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难忘的一件事(心情十感受)

作文难忘的一件事(心情十感受),第1张

从我记事开始,发生过很多事情,虽然有些已经渐渐淡忘,但有一件事我却一直记忆犹新,难以忘怀。记得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全家人都来到奶奶家,妈妈提议道:“今天我们吃饺子吧!”大家都一致同意。于是我们开始了一次全家总动员活动——包饺子。妈妈说:“乖宝宝,你也来学包饺子把!”我虽然嘴上兴奋地说:“好啊,我一直想学呢!”但心里却不以为然,想:包饺子有什么难得,不就是放点馅一捏的事吗?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随便包点肉进去,不就行了?于是我不屑一顾地看了正在包饺子的爸爸,就叉着腰说:“有什么大不了,我比你包的还好。不信?你们等着瞧!”说着,我就拿起一个饺皮,一股脑似的放了一大块馅,使劲一捏,“呀,什么东西这么粘!”我皱着眉头大声喊道,还把大家都吓了一跳。原来是我放的馅太多,把饺皮给弄破了。爸爸大笑起来,这时,我脸一下子就红了,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差一点就流出来了,刚才那股神气劲全没了像泄了起的皮球,真是无地自容,如果有个地缝,我一定会钻进去的。怎么会?怎么会!那么简单的事情,我居然,居然……爸爸见此情景,怕我太尴尬,忙给我解围:“大家不要见笑,我们宝宝其实并不笨,一教就会,是不是?”爸爸转过身,给我使了个眼色,我连忙应是:“爸爸,你来教我吧!”爸爸笑着点了点头。这回我可认真了,仔细看着爸爸的一招一式,只见爸爸左手呈半圆形,右手拿起饺皮放在左手上,然后拿起筷子放了一点馅,右手熟练地捏好皮。一个半圆形的饺子出现在爸爸手中。这时,爸爸说:“该你了”我紧张极了,爸爸叫我不要紧张,但是我心里还是忐忑不安,想:这次我能不能包好呢?如果我包不好,爸爸又得帮我解围了,大家会不会说我笨呢?唉,早知道我就应该先学些技巧,怎么能骄傲了呢?!爸爸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没关系,包坏了可以在学嘛,谁一生下来就会呀!”爸爸的这句话使我勇气倍增,我学着爸爸的样子,在爸爸的这倒下,我终于包出了一个半圆的饺子,我脸上笑开了花,心里比吃了蜜还甜。我想我深刻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件事是我最难忘的一件事。因为我知道了干什么事都不能自以为是。要谦虚,遇到不懂的事情要请教别人,不能不懂装懂。从那以后,我变得谦虚谨慎起来,再也没有类似那件难忘的事情发生。因此,那件难忘的事也在我心中铭刻!

1、王胡子骂沈振新

沈振新视察防御工事,遇到了老兵王胡子,沈振新问他有没有见过沈振新。王胡子说,淮阴城撤退时,大老远瞄过一眼,土不拉几的,脾气还挺大,爱骂粗话,不怎么样。

沈振新大笑,说一定把王胡子的意见告诉沈振新。王胡子牛气地说,告诉他我也不怕,大不了让他骂一顿。我们连长说,他对你好就是骂你,挨他的骂心里受用。

沈振新亲热地捶捶王胡子的肩膀,说你这老同志真不错,沈振新该跟你交朋友。

2、沈振新拼死突围

沈振新钻进了张灵甫设下的口袋,仍奋力突围,战斗极为惨烈,眼看就要全军覆没,沈振新铤而走险,决定用绝杀来对付绝杀。他带着部队直扑张灵甫的师部。

此时,因警卫营和张小甫都去东门阻击石东根的敢死队,师部空虚,董耀宗和副师长蔡仁杰都惊慌失措,张灵甫却镇定自若,以破釜沉舟的决然,命令炮兵向师部开炮,不惜代价阻止沈振新。

顿时万炮齐发,师部笼罩在猛烈的爆炸里。张灵甫端坐作战室,边听京戏《穆桂英挂帅》,边拿起毛笔,用他堪称书法家的漂亮字体,直书“成功,成仁”四字。他这种生死一决、无所畏惧雄心,彻底震撼了身边的每一个人。

