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这是什么健身器材?上面还有两个脚踏板?可以脚踩上去运动?

谁知道这是什么健身器材?上面还有两个脚踏板?可以脚踩上去运动?,第1张

拉力器是目前应该比较多的锻炼肌肉的工具之一,用拉力器可以发达肌肉、改善体型的方法,用力屈肘上拉(如弯举),直至肱二头肌有挤压感,然后慢慢还原,做动作时上体保持正直,不要借力。还能锻炼肩胛部肌肉,使用拉力器该注意什么呢?在使用钢丝弹簧拉力器前,要检查一下钢丝弹簧的钩子结构和安装是否牢固,以免滑脱,发生伤害事故;使用拉力器时,我们要避免使用尖锐的物品,像笔、钥匙、小刀、徽章等最好不要使用,而一些像手表、手机、首饰等贵重物品最好也放在不碍事的地方,以免影响锻炼,造成损伤或不必要的损失,大家知道如何何用脚踩健身拉力器?

1.直臂下拉

两脚开立,两手握拉力器两端举于头上。直臂将拉力器向两侧下拉,静止片刻,慢速还原。

2.臂弯举

直立,用脚踩住拉力器下端,同侧手握住上端把柄,上臂紧贴体侧。前臂弯举,至肱二头肌彻底收缩。两臂交替做。上臂与前臂之间的夹角在50 - 60度之间为最佳。

3.后臂屈伸

两脚开立,一手握拉力器下端,另一手于头后握拉力器上端把柄。上面的手臂用力向上挺伸,静止片刻,慢速还原。两臂交替做。

4.双肩上耸

两脚踩住拉力器下端,两手分握拉力器上端把柄。双肩先后做前耸、后耸和上耸动作,静止片刻,慢速还原。

5.腕屈伸

坐姿,前臂置于大腿上,两手反握拉力器上端把柄,下端固定。

6.水平屈伸

直立,两手握拉力器于背后。两臂同时向外推拉力器,待伸直后静止片刻,再慢速还原。

7.体侧屈

两脚开立,一脚踩把柄,上体侧屈,同侧手握住拉力器上端把柄。上体用力向异侧屈,静止片刻,慢速还原。两侧交替做。

8.直腿硬拉

两脚开立,用脚踩住拉力器下端,上体前屈,两手分握拉力器上端把柄。由背肌发力抬起上体,静止片刻,慢速还原。

9.颈屈伸

将一特制宽布带系住拉力器一端套在头上,另一端固定于身前。做颈部屈伸动作,静止片刻,慢速还原。.此动作主要锻炼颈后肌群,提高颈椎灵活性。

10.直立上拉

两脚开立,两手正握拉力器上端把柄,下端固定。两臂屈肘上拉至锁骨上,静止片刻, 慢速还原。

随着我国全民健身意识的普遍提高,群众体育运动迅速发展,羽毛球运动深受广大群众的喜欢。根

据调查可以看到我国从事羽毛球运动锻炼的群众排在各项体育运动的第 2 位,仅次与参加慢跑的锻炼人

群,羽毛球的竞技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健身者的运动技术、身体素质等因素的影响,羽毛

球运动对健身者的损伤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尤其是常见的健身者上肢肘关节的损伤,如果处理不当将

会限制健身者的运动能力,并对健身者的工作和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从肘关节的生物力学知识、

