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代人的感情越来越淡薄

为什么现代人的感情越来越淡薄,第1张

“只要活着,就有希望。”这当然是十分乐观的想法。其实,希望是对未来的向往,如果没有这种向往,如何面对以及承受眼前的考验呢?希望既不是止痛剂,也不是迷幻药,而必须先脚踏实地认清现在的状况,指出正确的方向,再付出高昂的代价,然后希望才有可能转化为美好的未来。因此,我将就现代人所面临的困境,稍作深入分析,由凸显问题而启发答案,最后再作扼要的总结,以与读者互勉。现代人陷入三种困境:一是无根,二是无心,三是无情。一、大地是母亲大自然是人类生命的根源,所以自古有所谓的“地母”——以大地为母亲——的神话存在。这个观念为什么重要?因为人是生命体,而生命体本身便包含了各种大自然的韵律在其中,如人的生老病死。人之所以有别于其他的动物,就在于人是唯一知道自己会老、会死,而懂得去选择过属于自己的生活的生物。生命从表面上看来,是一度空间的、单纯的生老病死,但大自然的春夏秋冬也是更替不已的。每年都有春夏秋冬的变换,但人的生命却只有一次,这显然不太公平。所以,人要设法向大自然学习生命的韵律,试着去感受自己也像大自然的春夏秋冬一样,在一次的生老病死之外,能重新开始。我们称那些刚考进大学的人为新鲜人,称那些刚踏入社会的人为社会新鲜人。由此看来,我们始终需要有一个阶段让自己重新开始,以建构生命的周期。透过这种周期的结构,使得人的生命不但只是量的积累,更可以是质的提升。由此显示:若没有大自然的启发,人类的文明就不会出现。但是,近年来由于工商业社会的发展、科技观念的进步,使得人类和大自然的关系从亲和到对立利用,最后演变成破坏,这样和大自然敌对关系的受害者却仍是人类本身。生态环境破坏事小,重要的是我们将会失去一个大地母亲、大地导师。于是人们喜欢在家里养些猫狗,种些花草,若没有根,就不会生长,即使你有再高的科技也是枉然。二、家是第二个根无根的第二方面可以从家庭来看,尤其近几年来我更深刻地体验到,家庭是人类的根源。四年多前,美国一本心理学杂志中,有个研究报告指出:人类之所以不同于一般的动物,主要原因之一,是人类在成长过程中有较长的幼儿依赖期。换句话说,人类生理方面的弱点是极为明显的,而这种弱点造成人在心理上和一般动物有所不同。我们可以参考美国的另一项报导:有一家医院门口专门收容弃婴,并且给予衣食无缺的照顾,但这些小孩却有一些共同的特色,那就是目光呆滞、面无表情。不过其中有一个小孩与众不同,整天嘻嘻哈哈地见人就笑,经过观察,原来每天在医院帮忙打扫的老太太都会陪这个小男孩半个钟头;因为得到老太太的陪伴和关怀,这个小孩能够出乎其类而拔乎其萃地不同于其他的弃婴。这项调查的结果相当令人惊讶,原来一个人的成长需要父母的关怀到这样的程度。正因为人类在生理上需要长期依赖父母的照顾,由此形成心理上的特殊结构,使人类成为所有动物中唯一如此需要互相关怀、互相肯定、互相安慰的。如果没有这些条件的话,人就活不下去。很多人自杀并不是因为没有钱,相反,有一项调查指出:有钱人自杀的比例竟然远远超过穷人。为什么呢?有钱人往往在得到钱的过程中,把人的亲情当作一种手段而加以利用,结果在得到财富之后便不再有人关心他、肯定他,而使他觉得人生没有意义。三、动物不会自杀我们再来探讨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动物到底有没有自杀的行为。也许大家会听说过一群南极洲的老鼠集体游向海中或一群鱼集体游上岸的故事,而将其归类为动物的自杀行为。但问题却没有这么简单,动物能不能有自杀行为,要看它是否具备二个条件:一是自我意识,二是自由意志。若无法证明动物也有自我及自由,就不能说动物是自杀的了。那么对于动物集体死亡的行为又作何解呢?这只能说是一种本能的失误。《淮南子》一书中提到“慧星见,鲸鱼死”,为什么慧星一出现,鲸鱼就会死呢?那是因为慧星改变了地球的磁场,使动物的本能受到了某种强力的吸引而造成错误判断的结果。以家庭作为人类生命的根源,是因为在生理上每个人都需要家庭的照顾;在心理上,父母、子女、兄弟姊妹之间有亲密的关系,由此推展到伦理上的行为规范,可以做个正正当当的人。也就是说,人若没有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就很难展开一个正常的生命。美国有一位专门审理青少年犯罪案例的法官指出,受审的青少年,有百分之九十六是不上教堂的。而在台湾,青少年犯罪案的百分之八十是出于问题家庭。换句话说,在中国社会里,长久以来的传统,使得我们对家庭的依赖几乎等于西方人对宗教的依赖一样,所以以家庭作为个人生命的根源,对中国人来说尤其重要。但是今天的家庭已经慢慢瓦解了,一方面是由于各种形态(如单亲)的家庭已经出现,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家庭的重心渐渐转移转到电视上,我们同情连续剧中人物的遭遇更甚于同情周遭的人。因此,现代人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是无根,对大自然慢慢地疏远及家庭的意识渐渐模糊,造成现代人像浮萍一样地飘荡在社会中,做事情只凭借个人一时的利害,一时的快意,而没有考虑到生命其实是周期性的、有根源性的。四、养心功夫永不退休第二种困境是现代人都比较无心。心代表内在的世界。人一向生活在两个世界里,一个是属于外在工作的世界,另一个则是内心的世界。外在的世界要求的是一个人的功能与作用,可以有升迁有发展,最后也会退休;而内心的世界则是属于自己,永远不会退休的。但现代人往往忽略内心世界的培养,只重视功能和作用。事实上,作用只是人在团体中一种暂时性的角色,而人是整体性的,所以内在的生命远比外在的生命来得重要,而如何培养内在的生命就是一个大问题。近年来,休闲的观念愈来愈受重视了。科技进步为人类带来的好处,就在于人能以更经济的方式达到原先所设定的目的,以至于有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安排自己的休闲生活。休闲有三个主要概念:第一是“静”,真正的安静不是外在的没有声音,而是内心平静不受外界干扰。第二是“庆”,“庆”是一种快乐的、不会让你辛苦劳累的活动。人的一生中几乎所有的活动都有目的,一有目的就不会真正的快乐,所以休闲的第二个目的就是达到“庆”,只有在庆祝时,我们才是在从事一项真正快乐的活动。第三个概念是“全”,人的生命都有一个完整的要求,但这全体性却几乎被忽略掉了,只有在休闲时才慢慢又回到“我是一个完整的人”,所以这个观念是很值得我们去思考并作为生命的指标。五、珍惜人间情现代人除了无根、无心之外,还有第三种困境,就是无情。导致现代人没有感情的原因之一,是我们忽略了自己究竟能承受多少资讯。举例来说,我如果一天看了两小时的电视,一小时的报纸,在接受了各国的资讯之后,我一定是什么都不能做了,因为这些资讯超过我所能承受的限度,而人的情感是十分薄弱的。举个例子来说,当我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有关非洲难民的报导时,满心的同情油然而生,于是捐了一笔零用钱给他们,原本以为这样一定对他们会有所帮助。但当同样的画面一周后再度出现时,我就产生无力感。两周后,又是同样的画面,使我产生无奈感。等到第三个礼拜后,还是一样的画面,就会让我觉得无聊了。因为对于同样的事,我们会慢慢习惯,似乎这世界没有灾难就不是世界,而人类若不受苦就不是人类。生命本身就有痛苦,久而久之,造成人不容易去同情别人,只等着别人来安慰自己,而结果是没有人会去安慰别人的。为什么人的感情越来越淡薄呢?一方面是资讯社会造成的影响。那么怎么办呢?我唯一的建议就是要先学习自我克制。例如路边有车祸或火灾时,我不去围观,因为这些不是我的能力所能解决的。于是,渐渐地我会开始清楚自己的能力范围,而对这些范围以外的事则宁可不知道,久而久之便会对自己无法关怀的事不再滥情,于是自己的善意和同情就会在有限度之中保持下来。但是在积极方面,在我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我就努力去做,好好珍惜人间的亲情、爱情与友情。在说明了现代人无根、无心、无情的三种困境之后,我们也许会发觉,其实现代人活得相当辛苦。表面上我们有很高的物质文明,但事实上在我们的生活品质中属于人整体的部分却渐渐被扭曲、瓦解而模糊了。在此必须了解,今天我们所生活的时代并不是一个乌托邦,也不要以为科技的进步可以改善人类的生活,因为整个社会在现代化冲击之下的解体是很明显的。以上是一种比较消极的描写,我宁可以这种态度来看,是为了避免造成自己的过度乐观。六、有爱才有希望总结以上所说,现代人的处境虽然困难,但仍不是没有希望的。我们可以积极考虑以下几点:第一,不可放弃自由选择的权利。不论资讯化、集体化、群众化的力量有多大,我们都应珍惜自己作为一个“独特自我”的角色,选择适合内心之知、情、意所需要的方向,去发展及实现自己。唯有对自己的未来抱着信心,才能对人类的未来产生信心。第二,主动了解传统及回归传统。传统是指文化传统与信仰传统二者。以我来说,这一生若不深切明白儒家、道家与基督信仰,则根本谈不上对未来有无希望的问题。这些传统使我超越时空限制,进入人类生命长流,不再有疏离孤寂之感。

