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情绪的敏感性
青少年正逐渐走向社会、走向独立自主,对新事物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外部事物不仅有很强的接受能力,而且也特别地敏感,他们会因很小的事情而引起情绪变化,对外部刺激的反应比较敏锐,使得情绪变换比较频繁,也就是对情绪反应比较敏感。另外,社会上的新鲜事物层出不穷,而青少年对这些新出的新鲜事物又特别感兴趣,这就很容易触动青少年敏感的神经,使得青少年的情绪变化随着这些敏感事物的出现而变得相当敏感。
2情绪的冲动性
青少年们有着丰富、强烈而复杂的感情世界,情绪体验强烈,喜怒哀乐常常一触即发,表现出热情奔放的特点。心理学家常用“疾风暴雨”来形容这一激情性的情绪特征,其原因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青少年思想尚未完全成熟,虽已逐步步向社会,但相对成年人而言还显得很幼稚。其次,青少年接触社会的机会相对较少,特别是深入接触社会的机会不多,导致思维不够严密,做事比较冲动。再次,青少年的思想负担较轻,没有很重的包袱,很多青少年对自己的行为比较不计后果,喜欢率性而为,这也很容易引发情绪的冲动性。最后,社会责任感不强,没有明确自己的责任,经常鲁莽行事。
3情绪的起伏性
青少年思维活跃、富于激情、好动、喜欢刺激,在日常生活中追求活力,一旦得到满足,他们就很容易激动、欢天喜地,而一旦得不到满足又很容易感到失落、孤独,这就导致他们的情绪落差比较大,情绪起伏不定。
4情绪的多变性
青少年的情绪表现既有激动、开心、乐观等积极情绪,也有郁闷、不满、恐慌等消极情绪。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青少年的情绪也是随着各种各样的人事物而在时刻变化着,停留在同一种情绪状态的持续时间一般比较短,也就是青少年的情绪变化频率比较快。另外,青少年丰富的情感世界、情绪的复杂多样以及对外部事物的敏感性也决定了青少年情绪的不确定性,使得青少年的情绪处于多变状态。
少年时期的情感是在成长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在少年时期,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之处,并逐渐建立起自我意识和人际关系。
在这个阶段,家庭、学校、社交圈等环境因素都会对人们的情感发展产生影响。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中的亲密关系、亲子沟通和家庭价值观等都会对孩子的情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学校教育和社交圈也可以帮助孩子建立社交关系,培养社交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此外,个体的性格、经历、兴趣爱好等也会对情感发展产生影响。有些人天生就比较敏感、情感丰富,更容易产生情感体验,而有些人则需要通过自我探索和经历来逐渐发展情感能力。
总之,少年时期的情感是在成长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受到家庭、学校、社交圈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于个体来说,情感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经过自我探索和不断的经历和实践来逐渐发展和完善。
青春期连接了儿童和成人的阶段,是我们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时期。
一般来说,广义的青春期是从12岁到24岁左右。我们习惯把12岁到15岁左右称为青春期前期,15岁到18岁称为青春期中期,19岁到24岁称为青春期后期。
这段时期是人的一生中身体和心理变化最快,最不稳定的时期。
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与同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同伴是青少年重要的情感支持之一。青少年在这一阶段正经历着生理上的飞速变化,与有着相似变化的同伴在一起分享这些经验,有助于青少年更好地接纳自己。
相较于处于童年期的孩子,青少年的交友范围逐渐缩小,他们最要好的朋友一般是一至两个。这一阶段青少年交友的原则一般以志趣相投为主,所建立起的友谊也相对稳定和持久。如果有心事倾诉,好朋友常常是第一序位的倾诉对象。
