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这些谣言有什么看法呢?

你对这些谣言有什么看法呢?,第1张

最近多地发生疫情,这时候不实言论趁机出现,让很多人惶惶不可终日。

在这些谣言里面,你能看得到世间最五彩的扯淡,也看得见米田共般的荒唐。 (也就是氪金——五彩)

仿佛一个异世界在身边。

01

当网友们把目光聚焦到陕西时,有人针对排队核酸检测等问题,在新闻里写下严重失实的文字:

西安市确诊人群超一半是在核酸检测过程中被感染”

以及在微信群中传播谣言:

“公寓800多人被拉定边沙漠隔离”

有人则针对进出小区的情况,编造了一条通知:

“警务人员在全市各大街道对外出流窜人员进行严查、拘捕”

凤阳县的当地马帮在疫情发生后,自发筹集物资向社区捐赠,有人就将这件事改成了谣言:

“商洛市丹凤县因疫情防控限行车辆,用骡马队运输物资。”

这条谣言还被二次编撰,写成了西安故事。

这几条都是标准的谎话,让人以为别人的生活很糟糕,并在往绝境走。

其中的潜台词也明显,那就是暗示城市的不作为、乱作为。

为了强化感同身受的效果,造谣者又把视角拉回到自己的身上,以此来现身说法。

有人挑起对立,发布谣言:

“第三次物资已收到”(故意将位置虚假标记为省政府家属院)

有人故意抹黑,发布谣言:

“我们被关在家里快20天了,只收到过一次蔬菜,2个土豆,2个洋葱,一个白菜,2个白萝卜……请问我们吃什么……请问我们要被饿死家中吗?”

其实她家一点也没有吃喝问题。

这些极端控诉城市管理质量的行为,总能获得流量关注。

它们试图让人以为城市遇到难处的同时,又被一部分人窃取了利益,所以城市在变得越来越糟。

试问,谁看了不会怒气冲冲呢?

再深深地聚焦普通人生活,就更加有利于宣泄氛围了。

一个名叫“户县馍店”微信里,双方产生了争执,这时候,有人辱骂顾客是猪,另一人则借机编了谣言:

“(馍馍)后天统一涨价”

西安市民在着急买电的时候,一则谣言开始散布:

“西安售电系统停机检修不能购电”

聚焦吃穿住行的谣言,越细越好,也越能让人以为危险离自己只有三公分。

当然这时候怎么少得了长篇大论呢。

一个公众号写下文章《西安百姓的悲哀:为什么有人不惜违法、冒死也要逃离西安?》,文章里传播了不实消息:

“西安隔离费用至少5000元”“直接粗暴关停医疗体系”“普通社区居民没菜吃”

据推测,文章的阅读量可能达到几百万,所以当谣言被揭穿的时候,作者本人还是抱有侥幸心理。

他承认传谣,并留言致歉,但一定要等到发表24小时后删除,为的就是进一步提升曝光度。

后来此文删除了,此公众号也搜不到了。

凡此种种都可以说明,西安疫情里出现的谣言,正是要借助大家的焦虑心态,来赚取不义之财。

事件的大部分细节被忽略或简化了,只留下金句般的一句话。

而被文字触及到的人们,也就离真相远了起来。

02

除了陕西以外,其他地方也开始被造谣者盯上。

“杭州紫阳社区20多人感染新冠”

“有新冠阳性西班牙运动员进京并赴三里屯游玩”

“(保定)清苑区南候村因疫情封村了”。

这些谣言往往借助“也有一例”的格式进行传播,并和封村封小区紧紧相伴。

不信你看更普遍的行文“规范”:

”黄村给封了,有一个逃回躲山上”“戈溪村发现一例阳性患者,现在全村在做核酸检测,说马上封村了”

“(北仑)博地也有一例了”

还有拿自己当那个吸引眼球的一例的。

刚做完核酸检测的打工人,下载图库改动核酸报告,他发了朋友圈和亲友群,并用来吓唬房东。这则谣言是这样的:

“我,核酸检测结果,阳性”

总结下来,我们可以看到亲友群、小区业主群是谣言的集中地。

同时可以看到,他们也不求数量的恐怖,有时候“已有一例”带来的威慑效果,就足以让人随手转发。

因为危险的触手可及,危险的现身说法,危险的简约风格都足够打击人的信心。

问题是这样的危险降临到谁的头上,显得更恐怖呢?