双向情感精神障碍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心理治疗效果会更快更好,单纯药物治疗一般不能调整改变其心理层次上的障碍。双向情感障碍是一种以持续的情感高涨(躁狂)和低落(抑郁)交替出现的精神病。这种病比较容易复发,复发的危险性在治愈以后的一二年内最高,而且复发的次数越多,治疗越困难。一般主张,病情治愈后还要维持用药2年。但是请不用担心,它是一种发作性的疾病,发作之后就完全好了,不会引起大脑退化,间歇期完全可以像病前一样生活、工作。此病有遗传倾向,但不是绝对遗传。我希望你可以找更专业的医生,然后赶快治疗,不要耽误了病情。

人格解体的特征是:病人对异常体验的主观性有清楚地了解,因而感到不快和苦恼,甚至在突然发生时感到惊恐不安。

病程是持续的,至少一年以上。

狭义的人格解体,即“无我感”,感到“我”异乎寻常地不真实,似乎不存在。

现实解体,病人感到周围的世界似乎是陌生的,不真实了,像上了一层雾一样。

身体解体:感到自己整个身体的大小、轻重、软硬等发生了奇异的变化,失去了正常的真体感和实质感,似乎不存在一样,“什么感觉也体会不到”,“身体麻木不仁”。

情感解体,病人感到它丧失了情感,连自己的父母、配偶和子女都不会爱他们了,感到十分痛苦、伤心。

有的东西看看就算了,不要对号入座。

强迫症,是不是有的时候想像什么就好像真的有什么,比如说你感觉自己的脚上有条绳子,怎么也拿不掉,结果就好像真的有,每天左脚右脚的去挣托它,结果它说什么也不会掉,自己心里很难受,很烦感觉自己这样不对,却改变不了,又怕这样下去自己也不好,但去越是怕越是紧张就越烦很纠结的感情吧

