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得西山宴游记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始得西山宴游记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第1张

《始得西山宴游记》记叙了作者发现和宴游西山的经过,描写了西山的怪特,抒发了对怀才不遇愤懑和现实丑恶的无奈之情。

一、原文节选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二、译文

灰暗的暮色,由远而至,直到看不见什么了还不想返回。(我只觉得)思想停止了,形体消散了,与自然界万物不知不觉地融为一体了。(游过西山)然后才知我以前不曾真正游赏过,真正的游赏是从这里开始的。所以我把这次西山之游写成文章以记载下来。这一年是元和四年。

三、出处

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革新运动,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被贬到永州担任司马。到永州后,其母病故,王叔文被处死,他自己也不断受到统治者的诽谤和攻击,心情压抑。

永州山水幽奇雄险,许多地方还鲜为人知。柳宗元在这漫长的戴罪期间,便到处游览,搜奇探胜,借以开拓胸襟,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永州八记》就是这种心态之下的游历结晶,这篇文章写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

诗仙李白从二十四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离开四川之后,便浪迹天涯,四海为家了,直到他六十二岁时,在安徽长江边的采石矶醉酒落水仙逝,一生不知在中华大地上留下了多少足迹,所到之处,留下了不胜枚举的动人华章。写于东都洛阳的《春夜洛城闻笛》就是这些珍品中的一颗宝珠。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洛城即洛阳,是唐代的东都。“暗飞声”写出了笛音悠远轻细,扣住了“夜”字,显示出此时喧哗了一日的都市中的各种喧嚣至此已经平静下来了,正因夜静,才听到了暗中飘渺而来的笛声,因其飘渺,又不知发自何处,是演奏者情不自禁地只管吹奏,把无限的离愁别绪洒向城中,洒向夜空。“谁”字是写这笛声出处不明,突出一个“闻”字。在这万籁俱寂的春夜里,如丝的笛音散入春风,随风飘进整个洛阳城里无数没有睡着或者睡不着的人的耳朵里。初不经意,待静心一听,原来吹奏的是凄清婉转思乡怀家的《折杨柳》。“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故园,即是故乡。诗人为施展才华,追求理想,离家赴远,听到这怀乡之曲,不免情怀波动,与吹笛人以及笛音产生共鸣。诗句妙在没有停留在一己之情怀波动上,而是由己及人,推想“满洛城”中,又有多少人是远离故园、客居他乡的人啊,这不期而遇却送入耳中的《折杨柳》,真的是在“暗中”拨动了许多游子的心弦,使得他们再也无法安眠。“何人不起”,这是一个用否定的语气强化肯定的心态的句子,是说只要是听了这春夜中的玉笛之声,每一个离家的人不能不被它勾起对家的怀念。中华民族是一个故土难离的民族,李白抓住民族精神的这一特点,牢牢扣住读者的心理,所以,千百年来,这首诗成了游子们经常挂在嘴边心头的诗篇之一,同时,也不断滋养、强化着民族的一种向心力、凝聚力。

写作思路:首先理解《己亥杂诗其五》这首诗本身的含义,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然后运用巧妙的语言将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写出来,中心要突出明确。

正文:

几声京剧戏词还在街头回荡,卖糖葫芦的商贩仍在卖力吆喝,不知谁家的小孩这个时候还没归家,在夕阳的余晖中追逐玩耍。我,只有匹瘦马相伴,拖着越来越沉重的脚步走出城门,回头看了不知几眼,终归心中还是万分难以割舍。

可我知道此时的京城已无我立足之地,谁让我不愿意阿谀奉承,谁让我不随波逐流呢?可那绝非我心之话,即使说半个字也非我所愿,既然留不得索性便归乡去过段田园生活,或许也能自得其乐。

47岁了,本应是事业有成、施展抱负的大好时光,可我却屡屡受排挤。那些贪官奸臣总是想方设法贬低我、谋害我。我只是说一说真话,为大清子民而说的真话,可结果呢?我反倒成了大清国的“异类”。偌大的大清此刻国库空虚,内忧外患,赋税之高,使民不堪重负,可那些官员的腰包却一个比一个鼓,再加上可恨的鸦片泛滥,造成我天朝人民面黄肌瘦,甚至连部分官员也染上恶习,躺在烟馆里,青烟缭绕。浑然不觉祸之将至,国将不国。

我支持好友林则徐前往广州禁烟,却又遭到那些奸臣的反对,竟称这样会损坏中外的友谊,简直荒唐至极!为官者,整天酒池肉林,贪图享乐,从不知人民之疾苦,为人民而着想,只知搜刮民脂民膏,这尽到了职责吗?

上个月,我随从南巡,才真正感受到百姓的生活是何等艰难。窄窄的街道上,坐满了乞者,大多都是老弱妇孺,穿着破旧的打满了补丁的衣服。孩子在大声哭泣,估计已经饿了几天了,本应胖嘟嘟的小脸却瘦出了两个凹槽,而母亲在一旁只能默默叹息,却无能为力。

悲哀啊!在家纵情享乐的官员啊,你们是否有想到他们呢?是否有关心过他们的安危呢?这样的官还不如不做,整天伺候你们,为你们卑躬屈膝,这岂是大丈夫所为?我果断罢官,仅求归乡尽自己一臂之力,力所能及的去帮助受苦的百姓们。

可惜,可叹,可悲!我现在远离官场,心中还是无法割舍下为天下苍生谋福祉的抱负,只愿破晓之日尽快到来吧。

此时思绪万千,不由吟诵道: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作者通过登楼四望,抒发了浓重的故土之思,倾吐了宏图难展的悲慨,表达了建功立业的迫切愿望及思想感情。

文章超越了一般的怀乡之作,揭示了深厚的政治内涵。“遭迁逝”句,概括了当时动荡的时代特征和作者悲惨不幸的遭遇;“惟日月”两句,表达了作者时不我待、急欲乘时而起的紧迫感;“冀王道” 两句,表达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急于建功立业的使命感。

作品赏析

文章主要抒写作者生逢乱世、长期客居他乡、才能不能得以施展而产生思乡、怀国之情和怀才不遇之忧,表现了作者对动乱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和平统一的希望,也倾吐了自己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心情。全篇抒情意味很浓,“忧”字贯穿全篇,风格沉郁悲凉,语言流畅自然,是建安时代抒情小赋的代表性作品。

作品以铺叙手法,由登楼极目四望而生忧时伤事之慨,并把眷恋故乡、怀才不遇之情巧妙地结合起来,而各层自有重点,深挚的感情,徐徐道来,感人至深,不愧名家手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856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