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青归来
知青人归来,青春已不在
少年时代的朋友啊!你如今在不在
我愿把我全部爱,全都献出来啊!
我的小妹啊!我的小妹啊!
知青人归来,头发已花白!
回想当年的往事啊!悲从心头来
走在大街无人采,我孤寂难耐
我的小妹啊!我的小妹啊!
知青人归来,荷花水中开
我那爱情的花儿啊!它无水花不开
不是我呀不爱你,实在很无赖
我的小妹啊!我的小妹啊!
知青人归来,雪花把地盖
雪花洁白冰上开,纯洁人人爱
多想挽回你的爱,痴情永不该
我的小妹啊!我的小妹啊!
多想挽回你的爱,痴情永不该
我的小妹啊!我的小妹啊!严俊
知青人归来,青春已不在
少年时代的朋友啊!你如今在不在
我愿把我全部爱,全都献出来啊!
我的小妹啊!我的小妹啊!
知青人归来,头发已花白!
回想当年的往事啊!悲从心头来
走在大街无人采,我孤寂难耐
我的小妹啊!我的小妹啊!
知青人归来,荷花水中开
我那爱情的花儿啊!它无水花不开
不是我呀不爱你,实在很无赖
我的小妹啊!我的小妹啊!
知青人归来,雪花把地盖
雪花洁白冰上开,纯洁人人爱
多想挽回你的爱,痴情永不该
我的小妹啊!我的小妹啊!
多想挽回你的爱,痴情永不该
我的小妹啊!我的小妹啊!
2、娜娜之歌
月亮高挂天上,水仙花正开放
抬起你温柔脸庞,为月亮吐出芬芳。
啊!月亮月亮。啊!月亮月亮。
我只为你放声歌唱。
我的娜娜呀,你是我的爱。
我的心儿呀,永远为你歌唱。
啊!娜娜。啊!娜娜。
我只为你欢乐忧伤。
3、美丽的山城
美丽的山城可爱的家园
白云深处歌乐山
长江水向东流嘉陵江围城绕
一桥飞架两江岸
列车飞向红日边
红日就是毛主席
棵棵红心飞到他身边
伟大的祖国天高地广
中华儿女志在四方
月亮深沉远望家乡
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步步紧跟毛主席
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寒江恶峰勇向前
美丽的姑娘哟你在何方
野马寺的长夜把你来爱上
高山啊你往下呀
急流啊你闪开吧
让我回到她身边
只是看上她两眼
让我回到他身边
仔细看上她两眼
[ti:情深爱意深]
[ar:郝红岩]
[al:]
[by:宅轩]
[00:0000]情深爱意深
[00:0479]
[00:0632]词曲唱:郝红岩
[00:1213]
[02:0374][00:3485]
[00:3696]人们说爱情他充满残忍
[00:4157]你也曾经被爱伤的很深
[00:4536]当你对心爱的女孩表白
[00:4994]她已经将别人拥入怀
[00:5344]
[02:0550][00:5417]不是我不懂得真爱难求
[02:0969][00:5831]只恨世间纵欲象覆水难收
[02:1390][01:0238]如果是爱到欺骗谁会停留
[02:1820][01:0682]当泪涌进胸口
[02:2173][01:1037]
[02:5900][02:2430][01:1274]情到深处总是让人难舍难分
[03:0249][02:2872][01:1739]爱到深处满是伤痕
[03:0636][02:3272][01:2131]假若情感如同幻想那么天真
[03:1052][02:3692][01:2550]我又何必付出灵魂
[03:1429][02:4087][01:2946]
[03:1496][02:4140][01:3002]情到深处总有心酸吐露胸怀
[03:1917][02:4564][01:3413]爱到深处感慨万千
[03:2306][02:4939][01:3804]蓦然回首茫茫人海这么多年
[03:2741][02:5382][01:4247]追忆往事那未了的心愿
[04:0971][03:3097][02:5773][01:4672]
