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恋恋不舍的一份情怀。诗歌中更体现了诗人余光中期待中华民族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
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
20世纪50年代开始两岸局势紧张,两岸处于隔绝状态,禁止任何的交往。许多人的怀乡思亲之情无法表达,他们便借助文字来抒发自己的怀乡思亲之情。随着这种文学现象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种专门抒发自己怀乡思亲的文学题材——乡愁文学。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余光中的一生是在频繁的奔波和迁徙之中,多次与亲人的聚散离合。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乡愁》这首诗。
作者简介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10月21日生于江苏南京,在秣陵路小学读书(原崔八巷小学)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8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2年毕业。
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师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2012年4月担任澳门大学“住校作家”。
参考资料:
只有殷南昭能理解洛兰,也只有殷南昭能让洛兰依靠!连着几个晚上从实验室回到宿舍就开始看,还有一个晚上直接看到了第二天早上七点,后来发现这本小说原来有四部,那天晚上刚好看到了第四部,欲罢不能,可以说,真的是很精彩的一部长篇言情小说了!两个人爱恋的细节情感一如既往处理得很好,仿佛自己就是骆寻,跟着她谈了一场生死与共的爱情。从始至终我都站在殷南昭这边,即使他化作荧光消失了,即使洛兰爱上了小角,我还是觉得小说的男主就是殷南昭!我甚至在第四部中期盼作为4A级体能的殷南昭也许不会被死神之枪带走,也许会以另一种方式回来,直到我听到了他留给洛兰的话,才意识到故事就快结束了,殷南昭确定不会像千旭一样再回到洛兰身边了,全书记得最深刻的让我哭的最难受的应该就是这里了!小说除了英仙叶玠死的时候我哭了,其余眼泪全是为骆寻与千旭,骆寻与殷南昭,洛兰与殷南昭流的,尤其是在第四部,即使殷南昭走了,但他还时不时在让人心痛让人流泪,几乎第四部中每涉及到殷南昭我都会心痛的厉害,仿佛有一根绳子时不时要勒我的心,我记得那个晚上看到殷南昭死后的第二天上午,我几乎一上午脑子里只想着殷南昭,为什么他走了,他是4A级体能啊!他还会再回来的对吧!可以说前面有多甜,后面就有多撕心裂肺!看到他留给洛兰的话后突然醒悟他为什么会一直把恢复记忆的药留着,因为他了解骆寻,他了解洛兰,正因为了解,他才知道他走后,没有人能够真正保护骆寻,只有洛兰才能活下来!骆寻的离开是他和骆寻一起做的决定,因为没有他,骆寻也不会想活下去,骆寻与殷南昭的感情已经远远高于千旭时候的殷南昭了,已经不只是喜欢了,不只是时间能够抚平的伤口,更是灵魂中无法割舍的一部分了。遇见彼此,何其有幸!殷南昭是唯一一个至始至终都站在洛兰这边,至始至终都保护相信洛兰,因为他相信洛兰不会真的毁灭异种,因为他相信洛兰是能够改变这个世界的人,所以他让洛兰恢复了记忆!他和辰砂紫宴都不同,他理解洛兰,他爱的是洛兰的全部,洛兰和骆寻就是同一个人,只是因为身上背负着太多太多,才把内心的骆寻藏起来了!因为她是英仙洛兰,而且也必须是英仙洛兰!我不清楚是不是这样,但是我从内心感谢作者,感谢她在第四部中安排了阿晟,感谢她让喜欢殷南昭的我内心肯定不管最后结局如何,即使辰砂和洛兰有了孩子,即使洛兰爱上了小角,但殷南昭是不可取代的!洛兰恢复记忆后第一次来到世界见到的就是阿晟啊!洛兰第一次做饭就是给阿晟吃的啊!就如同骆寻第一次做饭就是给千旭!而且洛兰的第一次也是给了殷南昭!而且第四部中阿晟是唯一一个至始至终都护在洛兰前面的人,不管她做了什么,不管别人怎么说洛兰,不管洛兰怎么看自己,他都看懂了洛兰!不得不说即使他不是殷南昭,但他和殷南昭是一个母体的克隆人啊!所以阿晟能懂洛兰不是毫无道理的!他知道洛兰不是毁灭者,他知道一直是洛兰在支撑着他们的生活!突然想到洛兰回到阿尔帝国后用阿晟做实验体试药时,实验结束,阿晟赤裸的,洛兰问怎么还不起来,阿晟回了一句难不成让我在你面前裸奔?我当时真的噗嗤一声笑出来!