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注明:该问题来自知乎网“任何互联网产品,是否都适合采取情感营销的手法或者说,是否有某种方法论,来规范这种营销手法的套路”。
内容如下:
帮主走那天,我(Andy Pan)去香港的苹果店献花,有记者采访,问对苹果最impressive的事情,我回答的其中一条是能够完美的建立人与机器之间的“情感纽带” (building emotional connection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devices)。
美国的一个小女孩的iPod坏了,自己把这个iPod埋在自家花园里。我见过女孩子把iPhone掉在地上后,拿起来心疼的亲它拍它。
这就是人和产品之间的情感。
围绕产品的情感植入,我(Andy Pan)觉得包括两方面:产品内,产品外。
产品外的情感主要在营销,这里面苹果的Think Different, 都是佳作,不一定都是煽情,也有轻松诙谐篇,苹果的PC vs Mac就是一篇篇值得回味的让人会心一笑的作品。
产品内的情感离我最近,让我最感动的是微信上个版本启动时Michael Jackson的:你说我是错的,那你最好证明你是对的。
至于选择这幅图背后的故事,我不知道,但我觉得一定不是临时急就篇,大家聚在一起说“来,我们头脑风暴一下,搞个上流一把”(oh boy, people are doing this every day huh)
我只觉得:“微信的MJ闪屏是长期团队气质和某种情绪积累的自然流露。”
好的情感植入和输出,本来就是主观的,个人的。如果一个产品的第一负责人自己有鲜明的个性和思想,这事儿会比较靠谱。否则,我宁愿看到一个不“情感”但是特性上有亮点的产品。因为,生硬的模仿的情感,很别扭。用的滥,很cheap;用的偏,很山寨。用Ricky的话:有的感觉很受用,有的却如同怪味豆。
昨天和Ricky聊完,写了两条微博:
1 “和Ricky 聊产品,我说情感营销一定要谨慎,因为这个本来是很难拿捏,严重依赖把关人的。滥学情感营销只会生硬。让我想起「围城」里说的 "生平最恨小城市的摩登姑娘,落伍的时髦,乡气的都市化,活像那第一套中国裁缝仿制的西装,把做样子的外国人旧衣服上的补丁,也照旧在衣袖和裤子上做了。” ”
2 “有句话说:「第一个用玫瑰比喻女孩的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是蠢才。」微信的MJ闪屏是长期团队气质和某种情绪积累的自然流露。产品情感不是见到花花草草就眼泪汪汪 ”
你要做产品的情感植入和输出,不是靠一堆码字和公关的人头脑风暴,是:首先你问自己,你对这个产品真的有情感吗
微软看到苹果iPod成功就攒了个团队做Zune,结果做了几坨垃圾。每次我看到Zune,我只能这么形容:When I look at this, it sends a shiver up my spine。
原因是什么
乔布斯:“Whenever we have a music event, we think it‘s important to remind ourselves why we do this in the first place The reason we do this is like you, we love music”
信息来源:知乎网
日本武藏野银行成立60周年之际推出了短片《测谎仪》(2012年ACC日本广告节银奖),短片中人们头上都顶着一个测谎仪,指针的偏转越大,就说明这个人说的话越违心。有迎合上司冷笑话的下属,有跟顾客说“你穿得真好看”的售货员,有约会中对女友说“我挺喜欢你的”的男生,女主经历了各种甜蜜的谎言之后,回到自己的家乡,面对闺蜜的挖苦和“嘲笑”,测谎仪的指针反而平静了。一正一负,一真一假,在对比中传递了品牌的诉求:武藏野是日本的一座城市,而这支广告正是武藏野银行面对本地人所要传递的信息,家乡人应该选择家乡的银行,亲密人之间真诚相待。几乎每个人每天都要撒谎,对自己亦或对他人,撒谎甚至成为一种语言和社交技巧。这是一个社会人性层面的深刻洞察,却被武藏野银行洞察到,并运用到情感营销中。
