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育人目标有哪些

思政育人目标有哪些,第1张

思政育人目标有: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政治信仰、社会责任的题材与内容,全面提高大学生缘事析理、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课程思政”的含义:“课程思政”不是一门或一类特定的课程,而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其基本涵义是:大学所有课程都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双重功能,承载着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

“课程思政”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有机、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体现在教学的顶层设计上要把人的思想政治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的目标放在首位,并与专业发展教育相结合。

“课程思政”不是要改变专业课程的本来属性,更不是要把专业课改造成思政课模式或者将所有课程都当作思政课程,而是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

思政课课程目标和教学目的的区别如下:

1、两者的含义不同,课程标准通常包括了几种具有内在关联的标准,主要有内容标准(划定学习领域)和表现标准(规定学生在某领域应达到的水平)。在广义上的课程目标的涵义定位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一个比较大的视角,涵盖面是全层次的。它即是教育意图,包含了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一般从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四个方面提出某一课期望达到的目标。

2、两者的指导对象不同,课程目标指导整个课程,而教学目标只是指导某一课的教学过程。

3、两者的概括程度不同,课程目标较为抽象,是对科学课程在宏观上的指导,教学目标则较为具体,对教学细节上的要求。

4、两者的实施主体不同,课程目标的实施主体涉及到教育管理部门、课程指导机构、师资培训基地、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的编写者与审核者、学校的专业教师和教辅人员以及全体接受课程教育的学生。

5、两者的灵活程度不同,课程目标往往是国家教育管理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反复研讨、推敲的结果,具有导向作用。课程目标一旦确立,轻易不会改动。而教学目标往往是由任课教师根据自己对课程目标的理解和对实际教学状况的把握来制订的,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某门课程在某学期、某堂课甚至某个教学活动环节上的教学目标是可以随时随地调整更新的。

思政元素是内容,思政目标是指目的,两者的区别是一个是内容,一个是把内容实施后的结果。

思政元素1 家国情怀、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敬业精神;2 学以致用的能力;3 整体、联系、动态的思维方式。直接思政目标1 给学生传递家国情怀、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敬业精神;2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3 启发学生整体、联系、动态的多元化思维方式。

1、注重教学目标的多元开发

现代的课程教学,需要的是对教育、教材有深刻理解的专业化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担当着传授知识的角色,更要注重在教学实践中开发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联合国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组织》这一课中,老师针对教材和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设置了多元化的三维目标,从让学生了解联合国的主要机构和作用到引导学生认识联合国在当代国际社会的地位和作用,培养“世界公民”的意识,在教学中,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层层推进教学目标的落实,收到较好的效果。

2、 知识教授处理灵活适切,多运用生活中的实例打动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新课程强调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强调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同时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时,如果充分运用生活中的实例,学生就会觉得政治课和自己贴得很近,有一种真切感,就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现代市场特征》这一课的导入中,陈老师出示购物单,让学生帮助老师采购物品,一下子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课,探究了解市场经济的浓厚兴趣。同时在新授中,通过让学生研究大家很熟悉的土家烧饼的走红与退烧现象,让学生深刻理解现代市场的四大特征“统一、开放、有序、竞争”,并且学会运用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分析社会经济现象。

3、创设情景,营造师生互动的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学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这种愉快离不开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教学环境。因此,多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多创设生动活泼的情景,更有利于营造师生互动的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联合国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组织》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以现场录制节目的形式,共话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形式较为新颖和创新,而且在访谈中,教师共同参与讨论,和同学们一起交流意见和看法,在课堂中创设了一种轻松、平等的教学环境和氛围。

4、拓展了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空间

根据二期课改的要求,思想政治课既是知识与能力、情感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也是能力与方法培养的一个载体。两节实践课的执教老师充分注重了这一点,在进行教学时,努力把学生置身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意识地通过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引导他们学会关注社会。如在讲授“现代市场的特征”这一知识点时,教师不是采用简单的说教,而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形式开展社会小调查,分析土家烧饼历经兴衰的原因,并联系比较中国快餐业和世界知名品牌的差距,在小组汇报、交流中,师生共同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认识、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

当然,一堂好课,就像一幅凝结着作者心血的艺术作品一样,都会有一丝遗憾,在教学中,特别是在联系中国快餐业不景气的现状时,如果教师能不失时机地将民族精神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效果可能会更好。

但总而言之,两堂课的展示,为我们进一步研究课改,寻找师生共同发展的空间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希望能帮到你。满意望采纳哦

为思政教育活劢奠定斱向 人的活劢不是盲目随意的,而是有目的的

  恩栺斯:“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的,追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 思政教育目标规定了两大主体的斱向

  1、对教育者,是实际工作的指针;

  2、对叐教育者,是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平所应辫到的程度 二、现代思政教育目标的意义

 (二)为思政教育活劢提供劢力  思政教育目标可以提高教育者和叐教育者的积极性,収挥他们参与思政教育的主劢性,实现双辪积极互劢  促使双斱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不断项目的所指示的斱向前迚,从而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三)为衡量思政教育活劢成效提供依据  保证检验的客观性,就必须依赖一个统一的客观标准,即思政教育目标  依据思政教育目标更具有客观性和公正性

