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登庐山
毛泽东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陶令:陶渊明
一山飞峙大江边:庐山突然出现在眼前,迎面扑来
跃上葱茏四百旋:像走在庐山上面一样。
登庐山五老峰唐:李白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登庐山绝顶望诸峤南北:谢灵运
山行非有期,弥远不能辍。
但欲淹昏旦,遂复经圆缺。
积峡忽复启,平途俄已绝。
峦垅有合沓,往来无踪辙。
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
登庐山明:唐寅
匡庐山高高几重,山雨山烟浓复浓。
移家欲往屏风叠,骑驴来看香炉峰。
江上乌帽谁涉水,岩际白衣人采松。
古句摩崖留岁月,读之漫灭为修容。
登庐山宋:晁补之
丹碧沉沉虎豹闲,松幢引度九重关。
人间未觉浑无路,天上还惊更有山。
瑶草红泉供挹酌,金风白露送跻攀。
良游自叹平生误,便欲归家鬓已斑。
从冠军建平王登庐山香炉峯诗南北:江淹
广成爱神鼎。淮南好丹经。
此山具鸾鹤。往来尽仙灵。
瑶草正翕赩。玉树信葱青。
绛气下萦薄。白云上杳冥。
中坐瞰蜿虹。俛伏视流星。
不寻遐怪极。则知耳目惊。
日落长沙渚。曾阴万里生。
藉兰素多意。临风默含情。
方学松柏隐。羞逐市井名。
幸承光诵末。伏思托后旍。
登庐山诗南北:鲍照
访世失隐沦。从山异灵士。
明发振云冠。升峤远栖趾。
高岑隔半天。长崖断千里。
氛雾承星辰。潭壑洞江汜。
崭绝类虎牙。巑岏象熊耳。
埋冰或百年。韬树必千祀。
鸡鸣清涧中。猨啸白云里。
瑶波逐穴开。霞石触峯起。
回亘非一形。参差悉相似。
倾听凤管宾。缅望钓龙子。
松桂盈膝前。如何秽城市。
七律·登庐山 毛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七律·登庐山1959年7月1日
一山飞峙大江边,
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
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
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
桃花源里可耕田?
注释
〔庐山〕在江西省北部,屹立在长江和鄱阳湖之间。
〔跃上葱茏四百旋〕葱茏,草木青翠茂盛,这里指山顶。庐山登山公路,建成于一九五三年,全长三十五公里,盘旋近四百转。
〔九派〕见《菩萨蛮·黄鹤楼》〔九派〕注。《十三经注疏》本《尚书·禹贡》“九江”注:“江于此州界分为九道。”明李攀龙《怀明卿》:“豫章(今南昌)西望彩云间,九派长江九叠山。”作者一九五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在一封信上说:“九派,湘、鄂、赣三省的九条大河。究竟哪九条,其说不一,不必深究。”
〔三吴〕古代指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的某些地区,具体说法不一。这里泛指长江下游。作者在一九五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同一封信上说:“三吴,古称苏州为东吴,常州为中吴,湖州为西吴。”
〔陶令〕指陶潜(三六五——四二七),一名渊明,字元亮,东晋诗人。他曾经做过彭泽县令,故称陶令。据《南史·陶潜传》记载,他曾经登过庐山。他辞官后归耕之地,离庐山也不远。
〔桃花源〕陶潜曾作《桃花源记》,文中说秦时有些人逃到一个偏僻宁静的“桃花源”(长满桃花的水源)地方避乱,从此与世隔绝,过着和平的劳动生活。直到晋朝才有一个武陵(湖南常德)的渔人因迷路偶然找到这个美丽幸福的奇境。
书法价值:非常有价值,毛体师古而不拘泥于古,自成一家!
