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感觉在梦里见过同样的事,这难道是灵魂的穿越吗?

总感觉在梦里见过同样的事,这难道是灵魂的穿越吗?,第1张

如果在梦里经常做到同样的事情的梦,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同时在如今一定要相信科学 ,不要迷信,迷信不能解决问题,只会害了自己。有很多原因会导致我们睡觉时出现这种情况,比如在工作学习中压力大就会出现这种事情,同时自己最近的心情不好也是会出现这种事情。

  如今科学的研究来说是没有灵魂这一说法的,因为暂时科学还没有那达到那个能力去研究灵魂是否真正的存在,所以说我们做梦做到不好的事情,或者经常重复同一个梦境的时候,我们应该结合现实,比如说自己是不是工作压力大学习压力大,或者是最近心情不好等情况,这些情况都会导致睡觉时的状态不好 。如果每一晚睡觉都会做噩梦或者是状态不好的话,一定要在平常的空余时间多加运动,通过运动来提高免疫力。这样子睡觉的时候状态也会好很多 。

 还有一个解释就是说如果在梦境中经常出现同一个事情,或者是同一个画面,可能是因为最近在某一个场所,然后所发生的事情 就形成记忆力,这个记忆力就会让你在睡觉的时候形成潜意识,这个潜意识其实是你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或者这件事情还暂时还没有得到解决,对你的神经产生的压力,所以你睡觉的时候,就会经常梦到这个梦境。这时候你就要返回到现实中,然后看看自己到底有什么事情没有解决或者是有什么事情导致自己有压力的存在 。

 最后一点就是要及时的调整好自己的状态,通过运动来增加自己的免疫力,同时达到一个状态的调整,平时除了运动之外,饮食也要好,不能只吃单方面的食物 ,比如说只吃脂肪,不吃蛋白质这样子也会导致自己的饮食状态不佳 ,同样会导致自己的睡眠质量不佳经常做噩梦等。

这可能缘自以下三点之一或几点:

(1)你最近遭遇啦情绪的大起大落,心智不稳定

(2)你处于一种浅度睡眠状态,也就是半睡半醒

(3)你的大脑表面上醒着,其实你目前没在用的部分在休眠。由于大脑没有全醒,所以“拖累”啦整个大脑

第一点我也没办法,第2,3点是因为睡眠不足。不是说你睡得少,而是说你睡觉也处于一种浅度睡眠状态,也就是半睡半醒。治疗方法是早点睡觉(10点之前),晚点起床(8点到9点,最好自然醒),几天之内不见成效也不必惊慌,请到医院就诊。

但这样一般不是什么病

梦里出现的事,现实当中会有可能发生的。但只是一种可能性或者说是一种概率,因此并不能说,梦里出现的事,现实当中一定会发生。

因为这是时空隧道的碰撞或对梦的记忆。在梦里已经看到了将要发生的场景,只是记不清梦境了,所以遇到事情发生的时候会觉得好象那里经历过。其实是勾起了自己的记忆,对梦的记忆。

人的大脑时刻在虚构各种情景,主要是潜意识活动,当遇到现实中近似的情景时,就会与记忆中以前大脑虚构的情景相呼应,加上心理强化的作用,就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因为人在睡眠中,大脑仍在对现实中的一些参数运算,得到许多种结果。似曾相识的情景是大脑运算的结果之一。

整天的精神恍惚,那就说明你肯定是有一点精神问题的。说明你的睡眠质量肯定也是不好的,所以常常在现实生活当中你感觉有点飘忽不定,觉得不太真实,像活在梦里。那么首先这种情况你就应该先去医院看一下精神科,听医生的建议,定时的去服用一些药物肯定也是有助于缓解的,然后就是要注意自己的睡眠质量,应该要早睡早起,坚持锻炼,坚持锻炼,也可以让你的身心变得更加的愉悦,更加的开心。一定要让自己变得更加开心,那么做事情也就会变得更加的专一了,多去发展自己的爱好,那么你也就不会再出现这种情况了。

