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册《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高一上册《烛之武退秦师》教案,第1张

  高一上册《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设计思想

 《烛之武退秦师》是人教课标版必修1第二单元第一篇文言课文,是《左传》中的一篇优秀叙事作品。《左传》描写人物,以极少的笔墨,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内心活动和某些细节的描写,展示出不同人物的鲜明性格。因之,本文的学习,欣赏本文精彩的人物语言,领略人物性格之美、辞令之美。便是教学的主要任务。

 课文情节相对简单,但涉及到郑、秦、晋三国历史上的恩怨与利益,涉及到人物称谓和外交辞令,当然,更涉及到许多古汉语特殊词句。扫除这些障碍,要让学生课下充分预习,教师针对性进行点拨。

 同时,作为一篇文言短文,理解、把握常用实词,辨析常见虚词,亦是教学重点之一。

 褚树荣老师认为,阅读、鉴赏文言文要有三个层面,即文句——文章——文化,很有道理。学习古代文章,不仅是掌握词句,了解文意,还要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借此观照我们的现实生活,给我们提供一个历史的借鉴。本篇教学设计,力求准、稳、实,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情有所获。

 故本课教学设想是:学生充分预习,自主合作探究。(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以发现问题;课堂上提出问题,师生择要解决问题。(2)课堂上解决疑难字句,在词句积累过程中复习成语,打通古今汉语联系,学以致用。(3)尝试用填空的方法,概括文意,表达观点。(4)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感受人物,领略文章理性之美、辞令之美。(5)读写结合,融理解鉴赏与表达交流于一体,提升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古为今用的意识。

 设计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A、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文言实词、虚词、一些常见的特殊句式。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整体把握文章大意,培养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B、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方式,诵读课文,填空概括文意。分角色朗读,赏析人物的语言和性格。读写结合,融理解鉴赏与表达交流于一体。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机,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勇于担当的爱国主义精神。

 方法设计

 1、 朗读法 运用诵读、自读和领读等多种形式,力求做到熟读成诵。

 2、 情景设疑法 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巧设疑问激发学生的思维。

 3、 探究、讨论的方法,培养学生深入学习、结合文本语境合理推理词语意思的语文能力。

 预习设计

 1、 你对《左传》了解多少收集相关的材料。

 2、 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熟读课文,思考:你觉得课文那个地方精彩为什么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由学生的预习导入:投影课题——《烛之武退秦师》,问:这个“退”字给如何理解请学生回答。

 孙子兵法云:“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兵法的最高境界。烛之武何能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就解除了秦晋两国对郑国的围困这里面有着怎样的大智大勇,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历史,感受一下春秋时期的刀光剑影;走近这位古代的英雄,欣赏那惊心动魄的唇枪舌剑吧!

二、熟悉文本,积累字词

 1、学生介绍《左传》,教师根据情况适当补充。

 2、让学生提出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师生共同选择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作为重点。

 3、学生齐读课文。

 (1) 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

 (2)师生一起纠正字音、句读。(投影显示)

 4、积累字词(投影显示,学生在语境中推测,教师相机点拨)

 (1)解释下列词语,说说与现代汉语意义上区别

 越国以鄙远 且贰于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 行李之往来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2)解释下列黑体词,了解其活用类型

 夜缒而出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既东封郑 若亡郑而有益于秦

 (3)比较辨析下列虚词意思

 其:以其无礼于晋 君知其难也 吾其还也

 以:以其无礼于晋 越国以鄙远 焉用亡郑以陪邻

 焉:焉用亡郑以陪邻 将焉取之 朝济而夕设版焉

 (4)指出下列句式的特点

 以其无礼于晋 晋军函陵 是寡人之过也 夫晋,何厌之有

 5、字词训练(投影显示,请以下列黑体词在本句中的意思填写成语。)

 且贰于楚也(忠贞不贰)

 因人之力而弊之(因人成事)

 以乱易整,不武(胜之不武)

 朝济而夕设版焉(朝令夕改)

 夫晋,何厌之有(学而不厌)

 是寡人之过也(闻过则喜)

 (积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和学生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现代成语脱胎于古代文言,学生掌握一些,此举举一反三,既活学活用,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三、深入文本 ,把握内容

 (一)学生分别读四段内容,然后请学生思考讨论,教师相机点拨。

 1)、“晋侯、秦伯围郑”的原因(原话回答)

 2)、两国驻军有何特点(原话回答),为何详细写出驻军位置

 3)、虽有不被重用的牢骚,却答应临危出使,你如何看烛之武

 4)、以危国之臣的身份说服对手,烛之武找的出发点是什么

 5)、你如何看晋国退兵的原因

 (二)根据文意,在空格处填写一个恰当的字进行评价。(投影显示)

 秦、晋征讨郑国,其理可谓( )矣;强敌大军压境,其势可谓( )矣;