在青少年的日常交往中,好朋友之间往往可以彼此袒露自己认为最重要的秘密。青少年认为好朋友之间应该坦率、互相关心和保守秘密。这种交流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有积极的意义,同伴交往能够使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他人。因此,拥有亲密、稳定、支持性友谊的青少年一般对自己评价更为积极。
值得注意的是,异性之间的同伴交往在不同发展阶段存在不同特点。幼儿时期,同伴交往是不分性别的,童年期的同伴交往则是性别隔离的。
进入青春期后,异性之间的交往逐渐增多,相互之间更感兴趣。但在青春期早期,这种对异性的兴趣往往以一种相反的方式表达出来,或故意漠不关心,或故意在言行中表达轻视,或以不友好的方式攻击对方,所以从表面上看,男女生常常故意互相排斥。到青春期中后期,随着认知思维逐渐成熟,男女生的关系开始融洽起来。在这个阶段,男女生心中也许会有自己喜欢的异性朋友,这种情感也有其积极的意义。
针对人际交往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一些指导。
1打开心窗,主动交往
与人交往首先要开放自我,这才有与他人进一步交流沟通的可能性。主动向朋友敞开心扉,信任他人,即使偶有伤害,也要明白那只是个别行为,大部分同学都是怀着真诚的心与同伴交往。勇敢、主动的人能赢得更多的可能性。
2培养利他意识
利他是在人际交往中为了他人获得方便和利益,而不图回报的行为。在群体中拥有利他意识的人往往最受欢迎,一个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人,一定能得到大家的尊重与喜爱。
3心怀真诚,坦荡待人
真诚是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原则。真诚即表里如一,真诚可以促进信任,信任是友谊的基础。心理学家曾做过一项测试,让不同群体的人写下最喜欢与哪些特质的人交往,结果表明,“真诚”是大部分人的共同选择。不论时代如何变迁,真诚坦荡都是最动人的品质之一。
四、注意性别界限
青春期的学生除了身体性别特征开始发育,性别意识也开始凸显。教师在与同性别学生交往时,可以发挥其性别优势,给予学生相应的支持;在与异性学生交往时,在这一阶段除了要了解不同性别学生的不同特点与需求外,还应严格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适当,与学生保持好距离,当遇到可能涉及异性学生隐私问题时,应请适合的教师介入,配合完成教育管理工作,尽最大限度地保护好学生。
青春期的特征对我们来说,既是挑战,又是福利。它不是疯狂、失控,或者不成熟的时期,而是一个增强情绪,迈入社会和培养创造力的关键时期。它不是一个需要熬过去的阶段,而是一个应该好好培养和发掘的人生阶段。
父母、教师和其他重要成人,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成长苦恼、面临的问题和困境,一定要真诚而又细心地关注、了解、理解,帮助他们进行选择,引导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良好的发展途径。从儿童自身的发展路径着眼,应从小抓起,步步抓好。从儿童的发展环境而言,这是一项从家庭到学校、社区,再到社会等多方面配合的系统教育工程。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良好而又积极的发展,是所有父母、教师和成年人的天职。
孩子的改变能力是无穷大的,青春期的孩子更是如此。
青春期问题的关键是——
学会以建设性的方式激发青春期的特征里有利的一面,并且学会约束和克制它风险性、破坏性的一面,在以无限的激情和可能性探索新事物的同时,将造成伤害的可能性和风险降到最低。
对于如何成为我们想要成为的人,我们能够成就什么,以及作为个人和组建家庭,我们需要什么,青春期都是至关重要的。
客观、全面认识青春期,是破解青春期魔咒的第一步。
大学一年级住在北校,现辅仁大学旧址,庭院深深,连廊曲苑,由此认识了在那里进修的几个美院学生。他们不羁狂放,自由洒脱,让我在忧郁的青春色彩里看到了一抹亮色。另外两道亮色,一个是我恋了四年了学长,一个是见证我青春的室友们。
和两个室友妍和杰经常去找美院哥哥们玩。有时爬上涛王府花园的二楼去照相,有时候一起跑出去听音乐会。那时一个浪漫而不自知的年代,那时一个物质匮乏却疯狂的岁月。后来,大学毕业多年后的一个街头,美院曾经一起玩的老韩突然叫住我,啊,感觉青春又回来了,那是温暖我一声的记忆啊。
还有学长。只大我一届。刚开学迎新是他,后来陪我们办理各种手续是他,在我心底第一个掀起波澜的也是他。他带我参观了老舍先生创作《四世同堂》的小羊圈胡同,他给我介绍同学的诗,他和我同游大学校园,他带我参加舞会。过去种种,没法提及,如今二十年过去,对于分别不再有痛,全部是美好。
和室友杰一起参加校运动会,她问我怎么不给他加油,我想时光能够倒转,我一定大胆一些,再大胆一些,在众人面前,我会大声喊:加油!
