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如何进行药物治疗?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如何进行药物治疗?,第1张

感染 新冠 病毒 后如何用药,是大家广为关注的问题。专家表示,应对新冠 病毒 不存在“特效药”,囤药不如囤“好身体”。那么面对疫情,可以通过哪些方面囤“好身体”?可通过饮食调节、心里调节以及调节生活方式调理身体,这样有利于躯体更快恢复,减轻身体不适感觉,并且还有利于肺脏的恢复,对预防疾病复发也有好处。

1、饮食调节:

阳了康复之后可以通过补充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来调理身体,如鸡蛋、牛肉、牛奶、鸡肉等,对身体的恢复很有帮助。还可以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促进肠道蠕动和食物消化,如苹果、菠菜、梨子、芹菜等。

2、心里调节:

阳了康复之后,可能会担心疾病复发或传染给家人,故而情绪不稳定,容易焦 虑、紧张。此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多与别人沟通,多散散心,负面情绪较重的人可以到医院去进行心里治疗

3、调节生活方式:

阳了康复之后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跑步、打泰拳等,有利于改善心肺功能。阳康的人呼吸功能可能会受到一定损伤,在痊愈后可多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腹式呼吸、胸式呼吸、缩唇呼吸等,有利于肺脏康复。

新冠是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抗生素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一般没有用,因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病毒感染,而抗生素一般只能针对细菌感染。

抗生素又叫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对病原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但是对于病毒一般没有作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建议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包括利托那韦片、安巴韦单抗注射液、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等,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有助于将体内的病毒杀灭,也可以遵医嘱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进行治疗,如醋酸地塞米松片等,或者遵医嘱使用中成药物缓解症状,如连花清瘟胶囊、金花清感颗粒等。

若不慎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轻症患者以及无症状感染者一般建议居家隔离,对症使用药物治疗,切不可盲目用药。日常多吃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鱼肉、瘦肉等,戒烟戒酒,保证充足睡眠,适当锻炼身体,有利于身体恢复。

朋友我们觉得抗生素不能用于治疗新冠病毒。因为抗生素对病毒不起任何治疗作用,反而会加重人体负担,对身体造成危害。

抗生素属于抗菌消炎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所引起的疾病,因此对于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疾病没有治疗效果。若需治疗病毒所引起的感染,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临床常用抗病毒药物有注射用阿昔洛韦、注射用更昔洛韦等。

在用药物治疗疾病的时候,不论是应用抗生素类药物或者是用抗病毒类药物治疗疾病,应注意在用药期间避免饮酒,同时还应注意日常饮食,需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药物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患者个人情况及疾病类型,选择应用,切勿自行随意使用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病毒性疾病。

不幸感染了新冠,可在医生指导下药物治疗:如果患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近距离接触,可能会被传染。

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咳嗽、发热、乏力等不适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川贝枇杷糖浆来止咳。当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以遵医嘱服用布洛芬片来退热。

对于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来说几乎大部分人群都需要进行隔离治疗,但是在感染人群当中存在无症状感染者,新型冠状病毒的无症状感染者到底该如何进行治疗呢?治疗无症状感染者的方式,大概就是隔离监测加上药物治疗,然后就是进行定期的核酸检测来检查是否还有病毒存在。初期大概就是通过这样监测的方式来确定无症状感染者到底有没有传染性而且是否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临床症状。

如果无症状感染者具有传染性的话那么就需要进行治疗,治疗的方法一般是通过药物杀死病毒的方法来治疗无症状感染者,因为无症状感染者并没有任何的表现,身体也是处于正常状态,只不过是被病毒感染,在我国新型冠状病毒的无症状感染者也需要去指定的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并不能够在家进行居家治疗。按照我国隔离监测治疗的方案,对于无症状感染者需要进行14天的隔离,在隔离过程当中如果没有出现任何临床反应再次进行核酸检测,如果核酸检测依然为阳性,那么依然需要进行隔离治疗,直到出现临床表现,就会进行系统的全方位治疗。

如果说再经历14天隔离治疗之后核酸检测为阴性,那么就完全没有再次治疗的必要,对于无症状感染者到底如何进行治疗,还需要根据所感染人群是否具有传染性,如果具有传染性就需要对血常规、生化指标以及反应蛋白进行测定,基本的治疗方法,就是一直观察直到核酸为阴性之后可以解除隔离。如果说疫情反复出现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处理,而且无症状感染者可能会对肺部也有一定的影响,在隔离治疗过程当中可能会选择一些治疗肺部的药物。

众所周知,新冠病毒感染主要是肺部影响最大,新冠病毒感染者通常都会出现呼吸不畅等症状。在一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有专家指出,通过相关研究成果以及医疗救治团队总结的经验,建议新冠病毒感染者选择“趴着睡”,这样可以让患者的呼吸更顺畅,那么,应该怎么趴呢?