善良、被好好保护、涉世未深、牵扯家中几代人的学生群体,就是很好的样本。

一则谣言是:

“天津市东丽区教育局核酸排查结果良好学生返校通知”

另一则谣言是: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出现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此前包括关于西安学生的谣言也不少。

曹某将一段外地学生放学的正常视频虚构为:

“西安某学校学生向秦岭转移隔离”

还有很多很多。

细心的读者一定注意到了上面的“通知”两字。

的确如此,有时候为了显得像那么回事,就得生造文件,毕竟有了“通知”“公告”到哪里都好忽悠。

不过讲究的人还会盖上所谓真相的一大要素——红章。

“温州展泰眼镜厂发现一例新冠确诊病例,大家请勿前往梧田工业区(蟠凤)范围内,为了放假能顺利回家,请大家务必遵守。”

走文件风格的谣言,还有这样的。

一些微信群里就在传播所谓的深圳防疫最新要求:

“明天(周六)开始全市全员进行核酸检测。”“全市进入疫情防控战时状态。”“所有外出居民持48小时核酸检测证明。”

这就叫谣言的师出有名。

当然为了更好地蛊惑人心,在说得像那么回事的时候,得带上名人效应。

我们的张文宏医生就常常被造谣者盯上。

有人将上海这次疫情的事情添油加醋,最后改成了“怪谈”:

“她逛了水果店,逛了恒隆LV,于是今天都被关闭了。还跟张文宏住一栋楼里,于是今天张文宏也被居家隔离了”

可谓想象力十足。

就差去当编剧,拍科幻片了。

03

可是,谣言市场那么大,必然是鱼龙混杂的。

你不能要求每个造谣者都是“高精尖”,有的人是没啥技术,不怎么上心的。

比如,旧新闻被炒冷饭的。

一则谣言:

“成都紧急预留3万个床位应对疫情”

这样的老段子是反复炒作而来,时间最远的可以追溯到2020年6月24日。

一则谣言:

“完全解除小组||高陵区”

也差不多,该信息内容系篡改自2020年2月发布的一个通知。

还比如,东拼西凑的。

深圳卫健委写了一篇文章,里面有介绍浙江上虞的一则通告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就被歪曲成了:

“(深圳)发现‘黄码’‘红码’人员给现金奖励”

实际原文是这样的。

也就是说,造谣者把绍兴上虞的事安到了深圳上。

还比如,无视官方澄清的。

咸阳兴平市母子坠楼视频的发生地,被篡改成西安,而且被说成了丈夫行凶:

“男的把老婆和娃,从15楼扔下去了”

新闻报道再三引用兴平警方的说法:“坠楼母亲和儿子不是被她老公扔下楼的,该事件与男子无关。”

信谣者自然不信这些,还是大肆传播谣言,似乎要多角度挑战调查结果。

虽然这些造谣的技术含量不怎么高,但明显效果也不差。

可见原创在谣言界里不一定吃香啊。

所以,如果你会融梗,那么制造出了的谣言,或许也能快速有效影响正常人的生活。

简单粗暴就行。

很黄很暴力也行。

04

这不,事关人类荷尔蒙的黄谣就一定能兴风作浪。

并且,请勿搞虚,越乱越好。

有人疯狂传播所谓确诊病例传播链分解图:

“某门诊部女护士分别与某隔离酒店员工、某大学老师存在亲密关系,导致新冠疫情扩散。”

华商报澄清,这张确诊病例传播链分解图并非原发,图上标注的“病例之间存在情人关系”系谣言。

与女性的“风骚”相对的往往是男性的“嫖娼”。

翻翻半年内的其他黄谣,关于男性的往往是这样:

“南京首次通报疫情源头:南京籍拜某会计骑电瓶车嫖娼受交叉感染”

“(湖南长沙岳麓区)一男子嫖娼致多人感染新冠”。、

“一确诊病例男子到重庆江北区红鼎国际嫖娼导致该大厦被封控”。

谣言中所谓的当事人,往往是好玩的人,这样能显得当事人的荒唐,对比出普通人的无辜。

“好玩”是一语多关。

不少人看到这样的谣言,无论信不信,都会嘴角窃窃一笑。

仿佛作为过来人的他们也不得不佩服当事人的强健体魄。

05

这个时候,我们也不能怪真相走得慢,而让一些被网络暴力的当事人极度受伤。

《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或许能说明一个原因。

他们收集了推特上2006~2018年间的数据,选出126000条的新闻推文,对此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即使是热度最高的真实新闻,也很少传递给1000个以上的推特用户,但虚假新闻经常能被传递给1000甚至10000人。

而且,虚假内容传递给1500人的速度,比真实内容传递给1500人的速度快6倍。而且,首次看到虚假新闻就转发的可能性,比真实信息高70%。

谣言在传播上天然地比真来得快狠。

再往源头上说,一个原因是,个体在大时代面前的无助与恐慌。

个体越发陷入到孤独中,并在现实的无序互动状态下,更加无助迷离。

那么,人就会寻找各种解药。

谁离他们最近,谁最能调动他们情绪,他们往往就听谁的。

有的客观,有的主观,有的合法,有的不合法,很多很多。

风水迷信能再掀起波澜,心灵鸡汤能多少年占据市场,都是这样的道理,谣言也是如此。

比如,这个时候来个轻描淡写的幽默谣言,就一定能缓和所有情绪,中和所有立场,并让人笑掉大牙。

请看网络流传的一则标有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的短信截图:

“隔离期间,您如果和花草树木聊天这很正常无需致电咨询,只有在那些花草树木开始回答您问题的情况下才有必要寻求协助。”

有点儿好笑,但它也是实实在在的不实信息。

欢笑之余,可见谣言就是这样千奇百怪,层出不穷的。

当然这时候我们并非束手无策。

这样的行政拘留。

这样的。

这样的。

辟谣得很及时。

蓝底白字,看得实在痛快。

最后,还是希望这些辟谣的信息,能到需要的人手上。

毕竟真相才能让人过得更舒服。

最后,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接触更优秀的人也可以让你成为同样的人,欢迎关注官方公号:灰产圈

最近多地发生疫情,这时候不实言论趁机出现,让很多人惶惶不可终日。

在这些谣言里面,你能看得到世间最五彩的扯淡,也看得见米田共般的荒唐。 (也就是氪金——五彩)

仿佛一个异世界在身边。

01

当网友们把目光聚焦到陕西时,有人针对排队核酸检测等问题,在新闻里写下严重失实的文字:

“西安市确诊人群超一半是在核酸检测过程中被感染”

以及在微信群中传播谣言:

“公寓800多人被拉定边沙漠隔离”

有人则针对进出小区的情况,编造了一条通知:

“警务人员在全市各大街道对外出流窜人员进行严查、拘捕”

凤阳县的当地马帮在疫情发生后,自发筹集物资向社区捐赠,有人就将这件事改成了谣言:

“商洛市丹凤县因疫情防控限行车辆,用骡马队运输物资。”

这条谣言还被二次编撰,写成了西安故事。

这几条都是标准的谎话,让人以为别人的生活很糟糕,并在往绝境走。

其中的潜台词也明显,那就是暗示城市的不作为、乱作为。

为了强化感同身受的效果,造谣者又把视角拉回到自己的身上,以此来现身说法。

有人挑起对立,发布谣言:

“第三次物资已收到”(故意将位置虚假标记为省政府家属院)

有人故意抹黑,发布谣言:

“我们被关在家里快20天了,只收到过一次蔬菜,2个土豆,2个洋葱,一个白菜,2个白萝卜……请问我们吃什么……请问我们要被饿死家中吗?”