毛泽东的书法,特别是草书,和怀素《自叙帖》有相同的地方:一是笔画都较细圆;二是字形都较大;三是在大草的布局上,都采用了行行逶迤、翩翩恣肆的写法;四是“神”上很相似。毛泽东热爱怀素的狂草,但他又不拘泥于此,勇于创新,逐渐形成了骨神兼备自成一家的“毛体”
文学价值:庐山为文人荟萃之地,登临歌咏之诗层出不穷,其中佳作迭出,令后人望而却步,岂敢再发吟哦,一试身手。但一代大诗家毛泽东就要以他的生活、经验、才识、豪气登临高歌一曲《登庐山》。借想象的翅膀,驰骋于长江上下,西望武汉,九派之上,彩云当空,黄鹤高翔;东眺三吴,波涛滚滚,烟雾缭绕。尾联以幽默的设问来否定当今世界的桃花源存在,要在“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耕田只能是幻想。
没有一定古典文学基础和历史、地理知识基础是读不懂得。
⑴跃上葱茏四百旋:葱茏,草木青翠茂盛,这里指山顶。四百旋:庐山盘山公路三十五公里,有近四百处转弯。旋:盘旋。
⑵冷:冷漠。
⑶江天:江和天。
⑷九派:见《菩萨蛮·黄鹤楼》九派注。《十三经注疏》本《尚书·禹贡》“九江”注:“江于此州界分为九道。”明李攀龙《怀明卿》:“豫章(今南昌)西望彩云间,九派长江九叠山。”毛泽东1959年12月29日在一封信上说:“九派,湘、鄂、赣三省的九条大河。究竟哪九条,其说不一,不必深究。”
⑸浪下三吴:浪下:江水流下。古代指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的某些地区,具体说法不一。这里泛指长江下游。毛泽东在1959年12月29日同一封信上说:“三吴,古称苏州为东吴,常州为中吴,湖州为西吴。”
⑹陶令:陶渊明。
⑺桃花源:陶渊明《桃花源诗并记》,一渔人溯着溪流而上,发现尽头处是一片桃林,将一群秦朝避难者的后代,与尘世隔绝;他们在山中过着自给自足,无优无虑的隐居生活。
毛主席诗词(全集)
目录
五古 七绝·咏蛙1906
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1909 五言排律1910
四言诗 《明耻篇》题志 1915年 手迹 五古·挽易昌陶1915
五律1915 杂言诗·游泳启事1915年夏
七古·(残句) 四言诗·奋斗1917年至1918年
七 绝1917 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
五言诗·(残句)1917 归国谣1918年春
五言诗·(残句)1919 贺新郎 ·赠杨开慧1919年3月 手迹
祭文·祭母文 1919年 虞美人·赠杨开慧 1919年10月8日
沁园春·长沙1925年 赏析 手迹 西江月·秋收起义1925年
菩萨蛮·黄鹤楼 1927年 手迹 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春 手迹
四言韵语·红四军司令部布告 1928年秋 清平乐·蒋桂战争1929年1月 手迹
采桑子·重阳1929年秋 手迹 如梦令·元旦 1929年10月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1930年1月 手迹 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1930年2月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1930年7月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1931年春
菩萨蛮·大柏地1933年夏 手迹 清平乐·会昌1934年夏 手迹
十六字令三首 1934年夏 手迹 忆秦娥·娄山关1934年—1935年 手迹
七律·长征1935年2月 赏析 手迹 念奴娇·昆仑 1935年10月 手迹
清平乐·六盘山1935年10月 手迹 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 1935年10月
四言诗 1935年10月 沁园春·雪 1936年2月 赏析 手迹
临江仙·给丁玲同志 1936年2月 手迹 祭文·祭黄帝陵 1936年12月 手迹
四言诗·题《中国妇女》之出版1939年6月 手迹 四言诗1939年6月1日
五 律海鸥将军千古1939年7月 七律·忆重庆谈判 1942年秋
五言韵语 1945年10月 五律·张冠军道中1947年4月
