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二十首其四 赏析

饮酒二十首其四 赏析,第1张

饮酒诗二十首其四

陶渊明

栖栖失群鸟。 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 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晨。 远去何所依。

因值孤生松。 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 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 千载不相违。

失群的鸟不得已成为了个体,所以它要寻找,在寻找中悲鸣,这寻找的飞翔是孤独的。这鸟是一种动。当失群鸟在经过了一场漫长的寻找,恰巧碰到一株孤生松的时候,失群鸟从这孤生松上认出了自己,或者说找到了知音,有了皈依。孤生松是一种静。人在社会的大风之中,动荡无已,何以安宁?草木在自然的大风过后,何能不枯?但在自然和人之间,恰好有这一动一静的两物——失群鸟和孤生松,它们合理地认同在了一起,鸟得以托身,松得以放飞自己静的灵魂,有此相遇,自不相违!

这都是很偶然的,鸟偶然失群,松偶然孤生,但恰是这偶然成就了它们,它们因这偶然超越了集体,互相肯定了完整的个体自我,还拥有了同志般的响应和交流。当然,不用说这两物也都是人的喻体。

这两个意象还有待好好挖掘,一个叫失群鸟,一个叫孤生松。

参考如下

陶渊明的《饮酒》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于劳动之余,饮酒致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此时情味,何其深永!

它的侧重点是隐居生活的惬意,对世俗的排斥。表达了诗人向往宁静的生活,远离世俗的喧嚣。这对于今天的我们也是一种启示。

表达了陶渊明酷爱田园生活的宁静和自由,厌恶官场的的虚饰和诈伪的思想感情。

《饮酒》,作者为我国晋代诗人陶渊明(约365年—427年)所作,他号五柳先生,又名潜(入刘宋后改名潜),字元亮,谥号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他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本诗表达了陶渊明弃官归田之后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调。既反映了他厌弃世俗、不满现实、洁身自好的心志,也流露出躲避矛盾、与世无争、独善其身的消极情绪。陈述“心远地自偏”的道理,强调归隐在心志不在形迹;后六句写隐居乐趣,重在表达诗人理解人生真谛后的愉悦。全诗融抒情、说理、写景于一体,语言平淡质朴,不假雕饰,但含蕴丰厚,富有理趣。顺应自然,回归自然的人生真谛。

前六句诗人托物言志,将感情寄寓在青松之中,表达出自己坚贞不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性;后两句诗人直抒胸臆,抒发了人生苦短、不愿被世俗的尘网束缚的感慨本篇运用了比喻与联想诗人用有些树木比松树高,遮掩了松树的雄姿,比喻人在特定环境的不被看重又用寒冬到来,万木凋零,只有松树更加郁郁葱葱,喻为人品格要坚贞,要高尚诗人又通过联想,感叹自己这一生好像在梦幻里,发出人生岂能被尘俗的羁绊拘牵的箴言

饮酒(二十首)(其八)

东晋 陶渊明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译文

青翠的松树生长在东园里,荒草埋没了它的身姿等到寒霜凝结的时候,其他植物都枯萎了,这才显现出它卓尔不群的高枝在一片树林中人可能还不觉得,单独一棵树的时候人们才称奇我提着酒壶抚弄寒冬中的树干,有时候又极目远眺我生活的世界就是梦幻一样,又何必被俗世的尘嚣羁绊住脚步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327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