胶着在一起的敌我双方都被炮火击中。一颗炮弹落在沈振新身边,黎青奋不顾身冲上前,扑到沈振新身上。沈振新被炸伤了胳膊,黎青却被击中胸脯,受了重伤,昏死过去。

沈振新怒不可遏,撕下布条狠命扎住胳膊,挥舞大刀,大喊一声,挡我者死!亲自上前冲锋。他武功高强,勇不可挡,硬是杀开一条血路。

张灵甫的旅长被他的神勇惊呆,慌乱中竟然被沈振新砍飞了脑袋,整个人往前冲了十几步才倒下。沈振新抱起黎青,放在他那匹名为“美人”的爱马背上,带着部队胜利突了出去。

3、蒋介石考张灵甫

蒋介石设家宴招待张灵甫和兵团司令汤恩伯、83师师长李天霞。李天霞原是张灵甫的上级,为争夺74师师长败给张灵甫,对他怀恨在心,汤恩伯也对张灵甫颇为嫉妒。

席间,蒋介石谈起自己有三件珍宝,却又不说破,宋美龄打趣说今天是校长出题目,来考考学生。蒋介石微笑点头,说这三件珍宝就在卧室,看看谁能找到。

张灵甫、汤恩伯、李天霞去卧室寻找,汤恩伯发现书桌上有孙中山的三件遗物,说校长以继承总理遗志为己任,必是这三件珍宝。蒋介石却摇头否认。

李天霞看见墙上挂着三张蒋介石与宋美龄、与儿子蒋经国、与母亲的照片,说校长最讲仁孝,最重感情,必是这三张照片。蒋介石还是摇头。

张灵甫找到了枕头边的三本书:《俾斯麦传》、《曾胡治兵语录》、《曾文正公家书》,当即拿起来给蒋介石。蒋介石大喜,说到底张灵甫最懂他的心思,这三本书确是他平生最爱,因为说出了他信奉的真理――为军之精髓,在于绝对服从。

4、沈振新求爱黎青

沈振新想方设法引起她的注意。为此,沈振新干了许多傻事,当着黎青的面耍弄大刀,想打动她的芳心,黎青却置之不理。

沈振新只好继续向黎青写求爱信,黎青却把沈振新的求爱信交给政委丁善元,希望丁善元阻止沈振新。丁善元反而做她工作,要她好好考虑沈振新的感情,说他们两人是挺合适的一对。

黎青没想到政委当起了红娘,一气之下,她做得更绝,索性把沈振新的求爱信贴到墙上,弄得军部机关的人都来看。

沈振新却面不改色,对着大家大声朗读自己的求爱信,一副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姿态。

丁善元苦笑着对沈振新说,老伙计,你打仗有一套,谈恋爱也得讲究战术。沈振新却自我辩护,说老子就喜欢强攻,她越顽固,老子越来劲。弄得丁善元哭笑不得。

5、张灵甫收拾马龙

马龙自恃有汤恩伯这个靠山,又想抢头功,竟不顾张灵甫的命令,冒险突进。张灵甫异常恼火,命令马龙马上收缩回来,马龙却反而嘲笑张灵甫胆小,气得张灵甫摔了电话,大骂马龙反了。

马龙手下的团长曹三炮克扣军饷,被人举报。马龙要枪毙曹三炮,张灵甫却让人把曹三炮送到师部,亲自处理。曹三炮向张灵甫哭求,说自己克扣军饷是为了替老母亲治病,万请师长手下留情。

张灵甫果然被说动,说曹三炮是难得的孝子,拿出自己的钱给他,让他补上军饷。曹三炮感激涕零,愿为张灵甫赴汤蹈火。

张灵甫见时机已到,故意推心置腹地说,我早就看中你,本准备提拔你当旅长,可惜汤恩伯横插了一杠,派来马龙,你这个旅长硬是让他给搅黄了。而且刚才马龙还非要枪毙你。

曹三炮听了大怒,说马龙不是师长的人,还专跟师长作对,我迟早灭了他。张灵甫不动声色地暗示,要是曹三炮除去了马龙,马龙的位置就是他的。曹三炮乐坏了,对着张灵甫拍胸脯,说这事就交给他办。