其实阿晟身上是有殷南昭的影子的,他从来没有畏惧过洛兰,从来没有误会过洛兰,他只是把洛兰当做普通人对待。每次洛兰看着阿晟时,我都想哭,其实洛兰心里是时不时在想那个人的!特别是那次圆舞时,洛兰是在和阿晟跳完舞之后突然拿着酒离场的!我相信阿晟肯定是让他想起了殷南昭,内心肯定是被刺痛了。也许,阿晟也是殷南昭故意安排的,他知道阿晟的存在是有意义的,阿晟能刺激到她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能让她感受到骆寻的感情。洛兰最后在泰蓝星划破手指以血入海水就是在完成和殷南昭的婚礼,她戴上琥珀项链就意味着她承认了自己就是骆寻,肯定了对殷南昭的爱,即使她还爱着小角,但是内心深处,绝对是有殷南昭的,小角是小朝小夕的爸爸,真正的爱情是属于殷南昭的!最后洛兰化做荧光是合理的,不管是这样能结束战争,我想更是避免了现在的洛兰和辰砂相处时的矛盾,既然她肯定了骆寻,戴上了琥珀项链,在泰蓝星割破了自己的手指,读者是没有办法接受她最后和辰砂在一起的,虽然殷南昭说他希望洛兰能够幸福,但是我们不忍心,我相信作者也是不忍心的,最后才让洛兰也化作了点点荧光去找殷南昭了。散落星河的记忆,殷南昭和洛兰的爱情就是化作点点荧光散落在了星河!
1、时间词美:“小时侯、长大后、后来、而现在”这些词不露痕迹地表示出时间的变化、情感的递增;
2、名词的美:“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美在它们选取了代表漂泊、隔离、诀别的具体事物来承载抽象的难以捕捉的恋国思家的乡愁;
3、数量词的美:“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在于它们富于变化、准确形象地表示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形状;
4、叠词美:“小小、窄窄、矮矮、浅浅”这些叠词的使用,增加了句子的音韵感,富有诗意,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5、方位词美:“这头、那头、外头、里头”这些方位词,显示了空间的距离,反复应用使人感受到一种字字关情、琅琅上口的韵律。
6、另外,“乡愁是……”这一句式又营造了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
诗人善于使用传统民歌的层递层进、互衬对比的手法。前三节诗逐层描绘了他幼年、成年、成年之后的三段生活经历,母子分离的乡愁,情侣难见的乡愁,皆由生活拮据造成。生离死别的乡愁,是由生命规律使然。三段乡愁写个人,却为写中华民族乡愁打好铺垫。最后一节,抒写的国愁才是全诗的主旨之所在。它唱出了几千万台湾同胞的赤子之心。
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意象的笔法。诗中主要设置了四个象征性的意象:
一是“小小的邮票”,它象征着作者少年时代乡愁的骨肉之情。母亲牵挂儿子,儿子想念母亲。
二是“一张窄窄的船票”,它象征着作者青年时代乡愁的恋人之情。这是青年男女之间的思恋和向往。
三是“一方矮矮的坟墓”,它象征着作者中年时代乡愁的生死之情。这是一种只能埋于心底、无法在两者之间传递的刻骨铭心的思念。墓里墓外虽然只有咫尺,然而却又是那么遥远。
四是“一湾浅浅的海峡”,它象征着作者晚年时代乡愁的故国之情。海峡虽然“浅浅”,但是故国之情却是深不可测。而且,作者的情感是层层深入、步步递进,它绵远深长、回味不尽。作者“乡愁”的内涵和境界,随着自己的成熟和时代的发展,得到不断的深化和提升,从个人和家庭的亲情,扩展到海峡两岸的爱国之情。这就使“乡愁”具有了鲜明的时代色彩。
写作背景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10岁的余光中随父母辗转于上海、重庆等地。
22岁那年,余光中随家人来到台湾,并考取了台湾大学外文系。
虽然专业是外文,余光中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他在诗歌、散文、评论、翻译都有大量著述,而其中成就最杰出的,当属诗歌。人们评论,他的诗题材广泛,风格屡变,技巧多姿,融汇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笔法。因此,他被誉为台湾现代派“十大诗人”之一。
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赋诗一首。写完后,诗人热泪盈眶,沉吟良久。这,就是后来被海外游子不断传唱的《乡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