那个时候,妍儿和杰给我了好多安慰,我们聊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大笑哭泣还忧伤。我们一起骑车去国图看**,我们一路光脚走回学校。我们几个一起在圣诞夜去教堂,大笑的声音在午夜穿过护国寺的胡同……我们见证彼此的得意与失意,我们聊文学和艺术,我们下棋弹吉他,我们骑车去八大处看军训的教官李广智。如此种种,当时只道是寻常,如今一忆雪满窗。
感恩岁月吧。
理解青少年情绪与情感和性格发展的关系包括青少年情绪与情感的发展对性格发展有重要影响,青少年性格的发展可以影响情绪与情感的表现。
1、青少年情绪与情感的发展对性格发展有重要影响,情绪和情感是青少年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影响青少年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比如,情绪稳定的青少年表现出乐观、开朗、自信等性格特征,而情绪不稳定的青少年表现出焦虑、抑郁等性格特征。
2、青少年性格的发展可以影响情绪与情感的表现,性格是个体的长期稳定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可以影响青少年的情绪和情感的表现。比如,性格外向的青少年表现出积极向上的情绪和情感,而性格内向的青少年表现出较为消极的情绪和情感。
如何对青年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情感教育
道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使每个人确立崇高的生活目的。……人每日好似向着未来阔步前进,时时刻刻想着未来,关注著未来。由理解社会理想到形成个人崇高的生活目的,这是教育,首先是情感教育的一条漫长的道路。
如何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一是要进行基本的安全常识教育。利用班队会的时间向学生讲解一些基本的安全防护知识:水火电的预防和自救、如何面对陌生人、交通安全或山路安全……让学生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二是可以邀请当地的公安部门为学生进行安全知识讲座,他们对各种犯罪事例和各地安全事故了如指掌,他们深入浅出的讲解,会让孩子们接受神圣的生命教育课。三是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些安全演习。山体滑坡、泥石流如果突然来临,学生应该如何躲避?地震来临前的征兆怎样,应该如何逃生?火灾一旦发生,应该如何脱离火海?这一些列可能会发生的险情最好都要组织学生进行演练。演练时,学校要统一安排逃生路线,引导学生有秩序进行逃生。每年多组织几次逃生演练,以便在遇到紧急突发事件时,孩子们就不会慌乱,能够沉着机敏脱离险情。
青年大学生进行生存教育和情感教育的途径有哪些教育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尤其是对青年大学生,如果不经受教育的薰陶,凭著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和想法以及各种环境的 下,很容易迷失方向,误入歧途!