曹三炮回去后,假意感谢马龙的不杀之恩,请他大喝一通,再热情邀请他去打猎。马龙不知是计,醉醺醺前往。结果,曹三炮伺机开枪,惊吓了马龙的坐骑,马龙坠入山谷摔死。

长沙保卫战》展现了复杂宏大的 历史 背景和可歌可注的英雄事迹,作为还原这一历边事件的战争史实正剧,不与趋利瞎说神骗鬼吹的抗战雷剧为伍,而是以非严肃的态度回顾 历史 ,更展现了长沙军民共同修筑改防的情景。

那我们来讲讲国民党四个高级将领。

薛岳,国民党提三次长沙会战都会避免谈及薛岳,因为这个客家老虎仔跟委员长关系很不好,抗战结束后,本不想打内战(生平保家卫国心愿已达),老蒋硬要他打先锋,只好指挥国军进攻解放区,但在山东莱芜战役中损兵折将,1948年被“暴跳如雷”的蒋介石撤职,果粉交口称赞的虎将,最后连个花瓶都不如。

王陵基,1950年化装潜逃时在四川江安被逮捕,是级别最高的国军战犯之一。

李玉堂,长沙会战后被***策反,但未能及时接头,后被台湾当局杀害。一说叶剑英并未能策反李部,李是被冤杀的。

王耀武,济南战役中被解放军俘虏。

这些将领在对外作战中如此英勇,内战中为何战败的战败,被俘的被俘,被策反的被策反?四个人,分别是打自己人的,不想打共军的,打不过的,逃不掉的,从思想到能力基本把国军的脸丢光了。他们在抗战中的形象越高大,战术越高明,作战越顽强,越说明蒋公在内战中的失败。

剧中的李本忠本是一个普通的小警察,后阴差阳错入伍成为一名抗日战士。随着本剧的热播,李本忠原型也备受大家的关注。他有 历史 原型吗结局又是什么接下来跟随我一起来通过李本忠人物简介来了解下!

《长沙保卫战》李本忠扮演者郑昊剧照

李本忠原型

在电视剧《长沙保卫战》中的李本忠并没有 历史 原型,而是因剧情需要虚构出来的人物。李本忠这个人物虽然是虚构的,但他身上发生的很多事情都是有现实的出处,他所拥有的血性和 情感 是万千战士都拥有的。

李本忠人物简介及结局

李本忠本是一个走街串巷,负责自己一块区域的小警察。可刚刚结婚就阴差阳错入伍,一天之内便升为营长,迅速成长为团长,他不断战胜敌人。面对失去妻子,失去家园,失去战友,他不断战胜自己。铮铮铁骨,在战场上流血流汗流泪,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真汉子。如此身份的转化,也开启了他不平凡的革命之路。最终在李本忠的带领下,国军将士与敌人缠斗,国军全面反攻,日军败退。各路国军围追堵截,痛击日寇。

与如今满屏的抗日神剧相比,《长沙保卫战》还算是良心之作,从服装、枪械、军事常识到战争场面,确实是近年来的佼佼者,尽管略有瑕疵。剧中代表人物应该是第10军上校团长李本忠、中将军长李玉堂、第九战区上将司令长官薛岳,哦对了,还有重量级配角八路军驻湘通讯处主任彭中华。

当然,这里面有 历史 原型的只是薛岳、李玉堂、吴逸志等人,李本忠和彭中华显然是虚构的了。第九战区将士们的抗日功绩不可抹杀,但总体而言,对薛岳的刻画有些拔高,对李玉堂的演绎则不太严谨,对长沙会战的反映与战史有些出入。