五律·喜闻捷报1947年9月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 手迹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1949年4月 手迹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1950年10月 手迹
浣溪沙·和柳先生 1950年11月 浪淘沙·北戴河1954年夏 赏析 手迹
七律·和周世钊同志1955年10月 手迹 七绝·五云山1955年
五律·看山1955年 手迹 七绝·莫干山1955年 手迹
水调歌头·游泳1956年6月 赏析 手迹 蝶恋花·答李淑一1957年5月11日 手迹
七绝·观潮1957年9月 七律二首·送瘟神1958年7月1日 赏析 手迹
七绝·有感1958年12月21日 七绝·刘蕡1958年
七律·到韶山1959年6月 赏析 手迹 七律·登庐山1959年7月1日 赏析 手迹
五 律1959年11月 七 绝1959年11月
七律·读报有感 1959年12月 七律·读报1959年12月
七言诗·赫鲁晓夫访美1959年10月 七律·改鲁迅诗
七律·读报有感1960年元月15日 七律·答友人1961年
七绝·为女民兵题照1961年2月 手迹 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1961年9月9日 手迹
七绝·屈原1961年秋 七绝二首·纪念鲁迅八十寿辰1961年9月
七律·和郭沫若同志1961年11月17日 手迹 卜算子·咏梅1961年12月 赏析 手迹
七律·冬云 1962年12月26日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1963年1月9日 赏析 手迹
杂言诗·八连颂1963年8月1日 七律·吊罗荣桓同志1963年12月 手迹
贺新郎·读史1964年春 手迹 念奴娇·井冈山1965年5月 手迹
七绝·贾谊1964年 七律·咏贾谊1964年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1965年5月 赏析 五律·西行1965年7月
念奴娇·鸟儿问答1965年秋 手迹 七律·洪都1965年
卜算子·悼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艾地同志1965年12月 七律·有所思1966年1月
七 绝1971年9月后 七 绝1971年9月后
四言诗·赠尼克松1972年 五言韵语1973年5月
五言韵语1973年7月 七言诗·续李白咏“高阳酒徒”1973年7月
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1973年8月 诉衷情1974年
贺 新 郎·改张元千词悼董必武1975年4月 四言诗·春日游花园小吟1976年春
#诗词鉴赏# 导语庐山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其中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下面就和 一起来了解下描写庐山的古诗词,欢迎阅读!
篇一
1《望庐山瀑布》唐朝·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题西林壁》宋朝·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唐朝·李白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
4《七律·登庐山》近现代·毛泽东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5《朝天子·庐山》元朝·周德清
早霞,晚霞,妆点庐山画。仙翁何处炼丹砂,一缕白云下。客去斋余,人来茶罢。叹浮生,数落花。楚家,汉家,做了渔樵话。
6《晚泊浔阳望庐山》唐朝·孟浩然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7《登庐山绝顶望诸峤》南北朝·谢灵运
山行非有期,弥远不能辍。但欲淹昏旦,遂复经圆缺。积峡忽复启,平途俄已绝。峦垅有合沓,往来无踪辙。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
8《彭蠡湖中望庐山》唐朝·孟浩然
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黯黮凝黛色,峥嵘当曙空。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我来限于役,未暇
