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中幼儿性格的年龄特征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幼儿心理学中幼儿性格的年龄特征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第1张

(一)幼儿心理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

儿童的心理发展与儿童年龄的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即使都在幼儿时期,年龄不同,心理活动水平也不相同。比如:幼儿园中小班(3~4岁)的孩子与中班(4-5岁)的孩子、大班(5~6岁)的孩子之间就显示出阶段性特征。

(二)幼儿的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开始向抽象逻辑性发展

1.对事物的认识主要依赖于感知;

2.表象活跃;

3.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三)心理活动开始向有意性发展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教育的影响,幼儿中期开始,已能初步按成人的要求做事,到了5~6岁时,幼儿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行为,有目的地进行活动,心理活动开始向有意性发展。

(四)幼儿的情感由易外露开始向稳定和有意控制发展

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有何特点?

2岁开始,小儿的情感表现日渐丰富、复杂,如喜、怒,初步的爱与憎等。在不正确的教育下,也会产生一些不良的情绪与情感,如见人害羞、怕黑等。小儿情绪与情感的特点是易变,极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冲动、外露。父母应注意培养小儿有稳定、良好和丰富的情感。

穿俯扁谎壮荷憋捅铂拉

幼儿情绪和意志的发展有何特点?

情绪体验很多。情绪外显、缺少控制、表现强烈。对声音、陌生人、痛等的害怕渐渐减弱,对黑暗、鬼怪、动物等想象中的事物害怕加剧,对讥笑、斥责、伤害的社会性焦虑增加。在婴儿道德感萌芽的基础上,幼儿已能根据成人的道德标准对照自己的行为行动,有了积极和消极的情绪体验。幼儿期是个好奇好问的疑问期。对任何新奇的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

在意志方面,已有萌芽的表现,开始能在自己的言语调节下,有意识地进行或抑制某些行动。如2、3岁的小儿到别人家去做客,虽然想吃糖,但当想到妈妈的嘱咐时,会边捂嘴边说:“妈妈不让吃人家的东西。”以后逐渐学会控制自己

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包括:

1、幼儿心理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

2、幼儿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为主,开始向抽象逻辑性发展

3、幼儿的心理活动以无意性为主,开始向有意性发展

4、幼儿的情感由易变、外露开始向稳定和有意控制发展

5、幼儿的个性开始形成,向稳定倾向性发展

如何记住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1、逐渐发展

这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总的特征,具有普遍存在的共性。下面4个特征是”逐渐发展”的具体内容,具体讲从哪几个方面如何发展的。

2、形象→抽象(认识活动)

幼儿的认识活动方面,是从形象为主向抽象发展。形象是具体的,可感知的;抽象是具有逻辑性,概括性。由于幼儿思考能力较弱,他们的认识活动局限于对形象具体的东西感兴趣,随着年龄增长和脑发育完善,抽象思维能力也逐渐增强。

3、无意→有意(心理活动)

这是心理活动方面的特征。我们常说〞幼儿是天真的”,就是指幼儿的心理活动往往是无意的,他们的言谈举止随意性强,即时性强,没有计划,没有自觉性。但这种以无意为主的心理活动的状态是在发展变化的,是向着有意性、自觉性方向逐步靠近的。

4、易变→稳定(情感)

这是情感方面的心理特征。幼儿在情感上控制力差,喜怒哀乐时自然外露,更不懂得隐藏和伪装自己。同样,它是发展的,由易变、外露向稳定、自控方面发展。

5、形成→稳定(个性)

这是指幼儿个性方面。有句话是”三岁看老“,三四岁的孩子一般都形成了自己的个性,但仍然不太稳定,还有一定的可塑性。因此,这个时期的幼儿心灵诱导、兴趣和性格养成尤为重要。

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在幼儿时期的孩子的心理是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的,所以做为家长们就要多多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时把幼儿不良心理扼杀在摇篮里。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1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那些一般的、典型的和本质的心理特征,是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也是顺序性和方向性的统一。

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一)幼儿心理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