 烛之武临危受命,其情可谓( )矣;一番说辞力挽狂澜,其言可谓( )矣;秦伯背盟结盟,其行可谓( )矣;晋文果断撤军,其人可谓( )矣。翻云覆雨敌我互换,其因皆为( )矣。

 参考答案:谬,危,义,妙,滑,智,利(意思对即可)。

 (激荡学生的思维永远是语文课的一个任务,用文言思维如何这是一个尝试。)

四、感受文本,把握形象

 分角色朗读课文,感知文本内容、节奏,感知人物形象。

 1、 教师点拨:

 1)、注意每段的语意,注意语调、停顿、重音的处理。

 2)、要求——读出人物的心理,读出个性,读出情韵,读出理趣。

 3)、方法——先在组内自主分角色朗读,然后小组展示。教师相机进行点拨。

 2、 请学生思考、讨论:

 ⑴烛之武有哪些可爱之处用林则徐的哪两句诗可以概括他的精神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避之。”

 (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不应该抽象分析,在学生自己的诵读感悟中,他已经习得了。)

 五、探究文本,把握说理艺术

 学生合作探讨烛之武说辞一段,把握高超的说理艺术。

 1、点拨——

 ①“秦晋围郑,郑既知之矣”——坦言知亡,避其锐气。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至“君之薄也”——指出亡郑只对晋国有利。措辞委婉而谨慎,他没有立即指出秦、晋联盟的虚伪性,而是从地理位置入手,巧妙地点明秦、晋之间的厉害关系。既符合实际,又从根本上动摇了秦、晋联盟的基础。

 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至“君亦无所害”——说明舍郑会对秦国有益。如果说第二层是分析危害动摇秦伯的话,这一层则是引诱秦伯了。他换了一个角度,阐明郑国存在对秦国可能有的种种好处。

 ④“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至“唯君图之”,有了前面的铺垫,烛之武不失时机地从秦、晋两国的历史关系,说明晋国曾对秦国过河拆桥,忘恩负义。然后又从历史说到现实,进一步分析了晋国的贪得无厌,让秦国意识到自己的危险。

 2、你认为烛之武说服秦伯,他抓住最关键的那一点 (彼此之间的利益关系)

 3、学生朗读烛之武说辞一段文字。

五、课外拓展(选作)

 (一)、情景训练:假如你在大街上看到了一位随地吐痰的年轻人,你如何去说服他注意公共卫生课下准备一段说辞,准备在下次的演讲会上表演。

 (二)、课外延伸:课下收集相关资料,进行专题研究:我看《左传》人物说辞的艺术特色。

 《烛之武退秦师》载于《左传·僖公三十年》,题目为后人所加。内容讲述公元前630年,秦、晋借口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且与楚国亲近,而合攻郑国,在自己的国家(郑国)危难面前,烛之武前往敌国交涉,于强秦面前,其不卑不亢,能言善辩,终于使秦国从郑国退兵。那么《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好的教案怎么写?以下仅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左传》的有关知识以及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掌握基本的文言知识,提高文言阅读的能力。

 3、整体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思路,根据文意背诵课文。

 4、赏析人物形象和写作技巧,学习古人在国难当头时,不计个人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方法

 1、朗读法。自始至终以朗读为教学的手段和依据,运用多种形式朗读,教师诵读、学生自读、学生领读等,力求做到熟读成诵。

 2、问题导读法。教学过程中,以设置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同时,把握文章内容,掌握学习的重点、难点。力求以问带讲,以答带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使其善于动脑,敢于发言。

  三、教学重点

 1、重点理解“贰、军、辞、鄙、陪、敢、济、肆、阙、与”10个词语。

 2、学习古人在国难当头时,不计个人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教学难点

 领会和学习烛之武的劝说艺术。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1、导入

 联系初中所学《曹刿论战》,学生介绍《左传》,教师补充材料,《左传》的有关知识以及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整体把握

 (1)解题:理解题意,你会想到那些信息

 (2)介绍时代背景:本文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主要是记述公元前630年郑国烛之武利用秦、晋矛盾,向秦伯分析了当前的形势,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说明了保存郑国对秦有利,灭掉郑国对秦不利的道理,终于说服了秦伯。秦伯不但撤走了围郑的秦军,反而派兵保卫郑国,迫使晋国不得不撤兵,从而消除了郑国的危机。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避艰险,只身说服秦君,解除国难,表现了他深明大义和捍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以及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3课堂教学

 第一步,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选一名学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再选一名学生评论优缺点,概括你所听懂的故事。

 齐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读清节奏,读清句读。对照注释,结合上下文疏通文意,圈画词句疑难点。提出疑难字词。

 第二步,内容研读(在学生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设计问题串连全文,并适时的采用不同形式让学生诵读文章。学生在思考的同时加强讨论与交流,把握课文内容。)