音乐是寓于声音的艺术,它通过人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多种情绪反应和情感共鸣。音乐没有视觉形象,也没有明确的语义性,但它可以抒发表现人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感受,可以描绘大自然中人和物的景色、形象以至某种意境,所以具有极其深刻的内涵。音乐欣赏的能力,与聆听者的知识和文化修养有着密切的关系。音乐艺术通过作曲—演绎—聆听这个“三位一体”的创作过程来完成,作为音乐聆听者,欲理解作品表现的内容和情感,必须先学会欣赏音乐的方法。美国著名作曲家和指挥家 A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What to Listen Music)一书中,把倾听音乐的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既美感阶段、表达阶段、纯音乐阶段。但实际上人们在倾听音乐时,这三个阶段是相互联系的,并不能把欣赏过程机械地分出阶段。但这样假设的阶段,却可以对倾听音乐的方式有个明确的概念。最简单的倾听音乐方法,是没有任何思维的纯为乐趣而倾听,也就是美感阶段。那可以是一种心不在焉地沉浸在音乐中,一面做着别的工作,一面任由音乐的感染力将你带到一种无意识却又富有魅力的境界。音乐的四个要素都能激发人们的情绪,其感染力是极为强大的,所以美感阶段在音乐欣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能带你进入联想的世界,使你得到安慰或解脱,但你不能让它成为一种习惯,因为音乐的价值不仅在于能给你以美感。只有采用有意识的倾听方式,才能得到音乐的真谛。倾听音乐需要了解音乐作品的涵义所在,这就是倾听音乐的第二阶段,既表达阶段。音乐的涵义是表达情感和情绪,音乐的材料是音,它不能像文字、绘画等艺术明白地表达悲或乐,作曲家通常不能用具体的言词来表达,也不能与某种明确的事物相联系,只能用声音的表情来引起人们的情绪,因此,在不同时间,每次重听的感觉可能会有细微的差别。那种涵义构成了音乐作品的内容,使你激动,与你共鸣。所以音乐虽能以它的表现力使你产生情绪的想象与联想,或兴奋,或喜悦,或悲哀,或安详……但不必用具体言词去说明那涵义是什么。即使欣赏标题音乐,也不能过分拘泥,受标题的束缚,标题只是帮助想象力的发挥。音乐除了使人觉得愉快的声音和它所表达的感情之外,还存在音符和对音符的处理等形式,这就是倾听音乐的第三阶段,既纯音乐阶段。对于音乐素材,必须通过旋律、节奏、和声及音色以一定音乐曲式的原理组成一个作品,所以对一个聆听者来说,必须具有并加强自己对音乐素材及其发展情况的意识,懂得音乐曲式的原理,去追随作曲家的思路,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辨别主题,认清特征,随着音乐的变化和展开,进一步了解乐曲的全篇布局,这才是欣赏音乐的最高境界。当然,欣赏音乐不仅是倾听,还要有所想象和联想,倾听音乐重要的是理解音乐作品。理想的音乐欣赏者应是既能进入音乐又能超脱音乐的,就像作曲家那样,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具有主观和客观的态度,为它陶醉,对它批判,以积极的态度去聆听,否则就不能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真正的音乐应该是集艺术之美与情感之美于一身的东西。能打动人心,长久地打动人心。让人们的心安静下来思考。
最好的音乐应该是让很多很多的生灵,不仅是人类,都受到触动,而且是不同原因不同方面的。比 如卡农,我认为它是一首真正的音乐。卡农走过了3个世纪,它的风韵依然。它百听不厌,它不论以什么版本出现都令人喜欢。它让孤单的人得到依靠,它让幸福的人得以分享,它让痛苦的人找到勇气,让徘徊的人找到方向。总之我觉得它很强大,你不管是什么心情聆听,都是适合的。它永远可以让你感动。这就是真正的音乐之一。
音乐对很多方面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爱因斯坦,很了不起的一个人物,他说他一生的成就就是来自童年的音乐教育。而莫扎特的音乐现在已经被很多准妈妈用来胎教了……
好的文章可以抒发我们的情感,各位,我们一起阅读下面的情感音乐美文,欢迎大家阅读哦!
