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情感教育,第1张

作者简介:王永红,任教于甘肃省镇原县翟池中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具有培养审美情感、铸造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的力量。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这些话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谛。我们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净化学生的情感,就必须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相应的情感因素,运用情感的语言,去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即把教材的“此情此景”变成学生的“我情我景”,让学生感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使之“沁人心脾”,让学生读书明理,不但“知之”,而且“好之、乐之”。因此,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必须由于它的重要地位而迈出新步。语文学科课时多,教学时间长,学生几乎每天接触课本中思想性较强的课文,耳濡目染,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它所产生的教育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同时又具有丰富、生动的特点,但并不是依靠教室的理性说教,而是感染作用的充分发挥。所以,我觉得,语文教学中的情感陶冶显得犹为重要。一、设置导语,引入感情氛围导语就好像一台戏前的序曲,导语的设置为课堂教学定下了情感基调,所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就是写的导语切入的效果。在教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我设置的导语是:“同学们,你知道人世间最真挚的感情是什么吗?你又曾仔细的观察过你的父亲的背影吗?今天我们将学习著名学者朱自清的亲清散文《背影》,来感受朱自清笔下的父亲对儿子的那份亲情。”开篇导语定下了饱含深情的基调,以唤起学生的深情回忆,打下了阅读课文的感情基础。二、加强学习主题的情感体验列宁曾经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所以,笔者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启动情感的闸门,才能引起学生理性的思考,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从教学过程来看,它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学生对概念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由于学生是活生生的、有感情、有性格的个体,他们的价值、情感、意志和审美等评价标准不同,而这些因素对认识过程起着始动、维持、调节的作用,所以,学生得到的感染也是各不相同的。所谓“知之越深,则爱之越切”,而“爱之越切,则知之越深”。所以,笔者认为,要注意从教材和学生的年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优化教学环节的组合,使教学的每一步骤都利于学生经理情感过程,并由于教育活动的积极后果产生愉快的体验,促使学习情感逐步丰富,而且得到多方面的陶冶。以《桂林山水》为例。笔者向学生提出了几个小问题:“你们去过桂林、欣赏过那儿的山水美景吗?或是在电视里看到过桂林山水的美景吗?想去看看吗?”于是,笔者就像一名导游,把学生引到享有美景甲天下的桂林,畅游在桂林山水的美景中。学生欣赏了桂林山水的录象,还欣喜地交流了初步的感受,就这样,学生愉快地开始了对课文的学习和探索。结合对这节课的欣赏和朗读,促使学生产生了丰富的联想,使学生和作者一样因为桂林山水秀丽的风景而惊喜、激动,陶醉在其中。1准确地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语文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情感因素。文章是一个承载多种情感信息的载体。教师就要熟练地掌握教材,细心地体味感情,必须吃透教材。教师要把知识和感情传授给学生,必须在备课时首先增强自身对课文的真切感受,应拥有丰富的知识和饱满的思想感情,然后将这种情感融入到教学当中,引发学生的共鸣,使教学情境进入最佳状态。2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如果能以灵活多变、新颖独特的导入语,或是有意识地创设一些能引起学生精神活跃的问题,把学生带入新鲜的情境中,就很容易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预先设计一些与教材有关,同时又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环节,创设能激发学生表现欲望的情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知识,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3从朗读中体会情感许多优秀文学作品都蕴含着美的情感,给读者赏心悦目的美感。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范读课文,尤其是成功的表情朗读,可直接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它会将无声的语句变为有声的语言,通过对文字信息的再创造,把课文中最美、最富情感的地方凸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教师的朗读中进入角色,不仅仿佛置身于万物复苏、争奇斗妍的春天之中,而且将从这篇散文的形象美、绘画美、音乐美中受到强烈的感染熏陶。正确、动情的朗读是连接教师、教材、学生三者感情的桥梁。它会让语文课变得朗朗有声,情趣盎然。4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过程。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具有独立地位和极大认识潜能的实践者,因而要把教学过程组织成学生动脑学习、积极获取知识、增长智慧和才干、陶冶情操的过程。作为教师来说,不能心存偏见,要特别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够用渊博的知识、用博爱之心,仁爱之情去陶冶学生,理解、尊重、亲近和关心学生,以热烈的情绪、真挚的感情、和蔼的态度、生动的语言来吸引学生,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的感染、美的陶冶、理的启迪。这样,语文教学才会取得理想中的效果,语文课才会获得学生的青睐。四、言传身教,体会情感德国伟大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我们认为,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心?”教师的精神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它可以使学生产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感,所以,教师应以饱满、真挚的热情进行教学,把自己的真情实感有机地溶进讲课之中,做到言为心声,言之有情,盛情并茂,使学生体验到教师同样的感情,从而使师生双方情感共振,课堂沉浸在美好的情感激荡之中。此情此景,学生就不仅仅是用耳朵聆听教师的讲授,更是用整个心灵接受教师的影响。总之,如果我们既能注意发挥学习主体情感体验的积极性,又能发挥教师情感传导的主导作用,那么语文教学将会迈出可喜的一步。作者单位:甘肃省镇原县翟池中学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其中传统节日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人民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情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重要体现。在幼儿启蒙教育的过程中,切实有效的引入传统节日等相关方面的内容,能够让幼儿更有效的理解传统文化,有传统文化情感。基于此,本文着重分析传统节日对培养幼儿传统文化情感的思考。