9《湖口望庐山瀑布泉》唐朝·张九龄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10《登庐山五老峰》唐朝·李白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篇二
1《题文发叔所藏潘子真水墨江湖八境小轴庐山霁》宋朝·杨万里
彭滭收积雨,庐山放嫩晴。多情是瀑布,只作雨中声。
2《出为豫章郡途次庐山东岩下》唐朝·张九龄
兹山镇何所,乃在澄湖阴。下有蛟螭伏,上与虹蜺寻。灵仙未始旷,窟宅何其深。双阙出云峙,三宫入烟沉。攀崖犹昔境,种杏非旧林。想像终古迹,惆怅独往心。
3《酬庐山张处士》唐朝·齐己
发枯身老任浮沉,懒泥秋风更役吟。新事向人堪结舌,旧诗开卷但伤心。苔床卧忆泉声绕,麻履行思树影深。终谢柴桑与彭泽,醉游闲访入东林。
4《秋晚归庐山留别道友》唐朝·周贺
病起陵阳思翠微,秋风动后著行衣。月生石齿人同见,霜落木梢愁独归。已许衲僧修静社,便将樵叟对闲扉。不嫌旧隐相随去,庐岳临天好息机。
5《雨中观庐山·雨里观山夐不同》宋朝·岳珂
雨里观山夐不同,何须九叠看屏风。紫觚坛上排苍璧,青步障边铺翠茸。谷锦未回晴日照,衣绡聊借淡烟笼。只今万木添红缬,更倩青霜染晓枫。
6《忆庐山旧隐及洛下新居》唐朝·白居易
形骸黾勉班行内,骨肉句留俸禄中。无奈攀缘随手长,亦知恩爱到头空。草堂久闭庐山下,竹院新抛洛水东。自是未能归去得,世间谁要白须翁。
7《送王山人游庐山》唐朝·皎然
千里访灵奇,山资亦相随。叶舟过鹤市,花漏宿龙池。峰顶应闲散,人间足别离。白云将世事,吾见尔心知。
8《庐山高歌》宋朝·欧阳修
庐山高哉,几万仞兮,根盘几百里;峨然屹立乎长江。长江西来走其下,是为扬澜左蠡兮,洪涛巨浪日夕相冲撞。
9《游庐山山阳七咏·漱玉亭》宋朝·苏辙
山回不见落银潢,余溜喧豗响石塘。目乱珠玑溅空谷,足寒雷电绕飞梁。入瓶铜鼎春茶白,接竹斋厨午饭香。従此出山都不弃,满田粳稻插新秧。
10《题庐山寺》唐朝·马戴
白茅为屋宇编荆,数处阶墀石叠成。东谷笑言西谷响,下方云雨上方晴。鼠惊樵客缘苍壁,猿戏山头撼紫柽。别有一条投涧水,竹筒斜引入茶铛。
篇三
1《庐山雪》宋朝·程公许
倚天无数玉巉岩,心觉庐山是雪山。未暇双林寻净侣,试招五老对苍颜。远游借问有何好,胜赏何曾容暂间。却恨此生云水脚,误随人去踏尘寰。
2《庐山道中·叠叠苍峦别是天》宋朝·董嗣杲
叠叠苍峦别是天,往来即是地行仙。拨云峰底落红雨,冷翠谷中浮紫烟。树色净依山色古,樵声清共瀑声传。远公不作渊明醉,结社徒然怀白莲。
3《送东林廉上人归庐山》唐朝·王昌龄
石溪流已乱,苔径人渐微。日暮东林下,山僧还独归。昔为庐峰意,况与远公违。道性深寂寞,世情多是非。会寻名山去,岂复望清辉。
4《江州望庐山》唐朝·罗隐
东南苍翠何崔嵬,横流一望幽抱开。影寒已令水底去,脚阔欲过湖心来。深处不唯容鬼怪,暗中兼恐有风雷。仙人往往今谁在,红杏花香重首回。
5《庐山》明朝·高启
骑马幽幽度岭迟,老僧不识使君谁。门开红叶林中寺,泉浸青山石上池。残果已收猿食少,枯松欲折鹤巢危。壁间不用题名字,无数苍苔没旧碑。
6《游庐山山阳七咏·三峡石桥》宋朝·苏辙
三峡波涛饱溯沿,过桥雷电记当年。江声仿佛瞿唐口,石角参差滟滪前。应有夜猿啼古木,已将秋叶作归船。老僧未省游巴蜀,松下相逢问信然。
7《送僧归庐山》唐朝·赵嘏
禅栖忽忆五峰游,去著方袍谢列侯。经启楼台千叶曙,锡含风雨一枝秋。题诗片石侵云在,洗钵香泉覆菊流。却忆前年别师处,马嘶残月虎溪头。
8《送僧归庐山》宋朝·释文珦
上人家在庐山阴,木皮作衣云作心。独携铁锡来参寻,禅中悟得唐人吟。秋高忽忆归山住,旧结茅茨连古树。他年我欲寻君去,只恐云深不知处。
9《庐山·山灵未许到天池》宋朝·戴复古
山灵未许到天池,又作西林一宿期。寺是晋时陶侃宅,记传隋代率更碑。山椒云气易为雨,客子情怀多费诗。暂借蒲团学禅寂,茶烟飞绕鬓边丝。
10《庐山马上》宋朝·戴复古
青松路径白云关,有客来寻半日闲。十载灞桥驴子上,争如骑马看庐山。
诗作首联从动态入手。“飞峙”句写山,“跃上”句写人,表现庐山突兀凌空的雄姿,登山者豪迈振奋的神情,俱活现于这“飞”、“跃”二字之中。
七律·登庐山
毛泽东
一山飞峙大江边,
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
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
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
桃花源里可耕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