依据 广告 及 文化 属性相关理论,分析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的广告发展历程, 总结 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的本土化广告策略。下面我就为大家解开可口可乐公司的经营策略,希望能帮到你。
可口可乐公司的经营策略
可口可乐在中国饮品中的地位在不断改写,就像他在我们成长过程中,从幼年到现在,有着不一样的感觉。
幼时,它在我们的心目中是那么的神圣,在区域上,他属于进口产品,属于“洋”气的产品,那时候住在农村里,只有家境比较好的伙伴才能消费到,于是我们艳羡我们的同伴,同时也艳羡我们不能喝到,而他能频繁喝到的可乐,我们羡慕那种神秘的可乐色,羡慕他们喝后神采飞扬的感觉。于是在童年,我们对可乐就像穷人对富人一样,有着羡慕的眼光,有着渴望拥有和富人一样的享有,一样的物质,一样的快乐,可乐就是我们儿时想去追逐的享有,他成为我们物质追求的一个缩影。
随着一天天长大,生活条件的改善,我们偶尔也可以买起可乐,我们会躲在一旁,细细品味它带来的感觉,感觉心情是那么的舒畅。我们渴望这种频次越来越多…中、高中、大学的成长,我们对可乐的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每次运动过后,我们都会用他冲洗疲惫。尽管历史给他塑造了太多的神秘,我们感觉他是力量是振奋,我们渴望保持拥有的活力。
“本土化思维,本土化营销”是可口可乐的全球化经营策略的核心,但具体到中国,它不是用西方文化来改变中国人的消费观念,相反,是选择用中国文化来影响可口可乐的生产和营销方式。[1]正是首先有了观念的“本土化”策略,才指导可口可乐在中国有了一系列“本土化”的市场运作,包括运用适应中国市场的营销 方法 ,与中国合作伙伴共同开发中国品牌,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并成为当地的企业公民。
1 可口可乐公司
可口可乐是一个闻名世界的百年企业,从诞生之日起,就不断在世界市场中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以中国为例,在1989到2006的短短十年里,公司就实现了销量增长近30倍并持续保持品牌排名位列榜首。
11 可口可乐公司的发展
可口可乐公司诞生于1886年,总部在美国的亚特兰大。可口可乐公司是世界软饮料销售的领袖和先锋,拥有近400种饮料品牌,畅销世界200个国家和地区,每日饮用量超过10亿杯。2004年,可口可乐与雪碧共同获得了超级品牌的殊荣。[2]同年,美国《商业周刊》公布的全球最具价值的100个品牌,可口可乐以674亿美元的品牌价值位居榜首。
12 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的发展
可口可乐已成为中国最著名的国际品牌之一。根据 1999 年在中国进行的盖洛普调查显示,81% 的中国消费者知道可口可乐的品牌。2003 年,一个独立的中国权威消费调查显示,可口可乐已连续八年被选为中国最受欢迎的饮料。
1927年可口可乐在上海建立中国第一家装瓶厂。
1948年上海厂成为美国境外首家销量超过100万箱的装瓶厂。
1979年1月可口可乐重返中国,成为重返中国的第一批国际品牌。整整25年,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的改革开放缔造了一个创造奇迹的时代,而中国商业理念的成熟和发展,也堪称一部宏大的商业史诗。可口可乐有幸成为最先融入这一商业史诗中的一员,不仅见证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并用自己成功的 经验 为外商投资中国谱写了成功的篇章。
1981年在北京建立了第一家装瓶厂。
2000年,可口可乐将中国区总部从香港迁移到了上海。
目前,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的累计投资已经超过14亿美元,年销量已经超过9亿标箱,并且可口可乐系统在中国市场雇佣员工共计三万余人。可口可乐至2005年在中国已经建立了29个装瓶公司,35个生产厂,其中的绝大部分由中资或华人企业控股。
