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德育”与“英语教学”的双边活动
廉雪华
摘要:在学校教育中,思想品德课不应该是德育教育的唯一形式,作为基础学科的英语,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本文论述了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关键词:德育;英语教学;注意点作者简介:廉雪华,任教于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太平中学。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百 年 育 人,德 育 第 一,青 少 年 优 良的思想品质不是先天就有的,也不是在环境影响下自发形成的,而是在教育影响下,特别是学校教育的指导和个人实践活动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尤其是青少年,他们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各方面发展均未成熟,可塑性很大。这一特点决定了他们既容易接受正确的教育,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也容易受到不良事物的影响。在学校教育中,思想品德课不应该是德育教育的唯一形式,作为基础学科的英语,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英语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做好“德育”与“英语教学”的双边活动呢?下面笔者就此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寓德育于英语教学中
英语学科的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通过语音教学实现的,而教材是语音教学的基本素材,同时也就成为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依托。因此,教师只要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了解体系,就能从中找到“教学”与“德育”两者的结合点。
1语言美是德育教育切入点
语言美就是由语言文字形成和内容统一而产生的美感。它可以影响和塑造美的灵魂。英语这门语言学科,语言美是其基本特点。优美的语言既训练了学生的日常交际用语,又使学生养成了不说脏话的好习惯;使他们自觉摒弃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文明语言,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他们的语言品质,并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日常用语趋于规范和得体。
2情景教学是德育教育的又一途径
21世纪是教育创新的世纪,而教育创新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抛弃传统呆板的“灌输法”进行教学,而要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培养他们的学习潜能,“情景教学”就是其中之一。同时,“情景教学”也为我们的德育渗透提供了极好的平台,如在牛津英语8A Unit4 Wild Animals 这一单元教学时,我要求学生根据所设情景“猎人为了金钱猎杀老虎、狗熊等珍贵的野生动物,使有些野生动物濒临灭绝和生活处境艰难”这一背景,同伴间相互合作自编对话或自编故事,并在班级中表演,使学生在演绎中感受到保护动物的必要性,紧迫性,培养他们爱动物,爱环境,并从“小爱”逐步升华到“大爱”,即“爱父母”“爱朋友”“爱祖国”。
3课后总结、引导推向德育教育高峰
我们所学的教材就像一座亟待发掘的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德育教育宝藏的金山,教材中课文的编选也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培养良好的品德。这就要求老师能正确引导学生,使他们读完一篇文章后,得到文章以外更多的东西。如我在牛津英语7B Unit 5 A brave young man 后有意识地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
(1)Why couldn’t the old woman get out of the house (Because she hurt her leg)
(2)How did Zhang Hua save Mrs Sun (He rushed into Mrs Sun’s kitchen and put out the fire with a blanket)
(3)That sounds dangerous, did he do anything to keep himself(Yes, he did)
(4)Was he afraid(No, he wasn’t)
(5)If your friend is in danger,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Discussion )
通过回答这些问题,使学生们充分感受到Zhang Hua舍已救人的高贵品质。通过讨论总结,让他们自己用心去领会助人为乐的大无畏精神和健全的人格力量,从而使他们的思想品质有一个质的飞跃。
4组织课外活动是德育教育的延伸
课外、校外活动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德育实施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英语活动课和英语主题活动。例如,把学习校纪校规的活动与英语语法祈使句的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归纳和练习用祈使句的肯定形式与否定形式在增长学生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陶冶情操。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养成相互协作,团结友爱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道德品质。
二、实施德育教育的注意点
青少年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外部教育影响,但要接受这些教育影响,转化为自身的品德,还要经过一个“同化”过程,即分析、综合这些影响、汲取他们需要的,抵制不需要的。不断做出自己的反映,这就表现为学生各种思想和心理因素的矛盾运动。教育者如要促进这种矛盾运动向积极方向转化。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循序渐进