情感音乐美文欣赏1灿烂是一种美,独处是一种美,热闹是一种美,而忧伤,也是一种美,一种内心情感最真的流露、一种情绪最自然最真实的展示的别样的美。
其实,每个人的生活,都不是完美的,所以,每个人的生活里,都会有或多或少忧伤的时候。忧伤,是心灵的一种莫名的酸楚,是动人心弦的美丽。
其实,生活里,不是因为不快乐,才忧伤,不是因为不幸福,才忧伤。只是,一曲伤感的音乐,一段伤感的文字,一个伤感的画面,一个感人的镜头,就会有淡淡伤感,悄悄袭上心头。
常常,怀着一颗易感的心,沿着一路的风风雨雨,走过南唐国破家忘的深刻忧思,走过清丽婉约的平仄伤感,走进纳兰美丽凄绝的饮水词里,一个个美丽凄婉的故事,一行行伤感深情的文字,一年年春愁秋恨的感慨,无不展示着一种不忍碰触的忧伤,而这种忧伤,却又是如此的打动着一个又一个善感的心灵,让那种或深刻难忘、或淡淡或绵绵的忧伤,慢慢的、慢慢地浸入心肺,丰富着苍白的生活,真实着生活的美丽。
常常,喜欢在安静的午后,或者寂静的夜晚,一曲曲伤感的音乐反复地听着,一篇篇伤感的文字反复地读着,静静地,把心交给这一场的忧伤,在忧伤里沉醉,在忧伤里思索,在忧伤里体会另一种别样的真实的美丽。
喜欢这样一种忧伤,喜欢一个人默默地退守在静夜的一角,摒弃了一切的繁琐,在这样一种忧伤的情绪里,让心思沉静下来,悄悄地整理着纷繁的思绪,然后,将生活里一些或浓或淡的忧伤,用笔下的文字,姿意的释放,让那种心跳或心痛的感觉,在忧伤里,静静的,蔓延,绽放成一种,极致的美丽。
喜欢这样一种忧伤,喜欢一个人倚窗听雨,看雨丝轻舞飞扬,听雨声滴答轻响,用双手盈握飘洒的冰凉,一丝淡淡的轻愁也会柔柔浮出,就这样陶醉于一种孤独的宁静中,竟是这样的惬意与怡适。
喜欢这样一种忧伤,喜欢行走于萧瑟的秋风落叶里,随着树叶跟风缠绵后的最后忧伤落幕,心绪也在忧伤里徘徊,心烟也随着那一缕忧伤,于风声里,飘荡。
喜欢这样一种忧伤,喜欢被一些人、一些事感动着,喜欢被这些情感弄得思绪万千而乐于其中;喜欢一些伤感的'歌曲,喜欢沉醉于那种忧伤的旋律里不能自拔。忧伤,就是有着如此捉摸不透的魔力,有着如此无与伦比的美丽。
忧伤,其实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情绪。
喜欢这样一种忧伤,只是喜欢,只是沉醉,而不是沉溺。喜欢面对忧伤,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释放内心的烦恼;喜欢欣赏忧伤,在忧伤里体会那一点点的酸甜苦辣。忧伤,并不是痛苦不堪,也不是刻意营造哀愁;忧伤,只是一种人生的态度,一种最真实的情感表露。
都说“乐观是一种美丽”,其实忧伤,也是一种美丽,一种最真、最纯的美,是一种狂风过后平静的美,是一种经历过后沉静的美,是一种至情至性的美,是一种成熟的美!懂得忧伤,懂得伤感,情感才最丰富,情愫才最温馨,心境才最善良。忧伤,是生活中的绿叶,常常会在不经意间点缀着生活的美丽。
忧伤,虽然有一点点伤感,一点点痛楚,一点点寂寞,但仍然以其独有的美丽,在生活里,在生命里,诠释着人生中精彩的片断。
拥有忧伤,珍视忧伤,人生路上,情感定会丰富多彩,生活定会精致而美丽!
