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诗什么意思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诗什么意思,第1张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出自李白《赠汪伦》。

释义:

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创作背景:

李白游泾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历代出版的《李白集》、《唐诗三百首》、《全唐诗》注解,都认定汪伦是李白游历泾县时遇到的一个普通村民,这个观点一直延续至今,今人安徽学者汪光泽和李子龙先后研读了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为唐时知名士”,与李白、王维等人关系很好,经常以诗文往来赠答。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李白于天宝十三载(754年)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

另据清代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唐天宝年间,泾县豪士汪伦听说大诗人李白南下旅居南陵叔父李冰阳家,欣喜万分,写信给李白:“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而往。到了泾县,李白问汪伦桃园酒家在什么地方,汪伦回答说:“桃花是潭水的名字,并无桃花。万家是店主人姓万,并没有万家酒店。”引得李白大笑。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给李白名马八匹、绸缎十捆,派仆人给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设宴送别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谊,古朴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动。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下此诗给汪伦。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这是一首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大意是:江边杨柳,树叶青青,江水平缓地流动,一叶轻舟在江上行驶。岸上少女忽然听到舟中青年男子在对她唱歌。她从歌声获得的印象是,对方虽没有更明确的表示,却似乎有些情意。这真好象黄梅季节晴雨不定的天气,说是晴天吧,西边还下着雨;说是雨天吧,东边还出着太阳,令人捉摸不定,是无“情”还是有“情”呢?

1 李白诗句关于情感

李白诗句关于情感 1 李白有感情的诗句有什么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长相思二首

(一)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二)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

昔日横波目,今为流泪泉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2 李白的古诗有哪些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感

李白 诗歌特点

清新飘逸,意境奇妙,想象丰富

李白的诗歌主要有三方面的艺术魅力: 第一,壮阔奇丽、声色俱备的画面。李白的山水诗、抒情诗往往一开篇便有天风海浪铺天盖地而来,仿佛飞龙腾空,暴雨骤至,境界雄浑,气象万千。如写黄河,“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如写长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如写蜀道,“咿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如写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幅幅生动的惊险的画面让我们仿佛置身其镜,惊险万分,能达到很好的共鸣效果。 第二,动荡开阖的情感潮涌。李白的诗歌充满着磅礴喷发的情感潮涌,且他的情感即使在同一篇作品中,也不是沿着直线一直走下去的,而是曲折绕回,跌宕起伏的。如他写《将进酒》,先是“君不知黄河之水天上来”,然后又到“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又到“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可见其情感在整篇文章中并不是平淡无奇的,而是峰回路转的。 第三,多姿多彩的艺术境界。李白的诗歌主要以雄豪、飘逸为主,但也不乏清新细腻、委婉含蓄之作。如《越中贤古》中,面对越王宫,从宫女满春殿到“惟有鹧鸪飞”写出了宫女的深切沧桑感,将宫女那种无奈的心理描写得深入细腻,诗情味很浓,再如《听黄鹤楼吹笛》中的“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的那种贬谪之忧,使人耳闻目睹,触物伤情,顿觉诗情韵味十足,余味无穷。

3 李白写过多少首爱情的诗词

李白写过22首关于“爱情”的诗词。

22首关于“爱情”的诗词如下:1 《长干行》2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忆妾深闺里,烟尘不曾识。

嫁与长干人,沙头候风色。五月南风兴,思君下巴陵。

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去来悲如何,见少离别多。

湘潭几日到,妾梦越风波。昨夜狂风度,吹折江头树。

淼淼暗无边,行人在何处。好乘浮云骢,佳期兰渚东。

鸳鸯绿蒲上,翡翠锦屏中。自怜十五馀,颜色桃花红。

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3 《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4 《秋浦歌之十三》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5 《秋风清》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6 《怨情》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7 《夜坐吟》冬夜夜寒觉夜长,沉吟久坐坐北堂。

冰合井泉月入闺,金缸青凝照悲啼。金缸灭,啼转多。

掩妾泪,听君歌。歌有声,妾有情。

情声合,两无违。一语不入意,从君万曲梁尘飞。

8 《子夜四时歌 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9 《子夜四时歌 冬歌》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10 《采莲曲》若耶溪边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袖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11 《久别离》别来几春未还家,玉窗五见樱桃花。况有锦字书,开缄使人嗟。