新冠感染者可选择“趴着睡”,让患者呼吸更顺畅

一、专家称,趴着睡是一种治疗新冠肺炎有效的策略,所谓的趴着睡就是“俯卧位通气”,以趴的方式让患者通气,这样能更好的通过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氧合,使患者的呼吸更顺畅。这种疗法常用于普通型及重型的治疗,目前也成为了治疗新冠肺炎的辅助方法。

二、专家介绍,其实人体的肺组织是由许多肺泡组成的,约有60%的肺组织是靠近人体的背侧,肺泡内有一层薄薄的脂蛋白可以降低肺泡的张力。但新冠病毒感染后,会破坏掉这层表面的活性物质,从而使气体在肺泡中不能均匀分布,人在仰卧时在重力的作用下,越靠近背侧的肺泡越小。

三、新冠感染者趴着睡,主要是受重力作用,下水会往低处走,更有利于引出背测肺泡内的渗出液,从而减轻心脏、膈肌等对背测肺组织的重力压迫,促进气体在肺组之内的均匀分布,改善气血交换,带走二氧化碳,缓解缺氧症状,保护肺组织。

应该怎么趴呢?

新冠感染者选择趴的睡时,可以在胸部或髋关部放置两个软枕头,能更好的避免腹部被压迫,也可以在头部垫个软枕或者u型枕,选择趴着睡以自己最舒适的姿是趴着,头部左右轮流侧放置,四肢个人舒服的情况去摆放,自己认为舒适的姿势才是最好的。趴着睡时,如果感觉有不舒服的症状或者有不适症状,最好是及时告诉医生,以便采取其他治疗方案。

此外,俯卧的持续时间可以循序渐进的进行,等身体慢慢适应之后,可以延长时间每日12小时以上。虽然趴着睡对新冠感染者有辅助治疗作用,但也并不是所有的感染者都适合,比如有未缓解的颅压升高、脑水肿、尚未稳定的脊髓损伤、锁骨骨折或面部骨折、重度烧伤、严重心律失常者,是不宜采用俯卧位通气的。

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

一、适用对象

未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感染者。

基础疾病处于稳定期,无严重心肝肺肾脑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等需要住院治疗情况的感染者。

二、家居环境要求

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居家治疗人员尽可能在家庭相对独立的房间居住,使用单独卫生间。

家庭应当配备体温计、纸巾、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剂等个人防护用品和消毒产品及带盖的垃圾桶。

三、管理要求

社区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要求。

1建立联系。发挥各地疫情防控社区工作机制的组织、动员、引导、服务、保障、管理重要作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开咨询电话,告知居家治疗注意事项,并将居家治疗人员纳入网格化管理。对于空巢独居老年人、有基础疾病患者、孕产妇、血液透析患者等居家治疗特殊人员建立台账,做好必要的医疗服务保障。

2给予指导。居家治疗人员根据说明书规范进行抗原检测,必要时可请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给予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有需要的人员给予必要的对症治疗和口服药指导。

3协助就医。社区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到居家治疗人员提出的协助安排外出就医需求后,要及时了解其主要病情,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指导急危重症患者做好应急处置,并协助尽快闭环转运至相关医院救治。要以县为单位,建立上级医院与城乡社区的快速转运通道。

4心理援助。以地市为单位建立畅通心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社区要将心理热线主动告知居家治疗人员,方便其寻求心理支持、心理疏导帮助。对于发现的心理或精神卫生问题较严重者,可向本地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报告,必要时予以转介。