情感音乐美文欣赏2韶光荏苒,光阴如梭。锦瑟光阴,稍纵即逝。已往种种,弹指间,流在昨天。几多欢乐,几多苦涩,都不肯再去回想,依然埋在岁月的烟尘里。冥冥之中,注定青春与那寂寞有染。
在漫长人生的路上,总是会遇到几个很特别的人,就比如你,思雨。你踏着音乐的节拍款款而来,一下子便闯入了我的心田,两颗心的邂逅,瞬间开出了灿烂绚丽的花朵,女孩子如你这般真挚坦荡的不多;如你这般率性而为的也不多;如你这般重情重义的更不多,有了你这样的好朋友,我的生命中就会有些许涟漪,些许色彩,可是今天你走了,带着我的不舍,带着你的眷恋,决绝的走了……留下的只有你的伤和我的痛!
很感激你曾经来过我的世界,很感激你带来的温暖,带来的爱。很高兴在我的人生里有过这样一段纯真的感情,让我在以后这纷繁烦扰的人世中,可以去回忆,可以去怀念,可以去品味友情的甘甜。
我会默默地想你,想起你时,心里就暖暖的,这一份美好,这一份感动将伴随我的一生!我们虽然从未谋面,但是心与心却贴的那样的近;我们虽然交流不多,但是能够彼此欣赏,彼此读懂;我们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但是相知相惜却让我们感觉得到彼此的心跳……
思雨,你可知道,我会因为一段乐曲想起你,想起你的好,想起你的真;我会因为一阕诗词想起你,想起你的执着,想起你的坦然;我会因为一叶彩屏而想起你,想起有你的日子,想起和你的缘分……思雨,鱼鱼会在心底深处为你留一个小小的空间,静静地固守着那份纯洁的友情。因为有了你这样的朋友,生命里才会多一道彩虹因为有了你这样一个朋友,我才会忘记忧伤,快快乐乐……
有缘才会相聚,有爱就要珍惜。人世间,有过多少爱恨情仇,大千世界里,多少人能风雨同舟,芸芸众生中,又有多少人能相伴一程?人与人的相遇相知,注定成为美丽的传说,如花似月,在静待开放时,吐一缕馨香,悦人心田,在皎洁如练的光影里,友情纯净甘美。如果没有尘嚣的烦恼,这是怎样的一种
醇香清馨呀!有了俗事的纷扰,这更显得极其珍贵!
繁华落尽,尘世成殇。人生的脚步兜兜转转,穿行过多少过往。世事无常,生命中的多少朋友犹如匆匆过客,到了青春的驿站,转身何去何从。亲人终会挥手离去;朋友也会渐行渐远。风无定,人无常,聚散两茫茫,留下寂寞的我,来来往往,看遍了人间的繁华,城市的余辉,再美也终将落幕。远方飘来忧伤的夜曲,难得此生相逢,怎料寂寞如歌。待到繁华落尽,在这尘世,成殇。
寂寞的流年,冷静无言。天下盛宴,终会有一散。下玄月,西风凉,夜深人无眠。相见时难别亦难,缅怀系心弦。过往诸事皆成烟,宿命却依然。青春染指流连,流年问鼎生命,染予寂寞。逐步的拾起青春的影象,影象中有你,有我……等一阵清风劈面,挥挥衣袖,又是洒脱一片。
音乐,是人类最美妙的艺术,很难想象简简单单的音符在幻化的排列中能够演奏出如此的天籁之音,没有音乐的世界是可怕的,迟早有一天,我们会厌倦了自己机械般的发音,我们的生活将变得暗淡无光,因此我们真的很需要这最美的艺术,感谢上帝赐予的声音。
音乐,体现了人类心灵与大自然之间神秘的节奏起伏。音乐,充满诗意、幻觉与生命的原始体验。音乐,是回忆又是憧憬,既淋漓尽致又蕴藉含蓄。音乐,把覆盖在人类灵魂深处的情感奥妙的帷幕揭开了,让人类可以窥见自己思维的溪流。音乐,让人类生命的河床豁然开阔, 情感的流水可以于彼此波涛汹涌,连天接地,乃至海啸山崩。音乐,虚无缥缈,姿容倩影如真如幻,是精神天国里最高贵的仙子。音乐,又具有人人可听可唱的特点,的确是人世间每个人都有缘结交的可亲可爱的邻家女孩。而 鲁迅先生说:“非有天马行空似的大精神,难有大艺术的产生。”此言不虚。
传说人们最初的音乐灵感就是来源于身边花树虫草,大自然的高山流水,鸟语花香,就是原始音乐的雏形。人们为这些大自然的音乐感到震撼,所以他们敬畏大自然,崇拜大自然,并为大自然歌唱。这是最初人们对音乐的有感而发,是对音乐的最初回应。远古人们对音乐有如此的情感,现代的人们更是与音乐融合,与音乐为伍。
