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记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感情

登泰山记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感情,第1张

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南面向阳山谷中的水流汶河,北面背阴山谷中的水流进济水。正在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最高的日观峰位于长城南十五里的地方。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越泰山西北的山谷,跨过长城的界限,到达泰安。这月丁未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行走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台阶,共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条山谷,当中那条山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我开始沿着中间这条山谷往里走。道路不到一半,翻过中岭,再沿着西边的那条山谷走,就到了泰山的顶巅。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山谷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象门槛一样阻挡道路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一路上大雾迷漫、冰冻溜滑,石板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深青色的山被白雪覆盖,明亮的雪光照耀着南边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象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象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戊申日正是十二月的最后一天,五更时,我和朱孝纯坐在日观亭上,等着看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迷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小白点象"五木"骰子一样立在那里,都是远山。天边云彩上有一线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太阳升起来了,纯正的红色象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那就是东海。回首观望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紫红、淡白,各种深浅不同的颜色,又都象弯腰曲背的样子。

日观亭西面有一座东岳大帝庙,又有一座碧霞元君庙。皇帝的行宫就在碧霞元君庙的东面,这天看见途中路两旁刻写的石碑,是从唐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磨灭不清了。至于偏僻不在路边的石碑,都没来得及去看。

山上石头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圆形的。杂树很少,多是松树,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冰天雪地,没有瀑布溪水,也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日观峰附近几里以内没有什么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

桐城人姚鼐记述。

海报文案设计的技巧有哪些?以下将分享5个。

一、文字布局

**海报平面设计的基本技巧就是文字布局,文字布局合理会有升华主题的作用。文案起到预告情节线的作用,让观众在观影之前的情感与影片内容同步进行,通过文案可以激发观众的好奇感、期待感。

二、色彩布局与文案呼应

**海报的平面设计色彩填充及布局都很重要,布局讲究合理化、专业化、艺术感等。好的色彩布局要么拥有高级感,要么拥有内容感。再搭配核心文案就达到想要的效果。

三、图像选择与文字匹配

根据**的主题内容,可以使用意象化、虚实结合、片段化等方式。多角度、多极化的去选择与文案匹配的。达到宣传吸引观众、宣传**的效果。

四、构架的多级性,烘托文案

**海报的设计技巧包括架构的多级性、图像的多级性、意象的多级性。架构的多级性是指多层级、多元化、多样化、多角度的构建基本图式、**元素。再结合一定的文案设计,这种海边堪称高级。

五、创意点睛文案

你的海报创意要符合目标观众的口味和社会主流文化,同时,要契合你的文案内容。通过最直接、最重要的、最鲜明、最有特色的元素去引发共鸣。激发观众兴趣度、好奇心。

是因为大部分的日本动漫人物都是注重人物的面部描绘,像什么闪亮亮的双眼啊~不太注重身体与头部的协调,而《海贼王》的人物和背景打破了传统的日式人物形象,不少人看不习惯所以说《海贼王》画风不好。

