葛亮认为伐魏条件已经具备,于是向后主上了这份《出师表》。

《出师表》不同于一般的请求出兵的奏章。它是诸葛亮出师北伐之前,由于对内政放心不下而向后主刘禅提出的政治建议和劝告书。他殷切地希望后主亲贤远佞、修明内政,以保证北伐的成功,彻底完成“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帝王之业。

文章的第一部分,在分析形势的基础上对内政提出三项建议:“开张圣听”;赏罚公正严明、内外不可异法;“亲贤臣,远小人。”

文章开头就说:“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这既是对刘备之死表示感伤和惋惜,又含有需待完成刘备未竟之业的意思。“今天下三分,益州被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当时蜀国的形势,正是如此,并非危言耸听。三国之中,魏最强,吴次之,蜀最弱。特别是近十年来,荆州被袭,关羽丧生;夷陵败北,刘备殒命……这对蜀汉来说,形势确实是严峻的。这就暗示出:如不发愤图强,不仅“兴复汉室”无望,即使想与魏、吴持久并存,也是不容易的。这一分析很重要:它既促使后主不要安于现状,沉于逸乐,不要放松警惕;同时又是下面提出建议的基础。

接着,文章用“然”字一转,谈到国内的有利条件:先帝所遗老臣,内臣不懈于内,外臣忘身于外,他们之所以这样竭忠尽智地为后主效劳,都是为了报先帝知遇之恩。怎样才能充分发挥这批老臣的作用呢?关键在于“开张圣听”,即广开言路,多方面地听取群臣的意见。只有这样,才能光大“先帝遗德”,激励群臣的志气。“开张圣听”,是诸葛亮“集众思,广忠益”的一贯思想。他在《便宜十六策·纳言第四》中就说过:“夫人君拒谏,则忠臣不敢进其谋,而邪臣专行其政,此为国之害也。”

赏罚分明,不偏不私,也是诸葛亮的一贯主张,并一直坚持贯彻、卓有成效的。蜀国贤臣张裔赞扬诸葛亮:“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此贤愚之所以佥忘其身者也。”(《三国志·张裔传》)在赏罚问题上,诸葛亮不仅公正严明,而且严于律己,身体力行。如就在这次祁山战役中,本是马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以致失却街亭这一战略要地的,按说只要斩了马谡即可明正军法;可是诸葛亮毫不推卸自己的责任:他立即向后主上了《自贬疏》,检查自己“明不知人,恤事多暗”,“至有街亭违命之阙”,“请自贬降三等”。正因为公正严明地赏善罚恶是治理国家的绳墨,所以诸葛亮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建议郑重地向后主提出来。

至于亲贤远佞,正是汉室兴衰的经验总结,也是这次建议的核心内容。《诸葛亮集》卷首“诸葛亮著作考”项下所列“诸葛亮论前汉事一卷”的按语云:“本传《出师表》有曰:‘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此数语,似此一书之大旨,其殆与昭烈所论者欤?”这里所说的“先汉”,实指西汉前期;后汉,实指东汉后期。西汉前期,由于几个帝王连续重用贤臣,所以出现了封建社会三大治世之一的“文景之治”。东汉后期,由于桓、灵二帝禁锢善类,崇信宦官;而他们手下的大臣,又卖官鬻爵,非亲不用,非仇不诛,以致天下大乱。诸葛亮深有感慨地提出这一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是有现实意义的。他深知刘禅昏暗不明,担心他宠信宦官,重蹈桓、灵覆辙,因而特加告诫;后来黄皓作乱,蜀汉灭亡,证实了诸葛亮的预见。所以前人说亲贤远佞这段文字是“一书之大旨”,是有道理的。因为,能够做到“亲贤臣,远小人”就一定能“开张圣听”,也一定能做到赏罚分明,公正无私。

文章第二部分的前半部分,叙述自己二十年来以身许国的经过。从叙述中充分表露出自己勤劳国事,鞠躬尽瘁的一片忠忱;对刘备知人善任和三顾之恩、托孤之义的敬佩与感激。这一叙述,意在借以感动后主体验创业的艰难,以激励他继承和发扬“先帝遗德”,发愤图强。这里特别提到的“先帝知臣谨慎”,也是有深意的。“谨慎”,在此意味着勤奋不怠,深思熟虑,不轻率,不马虎,不浮躁:这确是诸葛亮突出的优点。表中着意地点出来,既说明自己对国事“夙夜忧叹”地操心,又表现对刘备的知己之感,还在于有意提醒后主:出师伐魏和对内政方面提出的建议都是经过“谨慎”考虑的,是应该“察纳”的。

文章在叙述二十年的经历之后,又用“今南方已定”的“今”字回到当前的问题。这段文字很有气势,充分表现了诸葛亮北伐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和信心。接着概括综述一下前面的建议,以示反复叮咛,并对自己,对攸之、祎、允,对后主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明确各自的职责。结尾数语,表现了临行前无限依恋之情。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出师表》以反复劝勉刘禅继承刘备遗志,亲贤远佞,励精图治,以巩固和扩大蜀汉帝业为中心内容,充分流露出诸葛亮忧心国事,对刘备父子忠贞不渝的思想感情。