可口可乐饮料从产生至今已度过120 年的光辉历程,目前全世界近200个国家的消费者每日享用超过10 亿杯可口可乐公司的产品,可口可乐的品牌已深入人心。曾有人进行一项有趣的统计——把历年来销售的可口可乐的瓶子直立并排,其长度等于从地球到月球的115个来回。从1927 年可口可乐进军中国上海、天津到现在,已在中国投资达11 亿美元,建立了23 家罐装饮料厂,形成了辐射全国的生产基地和销售网,年销售额近百亿元,现已成为中国软饮料市场上的市场领导者。在城市消费者调查中,可口可乐在同类产品中多次高居榜首,经过30 年锐意创新的品牌经营和卓有成效的市场推广,目前可口可乐公司已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饮料品牌。
2 可口可乐公司中国本土化
1927 年“可口可乐”在上海及天津设厂生产,稍后在青岛及广州生产。1933 年,在上海的可口可乐生产厂是美国以外最大的“可口可乐”厂,在1948 年,更是美国境外第一家年产量超过一百箱的工厂。1979 年可口可乐重返中国,至今已在中国投资达11亿美元。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可口可乐公司已经在中国建立了23家罐装饮料厂,形成了辐射全国的生产基地和销售网,年销售额近百亿元,取得如此辉煌业绩与品牌本土化战略运用是分不开的,北京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承平先生介绍说,可口可乐的本土化包括各个方面,从工厂、原料、人员、产品、包装、营销,99% 都是中国的。
21 品牌命名本土化
由于不同的国家长期形成了各自的文化,品牌命名将影响着市场对产品的接受程度。[3]可口可乐早期在中国的译名作“蝌蚪啃蜡”,此名称在市场反应不佳,该名称使消费者感到摸不到头脑,对产品也失去兴趣。曾经市场销量一度很差,于是公司做出一个重大决定,即改名,将名称顺应本土文化,重新命名为“可口可乐”。新名称琅琅上口,易读易记,人们喜闻乐见,很快被市场接受,还成为了人们过节庆贺餐桌上的必备饮品,市场大门被打开,为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的经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2 产品本土化
可口可乐的董事长杜达富所说:“只有本地化的饮料才是畅销的饮料”。他们发现亚洲消费者每人每年消费的碳酸饮料不到100 罐,而美国人要豪饮395 罐,亚洲碳酸饮料的受欢迎程度是无法同美国和欧洲相比的。亚洲人特别是中国人,更喜欢果汁和传统的茶饮料,可口可乐看到了这种需求变化,对产品作了相应调整,自2002 年成功推出第一款非碳酸饮料“冰露水”,之后又相继推出了酷儿、天与地、水森活、美汁源、果粒橙、茶研工坊、健康工坊等一系列非碳酸甚至是本土特色的饮料深受市场欢迎。可口可乐中国副总裁赵仲彬表示新产品开发都比较成功,比如果粒橙,在中国很成功。可口可乐公司还投资8000 万美元将海外最大研发中心落户上海用以加速产品本土化。
23 广告宣传本土化
可口可乐亚洲区总裁桑迪•艾化表示:“本土化理念实施的直接结果就是可口可乐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贴近消费者”。[4]这种理念在广告宣传上表现突出。可口可乐公司总部对广告统一严格控制,但在1999 年在中国推出的电视广告,第一次选择在中国拍摄,第一次请中国广告公司设计,第一次邀请中国演员拍广告,画面以活力充沛的健康的形象出现,注重中国本土化形象。比如,在电视中热播的刘翔、SHE、潘玮伯、余文乐系列情景广告剧,都是中国老百姓最熟悉的一些情节安排,非常贴近生活,有感染力,让老百姓喜闻乐见。其实,可口可乐的本土化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那就是无论是产品、代言人,都与当地消费者没有距离!
