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行动总是受一定的情感支配的,人的情感对人生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而情感的开发与升华,只能通过情感的作用。人们在欣赏艺术或其他美的事物时,其想象、情感、认识等各种心理能力便被激发而活跃起来,产生不同的心理体验:或悲哀、或喜悦、或愤怒、或警觉、或感到崇高,或觉得渺小,然而最终都获得了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也就是说,获得了审美享受。恩格斯这样描述文学作品给劳动者带来的审美享受:“……使一个农民作完艰苦的日间劳动,在晚上拖着疲乏的身子回来的时候,得到快乐、振奋和慰藉,使他忘却自己的劳累,把他的贫瘠的田地变成馥郁的花园。民间故事书的使命是使一个手工业者的作坊和一个疲惫不堪的学徒的寒碜的楼顶小屋变成一,个诗的世界和黄金的宫殿,而把他的矫健的情人形容成美丽的公主”。鲁迅先生曾说过:“一切美术之本质,皆在使观听之人,为之兴感怡悦”。这是文学作品的娱乐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艺术欣赏活动是人类的一种娱乐方式。
优秀的艺术作品还可以从精神情操上陶冶人,提高人,帮助人们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培养全面的和谐发展的个性。审美活动是感性与理性相统一、情感和理智相和谐的精神活动;在审美活动中,由于艺术形象是“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生活中经常碰到的真与善、个性与社会、必然与自由的分裂和对立在它内部得以消除而实现了和谐的统一,即实现了美。所以,学生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在获得美感享受的同时,还学到了真,习得了善,培养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加强了趋向真善美的意愿,陶冶和提高了他们的情操,从而使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学校美育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挖掘优秀艺术作品和美的事物的价值,使学生在欣赏中得到教育和发展。
审美教育是一种自由形态的教育。它以潜移默化的、“寓教于乐”的形式,来实现净化人的心灵的目的。因为它寓理于情,寓教于乐,充分调动了学生活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学生乐于接受。19世纪俄国作家萨尔蒂科夫·谢德林曾指出艺术典型对人的巨大影响:“在新的典型的影响下,同时代的人不自觉地养成了新的习惯,接受了新的观点,有了新的姿态,一句话,渐渐把自己改造成一个新的人”。优秀的艺术作品在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方面能发挥重要的作用。树立什么样的生活理想,对于一个学生的一生和对于社会来说都是一件影响深远的事情,它与学生的价值观形成有密切关系。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闪耀着理想的光辉,向人们昭示出人生的意义。美育就是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美,对青年学生进行美化自身的教育,使他们具有一颗丰富而充实的灵魂,并渗透到整个内心世界与生活中去,形成一种自觉的理性力量。
情感陶冶法
(一)情感陶冶法的涵义
这是教师自觉地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
(二)情感陶冶的方式,有教师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文艺陶冶等三种。
(一)说服教育法的内涵
说服教育法是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中学生提高认识、明辨是非、形成正确观点的一种工作方法。
说服教育法的特点有二。其一是强调正面教育,提高认识,教育时注意讲明道理、以理服人。其二是注意启发自觉,即注意对中学生的疏通和引导,要让中学生有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的机会,做到畅所欲言;又要帮助学生对具体问题作认真分析,对于不正确的看法要帮助学生把认识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
(二)说服教育法的方式
说服教育法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说服教育的方式。具体有以下几种。
讲述或讲解:是通过向中学生叙述、描绘有关事实的经过、发展过程,以提高中学生认识。这种方式比较形象主动,富于感染性。
报告或讲演:是一种比较系统地向中学生论述、论证、分析某个向题的方式。其特点在于涉及的问题比较深、广,所需时间长。这种方式可以开阔视野、激励情感、活跃思想。
谈话:是班主任针对中学生的思想实际,就某一问题与之交换意见,并对其进行教育的一种方式。谈话的针对性较强,便于师生之间交流思想感情、促进师生互相了解。谈话是说服教育常用的方式,不受时间、地点、人数的限制,课内课外均可进行。
讨论或辩论:是在班主任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个中心课题各抒己见、相互学习,经过充分的讨论和争辩,最后得出正确结论以提高认识。这种方式能充分调动和依靠中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和提高中学生识别、判断、评价问题的能力和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