首先,大学校园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教育途径。它的教育制度、教育策略、学习氛围和活动状况都深深的影响着学生的感情世界和发展。无论哪一方面的不完善,都会造就心灵上的一个缺陷。所以,学校教育必须慎重起来,培养身心健康的人才。
其次,家庭教育也是一个必要的教育途径。毕竟父母的经验丰富,得到的感悟多。不管是生存还是情感都可以给你强有力的建议,以避免你少走弯路。
另外,可以适当的进行有效咨询。拜访专业人士,从他们那里学习到很多新知识为己所用。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自己。因为亲身实践才是最有利的说服证据。1用心观察。身边时时刻刻都在发生教育事宜的相关事件,抓住那些鲜活深刻的例子,用心去感知、领悟。2依靠书籍。大量的书籍都在诠释讲解著教育这一个笼统的焦点,包括生存教育和情感教育。不计其数的故事和哲理都可以尽数吸收,完善自己的头脑,提高自身的认知。3实践。可以经历一段感情、经历几次挣钱的辛苦,你就可以发现大量书本中没有的知识,了解情感,了解社会的复杂···
自身教育是最最关键的,当然,是要在正确的基础上,至于这个正确涵盖的面非常广泛,相信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见解。
途径很多,不仅仅局限于以上这些。不过,无论哪种途径所趋向的目的是一样的。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在学习了安全教育这个专题后,我更明白到在小学阶段安全教育非常重要,不可轻视,因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差,自我保护能力差,当危险悄悄地逼近时,孩子们还一无所知,不幸的事却屡屡发生。我认为多渠道加强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师生安全防护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利用日常小事对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他们树立一定的安全意识。
在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总会听说有学生在玩耍时摔断胳膊、腿,碰破了额头等安全事故。其中不少是进行安全教育的好材料,这些事情发生在学生的身边,很具有教育意义。因此,教师可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可以让在场的同学描述一下当时的情景,谈谈自己对这次事故的的体会和看法,用身边的事教育学生,学生很容易受到教育,对帮助学生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很有帮助。
二、在班会课中让小学生系统学习安全知识,掌握自救的一些基本能力。
小学生的安全意识普遍比较薄弱,自身安全意识不强。就算在过公路时行走路线也会变化无常,不顾前后左右,不理车辆行人,任意穿行,就算刺耳的汽车喇叭声响个不停也浑然不觉,因此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很高。因此有必要利用班会课让小学生学习到一些系统的安全知识,掌握一定的安全自救知识。利用班会课对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需要注意:不能只是老师在不停地讲这样那样的安全知识以及自救办法。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应该形式多样,比如可以通过小品、模拟情景、自救演练、安全施救等多种形式进行安全知识教育。
三、家校合力,共筑安全防线。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家中度过,家中也会发生很多的安全事故。如果只注重对学生进行在校安全教育,就不能很好地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与家长取得联络,要要求家长教给孩子一些在家如何保障安全的知识。比如:如何正确使用煤气,防止煤气中毒的安全教育,就需要家长协助老师才能让学生准确掌握。学校不具备现场演示开关煤气的方法,只有让学生在家里在家长的监督下才能正确学会使用煤气。
对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件大事,是一件具有长远意易的事。教师要做个有心人,要从点滴小事中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要把平安的种子撒播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田。
如何对中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一、建议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培训学习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学安全工作面临新形势新要求。学校组织应急疏散演练是社会进步、以人为本的重要标志,是增强师生安全意识普及安全常识的有效途径,是提高防范技能开展自救互救的重要手段。要充分认识演练是学校安全工作重要的一部分,是学校教书育人的职责所在。建议各学校要高度重视,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指南》内容。
二、建议加强指导,科学制定演练方案
学校是演练工作的基本单位和主责部门。要以学生为主体,科学制定本学校演练工作方案,细化流程,明确各岗位责任。实际演练前进行必要的桌面推演,并邀请专业公司机构、专业教练和专家等对学校制定的演练工作方案及桌面推演情况进行专项指导,对各环节进行必要完善。