24 包装本土化
除了在品牌命名、产品、广告等方面本土化之外,可口可乐公司还注重在包装上大做 文章 。在 中国传统节日 “ 春节 ”时期,针对当地传统习俗,推出“阿福”、“阿娇”的形象,让中国消费者倍感亲切,深受人们喜爱。另外,采用中国传统12生肖贺岁包装,迎合中国传统年文化,以中国人熟悉和喜爱的动物形象进行宣传。随后,申奥金罐、中国之队 足球 版、春节剪纸等各种具有中国色彩的包装,都拉进了可口可乐与中国消费者的距离。针对中国人平日聚会、节日庆祝等特殊场合的需求,特地推出大瓶包装,符合中国人喜同欢聚, 大瓶共分享的文化特点,充分满足市场需求。同时,还推出了玻璃瓶、塑料瓶等不同材质、不同容量的包装,满足中国人群不同场合多种多样的需求特点。
25 人员本土化
在开发和占领中国市场的过程中,可口可乐公司最为独特的一点就是“人才本土化”。可口可乐公司用人策略的理论精髓是:(1)在市场当地设立公司,所有员工都用当地人;(2)销售方针、人员培训由总公司统一负责。正是这样的原则,使可口可乐(中国)公司取得了迅猛而又卓有成效的发展。
251 管理人员本土化
一般来说,跨国企业的中国公司员工给大家的印象往往就是大胡子、绿眼睛和西装革履的外国人;工作往往是一半时间在中国办公,一半时间在国外度假;除开秘书,没有更多的内部员工与之交流,一副深不可测的架势;交流语言毫无疑问是外方语言。而在可口可乐(中国)有限公司,则完全不是这种情况:(1)在中国,99% 以上的可口可乐系统员工是中国籍员工;在可口可乐北京区,除总经理和财务总监来自台湾和澳大利亚,其他清一色是大陆本土人。(2)所有管理人员的交流语言,不但有流利的英语,还有流利的汉语,甚至可口可乐(中国)有限公司外籍总裁均能用一口流利的中文进行对话和开玩笑;有许多外籍同事还能用上粤语和其他方言。(3)所有文件来往均用中英文两种文本。管理人才本土化,是真正的本土化魅力所在。试想还有另外哪一家跨国企业能有如此的气度,在进入非本土国度之初就敢实施如此大幅度的高层次人才的本土化这没有“玻璃天花板”的巨大晋升空间,让本土管理人员能够真正解除后顾之忧,踏踏实实地与企业共同成长,毫无顾虑地为企业长期服务。
252 一般员工的本土化
可口可乐产品的销售网络延伸到哪里,就在哪里选人用人。可口可乐公司管理层认为当地具 体操 作人员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是熟悉商情,包括街区、商家情况、购买习惯等,能使可口可乐饮料的销售工作尽快融人当地环境;二是影响范围大,当地具体操作员工的亲朋戚友都会受其工作影响,对其工作拓展提供帮助;三是队伍稳定,当地员工在本地安家,无后顾之忧,工作心态稳定,可集中精力投入工作。这些先天优势是外来人员无法比拟的。所以,在中国的23个装瓶厂及可口可乐(中国)有限公司的所有办事机构,里面的具体操作人员全都是本土人。在这里,本土化不仅仅包含招聘本地员工的意思,还会针对本地情况作更深一步的开发。如在北京区域招聘下岗大嫂作理货员,在上海招聘社区街道人员进行信息搜集等等,均是本土化策略最杰出最深人的延伸。
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可以说得益于本土化战略的运用,正如可口可乐(中国)饮料有限公司总裁可安表示:可口可乐实行的一系列“本土化” 措施 , 包括运用适应中国市场的营销方法, 与中国合作伙伴共同开发中国品牌, 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并成为当地的企业公民。
可口可乐公司成功的原因分析
1强化本土化理念
品牌本土化是指依据针对不同特点的目标市场国,制定不同战略组合,进行本土化的传播,其思维依据是民族文化多样化理论,企业需要适应各国市场目标消费者的差异性需求,最大限度地实现国际化与本土化的有机结合。本土化的实质是跨国公司将生产、营销、管理、人事等经营诸方面全方位融入东道国经济中的过程。可口可乐公司从进入中国开始,无论在区域开发、建装瓶厂、与合作伙伴进行无隙合作,还是新产品推广、本土管理人员聘用、广告宣传和本土化等方面都为国际品牌企业做出了表率。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的迅速发展,也印证了本土化经营能为跨国公司的发展插上翅膀。
2 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可口可乐与三个重要装瓶伙伴——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嘉里集团和太古集团紧密合作,在中国共同投资了12 多亿美元,建立了28 家瓶装公司和34家工厂。目前有600 多家批发商与北京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结成了合作伙伴关系。与当地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使得可口可乐在华市场拓展速度不断加快。
