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丹的故事

罗丹的故事,第1张

1875年游意大利,深受米开朗基罗作品的启发,从而确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他的《青铜时代》《思想者》《雨果》《加莱义民》《巴尔扎克》《走路的人》等作品都有新的创造,曾受到法国学院派的抨击。

包含着186件雕塑的《地狱之门》的设计,即因当时官方阻挠而未能按计划实现,只完成《思想者》《吻》《夏娃》等部分作品。

他善于用丰富多样的绘画性手法塑造出神态生动富有力量的艺术形象。生平作了许多速写,别具风格,并有《艺术论》传世。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诗人但丁在欧洲上的地位。罗丹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

扩展资料

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1840年11月12日—1917年11月17日),法国雕塑艺术家。他在很大程度上以纹理和造型表现他的作品,倾注以巨大的心理影响力,被认为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雕塑艺术家。

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诗人但丁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罗丹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他不愧是一个伟大的雕刻家。

奥古斯特·罗丹是19世纪法国最有影响的雕塑家,他一生勤奋工作,敢于突破官方学院派的束缚,走自己的路,他善于吸收一切优良传统。

对于古希腊雕塑的优美生动及对比的手法,理解非常深刻,其作品架构了西方近代雕塑与现代雕塑之间的桥梁,罗丹是西方雕塑史上一位划时代的人物。欧洲两千多年来传统雕塑艺术的集大成者、20世纪新雕塑艺术的创造者。

-罗丹

"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这句话是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的。

罗丹的原话是:

En somme, la Beauté est partout Ce n'est point elle qui manque à nos yeux, mais nos yeux qui manquent à l'apercevoir

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1840年11月12日—1917年11月17日),法国雕塑艺术家。他在很大程度上以纹理和造型表现他的作品,倾注以巨大的心理影响力,被认为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雕塑艺术家。

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诗人但丁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罗丹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他不愧是一个伟大的雕刻家。

说到雕塑,我们最先可能想到的是米开朗基罗,但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另一位雕塑大师:罗丹,他的雕塑作品不仅架构了,古典和现代雕塑艺术之间的桥梁,对于现代的雕塑艺术发展,也起到了极大的启发作用,是西方艺术史上一位划时代的伟大雕塑家。

罗丹,全名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出生于法国一个贫穷的基督教家庭,早年间在巴黎艺术学校学艺,本想报考著名的巴黎美术学院继续进修,却被当时崇尚新古典主义的学院评审断然拒绝,只能在工艺美术工作室继续创作。

为了躲避1870年爆发的普法战争,罗丹移居比利时,继续他的装饰雕塑创作。在这段时期内罗丹旅居意大利,深受米开朗基罗等文艺复兴大师的影响,创作出了第一尊代表性的雕塑作品《青铜时代》,真正走上了雕塑艺术家的职业道路。

他的《青铜时代》的灵感,来源于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作品《垂死的奴隶》。这件作品对于人体的身体比例和肌肉线条进行了极度真实的刻画,在巴黎艺术沙龙展出时,甚至由于过于真实,被批评家指责是由真人模具雕刻而成。这些评论给罗丹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也促使他下定决心不再创造真人大小的雕塑作品。

在《圣徒约翰》雕像中,罗丹用格外坚实有力的雕塑手法,塑造了在沙漠中徒步跋涉、传递福音的使徒形象。这件作品中,圣约翰的双脚没有离地,却在静止中表现出了连续的步伐,似乎正向观众徐徐走来,展现了罗丹扎实的古典主义雕塑功底。

《思想者》是罗丹里程碑式的作品,是受法国装饰艺术博物馆委托而作的青铜大门浮雕。罗丹受到了但丁《神曲·地狱篇》的启发,计划雕塑186个人物形象,再现“地狱之门”的真实场景。《思想者》是坐在地狱之门横梁的正中央,他不仅是地狱门前的目击者,也是一位清醒而痛苦的思想者,寓意极其深刻。

《思想者》塑造了一个典型的成年男子形象,他的每一寸肌肤和肌肉线条都坑坑洼洼地传达了罗丹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梵高饱含情感的笔触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通过扭曲现实来展现作者个人情感的表现方式,体现了强烈的现代主义创作元素。

罗丹的《巴尔扎克像》是一件饱受争议的艺术作品。为了完成法国文学家学会的委托,罗丹研读了大量关于巴尔扎克的文献资料,花费六年时间进行创作,塑造了一个大文豪披着睡衣在夜间工作的形象,让观者不由自主地将目光顺着睡衣纹理聚焦在巴尔扎克的头像上。这件作品完成后,却被认为在造型上不够古典,遭到了委托方的退款拒绝,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争议。

