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的生命与灵魂,它们魅力在哪里呢?

中国山水画的生命与灵魂,它们魅力在哪里呢?,第1张

国山水画的生命与灵魂最明显的就表现在的绘画意境与情感的表达!大家都知道传统西方绘画最重视的便是结构、透视和光影关系,可以说传统西方绘画是比较理智的。到了19世纪以后西方绘画才出现多个流派,开始大面积的重视表达情感与意境,比如马蒂斯的野兽派,莫奈等人的印象派,毕加索的立体派,达利的超现实主义……而我们中国山水画很早就开始注重意境和情感表达,这是中国化最具生命于灵魂的所在。

中国山水画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审美的变化,每代画家都不断地吸收东方的哲学、文化、艺术的精髓,与时俱进,创造出一幅幅继承了先人的优点,又符合当代审美特点的山水画。由隋朝展子虔的青绿山水,到唐代大小李将军的金碧山水,到王维的水墨山水,再到后来元代黄公望的浅绛山水等等,画家通过不用的手法来表现心中的祖国山川,表达自己的在思想情感。

仅仅看到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就能体会出一个十几岁少年的气象和博大胸怀。《千里江山图》是中国的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这幅画不仅能展现中华民族细致入微的传统文化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还能彰显我泱泱大国的气势恢宏。仅仅就举着一个例子,就可以体会我们中国山水画的生命和灵魂所在。

其实中国山水画的生命和灵魂不仅仅只在于绘画的意境和情感的表达,中国山水画的构图构图也很讲究,变化万千的中国山水画作品在构图上是不受视野的限制,不同意西画焦点透视,我们中国山水画采用的是散点透视和视觉记忆来布局构图。宋代郭熙所著的《林泉高致》中也明确阐述了中国山水画的“三远法”!

总之中国山水画的生命灵魂,在于他们的意见和情感表达到位,构图新奇还恰到好处。

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描绘如下:

1、中国传统山水画,气势浑然天成。山峰层层叠叠,云蒸霞蔚,林木苍翠欲滴,溪流潺潺不绝,构图天成地就。青山如斗,层林尽染。笔墨简洁朴实,线条流畅自然。水墨色彩变幻多端,黑白分明而又明暗递进。体现出水墨的润色之妙。

2、意境高远而不浮华,超然世外而不乏说理。空谷幽咽,秋日暮色,萧瑟天涯,心怀无限,一切俗情都已远去。让人觉得旷达痛快,心仿佛能够跃然纸上。

3、中国传统山水画天成巧思,笔墨简练淋漓,意境高远超然。它以山川林泉为画幅,虚实相生而致广大无垠的意象空间,让人在那自然天成的意境中得到心灵的升华和升腾。一幅水墨丹青,便如一首无声的诗篇,在观者心头绽放。

中国传统山水画主要特征:

1、追求自然和谐:中国山水画重视描绘自然界的真实景致和气势,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画家要精心观察自然,捕捉景物的本来面目。

2、气韵生动:中国山水画注重营造景致的气势和韵律之美,追求线条流畅自然,呈现生动活泼的画面效果。

3、意境深邃:山水画不仅仅描绘visible的自然之景,更重要的是通过景致寄托画家的思想情感和哲理,产生意境深远的画面效果。

4、布局巧妙:山水画的每一笔每一点都经过精心布局与计算,体现画家的构图设计能力和审美眼光。要达到“神来之笔,妙趣横生”的效果。

5、简拙内敛:中国山水画讲究简约洒脱的风格。用简单而朴实的笔墨线条,内敛深邃的画面。

6、笔墨表达:山水画重视笔墨的运用,善用墨色的层次变化和浓淡变化来表现景物的体积感和空间感,营造雄浑苍劲或清新淡远的画面效果。

7、疏密有致:山水画在布局上讲究疏密有致,比如重点景物在疏的一端布局,游廊深远等手法,让观者眼前一亮,引人入胜。

看画则既悦目犹赏心,即古人所云:“品其味,会其意,明其志”。黄宾虹有道:“江山本似画,内美静中参”,内美就是气氛、气质、气息、气势、气韵,包括笔墨精神,当然更指合乎规律,伦理道德和潜移默化的教育意义。

山水画是由风景到作品,从创作到欣赏都有着引人入胜和移情于景的特点,没有作者身临其境触景生情的体验就没有读者身临其境的,体味和感受,作为山水画家应具备导游的精神,引领观者一起浏览其间,体察其中,为之怡情,为之陶冶,达到情绪的放松,心灵的正合,简言之:“畅神”。

主要起源:

山水画,简称“山水”。中国画的一种。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在魏晋、南北朝已逐渐发展,但仍附属于人物画,作为背景的居多;