 三、现代思政教育目标的主要内容

 我国的思政教育是直接作用亍人的品德,是培养人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活劢。由此确定我国思政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迚人的全面自由的収展。

 (一)政治素质目标(首要目标)

 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 正确的政治斱向和政治立场  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共同的理想、坚定的信念

 (二)思想道德素质目标(直接目标)

  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  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敬业奉献为内容的基本道德规范  以勤俭自强、吃苦耐劳、尊老爱幼为表现的道德品质

 (三)法待素质目标  遵纨守法观念、民主法治观念  知法、懂法、守法  以法维利,以法维权 (四)心理素质目标  心理适应能力  心理承叐能力  心理调节能力

 四、现代思政教育目标的类型 (一)宏观目标、中观目标、微观目标 (二)进期目标、中期目标、近期目标 (三)不同人群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强调教师尊重、赞赏、帮助、引导每一个学生,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新课改要求思想政治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注重提高个人政治修养,结合时事政治,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多样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推进思想政治教学的素质教育。因此,笔者认为农村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合理选择教材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思想政治是有情感性、生活性、实用性的课程。新课改后的教材,版块丰富,教学活动情境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但有的情境设计与农村学生生活不实际,教师可以有选择地使用教材。学生的学习活动总是由一定的学习动机引起的,只有当学生喜欢学、要求学,有迫切的学习愿望时,才能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那么,学生的这种学习动机从何而来呢?这就要靠教师的教学艺术,要靠教师组织富有成效的学习活动去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如设置悬念、创设情景等,将学生置于“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心理状态。比如讲到网络与青少年的学习,在农村有许多学生较少接触电脑,他们就不可能明白上网能给学习带来的方便或者上网的乐趣,同样也不可能明白那些上网成瘾者给学习生活带来的危害。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在信息时代网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上网,有必要地介绍一些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发展和学习需要的健康网站给学生。同时强调上网不仅是玩游戏,更重要的是在网络中寻找我们所需要的知识,提高我们的思维视野。

  二、课堂教学多渠道展开,教育教学方式灵活多样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结果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都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更不能使学生的政治得到更好的发展。在教学中,笔者按新课程理念,以课本为基础,以社会为课堂,教育教学方式灵活多样。

  (1)采用情境+问题式,以采用教材中情境为主,依据情境提出问题。问题可以由双方共同设计,改变以往一问一答的形式,允许不同意见、观点的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调动每个学生参与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

  (2)在农村,教学设备不足,教学用具单一,除了一本教材,教师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不多,但是可以激发学生自制教学用具,引导学生创造性的设计自己能做的教具,可以使课堂气氛教学异常活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激发学生的情感,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4)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比如在清明节时参与到烈士陵扫墓活动,在“三月三”活动中,组织学生调查自己所在村庄的民族习俗等。

  三、进行典型引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农村,有许多学生不爱学习,他们的政治与社会发展需求相差甚远,更不懂得政治修养是要通过学习才能提高的。“一个差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教师要善于教会学生自学的能力,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根据教材提供的情境,学生可以先自问自答,然后过渡到课堂教学中的共同探讨难点、掌握所学的重点和难点,独立研究解答问题,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通过帮助“典型”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以此带动全体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政治修养。觉得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兴趣激发求知动机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事物发生兴趣,才会去探索、才会自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他们对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但这种好奇心持续的时间比较短,这就要求教师去引导和加强这种好奇心。一门功课往往是学好了才喜欢,喜欢了会学得更好,这是一个良性循环过程。教师要利用这个过程,使学生从刚开始的喜欢,从而有了一点成绩,进而更喜欢它,最后学得更好。

  2任务养成自学习惯

  让学生在学习后有成就感,使得他们有了再学习的动力,从而渐渐地养成了自学的习惯。刚开始学习一种新内容时,多数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他们就会感到无聊,就想去接触更新的东西。

  3争论促使自觉学习

  笔者发现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讨论时间,学生之间的讨论和师生之间的讨论是有所不同的,后者学生是少说多听,而前者却时多想多说。在同学之间争论问题时,每个人都会毫无顾忌的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当意见发生冲突时,他们会求助老师或书本,甚至动手实际验证它的正确性。笔者经常有意制造一个问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解决,最后把结果告诉笔者,而几乎每一次他们都会发生意见冲突,进而查找资料,遇到看不懂的会来问,最后通过实践证明后告诉笔者结论。但是每次当一个问题刚刚解决就马上产生新问题,因为这是他们在找资料时发现的,可是笔者并不马上让他们去求解,只有笔者觉得这个问题适合他们这个年龄的孩子去研究时才会交给他们,若笔者觉得不适合他们,笔者会直接用简单易懂的话解释给他们听。

  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形式的教学,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从动脑、动口、动手等方面提高了学生兴致、活跃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与创新能力。

  总之,观念带动更新,新课改下的思品课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未来,传统的、陈旧的形式主义教学,使思品课真正起到陶冶情操、净化灵魂的作用,成为指引学生在人生道路上健康成长的重要航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99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