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我是一名乡村医生,发现本村有两名曾被县精神病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病人,其症状表现却不一样。一名是22岁的妇女,主要表现为易兴奋、冲动,行为幼稚,言语内容零乱,时而自语、自笑;另一名是44岁的男性,主要症状为幻听,总是听到有人骂他,认为有人用仪器控制他、监视他,时刻防备被人暗算。请问精神分裂症都有哪些症状表现临床中是否有不同的类型
陕西
陆××
陆读者: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病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多起病于青壮年,常有特殊的思维、知觉、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异常。病程进展缓慢多迁延,若不及时治疗,精神活动有导致衰退的可能,一般意识清晰,无智能缺损。国内调查本症患病率在66%。左右,在住院精神病患者中约占半数以上。
本症的临床症状十分复杂和多样,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临床表现可有很大差别。但均具有特征性的思维、情感、行为的不协调和脱离现实环境的特点。常见症状概述如下。
一、思维联想障碍。
思维内容贫乏,联想过程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思维贫乏表现为思维联想数量明显减少,思维内容空洞,概念贫乏,词汇短缺。病人在意识清楚的背景下,思维联想散漫或破碎,缺乏具体性和现实性。可以表现为思维逻辑关系不紧凑,答不切题,思维散漫或联想松弛,甚至言语支离,语句之间无联系(思维破裂),不易被人理解,以致交谈困难;也可以是对概念的歪曲理解,以某种无关的具体事物代替某一抽象概念,不经病人解释而别人无法理喻(病理象征性思维)。还有的病人自造一些文字、图形或符号,赋予只有病人自己能解释的意义(语词新作)。还可以表现为联想过程在无外界因素影响下突然中断(思维中断),病人体验到不属于自己的思想强行进入脑中(思维被插入),自己的思想被突然抽走(思维被夺走)或被向外界扩散(思维被播散),或感觉到自己的思想被洞悉(被洞悉感)以及自己的思维或行为受外力控制和支配(被控制体验)。
二、情感障碍。
情感活动减退,情感反应与思维内容不协调。情感反应与外界环境不协调。表现为情感淡漠,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对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事情也漠不关心,表情呆板冷漠,内心体验贫乏。外界环境的变化不能引起病人任何情感上的共鸣,甚至对那些使一般人产生莫大痛苦的事件,病人也无动于衷。
三、意志行为障碍。表现为活动减少,缺乏主动性,行为被动退缩,对社交、工作和学习缺乏要求,不主动与人交往,生活懒散,严重者终日卧床或呆坐,无所事事,常年累月不理发,不梳头。行为紊乱可表现为精神兴奋、躁动,行为冲动、怪异、刻板、愚蠢和无目的性,与思维、情感和环境不相协调(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或表现为整个精神活动水平降低,动作普遍减少、迟缓。严重时行为违拗、缄默不语、不吃不喝(精神运动性抑制),僵住不动(木僵状态),或经常保持一种固定的姿势(蜡样屈曲),口含唾液不咽,膀胱充盈不排,称为紧张症状群。
四、幻觉。幻觉是在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官时发生的知觉体验,如幻听、幻视等。最常见的是幻听,如听到邻居、亲人、同事或陌生人说话。内容往往是使病人厌恶、不愉快的情节,或听到两个或几个声音在谈论病人(评论性幻听),或是威胁或命令病人做某事(命令性幻听)。
五、妄想。妄想是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信念,无事实根据,不符合客观实际,而病人却坚信不移,通过说服教育不能纠正。常表现为关系妄想或牵连观念(将外界一些与己无关的事物认为与自己相关)、被害妄想、物理影响妄想、嫉妒妄想、钟情妄想和被控制妄想等。
上述诸多症状并非在一个病人身上都存在,可能只有一个或几个主要症状。表现程度也有轻重之分,轻度患者还能够认识,知道是不正常,尚有求治欲望;重者不认为是病态,拒绝治疗,多需家属督促或强迫就医。对有疑似症状者,应及时咨询精神心理科医生,以期早发现、早干预,不要讳疾忌医,以免延误病情。
根据不同的临床症状群,精神分裂症可分成若干个临床类型,不同类型之间症状可以相差很大,现分述如下:
1 偏执型。又称妄想型,是本症最常见的类型。发病年龄较其他类型相对晚些,多起病于中青年或更晚些年龄,以明显的妄想或幻觉为主,有些病人在发病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可维持正常工作,一般疗效较好。
2 青春型。一般发病年龄较早,多始发于青春期,起病较急,病情发展快,以思维、行为紊乱为主,间有片断的幻觉、妄想,常有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谓之青春性兴奋),表现为言语增多,内容荒诞离奇,思维零乱破碎;情感喜怒无常,表情做作;行为幼稚、愚蠢,常有兴奋冲动之举;本能活动(性欲、食欲)增强,不知羞耻;可有生动的幻觉或片断妄想,内容零乱不固定等。部分病人或未及时治疗者,治疗效果较差。
陆读者在信中所述男、女两例病人,可能就分别属于偏执型和青春型的不同类型。临床中,各型精神分裂症的区分不是恒定的,在其病程发展中可以转化,如青春型患者至中年后复发或未定型患者病情充分发展后可能会转化成偏执型患者。