  关键词:传统节日;幼儿;传统文化情感;思考

  一、 引言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当中有明确的内容进一步指出,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的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的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和优秀,使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得到充分的激发,由此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要从幼儿阶段抓起,让孩子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耳濡目染,循序渐进,逐步的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独有的情怀,并感受到思想内涵的熏陶。对幼儿进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要与情感教育紧密连接,这是因为幼儿的情感很容易受到感染,爱的情感要从低到高逐步深化发展。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传统节日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内容十分丰富,为幼儿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能够让幼儿深刻的体会到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针对这样的情况,幼儿的传统文化教育中积极引入传统节日教育活动,能够让幼儿充分的了解到传统节日的由来、风俗习惯及其象征意义,对幼儿实施传统文化的情感教育有重大作用。下面,简要谈了一下传统节日对培养幼儿传统文化情感的思考。

  二、 从萌发幼儿的情感入手,分阶段进行教育

  (一) 对幼儿展开切实有效的爱家庭、爱幼儿园的教育

  因为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的限制,他们在认知水平方面还不够完善,幼儿对于家乡和民族传统文化的概念并没有清晰的理解,并不能真正意义上萌发出爱的情感,而针对他们自己生活的家庭、对于生活和学习的幼儿园,他们却是特别熟悉的,他们对于自己的父母和亲人都比较热爱,针对这样的情况可以抓住这样的契机和特征,有针对性的引导幼儿进行爱家、爱园的教育,并循序渐进,以此为切入口,把它当作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初级阶段,让幼儿们能够充分的感受到爱和被爱的快乐,从而产生愉悦的爱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举办一系列关于情感教育的主题活动,例如,我爱我家、我爱幼儿园、我爱过节等主题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温馨和谐的气氛中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以及亲人和老师的关爱,这样在自然而然之中就让他们能够萌发出对于爱的体验,萌发爱家庭爱幼儿园的情感。通过这样的方式,以爱家庭爱幼儿园为基础,进一步萌发出对传统文化以及对于国家和人民的热爱,有强烈的情感认同和情感体验,进而幼儿们也开始关心同伴,尊重长辈,这也是进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根基。

  (二) 对幼儿进行爱家乡、爱劳动者的教育

  爱家乡教育是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认识水平逐步提升,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内容要重新扩大,扩大到劳动者和家乡人民,从爱家庭爱幼儿园扩大到爱自己生活的家乡。在这个过程中有针对性的选择和幼儿的直接经验相关联的可以产生情感体验的具体材料、教育内容和活动形式,有计划地加强爱家乡教育,把爱家乡情感的培养寓于幼儿的生活世界中。在这个过程中带幼儿参观社区、公园,让幼儿感受家乡风景的优美秀丽,萌发爱家乡的情感,在参观游览的过程中对家乡传统文化有更深的认识,爱的情感逐步深化。

