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的故事

包公的故事,第1张

《三现身包龙图断冤》

这也是现存的宋人包公案话本之一。奉符县押司孙文某日半夜突然狂奔入河,自尽而死,不久孙妻改嫁,嫁给丈夫同事小押司。之后,使女迎儿三次遇到孙文阴魂现身,嘱告她为他申冤,并留下谜诗一首。包公出任知县后,解开谜诗,审明冤情:原来是小押司先前十分落魄,冻昏在雪地里,被孙文救活带回家,并介绍他也做了押司。不料他恩将仇报,与孙文老婆通奸,又设计将孙文害死。「包爷初任,因断了这件公事,名闻天下,至今人说包龙图日间断人,夜间断鬼」,后世很多包公故事都是据此而来。

《铡美案》

书生陈世美家境清苦,但勤勉好学,立志上进。他离家苦读,又上京赶考,家里老弱父母和一双儿女,都由贤妻秦香莲一手照料。他才华出众,终于考上状元。皇帝要将公主许配他,在权色利诱下,他隐瞒了家有妻室的实情,当上驸马爷。在此期间,陈世美父母双双病故,秦香莲带着两个孩子千里奔波,到京城来寻丈夫。陈世美不但不见,而且派人刺杀母子三人。秦香莲的惨况,感动了杀手,因而保存性命。秦香莲忍无可忍,告到开封府包公前,包拯不畏权贵,大义凛然,把忘恩负义的陈世美判刑斩首。剧中的包拯,由「裘派」创始人裘盛戎扮演。

《秦香莲》和小白玉霜

评剧《秦香莲》,是脍炙人口的名剧,剧情和京剧《铡美案》大同小异,不过戏份重点放在女主角秦香莲身上。剧中的秦香莲,由评剧「白派」传人小白玉霜扮演。小白玉霜(1922-1966),原名李再雯,自小就研习评剧,深得「白派」创始人白玉霜的喜爱,把她收为义女。 小白玉霜的扮相俊俏,唱腔圆润温柔,最擅演绎悲情女子的坎坷人生。1966年,大陆爆发「文化大革命」,小白玉霜被诬为「反动学术权威」和「修正主义接班人」,受尽凌辱。她为了表明自己做人的清白,自杀身亡。那一年,仅45岁。

《铡包勉》

京剧著名剧目。包拯的亲侄包勉,在担任地方官以后,贪赃枉法,终于败露。案卷几经辗转,到了开封府包拯手上。包拯阅卷后,怒不可遏,但是又十分为难。包拯自小丧父(此为剧本虚构),由包勉的母亲(即包拯的嫂子)一手抚养成人,所以他向来不叫「嫂子」而尊呼「嫂娘」,嫂娘对他恩重如山,包勉是嫂娘唯一的儿子。在公私两难之中,他终于选择了大义灭亲,决然下令斩了包勉,然后再回到赤桑镇向嫂娘赔情。另一出京剧《赤桑镇》,也是讲述这段故事。

小白玉霜的代表作品是《玉堂春》《闹严府》《杜十娘》。

小白玉霜,也称筱白玉霜,是杰出的评剧表演艺术家。曾任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北京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二、三届委员,中国评剧院艺委会主任。其主要作品有:《朱痕记》、《玉堂春》、《闹严府》、《杜十娘》等。

评剧《海棠红》选段“寻子”

演唱:小白玉霜

大大的风雪呀夜冷天,娘想娇儿夜不眠。

想娇儿,想得我肝肠痛断。

盼娇儿,盼得我两眼望穿。

那夜冷风紧,独自暗叹,思想起经过的事如在眼前。

那儿在家每日里围着娘转,扑在胸抱在怀耍笑儿玩。

那儿会说又会笑,亲着娘的脸,哪一样哪一宗都讨娘喜欢。

最可恨儿的父他好事不干,好吃喝,好穿戴,又好耍钱。

可恨他骨肉情完全都不念,也不知将娇儿卖在了哪边?