3 紧张型。较少见,多起病于青壮年,以紧张症状群为主,违拗、缄默、不语、僵住不动等,也可与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谓之紧张性兴奋)交替出现,一般疗效较好。
4 单纯型。多发病于青少年,潜隐发病,缓慢进展,早期常不易被发现,以思维贫乏、情感淡漠和意志缺乏为主,预后较差。近年由于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患者常能够得以早期识别、早期干预,使其症状缓解,故临床中此类型已很少见到。
5 未定型。又称未分化型。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但又不完全具备上述任何一型的临床特点,难以判断以哪种临床项为主时,可将其归入此类型。
除上述传统的分型以外,根据病程发展还可有早期、疾病进展期和慢性期之分。近年临床研究发现,还存在一个应引起重视的临床类型,即精神分裂症后抑郁型。上述任何一类型患者,在其精神症状部分或大部分控制后可出现抑郁症样表现,是这一类型患者的特点。这种抑郁症状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组成部分,也可能是患者病情恢复后,对其工作、生活、前途等问题的担忧和顾虑所导致的社会心理反应,还可能是抗精神病药相关的副作用。虽然一般达不到重性抑郁发作的程度,但仍存在自伤或自杀的危险性,应予以足够的关注。
建议: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是最为常见的精神分裂症类型。起病年龄较其它各型为晚。病初表现为敏感多疑,逐渐发展成妄想,并有泛化趋势,妄想内容日益脱离现实。有时可伴有幻觉和感知觉综合障碍。情感和行为常受幻觉和妄想支配,表现多疑、多惧,甚至出现自伤及伤人行为。此型病程发展较其它类型缓慢,精神衰退现象较不明显,自发缓解者较少,但经治疗则收效较好。
病人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主要出现以下一些症状:
1、行为孤僻退缩,脱离现实,生活懒散被动。
2、机能性幻听:在听到一真实声响的同时,出现机能性语言幻听。
4、评论性幻听:幻声在评论他的言行。
5、强制性思维:这是一种不由自己意志所支配的思维,病人感到陌生和厌烦,且欲摆脱而不能。
6、释义妄想(象征性思维):如见到白鸽在飞,就认为他父母有大灾大难。
7、思维被夺:认为死人把他的思想“抽走了”。
8、影响妄想(被控制感、被动体验);认为死人控制了他的脑子,使自己的大脑失去自我控制而不由自主地想一些问题;认为自己的思想行为,表情动作都是外力强加的,受外力控制支配,失去了自主性。
偏执性精神分裂症属于精神分裂症类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精神健康网专家指出,,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患病程度来对症治疗。偏执性精神分裂症,发病年龄较晚,多在中年期,一般在30岁左右。起病缓慢。最初表现为敏感多疑,逐渐发展成妄想,妄想的范围可逐渐扩大,有泛化的趋势。该型患者以妄想为主,妄想常与幻觉同时存在。部分病人情感反应与妄想内容不协调,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此型发展较缓慢,人格变化较轻微,精神衰退不明显。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特点之一是早期很少有行为障碍,病人生活能自理,能照常上班工作,不暴露妄想内容等。不易被人认为有精神病,易被贻误治疗。偏执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常常看上去像个正常人,不打不闹,说话也很有条理。但必须警惕,此型病人的主要症状是妄想,还人相当一部分病菌同时伴有幻觉。在幻觉、妄想的影响下,病人可能发生自杀、伤人、毁物和危害社会治安等行为。妄想中最常见的是关系妄想和被害妄想,即病人认为别人的言行都与他有关,都是要加害于他,都是他的仇人。因而随时可产生”你要害我,不如我先下手为强”的念头,于是病人会对他的妄想对象产生攻击性暴力行为。幻觉中以幻听、幻视最多见,病人听到的常常是令他不愉快的谈话内容,看到的常常是令他恐怖的景象。因此在治疗偏执性精神分裂症病人时要掌握一定的技巧。首先取得病人信任,以便了解病人的幻觉、妄想内容。当病人叙述妄想内容时,要耐心倾听,不能与病人争辩妄想内容的真实性;避免当着病人面与他人耳语,以防引起病人的疑虑或反感,促使妄想泛化。当被涉及为妄想对象时,不要过多解释,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减少接触,注意安全。还可利用每日简单的活动干扰病人的妄想内容。其次在护理偏执性精神分裂症病人时要注意掌握病人的幻觉、妄想内容,对症处理。有被害妄想、幻嗅、幻味的病人吃自己做的饭。自罪妄想的病人总认为自己罪大恶极,不配吃饭,对这样的病人可将饭菜搅拌在一起,让其误认为是残羹剩饭使病人吃下。自罪妄想的病人有时还会有自杀行为,因此,要注意病人的情绪变化,加强护理,预防自杀。若病人听到某处声音在骂他、攻击他而情绪激动时,可将病人带到那里,证实确无客观事实存在,并作好说服解释,缓解病人的情绪。此外偏执性精神分裂症的病人还可能受幻觉、妄想的支配,产生冲动行为,引起严重的后果。因此应加强防范措施,防止意外的发生。当病人出现攻击行为的前驱症状时,如频繁踱步、言语挑衅、双拳紧握、急躁不安等,不要激惹病人,保持安全距离,移开周围的危险物品,并准备足够的人力控制病人,从而保证病人和他人的安全。最后,专家提醒,偏执性精神分裂症发病时对社会及他人的安全构成极大的危害,因此,要及时防治,以防意外事件的发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