羽毛球技术动作、受伤的机制着手, 揭示羽毛球运动中肘关节损伤的生物力学条件,分析其原理,为羽

毛球健身者提供科学的健身方法。

1 肘关节解剖提要

肘关节由饶、肱骨、关节囊及韧带组成 包括肱尺、肱饶、尺饶 3 个关节和 6 个关节面。可有屈伸

及旋转运动,屈伸范围约为 140 度。肘关节的前后韧带组成关节囊部分,上起自肱骨软骨及鹰嘴窝的上

沿,下止于尺饶关节软骨。肘的两侧有副韧带加强。尺侧副韧带及饶侧副韧带防止肘关节的过度内收及

外展。肱骨的内上踝为屈腕肌及旋前圆肌等的附着点。人体在结构上是由关节将身体各环节相连,因此,

在对人体运动进行研究时往往可以将人体简化为环节链。在体育动作中,当希望环节链末端产生最大的

速度和力量时,肢体的运动形式往往表现为由近端环节依次加速与制动。

2 羽毛球运动技术动作对人体肘关节的影响

21 羽毛球运动技术分析

羽毛球运动整个技术动作包括选位、引拍、迎球挥拍、球拍触球、随势挥拍、身体的协调放松还原。

在打高远球和杀球的时候需要有人体最大的力量,是通过下肢的蹬、跳,腰部的转动前臂的内旋,到手

碗、手指的鞭打,使羽毛球获得最大力量的。[1]

22 羽毛球运动获得力量的物理学分析

羽毛球运动是一项力量和速度相结合的运动项目,击球力量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到击球的质量。击球

力量的大小,主要体现在球的运行速度上。牛顿第二定律告诉我们:“物体运行的加速度与所受的外力成

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用公式表示即:F=ma 。由于球的质量(标准的比赛球重量 5 克左右)是一

定的,所以加速度的大小就取决于作用力 F。F 的获得主要是运动员球拍所给予的。对同一的运动员来

说,他所使用的球拍重量也是一定的,那么增大击球力量的方法就只有增加挥拍的加速度。因此我们可

以这样说:增加羽毛球击球的力量的原理是增加击球的加速度(挥拍的加速度),而增加加速度的方法又

是通过增加挥拍的即时速度而获得,所以增加击球的力量与挥拍的加速距离、击球时身体各部的协调配

合有关。

3 肘关节损伤的病理分析

在羽毛球的运动中常见的肘关节损伤部位是肱骨外上髁,又名网球肘。一般认为,是由于肱骨外上

髁伸肌总腱的慢性劳损及牵扯引起的,尤其是桡侧伸腕短肌至为重要。病理有以下几种:

1)腕肌腱纤维由肱骨外上髁的部分撕脱,特别是桡侧伸腕短肉。

2)桡关节处局限性滑膜炎滑膜嵌入。

3)环韧带变性。

4)Lan Goldie 认为,成年人在外上髁远端腱膜下有间隙,含有疏松组织,当外上髁发炎时腱下间隙

即被肉芽组织代替,并有血管增生、水肿及小圆细胞浸润。这些变化并扩张侵入腱膜。其过程是由于肌

肉的过度活动,在早期引起腱下间隙内肉芽组织水肿,随之是纤维性渗透。并开始血管增生及粘连行成。

伸肌用力收缩时,粘连撕裂引起肉芽组织的反映性增埴,渐充满腱下间隙。间隙的容积减少,更易因机

械刺激而出现外上髁炎的特有症状。[2]

4 肘关节损伤的生物力学探析

41 羽毛球运动中肘关节的力学分析

羽毛球运动上肢产生向前的运动速度是通过以下顺序配合决定了手的最终速度,各环节遵循“躯干

向前扭转—上臂水平内收—肘关节伸展—臂内收—腕关节活动”的活动顺序,为了使末端获得最大的速

度,躯干和上肢各关节不但要尽力向击打方向运动,而且必须协调配合。首先,人体肢体的运动都可以

看成围绕相应关节的转动,其运动的动力来源相应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力距,但是,肌肉力量大,力距不

一定大。根据力学基本原理,上肢环节链系统总的动量距的变化只与肩关节周围肌肉力矩有关,而环节

间的反力和力距是系统的内力和内力距,它们的冲量距不能改变系统总的动量距,而只起到动量距传递

作用。从对各环节运动的动力学原因分析结果可知,在肘关节反作用力力矩和肩关节屈肌力矩的依次作

用下,上臂制动效果明显。上臂减少的动量距部分向前臂传递,此时肘关节快速伸展,前臂动量距增大。

羽毛球运动中在击打杀球、高远球时上臂在肘关节受到最大力,特别是沿纵轴的力。而肘关节加速伸展

时,沿纵轴的力变为正值,该力对上臂重心的力距将制动上臂的水平内收运动。在击打球时前臂内旋的

肌力距比较小,这样造成了肌力较大的作用。[3]

