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表情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性(2)

浅谈表情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性(2),第1张

浅谈表情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性

  (二)虚拟化

 表情以人体形式美为媒介来抒发和传播舞蹈形象的思想感情。一方面它是物质的,另一方面它是虚拟的,只存在于此刻转瞬既逝,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在观众接受过程中最后完成的。在虚拟环境下通过演员的明确的表情表演,带出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等种种舞蹈形象的内心情感来。例如:在舞蹈《一片羽毛》中因为环境的恶化,雌雄双鸟的一先一后的死去后,当群鸟悼念时,它们双目紧锁、眼睛怒视的表情准确地表达了它们内心的悲伤、愤怒和挣扎的情感,但是现实生活中你是看不到一只鸟这样的表情的,因为它是先经过艺术加工、提炼、美化,再经过艺术想像和创造的,才形成了带有强烈人性化色彩的舞蹈面部表情。所以说舞蹈表演中的面部表情是在一个特定的虚拟情景中,一个舞蹈形象当时的情感表现,所以我认为舞蹈中的表情带有虚拟化的特征。

  (三)类型化

 在舞蹈表演中,表情并且根据不同舞蹈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具有了类型化的特征,且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体现舞蹈形象的情感的表情,如:喜、怒、忧、思、悲、恐、惊、无奈之类,例如,在女子群舞《剪纸姑娘》中里面的面部表情直接把快乐和喜庆表达了出来。又如舞蹈《同行》中两位在沙漠中行军的女战士,在炎热恶劣的生存环境下,彼此都想将仅剩的一点水留给对方,特别是一位女战士到下时,在这之间的表情特别体现出了舞蹈形象内心的忧、悲、无奈和坚强等情感来。

 二是帮助塑造舞蹈形象或角色的表情,例如舞蹈《秦王点兵》和舞蹈《十面埋伏》它们舞蹈中的表情结合舞蹈动作和舞蹈主题把中国古代战士的形象刻画的惟妙惟肖。又如舞蹈《醒狮》中雄狮的形象通过演员表情的表达,刻画的十分传神。概言之,舞蹈表演中的表情自有其特定的功能,其功能只能满足特定之需求。所以这里我要说舞蹈表演中的表情具有类型化的特征。

三、表情在舞蹈表演中的作用

(一)帮助表达舞蹈情感

 舞蹈是通过奔放舒展、刚柔结合的优美动作,传达相互深刻的情感内容,表达特定人物的思想性格和情感活动,这是舞蹈最基本的审美特征。如《诗经大序》中所说:“情动于中并形于言,言之不足,故磋叹之,磋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可见,舞蹈动作在表达感情、抒发思想情绪上,是有其独特长处的。

 实际上表情就是舞蹈动作的一部分,是实现表情达意,感染他人的一种信息传递手段。它以最灵敏的特点,把舞蹈形象各种复杂变化的内心世界表达出来,如高兴、悲哀、痛苦、畏惧、愤怒、失望、焦虑、烦恼、疑惑、不满等思想感情充分表现出来。比如双人舞《追鱼》中当小鱼陷入渔翁之手,被强拉着走时,虽然步法简单、平常但是当他斜眼瞅着鱼翁,使劲 橛 起小嘴时,一派天真地懊悔、抱怨的表情,立即妙趣横生的把情绪推向高潮。可以说舞蹈中的面部表情是舞蹈演员表达角色内心情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重要渠道之一。

(二)帮助塑造舞蹈形象

 舞蹈形象的塑造需要舞蹈演员经历一个由外到内、再由内到外、内外结合的过程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体验具体人物的心理活动并把握其个性特点,给身体动作(技巧)以内心依据,要塑造一个成功的舞蹈形象只有理解音乐和拥有娴熟的舞蹈技术技巧是不够的,我认为要塑造成功的舞蹈形象必须是深入到舞蹈形象的内心中去,必须“以情动情”,然后才能“舞在其中”。舞蹈的“情”,不是单纯加在已经出来的动作外表之上的,而是用感情,发展动作,再产生感情,而这里所指的感情最终体现在舞蹈演员的表情上,它是最直接的也是最直观的。例如在中国古典舞剧目《秦佣魂》中,剧目本身塑造的是一个威武刚健的古代战士,在舞蹈中舞蹈演员眼睛微微圆睁,眼神坚定而刚毅,嘴角微微颤动,再配合阳刚有力的舞蹈动作,就这几点就把一个古代威武战士的形象展现在观众的面前。在舞蹈表演中的面部表情是结合舞蹈动作来帮助舞蹈形象的塑造,它是帮助塑造舞蹈形象不可缺少的部分,但它却不是独立的,它必须和舞蹈动作相结合才能完整的塑造出鲜明的舞蹈形象。因此以情动情塑造有血有肉的丰满的艺术形象,面部表情是不可以缺少的一部分。