三、建议周密组织,安全有效实施演练
(一)学校要对师生进行宣传教育和培训,使师生对本学校的演练方案和演练要求知晓率达到100%。
(二)学校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疏散图、疏散通道、广播系统、报警、呼叫系统等设施装置建设。对校园的路面、楼梯护栏、疏散标识等进行检修并达到安全要求。
(三)要将一般性演练与火灾、地震、防恐、治安等专项演练相结合。各学校可适当邀请消防、地震、治安等领域的专业人员到校指导,在一般性演练的基础上开展专项演练。专项演练可根据专项演练内容进行场景设定(如某一疏散通道是着火点、楼梯坍塌是个别疏散通道受阻等),以检验突发事件情况的处置能力。
(四)学校组织演练要符合学生、幼儿年龄特点,循序渐进、反复演习。开始要以熟悉演练路线、掌握演练要领的一般性演练为主,还可分楼层、分年级的开展区域性演练;在此基础上再求疏散速度和开展专项演练。
(五)演练工作频次高、涉及人员多,要严格按学校演练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切忌走过场。
(六)寄宿制学校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对寄宿学生的演练。
四、建议及时总结,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各学校要将演练提升为学校安全工作的常态化和标志性的内容,常抓不懈。每次演练结束后要认真总结,查询不足,及时整改;教委将对学校贯彻落实《指南》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督导检查的重点是:演练方案制订情况,一般性演练和专项演练实施情况,协调解决学校在开展演练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各学校可将在实施演练过程中的有关工作经验、视讯、资讯简报及时上报教委保卫科。
一、建议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培训学习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小学幼儿园(以下简称“学校”)安全工作面临新形势新要求。学校组织应急疏散演练(以下简称“演练”)是社会进步、以人为本的重要标志,是增强师生安全意识普及安全常识的有效途径,是提高防范技能开展自救互救的重要手段。要充分认识演练是学校安全工作重要的一部分,是学校教书育人的职责所在。建议各学校要高度重视,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指南》内容。
二、建议加强指导,科学制定演练方案
学校是演练工作的基本单位和主责部门。要以学生、幼儿为主体,科学制定本学校演练工作方案,细化流程,明确各岗位责任。实际演练前进行必要的桌面推演,并邀请专业公司机构、专业教练和专家等对学校制定的演练工作方案及桌面推演情况进行专项指导,对各环节进行必要完善。
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摘要要抓好学生的安全教育,重要的是开展好学校安全防范与处理。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介绍了做法:指导小学生学法用法,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小学生学会生存,掌握自我保护技能;增强小学生的“免疫力”,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正文根据调查显示,我国小学生因溺水、交通事故、食物中毒、建筑物倒塌等意外死亡的,每年达1.6万之多,平均每天有40多人,相当于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消失!“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这是我们教师的天职。我国现在有 21 亿在校小学生,他们离开家庭走进学校,学校就应该担负起安全防范的责任,对学生的生命健康负责。 少年儿童正值人生的春天,对小学生开展安全教育,无疑如同在生命中播下了平安的种子。俗话说,春种一粒籽,秋收万颗粮。要切实提高全民的安全素质,抓好少年儿童的安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抓好学生的安全教育,重要的是开展好学校安全防范与处理。安全教育要从小事做起,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从而做到润物细无声。 一、指导小学生学法用法,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我们国家历来重视保障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尤其是他们的人生安全。然而目前发生的侵害少年儿童的事件仍时有所闻,并且由于受害人缺乏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常常不能想到运用法律来大胆地保护自己,造成违法犯罪者有机可乘,变本加厉。 我们要求少年儿童要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一方面是要让他们从小自觉遵纪守法,长大成为一位好公民,另一方面就是要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对此,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少年儿童进行经常性的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引导他们了解与自己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掌握基本的法律常识,提高遵纪守法和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性;同时,引导他们确立自己的人格尊严,明确自己拥有的合法权益,当自己的尊严和权益遭到侵犯与损害时,学会采用合理合法手段,运用一切可以和可能调动的资源,机智勇敢地进行抗争,充分发挥自我保护的作用。