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情绪和情感以需要为中介,主体是主观评价或者内心体验,以表情和一定的生理变化,如心率、血压、呼吸等反应。
情绪和情感统称感情,一般理解为情绪反应自然性需要,是感情反映的过程,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受情景的影响较大,具有情景性、易变性和冲动性;情感反应社会性需要,代表的是感情的内容,不一定有外部表现,受情景的影响较小,具有稳定性、持久性、高级性。情绪表现情感,情感制约情绪。在精神病学中两者往往作为同义词使用,在心理学中多使用情绪概念。
由于情绪和情感的多变和丰富,以及外在表现形式,故在精神科也常观察情绪和情感的体验,作为一些疾病的依据。
常见情感障碍的分类
1按程度变化分为情感高涨,情感低落,焦虑,恐惧,易激惹;
2按性质改变分为情感迟钝,情感淡漠,情感倒错,情感矛盾;
3脑器质性损害有情感脆弱(情感不稳),欣快,强制哭笑。
在精神分裂症中多出现情感迟钝,情感淡漠,情感倒错,情感矛盾,而作为初入此道的常常不甚了了。
精神病学中将情感倒错解释为情感表现与其内心体验或处境明显不相协调,甚至截然相反;情感矛盾指个体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人或事物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反应。
心理学将情感迟钝解释为一般情况下对能引起鲜明情绪反应的事情反应平淡,缺乏相应的情绪反应,同时还包括人类特征性的高级的,精细的情感(责任感,羞耻感等)的损害;情感淡漠指对一些能引起正常人情感波动的事情以及与自己切身利益有密切关系的事情,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
但我们在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以及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阳性症状量表SAPS,阴性症状量表SAN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却难完整的看见情感障碍性质变化完全相同的表述。
精神科实际应用中将情感倒错作为不适当情感并入精神分裂的瓦解症状群,把不协调情感,矛盾情感作为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观察,用情感平淡和情感迟钝取代了情感淡漠在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正如许又新《精神病理学》提到,因为情感淡漠在心理学的解释太多,目前教科书和量表用情感平淡和情感迟钝代替。
SANS中情感平淡或情感迟钝的评定方面包括:1,面部表情很少变化;2,自发动作减少;3,姿势表情贫乏;4,眼神接触差;5,无情感反应;6,语调缺乏波动。从0—5级或1—6级评定,分别为正常或增加,可疑,轻度(肯定存在),中度,显著,严重。情感反应总评无反应,不适切,强度全面减低。
许又新《精神病理学》转录的情感迟钝量表EBS,从情感体验,外观行为,观念内容等16项按0,1,2分,三级评分,综合统计得出,精神分裂症多大于15分,躁狂症多大于4分。
无论采用哪样评定,单独对情感平淡或情感迟钝评定都是不恰当的,情感和意志往往交织在一起,无法截然分开。由于患者在病房的限制生活(孤立),以及抗精神病药物(DA缺乏,5—HT抑制)及其他药物的影响因素,对于住院病人情感平淡和情感迟钝不作主要依据(许又新)
简言之,情感迟钝在男性,发病年龄早和发病前功能较差的患者更常见到,而情感淡漠多见于精神分裂症衰退期,情感平淡多见于情感普通,情感减少的精神分裂症中程阶段。
心理与精神的区别:意思不同、出处不同、侧重点不同
一、意思不同
1、心理:
(1)脑对客观世界的积极反映形态。感觉、知觉、表象、记忆、思维、情感、意志等都属于心理过程。
(2)泛指人的意识、思想、感情的表现。
2、精神:
(1)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
(2)宗旨;主要的意义。
二、出处不同
1、心理:杨沫 《花蕊》:“爱花、观花和欣赏音乐,这都和爱美的心理分不开。”
2、精神:老舍 《骆驼祥子》二十:“连大气也不出的夏先生也显着特别的精神。精神了两三天, 夏先生又不大出气了。”
三、侧重点不同
1、心理:是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
2、精神:是指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即人脑的产物,在哲学上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人脑产生的观念、思想上的成果。