隋唐始独立,如展子虔的设色山水,李思训的金碧山水,王维的水墨山水,王洽的泼墨山水等;五代、北宋山水画大兴,作者纷起,如荆浩、关仝、李成、董源、巨然、范宽、许道宁、燕文贵、宋迪、王诜、米芾、米友仁的水墨山水,王希孟、赵伯驹、赵伯骕的青绿山水,南北竞辉,达到高峰。

中国山水画不是也不要求是客观自然景观的再现,它是画家情感和理智跟自然景观撞击而产生的火花,它比自然景观更绚丽、更诱人,更具震撼力。中国山水画创作者极注重象外之意,要求作品既含情又寓理,给人以画外联想。唐代画家张璪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宋代郭若虚说:“画乃心印”,“发之于情思,契之于绢楮”。证明历代山水画家都是以抒发自我情怀为目的,在艺术表现上强调借物咏志,倾泄胸中逸气的主观情绪。作品中的景物实际是浸满画家情思而臆造的“意象”,有人把它称中国人的一种“意术”很有道理。即是在中国画山水写生中,也不以忠实于自然景物的形似为目的,而是要求在师造化中目识心悟抒发感受。中国山水画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就是在认识过程中,将物质世界的自然属性精神化,将自然世界消融于自身的精神天地之中,将自然景观烂熟于心,将宇宙装在胸中,变成自身精神世界的组成。所以,自然景观就成了带有生命光辉,赋予了一种内在精神力量的意象。

因此,中国山水画追求的形神兼备,不仅指自然景观本身的形神,更主要的是指画家得到客观景观感染而寓意抒情,求象外之意的“意象”之形神。意象妙得是指在意象的形成中,景是基础,情是升华,这里所说的景,不仅是指直接唤起感情的具体景色,而且包括与这些景物相联系的整个生活,画家对自然景物的观察把握之后,因景生情、因情生意、因意立法,意法融而意象生的整个形成过程。  画家在对千山万水的观察写生过程中神与物游,心物交融,经过酝酿、加工,使客观形象变成“不了之形”,“不全之象”,通过意和情再造后的新的艺术景观跃然纸上。这景观实质上是画家的思想感情、处境、地位、才能、阅历、主张、学识和对整个世界、人生及宇宙万物的认识,以及画家对美学观念的认识,探索和对艺术规律的追求。因而,中国山水画的水平不仅是画家心灵的写照,反过来又验证着画家对美的理解程度和审美观念的层次。如,古代逸士的山水画,多以表达“出尘”之意的清高;他们不止歌颂山水之美,重要的还在于以意象的景物之貌表达“不染红尘”的逸人雅士心境,是以景寄意,以毫写心的。每一幅山水画,都是作者综合审美观念的体现。 中国山水画追求气韵生动的艺术境界

  荆浩在《笔法记》中说:“画者,画也,度物象而取其真——苟似可也,图真不可也。”“似者,得其形遗其气;真者,气质俱盛。”这里的“真”是画面所要表达的内在气质风韵,一个画家对自然景物在精神气貌上的把握,重在内含气质而不在外表形象。在国画山水中,所谓气韵是指组成画面的诸多因素,如笔墨、结构、符号化的造型语言及画家的心灵体验等;它也是指精神物化为作品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了力、气和神,力、气和神的和谐产生气韵。气韵生动是画家把观察、体验引向了更高层次,即从“形而下”引向了“形而上”。使为“精神”所渗透、所服务的意象性形象洋溢着水墨淋漓之气,显示出自然造化蓬蓬勃勃的生命活力,它是情景融合和画家的审美感受、审美体验渗透客观景物之中而又最终超越客观景物之外的艺术境界的表现。中国山水画的形式语言最丰富,表现力最强,理论研究最深入完美,也最强调气韵和神韵。画家心灵与自然万象的交融,构建了“大象无形、大音希声”气韵生动的景象景观。  感情迹化的山水画笔墨形式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人对自然万物充满智慧和创造性的阐释,是一种独特的追求审美价值的情感活动。这种情感活动中留下的痕迹就是笔墨。山水画在创造性地表现自然时,凭借独特笔墨结构语言而立意为象。所以笔墨结构形式的探索和研究是山水画创作的重要内容。荆浩在《笔法记》中提出“气韵思景笔墨”六要,告诉我们笔墨的要领其意义远远超出了笔墨结构本身。因为笔墨在表现自然的同时更是抒发情感、意念、精神的载体。笔墨结构的形成、发展都是特定历史文化积累的体现。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环境和地域,造就画家不同的表现手法和风格,产生经过反复研究、探索建立起来的笔墨规范。因此笔墨是学习研究中国山水画创作的重要一环。纵观中国山水画发展史,我们不难看出每当一个画派取得辉煌成就并成为时代的主流时,也恰恰是它走向衰落的开始,取而代之的将是另一画派和绘画群体的兴起。刘、李、马、夏就是在荆、关、董、巨之后创建“水墨苍劲”一格,给这一时期的山水画笔墨注入了新的活力。后来米氏父子又将泼墨、积墨、破墨、宿墨等并用于画面,形成“米氏云烟”,神奇莫测,把笔墨技巧和笔墨境界提高到另一个新水平。我们还可以从这些变化中发现每一次变化,都主要体现在笔墨上。谢赫提出“骨法用笔”的原则后,《古画品录》中又有“用笔骨埂,动笔新奇”之谈,后来还有了“善笔者多骨,不善者多肉”等说法。从王维的“夫画到,水墨最为上”到黄公望的“山水中用笔法,谓之筋骨相连,有笔有墨之分,用描处糊涂其笔,谓之有墨,水笔不用描法,谓之有笔”,直至石涛的“一画”之说,都说明了笔墨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明、清时代崇古摩古之风的代表“四王”的创作观念不值得我们学习,但是“四王”在对笔墨追求中认为“笔中用墨者巧,墨中用笔者能,墨以笔为筋骨,笔以墨为精英,笔渴时墨焦而屑,墨晕时笔化而溶”的观点十分精辟,值得借鉴。