(三)帮助渲染舞蹈表演气氛

 舞蹈表演气氛主要指在舞蹈演出中某种情绪性的制造和渲染,制造舞蹈表演气氛是舞蹈演出艺术中一项重要的创作任务。舞蹈表演中的面部表情在舞蹈表演气氛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是舞蹈中表情达意和表演气氛渲染的最终焦点。舞蹈表演中的表情作为体现舞蹈形象内心情感的重要表现方法之一,它是最直接跟观众交流沟通的,它能够加强观众对舞蹈作品情感的感受和观众自己内心情感的体验,从而提高舞蹈表演的气氛。如舞蹈胶州秧歌《书春》中,表演者对春天来临的热情眼部是用了笑眼、探视等来表现舞者的热情。情感的表现需要演员的投情,演员要利用想象帮助投情,用丰富的面部表情使人物更加鲜明地表现出来,这样才能使使舞蹈表演的气氛达到最高点。可见舞蹈表演中的面部表情是舞蹈表演气氛渲染的主要手段之一,并且是不可缺少的。

四、表情在舞蹈表演中的出现的问题

 很多学校在舞蹈教学同时都会排练大量的舞蹈作品参加校内外文艺演出,有些舞蹈作品编排构思不错,学生动作也很整齐,但是总是让人感到学生不够投入,表演时舞蹈表情不够到位,觉得这方面很有必要进行探讨。学生只注意了外部形态动作的模仿,而忽略了内在情感的体验,学生在表演中只注意动作和构图的变化,难免表情紧张、不够投入,为表演而表演,缺乏艺术感染力。由此可见,舞蹈表情的确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是提高舞蹈表演艺术表现力的一个突破口,是一个在舞蹈教学策略方面需要探讨的课题。

 舞蹈表情是由舞蹈的全部动作和全身心的动态来体现的,它通过面部的表情、手臂的弧度变化、肢体的摆扭、足部的移动、呼吸的提沉冲靠来统一表达内在的情感。它对揭示人物的内在心理活动,表现多种情绪的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舞蹈的表情不单单由某一个动态的部位来体现,单独的手的动作,如果没有身体其他部位的配合就很难以正确表达丰富的内心感情。同样,如果各部位不相适应,还会导致外在形态扭曲和懈散,破坏舞蹈的动态美。因此,我们所说的舞蹈表情是由全身心协调一致,透过外在的一个个富有情感的动态和技巧动作,准确反映出特定的美的神韵。这种表情的力量富有艺术的魅力,当每一个舞蹈动作都充满了表情,整个舞蹈的表现力就得以实现了。要达到以上的要求需要在平时训练中全面重视,在排练方法上适当调整,在表演中充分进入角色,形成系统连续的表情体验和表演。 五、表情功力需要文化底蕴

舞蹈演员在舞蹈艺术形象创造中的重要作用是什么内容如下:

一个优秀的文艺作品,除其本身拥有的叙事性与内容感之外,精神内涵以及作品本身的情感传递往往是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得以实现。舞蹈通常会借助音乐、服装等除肢体动作以外的形式来对作品加以衬托。

舞蹈表演者在塑造作品人物形象的过程中,需要在其叙事过程中成功结合自身的理解,从而外化为个人情感,以此塑造人物形象,亦能在表演的过程中与角色产生个人的情感共鸣,因此能使观众感受到舞蹈人物所传递的情感观念,继而实现与观众的共鸣。

舞者塑造人物形象的具体体现:

鲜明的人物角色可以促成一部优秀的**,艺术化的人物形象也能造就一个经典的舞蹈作品,好的作品固然对演员的综合素质及专业水准要求非常之高,舞者在舞蹈作品中塑造人物的关键,在于能准确地将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传递给观众。

因此,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有利于舞者自身与剧中角色达到共情和升华,亦有助于搭建台上与台下的隐形桥梁,使舞者本身与观众之间达到一种默契无声的交流以及情感上的共鸣。

舞者与角色的共情、舞蹈演员在为作品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时,需要先深入地感受角色的情感变化,在充分了解舞蹈作品的故事背景之下,再用心地潜入角色当中。