5个人防护。与居家治疗人员接触时,应当做好自我防护,尽可能保持1米以上距离。

居家治疗人员自我管理要求。

1健康监测和对症治疗。居家治疗人员应当每天早、晚各进行1次体温测量和自我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可进行对症处置或口服药治疗。有需要时也可联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或通过互联网医疗形式咨询相关医疗机构。无症状者无需药物治疗。居家治疗人员服药时,须按药品说明书服用,避免盲目使用抗菌药物。如患有基础疾病,在病情稳定时,无需改变正在使用的基础疾病治疗药物剂量。

2转诊治疗。如出现以下情况,可通过自驾车、120救护车等方式,转至相关医院进行治疗。

呼吸困难或气促。

经药物治疗后体温仍持续高于385℃,超过3天。

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且不能控制。

儿童出现嗜睡、持续拒食、喂养困难、持续腹泻或呕吐等情况。

孕妇出现头痛、头晕、心慌、憋气等症状,或出现腹痛、阴道出血或流液、胎动异常等情况。

3控制外出。居家治疗人员非必要不外出、不接受探访。对因就医等确需外出人员,要全程做好个人防护,点对点到达医疗机构,就医后再点对点返回家中,尽可能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4个人防护。居家治疗人员要做好防护,尽量不与其他家庭成员接触。如居家治疗人员为哺乳期母亲,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基础上可继续母乳喂养婴儿。

5抗原自测。居家治疗人员需根据相关防疫要求进行抗原自测和结果上报。

6感染防控要求。

每天定时开门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不具备自然通风条件的,可用排气扇等进行机械通风。

做好卫生间、浴室等共享区域的通风和消毒。

准备食物、饭前便后、摘戴口罩等,应当洗手或手消毒。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盖口鼻或用手肘内侧遮挡口鼻,将用过的纸巾丢至垃圾桶。

不与家庭内其他成员共用生活用品,餐具使用后应当清洗和消毒。

居家治疗人员日常可能接触的物品表面及其使用的毛巾、衣物、被罩等需及时清洁消毒,感染者个人物品单独放置。

如家庭共用卫生间,居家治疗人员每次用完卫生间均应消毒;若居家治疗人员使用单独卫生间,可每天进行1次消毒。

用过的纸巾、口罩、一次性手套以及其他生活垃圾装入塑料袋,放置到专用垃圾桶。

被唾液、痰液等污染的物品随时消毒。

四、结束居家治疗的条件

如居家治疗人员症状明显好转或无明显症状,自测抗原阴性并且连续两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Ct值≥35,可结束居家治疗,恢复正常生活和外出。

五、保障要求

各地疫情防控领导机制中负责社区工作的牵头单位要充分发挥作用,切实担当负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指定专人承担感染者居家治疗健康咨询工作。社区安排做好核酸检测、垃圾清运、环境消杀等工作,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要组织医疗机构,通过远程指导、互联网医疗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居家人员提供康复指导支持和心理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互联网等多种方式加强对辖区居家康复人员的巡查指导和健康监测,二、三级医院要通过远程医疗的方式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会诊指导。

各地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常用药品、抗原检测试剂、指夹式血氧仪等储备,切实满足居家治疗人员用药和健康监测需求。

医疗机构要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抢救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拒绝居家治疗的新冠病毒感染者特别是急危重症患者到医疗机构就诊。

附件1

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常用药参考表

附件2

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抗原检测指南

一、检测试剂获得

1居家治疗人员可通过药品网络销售电商等购买抗原检测试剂,也可通过所在的社区或辖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协助购买抗原检测试剂。

2社区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为辖区内有需求的居家治疗人员,特别是老年人,提供获得抗原检测试剂的便利。

二、检测和结果判读

1居家治疗人员可以按照说明书要求和流程自行进行检测和结果判读,也可以联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约服务医务人员,在其远程指导下完成检测和结果判读。

2养老机构工作人员要在有需要时,按照说明书要求和流程为养老机构内的老年人进行抗原检测和结果判读。

》发布增加抗原检测阳性为诊断标准)

为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医疗救治工作,切实提高规范化、同质化诊疗水平,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根据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及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相关要求,结合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特点和感染者疾病特征,组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进行了修订,形成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重点修订内容如下:

一、对疾病名称进行了调整

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将疾病名称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主要考虑,疫情早期新冠病毒致病力较强,临床上大部分有肺炎表现。随着新冠病毒不断变异,奥密克戎毒株成为主要流行株后,病毒致病力减弱,感染人体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咽痛等,仅有少部分感染者会进展为肺炎。因此,“新冠病毒感染”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疾病特征。