不过《海贼王》的动画确实是“画风”不好,没能把细致的背景,人物表现出来~

相爱容易,相守难。这大概是人们为什么对爱情天梯这么迷之向往的原因。

《天梯》创作自香港的年轻组合C AllStar,在《我是歌手》第四季中,李克勤演唱了这首歌,很快被更多的内陆歌迷所熟知。

C AllStar是四个年轻人的组合,他们得知爱情天梯的故事后,就想写首歌送给为妻子用了五十多年时间,建造了一条六千多级天梯的刘国江先生。

他们亲自拜访了徐朝清老人,并表示写出来的歌首先让老人过目,可是在歌曲创作完结的前一个月,老人没有撑下去,随着先逝的刘国江老人而去。

爱情天梯的故事没有什么轰轰烈烈,平凡中的珍贵让很多人动容,却因为难能可贵,求而不得让人羡慕感动。

初听粤语歌,不懂歌词,但却总是能从歌曲中听出感情。

记得的第一次听粤语歌,是班上的一个男生唱的。不过不记得是小学还是初中了,人也忘了是谁了。

但当时就记得自己瞬间变迷妹,拿着崇拜的眼光看他,虽然听不懂唱的什么,但就是觉得十分好听。

所以,从那时起,可能潜意识里就觉得喜欢听粤语歌的人,要比不喜欢听的人情感丰富,而且低调有内涵(允许我大笑三声,哈,哈,哈)。

有人大概会说你装逼,听不懂还装作听的很懂。

可是,听粤语歌听歌词是一方面,但是从旋律和歌词的平仄中,歌手的演唱中就能听到说不出的情感。

很多人说粤语有9个音调,而普通话只有4个音调。9个音调表达情感能更加丰富,所以才会让人觉得粤语歌比较好听。

应该是很有道理的,不过我对粤语的发音什么的真的没有研究,只觉得难学。

其次,粤语有 56 个韵母。比起普通话的 24 个,在口型变化方面非常丰富。非粤语人士觉得粤语歌好听可能有这个原因。

听一首粤语歌总容易失神,每首歌似乎都是一个故事,沉溺于歌词中,想着这首歌究竟在讲什么。

首先要讲的是,粤语的歌词。林夕和黄伟文是粤语歌的两大填词大神,歌词写得好就能够引起共鸣。听到一首好歌,无外乎,歌词所写刚好表达出你的境况。

比如,“你和我”在粤语歌词中是“你共我”;“哪个人”在粤语歌词中是“谁人”;“黑发”在粤语歌词中是“青丝”,“尚记得”“唏嘘”等等。。

粤语歌词中有意象之美,含蓄中直白的不尴尬,将情感委婉而准确的表达,不像很多非粤语歌词直白的不美丽。

往往一个歌手有感情的演唱和平淡的演唱观众都能够听得出来,而富有感情的演唱方法是粤语歌让人总感觉深情的重要原因。

从张国荣、四大天王、Beyond、草蜢、梅艳芳、许冠杰到谭咏麟、陈奕迅、陈小春、陈慧琳、梁咏琪等都是粤语歌歌手。

也许粤语歌的曲调和发音,能比较好的让歌手自由发挥自己的情感,让感情在歌曲的演唱中收放自如,所以当你唱起粤语歌时不自觉的就多用些感情了。

听粤语歌总是有这种说不出的深情,可能还和本身不能第一时间听懂歌词,不自觉的把这首歌放大化有关。

但是,这却不妨碍我们读懂歌词后,依旧爱这首歌。

几多对,持续爱到几多对

几多对,能悟到几多精髓

这首《天梯》是近几年新创作粤语歌中最好听的。有故事有感情,词美歌美歌里的人更美!

希望粤语歌能经典不息,好歌不断!

       

一、明确沟通的目的很重要 传递核心信息的关键对话

人们日常对话内容五花八门,可工作常见的内容寥寥数个。传递核心关键信息,让每次沟通变成关键的对话。

沟通前想清楚你的问题是什么,将工作内容描述清楚,工作中常见的沟通的内容如下:

事情的原因

预期目的和目标

遇到的问题

解决的方法

取得的结果

需要的支持

沟通结论

在实际工作中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沟通内容,总结本职位的沟通内容能帮助自己更好地进行表达。甚至从职场沟通拓展至业务谈判,更好地说服和影响同事或合作伙伴。

二、依托媒介的沟通 1 从信息输出媒介区分

讲话:一般情况下,人讲话的语速为160~180字/分钟;情绪激动的情况下,人讲话的语速可达250~300字/分钟;

文字:而熟练打字的白领,用键盘打字速度为50~70字/分钟;手机的屏幕小,操作不方便,打字速度小于50~70字/分钟。

讲话和文字内容相同,速度有别。所以当选择文字沟通应避免口语化,不要想说什么就写什么,用足够的时间将信息整合凝练,否则同样的口语讲话要用3倍的速度输出。

2 从信息传递媒介区分

对话:能当面沟通的条件下使用。时效性最强,触达最快,面对面交流能感知到沟通对象的说话语气、身体语言,接受除沟通内容本身的额外情感信息。但是没有记录沟通内容的,如需记录交谈结论,可以通过钉钉或邮件记录,避免日后纠纷;

电话:身处异地、没有当面沟通的条件,但需要说清楚的紧急情况下使用。能感知沟通对象的说话语气,并通过录音记录沟通内容;

社交工具(钉钉、微信群):钉钉作为移动办公平台,是企业常见的沟通协作工具;