孔子日:“循循善诱”。渗透德育要注意渗透的梯度,由初一到初三逐渐深入,由具体到抽象。如初一年级学生可用文中内容与身边事情比较,诱导其思考。如Unit 3关于节日的概念 。让学生比较春节、感恩节与中秋节,让他们了解节日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中西对比,以“一分为二”的眼光来分析事物,引导学生不要盲目崇拜, 从而加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到了初三就要渗透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如Unit 6侦探的故事,逐步培养他们辨明是非与概括能力。
2运用“榜样”教育
“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学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教师高尚的师德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是让学生了解西方语言、文化、民族习惯、风土人情的窗口。是沟通中西文化的桥梁。所以我们更应该要有教书育人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具有高尚的人格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要热爱学生,对学生和蔼可亲,热情鼓励,切忌任意训斥,讽刺,挖苦;对待行为偏差的学生,更要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培养高尚的师德作为教育学生的前提。除师德的感染外,教师扎实的语言能力也是学生学习的楷模。因此,老师要坚持自我进修,提高语言水平。在语音,语调上都要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努力做学生的表率。在讲解课文,讲述故事时,做到吐字清晰,语言简练,语调抑扬顿挫,感情丰富,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学生自然会陶醉在你的讲课之中。在板书方面,力求写得规范大方直观简练,使学生感到赏心悦目,自然地凝神专注。还有教师朴素大方的装束,也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影响,让学生不会在穿着方面进行攀比。总之,教师高尚的人格和精湛的专业素养具有有声的教育力量,会给学生的心灵打上深刻的烙印。
3情感教育
英语教学是个复杂的过程,课堂上师生交流频繁。教师举手投足都会传递某种情感信息。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非常重视使用鼓励性语言,每当看到学生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予及时地肯定和鼓励。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认真倾听,面带微笑,眼光里流露出热情。学生答对了,教师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Great/Interesting/That’s a good idea/I’m glad to hear that/That’s what I thought…,教师的话会给予学生成功的喜悦,从而不断强化学生参与交际的信心。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帮助他们设法完成任务,使他们同样获得成功的喜悦。即使学生回答错了,教师也不能说“No”或“You are wrong”,而要辅以关切,激励的表情,使学生体验到温暖和力量。同时教师还要使用一些建议性的、易于接受的,委婉的表达方法:“You need to work harder and pay more attention to your…,而不是说那些伤害学生的自尊、挫伤积极性的话语“You are not studying hard” “You’re so stupid/dumb”。
课堂教学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每个教师应该努力做到的。渗透只是手段,教育和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才是目的。作为一名教师,要真正使德育落到实处,使德育溶于教材,教师除了有极大的热情,广博的知识,高超的艺术,较强的德育能力,还要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在教学中,既要强调语言知识的讲授,又要注意德育的有机渗透。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好知识的同时,提高思想素质,从而做好“德育”与“英语教学”的双边活动。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全面推进,小学英语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渗透情感教育?本人就自己的经验,谈谈基点看法。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和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因此,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重视与学生的情感协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情感,使学生情感处于饱满状态,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实践能力的提高。那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育过程中渗透情感教学?根据实践经验,本人谈谈自身的体会。
一 关爱学生— 情感的根基 苏联教育家苏姆霍林斯基曾说“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成长为有义务感和责任心的、善良而坚定、温厚而严格的、热爱美好事物而仇恨丑恶行为的真正的公民,我们就应该真诚地对待他。”因此,教师要想在教学上取得成功,不仅要对教育事业有一份执着的爱,还要注重感情投资,以自己真挚的爱增进师生间:“以心换心,将心比心”的情感交流,让学生产生亲切感,信任感,从而唤起学生对老师的爱,进而让学生对所教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得到情感激励,产生奋发向上的力量。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积极情感的根基。
