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麦穗 中作者与卖灶糖老汉间是一份什么样的情感

捡麦穗 中作者与卖灶糖老汉间是一份什么样的情感,第1张

姑娘们拣麦穗,引出了作者的拣麦穗,因为有了姑娘们拣麦穗准备嫁妆的前提,那时还不大懂事的作者才会跟着拣麦穗,想嫁给卖灶糖的老汉,引出自己和卖灶糖老汉之间的纯真情谊。姑娘们是作为铺垫和映衬出现的

父亲对“麦香”(麦子)浓浓的喜爱之情。

例:闻着田野里成熟的麦香,让父亲胸膛里满满的;本来半天割完的麦子,直到天黑透才割完;父亲站在地头,默默的看着自家的麦田;父亲把割麦当作享受。

②父亲对故土浓浓的眷恋之情。

例:父亲让母亲与儿子沟通,希望留在家乡;父亲因为儿子要让他进城而睡不着;父亲认为不在田地间劳作,住到城里,相当于等死。

③“浓浓的麦香”里蕴含着丰收的喜悦。

例:清晨闻到“田野里成熟的麦香浓郁醇厚”,父亲感觉胸腔里满满的;父亲蹲着身子收割时,“麦穗就在他的鼻尖前方,浓浓的成熟的气息把鼻腔灌得满满的”;浓浓的麦香刺激得父亲忍不住打个“香香的喷嚏”;面对丰收景象,父亲冲动地脱光膀子挥舞镰刀割麦。

④“浓浓的麦香”是父亲精神的慰藉。

例:想起饥荒年代的那撮麦穗,父亲胸腔里依然是满满的感动;在挥汗收割时,一扫这几个月的郁闷,酣畅淋漓;午后的父亲在自制的麦床上满满地睡了一觉;麦田是父亲的精神寄托,父亲舍不得离开。

答案:

“浓浓麦香”“浓浓”既写出了丰收的场景,又写出了父亲的情感“浓”,“麦香”既指麦田丰收,也代指家乡、土地,饱含了父亲对秋收的浓浓的喜悦之情,对家乡浓浓的热爱之情,“田野里成熟的麦香浓郁醇厚,让父亲突然感觉胸腔里满满的”,能体现出来,也是对父亲精神上的慰藉,“在挥汗收割时,一扫这几个月的郁闷,酣畅淋漓”“父亲在麦床上满满地睡了一觉”,都表现出父亲舍不得离开。

本诗可作赏析如下:

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下文要说的事情就发生“人倍忙”的五月。这两句总领全篇,而且一开头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派丰收景象,大画面是让人喜悦的,可是没有人能想到在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哀。

  第二层八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收麦情景。婆婆、儿媳妇担着饭篮子,小孙儿提着水壶,他们是去给地里干活儿的男人们送饭的。男人天不亮就下地了;女人起床后先忙家务,而后做饭;小孙子跟着奶奶、妈妈送饭时一起到地里。她们是要在饭后和男人们一道干下去的。这一家在田地里十分忙碌。“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四句正面描写收麦劳动。他们脸对着大地,背对着蓝天,下面如同笼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们用尽一切力量挥舞着镰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记了炎热,因为这是“虎口夺粮”,时间必须抓紧。天气如此之热,白天又如此之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可见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程度。“惜”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之语,“愿”字的用法与此处“惜”字的用法正同。

  笫三层八句,镜头转向一个贫妇人,她被捐税弄到无法生存,现时只能以拾麦穗为生,这是比全家忙于收麦者更低一个层次的人。她左手抱着一个孩子,臂弯里挂着一个破竹筐,右手在那里捡人家落下的麦穗,这样做十分累,收获却很少。但她没有办法,当时正是收麦的时候,还有麦穗可捡,换作别的时候,就只有去沿街乞讨了。而她们家在去年、前年,也是有地可种、有麦可收的人家,只是后来让捐税弄得走投无路,把家产,土地都折变了,致使今天落到了这个地步。读者可以想象:现在忙于收割的人家,明年也有可能像她那样,无地可种,只能以拾麦穗为生。 第四层六句,写诗人面对丰收下出现如此悲惨景象的自疚自愧。这段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在诗的最后发表议论,这是白居易许多讽谕诗的共同路数。这首诗的议论不是直接指向社会病根,而是表现为作者自疚自愧,这也是一种对整个官僚贵族社会的隐约批评。白居易只是一个三百石的小小县尉,那些大官僚、大贵族们其实更应该感到自疚自愧。赋税是皇帝管的,作者无法公开反对,他只能用这种结尾来达到讽谕的目的。

  作品的题目叫《观刈麦》,而画面上实际出现的,除了刈麦者之外,却还有一个拾麦者,而且作者的关心也恰恰是更偏重在后者身上。他们二者目前的贫富苦乐程度是不同的,但是他们的命运却有着紧密的联系。今日凄凉可怜的拾麦穗者是昨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而今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明日又有可能沦落成凄凉可怜的拾麦者。只要有繁重的捐税在,劳动人民就永远摆脱不了破产的命运。作者在这里对当时害民的赋税制度提出了尖锐批评,对劳动人民所蒙受的苦难寄寓了深切的同情。而且不是一般的同情,是进而把诗人自己摆进去,觉得他自己和劳动人民的差别太大了,问心有愧。白居易的这首诗真实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情绪,呼喊出了劳动人民的声音。全诗在写作上的基本特点是不带任何夸张地、如实地描写现实生活场景。作者选取了举家忙碌和凄凉拾穗这两个镜头,使之构成强烈对比。前者虽然苦累,但他们暂时还是有希望的,至于后者,则完全是断梗浮萍,朝不保夕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093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