其实她家一点也没有吃喝问题。

这些极端控诉城市管理质量的行为,总能获得流量关注。

它们试图让人以为城市遇到难处的同时,又被一部分人窃取了利益,所以城市在变得越来越糟。

试问,谁看了不会怒气冲冲呢?

再深深地聚焦普通人生活,就更加有利于宣泄氛围了。

一个名叫“户县馍店”微信里,双方产生了争执,这时候,有人辱骂顾客是猪,另一人则借机编了谣言:

“(馍馍)后天统一涨价”

西安市民在着急买电的时候,一则谣言开始散布:

“西安售电系统停机检修不能购电”

聚焦吃穿住行的谣言,越细越好,也越能让人以为危险离自己只有三公分。

当然这时候怎么少得了长篇大论呢。

一个公众号写下文章《西安百姓的悲哀:为什么有人不惜违法、冒死也要逃离西安?》,文章里传播了不实消息:

“西安隔离费用至少5000元”“直接粗暴关停医疗体系”“普通社区居民没菜吃”

据推测,文章的阅读量可能达到几百万,所以当谣言被揭穿的时候,作者本人还是抱有侥幸心理。

他承认传谣,并留言致歉,但一定要等到发表24小时后删除,为的就是进一步提升曝光度。

后来此文删除了,此公众号也搜不到了。

凡此种种都可以说明,西安疫情里出现的谣言,正是要借助大家的焦虑心态,来赚取不义之财。

事件的大部分细节被忽略或简化了,只留下金句般的一句话。

而被文字触及到的人们,也就离真相远了起来。

02

除了陕西以外,其他地方也开始被造谣者盯上。

“杭州紫阳社区20多人感染新冠”

“有新冠阳性西班牙运动员进京并赴三里屯游玩”

“(保定)清苑区南候村因疫情封村了”。

这些谣言往往借助“也有一例”的格式进行传播,并和封村封小区紧紧相伴。

不信你看更普遍的行文“规范”:

”黄村给封了,有一个逃回躲山上”“戈溪村发现一例阳性患者,现在全村在做核酸检测,说马上封村了”

“(北仑)博地也有一例了”

还有拿自己当那个吸引眼球的一例的。

刚做完核酸检测的打工人,下载图库改动核酸报告,他发了朋友圈和亲友群,并用来吓唬房东。这则谣言是这样的:

“我,核酸检测结果,阳性”

总结下来,我们可以看到亲友群、小区业主群是谣言的集中地。

同时可以看到,他们也不求数量的恐怖,有时候“已有一例”带来的威慑效果,就足以让人随手转发。

因为危险的触手可及,危险的现身说法,危险的简约风格都足够打击人的信心。

问题是这样的危险降临到谁的头上,显得更恐怖呢?

善良、被好好保护、涉世未深、牵扯家中几代人的学生群体,就是很好的样本。

一则谣言是:

“天津市东丽区教育局核酸排查结果良好学生返校通知”

另一则谣言是: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出现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此前包括关于西安学生的谣言也不少。

曹某将一段外地学生放学的正常视频虚构为:

“西安某学校学生向秦岭转移隔离”

还有很多很多。

细心的读者一定注意到了上面的“通知”两字。

的确如此,有时候为了显得像那么回事,就得生造文件,毕竟有了“通知”“公告”到哪里都好忽悠。

不过讲究的人还会盖上所谓真相的一大要素——红章。

“温州展泰眼镜厂发现一例新冠确诊病例,大家请勿前往梧田工业区(蟠凤)范围内,为了放假能顺利回家,请大家务必遵守。”

走文件风格的谣言,还有这样的。

一些微信群里就在传播所谓的深圳防疫最新要求:

“明天(周六)开始全市全员进行核酸检测。”“全市进入疫情防控战时状态。”“所有外出居民持48小时核酸检测证明。”

这就叫谣言的师出有名。

当然为了更好地蛊惑人心,在说得像那么回事的时候,得带上名人效应。

我们的张文宏医生就常常被造谣者盯上。

有人将上海这次疫情的事情添油加醋,最后改成了“怪谈”:

“她逛了水果店,逛了恒隆LV,于是今天都被关闭了。还跟张文宏住一栋楼里,于是今天张文宏也被居家隔离了”

可谓想象力十足。

就差去当编剧,拍科幻片了。

03

可是,谣言市场那么大,必然是鱼龙混杂的。

你不能要求每个造谣者都是“高精尖”,有的人是没啥技术,不怎么上心的。

比如,旧新闻被炒冷饭的。

一则谣言:

“成都紧急预留3万个床位应对疫情”

这样的老段子是反复炒作而来,时间最远的可以追溯到2020年6月24日。

一则谣言:

“完全解除小组||高陵区”

也差不多,该信息内容系篡改自2020年2月发布的一个通知。

还比如,东拼西凑的。

深圳卫健委写了一篇文章,里面有介绍浙江上虞的一则通告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就被歪曲成了:

“(深圳)发现‘黄码’‘红码’人员给现金奖励”

实际原文是这样的。

也就是说,造谣者把绍兴上虞的事安到了深圳上。

还比如,无视官方澄清的。

咸阳兴平市母子坠楼视频的发生地,被篡改成西安,而且被说成了丈夫行凶:

“男的把老婆和娃,从15楼扔下去了”

新闻报道再三引用兴平警方的说法:“坠楼母亲和儿子不是被她老公扔下楼的,该事件与男子无关。”

信谣者自然不信这些,还是大肆传播谣言,似乎要多角度挑战调查结果。

虽然这些造谣的技术含量不怎么高,但明显效果也不差。

可见原创在谣言界里不一定吃香啊。

所以,如果你会融梗,那么制造出了的谣言,或许也能快速有效影响正常人的生活。

简单粗暴就行。

很黄很暴力也行。

04

这不,事关人类荷尔蒙的黄谣就一定能兴风作浪。

并且,请勿搞虚,越乱越好。

有人疯狂传播所谓确诊病例传播链分解图:

“某门诊部女护士分别与某隔离酒店员工、某大学老师存在亲密关系,导致新冠疫情扩散。”

华商报澄清,这张确诊病例传播链分解图并非原发,图上标注的“病例之间存在情人关系”系谣言。

与女性的“风骚”相对的往往是男性的“嫖娼”。

翻翻半年内的其他黄谣,关于男性的往往是这样:

“南京首次通报疫情源头:南京籍拜某会计骑电瓶车嫖娼受交叉感染”

“(湖南长沙岳麓区)一男子嫖娼致多人感染新冠”。、

“一确诊病例男子到重庆江北区红鼎国际嫖娼导致该大厦被封控”。

谣言中所谓的当事人,往往是好玩的人,这样能显得当事人的荒唐,对比出普通人的无辜。

“好玩”是一语多关。

不少人看到这样的谣言,无论信不信,都会嘴角窃窃一笑。

仿佛作为过来人的他们也不得不佩服当事人的强健体魄。

05

这个时候,我们也不能怪真相走得慢,而让一些被网络暴力的当事人极度受伤。

《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或许能说明一个原因。

他们收集了推特上2006~2018年间的数据,选出126000条的新闻推文,对此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即使是热度最高的真实新闻,也很少传递给1000个以上的推特用户,但虚假新闻经常能被传递给1000甚至10000人。