二 良好的教学环境——情感的提升 现代生活教育理论认为,教学环境是作用于儿童主体发展的重要因素,让学生置身与特定的情景中,不仅有益于儿童认知心理的发展,而且能有效地调动儿童的情感参与,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1寓教于乐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一切有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教师应尽量激励儿童的学习兴趣,带着快乐的情趣去学习知识,变求知为一种快乐事,获得情感的满足。小学英语阶段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激发学生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敢于大胆开口,获得一些英语感性知识,打下较好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师生之间的情感交融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与学习和活动的动力之一。 1(1)寻求合适的教学内容 课文话题影响着语言材料的选用,活动形式是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的先导。例如,动物、植物、自然现象、天体变化以及其他的充满奇幻的童话和故事,最令儿童感兴趣;充满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感的儿和曲,满足他们倾听和口头交际的语言材料,也是他们的兴趣所在。教学中,如果把充满童趣的教学内容,用儿童所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来体现,主义活动方式的匹配,那么在儿童的兴趣作用下,就可以取得较显著的教学效果。 1(2)充分利用各类教学手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指望靠表面看得见的来加法学生对学习、对课程的兴趣,那就永远也培养不出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要力求使学生亲自去发现兴趣的源泉,使他们在这种发现中感到自己付出了劳动和获得了进步,这本身就是一个主要的兴趣源泉。” 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学习能听懂卡通人物对话的内容,能够用简单的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情感,能看懂一些简单读物或演唱一些曲,或者能用英语表演小品时,他们的兴趣会更大。如我在教weather 询问天气情况,组织学生当气象台的气象预报员。当“游人”询问他“How is the weather in Fujian”可用”It’s a sunny day”等来回答。在这种活动中,语言情景逼真地体现出来,学生们有身临情景的感受。如我在教学食物单词时,诸如corn、yam、pumkin pie之类,事先准备好这些食物,然后一个个展示实物并学习它相应的单词。巩固时,用多媒体播放corn等单词,看哪个学生最先说出相应的单词。课堂情绪很高,所教的几个单词学生很快就掌握了。 2教师影响 在教育过程中,不少学生受到任课老师的影响,从而对所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最终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英语老师的个性风貌、知识广博性、技能(专业技能与教学技能)娴熟性、能力多面性以及情意的发展,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一位热爱英语专业、教学懂法、心境年轻的教师,会将自己对英语的兴趣转移到他的学生身上,从而促进学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对英语的学习之中。库姆斯在他的《教师的专业教育》一书中提出了“自我”的概念,认为一个好的教师首先是一个人,是一个有独特人格的人,是一个知道运用“自我”的教师,倾向于以积极的方式看待自己,具有自我满足感、自我信赖感和自我价值感。充满信心而努力投身于小雪英语教学工作的教师,终将赢得学生的热爱,并将成为他们模仿的榜样。
三 正确的评价形式——情感的补充 《英语课程标准》及《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指出:对管住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学生的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英语教学活动所表现的兴趣、态度和交流能力为主。当代教育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价值观。这种教育价值观决定了教学评价的观点和方法,突出了教学评价为学生发展服务,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有利于积极情感和态度形成,有利于学生潜力发挥和语言综合能力发展的立足点。如在平常中我通过自评、学生互评、全班评价、教师评价,通过填写英语学科形成性评价报告单各项内容,并写出教师评语,使学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成绩、进步,得到及时的鼓励肯定,树立自信心、成就感。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文发网” 可以提供免费的参考文献 还可以提供论文写作指导 还可以帮助发学术论文哟
摘 要现代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现代生活要求有良好的情感,尤其是青少年情感的荒漠化都呼唤情感教育,而语文教学无论从学科性质还是学科教材上,都有着进行情感教育的得天独厚的条件。本文对如何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 情感教育 情境
一、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创设情境,是指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营造融洽的有利于教学的心理氛围。用富于形象、生动、优美的激情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或以具体形象的画面、实物、电脑图象等教学媒体,将学生引入到所要学习的情境之中,以激起学生的情思。当然,创设情境的途径有很多,比如,实物演示、角色扮演或课本剧表演、现场参与、小品表演、语言描述等均不失为营造体验情境的良好方式。教师在教学时,如果能绘声绘色地描摹出作品的境界,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陶醉其间,使之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必然能产生“豁人耳目”的美感,从而自然受到情感的熏染。