其它我以前也是这样的后来我总结就是,那时的我,青春正发肓,很多事情不会去处理,使自己太烦,还有我从小就是家里的娇女,做什么事情总会想我怎么想的,我的感觉怎么好与不好,我做件事对与不对,等等,总之,就是把什么事情都会以"我"这个字先去放在第一,所以才会太关注自己,太关注自己的身体

后来我找到了我爱的工作,和我爱的人,我做什么事情都会想着他们,后来又有了自己的孩子,我更加把所有的精神都给了她

所以我感觉你也应该把自己从这种自己的感觉中解托出来,把注意力放到别的事情上给自己陪样一个爱好,慢慢就会好起来的

别总把自己的感觉放的那么重要了,人生不是只为自己的有的病你感觉自己有那就真的有了如果你有信心,自己没有什么病,那么你很正常什么病都没有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精神科疾病,是一种持续、通常慢性的重大精神疾病,是精神病里最严重的一种,是以基本个性,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最常见的精神病,多青壮年发病,进而影响行为及情感。近些年利用中医药在临床上取的进展性突破,中医激活平衡调控三联疗法—通过补精益气、调节神经细胞扰乱、丘脑、大脑分泌异常、三效合一,从内及外整体调理治疗,据临床数据显示患者只要坚持治疗均能取得较好疗效。结果临床应用58000例,少则1~2周,症状消失,逐渐减轻,疗效明显而持久,临床有效率达到98%。

  精神分裂症的一个特征:妄想

  1、关系妄想:患者坚信周围环境中的一些与他不相关的现象均与他有关。如旁人之间的谈话认为是在议论他,别人吐痰是在针对他。 2、被害妄想:毫无根据地坚信别人在迫害他及其家人。迫害的方式多种多样,被跟踪、被诽谤、被隔离、被下毒等。 3、影响妄想:自觉有一种被控制感。患者坚信自己的心理活动与行为受到外界特殊东西的干扰与控制。可以是无线电、光波、某种射线等等。患者体验有强烈的被动性和不自主性,此为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 4、嫉妒妄想:患者坚信自己的配偶对自己不忠,与其他异性有不正当的关系。跟踪、监视配偶,拆阅别人写给配偶的信件,检查配偶的衣物等。 5、夸大妄想:患者坚信自己有非凡的才能、至高无上的权利、大量的财富等等。 6、钟情妄想:患者坚信自己受到某一异性或许多异性的爱恋。当遭到对方拒绝时认为这是在考验他,仍反复纠缠不休。 7、罪恶妄想:坚信自己犯有严重的错误。患者认为自己做错了事说错了话,对不起别人,应该受到惩罚,应该判刑,甚至罪大恶极,死有余辜,因而患者采用各种方式来赎罪。 8、疑病妄想:患者坚信自己患了某种严重的躯体疾病,因而到处求医。患者反复找医生看病,重复做各种检查也不能消除疑心。 9、被洞悉感:称内心被洞悉或思维被揭露。患者坚信自己的思想未经过言语或其他方式表达出来,就被别人知道了,甚至尽人皆知,闹得满城风雨。 10、超价观念:是指由某种强烈情绪加强了的,并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观念。这种观念一般有一定的事实作为依据,由于受到强烈情绪的影响,患者对某些事实作出超过寻常的评价,并坚持这种观念,而且影响其行为,往往与他的切身利益有关。

  精神分裂症的又一个主要症状:幻觉。

  1、幻听:是指没有听觉刺激也可出现听觉现象的体验。持续的言语性幻听常常是精神分裂症的表现。 2、幻视:指没有视觉刺激时出现视觉相象的体验。幻觉多种多样,如简单的光、单色的颜色、单个物体、复杂的情景性场面,可能鲜明生动。 3、幻嗅:能闻到一些难闻的、令人不愉快的气味。 4、幻味:品尝到食物内有某种异常的特殊刺激性味道,因而拒食。 5、幻触:感到皮肤有某种异常的感觉,如虫爬感、蚁走感、针刺感、液体流动感。 6、内脏幻觉:患者体验到躯体内部某一部位或某一脏器有异常知觉体验,如感到肺扇动、肝破裂、肠扭转,能准确定位,常与疑病妄想、被害妄想同时出现。

  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症状

  认识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症状是十分重要的,可以早发现及早治疗。急性起病者病前很难发现或者根本就不存在早期症状。大部分患者是在无明显诱因下缓慢起病,仔佃观察分析一般都能发现有如下一些早期精神症状: 睡眠改变:逐渐或突然变得难以入睡、易惊醒或睡眠不深,整夜做恶梦、或睡眠过多。 情感变化:情感变得冷漠、失去以往的热情、对亲人不关心、缺少应有的感情交流,与朋友疏远,对周围事情不感兴趣,或因一点小事而发脾气,莫名其妙地伤心落泪或欣喜等。 行为异常:行为逐渐变得怪僻、诡秘或者难以理解,喜欢独处、不适意的追逐异性,不知羞耻,自语自笑、生活懒散、发呆发愣、蒙头大睡、外出游荡,夜不归家等。 敏感多疑:对什么事都非常敏感,把周围的一些平常之事和他联系起来,认为是针对他的。如别人在交谈,认为是在议论他;别人偶而看他一眼,认为是不怀好意。有的甚至认为广播、电视、报纸的内容都和他有关,察言观色,注意别人的一举一动,有的认为有人要害他,不敢喝水、吃饭、睡觉,有的认为爱人对他不忠从而进行跟踪调查等。 性格改变:原来活泼开朗、热情好客的人,变得沉默少语,独自呆坐似在思考问题,不与人交往; 一向干净利索的人变得不修边幅、生活懒散、纪律松弛、做事注意力不集中;原来循规蹈距的人变得经常迟到、早退、无故旷工、工作马虎,对批评满不在乎;原来勤俭节省的人,变得挥霍浪费,本来很有兴趣的事物也不感兴趣等。 语言表达异常:与其谈话话题不多,语句简单、内容单调,谈话的内容缺乏中心或在谈话中说一些与谈话无关的内容,使人无法理解,感觉交谈费力或莫名其妙,或自言自语,反复重复同一内容等。 脱离现实,沉湎于幻想之中,做“白日梦”。