心理咨询的话,就针对心理方面的来说,所有变态心理都可以称为心理疾病,判断是否是心理疾病,有三个标准,一是偏离大众,二是与环境不相容,三是客观世界和主观感受不一致(幻觉。妄想)。当说是心理障碍是一般指比较严重的心理疾病(器质性因素排除外),如神经症,抑郁症,强迫症,精神分裂,人格障碍等等。心理咨询除了针对心理障碍咨询外,更多的是正常的心理因为生活困扰、困惑来求助,如婚姻、情感、工作压力、学习等等
精神和灵魂伴侣的区别
精神和灵魂伴侣的区别,每个人都是会结婚的,有一个自己的伴侣的,其实精神伴侣和灵魂伴侣是有区别的,而在这两个概念上,男人和女人的意见也是完全不同的。下面看看精神和灵魂伴侣的区别及相关资料。
精神和灵魂伴侣的区别1精神伴侣和灵魂伴侣的区别如下
1、二者概念内涵不同。精神伴侣是在精神层面达成一致的人或物,是感情诉求,灵魂伴侣是在精神、思想、感情等多方面达成共鸣的人或物,是认知相通。
2、二者表达形式不同。精神伴侣有语言、肢体等表达形式,是外在的交流,灵魂伴侣有冥想、弹琴等表达形式,是内在的链接。
3、二者认知涵养有差别。精神伴侣认知涵养无要求,可以百姓,可以贵人,灵魂伴侣认知涵养高,须有修养,须有学问。
精神伴侣,从常见的角度来说可以是指自己的另一半或者红颜知己,更精确地说指的就是跟自己在精神层面能够达成高度一致的人或物。灵魂,指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是生命,也是精神、思想、感情等。灵魂伴侣则是在精神、思想、感情等多方面达成共鸣的人或物
精神和灵魂伴侣的区别201、精神伴侣的存在形式
在网上看到有位女士发文,表达了自己的苦闷,得到几千条评论,让人印象深刻。
她有个聊了两年的异性朋友,他们无话不谈,每天早上晚上都会互相问安,对彼此的了解和依赖已经属于知己的范围。
但是她删除了对方,原因是这位知己提出了更亲密的要求,她觉得很失望,她觉得就这样下去不好吗?不能理解为什么要更深入。
评论区真的太热闹了,有的说没有男人愿意和你做“纯精神”知己的,更多的人则表示自己也有多年的精神伴侣存在。
其实男人和女人对这种“精神”关系的界定经常不是不同的,这位女士的困扰就在于,他们对两个人的关系期待不同。
很多男女,在双方很多方面拥有共同的话题,就认为应该什么都是默契的,而一旦关系处于临界点的时候,才发现认知并不一样。
很多情感会专家告诉我们,和另一半一定要有话聊,因为有话聊真的太重要了,它决定了爱情甚至婚姻可以走到哪里。
很多前辈会告诉我们,和另一半一定要志趣相投,因为只有当两个人有相同的志趣时,他才能够理解你的坚持和努力。
结了婚的闺蜜会告诉我们,另一半一定要比你爱的多,这样你才能过得幸福……
但是他们没有讲的是,你的'另一半是否是你的精神伴侣,而只是在基本诉求方面进行了评判。
到底什么样才算精神伴侣呢?就像心里永远都有这样一个避风港,有一个人在与你相知相惜。
两个人之间不一定需要情欲控制,只需要纯净如水的交流方式,时而平静,时而又能擦出灵魂的火花,互相取暖,共同前进。
两个人在精神层面是一致的,三观也是一致的,所追求的目标也是一致的。
双方关系可以非常干净,可以没有身体的接触,也没有性的欲望,有的只是精神上互相的交流。
大家都对某些事物有着共同的欣赏和追求,不用天天联系,偶尔的交流,问候,关心也足以让对方感到温暖。
或一方有什么困难,这位精神伴侣必定第一时间出现,不求回报,只懂为对方付出,又能保持感情的纯净与稳定。
如果未能终日相对,显得凄美,但是这种境界已超出常人的情感范围,只为达到双方精神的富足。
最为理想的,就是精神伴侣本身也是婚姻伴侣,这其实并不少见,因为只要客观条件允许,基本都是可以实现的。
02、灵魂伴侣是精神伴侣的升级版
在希腊神话传说中,人本来是一个四脚四手双面一个灵魂的球体。众神害怕人类太过强大,于是将他们一分为二,灵魂伴侣就是我们的另一半,只有灵魂伴侣相遇,才会成为彼此完整。
所谓的灵魂伴侣就是当你不用说话,有一个人也懂你,当你张开嘴,他就知道你想说什么,你只说两个字,他就知道你要表达的是什么……
有这么一个人,你感兴趣的他都知道,你想说的话他都明白,他就像是另一个你,但是你们可能没有在一起。
灵魂伴侣和知己其实是非常相似的,对方带给彼此心灵上的抚慰前所未有,妙不可言,让人感到满足和愉悦。
灵魂伴侣是精神伴侣的升级版,但是成为夫妻的概率要更低,甚至成为夫妻反而失掉了那曾经的默契。
就像储殷说的:恋爱的时候以为是情投意合,成为伴侣你会发现,你了解一个人越多,你不了解她的地方就越多。
真正懂你的人,未见得能接受你的阴暗,明白你的人,也未见得能包容你的执拗,更别提什么任性和琐碎。
如果夫妻双方都是对方的精神伴侣,这是世上最趋于完美的爱情与婚姻,有些夫妻也的确能升华为灵魂伴侣。
就如杨绛和钱钟书,他们就是精神和灵魂伴侣的典范,但是能达到如此境界的,真的很少见。
03、不可强求不可勉强
徐志摩说过:我将在茫茫人海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很多人都想过,以后一定要找一个懂自己的人,可结果发现自己另一半,不但不能懂自己,搞不好还是聊天终结者。
但是,事实就经常是这样,可能一个从来不符合你预期的人,就这样成为了你的另一半。