42 肘关节损伤的运动学分析

肘关节和肩关节、腕关节是人体对运动器械发力的最后一个环节,它的保护对减少损伤和保持运动

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当练习者不停地击打球路不同的羽毛球时,由于击球点的不同,手臂的挥

动方向和前臂的内外旋转,造成了肌肉附着点受力的不同。其次,从运动学的角度分析,肘关节肩关节

和腕关节相连的关节链,在击打羽毛球时,发力顺序是上臂向前快速运功—制动—前臂内旋—手腕的内

收—制动,使羽毛球获得最大的力,也使伸腕肌肉受到最大的力,并且它的受力点就在肌腱的附着处。

再次,肘关节周围的韧带损伤也是不可忽视的,从力学角度考虑,韧带具有潜变行为:即当韧带受到一

定持续负荷后(骨间连接),会逐步开始变形并产生应力松驰现象。随着年龄增长,韧带强度有随之减弱

和松驰的趋势,这便造成肌肉的受力面加大,负荷增强。

5 预防羽毛球肘部损伤的建议

51 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

通过以上的论证,要想获得大的击打力量,在击打球时的制动非常关键。而在正确的羽毛球技术动

作中,在击打球之后有一个随拍前挥的的技术,高水平运动员由于自身身体素质比较强,为了在最短的

时间里产生较大的爆发力,在击球后有对球拍的快速制动,不会对肘关节造成损伤,而业余运动员就很

难达到,不能盲目地模仿,尤其是在开始学习羽毛球运动的新选手。

52 加强肘部肌肉群力量练习

羽毛球运动肘部损伤主要发生在前臂肌肉群浅层肌和肱二头肌腱、尺侧副韧带以及它们附着点的滑

膜滑囊处,除了以上因素外肘部小肌肉力量跟不上专项水平的发展,也易引起损伤。根据对有关专家的

访问得出:肌肉力量若没有及时跟上专业发展的需要,引起肘部损伤可能性就大,所以,在从事羽毛球

运动时不能忽视肘部各肌肉群力量的练习。

53 要有专项准备活动、合理安排练习时间

运动前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身体状态不佳,缺乏适应环境的训练,以及在练习中时间

过长,是造成锻炼着肘部运动损伤的首要原因。运动损伤中急性多于慢性,急性损伤治疗不当、不及时

或过早参加训练等原因可转化为慢性损伤、劳损、再伤或肌腱韧带的松驰。所以,羽毛球运动在练习前

准备活动是不可少的,特别是专项准备活动,科学安排运动量,提高身体素质,加强医务监督与安全教育。

54 选择合适的运动器材

运动器材是一个锻炼者必备的健身装备,羽毛球拍质量,是预防锻炼者受伤的直接原因。不合格的

球拍重量较重,拍杆弹性差,锻炼者大力击球后在制动球拍时对肘肌肉的拉伸产生较大的拉力,很容易

造成肘部肌肉的运动损伤。个人打球的方法、锻炼者的身体素质对球拍也有着不同的要求。如:喜欢打

进攻的选手使用的球拍得重心相对要靠近球拍前面,球拍显得比较重;防守型的球员的球拍重心靠中间,

感觉要轻一些,这样使不同打法的运动员在选择球拍时与自身的击球技术相一致。要是选择不当,就会

造成技术变形,引发运动损伤。

综上所述,肘关节损伤是羽毛球运动中常见的损伤之一,国内外的研究很多,其重视程度也越来越

高,不正确的羽毛球动作技术、过度的运动、体育卫生习惯不正确等,都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在分

析人体的运动系统的功能及基本的生物力学原理之后,我们可以得出,掌握羽毛球正确技术的重要性。

增加肘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不断加强上肢肌肉的力量练习,可以在肘关节在遇到大的拉伸力时预防受

伤。因此,提高肘关节运动能力成为羽毛球项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做好专项准备活动也是羽毛

球这项群众体育活动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中国古典舞既然有它的特殊性,那么,古典舞演员就必须具备表演古典舞的特殊能力,近年来,我们通过对古典舞动作五十七例的分析:既对软开度练习十一例、舞姿联系十六例、技术练习三十三例进行了剖析,进一步明确了柔韧能力、身韵能力、技术能力是培养古典舞演员的关键,是达到高水平训练古典舞演员的路子,也是通向科学系统化的途径。