  编辑本段精神分裂症有以下几种常见的临床类型

  1、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本型为精神分裂症中最多见的一型。一般起病较缓慢,起病年龄也较其他各型为晚。其临床表现主要是妄想和幻觉,但以妄想为主,这些症状也是精神病性症状的主要方面。妄想为原发性妄想,主要有关系妄想、被害妄想、疑病妄想、嫉妒妄想和影响妄想。这些妄想通常结构松散、内容荒谬。如出现关系妄想时,患者总觉得周围发生的一切现象都是针对自己的,都与自己相关:别人的议论是对他的不信任的评价、别人润嗓子发出的声音是在传递不利于自己的信息、别人瞥一眼是在鄙视自己等。 幻觉在妄想形成前后或同时均可出现,以内容对其不利的言语性幻听最为多见,此外也可出现幻视、幻触、幻嗅等。除妄想和幻觉外,虽然也可有情感不稳定、行为异常等表现,但一般对情感意志和思维的影响较少,行为也不很奇特。本型病人只能完好,日常生活也能自理,虽然自发缓解较少,但经过治疗通常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 青春型(瓦解型)精神分裂症 本型在精神分裂症中也较为多见。起病多在18-25岁的青春期。起病缓急,常与始发年龄相关,始发年龄越早,起病就越缓慢,病情发展呈阵发性加剧;始发年龄越晚,起病就越急骤,病程在短期内就能达到高潮。其临床表现主要是思维、情感和行为障碍。思维障碍表现为言语杂乱、内容离奇,难以为人理解;情感障碍表现为情绪波动大、喜乐无常,时而大哭,时而大笑,转瞬又变得大怒,令人难以捉摸;行为障碍表现为动作幼稚、愚蠢,作鬼脸、玩弄粪便、吞食苍蝇、傻笑,使人无法接受。此外,也可能有妄想和幻觉,但较片面简单。本型病人生活难以自理,预后较差。 3、 紧张型精神分裂症 本型较为少见。起病较急,多在青壮年期发病。其临床表现主要是紧张性木僵,病人不吃、不动也不说话,如泥塑木雕,或如蜡像一般,可任意摆动其肢体而不作反抗,但意识仍然清醒。有时会从木僵状态突然转变为难以遏制的兴奋躁动,这时行为暴烈,常有毁物伤人行为,严重时可昼夜不停,但一般数小时后可缓解,或复又进入木僵状态。本型可自行缓解,治疗效果也较理想。 4、 单纯型精神分裂症 本型较为少见。起病隐袭,发展缓慢,多在青少年期发病。其临床表现为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或意志减退等“阴性症状”为主,早期可表现为类似神经衰弱症状,如精神萎靡、注意力涣散、头昏、失眠等,然后逐渐出现孤僻、懒散、兴致缺失、思维贫乏或松弛、情感淡漠和行为古怪,以至无法适应社会需要,但没有妄想、幻觉等明显的“阳性症状”。病情严重时精神衰弱日益明显。病程至少2年。本型预后最差, 以痴呆状态为最终表现。 5、 其他型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除以上几种精神病性症状较为明显的类型外,尚有未分型、残留型和抑郁型等几种类型。未分型精神分裂症是指多种症状交叉混合,很难归入上述任何一型的精神分裂症,也可成为混合型。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是指在以“阳性症状”为主的活动期后迅速转入以“阴性症状”为主的非特征性表现的人格缺陷阶段的精神分裂症,本型在精神分裂症中也较为多见。抑郁型精神分裂症是指精神分裂症急性期除“阳性症状”外,同时伴有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如精神分裂症其他各种症状减轻后才逐渐出现抑郁症状,则称为分裂症后遗抑郁状态。

