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庐山凌空挺拔屹立长江岸边,在一路青翠中我驱车盘旋登临。以冷漠的目光朝向大海展望世界,暖风吹来了雨滴又洒向江面。
云飘江河之上黄鹤当空高翔,波涛直下江东腾起袅袅烟雾。昔日的陶潜也不知去到哪儿了,桃花源里是否可以躬耕劳动?
创作背景 :
诗是毛主席1959年在庐山会议前夕写的。
这首诗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
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新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国际国内出现了极大的困难。1959年庐山会议前夕,毛泽东登上庐山,极目远眺,江山胜览,尽收眼底。面对开阔辽远、云海弥漫的景致,诗人心中涌动着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豪迈之情,针对当时国际国内的斗争形势,表现出中国人民独立自主、勇往直前的决心与勇气。于是写下了这首讴歌奋发的诗篇。
毛主席诗词(全集)
目录
五古 七绝·咏蛙1906
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1909 五言排律1910
四言诗 《明耻篇》题志 1915年 手迹 五古·挽易昌陶1915
五律1915 杂言诗·游泳启事1915年夏
七古·(残句) 四言诗·奋斗1917年至1918年
七 绝1917 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
五言诗·(残句)1917 归国谣1918年春
五言诗·(残句)1919 贺新郎 ·赠杨开慧1919年3月 手迹
祭文·祭母文 1919年 虞美人·赠杨开慧 1919年10月8日
沁园春·长沙1925年 赏析 手迹 西江月·秋收起义1925年
菩萨蛮·黄鹤楼 1927年 手迹 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春 手迹
四言韵语·红四军司令部布告 1928年秋 清平乐·蒋桂战争1929年1月 手迹
采桑子·重阳1929年秋 手迹 如梦令·元旦 1929年10月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1930年1月 手迹 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1930年2月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1930年7月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1931年春
菩萨蛮·大柏地1933年夏 手迹 清平乐·会昌1934年夏 手迹
十六字令三首 1934年夏 手迹 忆秦娥·娄山关1934年—1935年 手迹
七律·长征1935年2月 赏析 手迹 念奴娇·昆仑 1935年10月 手迹
清平乐·六盘山1935年10月 手迹 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 1935年10月
四言诗 1935年10月 沁园春·雪 1936年2月 赏析 手迹
临江仙·给丁玲同志 1936年2月 手迹 祭文·祭黄帝陵 1936年12月 手迹
四言诗·题《中国妇女》之出版1939年6月 手迹 四言诗1939年6月1日
五 律海鸥将军千古1939年7月 七律·忆重庆谈判 1942年秋
五言韵语 1945年10月 五律·张冠军道中1947年4月
五律·喜闻捷报1947年9月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 手迹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1949年4月 手迹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1950年10月 手迹
浣溪沙·和柳先生 1950年11月 浪淘沙·北戴河1954年夏 赏析 手迹
七律·和周世钊同志1955年10月 手迹 七绝·五云山1955年
五律·看山1955年 手迹 七绝·莫干山1955年 手迹
水调歌头·游泳1956年6月 赏析 手迹 蝶恋花·答李淑一1957年5月11日 手迹
七绝·观潮1957年9月 七律二首·送瘟神1958年7月1日 赏析 手迹
七绝·有感1958年12月21日 七绝·刘蕡1958年
七律·到韶山1959年6月 赏析 手迹 七律·登庐山1959年7月1日 赏析 手迹
五 律1959年11月 七 绝1959年11月
七律·读报有感 1959年12月 七律·读报1959年12月
七言诗·赫鲁晓夫访美1959年10月 七律·改鲁迅诗
七律·读报有感1960年元月15日 七律·答友人1961年
七绝·为女民兵题照1961年2月 手迹 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1961年9月9日 手迹
七绝·屈原1961年秋 七绝二首·纪念鲁迅八十寿辰1961年9月
七律·和郭沫若同志1961年11月17日 手迹 卜算子·咏梅1961年12月 赏析 手迹
七律·冬云 1962年12月26日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1963年1月9日 赏析 手迹
杂言诗·八连颂1963年8月1日 七律·吊罗荣桓同志1963年12月 手迹
贺新郎·读史1964年春 手迹 念奴娇·井冈山1965年5月 手迹
七绝·贾谊1964年 七律·咏贾谊1964年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1965年5月 赏析 五律·西行1965年7月
念奴娇·鸟儿问答1965年秋 手迹 七律·洪都1965年
卜算子·悼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艾地同志1965年12月 七律·有所思1966年1月
七 绝1971年9月后 七 绝1971年9月后
四言诗·赠尼克松1972年 五言韵语1973年5月
五言韵语1973年7月 七言诗·续李白咏“高阳酒徒”1973年7月
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1973年8月 诉衷情1974年
贺 新 郎·改张元千词悼董必武1975年4月 四言诗·春日游花园小吟1976年春
这个的话,个人认为最好的方式就是你结合当时作者的时代背景以及生活经历去更好的理解他写这篇文章的感情是最好的,如果你能够做到身临其境的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就会发现作者为什么会有如此这般的感情了,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可以的话麻
1、毛泽东诗词《七律登庐山》内容是——
七律·登庐山
现代 毛泽东
一山飞峙大江边,
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
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
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
桃花源里可耕田?