第一印象是把这个“老虎仔”的身高相当放大了,粤籍的薛岳根据旧照目测不会超过170公分,而张丰毅就显得有些人高马大了。客观来说,薛岳确实是当时少数敢跟日军硬刚的将领,作战主动性和攻击性较强,所以才能跟鬼子缠斗四年之久,但毕竟中日之间的装备训练和兵员素质相差过于悬殊,大兵团作战远比电视剧中来的更加艰苦和残酷。

薛岳一点也不幽默,甚至有些狂傲,跟我党的关系亦不融洽,“平江惨案”就是在他任内发生的,虽然是川军的杨森干的,但薛岳身为战区“一把手”自然难逃干系。应该这么结论:薛岳抗日立场坚定、作战意志指挥远超那些大批患有“恐日症”将领,但形象过于正面,第二次长沙会战失利责任很大(密码被破译只占部分因素),而被日军24小时轻取长沙的第四次长沙会战干脆没提。

这是薛岳的保定军校同窗,关系甚密,武汉会战期间开始成为薛岳的幕僚长,从第一兵团再到第九战区如是,温文儒雅,为人谦和,是个不错的参谋长。最关键的是,由于两人同学、同乡和长期同僚的原因,政治立场相同、私人关系互信,所以在关键时刻吴逸志能劝得动薛岳,否则老虎仔发作起来,最多顾忌蒋某人或者陈诚三分,其它人等包括连白崇禧都不放在眼里。

前三次长沙会战打完后,中日两军从1942年初开始长时间对峙,战线稍稳。吴逸志闲来无事,写了篇关于中美两军联合实施华东作战的“论文”,还委托朋友送到美国方面一阅,罗斯福给予了肯定和表扬。结果惹毛了最忌下面人直接跟美方打交道的蒋某人,1944年被撤职查办,若非薛岳力保几有牢狱之灾。战区参谋处长赵子立于是升格递补,可惜薛岳根本不尊重他的意见,为第四次长沙会战的失败埋下伏笔。

黄埔一期生,抗日名将,他是从中央军嫡系第3师师长的位置上渐被重用的,抗战爆发后因功累升至第8军中将军长。后因第10军作战不力重组,因此李玉堂改任第10军军长。重组时起家部队第3师亦带入,但表现似乎不如方先觉的预备第10师(另有第190师),第一次长沙会战之前,该军已经荣应“泰山军”代号,可见战力不俗。

第10军和第74军是第九战区的两大精锐,严格来说,第74军并不归薛岳直接指挥,它属于军事委员会直属“攻击军”,投放在湘桂战场而已。并且第74军的战力与战果都要高于第10军,但是剧中王耀武显然沦为打酱油的,归跟到底,是第74军缺席了大胜的第三次长沙会战,以及李玉堂后来成为新中国追认的烈士,自然成为主角。

能够从一名长沙小警察成长为中央军上校团长,基本就是编剧信马由缰了,虽然都是拿枪的,军队和警察有着本质的区别。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黄埔四期的胡琏、张灵甫等人刚刚混到师长,没有任何军事养成教育的李本忠可以一路擢升团长?开玩笑呢,这简直是视军制如儿戏,他可以上战场、可以代理军官,就是没可能真正成为一名正牌子中级军官,黄埔五期还排着队呢。

只能说剧情需要一名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至于出身与专业不在考虑范畴之内了。实际上抗日军队基层军官的军事能力,严重吃亏于日军,李本忠的出现“有效”扭转了这一现象,神出鬼没,指挥若定。最离谱的是与彭中华的关系,在那个年代,在没有国共军事合作的湖南,如果真有李本忠这号团长,早就被密裁或者活埋了。

严重理解,否则我们看不到如此较为优秀的抗日战争作品。蒋某人、陈诚、白崇禧、徐永昌、林蔚、罗卓英等人的戏份不少,“军事委员会四巨头”中只有何应钦没有露面,能够如实反映了重庆方面的指挥体系和作战序列。

诸如14万大军是否可以全歼5万鬼子的争论,也基本符合 历史 事实,因为在抗日神剧里消灭日军一个师团那都是小意思。缺点在于,马晓伟的出演实在太正派了,远没有表现出蒋某人的阴鹫和不讲道理,薛岳还敢摔他的电话?那早就被革职了。