总是感觉活在梦里,可能是你现在生活的会有些迷茫,然后有点不太能够接受现实。觉得非常的虚幻,搞不清楚到底是生活还是在梦中。

是不是最近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有种恍惚的感觉。可能是压力会比较大,还是要好好调节,然后多出去户外运动,正常的去工作学习不要想太多,好好享受现在的生活。

这只是一种感觉,更多的还是心态的问题,因为心里想的比较多,自然而然的就会把它和现实混在一起。好好调节,多和家人朋友聊天,感受真实的自己。

既视感(Deja vu),指对于未曾体验的事情,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每个正常人或多或少都有过既视感的体验:在某个时刻,自己所处的环境、自己的言行和他人的言行似曾相识或觉得和经历过的完全一样,甚至可以“预感”到下一时刻某人会说什么话或做出什么动作。然而这种感觉不会维持很久,在产生既视感后过了一会儿或者就在下一瞬间,眼前的景象就会和记忆中大相径庭,之后一切归于正常。据我个人仔细体会,即便多次体验过既视感,每次这种感觉维持的时间也不一样,少则瞬间,多则几秒。

  对既视感有很多种说法,前生的记忆、二次反射、半脑活动超前于另半脑、时空交错……其中不乏科学理论,更有旁门左道。但无论如何,对于这种奇妙的感觉,至今尚未有定论。

一、意识二元论

世界因人意识的存在而存在,人的意识创造了世界。然而,这就有两种可能:一、对于我来说,除了我的意识以外的一切,包括我的身体、你们这些读者以及整个宇宙都是我的意识创造出来的,我的意识如果消失,世界也就随之消失;二,每个人的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每个人的意识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但这些世界重合到一起,成为我们共同的世界。通俗地讲,是一个人做梦还是大家一起在做梦呢?这个问题我没有考虑清楚,但这并不会根本上影响我构想出的意识二元论,所以我们不必拘泥于这个问题。

  为了便于理解,我把人的意识一分为二。(不排斥其他理论的划分方法,其它理论涉及的诸意识可能都归属于我划分的第一种意识)

  1,认知意识。既正在阅读并理解这篇文章的意识,也就是我们用来认识世界、思考问题的意识。换句话说,认知意识是我们能意识到的意识,比如说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自己在思考——这种意识就是认知意识。

  2,造物意识。既创造世界的意识,这个意识不能为我们所察觉,更不会为我们所左右。

  下面就循序渐进地说明意识创造世界并认识世界的原理:

  我们把当下(现在)的时刻称为时刻A。在时刻A,我们的意识活动正在进行,也许正通过各种感官接收外界信息,也许在思考。我们把时刻A的下一时刻成为时刻B。由于一段时间由无数瞬间组成,一个瞬间的前后就是两个时刻,因此时刻A和时刻B相差一个瞬间。依次类推,把时刻B的下一时刻成为时刻C。时刻A、B、C将作为描述下述原理的时间标志。

  在当下,也就是现在,我们的认知意识达到时刻A,与此同时,造物意识达到时刻B。时刻AB之间瞬间的世界是在上一个瞬间,由造物意识创造出来的。认知意识从时刻A达到时刻B的这个瞬间,就是认识这一瞬间的世界的过程,就在这个瞬间,造物意识并没有暂停,而是创造出下一瞬间的世界,之后达到时刻C。总的来看,经过一个瞬间,认知意识由时刻A达到时刻B,造物意识由时刻B达到时刻C。这个过程会一直保持下去,即造物意识总是先于认知意识创造出瞬间的世界,在被认知意识所认识的同时创造出下一瞬间的世界。

  现举一例。我阅读一本书,当我看到书中某个字的时候,下一个瞬间我将要看到的文字已经被造物意识创造出来了。在我看到这部分刚被创造出来的文字同时,造物意识就在马不停蹄地创造再下一瞬间我将要看到的文字了。无论我看书的速度有多快,造物意识总能创造出下一个瞬间我将看到的文字。所以表面上,书上的文字是客观存在的,我看书是在看已经存在的文字,然而实际上这些文字是在我不经意间,由我的造物意识不停地创造出来的。