东西方的不同文化造就两种不同风格的音乐形式,一曲《高山流水》旋律古朴、典雅、优美、深沉;节奏平稳、舒展;音调缠绵、柔婉秀娟;体现出阴柔美。一曲《命运交响乐》节奏明快、急促、音域宽广,曲调明朗、刚健、情绪激昂、气魄宏大;体现出阳刚美。因此推广到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古典音乐,你会发现以上不只是两首乐曲风格的差异,更是东西方文化背景差异在音乐审美观点和艺术表现形式上的体现①。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人们有不同歌曲风格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高原地区的音乐抒发的是对高山平原的歌颂,歌声充满了豪迈奔放;而水乡丘陵地区的歌则更趋向委婉浪漫。但无论音乐的风格如何,这些音乐的深深的表达了人们内心的情感。
作为一名大学生,音乐已经成为了我生活当中重要的一个部分,每当我郁闷的时候我会听一曲《克罗地亚狂想曲》,澎湃的热力和那种无处不在的节奏感,伴随着马克西姆的音乐,我会情不自禁地跟着他的喜怒哀乐走,这就是音乐的魔力,他会让我忘却心中的不快;当我自己迷茫的时候,Beyond将是我的不二选择,那激昂的旋律和振奋人心的歌词激励着自己穿越眼前的迷雾,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朋友聚会时,一曲《友谊天长地久》唱出了我们此时的心声,成为我们友谊的最佳诠释;还有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轻快、清新、旋风式上扬的节奏让心灵的褶皱慢慢被抚平;比才•萨拉沙泰的《卡门序曲》,强劲引入、阶梯式升温、回环反复的节奏充满了引人入胜的风景;中国古曲《将军令》,以及由之改编的《男儿当自强》,铿锵有力、激越、奔腾的气势让人血液沸腾。另外,音乐不仅能够作为表达排解我们心中情绪的艺术,也成为了我们日常消遣的重要工具,在如今充斥着利益的年代,即使是在象牙塔中的我们也依然能够嗅到外面残酷的血腥,它会蚕食掉我们心中的激情与热火,让我们斗志萎靡,有心无力,一种无何奈何的感觉会让我们无所事事,这个时候带上耳麦,在自己的音乐列表上随便点击一曲,顿时音乐就充满的全身,让你知道这个世界原来还有这么美妙的东西,给你继续生活的动力与勇气。
有时候迷恋一首歌,一天到晚都是放那一首歌曲!或者一段纯净的音乐,或者一段激情的摇滚,或许是一个音符撩拨心灵,或许是一段歌词打动自己,反正没事就听音乐,有时候看一部枯燥的**,不如去找一个唯美的音乐……
门德尔松曾说:“在真正的音乐中,充满了一千种心灵的感受,比言词更好得多。”正因为音乐是如此的善于抒发人的情感,给予人心灵的抚慰,安抚人心灵的创伤。从古自今,涌现了多少为音乐而生的音乐家。音乐再也不能仅限于抒发他们的情感,音乐已经成为了他们生命的一部分。
“世界在音乐中得到了完整的再现和表达。它是各种艺术当中第一位的,帝王式的艺术,能够成为音乐那样,则是一切艺术的目的。”叔本华如是说。确实如此,世界上的所有艺术都是由人类的情感而诞生的,但却没有任何一种艺术像音乐那样更能表达人类情感。没有音乐的世界是恐怖的,没有音乐的生活是枯燥的,没有音乐的人生是悲哀的。音乐之于人类像是太阳之于月亮,没有了太阳的月亮只能永远暗淡无光。然而,音乐在我们生活中也是无处不在的,它融入到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音乐又是无极限的,充满着无尽的遐想空间音乐的无穷魅力吸引着我们,它让我们的喜怒哀乐有了生动的感情表达,它无尽的音乐元素充实着我们的内心世界,使我们更能清楚地阐述自己。