  三、 利用有利契机把传统文化教育和节日活动有效连接

  民族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并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多种类型的体验,所以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从日常的生活出发,从具体的居住环境以及幼儿园和家乡开始,可以有针对性的结合当地有特色的节日,以及传统文化中的传统节日进行探究,例如,结合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等传统节日,开展一系列与之相对应的主题教育活动,使幼儿能够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并在具体的传统节日教育过程中,进行循序渐进的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多种多样的教育形式使幼儿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被充分激发和调动,并有效产生传统节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可以在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到来时,在幼儿园或者教室里都布置出喜气洋洋欢天喜地的情景,创设出相对应的情感体验,幼儿园也开展欢欢喜喜闹元宵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幼儿更充分的了解元宵节这样的传统节日和相应的习俗,也深刻理解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具体的活动中可以进行深切的感受,通过自己动手画元宵、做元宵、自己尝元宵,体会到节日的快乐。在活动之前,在老师的帮助下孩子们可以自由穿戴好自制的围兜、厨师帽,一个个神气的站在操作台前,很有大厨的风范,孩子们喜笑颜开,每一幼儿的参与性都很强,让闹元宵的活动显得精彩纷呈,并且情感意味非常浓。孩子们有了进一步的情感体验,这也从实践方面让幼儿们对于民族传统文化有最直接的情感体验。