指导阅读:是在班主任指导下中学生开展阅读书籍、报刊、杂志等,以提高中学生的思想觉悟,补充口头说理不足的方式。可与讲解、讲述、报告、谈话、讨论相结合进行。指导阅读有利于培养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中学生评价能力和辨别能力。
第二类,运用事实进行说服教育的方式。主要包括:参观、访问、调查。
参观:是根据班主任工作任务的实际需要,组织中学生到实地进行观察和研究的一种方式,如参观工厂、先进单位、博物馆、展览会等。
访问:是结合某一种具体任务或研究课题,走访有关的典型对象以丰富中学生感性认识和情感体验的一种方式,如走访劳动模范、战斗英雄、科学家等。
调查: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获取一些足以说明某些问题的第一手资料,以验证和加深思想认识的一种方式。
参观、访问、调查均是通过班主任的组织使中学生接触社会实际,用具体生动的典型实例进行说服教育的一种形式。其共同特点在于:其一,可以加强中学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通过中学生的耳闻目睹、亲身感受,吸取丰富的营养以弥补口头说服之不足,增强教育的可信性与感染性;其二,有利于组织社会上各种力量对中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
(三)运用说服教育法的要求
说服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都相互配合、综合运用。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必须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说服教育要有针对性。这是提高说服教育实效性的前提和条件。针对性即从中学生的思想实际、年龄特点、个性差异及心理状态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说服教育。为此要事先了解中学生情况,根据对象特点确定说理的具体内容、组织结构、时机、场合和方式。
2.说服教育要有感染性。感染性是指能激发中学生内在的积极情感,以达到师生双方心理相容,提高教育效果的目的。要使说服教育具有感染性,一要从爱护和关心中学生出发,抱着尊重和信任的态度,设身处地地为中学生着想,循循善诱、推心置腹、坦诚相见,而不能以惩罚等手段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二要使说服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说服要注意给中学生以知识、理论和观点,使他们受到启迪、获得提高;同时选用的内容、表述的方式要生动有趣,使他们喜闻乐见,留下深刻的印象。三是使说服真诚自然,不能言不由衷或装腔作势,矫揉造作只能引起中学生的怀疑和反感。
3.说服教育要讲究科学性和艺术性。所谓科学性,即班主任所阐述的道理必须符合客观真理、符合实际,要对中学生讲实话。所谓艺术性,即是说要灵活运用说理的方法和方式。这就要求班主任做到:讲的道理符合客观实际,所举事例是真实的,而不是杜撰或歪曲的;注意营造相宜的环
学校德育陶冶法及其要求如下:
德育陶冶法是指教师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方法。德育陶冶法主要是运用以境染情、以境触情、以境陶情的原理对受教育者进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在认识上和情感上逐渐完善。
情感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运用情感陶冶法应注加强修养、创建良好的环境、引导学生。
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因素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因此,教育者要有意识的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教育者面对受教育者的集体进行教育,同时依靠并通过集体,教育其中的个别成员。这条原则是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首先提出并坚持实行的。因此,一方面要培养坚强的集体,提高集体的整体道德水平,通过处理个别人的问题,同时又使集体受到教育。
陶冶法即陶冶教育法,是教育者有目的的、有计划地运用情感和环境的因素,以境陶情,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心灵受到感化,进而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方法。
陶冶法
陶冶教育法也称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有目的的、有计划地运用情感和环境的因素,以境陶情,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心灵受到感化,进而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方法。
辑本段分类
陶冶法 分类: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 人格感化是教育者以自身的人格威望及其对学生的真挚热爱和期望来对学生进行陶冶的方式。
环境陶冶是利用美化的校园环境、优良的校风和班风、美化的家庭环境和良好的家风等,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以达到陶冶情景、培养品德、净化灵魂的目的。
文艺熏陶是借助音乐、美术、文学、戏剧、**、电视等艺术手段进行陶冶的方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