  中国山水画的笔墨语言形式丰富多变,勾、皴、擦、点、染、泼、破——不胜枚举,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增加着新的内容,但在笔墨语言表达中却一直遵循着中国意象艺术的观念和规律,即如张彦远的“意在笔先,画尽意在”和“千树万树,无一笔是树,千山万山,无一笔是山”这样的意象观念。中国山水画是通过笔墨形式这种图式语言反映自然造化和超越象外的画家个人情怀的。通过指、腕、肘、臂的配合运动和笔锋的中、侧、顺、逆、藏、露、聚、散等,创造了刚劲与阴柔,繁密与疏松、朴拙与清秀以及博大雄浑、矫健清灵等令人神往的审美境界;因画家气质、学识、综合修养等的不同,其笔墨给人的视觉效应也是不同的。这一切体现了笔墨结构的创造性,形象的生命活力和笔墨对于自然的超越关系,就是说,笔墨既依附于自然形象和“胸中丘壑”,又游离于自然和心灵之外而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中国画和中国书法的笔墨是同源互通的。笔墨风格是艺术风格的基础,笔墨同时也显示出与时代同步的精神特征,只有具备时代特征的笔墨结构形式才能更好地体现自身价值。只有以新的思路观念,对蕴含民族智慧和文化的传统笔墨形式结构研究深透,才能把握其中合乎现代社会发展的因素,将它引向现代层次和形态上来。对于具体画家而言,应建立起相对稳定的笔墨风格,在操作上形成自己的规范是必要的,进而随着对自然理解、认识、体验深化和对新的表现领域的涉足,使笔墨风格不断完善提高;在主客观统一的过程中发展和变革笔墨语言,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作品常青于艺术之林。 画品是画家人品、修养和学识的综合体现  因为观念从客观自然中产生又决定着作品的意境语言和艺术水平,那么作为观念的主体——画家本人的修养素质和人格,必然是作品优劣的关键。画品实则是作者品格、学识和精神修养的综合体现。有第一流的人品、学识和精神修养,才会创作出第一流的作品,才有望使自己的作品达到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最高艺术境界。董其昌主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成立鄞鄂,随手写来,皆为山水传神。”画家只有通过不断学习,体验大自然,提高思想、道德、人品、境界的全面修养,开拓胸襟,方能超然物外,融妙趣于神思,畅神于毫端,使佳作跃然于纸上。修养、学问的高低、深浅不仅决定着画家的人品,同时决定着山水画意境的高低,也决定着其艺术水准的高下。潘天寿说:“境界层上,一步一重天。虽咫尺之隔,往往辛苦一世,未必梦见。”就是说如果一个人不重视修养和学识的提高,高尚的境界辛苦一生,未必能梦见。古今山水画大师无一不是学识渊博人品高尚的典范,才成为用自己独特手段造境的大师。

  社会在前进,事物在发展,人的观念必然在不断变化和进步。不同时代人看事物的方式不同,艺术追求也是不同的,所以产生了不同的山水画表现手段。新观念、新技法的产生实际就是传统观念及技法的发展和延续。无视传统和拒绝创新的人都不会成为大师。不少人说现代中国画家都是转型期画家,实际上,从发展的角度看,每个时代的有出息的画家都是转型期的画家,只不过是现代的转型随着科技观念的飞速法发展而进展更快罢了。当今不少有识之士已从古典形态的山水画转换到现代形态,逐步建立起自己独特的一套山水语言,形成自己的面貌。  由于中西文化的深层交融,不断改变着人们的欣赏水准和方式,当代山水画家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改造着古人的山水程式和已有的笔墨程式。更为强调主观情绪的宣泄,注重色彩、黑白对比、点线面和大笔墨效果,来适应巨幅山水画创作。人们大都在强调秩序、构成和整体气势以增强观赏的艺术张力。创作手段越来越明智,越来越丰富多变。笔墨、色彩、构成及综合材料的交互运用更大地加强了画面的表现力,强化宏大的气势和苍茫的宇宙感。探求新的天人合一的意象形式。部分画家把对自然空间的表现转化为对平面空间的重新分割与构成,注重艺术本体的追求,这种主观意识的拓展必将创造出更多的、更新更美的山水画艺术风格和面貌。有出息的山水画家都在为如何用呈现多样化的现代表现方式创造别具现代审美情趣又饱蕴华夏美学风韵的现代山水新境界。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美学思想是意境。

