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的满秋红这首诗的上阙和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秋瑾的满秋红这首诗的上阙和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第1张

词的上片和下片内容如下。

词的上片写与王子芳结婚八年,表面上过着富贵人的生活,实际上是“奴仆不如”的生活(《致秋誉章书》),如今与其决裂,突破家庭束缚,实现了“求自立”的愿望。首先写中秋佳节暂住北京的情景,菊花盛开,秋色明净。作者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并不过分。“苦将侬、强派作蛾眉”进一步说明表面上过着贵妇人的生活,实则奴仆不如的“八年风味”。

“殊未屑”表明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相反加以蔑视。“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佳节应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作者却寓居客栈,不免有“人比黄花瘦”的冷落之感。但想到八年奴仆不如的生活,而今破楚自立,又不免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喜悦之情。把陶渊明和李清照表现不同思想的诗句杂用在一起,来表达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别具匠心。

词的下片写作者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巾。作者虽是女子,但“心却比,男儿烈”,所以能冲破家庭牢笼。平日诗人,虽以肝胆相照,真诚恳切,但不为世俗所了解,因此生活中常受折磨。现在离家以后,在大千世界中,何处去找知音?如果找不到知音,又将会受到怎样的折磨?想到这一点,不觉伤心落泪,也是很自然的。

扩展资料:

这首词是言志之作,表达了作者匡国济世的凌云志向。1903年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从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参考资料:-满江红·小朱京华

近现代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赏析: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接下来几句貌似描绘秋景,实则是情绪的流露。秋瑾笔下的”为篱下、黄花开遍”,应该是为后句”秋容如拭”作铺垫。拭,本来是擦拭的意思,又可以引申为”清”的意思,这样理解的话,”秋容如拭”应该可以解释为秋色清澈明净,就好像是刚刚擦拭得干干净净。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这两句一句化用历史典故,一句是秋瑾自己的经历与情绪提炼。在秋瑾写下这首《满江红》的1903年中秋节,正是中国四面楚歌的时期,清政府腐败无能,列强环伺,中华民族处于悬崖的边缘。

秋瑾虽是女性,却从来不是一个眼界狭小的弱女子,她深刻感受着民族与国家的危难,同时,也为自己的命悲叹:”八年风味徒思浙。”离开她的家乡浙江已经八年了,这八年来,她是多么思念家乡的风味啊!八年的离别,家乡其实并不遥远,但回家却是那么艰难的事情。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正是这样的女儿身、男儿心,让秋瑾发出了不甘命运摆布的激越心声!蛾眉就是指美女了。

命运何其荒谬啊,为什么强迫我做一个只能足不出户、三从四德的女子呢”殊未屑”对这样的命运安排,我就是不屑一顾,我就是不甘沉沦,我就是要打破一切枷锁,我就是要开创一个亘古未有的自由平等的女性世界啊!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只有了解了秋瑾的人生理想和个性气质,我们才能真正读懂秋瑾对传统女性束缚的强烈愤慨。然而,如果只是停留在对女性命运不的幸发泄牢骚、怨愤,那秋瑾也算不上是一个传奇女侠了。

有了理想,还要拥有打破桎梏、将理想付诸实现的胆量和智慧,那才是一个真正的巾帼英雄!秋瑾是这样想的,她就真的这样做了!读懂了秋瑾的愤慨,《满江红》的下片我们也就自然而然能够心领神会了。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虽然没有男儿身,心却比男儿更加刚烈、更加热血沸腾。”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这样高远的人生追求和理想境界,普通的凡夫俗子又怎么能够理解呢

这里的”俗子”并非泛泛所指,而是特指秋瑾最熟悉又最陌生的身边人。命运当真奇怪,秋瑾身为江南女子,偏偏英姿飒爽、性情刚烈;王子芳身为七尺男儿偏偏虚伪懦弱,没有主见。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青衫湿”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诗意,秋瑾从此踏上了寻觅知音、寻求女性自由、寻找民族解放的道路。这样看来,这首《满江红》既标志着秋瑾勇敢改变命运的转折,又是她追求理想

的大胆宣言。

扩展资料:

《满江红·小住京华》近现代: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徒思浙 一作:独思浙,蛾眉 一作:娥眉)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俗子 一作:俗夫,磨折 一作:折磨)

释义: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创作背景:

这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丈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虽由吴芝瑛出面调解,但秋瑾下决心投身革命。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

——满江红·小住京华

简书——作者:守住初心静待花开

这首词写于秋瑾赴日留学前一年的1903年,表达的是炽烈的爱国情感,风格豪迈而沉郁,不加雕饰却感人至深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可算作名句词才写成了110年,千古名句有待时间检验

这首词写于赴日留学前一年的1903年,表达的是炽烈的爱国情感,风格豪迈而沉郁,不加雕饰却感人至深。

她是中国妇女运动的领袖。

秋瑾终其一生都在关注女性同胞是否过上了真正称得上“人”的生活,即使是在今天,我们只要读一读她的《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仍会热血沸腾,心头哽咽。

先声明下 一楼的纯粹扯淡 他翻译的是岳飞老人家的满江红 正确的如下:

满江红(译文)清·秋瑾如今,这肮脏的尘世里,还有几个男子可称得上是英雄豪杰?也只有女子中,常有豪杰出现。想起曾经的巾帼——良玉、云英,不禁落泪。我抽动佩剑,声响如龙吟一般,却有悲泣之意。渴望着自由,时常感到炽痛。国破家亡的仇恨,何时得以雪恨,劝你珍惜今日的时光,努力为国立功。振拔亟须安种类,繁华莫但夸衣玦。只道是,那三寸金莲,太过无力,便应改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76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