而且,虚假内容传递给1500人的速度,比真实内容传递给1500人的速度快6倍。而且,首次看到虚假新闻就转发的可能性,比真实信息高70%。

谣言在传播上天然地比真来得快狠。

再往源头上说,一个原因是,个体在大时代面前的无助与恐慌。

个体越发陷入到孤独中,并在现实的无序互动状态下,更加无助迷离。

那么,人就会寻找各种解药。

谁离他们最近,谁最能调动他们情绪,他们往往就听谁的。

有的客观,有的主观,有的合法,有的不合法,很多很多。

风水迷信能再掀起波澜,心灵鸡汤能多少年占据市场,都是这样的道理,谣言也是如此。

比如,这个时候来个轻描淡写的幽默谣言,就一定能缓和所有情绪,中和所有立场,并让人笑掉大牙。

请看网络流传的一则标有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的短信截图:

“隔离期间,您如果和花草树木聊天这很正常无需致电咨询,只有在那些花草树木开始回答您问题的情况下才有必要寻求协助。”

有点儿好笑,但它也是实实在在的不实信息。

欢笑之余,可见谣言就是这样千奇百怪,层出不穷的。

当然这时候我们并非束手无策。

这样的行政拘留。

这样的。

这样的。

辟谣得很及时。

蓝底白字,看得实在痛快。

最后,还是希望这些辟谣的信息,能到需要的人手上。

毕竟真相才能让人过得更舒服。

最后,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接触更优秀的人也可以让你成为同样的人,欢迎关注官方公号:灰产圈

华商报受众群体广,发行量是另外3家报纸总和的4倍。

陕西日报是政府订购,几乎每个单位的办公室都会有。

西安晚报是西安市政府订购,西安直属机关企事业单位都订购。

三秦都市报没有优势。

最近多地发生疫情,这时候不实言论趁机出现,让很多人惶惶不可终日。

在这些谣言里面,你能看得到世间最五彩的扯淡,也看得见米田共般的荒唐。 (也就是氪金——五彩)

仿佛一个异世界在身边。

01

当网友们把目光聚焦到陕西时,有人针对排队核酸检测等问题,在新闻里写下严重失实的文字:

“西安市确诊人群超一半是在核酸检测过程中被感染”

以及在微信群中传播谣言:

“公寓800多人被拉定边沙漠隔离”

有人则针对进出小区的情况,编造了一条通知:

“警务人员在全市各大街道对外出流窜人员进行严查、拘捕”

凤阳县的当地马帮在疫情发生后,自发筹集物资向社区捐赠,有人就将这件事改成了谣言:

“商洛市丹凤县因疫情防控限行车辆,用骡马队运输物资。”

这条谣言还被二次编撰,写成了西安故事。

这几条都是标准的谎话,让人以为别人的生活很糟糕,并在往绝境走。

其中的潜台词也明显,那就是暗示城市的不作为、乱作为。

为了强化感同身受的效果,造谣者又把视角拉回到自己的身上,以此来现身说法。

有人挑起对立,发布谣言:

“第三次物资已收到”(故意将位置虚假标记为省政府家属院)

有人故意抹黑,发布谣言:

“我们被关在家里快20天了,只收到过一次蔬菜,2个土豆,2个洋葱,一个白菜,2个白萝卜……请问我们吃什么……请问我们要被饿死家中吗?”

其实她家一点也没有吃喝问题。

这些极端控诉城市管理质量的行为,总能获得流量关注。

它们试图让人以为城市遇到难处的同时,又被一部分人窃取了利益,所以城市在变得越来越糟。

试问,谁看了不会怒气冲冲呢?

再深深地聚焦普通人生活,就更加有利于宣泄氛围了。

一个名叫“户县馍店”微信里,双方产生了争执,这时候,有人辱骂顾客是猪,另一人则借机编了谣言:

“(馍馍)后天统一涨价”

西安市民在着急买电的时候,一则谣言开始散布:

“西安售电系统停机检修不能购电”

聚焦吃穿住行的谣言,越细越好,也越能让人以为危险离自己只有三公分。

当然这时候怎么少得了长篇大论呢。

一个公众号写下文章《西安百姓的悲哀:为什么有人不惜违法、冒死也要逃离西安?》,文章里传播了不实消息:

“西安隔离费用至少5000元”“直接粗暴关停医疗体系”“普通社区居民没菜吃”

据推测,文章的阅读量可能达到几百万,所以当谣言被揭穿的时候,作者本人还是抱有侥幸心理。

他承认传谣,并留言致歉,但一定要等到发表24小时后删除,为的就是进一步提升曝光度。

后来此文删除了,此公众号也搜不到了。

凡此种种都可以说明,西安疫情里出现的谣言,正是要借助大家的焦虑心态,来赚取不义之财。

事件的大部分细节被忽略或简化了,只留下金句般的一句话。

而被文字触及到的人们,也就离真相远了起来。

02

除了陕西以外,其他地方也开始被造谣者盯上。

“杭州紫阳社区20多人感染新冠”

“有新冠阳性西班牙运动员进京并赴三里屯游玩”

“(保定)清苑区南候村因疫情封村了”。

这些谣言往往借助“也有一例”的格式进行传播,并和封村封小区紧紧相伴。

不信你看更普遍的行文“规范”:

”黄村给封了,有一个逃回躲山上”“戈溪村发现一例阳性患者,现在全村在做核酸检测,说马上封村了”

“(北仑)博地也有一例了”

还有拿自己当那个吸引眼球的一例的。

刚做完核酸检测的打工人,下载图库改动核酸报告,他发了朋友圈和亲友群,并用来吓唬房东。这则谣言是这样的:

“我,核酸检测结果,阳性”

总结下来,我们可以看到亲友群、小区业主群是谣言的集中地。

同时可以看到,他们也不求数量的恐怖,有时候“已有一例”带来的威慑效果,就足以让人随手转发。

因为危险的触手可及,危险的现身说法,危险的简约风格都足够打击人的信心。

问题是这样的危险降临到谁的头上,显得更恐怖呢?

善良、被好好保护、涉世未深、牵扯家中几代人的学生群体,就是很好的样本。

一则谣言是:

“天津市东丽区教育局核酸排查结果良好学生返校通知”

另一则谣言是: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出现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此前包括关于西安学生的谣言也不少。

曹某将一段外地学生放学的正常视频虚构为:

“西安某学校学生向秦岭转移隔离”

还有很多很多。

细心的读者一定注意到了上面的“通知”两字。

的确如此,有时候为了显得像那么回事,就得生造文件,毕竟有了“通知”“公告”到哪里都好忽悠。

不过讲究的人还会盖上所谓真相的一大要素——红章。

“温州展泰眼镜厂发现一例新冠确诊病例,大家请勿前往梧田工业区(蟠凤)范围内,为了放假能顺利回家,请大家务必遵守。”

走文件风格的谣言,还有这样的。

一些微信群里就在传播所谓的深圳防疫最新要求:

“明天(周六)开始全市全员进行核酸检测。”“全市进入疫情防控战时状态。”“所有外出居民持48小时核酸检测证明。”

这就叫谣言的师出有名。

当然为了更好地蛊惑人心,在说得像那么回事的时候,得带上名人效应。

我们的张文宏医生就常常被造谣者盯上。

有人将上海这次疫情的事情添油加醋,最后改成了“怪谈”:

“她逛了水果店,逛了恒隆LV,于是今天都被关闭了。还跟张文宏住一栋楼里,于是今天张文宏也被居家隔离了”

可谓想象力十足。

就差去当编剧,拍科幻片了。

03

可是,谣言市场那么大,必然是鱼龙混杂的。

你不能要求每个造谣者都是“高精尖”,有的人是没啥技术,不怎么上心的。

比如,旧新闻被炒冷饭的。

一则谣言:

“成都紧急预留3万个床位应对疫情”

这样的老段子是反复炒作而来,时间最远的可以追溯到2020年6月24日。

一则谣言:

“完全解除小组||高陵区”

也差不多,该信息内容系篡改自2020年2月发布的一个通知。

还比如,东拼西凑的。

深圳卫健委写了一篇文章,里面有介绍浙江上虞的一则通告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就被歪曲成了:

“(深圳)发现‘黄码’‘红码’人员给现金奖励”

实际原文是这样的。

也就是说,造谣者把绍兴上虞的事安到了深圳上。

还比如,无视官方澄清的。

咸阳兴平市母子坠楼视频的发生地,被篡改成西安,而且被说成了丈夫行凶:

“男的把老婆和娃,从15楼扔下去了”

新闻报道再三引用兴平警方的说法:“坠楼母亲和儿子不是被她老公扔下楼的,该事件与男子无关。”

信谣者自然不信这些,还是大肆传播谣言,似乎要多角度挑战调查结果。

虽然这些造谣的技术含量不怎么高,但明显效果也不差。

可见原创在谣言界里不一定吃香啊。

所以,如果你会融梗,那么制造出了的谣言,或许也能快速有效影响正常人的生活。

简单粗暴就行。

很黄很暴力也行。

04

这不,事关人类荷尔蒙的黄谣就一定能兴风作浪。

并且,请勿搞虚,越乱越好。

有人疯狂传播所谓确诊病例传播链分解图:

“某门诊部女护士分别与某隔离酒店员工、某大学老师存在亲密关系,导致新冠疫情扩散。”

华商报澄清,这张确诊病例传播链分解图并非原发,图上标注的“病例之间存在情人关系”系谣言。

与女性的“风骚”相对的往往是男性的“嫖娼”。

翻翻半年内的其他黄谣,关于男性的往往是这样:

“南京首次通报疫情源头:南京籍拜某会计骑电瓶车嫖娼受交叉感染”

“(湖南长沙岳麓区)一男子嫖娼致多人感染新冠”。、

“一确诊病例男子到重庆江北区红鼎国际嫖娼导致该大厦被封控”。

谣言中所谓的当事人,往往是好玩的人,这样能显得当事人的荒唐,对比出普通人的无辜。

“好玩”是一语多关。

不少人看到这样的谣言,无论信不信,都会嘴角窃窃一笑。

仿佛作为过来人的他们也不得不佩服当事人的强健体魄。

05

这个时候,我们也不能怪真相走得慢,而让一些被网络暴力的当事人极度受伤。

《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或许能说明一个原因。

他们收集了推特上2006~2018年间的数据,选出126000条的新闻推文,对此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即使是热度最高的真实新闻,也很少传递给1000个以上的推特用户,但虚假新闻经常能被传递给1000甚至10000人。

而且,虚假内容传递给1500人的速度,比真实内容传递给1500人的速度快6倍。而且,首次看到虚假新闻就转发的可能性,比真实信息高70%。

谣言在传播上天然地比真来得快狠。

再往源头上说,一个原因是,个体在大时代面前的无助与恐慌。

个体越发陷入到孤独中,并在现实的无序互动状态下,更加无助迷离。

那么,人就会寻找各种解药。

谁离他们最近,谁最能调动他们情绪,他们往往就听谁的。

有的客观,有的主观,有的合法,有的不合法,很多很多。

风水迷信能再掀起波澜,心灵鸡汤能多少年占据市场,都是这样的道理,谣言也是如此。

比如,这个时候来个轻描淡写的幽默谣言,就一定能缓和所有情绪,中和所有立场,并让人笑掉大牙。

请看网络流传的一则标有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的短信截图:

“隔离期间,您如果和花草树木聊天这很正常无需致电咨询,只有在那些花草树木开始回答您问题的情况下才有必要寻求协助。”

有点儿好笑,但它也是实实在在的不实信息。

欢笑之余,可见谣言就是这样千奇百怪,层出不穷的。

当然这时候我们并非束手无策。

这样的行政拘留。

这样的。

这样的。

辟谣得很及时。

蓝底白字,看得实在痛快。

最后,还是希望这些辟谣的信息,能到需要的人手上。

毕竟真相才能让人过得更舒服。

最后,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接触更优秀的人也可以让你成为同样的人,欢迎关注官方公号:灰产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284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