  编辑本段精神分裂症症状

  特征性症状

  (一)思维障碍包括思维联想障碍、逻辑进程障碍和妄想。 思维联想过程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是精神分裂症最具有特征性的障碍。其特点是病人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思维联想散漫或分裂,缺乏具体性和现实性。最典型的表现为破裂性思维,即病人的言语或书写中,语句在文法结构虽然无异常,但语句之间、概念之间,或上下文之间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联系,因而失去中心思想和现实意义。逻辑进程障碍指患者不按正常的思维逻辑规律来分析问题,表现出概念混乱和奇怪的逻辑推理。妄想一般为原发性妄想。 思维障碍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可仅表现为思维联想过程在内容意义上的关联不紧密,松弛。此时病人对问题的回答叙述不中肯、不切题,使人感到与病人接触困难,称联想松弛。 思维障碍的另一种形式,是病人用一些很普通的词句、名词,甚至以动作来表达某些特殊的,除病人自己外旁人无法理解的意义,称象征性思维。有时病人创造新词,把两个或几个无关的概念词或不完整的字或词拼凑起来,赋以特殊的意义,即所谓词语新作。 (二)情感障碍 情感迟钝淡漠,情感反应与思维内容以及外界刺激不配合,是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特征。最早涉及的是较细致的情感,如对同事、朋友的关怀、同情,对亲人的体贴。病人对周围事物的情感反应变得迟钝或平淡,对生活、学习的要求减退,兴趣爱好减少。随着疾病的发展,病人的情感体验日益贫乏,对一切无动于衷,甚至对那些使一般人产生莫大悲哀和痛苦的事件,病人表现冷漠无情,无动于衷,丧失了对周围环境的情感联系(情感淡漠)。如亲人不远千里来探视,病人视若路人。 此外,可见到情感反应在本质上的倒错,病人流着眼泪唱愉快的歌曲,笑着叙述自己的痛苦和不幸(情感倒错)。或对某一事物产生对立的矛盾情感。 (三)意志行为障碍 在情感淡漠的同时,病人的活动减少,缺乏主动性,行为被动、退缩,即意志活动低下。病人对社交、工作和学习缺乏应有的要求,不主动与人来往,对学习、生活和劳动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行为懒散,无故不上课,不上班。严重时病人行为极为被动,终日卧床或呆坐,无所事事。长年累月不理发、不梳头,口水流在口内也不吐出。随着意志活动愈来愈低,病人日益孤僻,脱离现实。 有些病人吃一些不能吃的东西,如吃肥皂、昆虫、草木,喝痰盂水,或伤害自己的身体(意向倒错)。病人可对一事物产生对立的意向(矛盾意向)。病人顽固拒绝一切,如让病人睁眼,病人却用劲闭眼(违拗)。或相反,有时病人机械地执行外界任何要求(被动服从),任人摆布自己的姿势,如让病人将一只腿抬高,病人可在一个时间内保持所给予的姿势不动(蜡样屈曲),或机械地重复周围人的言语或行为(模仿语言、模仿动作)。有时可出现一些突然的、无目的性的冲动动作:如一连几天卧床不动的病人,突然从床上跳起,打碎窗上的玻璃,以后又卧床不动。行为动作不受自己意愿的支配,是具有特征性的症状。 上述思维、情感、意志活动三方面的障碍使病人精神活动与环境脱离,行为离奇、孤僻离群,加之大多不暴露自己的病态想法,沉醉在自己的病态体验中,自乐自笑,周围人无法了解其内心的喜怒哀乐,称之为内向性。

  其他症状

  (一)幻觉和感知综合障碍 幻觉见于半数以上的病人,有时可相当顽固。最常见的是幻听,主要是言语性幻听。病人听见邻居、亲人、同事或陌生人说话,内容往往是使病人不愉快的。最具有特征性的是听见两个或几个声音在谈论病人,彼此争吵,或以第三人称评论病人(评议性幻听)。语声常威胁病人、命令病人,或谈论病人的思想,评论病人的行为。病人可以清楚地听出议论他的每一句话,因此十分痛苦。 病人行为常受幻听支配。如与声音做长时间对话、发怒、大笑、恐惧,或喃喃自语,作侧耳倾听状;或沉醉于幻听中,自笑、自言自语、作窃窃私语状。幻听可以是真性的,声音来自客观空间,外界。也可以是假性幻觉,即病人听见脑子里有声音在对话,在谈论他。 幻视也不少见。精神分裂症幻视的形象往往很逼真,颜色、大小、形状清晰可见。内容多单调离奇。如看见一只手、半边脸、没有头的影子,灯泡里有一个小人等。幻视的形象也可在脑内出现,病人说是用“内眼”看见的,即假性幻视。 感知综合障碍在精神分裂症并不少见。人格解体在精神分裂症有一定特点,如病人感到脑袋离开了自己的躯干,丧失了体重,身体轻得好像风能吹起来,走路时没感到下肢的存在等。有时此类的体验较复杂抽象,如病人诉述丧失了完整“我”的感觉,“我”分裂成两个或三个,自己是其中一个,只有部分精神活动和肉体活动受自己的支配等。 (二)妄想 妄想是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在部分病例中妄想可非常突出。内容上以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影响妄想最为常见。此外,还可见疑病、钟情、自责自罪、嫉妒等妄想。 (三)紧张症综合征 此综合征最明显的表现是紧张性木僵:病人缄默、不动、违拗或呈被动服从,并伴有肌张力增高。病人的姿势极不自然,如病人卧在床上,头与枕头间可隔一距离(空气枕头),也有日夜不动地闭目站立。可见蜡样屈曲,病人的任何部位可随意摆布并保持在固定位置。有时可突然出现冲动行为,即紧张性兴奋:病人行为冲动,动作杂乱,做作或带有刻板性。 上述为精神分裂症比较典型的症状,而在发病早期,这些症状可能不太明显,因而常常被忽视而耽搁了治疗时机。本病起病形式不一,可慢性、亚急性或急性。临床上以缓慢起病者最为常见,此时病程进展缓慢,一般很难确切估计起病的时间。早期症状以性格改变和类神经官能症症状最为常见。病人的精神活动逐渐变得迟钝。对人冷淡,与人疏远,躲避亲人并怀敌意;或寡言少语,好独自呆坐,或无目的漫游,生活懒散,不遵守纪律,对周围人的劝告不加理睬。有的病人表现为性格反常。好无故发脾气,不能自制,敏感多疑;或沉湎于一些脱离现实的幻想、自语、自笑;或无端恐惧。此时常常不容易被家人理解为病。 有的病人则出现强迫症状:怕脏,怕得病,怕说错话,怕别人看自己或毫无原因的恐惧,或表现为刻板仪式动作,可持续数月至数年。 有些病人的早期症状为人格解体,病人感到自己的体形变了,有的出现疑病观念,但总的来说这类早期症状不固定,时隐时现。 部分病人亚急性起病,从可疑的症状出现到明显的精神异常约经两周到三个月。此时情感障碍表现抑郁、忧愁,容易发生强迫性症状或疑病观念,继之产生妄想性体验,可持续数周至数月。 急性起病的病人,一般在两周内发病,病人突然出现兴奋躁动,冲动毁物,行为反常,情感恐惧不安、困惑,或毫无原因的喜悦。此时病人可伴有意识障碍。 在明显精神刺激下起病的患者,可以反应状态开始。病人意识模糊,情感焦虑,言语增多,并有片断妄想。妄想内容可反映精神刺激,但内容零乱,逻辑推理荒谬。 当疾病发展至一阶段,可按其临床占主导的症状分为若干类型(单纯型、紧张型、青春型、偏执型等),虽然在临床上可见到部分病例从一种类型转变至另一种类型,或数种类型的特点结合在一起,但不同类型的发病形式、临床特点、病程经过和结局有一定差别,对估计治疗反应和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因此临床分型有一定意义和必要性。随着现代物理疗法和药物疗法的进展,明显提高了本病的临床缓解率,人们对精神分裂症预后的看法比半个世纪以前乐观了。目前,偏执型和急性紧张型的预后是最好的,青春型在药物治疗后也能获得较好的缓解,单纯型的预后仍最差。

