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商隐其人李商隐(813—858),字义山,晚唐诗人。幼年即有声望,能作古文。17岁时入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的门下,与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绚同窗学习。学成后在令狐楚幕中起草奏章。25岁时由于令狐楚的举荐得中进士。当时,执掌朝政的是牛、李两大党。令狐楚是牛僧孺党的重要人物,所以李商隐应该做牛党的忠实党徒。但是,李商隐第二年投奔了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并娶了王的女儿为妻,王茂元则是李德裕党的人物。为此,令狐绚认为李商隐忘恩负义,李商隐从此陷入朋党的斗争漩涡中,一生不得解脱。李德裕死后,李党大势已去,850年令狐绹做了宰相,李商隐只好忍受牛党的压迫,一生不被重用,穷愁潦倒。
李商隐寄托忧愤的艳体诗,很多是为牛党的无情报复而作。851年李商隐39岁时妻子病故,从此更是忧伤无寄,他的一部分伤情诗是为悼亡而作。858年李商隐46岁时在朋党的倾轧中抑郁穷困地离开了人世。他的才学和遭遇,构成了他的诗作的独特风格。他读书广博,收集资料极丰富,所得资料必分类汇编以备查阅和引用。正是因为他积材丰富,用材仔细,所以他的诗用事精切,少有伦比。他的诗形式精美,感情深厚。由于他的境遇险要,他的诗意多在隐约的有无之中,寄托深而措辞婉转,写得缠绵悱恻,独树一帜,历来为人们赞咏传扬。
2.李商隐的诗在语文课本里,常能见到李商隐的诗。为了本文分析,这里选录三首。
无题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这首诗写的是离别后的思念心情。第一联写主人公梦中醒来的感觉。“来是空言去绝踪”是对梦的回忆,梦中人所说的话已无踪影,只剩下斜月,钟声的陪伴。第二联“梦为远别啼难唤”还是想到刚刚做的梦。现在五更鸡已啼再难唤回这个梦了,赶紧写封信表达思念的急切心情。第三联写闺房中的情景。金翡翠指金线绣的锦被,芙蓉指芙蓉罗帐,蜡照半笼形容残灯光暗,麝香微熏更显得室内凄清孤冷。第四联中刘郎是个典故。汉代刘晨入天台山采药,会遇了仙女。后来待到刘晨再入天台期遇仙女时已不复得见,万分惆怅。最后一句点化出了这首诗的主旨,我(作者)与思念的人相隔更远,此中的悲与恨也就更多了。
端居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故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端居就是闲居的意思,这首诗是借物抒情,把所见之物都化为情感而进发出来。开头是说情人的远方来信与主人公的思乡梦都在可望无望之间。只有空床与萧条的秋天相匹配,敌是匹敌的意思,这句话加深了闲居无聊之感。你看那些院中的青苔与红树,在风吹雨打中,在寂寞的月夜中也都是一样的失落与愁苦。
楚吟
山上离宫宫上楼,楼前宫畔暮江流;楚天长短黄昏雨,宋玉无愁亦自愁。
楚吟就是楚地吟游之意。这首诗也是借景抒情。山指巫山,离宫指楚宫,在长江岸边的巫山上建有楚王行宫。暮江指傍晚时的长江。当年宋玉曾游巫山楚宫,幸遇神女,神女自称“旦为行云,暮为行雨”,诗中黄昏雨正是暮雨。作者到了当年宋玉来过的地方,又遇暮雨,正是宋玉遇神女的情境。此情此景,即使宋玉不愁也叫人够愁的了。
3.历代诗家对李商隐诗的评论《唐诗鉴赏辞典》收录了多位专家对李商隐诗的详细讲解与评论,可以概括为:
一是李商隐的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对描写的题材有着极细微的剖析和极深刻的把握。对生活现象挖掘愈深,概括就愈广,作品就愈具普遍意义,因而也就愈能引发不同读者多方面的感受和联想。周汝昌说:李商隐一生经历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幽伤要吵,往复低徊,感染于人者至深。