  四、 使家园联系更加紧密,确保家园同步,对幼儿实施情感教育

  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要与家庭教育紧密联系,在幼儿的人生中,家长是第一位导师,他们对幼儿的影响和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同时也至关重要,在家庭中有很多时机可以对幼儿进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因此,家长要针对幼儿园的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内容,教育方向等相关方面进行足够的了解和充分的掌握,可以充分的把传统文化教育延伸到家庭教育中,使传统文化教育得到更有效的补充和推动,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结合具体情况,进一步健全完善家园联系制度,通过家长园地、家长开发日和家园联系单,分阶段向家长介绍本阶段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关键词:幼儿园;情感;教育所谓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注意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它非常明确的告诉我们,情感教育在幼儿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每个幼教工作者必须重视幼儿良好情感的培养。那作为幼儿园的教师,应怎样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呢?一、以家园配合为依托,营造“情感教育”氛围洛克的《教育漫画》中指出:“儿童的举止大半是模仿出来的。”成人在幼儿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在幼儿园,老师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在家里,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则更持久、更深远。老师和家长应该互相配合互相督促,努力为孩子营造温馨和谐的环境,让孩子无论在家还是在幼儿园都浸润在情感教育的环境里,通过师长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将所受教育逐渐地内化于孩子的人格之中。二、以一日活动为依托,渗透情感教育1利用晨间谈话向幼儿渗透情感教育思想。每天的晨间谈话是很好的教育时间。幼儿园的孩子小,给他们讲大道理是听不懂的,我们就利用他们喜欢听故事这个特点,给他们讲感恩父母、关爱他人的故事。讲到感动之处,我与孩子一起眼含泪花。慢慢地,孩子明白了父母生养他们的不易,行为上发生了变化:知道在父亲节和母亲节的时候,向他们祝贺;回家的时候,会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如:爸妈下班回家,给爸妈拿拖鞋、倒水、捶背等。这样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关心父母,培养了孩子的爱心,增进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2在教学活动中渗透情感教育。幼儿园教学活动是实施德育的主要途径,渗透是幼儿园德育实施过程的主要特点。如:我在组织大班社会活动《亲情树》和《我当爸爸妈妈》时,孩子们通过我创设的环境,借助具体生动的事例,体验尊老爱幼的传统文化,幼儿了解到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家里的亲人付出了很多心血和爱心,鼓励孩子为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回报亲人。另外,我还把情感教育渗透在幼儿游戏和日常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实践活动与思想教育相结合,让幼儿在具体实践活动中体验“情感教育”的内涵,促进了幼儿良好品德的养成。3通过游戏活动捕捉情感教育契机。游戏是幼儿获得知识、懂得道理、体验情感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只要教师方法得当,组织得好,就能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感受到情感教育的存在。如在组织角色游戏“妈妈生病了”时,我充分利用创设的情境,启发幼儿思考:妈妈生病了,我们该如何照顾妈妈呢?有的说:给妈妈倒杯茶;有的说:帮助妈妈揉揉酸痛的地方,要比平时更乖巧;有的说:要和妈妈聊聊天,让妈妈多笑……4通过照顾植物,体验关爱之情。在班级的自然角内,摆放着幼儿自己种植的小植物。每天清晨,孩子们进园第一件事便是观察自己的植物,看看发芽没有,是否需要浇水了,有没有长虫子。在照料自己植物的同时,有的孩子见自己临近的植物还没浇水的,也会帮助别人的植物浇上水。大家互帮互助,在他们悉心的照顾下,自然角郁郁葱葱,一派生机。三、以节日为依托,进行情感教育充分利用各种节日作为教育的载体。结合不同时段与季节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主题教育活动。“三八”妇女节、中秋节、春节等节日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这些传统的节日将民族之光闪于眼前,寓社会人生于瞬间,是劳动人民的优良传统和美德的真实写照。如在“三八”节前夕,我先请小朋友讲讲自己的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再说说妈妈为你们做了什么事情。孩子们有的说:妈妈为我织毛衣;有的说:妈妈为我洗衣服,烧香喷喷的饭菜……我接过孩子们的回答,顺势推舟:妈妈这么爱你们,为你们做那么多的事情,那你们应该为妈妈做些什么呢?要谢谢妈妈!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响亮地回答着。在“庆三八夸妈妈”活动当天,孩子们为妈妈献上歌曲和赞美诗,并献上自己精心制作的礼物,整个活动始终洋溢着一股温情,体现着孩子对妈妈的爱,活动使孩子们了解妈妈的辛苦,知道感恩母爱,并能用实际行动来回报妈妈的爱,是很好的情感教育活动。四、以幼儿生日为依托,进行爱心教育班里的孩子经常带生日蛋糕来幼儿园,和大家一起庆祝自己的生日,我就抓住这机会,让孩子明白妈妈把自己养这么大,多么辛苦,多么不容易,请妈妈来园跟孩子一起庆祝生日,然后,由孩子亲口跟妈妈说出感谢妈妈的话,或让孩子给妈妈打个电话,说出感谢妈妈的话。记得班里的明明小朋友是离异家庭的孩子,生日那天,明明的妈妈终究抵不住思念,一路风尘仆仆赶来了。当时一见到明明就满眼充满泪水,有很多很多的话要讲,但一张口,眼泪像开闸的水直泻而下。明明抱住妈妈边帮妈妈擦着眼泪,边对妈妈说着:妈不哭。孩子们被温馨感人的场面感动,当天的生日歌唱得特别地深情。五、以关心弱势群体为依托,体验关爱别人的感受在我们的身边,经常会看到一些需要我们关爱、帮助的人群。如:山区的孩子、因灾难家破人亡的孩子、残疾儿童……对于这样一些人,我们更应该教育孩子关爱他们。不仅从物质上,更应从精神上关爱他们。在为四川地震受灾的捐款活动中,孩子们都把自己的零花钱捐了出来,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给灾区孩子带去了光明和温暖。对于生活中的智残儿童,我们更应该尽力帮助他们,为此,我们开展了“小巧手义卖献爱心”活动,孩子们用自己的小手制作出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全园孩子把义卖活动中的所用收入,捐给了六位品学兼优的聋哑儿童。孩子们用自己的一片爱心来帮助他们。希望他们能快乐地学习和生活。陶行之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让我们携起手来,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影响感染我们的孩子,把爱的种子播到他们的心中,让爱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的地球充满爱。

 情感教育在高中教学中是一个持久话题,少有热门却也从没冷落。面对今天的学生,情感教育显然只能加强而不能减弱。众所周知,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学生在高中学习中的情感体验更多的也在于课堂,因此将情感教育与课程有效地融合,可以更好地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本文试以高三英语教学为例,谈谈笔者对此话题的进一步思考。