我只说今生一世难见面,要相逢无非是在那鬼门关。

我那难见面的儿呀……

评剧《海棠红》选段“娘身离去心担忧”欣赏

http://videobaiducom/vword=%C6%C0%BE%E7+%BA%A3%CC%C4%BA%EC+%D0%CF%C9%D8%D3%A2&ct=301989

小白玉霜英年早逝,身后并无子女。她虽然没有嫡传弟子,但她的唱腔却广为流传。

刘萍被称为小白玉霜的弟子,白派传人。小白玉霜受迫害致死后,刘萍以受过小白老师指点而作为白派弟子进行培养,而且因为全国白派弟子几乎接近于零,所以她才能崭露头角,成为“新星”。

刘萍的弟子 王冠丽是白派表演艺术的第四代传人,现任天津市评剧白派剧团团长。

评剧白派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历四代,已有70余年历史了。

白玉霜(1907年-1942年),原名李桂珍,又名李慧敏,河北滦县古冶人,莲花落艺人李景春之女,著名评剧女演员,主演旦角。

11岁,她随艺人刘某学唱京韵大鼓。14岁,她跟随孙凤鸣改习蹦蹦戏,学得《花魁从良》、《马寡妇开店》、《花为媒》、《秦雪梅吊孝》、《茶瓶计》等戏目。曾经与张丽云、雪玉茹在孙凤鸣的戏班轮流担任主角﹐于济南、青岛、大连一带演出。1934年,应邀赴上海,与钰灵芝、爱莲君合作演出《花为媒》、《空谷兰》、《桃花庵》、《马震华哀史》、《珍珠衫》等等。后来又与京剧演员赵如泉合演京评两腔的《潘金莲》。从此受到上海人士的重视。1937年,回到北京开明戏院作长期演出。由于她和喜彩莲、芙蓉花等人的共同努力﹐使年轻的评剧慢慢成熟起来。她与刘翠霞、爱莲君、喜彩莲各自创造了独具风格﹐被称评剧“四大名旦”。

她功架细腻,尤精于唱,勇于革新,是“白派”的创始人。她创造了一种低回婉转的独特唱法,加强了评剧唱腔的抒情性。她还把南胡加入在伴奏乐器中﹐对评剧艺术的建树良多。养女“小白玉霜”-李再雯继承了她的艺术风格并有所发展。

在浩瀚的戏曲剧目中,很少有一出能把一个戏曲流派的创始人、继承人及后代传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评剧皇后》就是这样一出特殊的剧目。剧中主要描写了评剧白派创始人、被誉为评剧皇后的白玉霜坎坷悲惨的命运,其中的一个小人物、白玉霜的养女就是后来白派艺术的继承与光大者小白玉霜。1983年,白派艺术的第三代传人刘萍首演《评剧皇后》,连演一百余场。为了纪念小白玉霜诞辰八十周年,白派艺术第四代传人王冠丽重排此剧,出演白玉霜,像接力赛一样,担起了继承白派艺术的重任。

1987年,海河边长大的王冠丽仅凭着会唱《秦香莲》中一段“雪里的梅花耐霜寒”进京寻师,拜在了刘萍的门下。在有识之士的帮助下,王冠丽走进了中国评剧院,开始为小白玉霜生前所演剧目进行音配像工作。虽说是无声的配像,但王冠丽却把它当作学习继承白派艺术的绝好机会。小白玉霜低回婉转大方流畅、柔美含情中又见刚劲风骨的演唱艺术感召着这位端庄秀丽、性格沉稳的年轻人。为配好每一出戏,王冠丽都要几十遍、上百遍地听录音,仔细揣摩小白玉霜的唱腔、道白的气息运用、发声归韵及内在情感的律动。紧接着中国评剧院为她安排演出了小白玉霜的优秀传统剧目《秦香莲》和《朱痕记》,喜爱评剧白派的观众以热烈的掌声表达了对她的赞许。为提高艺术素养和演唱技艺,王冠丽又拜著名曲艺艺术家骆玉笙为师学唱大鼓,《剑阁闻铃》,《丑末寅初》等鼓曲丰富了她的艺术修养,加深了对演唱技艺的深刻理解,这对她掌握白派风格的演唱大有裨益。

对这次领衔主演《评剧皇后》,王冠丽既感到兴奋,同时也感到是一次颇具难度的挑战。细读了剧本,王冠丽说:“白玉霜的生活经历和艺术道路太难了,我不了解那段黑暗的日子,表现她的艰难对我是很难的。”但王冠丽有信心去迎接挑战,她说:“这样的机会是很难得的,虽然压力很大,但我会把压力变成动力,在导演、老艺术家和全台演员的帮助下,我会成功,不会让喜爱白派艺术的观众失望。”