二、不再判定“疑似病例”

随着诊断手段的日益丰富和诊断效率的不断提高,目前新冠病毒感染已可通过核酸和抗原检测等实现及时、快速、准确诊断。绝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出现因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符合疾病特点但病原学检测较长时间不能明确的情况。因此,为进一步提高临床诊疗效率,更好实现快速收治,十版方案不再判定“疑似病例”。

三、增加新冠病毒抗原检测阳性作为诊断标准

抗原检测对于病毒载量较高的感染者具有较好的检测灵敏性。随着抗原检测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检测准确性的不断提高,新冠病毒感染者特别是传染性较强的感染者,能够通过抗原检测得到及时诊断。且考虑到多数感染者居家治疗,抗原检测操作简便,方便感染者进行快速自我检测。因此,十版诊疗方案在诊断标准中增加了“新冠病毒抗原检测阳性”。

四、进一步优化“临床分型”

从疾病临床表现来看,普通型一般代表了疾病最常见的典型表现。新冠病毒早期致病力较强,相当数量感染者出现典型的肺炎表现,因此,在临床分型上采用了“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的分类方式。随着病毒不断变异,特别是奥密克戎毒株流行以来,病毒致病力逐渐减弱,疾病特点发生了明显变化,大多数感染者症状较轻,发生肺炎的比例大幅降低。为更好体现疾病特点,十版方案对临床分型进行了调整,主要根据感染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危重型”,更加符合临床实际。

五、不再要求病例“集中隔离收治”

随着乙类乙管措施的实施,新冠病毒感染者可根据病情救治需要选择居家治疗或到医疗机构就诊,各类医疗机构均可收治新冠病毒感染者。为此,十版方案因时因势调整收治策略,不再要求病例集中隔离收治。

六、进一步完善了治疗方法

一是将我国已经批准上市的抗新冠病毒治疗药物纳入新版诊疗方案,进一步丰富抗病毒治疗手段。

二是进一步完善了重型、危重型病例诊断标准和预警指标,对新冠病毒感染重症病例进行科学准确判定,同时将未全程接种疫苗的老年人加入重症高危人群,将生命体征监测特别是静息和活动后的指氧饱和度监测指标等加入重症早期预警指标。

三是进一步强化新冠病毒感染与基础疾病共治理念,强调要加强感染者基础疾病相关指标监测,并针对基础疾病给予相应治疗,更加有利于促进患者全面恢复健康。

四是进一步优化了儿童病例临床表现和救治相关内容,结合临床实际提出了儿童感染奥密克戎毒株的特点,完善了儿童重型病例早期预期预警指标,对儿童感染者可能出现的急性喉炎、神经系统并发症等特殊情况提供了治疗方案。

五是进一步完善了中医治疗相关内容。加强了对重型、危重型病例中医药救治指导,增加随症用药方法,更加贴合临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儿童病例中医药治疗方案,增加针灸治疗方法,结合部分患者恢复期咳嗽明显等情况,提供了相应的中医治疗措施。

七、调整“出院标准”

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措施实行后,不再强化对感染者的隔离管理,而是可按乙类传染病予以诊断治疗。为此,十版方案不再对感染者出院时核酸检测结果提出要求,而是由临床医生根据患者新冠病毒感染、基础疾病或其他疾病诊疗及健康恢复状况等进行综合研判。

当患者病情明显好转,生命体征平稳,体温正常超过24小时,肺部影像学显示急性渗出性病变明显改善,可以转为口服药物治疗,没有需要进一步处理的并发症等情况时,可考虑出院。

八、调整医疗机构内感染预防与控制

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所有医疗机构都有接诊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的可能,我们在十版诊疗方案中对医疗机构内感染预防与控制有关内容进行了调整,使感染防控措施更加科学精准,更具针对性、可操作性。

一是进一步落实门急诊预检分诊制度,做好患者分流。同时,指导就诊患者和陪同人员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提供手卫生、呼吸道卫生和咳嗽礼仪指导。

二是加强诊室、病房、办公室和值班室等区域清洁消毒和通风。

三是根据暴露风险落实医务人员个人防护要求。

四是规范处理医疗废物,落实患者转出或离院后的终末消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788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