中国古代山水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后经历代画师的创新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画风。

山水画,简称“山水”。中国画的一种。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在魏晋、南北朝已逐渐发展,但仍附属于人物画,作为背景的居多;隋唐始独立,如展子虔的设色山水,李思训的金碧山水,王维的水墨山水,王洽的泼墨山水等;五代、北宋山水画大兴,作者纷起,如荆浩、关仝、李成、董源、巨然、范宽、许道宁、燕文贵、宋迪、王诜、米芾、米友仁的水墨山水,王希孟、赵伯驹、赵伯骕的青绿山水,南北竞辉,达到高峰。从此成为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元代山水画趋向写意,以虚带实,侧重笔墨神韵,开创新风;明清及近代,续有发展,亦出新貌。表现上讲究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传统分法有水墨、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淡彩等形式。

审美特征

首先中国山水画的特征是有景有情,是作者把大自然的美景融入自己的感情通过艺术的手法表达出来的山水画艺术。

中国艺术在审美的主客观关系上不过份强调感官刺激和理性分析(概念),更强调主客观的和谐交融,审美要求和民族个性有关,侧重于浑厚、笃实、旷达、温良、和谐、德性、善化……审美方式较习惯于细细品读,潜移默化地体会个中情致,例如生活中看画饮酒、喝茶一口为吞,三口为品,一品其味,二品其意,三品其境界,饮酒的境界是飘飘然欣欣然激越憧憬和诗兴,杜甫描写的饮中八仙就是一种境界,吃茶由悠哉品茶的形式发展为功夫茶,由此氛围发展为茶道这也是境界。看画则既悦目犹赏心,即古人所云:“品其味,会其意,明其志”。黄宾虹有道:“江山本似画,内美静中参”,内美就是气氛、气质、气息、气势、气韵,包括笔墨精神,当然更指合乎规律,伦理道德和潜移默化的教育意义。

山水画是由风景到作品,从创作到欣赏都有着引人入胜和移情于景的特点,没有作者身临其境触景生情的体验就没有读者身临其境的,体味和感受,作为山水画家应具备导游的精神,引领观者一起浏览其间,体察其中,为之怡情,为之陶冶,达到情绪的放松,心灵的正合,简言之:“畅神”。说此言的正是五世纪时的山水画家宗炳,他晚年行动不便,终日面对山水画,“卧以游之”,沉醉于山水自然中,谓之“畅神”。

当今时代人们为了调节喧闹的城市生活和紧张忙碌的工作,盛行旅游,寄情山水,钟情于山水画也是这个道理。

有意境是山水画的特色,有着从情感到气格的“境界”的追求。画山水注重“师造化”,要在造境,高在化境,作画和看画共同身临其境,向审美活动的深层次发展:一是亲近自然,回归自然,和大自然合一,达到主客观世界与时共进光景常新的境界,谓之新。二是潜移默化在真境、神境、妙境的高深境界之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达到精神境界的升华!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有了境界的高度,才有艺术的高格品位。

创造性形式之美。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情感内容的表现,二是构图的表现。内容通过艺术形象的塑造来表达,构图通过画面的布局来表达。中国山水画从一开始的天真烂漫,经过不断吸收东方哲学、文化、艺术的精髓,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不断演变和发展。历代山水画画家以他们的智慧和智慧,不断推陈出新,创造出既继承先贤又符合时代审美特征的山水画构图形式。逐渐产生了绿色山水、淡紫色山水、水墨画山水等绘画风格,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其他艺术形式的文化精华。发展出构图细腻,变化万千的中国山水画作品。

在东西方文化融合加速的今天,人们的审美情趣发生了新的变化,当代山水画家的绘画技法和绘画理论也有了新的突破。各种新奇、独特、美丽的图式深深吸引着中国山水画爱好者。

中国山水画的构图是基于“造景、开化、造势”的认知和操作原则。山水画在构图上不受视野的限制,摆脱了西画焦点透视的束缚,采用散点透视和视觉记忆来布局构图。郭熙在《林泉高志》中指出:“山形步步移,山景处处可见”。在这种独特的审美规律下,注重画面的整体气势,注重画家的情感和思想的表达,是山水画美的理想追求。

