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作品兰亭集序的亮点
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简析——兰亭序通篇324字,描绘会稽山一片春景之雅兴——寓意极佳,更是王羲之中年精髓的结合总理。其全篇采用中锋运笔,对于笔画的粗细变化把握得恰到好处,多处引用了“藕断丝连”之势,通篇一气呵成,无半点矫揉造作,笔的转折、连带处极为出色,耐人寻味——用峰极佳。通篇凝聚精华,布局恰当,字字安排地随意且得当——“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即使有几处错字,亦能涂改地有韵律,让人看了拍案叫绝,在模糊的涂改中感受到王羲之用笔用墨的真实——布局极佳。小结,兰亭序不愧为“天下第一行书”。望采纳,谢谢!
类似兰亭集序风格的书法作品论篇幅和书体与兰亭相近的应该有:
颜真卿祭侄文稿:imagebaidu/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BC%C0%D6%B6%CE%C4%B8%E5&in=18523&cl=2&cm=1&sc=0&lm=-1&pn=2&rn=1&di=2739130976&ln=299
米芾属素帖:imagebaidu/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CA%F1%CB%D8%CC%FB&in=4105&cl=2&cm=1&sc=0&lm=-1&pn=1&rn=1&di=1275704844&ln=529
苏轼寒食帖:imagebaidu/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BA%AE%CA%B3%CC%FB&in=15478&cl=2&cm=1&sc=0&lm=-1&pn=10&rn=1&di=2088217004&ln=209
欧阳询梦奠帖:imagebaidu/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C3%CE%B5%EC%CC%FB&in=27385&cl=2&cm=1&sc=0&lm=-1&pn=1&rn=1&di=729497420&ln=77
兰亭集序有多少名家留下书法作品《兰亭集序》为书圣王羲之所作。后人临摹的有冯承素、褚遂良、虞世南、欧阳询等。其实后来的赵孟頫、董其昌都有摹本。
与兰亭集序相媲美的书法作品有哪些《兰亭集序》韵味无穷,变化万千。是心情愉快时的作品。
颜真卿的《祭侄稿文》表现出悲愤的心情,苏轼的《黄州寒食帖》表现出郁郁不得志的心情,风格也完全不一样,因此排名不是绝对的。但是《兰亭集序》的影响无可匹敌。
《兰亭集序》是哪个书法家的作品?, 《兰亭集序》是哪一位书法家的作品, 东晋一个书法家,代表作《兰亭集序》?王 羲 之- -
兰亭集序谁的作品
兰亭集序?你确定不是王羲之的兰亭序? 如果是兰亭序的话。现在所有的版本都不是王羲之的、是别人临摹的然后流传下来。 真迹已经失传了。
记得采纳啊
《兰亭序》是谁的书法作品?王羲之
《兰亭序》是东晋时期的书法家王羲之的作品,他因在书法领域的成就与贡献无以伦比,被后世称为书圣。
品评羲之书风常以“内擫”一词作以形容。沈尹默在《书法论丛》中指出:“要用内擫法,先须凝神、静气,一心一意地注意到纸上的笔毫,在每一点画的中心线上,不断地起伏顿挫着往来行动,使毫摄墨,不令溢出画外,务求骨力十足,刚劲不挠。”可见这是一种刚坚而中正,流美而宁静的书风。太宗赫赫有名的《晋祠铭》就取法于尚骨力的“内擫”法。此书多用圆笔藏锋,饱藏骨力,千钧之力凝聚毫端。在《石墨镌华》中赵函评论此碑“全法《圣教序》、《兰亭》而纵横自如。”无独有偶,清人钱大昕评曰:“书法与《怀仁圣教序》极相似,盖其心摹手追乎右军者深矣。”选取《晋祠铭》和《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中相同的字做出比较,其渊源关系便非常明显。以“承”字为例(图一),不难发现两字的运笔都为“内擫”法,其字势也十分相似,只是《晋祠铭》的“承”字生动、跌宕一些,而《圣教序》的“承”字更平正一些。再以“哲”字为例(图二),其运笔的内在理路也大体一致,且都重骨力,但《圣教序》中的“哲”字在行笔中更注意提笔,因而更显力度。比较之后,可以明显看出太宗取法于羲之的运笔和结体,但其造诣毕竟不及右军,不免显露出运笔的浮软和结体的散漫来。另外,《晋祠铭》中三十八个各有千秋、绝无雷同的“之”字着实可与《兰亭》变化丰富的“之”字颦美。从整体布局而论,李书既保留王书字字成其势,互相映带的章法特点,也体现出北书严整致密的布局,从而显得庄重而稳健,秀雅而浑厚,温润而雄放,形成了内刚外柔,南北兼具的风格特点
《兰亭集序》中表达的作者的情感是什么?