例如在讲授《卖火柴的小女孩》时,语文教师在朗读时首先要酝酿好思想感情,不要泛泛的读,要尽量用低沉缓慢的基调范读,读到小女孩见到种种幻想充满希望,表现喜悦、惊奇,语调稍快,进入童话角色,然后让学生自由读,个别读,齐读,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激起学生对小女孩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贫富悬殊的旧社会的强烈不满。再例如教师在讲授《长征》一课时,首先要一一介绍这首诗的有关知识、作者和写作背景,然后运用《长征》的歌曲为背景音乐,以营造与诗词相同的磅礴壮美的气氛。再例如我由此在讲解三国演义的片段时,首先用多媒体播放了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随着刘欢那豪放、浑厚、悠远而略带苍凉的歌声,很快唤起学生对电视剧《三国演义》有关情节、场面的回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奠定了鉴赏的基调。学习李白的《静夜思》时,我采用“月夜思故乡”的多媒体镜头并配以节奏舒缓、音调低沉的乐曲来诱发学生对思乡情的体验。 二、教师要具备情感素质和教学艺术 罗曼•罗兰说:“要撒播阳光在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热爱自己学科的教师,他的学生也充满热爱知识、科学、书籍的感情情感教育对教师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它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一颗博爱、宽厚、敏锐的心。教师应做到爱自己的职业,爱自己所教的学科,爱自己的学生。只有热爱教学工作,心中才会有发自内心的欢欣;只有真正爱学生,对学生才会有说不清的亲切和甜蜜的感受:只有热爱所教学科,在讲授过程中才会充满愉悦。要有效地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教师只有通过自己内在的精神力量去感染学生,在对学生传播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将自己对本学科执著追求的精神、热忱和感受带给他们,以激起学生情感上的涟漪和共鸣。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工作责任感和敬业精神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情感修养,把握住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教师的情感越浓烈,其感人的力量就愈深。以教师自己的快乐情绪来影响和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无疑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教学辅助手段。当教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精神十足地走进教室,学生会倍感亲切,温暖、快乐之情油然而生。反之,当教师绷着脸,或表情冷漠、或忧心忡忡、或怒气冲冲、或神色恍惚、或烦燥不定地走进教室时,学生会感到情绪压抑,气氛紧张。前者会敞开心扉,更好地接受新信息,而后者,学生则心理闭锁,阻碍新信息的输入。这种情绪状态的差异,不仅会影响学习效果,而且也会影响学生对教师和他所教课程的态度。很难想象一个情感冷漠的教师能带出情感热烈的学生。因而教师自身具备的情感素养是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条件。 三、让学生在诵读中增强情感体验 朗读是小学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的教学手段,也是语文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品词品句读是语文课激情明理进行情感教育的特有手段和途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既依仗于朗朗诵读,又少不了析词解句,两者缺一不可。文章是语言的书面化。语言的美源于言辞的准确、明晰与和谐。作品运用语言或描绘人物性格、思想,或展现大自然中各种奇异现象,或描述山川的壮美……因此,教师要首先指导学生在体会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进行诵读,其关键在于体味文中的情感。在此基础上的朗诵又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它能产生美感,读时或慷慨激昂,或深沉委婉,或兴奋愉悦,或悲壮豪迈。诵读必先处于口,再入于耳,然后了然于心,读者无不从中受到感染。例如老师在讲授《草地夜行》时,鉴于现在的小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他们对长征时的艰苦生活缺乏了解,在他们的眼里草地不是荒芜人烟,而是一碧千里,他们对红军的极度饥饿没有体验。因此教师可以先介绍课文背景,用描述的口气简要地介绍草地沼泽多、没人烟的特点,以及红军当时干粮已经吃光,只得吃树皮草根的艰苦情况,为学生进入情境渲染一定的气氛。然后让学生自己有感情的诵读全文,让他们边读课文边想象当时“茫茫的草海”、“空着肚子”、“拖着僵硬的腿”、“一步一挨”等词汇描绘的情景,孩子们的想象展开了,小红军可爱的形象浮现在孩子们眼前,他们的情感也被激发起来了。这样从感受形象出发,从中受到感染,使学生的智力活动形成情绪记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的那样,这种情绪记忆“不仅有思想,而且有感情和内心感受”,学生便会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潜移默化的硬性。这不仅使学生加深理解了教材内容和词句,并产生爱和憎的,或喜和恶的,或敬和鄙的情感,从而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总之,语文是一门极具思想和情感内涵的工具,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由语文课的本质决定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情感教学风格,以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动、净化,从而达到提高文学素养。
楼主对这篇文章满意不呢