至此肠断彼心绝。云鬟绿鬓罢梳结,愁如回飙乱白雪。

去年寄书报阳台,今年寄书重相催。东风兮东风,为我吹行云。

使西来。待来竟不来,落花寂寂委青苔。

12 《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13 《双燕离》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玉楼珠阁不独栖,金窗绣户长相见。

柏梁失火去,因入吴王宫。吴宫又焚荡,雏尽巢亦空。

憔悴一身在,孀雌忆故雄。双飞难再得,伤我寸心中。

14 《折杨柳》垂杨拂绿水,摇艳东风年。花明玉关雪,叶暖金窗烟。

美人结长想,对此心凄然。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

15 《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吴江女道士,头戴莲花巾。霓衣不湿雨,特异阳台云。

足下远游履,凌波生素尘。寻仙向南岳,应见魏夫人。

16 《咏邻女东窗海石榴》鲁女东窗下,海榴世所稀。珊瑚映绿水,未足比光辉。

清香随风发,落日好鸟归。愿为东南枝,低举拂罗衣。

无由共攀折,引领望金扉。17 《邯郸南亭观妓》歌鼓燕赵儿,魏姝弄鸣丝。

粉色艳日彩,舞袖拂花枝。把酒顾美人,请歌邯郸词。

清筝何缭绕,度曲绿云垂。平原君安在,科斗生古池。

座客三千人,于今知有谁。我辈不作乐,但为后代悲。

18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其二》南国新丰酒。东山小妓歌。

对君君不乐。花月奈愁何。

19 《思边》去年何时君别妾,南园绿草飞蝴蝶。今岁何时妾忆君,西山白雪暗晴云。

玉关去此三千里,欲寄音书那可闻。20 《赠段七娘》罗袜凌波生网尘,那能得计访情亲。

千杯绿酒何辞醉,一面红妆恼杀人。21 《别内赴征三首》王命三征去未还,明朝离别出吴关。

白玉高楼看不见,相思须上望夫山。出门妻子强牵衣,问我西行几日归。

归时倘佩黄金印,莫学苏秦不下机。翡翠为楼金作梯,谁人独宿倚门啼。

夜坐寒灯连晓月,行行泪尽楚关西。22 《长相思 两首》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 ,摧心肝。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忆君迢迢隔青天。

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4 感情诗句大全李白

1) 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周邦彦《玉楼春》

2) 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来施。 -黄増《集杭州俗语诗》

3)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4) 明月楼源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bai—范仲淹《苏幕遮》

5)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du月情浓。——曹雪芹《红楼梦引子》

6)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7)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幕幕。——秦观《鹊桥zhi》

8) 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牋费泪行。——晏几道《鹧鸪天三首其二》

9)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dao摸鱼儿二首其一》

10) 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戴叔伦《相思曲》

5 李白表达心情的诗

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饮,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这首诗形象地表达了他自己当时的苦闷心情,也集中反映了他的思想。在他的一生中,曾有过令他神往的长安生活,但更多的是仕途失意。

因而,他的诗作中既表达出积极入世的思想,又流露出消极出世的思想。想做一番事业,但是既得不到统治者的赏识和支持,也找不到多少知音和朋友。

所以他常常陷入孤独的包围之中,感到苦闷、彷徨。从他的诗里,我们可以听到一个孤独的灵魂在呐喊,这喊声里有对那个不合理的社会的抗议,也有对自由和解放的渴望,那股不可遏制的力量真是足以“惊风雨”而“泣鬼神”的。

开头两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已点出“独”字。爱喝酒的人一般是不喜欢独自一个人喝闷酒的,他们渴望有一二知己边聊边饮,把心里郁积的话倾诉出来。

尤其是当美景良辰,月下花前,更希望有亲近的伴侣和自己一起分享风景的优美和酒味的醇香。李白写这首诗的时候正是这种心情,但是他有酒无亲,一肚子话无处可说,只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邀请明月和自己的身影为伴了。