学校请沙区少年刑审庭杨庭长,结合案例做专题法制报告,典型的人和事,精彩的讲解,学生颇受感动,效果显著。 二、让小学生学会生存,掌握自我保护技能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激励、鼓舞。 (一)从听到的小事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 我们在日常生活、教育过程中总会听到这样那样的事儿,其中不少是进行安全教育的好材料,如果我们善于发现、挖掘,学生会很容易接受教育。如:教师组织学生平时注意收集广播、电视、生活中听到的安全事故,然后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对学生收集的材料和体会,教师进行必要的点评,并张贴宣传,以提高安全警示教育。 (二)从看到的小事进行安全防范教育 眼睛是我们接受资讯的重要途径,生活中看到的许多小事同样是很好的安全教育材料。安全隐患不可根除,也时时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做的就是防范于未然。如:学校上课间操结束后,学生在经过路口拐弯时,前边二年级一瘦小女生不注意被路牙石绊倒了,失去重心,侧身倒地,几个男生跨过女生而去…… 组织学生寻找发生在身边的安全事故及藏于身边的安全隐患,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编成小报张贴于班级或学校的公告栏,让学生得到警示教育,并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三)在小事中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随着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少年儿童活动的领域愈来愈广,接受的事物愈来愈多,由于缺乏基本的生活常识和经验,自我保护意识及避免伤害的能力也比较弱。因而他们往往在突发事件到来时容易受到伤害。正因为儿童应付各种异常情况的能力极其有限,而且仅靠大人跟在身边保护是不可能的。所以,积极的办法是引导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树立自护自救观念,掌握自护自救知识、锻炼自护自救能力,使他们能机智勇敢地处置遭遇到的各种异常情况和危险,果断正当地进行自护自救。 “有同学在削铅笔时不小心把手割去,捏著伤口,哭着,跑进教师办公室请求教师的帮助;有同学上体育课,不小心脚上擦破了皮,哭着……”各种各样的大小问题全部找老师,学生已没有自己处理的意识。针对这一点,召开班会,倡议大家自己能解决的小伤小问题自己解决。同时在学校医务室准备了一些伤口消毒药水及一些包扎伤口用的物品,教学生尝试包扎一些轻微的小伤口。从此,学生在校园中发生的一些小意外,能自己到医务室简单的处理,并在处理时同学们互相帮助、相互协作,共同体验了自救、互救的过程,感受了自救、互救体验。 我们要对儿童进行以“生命大于天”的自我保护教育,让他们知道保护生命是现代社会人的最基本权利之一。本着“防患于未然”的原则,我们应针对儿童在日常学习、生活、活动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从校内学习和校外活动、家庭生活,以及预防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等方面,向孩子介绍一些有关交通、消防、用电等安全常识,提供预防和紧急应付各类事故的常用措施和方法,教会他们识别常见的安全符号和标志,告诉他们常用的求救电话号码。观看安全教育片《开学第一课》。学校制定了《学校安全工作制度》和《紧急疏散演练预案》,针对防火消防和地震等,多次进行演习,让学生学会紧急情况下逃生技能。利用生活中发生的事故或案件教育他们,让儿童在体验中学习自我保护,形成一定技能,使他们学会处事不惊,遇险不慌,真正起到自护自救的作用。 三、增强小学生的“免疫力”,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在现实生活中,既有许多有利于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积极、向上的因素,同时也不免存在一些消极、甚至有害的因素,一些腐朽没落的思想和颓废、丑恶的生活方式沉渣泛起,正在毒害人们的灵魂,败坏社会风气,成为诱发犯罪、破坏社会的一大公害,严重影响少年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由于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盲从不合理的事物和屈从不正当的要求,甚至被坏人所利用,这在青少年当中时有发生。迷恋网路游戏导致荒废学业,网上交友良莠不分走向深渊,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 应当看到,少年儿童在其向成年人过渡期间,由不成熟到成熟,正值身心发育时期,具有特殊的心理与生理特征。我们应以利废偏,根据他们思想单纯,可塑性大,愿意接受真理这一特点,抓住这一接受思想、文化教育的最佳时机,及时地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等方面教育。