可口可乐从产品生产、市场推广以及售后服务都是依靠与其合作伙伴和装瓶公司的紧密合作而实现的。作为本地化的积极推行者,目前可口可乐所有中国系统装瓶厂使用的浓缩液均在上海制造,98% 的原材料在中国当地采购,99% 员工为中国本地员工。
可口可乐进入中国 25 年,始终是作为一家本土化企业在运作。可口可乐不是简单地把在美国或是其他地区的 商业模式 搬到中国,而是根据中国市场的特点,不断对产品和服务进行调整,使之真正符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可口可乐非常重视与装瓶伙伴的合作,与他们共同推进可口可乐业务在中国快速健康的发展。
3 与东道国合作共赢
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提供了414000多个就业机会, 每年为税收部门直接或间接增加利税16 亿元人民币。同时, 建立了一个庞大的供货和销售网络, 还极大地拉动了包括糖业、运输业、塑料加工业、仓储物流业等在内的众多行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健康发展。
4 建设公益事业
可口可乐公司有一个明确的长期承诺:就是让每个可口可乐的业务单位都成为当地模范企业公民,让可口可乐业务所及的每一个人都能受益。伴随着可口可乐业务在中国的持续发展,可口可乐中国系统不遗余力地投身到各项社会公益事业中,努力完成自己的企业公民责任。迄今为止,可口可乐中国系统已参与了涉及 教育 、体育、环保、救灾、扶贫、就业等许多全国性和地区性的公益项目,捐资总额超过 4,000万元人民币,成为中国社会公益事业最积极的倡导者和参与者之一。几十年来,可口可乐全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中国的各项公益事业,可口可乐清醒地认识到:在实践模范企业公民的核心价值观的道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告别昨日的成就,可口可乐继续全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中国的各项公益事业,努力成为受人欢迎的社会成员和社区伙伴,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建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5 合理利用名人效应
可口可乐公司一开始就聘请名人做广告,希望消费者会效仿 棒球 巨星泰•科博或女明星希尔达•克拉克。到三十年代,从克拉克•拜伯、凯端•格兰特到简•哈罗和琼•克劳夫德等影星都为可口可乐公司做过广告。六十年代后期,从尼尔•迪芒德、莱斯利•高尔、瑞•查理斯到艾瑞沙•富兰克林等歌星都认为,喝了可口可乐会使一切变得更好。然而,过分的名人效应也有危险。一方面观众记住的多是明星而不是产品。可口可乐在商业广告上一直保持真正的明星地位,百事可乐公司对要价过高的明星感到头痛。从而显示出过分依赖名人中的另一种危险。虽然麦当娜和杰克逊在提高百事可乐知名度方面出了不少的力,但并不像公司希望的那样好。可口可乐公司则通过重新启用已故明星路易斯阿姆斯特朗、格罗乔•麦克斯和哈姆弗利•伯兴特等人的形象做小品广告,来解决这种棘手问题。
可口可乐取得成就
这些兼并在创立可口可乐企业集团(CCE)和1986年11月售出51%股份给公众时达到了顶点。CCE创立后和其供应商与销售 渠道 重新进行了新的谈判,巩固主要市场,削减20%劳动力,并通过统一分销和原材料采购降低成本。1986和1987年,CCE每箱可乐的净售价降低了25%。在1989年,KKE买出的苏拓比1986年多了20%,CCE的利润在整个80年代末期来说是不稳定的。
80年末,可口可乐公司建议它的特许协议应该由“Master Bottle Contract"来代替,降低固定的糖浆价格和可口可乐商标特许权费。到89年底,新合同覆盖了大约70%的美国可口可乐产量。78年到89年之间,新合约下的装瓶商经历了可口可乐糖浆价格约60%的上涨
1 可口可乐社会营销案例
2 可口可乐营销案例分析
3 可口可乐成功的营销案例
4 可口可乐情感营销案例
5 可口可乐成功之道分享
说到国潮我就想起了完美日记,成立与2017年仅仅用了三年的时间便跻身于一线高端美妆产品。也许你很惊讶,它是怎么做到的?今天我们来聊聊完美日记的营销方式看看它有哪些闪光点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1 明确的品牌定位
完美日记将品牌受众群体定位在喜爱购物、购买力较强、感性占据主导地位的年轻女性,主打“大牌平替”的概念,利用不断的线上线下的营销活动抢占用户的心智,清晰地告诉消费者我们有什么,你能够得到什么,让消费者对品牌形成一定的认知。
2 清晰的价格定位