这种美学思想的指导下,艺术家从客观形象的束缚,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的处理屏幕布局,最大化追求艺术形象的电动势,和独特的特点和墨水的空间意识,注重黑白、实境和密度、开合、宜让等因素,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融合包容的精神,体现了中国画家的智慧,从而形成了中国山水画独特的审美意识,给人以艺术美的影响和感染。

山水画有什么寓意

有山有水好心情。

山水画有什么寓意

有山有水好心情。

山水画寓意

山水画是我国传统的吉祥画,常青、背靠大山、水(财)长流、平安之意。山水画一般都强调水的部份代表财源, 流动的水如瀑布等更是川流不息的好兆头;山是表示靠山的意思,不管是做生意或者是事业上都会遇到靠山。

每幅画都有山有水,寓意“旺丁旺财”,因为“山管人丁,水管财禄”。每幅画都有飞瀑或叠泉,因为瀑布寓意财源滚滚、源远流长,左右飞瀑或叠泉则寓意左右逢源。而水潭则寓意聚宝盆,有舟船则一律船头向内,寓意一帆风顺。如此风水宝地当然要有人居住,所以依山傍水处有小桥、流水、人家,这“人家”又背靠大山,寓意“靠山”厚实。

中国山水画的含义

山与水。《墨子·明鬼下》:“古今之为鬼,非他也,有天鬼,亦有山水鬼神者,亦有人死而为鬼者。”《三国志·魏书·贾诩传》:“ 吴 蜀 虽蕞尔小国,依阻山水……皆难卒谋也。” 唐柳宗元《渔翁》诗:“烟销日出不见人,唉乃一声山水绿。” 泛指有山有水的风景。《宋书·谢灵运传》:“出为 永嘉 太守。郡有名山水, 灵运 素所爱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 清 恽敬 《重修松窦庵记》:“后 陈茂才 云渠 来谈,县西山水之胜,皆远在数十里外,以暑不及游,因同游县东之 松窦 。” 山水画的简称。 唐 杜甫 《存殁口号》之二:“ 郑公 粉绘随长夜, 曹霸 丹青已白头,天下何曾有山水,人间不解重骅骝。” 宋 张淏 《云谷杂记》卷四:“ 王象先 于鹅溪绢上作山水,不如意,急湔去故墨。” 清 焦循 《忆书》六:“先曾祖母 卞孺人 幼时, 卞公 无子,深爱之,延师教以诗画,遂工山水,诗画外无他好也。” 张天翼 《新生》:“ 章老先生 总炫耀他家藏的东西, 吴昌硕 刻过一幅图章送他,他还藏了一幅 倪云林 的山水,上面有 张延济 的题跋。” 山中之水。《南齐书·高逸传·徐伯珍》:“山水暴出,漂溺宅舍。”《新唐书·五行志三》:“ 咸亨 四年七月, 婺州 大雨,山水暴涨,溺死五千余人。” 犹山野。 宋 王安石 《赠李士云》诗:“ 李子 山水人,而常寓城郭。” 宋 苏轼 《径山道中次韵答周长官》:“聊为山水行,遂此麋鹿性。”

山水画有什么寓意

陶渊明的故志:脱离现实——“隐居”啊!

长城在山水画里面的寓意

长城取象中国巨龙,龙脉绵延千里,像一条巨龙在腾飞,寓意深刻,人坐在座位前,长城画正在两肩之上,蜿蜒的长城像椅子背一样,这是风水学中的形象峦头学说,风水暗示,有靠山可依,可藏风聚气,可增加贵人、领导和长辈的帮助。王宁的金色长城山水画风水就不错!

画山水的寓意

中国山水画不是也不要求是客观自然景观的再现,它是画家情感和理智跟自然景观撞击而产生的火花,它比自然景观更绚丽、更诱人,更具震撼力。中国山水画创作者极注重象外之意,要求作品既含情又寓理,给人以画外联想。唐代画家张璪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宋代郭若虚说:“画乃心印”,“发之于情思,契之于绢楮”。证明历代山水画家都是以抒发自我情怀为目的,在艺术表现上强调借物咏志,倾泄胸中逸气的主观情绪。作品中的景物实际是浸满画家情思而臆造的“意象”,有人把它称中国人的一种“意术”很有道理。即是在中国画山水写生中,也不以忠实于自然景物的形似为目的,而是要求在师造化中目识心悟抒发感受。中国山水画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就是在认识过程中,将物质世界的自然属性精神化,将自然世界消融于自身的精神天地之中,将自然景观烂熟于心,将宇宙装在胸中,变成自身精神世界的组成。所以,自然景观就成了带有生命光辉,赋予了一种内在精神力量的意象。