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路,贴近少年儿童的生活实际,从小事抓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引导他们积极投身于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达到自我教育,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高识别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运用正面教育,先入为主,不断提高少年儿童的“免疫力”,自觉抵制不良思想行为侵蚀,这才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 六至十二岁少年儿童正处在身体发育时期,生理和心理都开始逐渐的变化,特别是具有强烈的求知意识。虽然识别能力、自控调节能力都存在不少缺陷,但如果认为他们还未成年,就不尊重他们的意识与行动,无视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发展水平,则往往会使幼小的心灵产生扭曲,产生心理障碍。 因此,应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尊重他们的愿望,重视他们的意见,把他们放在平等的位置,创设民主愉悦的氛围。既不能过于溺爱,也不能严加管束,严而无格,更不能放任自流、不管不顾。要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心理特征的少年儿童,采取耐心、细致的引导,进行有关生理、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地对待自己与周围的人与事,引导他们培养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当他们有了进步,及时地勉励其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一旦遭到挫折,热情鼓励他们去克服。 我们在加强教育、保护的同时,应注意尊重儿童个性意向的正确发挥,才能有利于消除各种心理障碍,让他们学会自尊、自爱、自信,提高他们的自主、自制、自理能力,增强应受能力与承受能力,也才能使少年儿童自我保护得到体现。 安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使学生形成安全行为,从而在学习生活中远离安全事故。学校是公共场所,学习是集体性生活,学生是未成年、缺乏责任感的人群,安全隐患不可避免,我们要做好的就是防范于未然。防范于未然,重中之重是规范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引导学生以安全的行为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成长。导之以行,注重引导与规范,引导学生积极开展丰富多彩有益身心健康的课外活动;规范学生不参与不科学的活动,不到有安全隐患的区域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之远离安全事故。我们要把平安的种子撒播进少年儿童的心田。当它发芽开花、长成参天大树,我们必将收获更多、更美的和谐校园之果。
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情感是学生普遍共有的。丰富而健康的情感可以使学生生活得充实,可以提高学生的活力。巨大的热情和 能驱动和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取得丰富的学习效果。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这虽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但形成的力量和结果却是巨大的和有形的。后进者急起上进,失望者燃起信心,冷漠者出现热情,敌视者转为友善,悲观者勇气倍增,常常都是因多情感的转变。因此,情感教育,对学生动之以情,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人们说,爱是动情的基础,也是教育的基础,没有老师对学生的爱,情感教育就很难进行。教师要以温馨的爱感动学生、感染学生、感化学生,以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情感教育,情从哪里来呢?
一、情从诚挚中来 诚挚就是要诚心诚意地对待学生,一丝不苟地对待学生,尽职尽责地对待学生。诚心实意就是对学生成长的投入,在他们面前毫无私心和假意,苦心孤诣地设计和创造教育条件,使学生顺利成长。对学生极端的负责,一丝不苟,严格要求,绝不马虎放纵,这样,学生会从中产生很深的感情,使师生关系和谐,使学生接受教育更加主动和自然。与这样的老师长期相处,学生会受到良好的感染,也会对他人诚挚和友爱。
二、情从公正中来 由于学生的智力因系和非智力因系不相同,老师有时会有意无意表现出不公正,不一视同仁,不能公正地爱护每一个学生,使部分学生与老师的感情疏远。有的学生最后到了很难教育的地步,往往就是这种原因造成的。他们感到老师不公正、有偏心,因此,他们就不会拿出真的情感对待老师。教师的任何不公正行为,都会造成他们的心理负担,甚至造成他们的不满情绪。他们会认为老师瞧不起他们,不关心他们,于是,可能产生三种后果:一是丧失信心,对老师和集体失去感情。二是产生逆反心理,三是兼而有之。所以教师一定要公正。当学生感到老师心地公正,不偏不倚,他们就会有一种平等感和尊严感,容易接受老师的教育;他们还会从老师的公正处事中学会做人,并对老师产生尊敬之情,亲切之情。情从公正中来。教师对待学生,处理事情,任何情况下都要公平公正。