注释
四百旋:庐山盘山公路三十五公里,有近四百处转弯。旋:盘旋。
九派、三吴:毛泽东一九五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致钟学坤的信,“九派,湘、鄂、赣三省的九条大河。究竟哪九条,其说不一,不必深究。三吴,古称苏州为东吴,常州为中吴,湖州为西吴。”
江天:江和天。
浪下:江水流下。
陶令:陶渊明。曾作彭泽令八十八天。
桃花源:见陶渊明《桃花源诗并记》,一渔人溯着溪流而上,发现尽头处是一片桃林,将一群秦朝避难者的后代,与尘世隔绝;他们在山中过着自给自足,无优无虑的隐居生活。
题解
本诗原有小序,“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九日登庐山,望鄱阳湖,扬子江。千峦竞秀,万壑争流,红日方升,成诗八句。”当时毛泽东上山开中共八届八中全会。
他在九月一日致《诗刊》的信里说,“近日写了两首七律,录上正改。自以为可,可以上《诗刊》。”又说,“近日右倾机会主义猖狂进攻,说人民事业这也不好,那也不好, … 我这两首诗,也算是答复那些王八蛋的。”
2、作者简介: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的一 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卓越的领导者,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中国***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是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诗人,书法家。毛泽东被视为是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100个人物之一。
原文
七律·登庐山
近现代:毛泽东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译文
庐山凌空挺拔屹立长江岸边,在一路青翠中我驱车盘旋登临。
以冷漠的目光朝向大海展望世界,暖风吹来了雨滴洒向那江面。
白云漂浮在九条大河之上黄鹤当空高翔,波涛直下江东腾起袅袅烟雾。
昔日的陶潜已不知道去哪里了,桃花源里现在可以耕田劳动了吗?
注释
跃上葱茏四百旋:葱茏,草木青翠茂盛,这里指山顶。
四百旋:庐山盘山公路三十五公里,有近四百处转弯。旋:盘旋。
冷:冷漠。
江天:江和天。
九派:见《菩萨蛮·黄鹤楼》九派注。《十三经注疏》本《尚书·禹贡》“九江”注:“江于此州界分为九道。”明李攀龙《怀明卿》:“豫章(今南昌)西望彩云间,九派长江九叠山。”毛泽东1959年12月29日在一封信上说:“九派,湘、鄂、赣三省的九条大河。究竟哪九条,其说不一,不必深究。”
浪下三吴:浪下:江水流下。古代指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的某些地区,具体说法不一。这里泛指长江下游。毛泽东在1959年12月29日同一封信上说:“三吴,古称苏州为东吴,常州为中吴,湖州为西吴。”
陶令:陶渊明。曾作彭泽令88天。
桃花源:陶渊明《桃花源诗并记》,一渔人溯着溪流而上,发现尽头处是一片桃林,将一群秦朝避难者的后代,与尘世隔绝;他们在山中过着自给自足,无优无虑的隐居生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