 罗丹的很多雕塑作品带有一种“未完成”的粗糙观感。他的著名雕塑作品《沉思》只凿出了一位少女的头部,没有凿出颈部、双肩和躯体,保留了头部下方一块未经加工的粗糙大理石。它并不是一件未完成的雕像,据罗丹所说,他想集中在“沉思”这一主题上,因而除了脸部神情之外,使雕塑的形体与自然融合,从而完成自己对于主题的表达。

对于罗丹这样的艺术家来说,他们并不遵循客观标准对于艺术作品是否“完成”的评判,反而认为只要完成了自我的表达,那么这件作品就已经“被完成”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带有粗糙大理石痕迹的艺术作品,用未经雕琢的岩石构成了观众观赏时的部分背景,在艺术观赏上更进一步。

对于现代人来说,罗丹是旧时期(古典主义时期)的最后一位雕刻家,又是新时期(现代主义时期)最初一位雕刻家。他的一只脚留在古典派的庭院内,另一只脚却已迈过现代派的门坎儿。可以说,罗丹用他在古典主义时期锻炼得成熟而有力的双手,用他不为传统束缚的创造精神,为新时代打开了现代雕塑的大门;当年轻的艺术家们蜂拥而入向前跑去时,他却已入衰迈之年,他走不动了。他的创作对欧洲近代雕塑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罗丹的一生是被人攻击和嘲讽、同时亦为人理解和支持的一生。但他始终以一种伟大的人格正确地面对这一切。罗丹一生攀登,并终于登上米开朗基罗之后的又一高峰。罗丹坚信:“艺术即感情”。他的全部作品都证明了这一观念,都深刻揭示了人类的丰富情感。罗丹偏爱悲壮的主题,善于从残破中发掘出力与美,这使他的艺术具备博大精深的品格。他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创作了一种全新的艺术手法。他的作品所体现出的思想和精神魅力,永远带给人以深沉的美,启迪着人们不停地思考。

《思想者》、《加莱义民》、《青铜时代》、《地狱之门》、《吻》等。

1、《思想者》

《思想者》(法语名:LePenseur)是法国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创作的雕塑,该模型在罗丹的指导下有多个雕塑,最主要的雕像为青铜,底座为大理石材料,现藏于巴黎博物馆。1880年制作的石膏模型,现藏于巴黎罗丹美术馆。

《思想者》塑造了一个强有力的劳动男子沉浸在极度痛苦中的姿态。这件作品将深刻的精神内涵与完整的人物塑造融于一体,体现了罗丹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

《思想者》是罗丹整体作品体系中的典范,也是对他充满神奇的艺术实践的体现和反映;更是对他所建构并整合人类艺术思想—罗丹艺术思想体系的见证。 

2、《加莱义民》

加莱市民(TheBurghersofCalais),青铜,2085×239×1905厘米,法国雕塑家罗丹创作于1884-1886年,现存法国加莱市。

《加莱市民》分为两组,前边三个一组,后边三个一组,他们身材相似,站立在一起。中间一个头发稍长,眼睛向下凝视,是最年长,最有声望的欧斯达治。

他迈着沉着的步伐向前走去,不看四周,也不迟疑和恐惧,他那刚毅的神情,显示了他内心的强烈悲愤与牺牲的决心。

他的坚强,鼓动着其余的人。最右边站立的一个稍为年轻的人,皱起的双眉和紧抿的嘴流露着悲愤,两手紧握着城门钥匙,他茫然望着前方,似乎感到命运的不公平,在心中无声地抗议着。

右边第三个市民,死亡使他恐怖,他用双手遮住眼睛,似乎想驱散恶梦,但仍不能避开这个悲剧的命运。左边第二个,内心表现出无比的愤怒,那举手向天的手势,不是祈祷,而是对上帝未能主持正义的谴责。他目光向下凝视,半开着的口似乎要说着什么。

他身边的一个市民,年纪较轻,他似乎被迸发出的爱国热情所冲动,但由于想到转瞬间将离开人世,不免引起生离死别的悲愤情感,他蹙起眉头,摊开双手,表示无可奈何的神态。

在他们身后的一个市民,两手抱头,陷入无比的痛苦之中。虽然后面的三个市民没有前面的那么坚定勇敢,但他们仍然为了全市人民作出自我牺牲,这种壮举同样值得尊敬。

3、《青铜时代》

《青铜时代》是法国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创作的青铜人体雕塑作品,现藏于法国卢森堡国立博物馆。 

《青铜时代》真实地塑造了一个匀称而完美的青年男性人体,手法写实,以“青铜时代”为题,象征“人类的最初觉醒”和“摆脱蒙昧”的深刻含义。其人物形象整个体态和面部表情十分和谐自然,全身的轮廓结构不仅均匀、完美,并体现了精确的解剖知识。