邮件:邮件是职场中严肃而正式的沟通方式。用于记录沟通结果、宣贯日常事务、向同事和领导汇报工作。

不同的场景秉持的态度、技巧不同,建立通用的沟通模型,套用模型减少差错,确保沟通顺利进行。

先沟通再输出方案是头脑风暴,先输出方案再沟通是组织会议。

1 头脑风暴

模型:组织会议+自由表达+总结陈词

技巧:头脑风暴是为了碰撞思想的火花,贡献集体智慧。组织者调动积极性,引导参与者发挥想象充分发言;参与者应积极贡献观点,切忌批判观点。

模型:准备材料+通知会议+组织会议+会议纪要

技巧:会议前准备好会议材料(讨论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同事确认会议时间并发送会议邀请;会议中说明会议背景、总结结论;会议后输出会议纪要并邮件发送、抄送给相关同事和领导。

到此,以结论来决定具体事件如何开展,不能随便更改和推翻。如果有同事对会议结论有异议,要么强势要求该同事以会议结论开展工作,要么重新组织会议。

3 推进工作

模型:询问工作进度+确认完成时间

技巧:作为项目经理或者负责人,要跟进同一项目里所有参与人的工作进度,及时沟通推进工作。

作为项目成员,询问同事所负责事项的进度(最好是当前完成占总完成的百分比),同事协作流程有先后顺序,程游上流同事延期交付工作成果后,流程下游同事加班加点赶进度,要么整个项目延期。

4 上级汇报

模型:汇报结果 +描述细节+询问意见

技巧:汇报中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只描述过程;先说过程,再说结论;先说结论,再说过程。

领导注重结论,我们常会陷入详细描述过程的泥潭,所以要先把结果放到沟通的第一位;之后再描述细节;最后询问领导意见,是否同意这么做、意见如何。

及时汇报遇到的问题、关键节点和需要的资源,不要领导问了才汇报。越级汇报是职场大忌,永远先和自己的顶头上司汇报,不搞办公室政治。

5 事务宣贯

模型:宣贯材料+ 引导语

技巧:要遵循的守则、重大工作成果、例如人事部要求请假走审批,产品部要求按模板提需求。

四、议论沟通、说明沟通和记叙沟通

用文章式的遣词造句和口语化沟通说再见,高中语文有议论文、说明文和记叙文,同样可应用在工作的口语沟通中。

议论沟通:为了论证观点、发表意见,在职场中最重要的沟通方式。围绕中心论点的阐述,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职场中的议论沟通包含令一种论证方法——数据论证,最重要的论证方法,没有之一。

说明沟通:解说和阐释客观事物,项目说明书。说明方法: 举例子打比方下定义画图表作诠释作比较摹状貌引用说明分类别列数字 引用

记叙沟通:记叙事物发展的经过。沟通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手法有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套用表达句式能让你快速表达。汉语博大精深,你也可以总结自己的句式库并背诵和牢记。

分点和递进句式:“首先、其次、最后”,“第一、第二、第三…”分点说明,显得自己的说话直击要点、逻辑流畅。

表达想法句式:“我希望……,我不希望……”,这样的句子可以明确地说出真实的观点。

对比句式:“过去……,目前……,将来……”,通过对比的方式讲述整个过程。

为了沟通本身和高效工作,总结了原则。仅针对职场工作沟通的场景,无关日常人际交往和形象展示;人际交往中时常有善意的谎言,形象展示会适当美化个人、公司、项目,而这与职场工作是不符的。

当面交谈优先原则:直接和当事人交流,不要间接问,每个人的理解能力不同,多级传递会导致信息失真

记录沟通结论原则:用邮件、社交工具记录结论,告知相关人员

坦诚原则:依照事实说明,对真相负责,既不逃避、也不掩盖。

明确原则:不能做果断拒绝,不确认说试试。人际交流会用岔开话题等方式委婉地拒绝,职场需要明确和肯定的拒绝;否则拒绝对象认为同意了,而拒绝的人认为自己拒绝,当出现工作事故、领导问责时互相扯皮,那就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不清楚的事持否定态度,可以这样说“不肯定,需要和相关人员确认后才能回复”;

就事论事原则:沉着冷静,就事论事,不要人生攻击。

通俗原则:也许专业词汇很高大上,能展示专业性,但没什么比听众听懂更重要。

及时回应:工作职责内的事情能说明所有情况,消息及时回复,事情及时处理,“所谓靠谱的人,就是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时时能回音”。