《兰亭集》是一部游宴诗集,有众多的作者,诗是即席之作;结尾以“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说明成书的经过,又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指出本书的意义。同时,作者善于借题发挥,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了他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使全篇在立意上显得不同凡响。
第一至第二自然段,记叙了集会的时间、地点、事由、人物,由“此地有崇山峻岭”引出四周环境及场面的铺叙,最后由“是日也”领起描写游人的心境,抒发集会的心情。本文第一、二自然段作者对这次宴集环境的描述素淡雅致,摄其神韵,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这些都看出作者快乐的心情和对自然美的热爱之情。
第三自然段,由兰亭集会联想到现今人们的相处往来,即便为人处世方法各异,静躁不同,但从中提示了人生忧患的来源。首先来自生命本体永不满足的内在欲望,“欣于所遇”便“快然自足”,及其“所之既倦”“感慨系之矣”。其次来自外在世界的流转不定,难以依持,即“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第三来自个体生命的短暂有限,即“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最后以“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作结。第三自然段,虽然作者对时光飞逝,人生短暂大发感慨,但字里行间暗含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正因为作者对人生忧患有清醒的认识,才可扬长避短,在有限人生中进行无限的价值创造。
第四自然段:由读古人“兴感”之作时的体验“若合一契”说明古人也有感于死生;然后转入人生世事的深入抒写,批判当前士大夫“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现了王羲之抗拒人生虚幻的执著努力,随之又发出“后之视今,亦由今视昔,悲乎”的慨叹,可见作者对人生敏锐、深刻的感受中有一份对人生特别的热爱和执著,接着作者交代了《兰亭集》的成因“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总结全文。第四自然段,作者在尽述古人、今人、后人慨叹人生无常的同时,批判了庄周“一死生”“齐彭殇”的虚无主义,当然应该看作是积极的。
王羲之兰亭序东晋永和九年(353年),这一年的农历三月三,王羲之同好友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当时的东晋军政高官相会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众人汇聚于此,行“修禊”类似
王羲之兰亭序
东晋永和九年(353年),这一年的农历三月三,王羲之同好友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当时的东晋军政高官相会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众人汇聚于此,行“修禊”类似于祭祀的活动。在会上,众人借着酒性作诗娱乐,王羲之便作了篇《兰亭集序》为众人诗作的序。

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是一篇骈文,不过王羲之所作之文不像两晋时期那些华而不实,只是一味讲究华丽辞藻的骈文。文章通过爽朗简洁的语言,记叙了当时聚会的盛况和王羲之一时的感慨之情。文章分为三段,首段先指出了聚会的时间、地点以及缘由,之后介绍了聚会人数之多,年龄之广。紧接着描写了兰亭周边的优美环境,远处的高山幽林,近处的曲水流觞。然后道出众人在美景的刺激下,竞相作诗。
第二段则是王羲之感慨人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看法。因为上文的“乐”,让王羲之对人生这种无常深有思虑。以“晤言一室之内”和“放浪形骸之外”两种形式来表现同一种“老之将至”的无奈的心情。最后一段王羲之道明了作序的原因,发出古今以及将来之人的兴叹之声。王羲之没有像古人那样表现出对生死的消极态度,而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入世,绵绵的情思令人回味无穷。
《兰亭集序》除了文章内容的清爽干净,韵味深长,整篇序更是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笔法刚柔相济,点画之间无不简洁凝练。所以喜爱书法的唐太宗对《兰亭集序》是爱不释手。
王羲之是哪个朝代的人
王羲之,字逸少,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大家,因为他在书法上的造诣极高,所以被后世尊称为“书圣”。王羲之出生在两晋时期的名门望族,祖父是西晋的尚书郎,父亲任淮南太守,也是支持朝廷东渡的人之一。而且王家世代受文学熏陶,所以王羲之能够在书法上在幼时就有接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