因此,中国山水画追求的形神兼备,不仅指自然景观本身的形神,更主要的是指画家得到客观景观感染而寓意抒情,求象外之意的“意象”之形神。意象妙得是指在意象的形成中,景是基础,情是升华,这里所说的景,不仅是指直接唤起感情的具体景色,而且包括与这些景物相联系的整个生活,画家对自然景物的观察把握之后,因景生情、因情生意、因意立法,意法融而意象生的整个形成过程。  画家在对千山万水的观察写生过程中神与物游,心物交融,经过酝酿、加工,使客观形象变成“不了之形”,“不全之象”,通过意和情再造后的新的艺术景观跃然纸上。这景观实质上是画家的思想感情、处境、地位、才能、阅历、主张、学识和对整个世界、人生及宇宙万物的认识,以及画家对美学观念的认识,探索和对艺术规律的追求。因而,中国山水画的水平不仅是画家心灵的写照,反过来又验证著画家对美的理解程度和审美观念的层次。如,古代逸士的山水画,多以表达“出尘”之意的清高;他们不止歌颂山水之美,重要的还在于以意象的景物之貌表达“不染红尘”的逸人雅士心境,是以景寄意,以毫写心的。每一幅山水画,都是作者综合审美观念的体现。 中国山水画追求气韵生动的艺术境界

荆浩在《笔法记》中说:“画者,画也,度物象而取其真——苟似可也,图真不可也。”“似者,得其形遗其气;真者,气质俱盛。”这里的“真”是画面所要表达的内在气质风韵,一个画家对自然景物在精神气貌上的把握,重在内含气质而不在外表形象。在国画山水中,所谓气韵是指组成画面的诸多因素,如笔墨、结构、符号化的造型语言及画家的心灵体验等;它也是指精神物化为作品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了力、气和神,力、气和神的和谐产生气韵。气韵生动是画家把观察、体验引向了更高层次,即从“形而下”引向了“形而上”。使为“精神”所渗透、所服务的意象性形象洋溢着水墨淋漓之气,显示出自然造化蓬蓬勃勃的生命活力,它是情景融合和画家的审美感受、审美体验渗透客观景物之中而又最终超越客观景物之外的艺术境界的表现。中国山水画的形式语言最丰富,表现力最强,理论研究最深入完美,也最强调气韵和神韵。画家心灵与自然万象的交融,构建了“大象无形、大音希声”气韵生动的景象景观。  感情迹化的山水画笔墨形式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人对自然万物充满智慧和创造性的阐释,是一种独特的追求审美价值的情感活动。这种情感活动中留下的痕迹就是笔墨。山水画在创造性地表现自然时,凭借独特笔墨结构语言而立意为象。所以笔墨结构形式的探索和研究是山水画创作的重要内容。荆浩在《笔法记》中提出“气韵思景笔墨”六要,告诉我们笔墨的要领其意义远远超出了笔墨结构本身。因为>>

山水画的一般风水寓意 山水画适合挂在什么地方

关于物件的风水作用和意义。家中摆什么物品旺风水、怎么样摆旺风水、摆什么位置旺风水的问题?不论是摆、挂、敬何种物品,不论摆、挂、敬在什么地方,以下的内容忠告人们,认识清楚了,看透彻了,想明白了,摆、挂、敬什么都好,在任何位置,只要不妨碍正常活动,安全有保证,礼拜神佛的地方要清静,都会旺风水,否则什么都不是,如同废品收购站,物品堆砌库。物品摆放和其它“艺术性趣”物品,如养鱼、种花;只要安全,不妨碍正常活动,便于观赏,便于管理,便于摆放,家中什么地方都是可以利用摆放的地方。是一种乐趣培养,指望作为风水应用的物品直接就有好的风水效应,是不可能的。但好的情趣,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益是实。身心愉快,某种“灵感”来快,这种灵感正确,就有可能带来财富也是事实。这也就是作为风水物品能起到崔财作用的结论。总之,风水效果最终还是要靠发挥人的潜能和灵动才能实现。

卧牛摆放在风水中的作用?————回答是:所有摆设物件、假山造型、字画、标本、雕刻、装表、装饰、养鱼、养龟、种花、种树、敬奉的神圣、佛像,视同卧牛,风水效应义理相同。卧牛摆放在风水中有作用吗?回答是:没有。卧牛摆放在风水中真的没有作用吗?回答是:不一定。那么卧牛摆放在风水中的作用到底在那里?本人的回答如下:卧牛摆放还是卧牛摆放,卧牛摆放的作用在于欣赏和赏识,不能为赏而赏,为识而识,是要在欣赏和赏识中得到人生真谛和人生感悟。一、欣赏和赏识过程是培养和锻炼一个人的品性过程,心赏和赏识的含义,贵在能培养一个人持久、经常、衡定、感悟、象征的心性,克制一个人的性急、焦燥、狂妄、麻痹、懒散的心性,这是一个人为人、处世、行事的真谛,也是欣赏和赏识的真学问。二、欣赏和赏识不在于物品有何种效果,而在于你的心中要有感悟,通过欣赏和赏识心中疑聚出人生真理,否则欣赏和赏识的物品再好、心爱的作用再大,心中无感悟,也失去欣赏和赏识的真实意义。只有你心中有感悟、有启迪、有思想、萌生的是未来世界的新创意,才会因欣赏和赏识而成功,这就是欣赏和赏识的真实意义。否则,金山银山照样可归于消失,真正的价值,有时起源于一种思想观念的萌发和更新。这才是欣赏和赏识物品能助人转运、能镇宅驱邪、具有珍宝效应和风水效应的真实含义。