  阴性症状

  以上列举的一些症状可以称为阳性症状,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还可以出现情感倒错、意向倒错等瓦解症状和情感迟钝、意志减退等阴性症状。 对于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患者来说,主要是人格、情感反应、意志、行为和社会功能的障碍,比如缺乏情感、缺乏始动性、言语贫乏、兴趣缺乏、行为懒散、社交退缩等。

  编辑本段精神分裂症早期干预与治疗

  如果患者发病时间短,第一次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这时尽早使用疗效全面、副作用低的新型抗精神病药治疗是治疗疾病及早日康复的关键。特别是发病于青少年时期的患者,只有迅速地控制症状,尽快地恢复其学习、工作和生活能力,才能使疾病不至于影响其今后的前程。 而患者在某一段时期疾病急性恶化,主要原因是患者或使用药物维持不当,剂量过少,或时停时用,或骤然撤药等。甚至急性复发,发生在药物治疗情况下。每复发一次会加重病情,治疗会更困难,反复发作导致患者社会功能逐步衰退。 还有失眠可能会导致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的五种分类:紧张型精神分裂症——此型患者极度社会功能退缩、孤僻,阴性症状严重,有严重的精神运动性障碍。 瓦解型精神分裂症——此型患者言语不连贯,情绪和情感体验与现实不适切,通常没有幻觉。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此型患者对他人非常猜疑,行为受被害妄想的支配,幻觉和妄想明显。 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此型患者当前没有妄想、幻觉或破裂性言语和行为,但日常生活缺乏动力和兴趣。 分裂情感性障碍——此型患者同时具有精神分裂症和情感障碍如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或混合型躁狂症的症状。

  编辑本段精神分裂症病理

  (1)遗传因素:临床遗传学研究,证明遗传因素在本病的发生中起一定的作用。根调查,发现本病患者近亲中的患病率比一般居民高数倍。与患者血缘关系越近,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越高。有关孪生子的研究预告,本病单卵孪生的同病率比双卵孪生一般高4~6倍,寄养子也是如此。关于遗传途径,目前多处于假设阶段,许多作者倾向于多基因遗传,即疾病是由于几对致病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起病。近几年由于分子遗传学的进展,英国科学家在精神分裂症家族聚集性较明显的家系中进行研究,提示本病的病理基因位于第5对染色体,引起精神学界的重视。目前对精神分裂症的基因定位研究,尚无定论。 (2)内分泌因素:本病大多在青春期前后性成熟期发病,部分病人在分娩后急性起病。此外,本病发病率在绝经阶段也较高。以上临床事实说明内分泌在发病中具有一定作用。甲状腺、性腺、肾上腺皮质和垂体功能障碍,也曾被不少学者疑为本病的病因。但有关这些方面的研究未能作出肯定的结论。 (3)病前个性特征:孤僻、敏感、害羞、好幻想、逻辑性思维差等特殊的病前个性特征导致精神分裂症的人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50%~60%,国内资料分析发现,病前具有胆小、犹豫、主动性差、依赖性强等性格的占40%。比对照组高7倍。 (4)环境因素,在母孕期受到病毒感染的胎儿,其成年后发生精神分裂的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孕期及围产期的合并症,也使本病的发病率提高。 (5)社会心理因素:本病的发生多是由于在幼年至成年生活中的困难遭遇而造成的,其中与精神分裂症亲属的接触是致病的主要因素。有学者认为,社会心理因素在精神分裂症发生中起决定性作用,国内12个地区的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经济水平高与经济水平低的人群患病率不同,差别有显著性,在业人群与不在业人群的患病率也有显著性差异,这可能与生活的物质环境差、经济贫困所造成的心理压力大、社会心理应激多有关。