  舆论,就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①所谓“舆论场”,是指包括若干相互刺激的因素, 使许多人形成共同意见的时空环境。②随着新媒体的广泛发展,民众话语意识不断增强,表达方式更加多元,社会舆论开始呈现百家争鸣的繁荣状态,逐渐形成了不同的“舆论场”。

现阶段,我国主要形成了官方和民间两大“舆论场”。官方舆论场是依托报刊、电台、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和新闻发布机制构建起的,旨在宣传和解释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舆论场,反映官方(政府)意志。民间舆论场则是依托民众口耳相传,近来尤其是利用网络等手段,从自身利益、情感和意愿出发,进行民意表达、参与公众事务讨论而形成的舆论场,发出民众的声音。

官方舆论场的特点

1信息全面,消息权威,但信息发布环节是软肋

在各类事件中,官方掌握的信息数量多、质量高、相对全面,政府本应该充当介绍背景、发布信息、回应疑问等角色,其实质就是运用政府方面的信息优势消除不确定因素。但在实践中,一些政府部门往往采取“堵”的思维应对危机事件,不公开,不回应。权威性的权力机关不在第一时间出面讲真话实情,最容易造成信息在多级传播中的扭曲和衰变,更大的社会不稳定必然来临。③

2稳定先行,试图大事化小,实际操作中容易加剧对立情绪

在历次的事件中,政府方面都是将稳定放在重要甚至首要地位,并且在舆论引导方面往往呈现转移事件焦点、回避关键节点的倾向,试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如“郭美美事件”爆发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发表声明称,中国红十字会没有“红十字商会”机构,更没有“郭美美”其人。此举想通过划清界限达到稳定人心的目的,避免遭受舆论声讨。但实际效果大相径庭,红十字会的信誉大幅下挫。

3维护大局,谨慎发言,双重身份易让官方公信力受损

政府在事件中的地位是十分微妙、尴尬的。一方面,作为舆论的卷入者,需要回应来自各方的疑问甚至责难,又因为其政府立场,在回应上需遵循一定程序,回应的分寸尺度都需把握;另一方面,作为舆论的引导和平息者,需要在已经卷入其中的情况下进行危机处理,其客观公正性难免会受到质疑,既要身临其境,又要隔岸观火。民众对政府应对姿态的不满,归根结底是政府在舆论中的双重身份引发的信任危机。

官方舆论场实际上是存在诸多矛盾的:第一是信息质和量的充足与信息发布中是否发布、发布时机和选择性取舍之间的矛盾;第二是民众期望通过“弄出动静”解决问题与政府希望压制负面消息,在稳定前提下化解危机的矛盾;第三是作为舆论参与者必须发声表态与作为舆论平息者必须判断孰是孰非的矛盾。这三大矛盾促成了官方舆论场的特点并左右着其发展演进。

民间舆论场的特点

民间舆论场近来表现突出,尤其是借助社交网络等平台,频频发声,形成气候,倒逼改革,民众话语意识和话语权不断增强,这是促成两个舆论场交互沟通的前提。民间舆论场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情绪敏感复杂,舆论生成发酵路径成型

近来频频爆发的热点舆情事件引爆点越来越小,舆论爆发门槛越来越低,参与其中的民众情绪更为激进、复杂。网络舆论的生成发酵机制业已成型,基本遵循以下规律:传统媒体报道或网友爆料(微博异军突起)——网友讨论(新闻跟帖、论坛发帖等)——形成网络舆论压力(“意见领袖”作用突出)——媒体跟进呼应、挖掘新的事实(新老媒体互动)——有关部门应对——再掀波澜(假如应对不当)——再次应对——网友注意力转移——网络舆论消解(流行语、视频等娱乐化的尾巴长期流传)。④

2利益诉求明确,网络集群效应明显

舆论场的特点会随着舆论主体的认知、背景的变化而发展,现阶段民间舆论场相较以往开始从片面、分散、妥协向全面、集群、明确过渡,民众诉求更加明确、集群效应更加明显。以“乌坎村事件”为例,民众明确提出五点要求;民众也改变了以往“单独作战”的方式,形成网络集群,即一定数量的、无组织的网络群体,围绕特定的现实主题,在一定诱发因素的刺激下产生的,以意见的强化与汇聚为特征的,具有现实影响力的网民聚集,⑤使事件关注度上升,影响力增强。