 (一)软开度的能力

 古典舞的舞姿复杂,技术难度高且运动幅度大,因此,需要关节韧带和肌肉柔韧性强。从近六十例动作的解剖分析中表明,在关节处运动幅度90度或超过90度以上的动作,就有五十个之多占总动作数量的82%。此外,民族舞演员在完成舞姿及技术时所动用人体的关节也相当多,用以表达感情和完成技术的主要部位就有十九个。虽然在一般情况下,演员完成某动作时,同时动用十九个部位的大幅度动作是较少的,但古典舞的许多舞姿和技巧是需要十九个部位都应用的。如(卧云)。

 古典舞的舞姿有开又有关(开、关指外旋和内旋)。不仅不同类型和不同动作存在着开关之分,而且同一动作也有开有关,“弓箭步”动作也是一开一关,从五十七例动作的分析,需要下肢开的动作有48个,占总动作量的84%;需要下肢关的动作只有15个,占总动作量的26%。因此,下肢动作也还是以开为主。

 古典舞中,足的应用是有绷也有勾的。不同类型的动作或同类型的动作都是如此。但从五十七例动作中分析,需要足绷的动作有44个,占总动作量的77%;需要足勾的动作14个,占总动作量的24%。因此足在勾、绷应用中,是以绷为主的。古典舞中足的应用除了勾、绷、开、关之外,还有内翻和外翻。因此,作为一个古典舞的舞蹈演员需要有较全面的软开度能力。需要关节具备多种能力,使关节的屈伸、外旋与内旋、外展与内收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身韵的能力

 舞姿与身法是古典舞的精髓。舞姿是造型,身法是韵律,它们之间的变换可以构成千姿百态,舞姿的子午相立体造型,是由拧倾、屈伸、俯仰、纵横等形状所构成的,它呈现出拧倾中的宛转与修长,屈伸中的收与放,俯仰、纵横的交融与变化。这个变化决定着舞姿的幅度、速度、平稳度。这“三度”又需要人体中段的高度柔韧与力量为基础。至于连接舞姿的身法更是以腰为轴心而发力带动全身的。因此,训练腰部的应用能力是完成舞姿和身法的关键。无论是提、沉、冲、靠,或是平圆、立圆8字圆以及拧、倾屈……关键都在腰的应用。所以,训练脊椎的屈伸、回旋与侧旋是绝不容忽视的。其次,古典舞的舞姿和身法都离不开圆的规律。足要在踝关节处作勾、撇、绷;小腿要在膝关节处作跨、蹁;大腿在髋关节处作环动;手在腕关节处作上盘、下盘;前臂要在肘关节处作晃手;上臂要在肩关节处作摇臂;腰、胸、颈要回旋……都在围绕一个“圆”字。因此,练习关节的'环旋又是完成身法舞姿的必要手段,而身法和舞姿的能力训练,又必须抓住以“圆”为规律的核心进行,才能抓到训练的根本。

 (三)跳、转、翻技术的能力

 1、除了小、中、大的舞姿跳以外,还有各种技巧和特技。它们的特点是:A爆发力强。原因是古典舞技巧的运用幅度大,两腿在髋关节处要构成90度以上的钝角。如飞脚、各种飞燕。而由于空中舞姿的多种变换,也需要借用爆发力强的快速腾空方法去完成动作。如大跃步。有些特技,如躺身蹦子,要求躯干尽量接近水平线,因而推地足的爆发力就显的必要了。B古典舞有些技术的连接,通常应用跑步、拖步或者直接推地跳起,他可以使动作显出轻、漂、脆的特色。C连续纵跳的能力也是特点之一。如横飞燕的复合动作。它们也都必须应用爆发力去完成各类空中技术。许多弹跳中的技术,都必须应用对地面的加速度力,才能获得更大的、向上的反作用力,从而赢得空间,达到古典技术美的程度。