去体会舞蹈人物的内心变化,从而能与舞蹈作品中的人物融为一体,这就是一种共情的过程,在共情中理解与体验舞蹈人物角色。

例如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李侠与兰芬的感情线刻画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明,演员角色把控和情绪变换恰到好处,把舍小家为大家的爱国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双人舞部分情感最为细腻,甚至能从演员的眼睛里看到闪烁的泪光。

这就体现了舞蹈演员在表演期间将自身与人物角色融合而成功地增强其对舞蹈角色的理解,或许这就是舞者本身与剧中角色和人物关系达成了高度的契合,才能与角色本身达到共情的效果,如此也极为打动观众。

舞者与观众的共鸣、舞者若想提升舞蹈表现力,在表演的同时,将观众带入到舞蹈的故事情节当中,那么就需要注意在塑造人物形象的同时需要注意动作的细节。

为了提升人物形象的真实性,首先舞者需要在表演期间把握细节,使观众能够深入感受到舞蹈的作品背景。背后的精神内涵不同的舞蹈演员,对于同一个舞蹈作品的理解都会存在差异,其所刻画的舞蹈人物形象给观众带来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其次,舞者对于舞蹈作品而言,早就已不再单纯的是一个物质载体,其更多地承载了观众对作品的期待,因此舞者在塑造与表现艺术形象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作品中技术性与艺术性的表达。谈到舞蹈表演中的技术性,就要提到舞蹈作品的基本结构。

其一般以戏剧式结构形式呈现于舞台,那么就包括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五个部分。技术性的呈现一般分布在作品的高潮部分。而从舞蹈的本质属性来看,其艺术特性是抒情性,那就意味着舞蹈作品不可能仅仅单一呈现它的技术性,必须还要为观众呈现舞蹈的美。

1首先,舞蹈的主要展现方式就是肢体语言。

所以运用“身体表情”与“面部表情”是至关重要的。要想完美的将情感表现出来,这两点非常重要。身段对于舞蹈表演者来说是重中之重。因为舞蹈的表演是没有任何口头的语言表达的,所以舞蹈的内涵必须由肢体语言来表现出来。如果一个舞蹈演员能够在表演的过程中充分的运用身体语言,比如生气就全身发抖、轻松惬意时就耸肩等,那么整个舞蹈的表演就成功了不少。面部表情的重要性也不亚于身体表情。舞蹈演员如果在表演过程中一直板着脸,或者一味假笑,根本达不到向观众传递情感的效果,反之,会让观众产生讨厌的情绪,降低舞蹈表演的感染力。舞蹈表演中的情感并不是死板的,且舞蹈演员绝不能将舞蹈中所蕴含的情感置之不理。舞蹈演员需要恰当的使用面部表情传递情感,比如喜形于色等。只有这样,才能为舞蹈表演添彩。

2其次,表演当中的二次创作也很重要。

通常情况下,舞蹈演员会按照舞蹈本身已经编排好的舞蹈作品来表演,在塑造人物与传递情感的时候容易被各种条条框框所控制,效果很难达到最佳。舞蹈演员面对这种情况,可以大胆突破束缚,在适当的条件下对舞蹈进行二次创作,在理解的基础上,融入一些自己的想法,来完成作品。由于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所以每个人对作品的理解也有不同。因此,不同的舞蹈演员能够以不同的理解来展现舞蹈作品,这样一来能够为作品带来新的想法,同时也丰富了情感的表达。“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对于舞蹈作品也是如此。每一个舞蹈演员对同一个作品的理解应该是多少有些不同的,每个演员都以自己不同的理解去展现、诠释同一个舞蹈作品,能够产生不同的效果,丰富了情感传达的可能性。

3最后,呼吸也是很重要的。

对于人类来说,呼吸是生存的保障。其实在舞蹈表演中,呼吸也是非常重要的。正确的呼吸方式能够帮助舞蹈演员更加好的协调控制肢体动作,从而更好的展现作品。舞蹈表演时,要实现身心统一,以呼吸去带动肢体活动。掌握一定的规律,并在日常训练中加以练习,舞蹈演员才能够在表演过程中更好的展现舞蹈的美。比方说,在舞蹈演员快速呼气的时候,重力向下,且身体处于一个比较放松的状态;当快速吸气时,中心是向上的,肌肉是紧绷的。掌握这一规律,并在日常训练中勤加练习,能够更有利于舞蹈演员掌握好动作的起伏与节奏。

在舞蹈艺术中情感好像是从动作、姿态上自然而然地流溢出来的而不是某种感情内容的动作图解。舞蹈反映社会生活,重要的不是再现某一事件,而是表现与这一事件紧密联系着的人物的情感,或者说通过舞蹈对这一事件的表现去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审美情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15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