儿童的心理发展与儿童年龄的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即使都在幼儿时期,年龄不同,心理活动水平也不相同。比如:幼儿园中小班(3~4岁)的孩子与中班(4-5岁)的孩子、大班(5~6岁)的孩子之间就显示出阶段性特征。

(二)幼儿的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开始向抽象逻辑性发展

幼儿认识活动表现为具体性和形象性。幼儿认识活动的具体性和形象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对事物的认识主要依赖于感知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较多地依靠直接的感知,对事物的认识常常停留于事物表面现象,而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特点,幼儿记住的事物依赖于对事物的直接感知,幼儿的思维活动也离不开对事物的直接感知。

2、表象活跃

表象虽然不是实际的事物,但它是直观的、生动形象的,因而表象也有具体性的特点。幼儿头脑中充满了具体形象。

3、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整个幼儿期,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的、形象的,但是,5~6岁的幼儿已明显地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这个阶段,幼儿对事物因果关系的掌握等有所发展,初步的抽象能力明显地发展起来,他们回答问题时,不单从表现现象出发,而能从较抽象的方面来推断事物的因果关系。

3、心理活动开始向有意性发展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教育的影响,幼儿中期开始,已能初步按成人的要求做事,到了5~6岁时,幼儿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行为,有目的地进行活动,心理活动开始向有意性发展。

(四)幼儿的情感由易外露开始向稳定和有意控制发展

1、由情感易变化向逐步稳定方向发展

幼儿的情绪情感比较容易变化,而且不能自觉地加以控制。年龄小的儿童情感变化比较大,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教育的影响,5~6岁的孩子情绪情感逐渐稳定。

2、由情感易外露、自我控制能力差向有意识地控制自己发展

幼儿是纯真的,他们的情绪情感大部分是表露在外的,他们不会掩饰自己的情感。年龄较小的幼儿不会控制自己的情感,常表现得比较冲动。到了幼儿晚期,幼儿开始能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情感的外部表现。

(五)幼儿个性开始形成,向稳定倾向性发展

幼儿期是人的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表现出初步稳定的个性倾向性,突出表现为出现初步的具有一定倾向的兴趣爱好、明显的气质特点和性格特点。这些与幼儿逐渐形成了对周围的人、事物的态度相关。

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2

儿童从3岁到6、7岁这一时期是儿童进入幼儿园的时期,所以叫幼儿期。又因为是正式入学以前的时期,因此又叫学前期。

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进入幼儿期,儿童由于身心的发展和生活范围的扩大,独立性和对世界的好奇心不断增强,同时也接到了成人提出的新要求。然而由于幼儿能力有限,因此可望独立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新需要跟从事独立活动的经验及能力之间产生了重大矛盾。

游戏是这时期的主导活动,也是促进身心发展的形式。

言语能力的不断发展为儿童与世界之间的沟通提供了新的方式。

认知活动仍然有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然而抽象性和随意性的认知已开始发展。

个性倾向开始形成,同时也学会他人相处与用社会规范自我评价。

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3

父母应该懂得幼儿的正常生理状态,这样才能分辨出异常和非生理情况,即病态时及时治疗。在孩子需要休息时,引导或劝其休息。

幼儿时期(4-7岁)是大脑皮层细胞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期,也是大脑可塑性最佳时期,是教育幼儿的黄金时期,这时,父母就应该加强对孩子语言、智力、观察力、思维力等等的培养,为孩子成才打好基础。

孩子喜欢玩玩具和玩游戏。玩能使孩子的心情快乐,玩能培养孩子的集体主义精神……若限制孩子活动,整天关在狭小的天地里,使孩子孤苦不堪,使孩子养成孤僻的性格。再者,父母懂得孩子的羞耻心,是孩子求上进的动力,对孩子的羞耻心只能精心的爱护,不能刺伤和扼杀。