当人类的武器先进到可以将地球毁灭无数次的时候,当人类让自恋般得意忘形的念头冲昏头脑而累累犯下错误的时候,只有音乐的强大力量,才能拯救那一颗颗狂妄自大的心灵。肉体遭摧残,寄托医术的疗救;心灵遭受重创,音乐却是最好的良药。音乐没有文字的虚伪性,音乐从来不会被误读。音乐往往是一种控诉,对压迫、对伤害、对不幸和不平等遭遇的最好表达。最无国界的语言,也许就是音乐了。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用心灵去歌唱,即使你是哑巴,但你仍能用心灵去歌唱,守护住 自己内心深处的心灵家园,去积极地倾听音乐吧,它会使你品格高洁、性情儒雅,会使你的生活是美仑美奂、情趣昂然。 让我们的灵魂伴随音乐的旋律而跳动,用音乐的美妙来激发我们创造美好的社会。
乐与感情
中央电视台,实在是偶的精神支柱之一。前些年提出的主旋律之说,是很有道理的。人是需要精神的,需要有精神生活的。哪怕是最贫瘠的地区,物质生活最匮乏的人群,最简单枯燥的日常生活,也全都需要精神生活,决不可能没有一点精神生活。更不用说,富足之后了。偶有时就想,中国人由于没有宗教信仰(更准确一些说,是没有世界上其他地区和人群那种纯粹的精神性质的宗教信仰,而且在亚洲受到中国儒文化影响的地域内似乎情况基本都是如此),因此很可能我们这些人在内心的精神活动时天生地缺乏一种对纯精神事物的兴趣,由此也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缺乏一种精神上的崇高感、神圣感。因为,中国人受到的文化熏陶,自小是人伦文化,是人际关系守则文化,是道德文化,社会准则文化,是人的文化,是人对人自身的关注(这还不是说对完全的个体人的关注,而是说最高文化思考只停留在人的层面,不关注人之外的世界,更不关心虚无的世界),进而对家族利益的关注,再进而即变成对物质利益的关注(因为人的生活需要)。所以,在中国,在一般人来说,每个人说起自己的最高理想,无不是物质利益。更高一些的人,也不过就是在此基础上加强个人的道德学识修养。这也就是儒学思想的最高境界,辅佐君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做不到圣人,做不成官员,那就修身养性,颐养天年,得道升仙,长命百岁。这虽然豁达,虽然有一种出世情怀,但总的说还是把眼光和注意力,把人生的价值观集中在人本身,集中在人的肉体和物质生活上面。道理上说,这样的思维方式和哲学体系,也不是没有优点和好处。毕竟,人作为物质化生命,生存本来就是第一要务。不过,从思维的构成和特性来看,这种思维体系确实是缺少了一种纯粹的精神性质。由此,又造成在人的情感方面,天然地缺乏一种对崇高性质的事物的景仰感,缺乏一种对神圣性质的事物崇敬感和追求心。这可能是我民族一种性格情感结构的天生缺陷。这一点,如果没有比较的话,如果没有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有相互比较的话,也不容易感觉到它是缺点。可是,到了今天这个时代,有了比较,就不时地让人会产生这种印象。应当说,以前中国的教育,多数是从儒学的圣人之教来教导国人的。这是完全的世俗化人性教育,忠孝节义,礼仪廉耻等,基本都是行为准则,社会规范。虽然按照圣人教诲,要奉行内心向善,这是没错的。可是向善,本质仍然是人性,社会性,物质性。而且,中国人的感情世界,基础和内容都完全是人本身。就是基于那种每个人都是父母生养的,因此亲情的感情是天生的,也是天生的善的观念出发形成的感情世界。只要在家内做到父慈母爱,孝敬父母,兄弟姐妹等互敬友爱,就可以安家安邦。又由于“人心都是肉长的”,每个人都是一样的环境和感情,那么推己及人,全社会就可以都做到这一点。再由家中的孝悌达致对国家的忠君,天下就太平安乐,人人幸福。应当说,这个思维也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但是,很明显,这里面没有对自然界的思考和感情,更没有对精神本身的尊崇和追求。