世界、认知意识和造物意识的关系可由下图得到展现:

http://img015photowangyoucom/2005/2/20/58700/200511089068640jpg

 图中两条黑线分别表示认知意识的记忆和造物意识创造出来的世界,两者之所以用约等号相联系是因为:虽然造物意识创造出来的世界全部被认知意识认识到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其他种种原因,某些记忆会被遗忘。至于这种遗忘是否是永久的,用某种手段(比如催眠术)能否唤醒记忆之类,在本文最后一节里会加以阐述。

  值得强调的是,造物意识超前的瞬间非常微小,只表示一个先创造后认识的关系,而不能用具体的时间长短来表达。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认知意识和造物意识是同步的。

  至此,我们可以对这个意识二元模型简单描述如下:人的意识可分为认知与造物二元。造物总是先于认知创造出瞬间的世界,在被认知所认识的同时创造出下一瞬间的世界。造物与认知这二元不停前进,保持同步。

二、应用——对既视感产生的解释

  按照第一节介绍的模型,我们认识世界是由认知意识完成的,认知意识由三个要素组成,在切入正题前,先介绍一下这三要素:

  1,体验。顾名思义,就是意识在体验新事物的状态。比如在倾听并理解他人的谈话、在观赏**、在欣赏音乐等等。

  2,回忆。在体验的同时,我们会不自觉地检索我们的记忆,回忆以往的体验。

  3,比较。在回忆的同时,我们会把正在进行的体验和记忆中以往的体验进行比较。

  这三个要素是同时进行的。正常情况下,我们体验到新事物,在回忆过程中找不到高度相似的体验,比较的结果就是“没有似曾相识的经历”,也就不会产生既视感。这一过程以图形方式表示如下:

http://img015photowangyoucom/2005/2/20/58700/200511089068641jpg

现在,我们切入正题——既视感是如何产生的呢?将上面正常的认知过程逆转,我们便不难发现既视感产生的充要条件:

  产生了既视感

〈=〉比较的结果是“有似曾相识的经历”

〈=〉在回忆过程中找到了高度相似的体验

  由于体验和回忆互不影响,因而至此推导完毕,既视感产生的唯一因素浮出水面,它就是回忆这一要素。

  对整体的划分是为了分析问题,第一节中我将意识一分为二也是这个原因,因此认知和造物这二元不能割裂开来。若满足一定条件,认知意识三要素会发生变化,使二者产生更为紧密的联系,我把这种联系称为交融。三要素的变化方式有多种,导致既视感产生的变化是其中的一种,称为A类交融。

  在A类交融状态下,只有回忆要素发生变化,回忆的范围得到最低限度的扩展。认知意识仍然负责在“认知意识的记忆”里回忆,而造物意识可以在“新创造的世界”里进行回忆——即造物意识拥有了回忆这一要素,其范围为和认知意识的体验相平行的新创造的世界。这一状态以图形方式表示如下:

http://img015photowangyoucom/2005/2/20/58700/200511089068642jpg

 如图所示,认知意识体验的世界正是由造物意识刚创造出来的,将该体验和刚创造出来的世界相比较,自然会得到“有似曾相似的经历”这一结论,既视感就在此时产生了!

  特别要强调的是,之所以没有将扩展的回忆范围划归认知意识的体验(即图中红虚线),是因为如果能够回忆正在进行的体验,则这种意识活动无论既视感产生与否都可以进行,因而会得出荒谬的结论——我们任何时候的体验都会产生既视感。

  至此,既视感的产生得到了很好的解释。

三、总结与假说

  由意识二元模型和交融模型共同构成的意识二元论,具有一定的自洽性,并能够解释既视感的产生。

  假说1:B类交融——催眠。B类交融状态下,仍只有回忆要素发生变化,但扩展的回忆范围是“造物意识的世界”,即为图3蓝虚线前的那段黑线。排除催眠的其他效应,B类交融可以解释在催眠状态下能够唤醒“沉睡的记忆”。其实这“记忆”是“造物意识的世界”,在完整无缺的世界里,自然可以回想起一切。

  假说2:C类交融——绝对主宰。一个极端情况是,认知意识的三要素完全由造物意识获得。以造物意识来体验,在“造物意识的世界”里回忆……也许在这种状态下,就可以彻底摆脱不能察觉地创造而后认识的被动性,从而主动地创造世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843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