河北省万全县北沙城小学(076271) 梁荣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自觉动机,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能激活学习的主体,使他们的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以最佳的姿态接收教学信息,这样,教和学都能得到和谐的发展,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就会随之大幅度提高。 一、激活教材是前提 (一)引导学生走进璀璨的语文世界,吸引学生“品语文” 教师要立足于教材中的佳作美文,生动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善于抓住课文中的每一个真善美的要素和亮点,激发学生去咀嚼、品味、感悟。要根据作品中的具体形象,真正把作者寄寓的情感转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使学生在心中引起共鸣,使学生的性情得到陶冶和感染,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与提升,使学生的兴趣得到诱导和培养。比如,笔者在讲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时,借助作品的写作背景及作者处境,让学生整体感知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寂之情。然后带领学生进入小石潭的景,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通过教师点拨.学生不仅总结出了本文融情人景、情景交融的手法,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情感被激发了,探究作品的兴趣被激发了。 (二)充分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集“形、声、色”于一体的独特功用,被广泛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显示出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化静为动,化文字为图形,做到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声情兼备,以此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体验作品中所创造的意境,迅速而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涵,从而给他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而运作现代多媒体技术,关键在于课件。教师设计课件时应从多方面考虑:一般来说,文字内容不宜过多,字体要醒目,文字和背景着色要搭配合理,文字的出现可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渴望去了解文字的.内容,这样才能印象深刻;声音可以渲染气氛,刺激注意力,但在应用时应注意声音的强度,一般宜采用舒缓的轻音乐,声音应与动画同步播放;动画要讲究新颖、适用;整体内容要尽量追求新颖,贴近鲜活的生活实际。 (三)以教材为范例,举一反三 语文教学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达到对教材的灵活应用,教师就要从以下几个问题人手:一要对教材进行选择,使之具有典型性。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教材中具有典型性的内容要精讲,不具有典型性的内容要少讲,教师还可以从课外精选具有典型性的文章作为例文来讲。二要充分发挥教材的范例作用。教师要从教材中挖掘方法,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和回答问题的规范。教师还要通过课堂教学教给学生吟诵方法、阅读方法、鉴赏方法、写作方法与评价方法等。三要在教材的基础上适当拓展,做好“举一反三”工作。拓展时仍需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然后指出所提问题哪些合理,哪些不合理,理由何在。拓展时教师要检验学生的作答是否合乎规范,不规范的要加以纠正,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在教材的基础上引起联想,想到与教材相关的材料并进行评价。评价时可以求同,也可以求异,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延伸,深入理解。 二、激活学生是核心 (一)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应该处于一个积极、创造的状态,而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提供自由广阔的天地,促进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获得知识、技能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在学生自学前,教师应教给学生自学的程序与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指导的过程中,教师要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目标的问题,指导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强化指导学生学习自主求知的方法。除常规方法指导外,还要着重教给学生学习策略,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能够选择最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学会自我意识、自我激励、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调控学习全过程,提高自学能力,使学生在经历了自我发现、自我探究、互相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并且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为学习语文增加动力。 (二)用激励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及时表扬,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促进作用,激发学生形成兴奋中心,产生自信,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在学习中有了自信,才会有学习的恒动力。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在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所作出的反应,教师都应给予积极的评价,不要只重结果,不看过程,应以鼓励为主,抓住学生的可取之处及时表扬,哪怕是一丁点的闪光点,教师都应给予表扬、鼓励,让学生相信“我能行”,使学生在体验成功的乐趣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三)以新颖的教法刺激学生旺盛的求知欲 语文课教学不能局限于某一种固定的程序和模式。