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凭箜篌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李凭箜篌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第1张

(1)主要运用侧面烘托手法,通过描摹音乐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

(2)运用化无形为有形的通感手法和夸张手法

(3)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驰骋自由的想像力,通过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的世界

第一段: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写出了演奏环境),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含蕴“张”字不仅仅是演奏的抽象动作,而且很容易引起这样的联想:音乐的情韵高远饱满,直上云天

二、三两句写乐声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

“颓”字恰恰和“张”字构成了一种对比,前者饱满,后者无力,“颓”字形象地描绘出流云被音乐击中那一刹那的情态

“空山”句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更进一层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

第四句“李凭中国弹箜篌”,用“赋”笔点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点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第二段: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正面写乐声,又各具特色“昆山”句是以声写声;而“芙蓉”句则是以形写声

“昆山玉碎凤凰叫”,用“昆山玉碎”来相容乐声,表现乐声极其激昂,具有很强的爆发力和压倒一切的气势“凤凰”在传说中是一种高贵的神鸟,居住在昆仑山“昆山玉碎”后,栖居其上的凤凰的叫声自然是凄厉婉转,忧伤的情绪在其中绵延——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

“芙蓉泣露香兰笑”,构思奇特带露的芙蓉(即荷花)是屡见不鲜的,盛开的兰花也确实给人以张口欲笑的印象它们都是美的化身诗人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以哭泣的声音摹写乐声的悲惨,又以露水一点一滴在残荷上滚动、滑落的视觉感受比喻乐声的悲切,似乎比“凤凰叫”还要和缓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笑”具有诉诸听觉的属性,还能给人“笑靥如花”的视觉感受,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这种表现方法,真有形神兼备之妙——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

思考: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是诗中仅有的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成功地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这样写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成功地运用了通感的艺术手法两句诗都是“以声类声”,但也可以唤起形象感“以声类声”不是通感,但这两句诗可以唤起音乐的形象感,以形类声,就构成了通感

“昆山玉碎”可以唤起山崩地裂的形象感,形容乐声乍起的壮观;

“凤凰叫”可以唤起孤独哀鸣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幽怨;

“芙蓉泣露”可以唤起露滴残荷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凄凉;

“香兰笑”可以唤起兰花盛开宛如笑靥的形象感,形同乐声的欢快愉悦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写乐声由欢快转为清冷,回到了音乐的主体情绪

下句承接“十二门”所营造的时空感来写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寰扩大到仙府,巧妙地写出清冷的乐声从人间传到天界此时,整个宇宙仿佛也只有箜篌的旋律存在

首句的“高秋”和这里的“十二门”“紫皇”等意象营造出无限广袤的宇宙时空,仿佛万物皆空,箜篌的乐声包容了整个世界

第三段: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诗人凭借想象的翅膀,飞向天庭,飞上神山,把读者带进更为辽阔深广、神奇瑰丽的境界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这两句诗写乐声传到天上,在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连五色石都被乐音震破,引来了一场秋雨,把音乐的震撼力描摹得无以复加

“秋雨”又能够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秋雨”是一个忧愁的意象,“石破天惊”之后气势磅礴的秋雨,象征铺天盖地的茫茫愁绪;秋雨落地的声响,恰如紧凑繁复的乐声乐曲就在这种惊天动地的凄冷情绪中结束了这种想象是何等大胆超奇,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一个“逗”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了而且,石破天惊、秋雨霶霈的景象,也可视作音乐形象的示现

神山上教神妪弹奏箜篌,仙境中衰老瘦弱的鱼和龙听到乐曲声都随之追风逐浪,在波涛中翩翩起舞月宫中的吴刚听到乐曲声也忘记了砍树,倚在桂树上凝神倾听,不知困倦;桂树下的玉兔听到乐曲声也浑然入境,全然觉察不到寒露打湿了全身诗人回味整个演奏过程,美妙的乐曲使人宛在仙境,进而想象出仙界神灵的痴迷状态,从音乐效果的角度渲染出乐曲的美妙

这首诗用瑰丽的辞采、天上人间的想象来描摹听乐的感受,把一首悲戚的乐曲描写得惊天动地诗本身也和乐曲一样具有了一种凄寒冷艳的气质

空寂的山中,看不见人,

只隐约听到远处有人说话的声音;

阳光返照,光线射入林中深处,

又映照在青苔上面

赏析:

这是写景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著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空山新雨后一句中的空字,是通过省略主语和谓语的方式来表达的。这种省略的表达方式,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寂静和空旷的感觉,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氛围。

在这首诗中,空山新雨后的景象被描绘得十分清晰,但是诗人却没有直接点明主语和谓语,而是通过省略的方式来表达。这种省略的表达方式,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寂静和空旷的感觉,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氛围。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悟。空山新雨后的景象,让诗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秘和力量,也启示了他对生命的思考和领悟。这首诗充满了哲理和情感,是一首值得深入品味的经典之作。

表达了作者虽对时光的流逝有所痛惜,但能反其意而用之,既然人生可以再少,青春可以常驻,就用不着为白发苍颜而叹气感伤,从而体现出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旷达乐观的精神。、

抒发了作者对美好未来、人生向往的思想感情,也同时暗示了作者对于现状的豁达。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来,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空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山居秋暝》

作者: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的前两句,主要是从音响着眼的:独坐空山密林,终日不见人影,冉冉是无边的寂静,只是偶尔有人从林边走过,那喧响的谈话声才将这寂静打破,然而,在一时的喧响过去之后,林中的寂静不是越发的深沉吗“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南朝梁人王籍《入若耶溪》诗句),对于这样的情景,古人是早就深有体验的

后两句换了一个角度,描写光线:林深树密,阳光衡少,待到夕阳西下的时候,才有几道余光斜射进来,把地上的青苔照得一片明亮正如闪电能显现夜的黑暗一样,这一点点亮光,反而使人更分明地感到这里的昏暗、幽深而且,地上长满青苔,也是阳光长期照射不到的结果 王维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诗人,音乐、绘画方面的精深造诣,使他对声响、光线具有特殊的敏感和兴趣在这首写景的小诗中,他运用自然界喧与静、明与暗相反相成的原理,借人语的喧响和落日的斜晕来衬托鹿柴山林中的静谧幽深,而这幽静的环境气氛,恰好是对于嘈杂纷扰的官场感到厌倦的诗人所渴求、向往的啊!

苏轼赞美王维“诗中有画”,他的话并不全面,王维的诗中还有音乐这首绝句所以被人津津乐道,就因为它是诗、画、乐的和谐的统一

请采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517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