小白玉霜著名唱段如下:

小白玉霜的著名唱段由《秦香莲》中的《寻夫》、《闯宫》、《琵琶词》、《相爷与我做了主》、《见皇姑》,《小借年》中的《不聘姑娘娶女婿》,《杜十娘》中的《闻听此言大吃一惊》,《金沙江畔》中的《美丽的藏族姑娘》、《恨白匪行阴谋》、《小酸枣》,《玉堂春》中的《听说是要起解》、《苏三起解》、《洪洞县无有好人》。

还有《朱痕记》中的《家住山东石户小县》、《牧羊山》、《磨房》,《王宝钏》中的《忍受饥寒无怨言》等这些唱段组成。这些唱段基本都是爱情剧,是女性情爱的演绎。后面不是纯粹爱情剧的唱段,也多以女性的爱恋为线索,演唱风格伴着剧中人物性格的不同而变化。

小白玉霜简介

小白玉霜,评剧旦行女演员,原名李再雯,小名福子,祖籍山东。5岁随父亲从天津逃荒到北京,父母亲养不起她,就把她卖给了著名评剧演员、白派创始人白玉霜做养女,评剧新白派创始人。

白玉霜请了天津有名的评剧彩旦李文质(有的版本称为李文祉)做她的启蒙老师,李文质讲究演唱技巧,板、字、气、腔都很有功夫。再雯聪明好学,刻苦用心,打下了坚实的唱功基础。后来,再雯随同白玉霜演出,在艺术上又受到很深的熏陶,逐步掌握了白玉霜的唱腔和表演技巧,继承了白玉霜的演唱风格。

—小白玉霜

小白玉霜音色纯正,音域宽广,她的行腔柔润平稳,深沉流畅,演唱圆润隽永、低回婉转,讲究节奏的变 化及快慢、轻重的对比,形成了韵味醇厚、朴素大方的演唱特色。小白玉霜扮相大方,善用眼睛传神,表演风格轻淡素雅,细腻含蓄,不浮不泛。无论是演唱技巧的运用,还是唱腔的设计安排,她都能从刻画人物出发,细腻而真切地表达人物感情,树立好人物的音乐形象。

小白玉霜的艺术在解放后日趋成熟,洋溢着新时代的清新气息。1953年,小白玉霜加入国营剧团,在艺术上更加努力追求,不断创新。在演出剧目上,她一直坚持古装戏和现代戏同时并举。她在传统戏里扮演过许多古代妇女角色,如《朱痕记》中赵锦棠、《闹严府》中的严兰珍、《杜十娘》中的杜十娘和《秦香莲》中的秦香莲等这些性格鲜明、形象各异的舞台艺术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她的代表作《秦香莲》,在表演上吸收并借鉴京剧、梆子、曲艺等兄弟剧种的长处,丰富了自己的表演艺术。在**《秦香莲》的拍摄过程中,她尊重导演对剧中人物造型的需要,毫不犹豫地剃掉自己的双眉,卸装后蒙着头纱回家。此事以后被传为戏剧界的佳话。小白玉霜在演出现代戏方面,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从解放后到“文革”前的17年里,她参加演出的现代戏有17出之多。其中有:《九尾狐》、《农民泪》、《千年冰河开了冻》、《金沙江畔》、《李双双》等。在演出中,她努力塑造出一批风采各异、性格生动的新妇女艺术形象。特别是她在《小女婿》中扮演的杨香草,堪称脍炙人口,给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小白玉霜把评剧白派艺术提高和发展到一个新阶段。1967年12月21日,由于“四人帮”的迫害,小白玉霜含冤死去,时年45岁。小白玉霜英年早逝,身后并无子女。 小白玉霜老师作为50、60年代的评剧泰斗和领头羊,没有嫡传弟子,但她的唱腔却广为流传。

刘萍被称为是“小白玉霜的弟子,白派传人。小白玉霜受迫害致死后,刘萍以受过小白老师指点而作为白派弟子进行培养,而且因为全国白派弟子几乎接近于零,所以她才能崭露头角,成为“新星”。

评剧白派是由白玉霜创立于三十年代,发扬光大的却是白玉霜的传人,养女小白玉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28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