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材内容,采取形式多样化的教学,使课堂情境不断推陈出新,使学生在富有创造性的教学过程中感受创新带来的学习乐趣。有些课文可采用“读读、讲讲”的形式,有的课文可采用“议议、练练”的形式,诗歌还可以通过“绘画、改写”的形式进行学习,而戏剧则可以采用“扮演角色、表演”的形式,等等。这些不同的形式,可以同时用于一节课中,也可以在一节课中只运用某一种或几种活动形式,还可以进行一些学习性的游戏,如竞赛、智力测验等教师应力求使教学内容和方法有多种新颖的结合,以刺激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当然,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使用都必须因时间、内容和学生、教师的实际而异,不能生搬硬套。 三、激活教师是关键 (一)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 作为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语文丰富的人文性和社会性对语文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力求克服自己性格中与本学科不适宜的地方,尽量使自己的性格开朗、外向、有个性。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要有积极的情感、坚强的意志、浓厚的兴趣、刚毅的性格和良好的品格,在教学活动中,要有独特性、创造性的见解和行为发挥,这样才能更好地再现教材内容,更好地表情达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的气氛。自身才能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语文教师应该博览群书,掌握广博的知识,只有具备了过硬的知识积累,教师才能在课堂上纵贯古今、横贯中外,才会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活力四溢!学生才会因崇敬教师而对语文课产生极大的兴趣。同时,课堂教学的开放性、质疑问难的随机性,使教学过程可能出现不可预知性,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有一定的智慧驾驭能力,还要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机智敏捷的反应能力以及开放、民主、宽容、合作、平等的教学心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情澎湃 教师若要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始终保持一种极佳的兴趣,自身必须对每一堂课倾注最大的热情,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精心设计每一堂语文课,从课题导人到整堂课的语言组织,问题设计,情景布置,板书设计,等等。课堂上,教师要用面部表情、声调、手势甚至是目光接触等手段,调动学生在情感方面的呼应配合,这样,师生便会在教学中愉快地协调合作,共同创造最佳教学效果。教师还要注重用情渲染课堂气氛,营造一种与文章内容相一致的情境,使学生置身其中,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体会文章内容,甚至不自觉地进入到文章的角色之中,主动学语文的劲头就会自然增加。 (三)教师应运用语言的魅力为课堂导航 教师要善于运用具有美感的教学语言。富有美感的教学语言,要么让学生感受到美,要么让学生联想到美,要么引导学生去追求美,要么启发学生领悟到美,从而展示语文的魅力。其中幽默的语言风格尤为重要。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形象、生动、饶有情趣。因为幽默的语言,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刺激学生大脑保持兴奋的状态,调动其积极思考、能动求知的自觉行为,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用生动幽默的语言进行教学,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增长才干。同时教师还要讲究语言节奏的轻重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丰富变化,并配合适当的体态语言,更好地将教师的情感传染给学生,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相沟通。
希望你能好好的凑
最后祝楼主全家快乐~
一、意志的概念
意志是指一个人自觉确定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以达到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是意识的能动性、积极性的集中体现,是人类独有的心理现象。意志和行动是密不可分的,在意志支配下的行动叫意志行动。意志支配、调节着行动,并在意志行动中表现出来。意志是学生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之一。在一般情况下,学业成绩的好坏与意志水平的高低是一致的。意志坚强的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较强,并能克服困难,坚持组织自己的学习,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反之,意志薄弱的学生,往往会影响学业成就的提高。
二、小学生意志发展的特点
(一)意志行动动机和目的发展的特点
小学低年级学生还不善于自觉地、独立地提出行动的动机和目的。到了中年级以后,小学生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加以及思维水平的提高,逐渐学会了自觉地、独立地向自己提出行动的动机和目的,并逐步具有了远景的、抽象的、有一定社会意义的动机和目的。
(二)意志行动任务的决定与执行的特点
小学生意志行动任务的决定与执行之间的时间间隔不长。他们的意志行动是比较简单的,还不善于为了一件事去反复思考、计划、决定和执行,这些往往是同时发生的或是比较接近的。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待困难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年级越低的小学生克服困难的精神越差,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生克服困难的精神也不断增强。小学生对意志行动任务的责任感,在克服困难、完成任务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生意志行动任务的责任感强,遇到困难容易克服;反之,缺乏责任感的小学生,遇到困难有意回避,或轻易求助于教师或同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