《长沙保卫战》中的国军在很多方面其实不太像大家想象中的国军了,而是更像大家传统印象中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形象,简言之,就是基本上按照我军的形象来塑造的国军将领。不过这也没什么吧,这些年的一个趋势就是八路军越来越国军化,大家都不愿意高大全,而国军却越来越共军化了,越来越高大全。

比如说里面的薛岳,虽然薛岳在国军将领中算是比较出挑的,但是还没有到这个电视剧中那样算无遗策,料事如神,对日军的战略企图分析的那样清清楚楚,而日军无论是冈村宁次还是阿南惟几,在里面都被搞的太弱了,好像很蠢。如果真有那么蠢,怎么会始终都是日军主攻,而国军都是被动应战呢?

要知道,四次长沙会战可都是日军率先发动的,最后也都是日军主动撤退的。尤其是前两次长沙会战,国军连日军的战略意图都没有搞清楚,日军来了就开始撤退,然后进行侧击,尾击,等着日军深入之后再对日军进行包围,但从当时的情况来说,日军并没有占领长沙的决心,而是扫荡第九战区的主力部队,巩固其在华中的占领区。

也因此,在前两次长沙会战中,日军进攻时几乎都非常顺利,第二次甚至是用两个大队为骨干配属炮兵和骑兵组成的部队就轻而易举的突破了国军在新墙河一线得防御阵地,第四军和三十七军都未能有效阻止日军的进攻。而当国军局面严重,薛岳已经准备撤退到衡阳的时候,国军突然开始撤退,国军又转入全线反击和追击。

还有这个剧中的另一个主角是第十军军长李玉堂,而且是从头到尾都参加了,但实际上第十军并没有参加第一次长沙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会战之前,第十军也是作为军委会的战略预备队,原本是开到粤汉线附近,准备乘车去缅甸参战的,只是在战局严重的情况下,薛岳才紧急请求军委会将第十军拨给第九战区参战。

但薛岳的指挥也成问题,导致第十军并未整体参战,而是不断以师和团为单位,配属给已经被日军击溃的三十七军陈沛指挥,结果成了添油战术,也被日军分别击溃。也是因此,战后薛岳请求军委会将李玉堂撤职,李玉堂是很不服气的,到第三次长沙会战才戴罪立功,坚守长沙,打出了泰山军的美名。

实际上,第一次长沙会战真正对战局形势起到关键作用的是关麟征的十五集团军,第二次长沙会战的关键是杨森的二十七集团军,正是因为杨森的二十军再被日军击溃之后转入山区,日军大举深入,这时候杨森又率部破坏日军补给线,使日军后续部队无法继续增援,最后被迫撤退。在日军撤退之前,薛岳已经准备放弃长沙了。

刚在上高会战中打出了名气的七十四军,第二次长沙会战时奉调增援第九战区,结果也是因为薛岳的指挥不当,没有让七十四军转攻日军侧背,或者在浏阳一带设立阵地,阻击正准备从右翼迂回的日军,反而让日军到长沙附近,结果七十四军以行军姿态与日军在春华山,黄花市一带与日军遭遇,被日军从侧翼击破,伤亡惨重,师长廖龄奇战后被蒋下令枪毙。

此外,还有一些细节问题。比如剧中的薛岳始终挂着三颗星,是上将军衔。其实薛岳当时是中将加上将衔,也就是享受上将待遇的中将,如果挂军衔的话,是应该挂中将的,挂上将不太合适。尤其是和白崇禧、陈诚见面的时候,也挂着三颗星,这就很不合适了。不过总体来说,这个片子的战争场面什么的,都算是不错的,在这些年的抗战剧中,已经算是精品佳作了。

整体来说,《长沙保卫战》还算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良心之作。

无论是大脉络的尊重史实,还是小细节的生动还原,以及主要人物的针对性选角等等,都可圈可点,比很多被称为“抗战神剧”的恣意放飞有价值、有意义多了。

但是,《长沙保卫战》毕竟不是纪录片, 对剧中的主要人物也都根据 历史 原型进行了再创作:其中有些人物被美化了,有些被强化了,还有些则被虚化了。

张丰毅饰演的薛岳

但是,剧中的薛岳运筹帷幄、好谋善断,几乎每次都能提前预判三位对手冈村宁次、园部和一郎、阿南惟几的战略安排,也就有点夸张了,这会让人觉得日军高级将领很蠢,日军很好打,并不是什么太好的事情。