每个人都会有那么一刹那,觉得自己遇到了一个无比懂自己的人,这个人你可以什么都和他说,无数次以为自己遇见了“灵魂伴侣”。
哪怕你们没有在一起,但是这种高光时刻,让你光想起来就心满意足。
但是凡事莫强求,期待值越高,失望的时候也越是无所适从,是否真的找到那个人了,相信时间是最好的验证。
结语:男人和女人的共同追求
男人和女人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希望在生活中和伴侣相亲相爱,在双方共同的事业中共同努力,直到百年归老。
年轻的时候总以为爱很重要,其实爱是什么?比起虚无缥缈的情愫,理解和包容才更为重要。
对于另一半,即使没有那么多懂你的时刻,即使两个人没有同样灵魂,能够嘘寒问暖,能够看到彼此,已是难能可贵。
不管是哪种方式的精神伴侣或灵魂伴侣,在这个世界上如果自己也拥有一个,那是非常很幸运和幸福的事。
如果这样的默契,恰好存在于情侣之间或夫妻之间,那真的要无比庆幸,这样的感情一定要无比珍惜。
人与人的缘分,需要很大的机遇,虽不强求,但遇到了那个特别的他(她)也绝不能轻易放手。
最后想说的是:
真实的生活不会每天都如烟花般漫天绚烂,更不会时时都有鲜花为你专门盛开,人终归要学会为自己鼓掌。
如果你身边或心里,刚好有那个时刻愿意为你鼓掌的人,你也要报之以真心与温情。
精神和灵魂伴侣的区别3灵魂伴侣和恋人的区别是什么
听起来很美好,但是现实情况中,几乎没人能够遇上这所谓的“灵魂伴侣”,那么灵魂伴侣和恋人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有时候,我们将真正懂得自己、理解自己的人,当成自己的灵魂伴侣。连徐志摩都这么说:我将在茫茫人海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看吧,人类都是孤独的,都渴望能够得到一个能够和自己灵魂产生共鸣的人。
灵魂伴侣和知己其实是非常相似的,两人甚至可以没有身体上的缠绵,但是,对方带给彼此心灵上的抚慰前所未有,妙不可言,让人感到满足和愉悦。
但是恋人相比灵魂伴侣和知己就要低级很多了,因为恋人,只要双方愿意,就可以发展成为恋人,精神层面的共鸣是没有多少讲究的,也没有标准的尺度。
但是,灵魂伴侣和知己可以不是恋人,但又都可以发展成为恋人。
把握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的区别
●许家祥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问题越来越关注,军队干部战士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被广大带兵人所熟悉和重视。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同志把心理问题当作个“筐”,什么问题都往里装。其实,人的思维活动是极其复杂的,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的关系也是复杂的。它们之间有时好区分,有时不好区分。如果把心理问题当作思想问题来治,则会小题大作、无的放矢;如果把思想问题当作心理问题,则会“剪不断、理还乱”,结果“号脉”不准, “药”不对“症”。因此,把握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的联系和区别,划清二者的界限,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思想是人们思维活动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心理是人的头脑反映客观世界的过程,如感觉、知觉、思维、情绪等。思想与心理的区别是明显的:思想是反映的结果,心理是反映的过程;思想居于人的精神世界的深层次,心理则居于人的精神世界的表层次。思想问题是因为对客观世界的看法有偏差而产生的各种不正确的想法和观念,往往涉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奋斗目标、工作态度、生活作风、处事原则等,比较明显的表现有:革命斗志衰退,理想信念动摇、事业心责任感弱化、对改革政策有误解、对社会看法有偏差等等。心理问题是因为个体神经、生理变化或外界刺激而引发的心理创伤、心理障碍。人在从事有目的活动时,由于遇到干扰或阻滞使其需要得不到满足,心理活动偏离了正常的轨道,就会产生的一定的心理困扰。如失恋后的痛苦,落榜后的忧郁,工作不顺时的焦虑,受到批评或指责后的怨恨等,它以自卑、虚荣、嫉妒、沮丧、疑惑等情绪表现出来,严重的可以形成焦虚症、忧郁症、强迫症、神经衰弱症等心理疾病。
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有如下的区别:
形成的原因、过程不同。片面性、极端性等不正确的思维方式方法是产生思想问题的内在原因。思想问题的形成可以说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多经过了时间的积淀、思想的碰撞、观念的嬗变。一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有所感、有所思,慢慢地将自身所经历的、或看到和听到的综合起来,形成一些看法和观念。如果综合的方法不对,思考的方式有问题,不能正确看待自己各种利益的变化,其看法和观念就会偏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各类思想问题。比如,理想信念的动摇,一般说来不会是突发性的,而多是由于长期不学习、不注意思想改造,没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致。心理问题形成的内在原因,既有生理方面的因素,也有心理素质方面的因素。如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遇到突发事件或重大刺激,就可能导致心理活动失常,产生心理问题。所以,心理问题大多是“突变因素”通过个体生理机制起作用,诱发出各种心理障碍。如一个虚荣心比较强、对荣誉看得很重的人,在老乡、战友立功受奖时,就可能出现自卑心理或嫉妒心理,进而产生心理问题。
表现的内容、形式不同。思想问题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是理性认识的结果,以观点、立场、态度等形式表现出来,反映的是政治立场、道德观念等深层次精神问题。心理问题既包括感觉、知觉等感性认识过程,又包括思维、想象等理性认识过程,还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以感觉、记忆、思维等形式表现出来。如因失恋而产生心理问题的人,会时常想起恋爱对象的音容笑貌和两人相处的美好时光,出现情绪的低落、情感的忧伤。
展现的特点、特征不同。思想问题具有社会性、政治与道德倾向性、稳定性的特点。从社会性看,它是个体对社会的看法,不是纯粹的个人私事;从政治与道德倾向性看,它一般不是生活类的问题,而带有政治与道德色彩;从稳定性看,它反映的是一个人心灵深处对现实的看法、观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外在表现,一旦形成便有较大的解决难度。心理问题则具有自然性、自发性、情境性、易变性的特点。自然性即自觉的神经活动,自发性即正常的情绪波动,情境性即容易受外部环境与条件的影响,易变性即忽而产生、忽而消失。认识并把握这些特点和特征,就能将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区别开来。
当然,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有时会相互转化。人的思想与心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产生的源泉都是客观现实,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即人脑机能活动的产物。它们是相互紧密联系的:心理活动是思想形成的基础之一,思想又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结果,心理活动的质量决定思想水平的高低,思想一旦形成又对心理活动起调控作用。思想问题可以加重心理问题,心理问题可发展为思想问题。因此,思想政治工作既要把握二者的界限,又要认清其联系,把握问题的本质。
在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的关系有时非常复杂。比如, “压床板”可能是思想问题,可能是心理问题,也可能是兼而有之,需要具体分析当事人的心理素质、思想状态、家庭背景、工作情况等。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不同人身上,引发的问题也会不一样。心理素质稳定的战士考不上学,出现情绪波动,可能是思想问题;性格内向的战士考不上学,出现悲观厌世的想法,可能更需要在心理上加以引导。总之,把握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的区别与联系,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在涉及到具体问题时,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找出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运用唯物辩证法进行科学的分析,正确地判明问题的属性。对比较复杂的、界线模糊的问题,要防止草率决策,草率定性,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从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