 2、“转”有小舞姿转和大舞姿转。A在垂直轴上的平板旋能力。如平转。B在垂直轴上的拧倾能力。如斜探海转。C在平衡状态下的俯旋能力。如荷叶转。以上不同舞姿转所应用重心的形式也不同:如平旋类属于直立重心,拧倾类属于螺旋重心,而俯旋和仰旋则属于平衡重心。

 3、“翻”饿特点是身体在倾斜中的水平翻转,即“以腰为轴,以臂为轮”的翻转,是古典舞的特殊技术。

 总括起来,古典舞的特殊能力可分为如下五个方面:关节柔韧的幅度;舞姿身法的回旋与环旋;跳的爆发力;转中的三种不同的舞姿的重心;翻中的水平线。

连结的分类:骨连结指骨与骨之间借结缔组织相连结。

(1)无腔隙骨连结(纤维连结):分韧带连结、软骨连结(椎间盘)和骨性结合。

(2)有腔隙骨连结(关节):两骨之间以间接方式相连。

关节的结构关节的基本结构(关节三要素):

①关节面与关节软骨:透明软骨,减少运动时的摩擦,减缓运动时的冲击。

②关节囊纤维层:连结、加固和保持关节完整性。滑膜层:分泌滑液,润滑和营养关节软骨。

③关节腔:呈负压,维持关节的稳固性。

扩展资料:

解剖学中人体分为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八大系统。

构成人体的系统有运动系统----包括骨、骨连接和肌,是人进行劳动、位移与维持姿势等各项活动的结构基础;内脏诸器官分别组成了消化系统----担负摄入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残渣排出。

呼吸系统---进行气体交换;泌尿系统----排出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终极产物;生殖系统----产生生殖细胞并形成新个体以延续种族。以及将上述执行新陈代谢的各系统联系起来,为它们提供营养物质并运输代谢产物的循环系统。

体操的一种。以健身、医疗和发展身体素质为主要目的的身体操练。包括队列队形练习、徒手体操、轻器械体操和器械体操的基本练习。可单人、双人或集体做。不受场地器材限制,动作简便,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体操。 基本体操 以健身、医疗、发展人的各种身体素质为主要目的的形式简便、易于普及的体操。它包括徒手体操、轻器械体操和器械体操的基本动作。根据任务的不同,基本体操可分为以下几类:①为了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组织学生做各种队列队形练习;②为了强身或防治疾病编制各种徒手体操,如幼儿操、老年操、妇女卫生保健操等;③为了培养青少年的基本生活技能,在教学训练中使用各种手段,如攀登、负重、搬运等;④为了发展身体素质的某些方面,练习单人或双人徒手体操、轻器械体操和器械体操中某些基本动作;⑤为了矫正身体的不良姿势或缺陷,专门编排一些有针对性的体操动作;⑥为了改进或提高运动员的某项运动技术,选做一些徒手的或利用简单器械(垫子、肋木、体操凳等)的体操动作。 基本体操的练习方法很多,在选择动作和编制成套动作时要考虑对象的年龄、性别、健康情况、训练水平等特点。运动量要由小到大,并使身体得到全面锻炼。在动作安排上要做到动力性动作和静力性动作相结合,紧张的动作与放松的动作交替进行。在教学训练和指导群众进行徒手体操锻炼时应该注意掌握动作的开始姿势以及动作的方向、路线、幅度、速度、频率和节奏等,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在练习器械体操时,要注意安全和保护。 徒手体操 徒手体操是指以徒手形式进行的身体操练。根据人体各个部分的特点,依照一定的程序,由举、振、摆、倒、转、屈伸、绕环等一系列徒手动作组成的基本练习。 单人动作包括身体各环节在不同方向上的各种基本姿势和基本动作。具 体内容详见下表2—1。 表2—1 徒手体操身体基本姿势和基本动作表 动作类型头顶上肢下肢躯干全身 立√ 蹲√ 弓步√ 撑√ 卧√ 跪√ 倾√ 举√ √ 摆√ √ 屈√ √ √ √ 伸√ √ √ √ 波浪√ √ √ √ 振√ √ 踢√ 绕√ √ √ √ 绕环√ √ √ √ 转√ √ 跳√ 倒√ 双人动作是在单人动作的基础上,两人互相协调配合进行的身体操练。 但它不是简单动作的重复,而是要充分利用两人的条件,通过互相协作、互 相借助、互相对抗等手段,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根据用力性质的特点,双 人动作可分为助力性动作、对抗性动作和协同性动作。 1助力性动作指一人帮助另一人做动作。如一人帮助另一人拉肩、抬腿、 体前屈等。 2对抗性动作指两人互相用力对抗做动作。可分为三种情况:①两人同 时做克制性用力,如两人侧向成弓步,单手互握互拉等;③既做克制性用力、 又做退让性用力,如两人面向成弓步,两手互握、两臂依次用力互推等;③ 一人做克制性用力,另一人做退让性用力,如两人面向成弓步,两手互握, 一人两臂用力前推,另一人退让,转轮进行。 3协同性动作指两人互相帮助或依附地同时做动作。如两人背向成弓 步,两手互握互拉,两人面向拉手蹲跳等。 集体动作是指在双人动作的基础上,多人互相配合进行的身体操练。如 集体围成一圆形、手互握,前弓步做臂上举、体后屈,后弓步做臂后举、体 前屈等。 根据“队列条令”规定和体操教学的需要,常用的队列队形练习一般有下列内容:

一、队列练习内容

(一)单人动作。包括立正、稍息、原地转法(向左、右、后转,半面向左、右转);行进(齐步、正步、跑步、便步、踏步、移动和步法变换)、立定、行进门转法以及坐下、蹲下和起立等。

(二)班(队)动作。包括集合、解散、看齐、报数以及队列变换、行进间队列变换等等。

二、队形练习

(一)原地队形。有横队、纵队、方队、弧形、梯形、圆形、三角形等。

(二)行进间队形。有横队、纵队、疗队及其队形变化。

一路纵队的行进间练习有:绕场行进、对角城行进、蛇形行进、锯齿形行进、圆形行进、“8”字形行进及螺旋形行进等。

二路纵队的行进间练习有:分队、合队、井队、裂队、交叉行进、错肩行进等。 一、队列

1、立正

口令:“立正!”

要求:两脚跟靠拢并齐,两脚尖向外分开约60度,两腿挺直,小腹微收,自然挺胸,上体正直,微向前倾,两肩要平,稍向后张,两臂下垂自然伸直,手指并拢自然微屈,中指贴于裤缝,头正颈直,口要闭,下颚微收,两眼向前平视。

2、稍息

口令:“稍息!”

要求:左脚顺脚尖方向伸出大半脚,两腿自然伸直,上体保持立正姿势。稍息过久,可自行换脚,但应先恢复立正姿势,再换脚。稍息时,精神仍不能涣散,也不能随意相互说话。

3、整齐

口令:“向右〈左〉看——齐!”

要求:基准学生不动,其余学生向右(左〉转头,眼睛看右〈左)邻同学腮部,并通视全线。后列人员对正、看齐。队列之间的间隔(两肘之间)约10厘米,距离(前一名脚跟至后一名脚尖)约75厘米。

看齐时,身体姿势仍应保持正直。如发现自己的位置与基准同学不在一条线上,应立即以碎步调整。如是二列横队向右看齐时,第二列的基准学生,应取一臂之长的距离,向第一列基准学生对正,第二列其余学生动作同第一列。一般应是向右看齐整理队伍,必要时才用向左看齐,

口令:“以×××为基准向中看——齐!”

要求:基准学生不动,其余学生按照向右〈左〉看齐规定实施。基准学生听到“以某人为基准”时,右手握拳高举,听到“向中看一一齐” 后,将手放下。

口令:“向前——看!”

要求:基准学生不动,其余学生立即将头转正,恢复原来姿势。

4、报数

口令:“报数!”

要求:从右至左依次以短促宏亮的声音转头报数(最后一名不转头),后列最后一名报“满伍”或“缺×名”。为上课的需要,往往用指定的数字报数,或几列同时报数。方法同上, 但教师应事先说明:如“一至三——报数!”“各列——报数!”等

5、集合

口令:“成二列横队或其它队形——集合!”

要求:指挥员应先发出预告或信号,如“全班同学注意”,然后站在预定队形的中央前,面向预定队形成立正姿势,下达口令。学生听到口令后,按口令所指示的队形,迅速地到指定位置面向指挥员集合,自行对正、看齐,成立正姿势。

6、解散

口令:“解散!”