《青铜时代》是罗丹的成名之作,从其中能看到青年罗丹在造型手法上追求严谨、紧凑、含蓄的风格,与他刚步入艺术世界的那种虔诚、坚定的信念。

4、《地狱之门》

这件大型雕塑共有186个形象,是根据但丁的《神曲·地狱篇》构思创作的,历时达37年,直到他去世前一年还在修改。《地狱之门》代表的是罗丹更为内在的痛苦与压抑的灵魂。

为了《地狱之门》,罗丹用了一年的时间来阅读但丁的《神曲》,沉浸在但丁用文字塑造的虚幻世界里,用100多幅把书中描写的八层地狱画了出来,他运用中国水墨勾勒轮廓,用褐色水彩颜料衬出阴影,以体现出立体效果;

有些画还只是直接演绎但丁的原意,如弗兰切斯加、乌哥利诺、地狱中形形色色的罪人,以及代表但丁本人的思想者。有的已不是简单的解释性的插图,而是评论性的阐述了。

罗丹很快就对这个题材展开,引进了一系列新的形象。从这些新形象,不难看到诗人波德莱尔对他的影响。罗丹想要创造整个世界,把人类的种种感情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地狱之门》原定于1884年完成,但罗丹却一再拖延,历时37年,直到他逝世也没有完成。1900年展出的石膏像模型中,几乎已经完全删除了所有的圆雕像。

罗丹去世后,《地狱之门》是由巴黎罗丹博物馆第一任馆长最后定型的。1926年,应美国费城罗丹博物馆之请,这件巨作浇铸成青铜雕像陈列在该馆。

5、《吻》

《吻》,大理石雕像,高190厘米,法国雕塑家罗丹,创作于1884-1886年,现藏于巴黎罗丹美术馆。

《吻》取材于但丁的《神曲》里所描写的弗朗切斯卡与保罗这一对情侣的爱情悲剧,罗丹取用这一题材以更加坦荡的形式,塑造了两个不顾一切世俗诽谤的情侣,在幽会中热烈接吻的瞬间。

——奥古斯特·罗丹

罗丹所处的19世纪是法国资本主义发展、壮大时期,工业化大生产创造了大量的剩余物质财富,“贵族们”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批评家们夸夸其谈、胸无点墨;拿破仑三世仍然抱着帝国的野心贸然于1870年和普鲁士交战,结果自喻为“文明”的法国人没有打败“野蛮”的普鲁士人,普鲁士作为胜利者割占了阿尔萨斯和洛林;资产阶级和市民阶层兴起,而平民依旧穷困。

在艺术界,伪古典主义死抱前人传统不放,墨守成规,反对艺术创新,严重桎梏了青年人的创造力;沙龙艺术追求表面形式的典雅和激情,缺乏创造所必须的热忱和真切的感受。而罗丹和他同时代的许多艺术家,如巴尔扎克、雨果、福楼拜、杜米埃、库尔贝等遵循另一种美学法则,他们开始把目光投向普通生活,努力提示现实生活中的真实。

该雕像表达了但丁对地狱中的种种罪恶以及现实中的人间悲剧进行思考,在对人类表示同情与爱惜的同时,内心也隐藏着苦闷以及强烈的思想矛盾。

奥古斯特·罗丹是19世纪法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现实主义雕塑艺术家。他喜欢以纹理和造型来表现自己的作品,并在作品中灌注巨大的心理影响力,他的作品是架构西方近代雕塑与现代雕塑之间的桥梁,是欧洲两千多年来传统雕塑艺术的集大成者、20世纪新雕塑艺术的开拓者。

《思想者》是罗丹晚年最伟大的杰作,是罗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用罗丹自己的话来说,这位思想者“不仅用大脑、张大的鼻翼和紧闭的嘴唇思考,他还用胳膊、腿、背上的肌肉思考,用握紧的拳头和紧张的脚趾思考”。那么“思想者”究竟想的是什么呢?

《思想者》使用现实主义手法来表达人文主义精神,作品象征意大利伟大的诗人但丁。事实上,《思想者》就是依据但丁的长诗《神曲》创作出的不朽杰作。“思想者”弯着腰,屈着膝,用右手托举着下颌,默默凝视着地狱中发生的悲剧。巨人深邃的目光和蜷缩的手指触及嘴唇的姿态,表现出“思想者”一种极度痛苦的心情。

罗丹用这样的形象来象征诗人但丁,也象征自己,乃至全人类。雕像注视着地狱中所上演的悲剧,他同情、爱惜人类,因而他不能对那些犯罪的人做最后的审判,所以他怀着极其矛盾的心情,在深刻的沉思中,体现了伟大诗人但丁内心的苦闷。这种痛苦煎熬的内心情感,通过对面部表情和躯体上肌肉起伏的艺术处理,生动地表现出来。有人问大师罗丹为何用一个裸体的形象表现《思想者》,罗丹说:“一个人的形象和姿态必然显露出他心中的情感,形体表达内在精神。对于懂得这样看法的人,裸体是最具有丰富意义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351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