  1情感教育,需要厘清情感的真实含义

 通常情况下,谈及情感教育,教师关注更多的是情感这个概念,而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又通常是经验性的。比如笔者在与同行交流的过程中,不少人就认为情感教育,就是与学生感情或感情波动的有关教育,更有人提出情感教育就是教育学生在高中学习中不要轻易动感情。这说明情感教育的专业性还有待加强,对于学科教师来说尤须重视这一点。心理学中对情感的定义是这样的:情感(也包括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情感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需要之间的关系,“体验”是情感体验的基本特征。情感有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处于高三阶段的学生一方面由于身体生理的发育,另一方面由于学习压力、家庭压力等,情感体验常常是积极与消极并存的。研究还表明,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与学生的信念有关,在学习过程中尤其是遇到学习困难的时候,如果有极强的信念,往往也能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理解了这些,就会发现高三学生的情感教育并非机械地面对情感,而应当根据学生的需要,积极根据课程的特点,去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些积极的情感体验,以让学生生成能够促进学习与身心成长的情感因素。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抓住了情感教育的关键。

  2情感教育,需要与课程进行有效融合

 根据以上理解,笔者以为高三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需要教师努力想办法,让情感教育与英语课程产生实质性联系。而根据笔者的实践经验,情感体验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英语教学中的情感体验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情境创设、情境体验等方式,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以及英语知识运用的过程中,获得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以让学生的学习需要与教师所明确的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之间产生良好的契合性。通过观察和研究可以发现,当前高三的学生的情感需要主要体现在这样的几个方面:一是对学习目标的认可;二是对学习任务的认同;三是对自身需要尤其是情感需要能否得到满足的关注;四是对关注对象(体现在部分学生身上)的情感投入能否得到满足等。一般来说,高三阶段的英语教学可以想办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以上的心理满足。下面举两例分别说明。词汇短语以及重点句型语法的掌握是高三英语复习期间重要的基础性任务,而机械的默写让学生获得的常常是消极的情感体验。这个时候如果转换教学思路,从激发学生乐学的角度去思考,通过一个个的主题去串联起相关的词汇短语或句型语法的话,则是一个很好的途径。笔者在复习中常常结合热门话题,让学生用彼时复习的内容组合成一个个关于媒体热门(热档**)、时事(领土争端)等主题的话题,围绕这些话题,让学生用相关的英语知识去组织,这样通过以写促记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有效地对英语词汇和语法进行有机的'组织,同时又促进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对此类话题往往有积极的动机)。完形填空与阅读理解是高三英语复习中的两大核心内容,重复的训练同样不能让学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笔者采取的方法是:通过自身的广泛阅读,到相关的英文网站或书籍中寻找学生可能会感兴趣的内容,然后结合当前高考要求进行复习材料的自组织,在此过程中还可以吸纳几个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参与,通过他们的视角去编制出一个个完形填空或阅读理解的材料,这样从材料刺激的角度来看,符合学生的需要;从训练方式上看,符合考试的需要。而从具体的训练过程来看,则是在激活了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兴趣之后,让学生在答题中获得一种成就感。

  3情感教育,需要结合学生的个体需要

 情感教育不是空洞的关于情感的教育,情感教育应当是基于学生情感体验并自然生成的具有教育意味的过程。从这个角度讲,情感教育还应当关注学生个体。在教学中曾经遇到过这样的情形,一个男学生因心仪的女孩远离而失落,高考在即,这样的情形让身边所有的人都着急。笔者在与该生几次谈话之后,一次给了他一份特殊的作业:一则英语阅读材料。材料内容丰富并不易一下子读懂,而其后提出的问题却指向了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坚定信念。后来这个孩子花了近一周的时间读懂了材料,并在材料后附了百度总裁李彦宏的一句话“不动摇”。解决了学生的这一认识问题,其情感自然就摆脱了消极状态,从而专注于自身的学习……因此,情感教育往往并不是一个宏大概念,而是基于具体学生而实施的个性化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的融入论文

  摘要 :语文是高中教育中的基础课程,在素质教育时代,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学生的基础教育,但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当前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方法比较陈旧、教学素材比较单一,使得语文课程变得枯燥乏味,这对于高中生的语文学习会产生严重影响。本文对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水平。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问题;情感教育;策略

  引言

 语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水平、思维能力的重要课程,是教育过程中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其他课程的基础。当前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方法比较陈旧、教学素材比较单一,使得语文课程变得枯燥乏味,这对于高中生的语文学习会产生严重影响。情感教育对于语文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语文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因此而受挫,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情感教育的重视,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正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高中语文教学现状