 (1)学生齐读第一段,思考:烛之武在什么情况下“退秦师”的为什么攻郑

 提示:秦晋围郑,郑国危如累卵。联系时代背景,这一段25个字介绍了哪些内容找出重点词:贰、军、于

 (2)一学生领读第二段,找出重点词句如“辞” “之”“然郑亡,子亦有不利已”。

 讨论:烛之武是怎样出场的这一段对表现人物以及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提示:此段为侧面烘托人物形象。佚之狐的推荐,道出了烛之武卓越超群的外交才能,使主人公未出场时,就引起了读者极大的关注。

 (3)由男生齐读第三段。

 本段字词较多,要求翻译课文,解决字词障碍。如“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鄙、陪、敢、济、肆、阙

 全体同学考虑:烛之武是如何说服秦伯退兵的

 提示:说辞仅125个字,却不卑不亢,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地道出了秦、晋联盟的虚伪,亡郑对秦的不利,晋国的贪得无厌和背信弃义,委婉曲折,面面俱到,从地理到历史,步步深入主题,句句打动对方,不愧是一段非常漂亮的外交辞令。

 (智)退:利用矛盾,施攻心术,动之以利,晓之以理。

 (勇)退:烛之武关键时刻深明大义,不计得失,舍小存大,顾全大局,挺身而出,夜缒而出,知难而上,义无反顾。

 (巧)退:既有运筹帷幄、了然于胸之计谋,又有巧舍如簧、字字千均之言辞。

 可看出烛之武是一个怎样的人A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 B知难而上,义无返顾的勇士。 C口若悬河,巧言善辩的辩士。

 (4)学生齐读第四段,解决字词如“与”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讨论:晋侯在秦军撤退时为什么不乘机袭击秦军本段对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何作用

 提示:主要考虑到“仁”“知”“武”的道理。

 4精读课文,体会课文叙事特点

 (1)伏笔与照应:这篇课文虽短,但在叙述故事时,却能够处处注意伏笔与照应。例如,在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时,说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说明秦、郑并没有多大的矛盾冲突。“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为下文烛之武“夜缒而出”,出使并说退秦军埋下了伏笔。“夜缒而出”照应了开头的“秦、晋围郑”,“国危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和“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又照应了上文秦、晋虽是联合行动,但貌合神离,既没有驻扎在一起,彼此的行动也不需要通知对方,这就为秦、郑联盟提供了条件。

 (2)波澜起伏:这篇课文充满了波澜,显得生动活泼。如,大军压境,郑国危在旦夕,不禁让人捏着一把汗,而佚之狐的推荐,使郑伯看到了一线希望。读者满以为烛之武会顺利出使敌营,挽狂澜于既倒,谁知他却因长期得不到重用而“辞曰”,打起了退堂鼓,使郑国的希望又趋渺茫。郑伯的自责,也增添了文章的戏剧性。再如,秦国退兵后,子犯建议攻打秦军,秦、晋关系顿时又紧张起来。晋公讲了一番“仁”“知”“武”的大道理,才平息了一场虚惊。课文有张有弛,曲折有致,增加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3)详略得当:这篇课文主要是表现烛之武是怎样说退秦师的,所以重点放在烛之武的说辞上。对“退秦师”的前因后果,只作简略交代。在烛之武“夜缒而出”的前后,郑国君臣和百姓是怎样焦急地等待烛之武的消息,秦国君臣又是以怎样的场面和骄横态度接待这位即将亡国的`使臣,作者都一字未提,而是集中笔墨塑造烛之武的形象,从而做到繁简得当,层次井然。

 5自主、合作,深入探究

 (1)大军兵临城下,郑国危如累卵。受命于危难之际的烛之武,不费一兵一卒,不动一刀一枪,却使秦晋盟散约毁,两支人马自动撤离。烛之武成功地劝说了秦君,凭一己之力,解救了郑国,其劝说的艺术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提示:主要从烛之武的劝说艺术进行分析总结。烛之武的一段说辞,晓之以利害,动之以感情,言辞巧妙。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尊重他人,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对方的利害得失等。

 (2)人们评在价烛之武时,有的说他是一个“志士”,有的称赞他是一个“勇士”,有人指出他首先是一个“辩士”,也有人说他具备这三种人的特点。请发表一下你的看法。

 6作业

 (1)尽量背诵。

 (2)归纳文中词性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现象。

 (3)我国古代著名学者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曾高度评价口才的作用:“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烛之武退秦师再次印证了“舌头”在战争中的巨大作用──外交是第二战场。对此,你感受如何请联系你所了解的史料写一段文字,不少于300字,题目自拟。提示:可以结合史料从“口才”的作用等角度入手,阐述自己对“口才”的认识。具体史料可以联想到毛遂义正词严,说服楚王与赵国缔约;蔺相如用三寸之舌,捍卫了赵王的尊严;诸葛亮舌战群儒等。

  板书设计

 秦晋围郑 秦晋退兵

 五 越晋难治 妙

 论 亡郑利晋 语

 救 舍郑利秦 退

 郑 晋人无信 秦

 国 晋人无厌 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133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