因此,偶觉得,似乎反倒是到了新中国以后,我们社会才有些真正的理想化和精神性质的教育。偶甚至怀疑,是不是直到这个时期,我们中国人才真正开始接受了一种具有内在的神圣性质的思想观念的渗透和情感方面的熏陶。是不是直到这个时候,我们中国人才开始比较普遍地接受一种带有相对较多的纯粹精神性质的文化和思维的影响。其实,本来***自身组织和信仰,从她的发源地来说,显然带有较强的理想化色彩。但是,她在苏俄的实现,就开始带有比较明显的现实性质了。中国人重实务,做到了把这种理想化很强的文化,接受过来使之变成社会现实。但是在这种思维方式和情感模式的推动下,革命成功之后,还是能够继续带着一种比较专注人的精神方面的性质继续发展。所以,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后来我国大陆地区的主导意识形态,会很专心于精神方面的建设(包括文化大革命的某些原因,是否也会与此有些关联呢)。当然,这样的趋势,后来因为社会政策的失策和物质生活的不足,加上中国人的传统文化,施行了一段时间后,又被社会打断了它的发展势头。不过,偶想,这个问题,最低限度在文化层面上,还是要肯定这种强调人的精神属性的意义和作用。举个例子,台湾省的教育,很纯粹的中国化,很典型的传统文化。但是,从现在看,台湾地区的50多年的教育,可是说也很失败。因为那种完全用传统文化思维方式(人文方面,不包括科技)教育出来的人群,其实更加不谙世事,更加物欲化,更加盲目接受西方观念,却又达不到西方那种纯正的精神追求及其文化心理。而是变成为一种依赖西方科技水平,完全享受物欲化生活的精神观念性质。因为,那种脱离人的精神的传统文化,不能保证人在新的世界和生活中去提高符合新时代的精神生活,于是就变成完全物质化的一代。这种人群的意识形态和精神生活,严重的说,可能甚至还不如旧封建时代的士大夫等文化人群。所以说起来,今天中国大陆地区的人们理性化程度要比台湾省高,精神需求的层面要比台湾省强,与***的精神化教育很可能是有密切联系的。不过,话也说回来,***过去的精神崇高性教育,也有不足地方。主要是内容也是因为传统的文化因素影响,就是这种精神教育仍然局限在人的自身,主要是民族精神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包括民族历史自豪感、近代民族反侵略和革命人物的英雄崇拜等精神元素)。这本身没错,是很好的,在历史上也起到了很大作用,今后还要保持下去和加强与改善。说它不足,一个是渐渐与时代有些脱节。那个时期的英雄,是时代产物,教育那个时代的人是很有效的,很有说服力的。因为大家是同样的人,同样的情感,“人心换人心”,就很容易打动人。不过,现在时代生活和感情不同了,要现在人们理解那时的生活和人们的思想感情,就不如那时那么容易。虽然,也可以把今天先进英雄事迹人物加进来这个群体,这样做很需要,也有不少成功例证。但是仅此肯定还是不够的。道理还就是人的原因。人很复杂,先进的人物,不一定就会感动所有人,甚至于有的时候因为宣传和学习活动还会起到反作用。是人就会有缺点,把人宣传太好了,就会让人觉得不真实,甚至抵触和反感。而这个情况,往深里说,又是与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缺乏对崇高精神的天生敬仰心有着直接关系。再一个原因,这种教育和宣传,无论怎么说,总都是带有一些政治色彩(比如就很少见到宣传先进人物是一个完全的农民或者个体户甚至大民营企业家的情况)。这样,因为人物的社会属性和身份等人之间的差异,就会造成这些先进人物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感情世界与社会不同群体间的主观性隔阂,不但影响社会效果,也不容易打动人心,很难给人们一种真正的灵魂深处的感动,更不能通过这个方法培养出一种人对精神世界本身的崇敬心理。