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文化身份又可译作文化认同,一个普通人的文化身份通常有传统文化、现代文化、民族文化,属于3种文化身份,文化身份主要诉诸文学和文化研究中的民族本质特征和带有民族印记的文化本质特征。
关于“文化认同”,它所回答的是“我们是谁?”亨廷顿曾指出,不同民族的人们常以对他们来说最有意义的事物来回答“我们是谁”,即用“祖先、宗教、语言、历史、价值、习俗和体制来界定自己”,并以某种象征物作为标志来表示自己的文化认同,如
旗帜、十字架、新月形、甚至头盖等等。亨廷顿认为“文化认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最有意义的东西”。总之,“文化认同”是人们在一个民族共同体中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对本民族最有意义的事物的肯定性体认,其核心是对一个民族的基本价值的认同;是凝聚这个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是这个民族共同体生命延续的精神基础。因而,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而且是最深层的基础。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作为民族的认同和国家的认同的重要基础的文化认同、价值认同不仅没有失去意义,而且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最重要的“软实力”。
中华文化辞典(冯天瑜 主编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第20页)把文化认同的解释为一种肯定的文化价值判断。即指文化群体或文化成员承认群内新文化或群外异文化因素的价值效用符合传统文化价值标准的认可态度与方式。经过认同后的新文化或异文化因素将被接受、传播。
情感是一系列动态过程的抽象,它关注特定视角(享乐观、道德观、目标和计划、审美态度、追忆等等)下意识流中的某些瞬间。为了对中国人的情感做出令人满意的考察,我们不能局限于分析特殊的情感术语。同样明显的是,我们不能简单地把生理知觉同心理感受和情感割裂开,特别是因为生理知觉常常被用来描述情感。
本书不仅提供关于中国明清时期情感表现的细微含混之处的信息,还可以提供“稗官野史”与社会背景中具体人物的信息。
现在的年轻人更多地关注传统文化,一方面是因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年轻人自身的文化认知和审美需求的变化。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
1 文化自信心增强: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和科技实力不断提升,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这使得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心得到了增强。年轻人更加关注传统文化,也是一种对自己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自信表现。
2 对身份认同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年轻人对自己的身份认同也更加注重。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文化根基,通过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年轻人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文化身份和文化价值。
3 对精神需求的关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高压力,使得年轻人对精神需求的关注越来越高。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和哲学思想,能够满足年轻人对精神世界的需求。
4 文化多元化的需求:现在的年轻人更加开放和包容,对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也更加关注。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年轻人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多元性和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互动。
总的来说,现在的年轻人更多地关注传统文化,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多元化。通过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年轻人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文化身份和文化价值,同时也能够满足自己对精神世界和文化多元化的需求。
把文化研究界定为一个解释的事业,不仅是认识的一切知识的相对性和文化多元论的永恒性,而且整个地改变了文化的观念。这就是将启蒙运动的文化观念,那种强调权威和教育者的文化观念,转向了文化的非个人性。"传统"、"意义的世界"、或"生命形式"这类概念,取代了启蒙现代性所强调的教育者(知识分子)和受教育者(大众)的文化话语二分范畴。知识分子回到了文化领域,与政治的关系日益疏远,"从今天的知识分子观点来看,文化不再呈现为了实践而’被塑造’或’重塑’的事物;它实际上是有权自身存在并超越了控制的现实,是一个研究的对象,是一个只能在认识上作为意义加以把握的事物,而非在实践上作为任务加以把握的事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