3意见领袖辈出,舆论热度更高,影响更深远

在网络普及之前,在民间舆论场与官方舆论场的互动过程中,前者往往处于劣势;而今天,微博平台聚集了众多粉丝过百万的新意见阶层,使舆论持续时间更长,舆论热度更高,影响更深远。意见领袖的参与,往往能够形成对现实的反思,促使社会良性有序发展,我们也更应该正视民间舆论场,从中触摸到社会跳动的脉搏。

综观民间舆论场的特点,也存在一些矛盾:第一是合理诉求需要理性表达与情绪高涨敏感致使表达方式激进的矛盾;第二是网络集群、蝴蝶效应让网络舆情更加复杂难以应对,选择性接触、记忆、理解加剧了与政府的情感对立,官民舆论场桥梁被隔断;第三是民众诉求的片面性,即单纯维护自身利益的直接目的与意见领袖关注的作用现实倒逼改革的根本目的之间的矛盾。

如何打通两个舆论场

笔者认为,要打通两个舆论场,增强官民舆论场的互动,有两个重点:一是两大舆论场主体(政府和民间)要尽量缓和舆论场内部矛盾,这尤其需要政府的努力;二是两个舆论平台(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应发挥对两大舆论场的兼容、润滑和减压作用。

1政府的积极作用

在打通两个舆论场时,显然政府应该承担更重的责任。只要政府放下高姿态,恪尽职守,积极作为,两个舆论场就会有更多的重合。就政府而言,在与民众互动时必须恪守“三贴近”原则,强化针对性、保证时效性、坚持贴近性,并努力缓和官民之间的矛盾。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在事件认定上遵循从基本事实到价值判断的顺序,第一时间将事件全部的客观事实呈现给民众,并在事实的基础上进行舆论引导。摒弃突发事件初期对信息的封锁,从民众的立场角度应对舆论压力。

二是辩证看待稳定问题。民众有诉求不怕,为了诉求“闹出动静”不怕,解决好、维护好民众的利益,让他们觉得公平正义就能化矛盾为和谐。政府应该主动反思,民众激进表达的背后根源,往往是诉求通过正常途径得不到基本满足。

三是处理好舆论参与者和舆论裁判者两个身份的变换,及时发布信息是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倾听主流民意,欢迎民众献计献策是保障人民的表达权、参与权;身处舆论风口浪尖,要有胸怀接受民众监督,“要创造条件让民众批评政府”,这是保障人民的监督权。

四是政府需要通过与意见领袖的互动来增进与民众的联系,在做好常规信息发布的同时,也应该与时俱进,关注“网络统战”,联合新舆论阶层,通过“两级传播”将政府声音更好地传达给民众,缓解对立情绪。

2媒体的积极作用

在官民舆论场互动中,媒体作用的发挥十分关键。

一是媒体要做两个舆论场的“传声筒”,求同解异。媒体应该在信息的有效传达传播上有所作为,消除信息盲点;对于官民舆论场的分歧点不回避,缓解对立情绪,扩大和巩固已有共识,推动两个舆论场重合。

二是媒体也应该注重把关和反馈。所谓把关,不是封锁消息、不是片面报道,而是要通过新闻报道使局势朝着有利于捍卫群众利益、有利于问题解决、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方向推进。

三是媒体也要做好社会的润滑剂,平衡两个舆论场的声音。媒体有义务也有能力扮演好“润滑剂”的角色,既要从政府立场出发,指导实践,也要从群众立场出发,反映民情民意。

四是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还应该做社会的“减压阀”,通过释放压力将大危机化解为小事件,大摩擦分解为小问题。媒体可以未雨绸缪,提前设置议程,让压力逐步发散,避免情绪累积集中爆发。

注释:

①陈力丹:《推敲“舆论”概念》[J],《采写编》,2003年第3期

②刘建明:《社会舆论原理》[M],华夏出版社,2002年8月版,第36页

③陈力丹:《虚拟舆论场:政府怎样发挥主场优势》[J],《人民论坛》,2011年第22期

④单学刚等:《网络舆情:自媒体的“蝴蝶效应”》[J],《网络传播》,2011年第8期

⑤杜骏飞 魏娟:《网络集群的政治社会学:本质、类型与效用》[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3665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