  编辑本段精神分裂症的复发

  复发的危害

  精神分裂症的高复发率已经成为世界卫生关注的焦点。由于疾病本身的特征,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迁延性疾病,病情容易反复。每一次复发都有可能导致患者大脑的永久性损伤,认知功能进一步受损、社会功能进一步下降;对于患者家属,复发意味着亲人病情的恶化和多次强制性的住院治疗,必须承担更大的经济负担和情感压力;对于医务工作者,复发会增加治疗的难度,以及最终预后的不理想。因此有效预防精神分裂症的复发已经成为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在6月17日举办的“ADHES 中国发现”全国启动会上,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周东丰教授宣布启动的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及住院危险因素的调查。周教授同时介绍:“精神分裂症患者对治疗的不依从或部分依从是导致患者复发和再住院的最主要因素。今天启动的调研就是尝试在多重的不依从影响因素中找到不同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为更好的治疗效果进行积极的探索。” 提高精神分裂症治疗的依从性,帮助患者回归社会长期的药物治疗容易使精神分裂症患者对治疗丧失信心。频繁的漏服药物必然导致病情复发,甚至恶化而不得不再次住院治疗。当患者复发几次后,每个周期病情恢复会需要更长的时间,抗精神病药物的疗效也会随之降低,随着时间的推移,治疗的困难逐渐增加。 药物的依从性是成功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通过多方努力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对治疗精神分裂症十分重要。 专家们一致认为:“新药的研发和应用是提高治疗依从性的最有效途径” 。随着新型非典型精神病药物的陆续问世,在疗效更好的同时,也改善了传统药物容易产生的僵硬、行动缓慢、颤抖、流口水等不良反应,但是患者的依从性并未因此得到明显的改善。根据研究显示,口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18个月的治疗中断率高达75%。 在治疗手段上非典型精神病药物的长效针剂已经为医生、患者带来新的解决方案。这种新型长效针剂"恒德"采用“Medisorb微球体技术”使活性药物成分在体内稳定持续分解,持续发挥药效2周,并在完全分解后代谢成水和二氧化碳派出体外,比较安全。

  复发征兆

  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前一般有以下表现: 1患者的表情有变化: 在缓解期或恢复期,患者的面部表情比较自然,眼神比较灵活,别人可以从其面部看到正常喜、怒、哀、乐的表情变化。且表情的变化可以反映出其内心的相应情感。在即将犯病时,患者往往表现为目光呆滞、双眼发直等。 2对周围人的态度有变化: 一般来说,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疾病的恢复期和缓解期,与家人、同事、朋友及其他与之有接触的人,相处得都比较融洽,谈吐自然,回答问题切题,让人感到与他交往没有隔阂。如果患者忽然变得孤僻、不合群、不与人交往、独处一隅、低头沉思,或者对人态度蛮横,脾气暴躁易怒,不愿和别人进行正常沟通和交流则有犯病的可能。

  防复发措施

  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率很高,且复发次数愈多,疾病所造成的精神缺损也越严重,给病人、家庭、社会造成了巨大负担。因此,一旦得了精神分裂症,就要千方百计地在预防复发方面采取措施,即在未复发的情况下采取措施。 1、 坚持维持量服药治疗是最有效的预防复发措施:临床大量统计资料表明,大多数精神分裂症的复发与自行停药有关。坚持维持量服药的病人复发率为 40% 。而没坚持维持量服药者复发率高达 80% 。因此,病人和家属要高度重视维持治疗。 2、 及时发现复发的先兆,及时处理:精神分裂症的复发是有先兆的,只要及时发现,及时调整药物和剂量,一般都能防止复发,常见的复发先兆为:病人无原因出现睡眠不好、懒散、不愿起床、发呆发愣、情绪不稳、无故发脾气、烦躁易怒、胡思乱想、说话离谱,或病中的想法又露头等。这时就应该及时就医,调整治疗病情波动时的及时处理可免于疾病的复发。 3、 坚持定期门诊复查:一定要坚持定期到门诊复查,使医生连 续地、动态地了解病情,使病人经常处于精神科医生的医疗监护之下,及时根据病情变化调整药量。通过复查也可使端正人及时得到咨询和心理治疗解除病人在生活、工作和药物治疗中的各种困惑,这对预防精神分裂症的复发也起着重要作用。 4、 减少诱发因素:家属及周围人要充分认识到精神分裂症病人病后精神状态的薄弱性,帮助安排好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经常与病人谈心,帮助病人正确对待疾病,正确对待现实生活,帮助病人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学会对待应激事件的方法,鼓励病人增强信心,指导病人充实生活,使病人在没有心理压力和精神困扰的环境中生活。 5、 开展社区精神病防治工作,要早期发现病人,早期治疗,预防复发,必须在社会建立精神疾病的防治机构,在基层医疗保健组织普及精神疾病的防治知识。建立社区精神病防治机构以来,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率有较明显的下降。 精神分裂症是指人的思考、知觉、情感的基本机能出现障碍。精神分裂症患者常在病症机型发作的情况下,怀疑自己被跟踪、陷害等,从而出现失控的行为,属于重度心理疾病,大多发生在青少年时期或成年初期。它包括思维障碍、情感障碍、意志与行为障碍与自我意识障碍。一般人不会同时出现下面所举例的全部障碍。 2002年1月,日本精神神经学会将“精神分裂症”更名为“综合失调症”,因为他们认为“精神分裂症”这个名称有否定人格的意味。