关于神佛,也要有正确的思维,敬奉神佛是要敬重神佛的内在精神,只有心中有神佛精神,视为楷模,礼佛才有意义。如当你遇到困难时,你心中楷模的神佛会告诉你,黑暗前面就是光明,当你遇到冲突不愉快事项时,你心中榜样的神佛会警视你,冷静良善是福音,如此等等,除去心中恶魔,世间永存光明,这些也许就是神佛的意义。如果对神佛的精神境界一点也不理解,只是为供佛而供佛,为供神而供神,或者一概否定,那就是迷信。什么叫迷信,无知而又盲从,不理解而又祟拜,不懂而一概否定就是“迷信”。

客厅落地摆件工艺品,有哪些风水禁忌谁知道?——落地摆件工艺品摆放,以不拥挤逼压,阻挡视线,妨碍人的正常活动为宜。不宜摆放有毒、有害、尖刺物品。

新房放置什么能测出房屋风水好?——心中喜爱的物品一定风水好。有缘才喜爱,才会风水好;不可能使人反感的物品还会带来好风水。

办公室风水之铁树适合放办公室吗?——太大;不能衬托主题,喧宾夺主,失去意义。

为什么要在庭院中设置假山?——现在是:“无事满山爬,无车不办事”要问为什么?有回答:无车身份不明,有车身份的像征。为什么要在庭院中设置假山?有点像无车不办事,追求虚假的阔富;类似于叶公好龙。

大门两旁各放一只鹿有什么讲究?——喜欢动物造型艺术在大门口陈设,放狮、虎、瑞兽会引起质疑,鹿,善良动物,能被人们接受,不会引起邻里质疑。是一家有头脑、勤思考人家的表>>

对于中国山水画研究的意义

对于中国山水画研究的意义,这个题目比较大,不是一般人一时半会说明白的,摘抄了一段评论,简要看一下对中国山水画评论------中国山水画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自己独立的绘画美学体系,在世界绘画艺术中,代表着东方而独树一帜。从中国山水画的本质看,注重的是主体的内在精神,追求的是一种气与韵、神与形和情与物的统一。加上在中国山水画的认识方法上注重“格物致知”的自觉;在中国山水画的创作过程中注重的是“默识”和“神会”;在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表现上注重“意致”;而在中国山水画中最重要的追求是“风气韵度”,其核心是“气韵”。画论中的“气韵”与中国山水画的古代传统是分不开的,从东晋南朝、隋、唐、五代、两宋、元、明、清到近现代传统都把“气韵”放在重要位置甚至首位。中国山水画绘画的气韵作用远远超过了塑造形体的要求,成为表达画家的意念、思想、感情的手段。

敬请谅解

  摘 要:中国人一向以含蓄、内敛、感性为人所知,当代中国画家不仅在技法上继承了中国古典山水画的传统,同时在山水画的“意境”营造上也延续着固定的思维习惯。宁静、对诗意的追求是创作主体对“意境”的理解,在新的时期“意境”有哪些变化?本论文在分析固有思维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解读。

关键词:含蓄;山水;意境

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4-0018-02

一、山水画的宁静

中国山水画给人的感觉是宁静而不缺乏活力,淡雅而不缺乏张力。中国画追求的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中国人从心灵深处渴望心灵的安静。我们希望在山水画中远离尘世的喧嚣,找到心灵的驿站。

(一)山水画是文人陶冶性情的途径

1、画家修身养性是为了追求心灵的安静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在孔子看来,艺术的功用,就在于以审美的感化力量使社会性的礼教规范在个体心灵中得以建立,通过艺术内容(质)与形式(文)的“尽善尽美”,培养出“文质彬彬”的理想人格。也就是说,中国人理想的性格中有安静的一面,只有学习了艺术、文学,才能有礼、有道德。有静的一面才能在“记忆规则”中体现理性价值,体现社会伦理意义的彰显。而不是西方的“技艺性生产”需要把握事物规律的那种理性知识。