 11教学模式陈旧: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教学进度,注重考试,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忽视了学生的语文认知能力以及知识经验基础,比如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只是单纯地记忆各种知识,比如一些成语、诗歌内容等,并没有真正对这些内容进行有效地分析和理解,因此使得学生的语言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地提升。12教学内容比较单一:提高学生兴趣的关键在于教材,有趣、生动的教材自然能够引起学生的重视,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语文学习需要丰富的素材,例如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有丰富的阅读素材,便于学生进行阅读学习。但是在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很多教师只是对大纲教材进行讲解,在拓展教学的时候,给学生提供的素材也比较少,使得学生的思维和眼界得不到拓展,还导致学生对语文课程失去兴趣。13缺乏柔性教学理念:柔性化教育是现代教育理念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柔性教学理念的应用,但是当前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理念,不会变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降低。

  2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育过程中的应用策略

 情感教育是高中语文教育中的一种全新实践,对于是一种柔性教育模式,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爱好。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加强情感教育的重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21加强情感的融入: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只是对各种理论知识进行讲解,使得语文课堂沉闷无趣。在现代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变,情感教育是一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全新关系的体现,在教育过程中可以加强教师情感的投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进行学习,对各种问题进行解决。例如在诗歌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对诗歌的主题进行探讨,对诗歌表达的情感进行分析,从而有助于学生对诗歌加强理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例如对李白的《行路难》进行教学时,可以加强对情感教育理念的应用,作者通过寓情于景,用蜀道曲折难以攀爬的特点形容自身的时运不济,但是在诗歌的最后诗人又表达出自己的乐观和豁达,不畏眼前的困难。22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要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尤其是对于高中生而言,其学习压力较大,很容易产生一些消极情绪。对此,语文教师应该要随时与高中生保持交流和沟通,教师要理解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意见,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情绪状态等进行观察,并且学会倾听,引导学生敞开心扉,将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对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和问题进行解决,帮助学生保持阳光、开朗的状态,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23创新评价模式,学会鼓励: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考核方式都是通过试卷考试来实现的,对于高中生的应用能力的培养显然不太合适,高中语文教学改革还应该要从教学评价模式的改革方面着手。在素质教育时代,语文教学的考核与评价应该要更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考核,比如对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都要进行考核。另外,在对学生进行考核的时候还应该要注重对学生的鼓励,帮助学生培养自信心,例如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可以采取简单的、适当的、带有鼓励性的教学用语,从而使得语文教育课堂可以变得更加轻松、活跃,并且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提供良好的氛围与环境。

  3结语

 综上所述,情感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在高中语文教育中应该要积极开展情感教育,创新教学模式,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积极与学生沟通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谢婧莹.高中语文教学融入情感教育的研究[J].祖国,2017(05)

 [2]刘杰.高中语文教学融入情感教育的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09)

 [3]牟成华.关于高中语文教学融入情感教育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5(26)

;

情感教育是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活动,促进学生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从而产生新的情感,主要包括塑造性格、品质、情感、意志等各方面的素质教育。下面,结合我多年教学及班主任工作经历谈谈中学生的情感教育。

  一、当前中学生的情感现状

  中学生人际交往中的情感需要以获得快乐为主,同时需要倾诉安慰、摆脱孤独与消除紧张、寻求理解、获得尊重。当今社会竞争异常激烈,这给学生的心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多数中学生处于紧张、担忧、焦虑和压力等情绪状态之中,他们需要朋友,需要有人理解,同时也渴望向人倾诉。但中学生的成人感又使他们极力想摆脱成年人对他们的影响。于是他们就把被理解的需要转移到与同龄人的交往上。寻求快乐、渴望得到理解、摆脱紧张感和孤独感就成为中学生强烈的情感需求。