临床试验的经验:由于临床试验在多种不同情况下进行,不能直接比较一种药物与另一种药物在不同临床试验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该发生率也可能不能代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的发生率。普瑞巴林上市前所有对照及非对照试验中,超过10000名来自不同人群的患者服用了本品。大约5000人服药至少6个月,超过3100人服药至少1年,超过1400人服药至少2年。所有上市前对照试验中最常导致停药的不良反应整合上市前对照试验所有人群的数据,因不良反应提前停药的患者比例在普瑞巴林组和安慰剂组分别为14%和7%。普瑞巴林导致停药的最常见不良反应是头晕(4%)和嗜睡(3%)。安慰剂组1%患者因头晕停药,[1%患者因嗜睡停药。对照试验中与安慰剂组比较,普瑞巴林组其它较常见导致停药的不良反应包括共济失调、意识模糊、乏力、思维异常、视物模糊、运动失调及外周水肿(各1%)。所有上市前对照试验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整合上市前对照试验所有人群的数据,普瑞巴林组比安慰剂组报告更多(≥5% 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安慰剂组的两倍)的不良反应为头晕、嗜睡、口干、水肿、视物模糊、体重增加及“思维异常”(主要为集中精力困难/注意困难)。[u]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对照研究[/u]导致停药的不良反应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试验中,因不良反应提前停药的患者比例在普瑞巴林组和安慰剂组分别为14%和7%。普瑞巴林组导致停药的最常见不良反应为头晕(4%)和嗜睡(3%);而安慰剂组因头晕和嗜睡停药的患者比例[1%。试验中与安慰剂组比较,普瑞巴林组导致停药的其它较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意识模糊(2%),外周水肿、乏力、共济失调和步态异常(各1%)。最常见不良反应表2列出了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试验中普瑞巴林组发生率≥1%且高于安慰剂组的所有不良反应,但不确定药物与不良反应的因果关系。其中,本表普瑞巴林600 mg/日组还包含了发生率超过安慰剂组两倍的不良反应,即使该不良反应在整体普瑞巴林组中发生率不高于安慰剂组。临床研究中普瑞巴林组大部分患者不良反应的最严重程度为轻度或中度。 [u]临床研究中观察到的普瑞巴林其它不良反应[/u]下文列出了普瑞巴林所有临床试验中报告的服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以下事件不包括本说明书其它部分所列的事件,不包括药物无关原因所致的事件,不包括过于普遍而无法判断是否由药物引起的事件,不包括只报告过一次而无实质可能性的急性危及生命的事件。不良事件按人体系统分类,并按发生率的高低降序排列。发生率定义为:常见(≥1/100),少见(1/1000-1/100)和罕见([1/1000)。有重要临床意义的不良事件描述详见注意事项。全身——常见:腹痛、过敏反应、发热;少见:脓肿、蜂窝织炎、寒战、不适、颈强直、药物过量、骨盆痛、光敏反应、自杀企图;罕见:过敏样反应、腹水、肉芽肿、宿醉效应、故意伤害、腹膜后纤维变性、休克、自杀。心血管系统——少见:深部血栓性静脉炎、心力衰竭、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视网膜血管异常、晕厥;罕见:ST 段降低、心室颤动。消化系统——常见:胃肠炎、食欲增加;少见:胆囊炎、胆石症、结肠炎、吞咽困难、食管炎、胃炎、胃肠道出血、黑便、口腔溃疡形成、胰腺炎、直肠出血、舌部肿胀;罕见:口疮性口炎、食道溃疡、牙周脓肿。血液及淋巴系统——常见:瘀斑;少见:贫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低色素性贫血、白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淋巴结病、血小板减少;罕见:骨髓纤维化、红细胞增多、凝血酶原减少、紫癜、血小板增多。代谢及营养异常——罕见:糖耐量减低、尿酸结晶尿。骨骼肌肉系统——常见:关节痛、腿部痛性痉挛、肌痛、肌无力;少见:关节病;罕见:软骨营养障碍、全身痉挛。神经系统——常见:焦虑、人格解体、肌张力增强、感觉减退、性欲减退、眼震、感觉异常、木僵、颤搐;少见:异常梦境、激越、情感淡漠、失语、口周感觉异常、构音障碍、幻觉、敌意、痛觉过敏、感觉过敏、运动增加、运动功能减退、肌张力降低、性欲增加、肌阵挛、神经痛;罕见:成瘾、小脑综合征、齿轮样强直、昏迷、谵妄、妄想、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运动障碍、肌张力障碍、脑病、锥体外系综合征、格林-巴利综合征、痛觉减退、颅内压增高、躁狂表现、偏执表现、周围神经炎、人格障碍、精神病性抑郁、精神分裂症表现、睡眠障碍、斜颈、牙关紧闭。呼吸系统——罕见:呼吸暂停、肺不张、细支气管炎、呃逆、喉痉挛、肺水肿、肺纤维化、打哈欠。皮肤及附属组织——常见:瘙痒;少见:脱发、皮肤干燥、湿疹、多毛、皮肤溃疡、荨麻疹、水泡大疱疹;罕见:血管性水肿、剥脱性皮炎、苔藓样皮炎、黑变病、指甲异常、瘀点、紫癜、脓疱疹、皮肤萎缩、皮肤坏死、皮肤结节、Stevens-Johnson 综合征、皮下结节。特殊感觉——常见:结膜炎、复视、中耳炎、耳鸣;少见:调节异常、睑缘炎、眼干、眼部出血、听觉过敏、畏光、视网膜水肿、味觉丧失、味觉异常;罕见: 瞳孔不等大、失明、角膜溃疡、突眼、眼外肌麻痹、虹膜炎、角膜炎、角膜结膜炎、瞳孔缩小、瞳孔放大、夜盲、眼肌麻痹、视神经萎缩、视乳头水肿、嗅觉倒错、上睑下垂、葡萄膜炎。泌尿生殖系统——常见:性快感缺失、勃起功能障碍、尿频、尿失禁;少见:异常射精、蛋白尿、闭经、痛经、排尿困难、血尿、肾结石、白带改变、月经过多、子宫不规则出血、肾炎、少尿、尿潴留、小便异常;罕见:急性肾功能衰竭、龟头炎、膀胱新生物、宫颈炎、性交困难、附睾炎、女性泌乳、肾小球炎、卵巢疾患、肾盂肾炎。[u]性别和种族的比较[/u]男性与女性总体不良事件的情况相似。种族相关的不良事件报告分布的数据不足,尚难定论。上市后经验下列不良反应是普瑞巴林上市后应用中报告的。由于这些不良反应来自人群规模不确定的自发报告,因此难以可靠地估计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与药物暴露的因果关系。神经系统异常——头痛 胃肠道异常——恶心、腹泻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男子女性型乳房,乳房增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814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