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不是历史小说,绝句又不同于长篇古诗,所以诗人只能选取这一历史事件中他感受得最深的某一部分来写。他选取的不是这场斗争的漫长过程中的某一片断,而是在吴败越胜,越王班师回国以后的两个镜头。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二、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勾践还宫的情况。消灭了敌人,雪了耻,战士都凯旋了;由于战事已经结束,大家都受到了赏赐,所以不穿铁甲,而穿锦衣。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意归来,充满了胜利者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了出来。越王回国以后,踌躇满志,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逸乐起来,于是,花朵儿一般的美人,就站满了宫殿,拥簇着他,侍候着他。“春殿”的“春”字,应上“如花”,并描摹美好的时光和景象,不一定是指春天。只写这一点,就把越王将卧薪尝胆的往事丢得干干净净的情形表现得非常充分了。都城中到处是锦衣战士,宫殿上站满了如花宫女。这种场景十分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然而结句突然一转,将上面所写的一切一笔勾销。过去曾经存在过的胜利、威武、富贵、荣华,现在所剩下的,只是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罢了。这一句写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以慨叹来表达。过去的统治者莫不希望他们的富贵荣华是子孙万世之业,而诗篇却如实地指出了这种希望的破灭,这就是它的积极意义。
诗人将昔时的繁盛和眼前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一般地说,直接描写某种环境,是比较难于突出的,而通过对比,则效果往往能够大大地加强。所以,通过热闹的场面来描写凄凉,就使读者更觉得凄凉的可叹。如此诗前面所写过去的繁华与后面所写后来的冷落,对照极为强烈,前面写得愈着力,后面转得也就愈有力。为了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诗人对这篇诗的艺术结构也作出了不同于一般七绝的安排。一般的七绝,转折点都安排在第三句里,而它的前三句却一气直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转到反面,就显得格外有力量,有神采。这种写法,不是笔力雄健的诗人,是难以挥洒自如的。
这首诗的重点在于明写昔日的繁华,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结句写后来的荒凉,由此加
以抹杀,转而引出主旨,充分体现了诗人变化多端的艺术技巧。[1]
西施虽然在吴王那得到的宠爱,但是她自己内心是很排斥吴王的,她在去往吴国之前心里就已经有了自己所喜欢的人,那就是范蠡,她很注重感情,她对王是没有任何的感情可言的,所以她只想尽快的完成自己的任务,然后回来和范蠡一起生活。
无论吴王怎么宠爱她讨好她,我觉得这都不可能撼动范蠡在西施心目中的地位。西施和范蠡,其实他们的情感还是挺有意思的。相传是越王他让范蠡去民间找漂亮的女子,然后用美人计来使得吴国灭亡,当时范蠡他就找到了西施,因为要增加这个美人计的成功率,所以范蠡对西施进行了一系列的训练,教她吟诗作赋唱歌跳舞,在经过一定时间的相处后,西施和范蠡他们俩就相爱了。
西施为了范蠡去铤而走险到吴王那儿完成任务,她对范蠡的爱是不会允许她去告发越王的,而且范蠡在一开始选择人选的时候肯定就会着重选择那些比较有品行,比较有爱国精神的人,毕竟这个任务非同小可,而西施之所以被选中,我觉得不仅仅是因为她样貌出众,同时也是因为她有一定的爱国情怀,是有一定的职业道德的。
换句话说,如果西施她真的因为贪图荣华富贵而去告发越王,那她的下场也并不会是好的,吴王作为一个很有心机的人,我觉得他日后是容不得西施的,告发过后的西施是不会得到吴王的信任的,她最后的下场只会是死路一条,帝王之心不可测,即使他再贪图西施的美貌,在江山的面前他还是会选择江山的。
写景与抒情
度大庾岭》是唐代诗人宋之问被贬大庾岭时所写。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被贬边远之地的不满情绪以及盼望有朝一日得以赦免回京的心情。全诗音韵谐婉,属对精密,词藻华美。尤其突出的是诗人巧妙地将写景与抒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既表现出景致优美,又表现出诗人对自己赦免返京的前途充满信心。
宋之问因媚附武则天的宠臣张易之而获罪,中宗复位后,于公元705年(神龙元年)春被贬为泷州(今广东罗定县)参军。这首《度大庾岭》诗是他前往贬所途经大庾岭时所作,真实生动地叙述了过岭的情景,凄楚悲凉,真挚感人。 起句“度岭方辞国”,扣题直叙,说明诗人已经来到“华夷”分界的梅岭之巅,将要走出中原,辞别故国了,一个“方”字把“度岭”“辞国”联系在一起,顿然使人产生一种摇曳心旌的感觉,使文势陡率而高远。对句“停轺一望家”,诗人停下长途跋涉的驿车,在中原与“夷国”的边界驻足远望家乡的方向,至此,一个失魂落魄的遭贬谪的宦游人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这“一望”的“一”字,也甚为传神,传达出诗人去国怀乡的深沉感情。 颔联“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紧承首联中的“望”字而来,诗人遥望乡关,只见鸟儿飞翔,花儿开放。诗人眼中的鸟儿是“南翥”,花儿是“北枝”,因此触动了北人南迁的情思,他的魂魄和思绪都随着那向南飞翔的故乡之鸟而去了,那岭北绽放的梅花却多情地向他频送春光。此景此情,使他黯然神伤。这联诗写得情景交融,将诗人魂断庾岭的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颈联“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上句写山雨欲停未停,天空已放出些许晴光。下句是描绘江中云影即将变作彩霞的霎那间。诗人描写景色的渐变,衬托自己心情的变化的美丽景色。“初含”、“欲变”等字眼,赋予云雨以灵性。写云,不直接表现天空的云,而是描绘江中的倒影。可见山雨是蒙蒙细雨。这样写可以一箭双雕,将山的空明、水的澄澈同时生动地表现出来了。诗人在《早发大庾岭》诗里写道:“晨跻大庾险,驿鞍驰复息。雾露昼未开,浩途不可测。兄弟远沦居,妻子成异域。羽翮伤已毁,童幼怜未识。踌躇恋北顾,亭午晞霁色。春暖阴梅花,瘴回阳鸟翼。”由此可知《度大庾岭》是《早发大庾岭》的续篇。这首诗中写的“山雨初含霁”,大约是在中午或午后;“江云欲变霞”,可能是在下午或傍晚。 在这样美好的山水景色中,诗人的心潮逐渐趋于平静,开始振作起来面地现实考虑自己的出路。在《早发大庾岭》里有这样的诗句:“适蛮悲疾首,怀恐泪沾臆。感谢鹓鹭朝,勤修魑魅职。生还倘非远,誓以报恩德。”可见他希望勤奋修职,争取早日赦归。由于天气的好转,诗人心情也逐渐开朗,由天气的变化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也充满了希望。于是不禁发出了“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的感慨,表示他只希望有回去的那天,就心满意足了,对自己受贬迁不敢有所怨恨。这是用了西汉贾谊遭权臣们排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的典故,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贾谊到长沙后不适应湿热的气候“自以为寿不得长”而心生“恨”意。尾联以直抒胸臆而作结,但上句的“归有日”又与首联的“辞国”、“望家”遥相呼应。 这首诗感情真挚,情景交融;章法严谨,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是一首成熟的五言律诗,堪称“示后进以准”的佳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