二是李商隐善于抒写日常生活中某种微妙的诗意感受,善于把心理活动的奇妙感受融入诗中。比如他的爱情诗很少对事件有过多的叙述和过细的描绘,而是以抒情为主,着力抒写主人公的主观感受和心理活动,表现主人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因此在诗中常常打破一定的时空次序,而是随着心理活动交错展现,有大幅度的跳跃。
三是李商隐的诗带有一种朦胧美。他的诗想像力非常丰富,能超越物像而达到幽渺的迷蒙之境,借助于比喻、象征、联想等技巧使诗中具有一种暗示的不确定的意境。在表现手法上常以轻快流走的笔调抒写抑塞曲折之感情,用绮丽的语言渲染出一种迷蒙悲凄的环境气氛,把实境虚写,令虚实切换迷离。并且喜欢用典故,从前朝小说和神话故事中吸取素材。并且用起典故来得心应手,恰到好处,将现实与神话融合在一起,构成了特殊的新奇浪漫情调。但由此也产生了他的诗具有多解性,意脉不易被人把握,甚至是难以读懂。
专家们的评论有助于我们对李商隐诗的理解与剖析,这对于了解李诗的内在美是十分必要的。下面将着重分析李诗中的外形美。
借蝉阐抒发感情的诗有〔唐代〕李商隐 的《蝉》
蝉
李商隐 〔唐代〕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译文
你栖身高枝之上才难以饱腹,虽悲鸣寄恨而无人同情。
五更以后疏落之声几近断绝,可是满树碧绿依然如故毫不动情。
我官职卑下,行踪飘忽不定,家园难返,故乡的田园也早已荒芜。
烦劳你的鸣叫让我能够警醒,我也是,家徒四壁,举家清苦。
赏析:
这首诗借咏蝉以喻自身的高洁。前半首闻蝉而兴,重在咏蝉;它餐风饮露,居高清雅,然而声嘶力竭地鸣叫,却难求一饱。后半首直抒己意,他乡薄宦,梗枝漂流,故园荒芜,胡不归去?因而闻蝉以自警,同病相怜。全诗层层深入阐发主题:高难饱,鸣徒劳,声欲断,树无情,怨之深,恨之重,一目了然。实属咏物佳绝。
一、表达了诗人对恋人的浓烈爱意及对年华易逝的惆怅与感慨。
诗人大量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田生烟等典故,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联想与想象,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从而借助可视可感的诗歌形象来传达其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的深思。
二、附原文如下:
锦瑟
唐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译文
瑟本有二十五根弦,但此诗创作于李商隐妻子死后,故五十弦有断弦之意
但即使这样它的每一弦、每一音节,足以表达对那美好年华的思念。(此句为转折句。)
庄周其实知道自己只是向往那自由自在的蝴蝶。(本句是对“华年”的阐释。)
望帝那美好的心灵和作为可以感动杜鹃。(本句亦是对“华年”的阐释。)
大海里明月的影子像是眼泪化成的珍珠。(喻指诗人的悲哀,即使是一个明媚的夜晚,依然想到的是眼泪。)
只有在彼时彼地的蓝田才能生成犹如生烟似的良玉。(暗指诗人对当时社会局势的不满。)
那些美好的事和年代,只能留在回忆之中了。(亦指自己对青春年华的追思之情。)
而在当时那些人看来那些事都只是平常罢了,却并不知珍惜。(亦指自己在年轻时对生活的态度也是那样不知珍惜。)
三、创作背景:
李商隐天资聪颖,文思锐敏,二十出头考中进士,举鸿科大考遭人嫉妒未中刷下,从此怀才不遇。在“牛李党争”左右为难,两方猜疑,屡遭排斥,大志难伸。中年丧妻,又因写诗抒怀,遭人贬斥。[4] 此诗约作于作者晚年,对《锦瑟》一诗的创作意旨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或以为是爱国之篇,或以为是悼念追怀亡妻之作,或以为是自伤身世、自比文才之论,或以为是抒写思念待儿之笔。 《史记·封禅书》载古瑟五十弦,后一般为二十五弦。但此诗创作于李商隐妻子死后,故五十弦有断弦之意(一说二十五弦的古瑟琴弦断成两半,即为五十弦)但即使这样它的每一弦、每一音节,足以表达对那美好年华的思念。
四、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