这两句是从陶渊明的《杂诗》中化出来的,陶诗说“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不过那只是“两个人”,李白则邀了一个明月,所以是“对影成三人”了。

然而明月是不会喝酒的,影子也只会默默地跟随着自己。“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结果还只能是自己一个人独酌。

但是有这两个伴侣终究是好的,“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暂且在月亮与身影的伴随下,及时行乐吧!下面接着写歌舞行乐的情形:“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饮,醉后各分散。”

“月徘徊”是说月亮被我的歌声感动了,总在我身边徘徊着不肯离去。“影零乱”是说身影也在随着自己的身体做出各种不很规矩的舞姿。

这时,诗人和他们已达到感情交融的地步了。所以接下来说:“醒时同交饮,醉后各分散。”

趁醒着的时候三人结交成好朋友,醉后不免要各自分散了。但李白是舍不得和他们分散的,最后两句说:“永结无情游,相期缈云汉。”

“无情”是不沾染世情的意思,“无情游”是超出于一般世俗关系的交游。李白认为这种摆脱了利害关系的交往,才是最纯洁的最真诚的。

他在人间找不到这种友谊,便只好和月亮和影子相约,希望同他们永远结下无情之游,并在高高的天上相会。“云汉”,就是银河,这里泛指远离尘世的天界。

这两句诗虽然表现了道家消极出世的思想,但李白的这种思想并不完全是消极的,就其对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庸俗关系的厌恶与否定而言,应当说是含有深刻的积极意义的,也流露出积极入世的思想。这首诗虽然说“对影成三人”,主要还是寄情于明月。

李白从小就喜欢明月,《古朗月行》说:“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在他那幼小的心灵里,明月已经是光明皎洁的象征了。他常常借明月寄托自己的理想,热切地追求她。

《把酒问月》一开头就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在《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这首诗里也说:“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想攀明月,又想揽明月,都表现了他对于光明的向往。

正因为他厌恶社会的黑暗与污浊,追求光明与纯洁,所以才对明月寄托了那么深厚的感情,以致连他的死也有传说,说他是醉后入水中捉月而死的。明月又常常使李白回忆起他的故乡。

青年时代他在四川时曾游历过峨眉山,峨眉山的月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写过一首《峨眉山月歌》,其中说“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颇为人所传诵。

他晚年在武昌又写过一首《峨眉山月歌》,是为一位四川和尚到长安去而写了送行的。诗里说他在三峡时看到明月就想起峨眉,峨眉山月万里相随,陪伴他来到黄鹤楼;如今又遇到你这峨眉山来的客人,那轮峨眉山月一定会送你到长安的;最后他希望这位蜀僧“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

明月是如此地引起李白的乡情,所以在那首著名的《静夜思》中,才会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看到明月就想起峨眉,想起家乡四川来了。明月,对于李白又是一个亲密的朋友。

《梦游天姥吟留别》里说“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在另一首题目叫《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的诗里,他又说:“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简直是以儿童的天真在看待明月的。

更有意思的是,当他听到王昌龄左迁龙标的消息后,写了一首诗寄给王昌龄,诗里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在李白的想象里,明月可以带着他深深的愁绪,跟随王昌龄一直走到边远的地方。

当我们知道了明月对李白有这样多的意义,也就容易理解为什么在《月下独酌》这首诗里李白对明月寄于那样深厚的情谊。“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李白从小就与之结为伴侣的,象征着光明、纯洁的,常常使李白思念起故乡的月亮,是值得李白对她一往情。

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惜别之情呗~~

《赠汪伦》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

一、写作背景

《赠汪伦》是李白自秋浦往游泾县(今属安徽)桃花潭时所作。李白游泾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与汪伦结下深厚的友谊。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

二、原文

赠汪伦——李白 〔唐代〕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三、译文

李白将要乘船远行离去,忽听岸上传来边走边唱的声音。

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四、赏析

诗的两句描写的是送别的场面。“李白乘舟将欲行”是说诗人就要乘船离开桃花潭了。那种语言不假思索,顺口流出,表现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潇洒神态。“忽闻岸上踏歌声”,“忽闻”二字表明,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来送行了。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 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691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