事实上,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薛岳非但未能准确判断阿南惟几的战略意图,反而因为第九战区的情报系统被日军掌握,造成了重要的电报命令在日军面前“裸奔”的被动局面。

甚至第74军的动向、意图,也都被日军监控了。再加上因薛岳本人的过度自信以及固执,他没采用参谋处处长赵子立关于让74军就地构筑工事积极防御的建议,导致运动中的74军在春华山、黄花镇遭受日军精锐的突袭而损失惨重,形成了74军抗战战史上少有的溃败。

此外,剧中的薛岳被塑造成了一个智慧,果敢、坚强、有孝心(让儿子代为行孝)、有幽默感甚至还懂得气象天候(预判有大雨)的完美人物,这就太过了。 历史 真实中的薛岳自信甚至自负、固执、暴躁,但这都丝毫不影响对他的正面评价,毕竟人无完人。

另一个被美化的人物则是蒋介石。剧中的蒋介石,也被刻画成了一位既有做事的大局观又有做人的人情味的最高统帅:他可以不计较薛岳的顶撞甚至摔电话,也可以为薛岳因忙于与日军大战而无暇回韶关老家奔父丧而感动的流泪。如此等等,实在也有点过于美化了。

除了主帅薛岳,关麟征也在第一次长沙会战中表现不俗,在新墙河、草鞋岭拼死御敌的就是他麾下的部队,而不是剧中所说的李玉堂、方先觉的部队。

李玉堂与方先觉剧照

李玉堂及方先觉的戏份,在《长沙保卫战》中还真是不少。

事实上,第一次长沙会战时,李玉堂还是第八军军长,方先觉还只是预10师的副师长,更为关键的是,第八军并没进入湘北主战场,而是在赣西北的次战场抵抗日军。所以,第一次长沙会战时的李玉堂、方先觉都被《长沙保卫战》强化了。

第二次长沙会战,已从第八军改编成第十军的李玉堂部,遭受了重大失败,搞到蒋介石要严厉问责李玉堂,要不是79军军长夏楚中部缴获的日军地图上显示,第十军正面摆了日军三个半师团,可能李玉堂就不只是被撤职这么简单了。

当然,第三次长沙会战中的李玉堂第十军,尤其是方先觉预备第十师的确表现的无懈可击,简直堪称完美,他们化作天炉战法中的“炉底”,确保了长沙城的不失,这才让日军在薛岳的准备的“天炉”中被炙烤的死伤惨重。

李本忠剧照

至于剧中虚构出来的、方先觉麾下的营长、团长李本忠,虽然原型可能是葛先才,但也有很多艺术加工的成分。负责长沙治安的警察,接两个电话就变成了中央军的连长、营长,这种桥段也真太富有想象力了。

先后率部参加了第一、第二次长沙会战的王耀武,在剧中几乎没什么台词,更没什么存在感。就连王陵基还有向薛岳索赔烟斗的细节,王耀武则没有一场独立的戏份。

第一次长沙会战时,王耀武也不在主战场湘北,但好歹也在江西三进三出高安城啊。

第二次会战虽然74军也惨败了,但薛岳的责任也着实不小。到第三次长沙会战,刚从广西乘火车沿湘桂铁路到达湖南的74军,一下车就接到了会战结束的通知,没捞上仗打。

王耀武剧照

即便如此,王耀武的戏份还是太少了。作为薛岳的上司、靠山,陈诚在剧中的角色也只是打了个酱油。

与戏份偏少的王耀武、陈诚相比,第15集团军代总司令并在战后转正的关麟征,则直接没出镜,这就有点不应该了。

我是@司马砸光,敬请关注、交流

彭主任第一!其他都不行!

除了加了一个苍蝇彭 其他都挺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648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