  二、中学生情感能力发展不良的原因

  在各种情感的影响中,来自家庭的因素所占比重较大。一方面由于中学生面对激烈的中考、高考竞争,常常感受到来自父母方面期望值较高的压力。压力过大,不但不能促进情感的正常发展,反而会出现过多的负性情感,比如失败感、挫折感、焦虑感等。第二个方面是单亲家庭导致学生性格缺陷。现在社会的离婚率较高,中学生的每个班几乎都有不少学生是单亲子女,在他们的内心世界里,永远没有完美的事物,也没有别人的关爱,他们的心理发生了扭曲,得不到别人的关注,往往就以故意违纪来引起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共同的特点是成绩波动较大,直接的原因是思想的不稳定及情感世界的低落与空虚,因此他们往往不易根据时间、地点、场合支配、克制自己的情感,如果一时冲动,可能就会做出极端的事情。三是留守学生情感缺失。“留守学生”长期与父母分离,使得他们生理和心理都得不到满足,消极情绪一直困扰着他们,而父母一般都愿意给孩子很多的钱来弥补不在孩子身边的愧疚,但这容易造成孩子生活中的奢侈、浪费、不知勤俭的不良行为习惯,有的青少年自律行为较弱,在没有家长的管理和正确引导下,容易成为问题少年而流入社会。

  学校忽视导致学生情感饥渴,也是不容忽视的。情感饥渴对中学生而言主要表现为应有的情感关怀和情感交流缺乏,渴望得到却无法获得而产生的一种情感障碍,多见于孤儿、单亲家庭子女和学困生。孤儿和单亲家庭子女在家庭中缺乏必要的情感关爱和交流,若在学校里仍不能获得,就会出现情感饥渴。产生情感饥渴的学生往往表现为对他人敬而远之,想接近别人又怕受到拒绝和嘲笑。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表现为对集体和他人漠不关心,对得比自己好的人嫉妒和仇视等。有的甚至发生情感偏离性转移,即把受挫的情感转移到不正常的甚至是不健康的情感体验上去。例如,现在就有不少的中学生在学习上多次受挫后,把兴趣转移到低级庸俗的活动上去,如沉迷于网络或者到游戏机室长时间玩游戏等;有的中学生在渴望获得同学的友谊和关爱后受挫,转向与社会上的闲杂人员交朋友,称兄道弟,以获取尊严和愉快等。

  三、中学生情感能力的培养  1教师应重视自身情感修养。师生之间关系的好坏无时不在影响着教育工作的成效。和谐、友好、信任的心理环境为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提供良好的条件。有的教师由于自身心理品质等方面的不健全,教育能力较差,不善于正面积极引导孩子,教育手段背离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甚至对学生惩罚或变相惩罚等。因此学生可能产生严重的对抗心理和厌学情绪,从而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学习成绩的提高。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的培育时,教师自身的心理品质和严谨的教风就显得尤为重要,表现为富有自制力、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和强烈的情感传递效应。  2帮助中学生正确认知自身情绪。当一个人处于负性情绪状态时,他往往急于寻求摆脱这种情绪的方法,所以总是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内心的感受上,这样的内心世界更难以使人理性地思考、理性地行动,易让情感压倒理智。这种消极情绪的冲动比消极情绪本身更可怕。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每一种情绪,如高兴、气愤甚至焦虑、嫉妒等。使学生认识情绪本身与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获得运用语言准确表达情绪,以及表达与这些情绪有关的需要的能力,并且能够区分情绪表达中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正确的引导他们去获得心理上的平衡和满足。

  3注重培养中学生的情感调控能力。在情感教育中,教师要注重加强学生的积极情绪、乐观精神等正意识的引导。乐观精神的培养关键在于使学生学会正确地归因,如将失败的原因归于那些通过自身努力能够改变的因素,而不是人力不及的原因,并树立学生的信心。另一方面,当无法用理智的思考消除消极情绪时,就要想办法进行控制和调节,而不要压抑和否认。常用的方法有:转移——愤怒时,就做些需要体能的运动,比如跑步、登山等,将能量释放出来;倾诉——把不愉快的事情和自己的想法向朋友诉说;宣泄——伤心的时候如果想哭就放声哭一场。

  4指导中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学会移情。识别他人情绪的能力又叫移情。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帮助他们养成一种换位思维的习惯;指导学生学会宽容,使他们懂得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道理,使他们能和身边的亲人朋友和谐相处;指导学生学会关心,培养学生乐于了解他人,乐于帮助他人,使学生在助人的过程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获得自我肯定后的自信感和乐趣。

  总之,情感在德育工作中的效应是全方位的。我们在抓学生智力因素培养的同时,不可忽略中学生的情感能力培养,这也是素质教育给我们提出的较高要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359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