例如,用打骂、训斥、嘲讽等粗暴手段,刺伤和扼杀孩子的羞耻心,能使一个天真可爱的孩子自暴自弃,从而失去上进的动力。这是令人惋惜的。

最后,父母还要对孩子信任,不可猜测孩子的行为,轻视孩子的能力,当小朋友来告诉你,你的孩子打人了,要先了解事情的经过,然后再进行处理,不可不分青红皂白地乱批评自己的孩子。不问原因、情况,武断地下结论,会使孩子感到委屈,并慢慢地和你疏远。父母真心诚意地支持孩子、信任孩子,会使父母与孩子间的关系更为密切。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有各种不同的情感表现。

婴幼儿的一切情感表达都是为了自我满足,如渴了、饿了、痛了,他们都会用强烈的哭叫表现出来。学龄

前儿童处处表现出肯定的情绪,他们不停地奔跑、笑闹,主要的动机就是为了得到愉快。

孩子的情绪是不稳定的,经常起伏变化,而且常常表现出来,如受到表扬就洋洋得意,受到批评就抑郁不高兴。他们特别易激动,往往由于某件小事而情

绪冲动,此时完全不能控制自己,短时间内很难平静下来。

到了小学低年级情绪的冲动逐渐减少,情感也比较稳定,他们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感情。掩盖自己的心情不

让它表露出来,如有的为了不想让同学把自己看成是个爱哭的孩子,摔了跤也不哭泣;有的壮着胆子装作不怕打针的样子,为的是不想让同学说自己是胆小鬼。

进入中学以后,情感表现更加稳定,不再动辄发怒或沮丧,偶然发火也能较快地平静下来,其兴趣已从自我转向集体,此时一些同性别的、志趣相投的儿童少年常形成小

团体,他们把能得到小伙伴的青睐当成一种快乐。这时家长和教师不能硬性拆散他们,要正确地因势利导,把他们引导到认真学习、为集体做好事的正确轨道上,加

强人生观和理想教育,培养明辨是非、性格开朗、富于同情心和责任感等良好情感。

(1)情绪的丰富和深刻化:从情绪所指向的事物来看,其发展趋势是越来越丰富和深刻。幼儿情绪的丰富主要表现为:情绪体验继续分化,引起体验的动因不断增多;情绪的深刻化是指它指向事物的性质的变化,表现为情绪从指向事物的表面现象转化为指向事物的内在特征。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活动范围不断扩大,有了许多新的需要,继而也就出现了多种新的情绪体验。在幼儿中、晚期也逐渐出现了一些高级社会性情感,如友谊感、集体荣誉感等;此外,情绪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有些先前并不引起儿童情绪体验的事物,随着年龄增长,可不断引起幼儿的各种情绪体验。

(2)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随着脑的发育以及言语的发展,幼儿的情绪稳定性逐步提高。首先表现为幼儿情绪的冲动性、易变性逐渐减少;其次表现为情绪逐渐从外露到内隐。幼儿初期的儿童对自己的情绪体验,不能意识到自己情绪的外部表现,通常丝毫不加以控制和掩饰,而完全表露于外,喜、怒、哀、乐都清楚地在脸上反映出来。到幼儿晚期,随着言语和心理活动有意性的发展,幼儿逐渐能调节自己的情绪情感和外部表现。幼儿还可学会在不同场合下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同一种情绪。

婴幼儿情绪和情感外露的特点,有利于成人及时了解孩子的情绪,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但同时,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是社会交往的需要。

(3)情绪情感的社会化:表现在情感在社会交往中越来越起作用。幼儿情绪的社会化主要表现为: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情感中社会性交往的内容的增加和表情社会化;高级社会情感的发展。

幼儿的情感发展表现一定的趋势:从在很大程度上的与生理需要相联系转为多和社会性的需要相联系;从容易不随意的外露转向能有意识地控制;从容易变动转向逐渐稳定。

  幼儿期,幼儿的情绪和情感变化带有一定的规律性,呈现出其发展的一般特点:

(一)从幼儿情绪和情感的进行过程看:1、情绪和情感的不稳定;2、情感比较外露;3、情绪极易冲动;

(二)从情绪和情感所指向的事物看:

1、情感所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情感不断丰富;2、情感所指向事物的性质逐渐变化,情感日益深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21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