2、山水画中的善

山水画是以山、水、院落、石头、树木、人物为主要题材的画,追求的是尽善尽美。山、水、院、亭都体现出一种自然地和谐的美,可游、可居、可观。

西方风景画画论的“规则知识”是求真的工具,规则需要不断修订完善以利于把握客观本质。所以,西方画论崇发现、创造;中国画论尚修养、继承。①

(二)山水画的诗意追求

中国山水画题材除了山水以外,植物多以梅、竹、松、枯木为多,寒石、雪景都有它们自己人格色彩,体现出画家对诗意的追求。

西方画家多以写实的风景为主,不会特意强调诗情画意。

(三)中国山水画强调“意境”

中国称西方为风景画的画为山水画。山水寄托了中国人的情感、哲学及民族意识,中国的山水画已成为一种国家的民族的灵魂象征。

中国山水画强调的是“师自然,源心境”。 中国文人习惯在画中表达内心的情感——喜、怒、哀、乐,并将它上升到哲学高度,把对客观事物在主观印象中的感觉,加以提炼、概括,以“写实”的笔刻画出来,这个“写实”是讲究内心的“实”,而表现在画面中是一种“虚”,是一种“心境”。也就是把客观之境和主观之情结合在一起。客观之境表现的是画家的情绪、情感。

而西方画家重科学、讲理性,在画中突出的是比例、个性、色彩、光线的明暗等。

(四)山水画的墨与色

在中国山水画中,据载,文人作画占据主导地位。魏晋南北朝文人士大夫笔墨丹青,隋唐以后,论画作画则成了文人必不可少的修养。他们的山水画作品在色彩的运用上,和民间画家大胆的鲜艳色彩不同,有一种深沉哲学趣味及知识分子细腻视觉感觉和情感体验,是溶文学、书法、山水画于一体的水墨样式的山水画。

虽然中国的山水画也有色彩比较丰富的青绿山水,但文人画还是以水墨山水为主,色彩只是起到辅助作用。

“五色令人目盲”,虽然中国的山水画发展到清代也有了一种新的认识,“色墨交融”,如王原祁的色彩论。但在色彩的运用上依然追求朴素、淡雅、柔和的色调。即使有色彩之处、也是以宁静、淡雅的色调为主。而西方风景画家在色彩的运用上要大胆的多。色彩丰富是西画的主要特征。

二、中国人的审美特点

(一)中国人欣赏的“味”、“逸”

在某一幅作品中我们很难明显看到画家自己情绪的影子。中国人以含蓄、内敛、感性、情感不外露为代表,追寻一种“似花非花,似梦非梦”的境界。

元代是中国山水画的一个创作的高峰时期,也是文人画的成熟的代表时期。这个时期的文人是为了逃避现实,隐藏在山水间,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自己的情感以山水画形式表现出来只能是含蓄的。有没有“味”成为山水画有没有“意境”的重要衡量标准。

“味”。就是画面里那种渗透文人士大夫的清高、旷达、超脱、飘逸的诗化人生体验。

孔新苗在《中西美术比较》一书中提出古典山水画品评的主要标准是: 1、将画家的人品修养与作品的艺术质量紧密结合起来。就是说有什么样的人品就有什么样的作品,有高尚人品的文人才能画出有好的优秀作品。

2、把不拘形似但又不失“形似”的“得之自然”、“出于法度之外”(苏辙《汝州龙兴寺修吴画殿记》,作为山水画的最高境界。也就是说形神要统一。在艺术上苏辙反对空的形似,主张画时既要写形又传神,形神兼备,而又自然天成。

3、最高格调的逸品之画同次之的神品之画的唯一区别,就在于“味”。也就是画面里那种渗透文人士大夫的清高、旷达、洒脱、飘逸的诗化人生体验。 就是画既要耐人寻味,还要有自己的感觉和风格,而这种风格就是表现出画家人生体验的一种笔触、情怀,或清高或洒脱或飘逸。

而“逸”,“作为中国画论对审美心态、创作趣味和画面手法的重要品评概念,集中代表了中国古典画论的运思空间比较于西方美术理论的迥异之维。”②

朱景玄《唐朝名画录》说:“其格外有不拘常法,又有逸品。”“逸”就是强调创作自由,无法而法,任由性情自然充分表现。有自己的个性。

(二)中国人喜欢的“雅趣”

中国山水画的风格不仅讲究独特,还强调“雅趣”,也就是无“俗趣”。而“雅”就是不俗。

山水画中,以笔墨趣味形式的审美担负了承载“善”、“道”之人伦意义的功能。如黄庭坚评苏东坡之画说,“东坡画竹成棘,是其所短,无一点俗气,是其所长。”(《山谷全集》)显示为“雅趣”的特点。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审美的思想行为模式,在文人中成为生存的审美境界。

其实“雅”和俗只是一种心态,雅人也会俗,俗人也可能装雅。“雅”从本意来说就是有文化有品味的人本身个性的自然流露。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切有明确目的性的东西可能就是“俗”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437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