要求:听到“解散”口令后,迅速离开原位。

7、原地转法

口令:“向右(左)-一一转!”

要求:以右(左)脚跟为轴,右(左〉脚跟和左〈右〉脚掌前部同时用力,向右(左〉转90度,身体重心落右〈左〉脚,左〈右〉脚靠拢右〈左〉脚。转时,两腿挺直,上体保持立正姿势。

口令:“向后一一转!”

要求:按向右转的要领向后转180度

8、各种步法和立定

口令:“齐步一一走!”

要求:左脚迈出约75厘米处着地,体重前移,右脚照此法行进,上体正直,微向前倾,手指轻轻握拢,两臂前后自然摆动,向前摆时,小臂稍向里合,手约与第五衣扣同高并不超过衣扣线,行进速度每分钟约120步。

口令:“跑步——走!”

要求:听到预令,两手迅速握拳提到腰际,拳心向内,肘部稍向里合。听到动令,上体微向前顷,两腿微屈,同时左脚利用右脚掌的弹力跃出约80厘米,前脚掌着地,体重前移,右脚照此法行进,两臂自然摆动,向前摆不露肘,小臂略平,稍向里合,两拳不超过衣扣线,向后摆不露手。行进速度每分钟约180步。

口令:“正步——走!”

要求:左脚踢出(脚掌离地面约25厘米并与地面平行,腿要绷直)约75厘米处适当用力着地,体重前移,;右腿照此法行进,上体正直,微向前倾,手指轻轻握拢,摆臂时,向前摆肘部弯曲,小臂略平,手腕摆到第三,四衣扣之间,离身体约10厘米,手心向内稍向下,向后摆到不能自然摆动为止。行进速度每分钟约116步。

口令:“立——定!”

要求:齐步和正步都是左脚向前大半步,右脚靠拢左脚,成立正姿势。跑步时,继续跑两步,然后左脚向前大半步,右脚靠拢左脚,同时将手放下,成立正姿势。

9、齐步换跑步

口令:“跑步——走!”

要求:听到预令,两手迅速握拳提到腰际,两臂自然摆动。听到动令,即换跑步行进。

10、跑步换齐步

口令:“齐步——走!”

要求:听到口令,继续跑两步,再换齐步行进。

11、行进间向右(左)转走。

口令:“向右(左)转——走!”

要求:左〈右)脚向前半步,脚尖稍向右〈左〉,身体向右〈左〉转90度,同时出右〈左〉脚,向新方向行进。

二、队列、队形变换:

1、原地一列←→二列

原地一(二)列横队变为二(一)列横队

口令:“成二列横队——走!”"

要求:听到口令后,双数学生左脚向后退一步,右脚不靠拢左脚向右跨一步,站在单数学生的后面,左脚向右脚靠拢。

口令:“成一列横队——走!”

中学要求:双数(第二列)学生左脚先向左跨一步,右脚不靠拢左脚向前跨一步,站在单数学生的左方,左脚向右脚靠拢。

小学要求:双数学生左脚向左前方斜跨一步,右脚向左脚靠拢。(部队队列条令明确三拍完成)

2、原地一路←→二路(根据部队队列条令制订)

原地一路纵队变为二路纵队

口令:“成二路纵队——走!”

要求:听到口令后,双数学生右脚右跨一步,左脚(不靠拢右脚)向前一步,右脚向左脚靠拢,站到单数同学右侧,自行对正、看齐。

原地二路纵队变为一路纵队

口令:“成一路纵队——走!”

要求:做动作前每个学生前后要有一步距离。听到口令后, 双数学生右脚后退一步,左脚(不靠拢右脚)站到单数同学之后,右脚向左脚靠拢,自行对正。

3、原地一列←→二路

口令:“成二路纵队——走!”

要领:全体向右转,随之按一路纵队变二路纵队的要领去做。

4、行进间一列←→二列

行进间一(二)列横队变为二〈一〉列横队

口令:“成二列横队——走!”〈口令落在左脚〉

要求:听到口令后,单数学生继续前进,双数学生原地踏脚两步,第三步则进到单数学生的后面,并随之继续行进。

口令:“成一列横队一走!”