所以,凡是宣传人,多少都不能让他过于完善,而且无论是多么好的人,也总是不能与所有的社会人群都产生亲近感,因为总会有一些因为人本身的差异和社会因素方面的原因而与所宣传的之间存在着人性方面的距离和感情上的隔阂。因此这样的宣传,只能一时感动一下人的感情和心态,肯定不能长久地呼唤人的灵魂深处真正的崇高思想和神圣心理。而这些自身本来就具有的憧憬崇高、仰慕神圣的纯洁情感,这种精神性质的思想感情活动和由它们长期积淀形成的被人们视为理所当然的与生俱来的天长地久的那种稳固的民族文化心理和精神世界,在西方,基本是依靠宗教思想感情的教育和熏陶来实现的。中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从根本上说,缺乏的就是这个。我们缺乏的,就是缺乏自身民族文化中的这种精神化的传统和特性。不但我们传统文化中缺乏这个内容和特性,甚至连如何建设这种性质的文化方式都难找到,在传统文化中都不多。所以,对这个问题,依偶看,单纯靠以前那种政治教育方式和完全的先进人物事迹的内容,是很难甚至就是不可能达到的。为此,我们可能要靠长期的文化建设来慢慢解决它,也要依靠全社会的努力才有可能实现。而在其中,偶感到,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依靠西方社会中一切有意义有价值的形式和养分。而这其中,在目前看来,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文化。
偶以为,不管这个加强民族思维精神化的任务多么长久和艰巨。在目前看,最现实最主要也是最主要的做法,就是文化的播撒和熏染。这个绝对重要。可以说,中国人、中华文化在当今时代的心性改善,在将来的意识形态发展前景,都与此息息相关。中国文化中,有着浓郁的人文精神和世俗风格。所以,不能靠着这个方向的文化形式做到改善国人的精神特性的任务,至少是不能主要依靠它。那么,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找那种能够引导人们精神按照纯粹化性质发展的文化品种。这种最能够让人生发出内心纯粹的神圣感的文化形式。偶认为,应当是音乐。音乐是所有文化形式中,最纯粹的精神文化形式,最纯粹的精神活动方式。同时,又是最直接的情感活动形式。这里说的音乐,是侠义的音乐,不包括歌曲,特别是不包括流行歌曲。偶一直感到,流行歌曲是最能够抒发感情的音乐形式,是最大众化的音乐品种,很重要,也需要发达。不过,它只能抒发具体情感,虽然也有陶冶音乐素养的作用,有教化社会风气的作用,有引导感情的作用。可是要说到前面那种养成民族对崇高性的心理崇敬和精神景仰,那就不可能依靠流行歌曲。这样说,倒不是因为流行歌曲的品味和歌风等问题,而是因为歌曲由于有歌词,加上旋律的限定化,它必然把歌曲的音乐性质,导引到人们的现实生活方面去了,导引倒具体的感情需求目标上去了。这样,就又回到人伦性质的文化属性上去,就不可能培养出那种对纯粹心灵的体验和寻求愿望。只能用比较空灵的音乐,才能达到这种目的。这些音乐作品,当然包括所有没有具体的明确的含义指向的奏乐。但在这其中,又以协奏和交响乐的效果为最。只有较大规模的各种乐器协奏,最高形式是交响乐。才能够最充分的解放人的思想感情,最广阔的打开人们的精神想象之门,让灵魂彻底展开翅膀,飞向那广裘无垠的时空。只有在这个时刻,在这种形式下,才能够帮助人们,特别是帮助中国人逐渐形成一种完全是精纯无暇的空灵精神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们的思想感情就会逐渐发生变化,逐渐产生一种被崇高精神和情感打动的震醒和灵性,慢慢产生一种会被纯粹的精神和情感打动的思想感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