在写作艺术方面,《出师表》有些很好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首先,文章把议论、叙述和抒情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寓抒情于议论、叙述之中。

诸葛亮寄寓隆中,自比管仲、乐毅;他“不求闻达”,不是绝意仕途,而是择主而事。刘备三顾草庐,君臣相遇,“希世一时”,如鱼得水。诸葛亮认为可以辅佐刘备以施展其政治抱负,因此他夙夜匪懈,事必躬亲,以国事为己任。而刘备临终时,又单独托以国家大事,要刘禅以事父之礼事之。此后诸葛亮更加竭尽全力地把对刘备的感恩,报之于刘禅。他希望刘禅继承乃父之志,发扬乃父之风,支持他完成乃父未竟之业。他把刘禅能遵循刘备的遗言,看作是对自己的恩惠而感激不尽。诸葛亮对刘备父子的感情,都是从肺腑中流出的。正因如此,《出师表》在内政方面向后主作的建议来说,是议论;在谈以身许国的经过来说,是叙述,在议论和叙述中,处处流露出真情实感。这种感情有时溢于言表,有时蕴于言中。特别是一篇之中十三次提到“先帝”,更深切地表达了对刘备无限眷念之情。

语言恳切,用词适度,是本文的又一特点。

诸葛亮和刘禅之间,除君臣关系外,诸葛亮又是刘禅的父辈。他不能坐视昏庸的刘禅贻误帝业,有话就得讲;但又不能失君臣之义,不能对刘禅有任何触犯。因此,用词轻重,语气缓急,都必须斟酌。在行文中,诸葛亮处处以刘备的遗言、遗诏、遗德为基础来提出问题,阐明观点,这就既使刘禅和群臣感到亲切,特别使刘禅如聆父教,又使自己没有教训之嫌。在提出每一建议和劝告时,总是语重心长地反复叮咛。不仅指出应该如何,而且指出不应该如何,如“诚宜开张圣听……不宜妄自菲薄……”;“不宜异同……宜付有司……不宜偏私……”;“亲……远……”等。又如第一部分的建议,在第二部分中又加以概括综述。这些都体现了这一特点。这反映了诸葛亮谨慎忠贞的品质。

文章第三个特点,是结构紧凑而富于变化。如在第一部分中提出的三项建议,其方式和步骤都不相同:第一项是在分析当前形势的基础上引出来的;第二项则直接提出“宫中府中,俱为一体”的道理,说明应该怎样做和不应该怎样做;第三项是先推荐一批贤能的文武官员,希望后主重用,然后说明推举贤臣的用意是要后主吸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亲贤臣,远小人”这样才能兴旺发达。如此写法,就不同于一般的奏疏的分条陈述,而使文章的结构富于变化。又如全文的要旨是亲贤远佞,而亲贤尤为远佞之本,因此文章以“开张圣听”起,又以“咨诹”、“察纳”收。这样前后照应,结构十分紧凑。

诸葛亮这个历史人物,从古到今都受到颂扬和肯定。但不同时代、不同阶层的人肯定他的出发点都不相同。今天我们肯定历史上这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是因他在历史上的活动有利于当时的人民和历史的发展;而他在政治、军事活动方面的智慧和经验,他那执法无私的精神和严谨、廉洁的品质,至今仍是值得我们借鉴的遗产。

自然,诸葛亮的一切活动,有具体的阶级内容;他对刘备的忠诚,显然有感恩图报的封建因素。但是,他与刘备的“厚相结纳”,如鱼得水,主要是政治见解上的一致。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化地把报三顾之恩、托孤之义看作是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唯一原因。

写古诗的句子

 写古诗的句子,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句子,中国语言的意义非常的多,有很多我们常用来表达情感的文字,不同的场景表达的意义不一样,那么有哪些写古诗的'句子呢?下面就和我一起来看看吧。

写古诗的句子1

 1、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2、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温庭筠《利州南渡》

 3、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题》

 4、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5、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饮酒·其五》

 6、休言半纸无多重,万斛离愁尽耐担。——陈蓬姐《寄外二首其二》

 7、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8、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戴叔伦《兰溪棹歌》

 9、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白居易《长相思》

 10、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写古诗的句子2

 1、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

 2、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佚名《静女》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4、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

 5、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

 6、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二》

 7、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孙革访羊尊师诗》

 8、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柳永《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

 9、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黄庭坚《寄黄几复》

 10、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周邦彦《六丑·落花》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李白《三五七言 / 秋风词》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 新添声杨柳枝词》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司马相如《凤求凰 / 琴歌》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黄庭坚《寄黄几复》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晏殊《玉楼春·春恨》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顾夐《诉衷情·永夜抛人何处去》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李白《三五七言 / 秋风词》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柳永《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白居易《夜雨》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张先《千秋岁·数声鶗鴂》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李煜《长相思·一重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119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