要求:听到口令后,单数学生原地踏脚两步,双数学生向左跨一步,右脚不靠拢左脚向前跨一步,进到单数学生的左边,并随之继续行进。

5、行进间一路←→二路

行进间一路纵队变为二路纵队

口令:“成二路纵队——走!”

要求:听到口令后,基准(排头)学生以小步行进,双数学生即进到单数学生的右方,各学生并取规定间隔和距离,仍以小步行进;直至听到"照直前进"或"立一定"的口令为止。

行进同二路纵队变为一路纵队

口令:“成一路纵队——走!”

要求:听到口令后,左边一路的基准(排头〉学生照直前进,其余学生则以小步行进,待留出双数学生的空隙后,双数学生向左插入单数学生的后面,并取规定的距离,然后继续以原步幅行进。

6、裂队、并队走

裂队走

口令:“左右转弯裂队——走!”

要求:全队先"一、二"报数。一路纵队行进间听到口令后,一数左转弯走,二数右转弯走,分裂成方向相反的两个一路纵队。

并队走

口令:“左右转弯成二〈四〉路纵队——走!”

要求:听口令后,两个面对走的一(二〉路纵队变成二〈四)路纵队

7、分队、合队走

分队走

口令:“左右转弯分队——走!”

要求:二(四〉路纵队行进间听到口令后,左边的一〈二〉路左转弯走,右边的一(二〉路右转弯走,分成方向相反的两个一(二)路纵队。

合队走

口令:“左右转弯成一〈二〉路纵队一一走!”

要求:听口令后,两个对面走的一〈二〉路纵队左边在前,右边在后合成一个一〈二〉路纵队。

8、错肩走

从右(左)边错肩走

口令: “从右(左)边错肩——走!”

要求:当听到口令后,两个一(二)路纵队迎面相遇,均从右(左)边错肩走过,相互间的间隔为一臂距离(图1)。

一隔一队从右(左)边错肩走

口令: “一隔一队从右(左)边错肩——走!”

要求:当听到口令后,两个二路纵队相遇,二路参差隔开错肩走过(图2)。

从里面(或从外面)错肩走

口令: “从里面(或从外面)错肩——走”

要求:当听到口令后,两个二路纵队相遇,一个二路纵队在内,另外一个二路纵队则分开从外面走

9、正步走成机翼形及还原

走成机翼形

口令:“成机翼形走”

要求:二列横队,听到口令后,横队中央伍正步走出,紧挨着左、右一伍在中央伍走出2步后走出,依次行进走成机翼形,并保持此队形前进。(图4)

走成二列横队

口令:“还原”

要求:听到口令后,中央伍先立定,左、右伍继续前进,并隔2拍立定。

(此队形变换也可在原地踏步时进行) 技巧系列动作

选手在技巧系列动作比赛场地是一块地板场地,选手在比赛时必须保持动作的连贯性,不能有静止动作出现,否则算犯规。比赛动作长度应保持在75—90秒之间,时间超出或不足以每秒005分扣除。参赛选手在比赛中必须和所使用的器材保持身体接触。音乐和动作的结束时间必须保持一致。 教练在技巧系列动作比赛期间不得与运动员、音乐师和评委进行任何交流。

评委

比赛需要三组评委,第一组打技术分,也就是选手动作的难度分,第二组打艺术分,执行评委将根据选手的动作表现力、艺术鉴赏力以及技术失误来给分,总之评委时依据编舞、器材选择、比赛动作、选手创造力以及熟练程度来给分的。

分数

在通常的比赛中,技术评委和艺术评委的最高分是5分,执行评委的最高分是10分。在小组赛中,得分偏向于艺术得分,技术分4分,艺术分6分。大体上来说,选手的得分是三组评委给分的总和。小组赛的最高分为20分。“动作迟疑或不精确”扣005分,小的失误扣010分,中等错误扣020分,主要失误扣030分。比赛中选手偏离比赛场地或使用器械不受控制,均扣分。选手动作不雅需扣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2109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3
下一篇2023-09-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