三、情从实事求是中来 在教育教学中,会遇到各种各样问题,碰上各种复杂的矛盾,发现各具特长的学生。对待他们和他们提出的问题,我觉得应把握住一条,那就是实事求是。一个人在评价别人时常常凭主观意断。教师也不例外,在处理自己比较熟悉的学生存在的问题时,更容易主观。比如:对经常出差错的学生就会认为他们素质太差;对经常迟到的学生,会认为他们每次迟到都没有正当理由;对后进生的进步或好的表现,总持怀疑态度;对学生中的争议,总认为平时表现好的学生有理……教师若不能做到实事求是,最容易伤害学生的感情,会使学生蔬远教师,有的甚至对老师耿耿于怀。
四、情从和谐中来 师生关系的和谐,是增强学生自觉性、主动性的重要条件。教师付出多少爱,就会得到学生多少“情”。师生关系的建立,还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能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既尊重教师又在教师面前无拘无束。
教师要从心底真正明白一个道理,靠“威严”和教训不会得到真正的信任,唠唠叨叨、没完没了的说教不会让学生信服。教师不是因为“说”通了道理就通达到教育的效果,学生是否“听”得进才是主要的;教师不能靠板面孔让学生尊敬和信服,就能达到学生只有“心服”才能接受教师的教育。与学生形成和谐友爱的关系,要防止另外一种偏向,那就是不恰当地与学生亲暱,在学生面前随随便便,凡事不拿主意,或是不讲原则,这会影响师生之间的正常关系,不能产生真正的师生之情。
五、情从解决困难与化解矛盾中来 学生在生活中常常遇到各种困难,教师要帮助学生,为学生排忧解难,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对学生中比较复杂的矛盾,教师要有耐心,要更为体贴、关心,帮助学生很好地解决。在这过程中师生之情会油然而生,并能得到长久的保持。
以游戏的形式为主,让学生从游戏中自己感悟。
学生自己领悟的比什么都强
希望可以帮到你,谢谢
作为一个叛逆孩子,我觉得我不和父母分享日常其实是一种正常的现象。这并不是因为我不喜欢他们,而是因为我觉得分享日常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而我更喜欢自己有趣的生活和个性化的审美观念。
首先,我觉得我的父母和我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思想观念,所以我们很难共同感兴趣的事情。例如,我喜欢听hip-hop音乐,穿着潮流衣服,而我的父母却喜欢听老歌,喜欢穿着传统的衣服。虽然我们都是中国人,但我们的生活习惯和文化背景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我觉得如果我和他们分享我的生活,他们可能会觉得无法理解和接受。
其次,我觉得我现在的生活还不够成熟和稳定,我还在试着探寻自己的人生道路,所以我觉得和父母分享日常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他们可能会对我很多的决定和行动提出质疑和批评,这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虽然他们是我的亲人,但有时候他们的好意会让我感到不适和压抑。我也不想让他们觉得我太不成熟或者是不负责任的。
另外,我觉得我不和父母分享日常也与我性格上的某些特点有关。我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不擅长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我希望有一个可以倾诉心声的人,但是又不想让我的父母成为这个人。因为和他们交流总有一种“家庭成员”的角色在里面,有时候我需要的是一个不同身份的人来倾听我。
综上所述,我认为作为一个叛逆的孩子,我不和父母分享日常并不是因为我对他们没感情或者对他们不尊敬。相反,我觉得这是因为我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想法和价值观念。我也希望他们可以理解我的想法,尊重我的选择,而不是一味地指责我。当然,我也会时不时地向他们汇报我的生活,但这几乎只是我的义务,而不是我真正渴望的。
培养丰富的情感对青少年的成长有许多重要的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通过培养丰富的情感,青少年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感状态。他们学会识别自己的情绪,从而更好地表达和处理情感,有助于情绪的调节和情感的健康发展。
2 自我认知和心理健康:丰富的情感体验帮助青少年更好地认识自己,包括自己的价值观、喜好、优点和挑战。这有助于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和自尊心,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3 社交和人际关系:丰富的情感经历有助于青少年与他人建立更深入的联系和关系,培养同理心和情感支持的能力。这对于建立稳定、亲密和有意义的人际关系,以及在团队合作和社交互动中有所贡献都非常重要。
4 适应能力和应对压力:通过经历丰富的情感,青少年可以培养应对压力和逆境的能力。他们学会面对挑战、解决问题、适应变化,并保持积极的心态。
5 创造力和艺术表达:丰富的情感也与创造力和艺术表达密切相关。通过情感的体验和表达,青少年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情感和创造性的表达。这有助于开发和培养他们的艺术、音乐、文学等方面的才能。
总的来说,培养丰富的情感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这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应对能力以及个人发展和创造力等方面都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