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一生当中创作的最后一首交响曲,同时也是贝多芬晚期的一部代表作。这部作品可以看作是贝多芬对自己一生的一个总结。
全曲分为四个乐章,最著名的当属第四乐章《欢乐颂》,前三个乐章都可以看作是对第四乐章的铺垫。我认为这四个乐章分别代表了他人生当中的四个过程,是他生命的一个缩影。《欢乐颂》表达的是贝多芬对欢乐和幸福的赞美,希望把欢乐带给全人类,让幸福永留人间。贝多芬虽然一生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挫折,可他终究还是没有被命运击垮,勇敢乐观地走向了生命的尽头。如果说贝多芬中期的作品是对“人定胜天”的最好诠释的话,晚期的贝多芬已经逐渐走向“天人合一”的境界,但这并不代表他已经屈服于命运,他是想通过对美好的赞扬来深刻地表达他内心的诉求。与命运的抗争最终趋于平静,贝多芬只想把最美好的祝愿送给全人类,希望他们少一些苦难,多一些欢乐。我觉得这首作品之所以伟大也许就在于此吧。
情感在艺术中的感人作用 过分的闲暇与安适,有时反倒会使心灵虚空。又正逢冷落清秋之时,怎敌它虚侵空蚀?干涸的心田渴望得到一些慰籍、一番料理。于是,我便想到了音乐。顺手抽过一张妻刚买回的碟子放进光驱,鼠标代表我的心,它很快选中了目录中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然后掀下了左键。 一支优美的曲子缓缓地从音箱中流出,漫向全室,漾漾地泛进我的心池。虽只是低回缓婉的前奏,但已具招魂敛魄的万钧之势。我肃然了,不再有丝毫玩味与遣闲的意念在心中残留。音响时高时低,旋律时缓时急,托着我的心慢慢地飞翔。这流动的音乐,高亢时如洪水决堤,奔泻千里;低潜时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急切时如万马腾沙,势若崩山;缓和时如云外鸡啼,余声袅袅。这是何等的一曲传世经典啊,它延续着“命运”、链接着“田园”;这是何等的一篇盖世华章啊,它昭示着不屈、颂赞着顽强。一音一符,犹如碎银撒地,铮铮有声;一章一节,恰似负载着万千生活的坎坎坷坷,艰难而又执着地前行。那震颤的和音,如铺张着的兜网,接住了几多挫折与无奈;那铿锵的主弦,又像一个个乍然伸开的巨手,把一切的困厄与不幸抛洒开去。这既激越又悠长,既凄宛又壮美的音乐感染了我、陶醉了我、也融化了我。我不仅肃然,而且在亢奋、在奔放、在舞动。 人生多艰,生活无常,世事沉浮。一个用钢铁铸成的人啊,竟能如此坦然地接受命运不公的安排。他借助音乐的神奇,把所有的失意与悲切,统统化作这一曲绵长的叹息。 在音乐中摒气、凝神、侧耳、思度,我似乎已分明地看到他正口咬竹筏抵住琴木,用骨导的唯一方式倾心搜听着上帝仅留给他的细若游丝的声感。他正襟危坐、抚琴凝眸、冥思良久,一但灵感闪现,便开始急促操键。指节翻动处,如兔起鹘落。顷刻,一曲罕世的《第九交响曲》从琴键间奔腾而出,漫过指间,飞出琴房,飘过关岳江川,响切寰宇。令听者动情,使闻者神迷,抚掌击节、叹为绝响。 聆听这美妙的乐曲,我多少体悟到了他的为人,恰似这音乐中奏响的主题。他刚毅、顽强、执着、无惧。他乐观、自尊、高尚、坦荡。他知难而进、永不言弃、只争朝夕。他不畏生活的贫困、心灵的悲苦、爱情的玩弄。他热爱艺术,顽强地把音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他傲视权贵,坚定地把人格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他珍爱生命,竭尽全力扼住命运的咽喉。纵然自己已失去了一切的“欢乐”,却给世人创造了无穷的欢乐。他以一个欢乐创造者的身份告知世人:命运,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透过这音乐,我也似乎分明地看到了他那张因双耳失聪、感情破裂、生活失意、恶侄不驯、轻佻乐风挑战而倍受折磨的苦难的面容。他面肤绛赤、双眸深陷、颧骨突兀、双眉高擎,神态中满载着忧患与疾苦。一生的奋斗、一生的飘摇、一生的进击、一生的倥偬,最终全都归敛于自己不朽的生命,并凝聚成这一惊天泣地的传世名曲。 渐渐地,这神奇的音乐浸透了我周身所有的经髓。那澎湃的韵律一浪一浪地涌来,拍打着我灵魂的岸堤,让我的心伴随着这激扬的声流一起律动——似腾、似跃、似泅、似翔,恰如这深秋中的“万类霜天”,在蓝天碧海间“竟自由”。猝然,我又忽觉这汹涌的声浪已被一种源于内心深处的情感犁开一道明晰的水痕,那位铁铸的人正迈着豪迈的步伐踏波走来。他的步履依然是那般的稳健,他的神态依然是那般的从容。他,正是名震世界,被誉为“殴洲乐圣”的贝多芬!我猛的手足无措、不能自己起来。可就于我心潮翻卷、热血沸腾之时,那神幻的声响忽地戛然而止,一切竟砉然归于沉寂。
第三乐章是慢板乐章,如歌的柔板,降B大调,4/4拍,不规则的变奏曲式,可见贝多芬有意在编排上作了创新。这个乐章相对前面两个乐章显得宁静、安详了许多,旋律虽然平缓,但是不失柔美。法国著名作曲家、乐评家柏辽兹评价此乐章是"伟大的乐章"。第三乐章共两个主题,其中第一主题充满了静观的沉思,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哲理性。在前两个乐章表现出激烈的战斗场面之后,第三乐章似乎是大战中短暂的平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