完美日记的产品一直都走的平民路线,平时一支口红的价格在50-80块钱左右,这个价格在口红里面算是超级低的了,完美日记的眼影盘价格在100块钱左右,其他品类的价格都在100块钱左右,这在整个彩妆行业中价格都是偏低的,因此收获了很多学生党。很多学生和普通工薪阶级的人在购买彩妆的时候都会首选完美日记,真的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3 聚焦KOL
完美日记特别注重KOL的宣传,就是网络上拥有一定粉丝群体的网红。具体包括抖音、快手、B站、小红书等短视频平台上的明星、美妆网络红人以及网络素人。“完美日记”品牌,就选择了与其品牌调性相符的名人进行代言,如明星演员周迅、刘昊然、赵露思、朱正廷等,以及体育明星女排奥运冠军惠若琪、中国体操队队员等。利用他们的名人效应,实现对“完美日记”品牌美妆产品的宣传推广。
4 情感营销
情感营销是众多企业都用到的一种方式,这里我们可以重点学习一下。完美日记的情感营销是让用户更多的结合完美日记的使用与用户生活的情感投射,以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让用户主动参与到完美日记的营销活动中来。总之,完美日记的营销策略应以用户为中心,以完美日记的功能、使用体验、产品质量为主,不断满足用户个性化的使用需求,不断接近的目的,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完美日记映衬了闪亮的品牌荣耀。
完美日记的营销方式可以说是教科书级别的了,那么结合我们自身,我们首先要做好自己的品牌内容,确定好推广的人群、价格同时也要选择合适的推广渠道。现在短视频业务发展越来越好,我们也可以学习完美日记的KOL传播,但是许多企业也面临合作难、收费高、流程繁琐等多种难题。为了解决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选择和媒体渠道聚合平台,例如我平常合作的媒介盒子发稿平台除了引进高质量的头部KOL外,还另外收集整理了素人短视频平台账号,覆盖抖音、快手、小红书等等视频流量平台,打造丰富的产品营销推广矩阵,能有效解决企业短视频投放账号资源不足的难题,以及显著降低广告投放成本。
那么关于国潮的案例我们就分析到这里,整理不易,记得点赞哦~
无论是传统行业还是互联网行业,都在历史的剧变中寻求生存和发展。传统行业渴望转型,互联网行业却天天都在变革。百年老店遭遇品牌老化危机,互联网企业则难以挣脱火一把就死的命运,归根到底,就是没有建立与消费者之间的强大情感关联,独立于消费者的体验之外,没能够成为消费者生活的一部分。
在互联网+时代的大变革中,企业如何能够长久生存和发展?品牌如何能够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唯有情感,因为这是一个情感营销的时代,消费者凭情感说话,更依赖情感而行动。
情感是人类生活中永恒的主题,是维系一切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础。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其他因素不再成为困难的时候,情感因素的考量成为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的第一权重。传统经济时代,消费者依靠自己的经验判断商品的价值以决定购买与否;但是到了情感营销时代,消费者只关心自己喜不喜欢,而不在乎商品的性价比。
正因如此,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决定了品牌的好坏。好的品牌就是建立了与消费者之间的强关系,不仅让消费者有快感,更让消费者觉得自己就是品牌的一部分。营销的最高境界是不仅要把产品卖到消费者的手中,更要把产品卖到消费者心中,从“让你喜欢”到“我就喜欢”。情感营销则不仅要让消费者爱上你的品牌,更要让消费者成为品牌的一部分。
在情感经济时代,能否抓住消费者的情感,成为关系品牌生死存亡的决定因素,如果一个品牌不能让消费者喜欢,那么这个品牌离消失也就不远了。品牌只有活在消费者的心里,成为消费者生活的一部分,这个品牌才能够持久地经营下去。
营销就是和消费者谈恋爱;品牌就是让消费者爱上你;而情感营销不仅会创造出一个个好的品牌,让消费者爱上你的品牌,更会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客户和财富,是每个企业都必须掌握的互联网+时代营销利器。
俗话说:“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情感往往决定着人的行动,这时候理智的卫道士反而无能为力。这就是情感营销的实质。
帮您打造感官品牌形象,欢迎勾搭!我的微信:finjoe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