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情感淡漠,能调整吗?

为什么会情感淡漠,能调整吗?,第1张

情感变得淡漠是需要调整的。主要原因在于人对于新鲜事物都是有一个保质期的,当这个保质期过去之后,情感会逐步的进入到新的一个阶段,所以慢慢的情感会变得淡薄,这个时候需要及时的去调整,让。彼此双方有一种仪式感,新鲜感。

情感冷漠的体验就是两个人虽然在一起,但是却就像离得最近的陌生人的一样,两个人没有一点的感情可言,这样的生活实在是无聊,没有希望的。

一般情感冷漠的原因主要有:

1、在反复的矛盾冲突中,情感不断受挫:俗话说:惹不起,躲得起。但在夫妻生活中,惹不起时也难以躲得起。当一方的霸道、蛮横或恶习、怪癖反复对配偶形成不良刺激时,夫妻的情感还有什么美好可言?这就是所谓的近距最易发生排斥的心理现象之一种。

因此不难得出结论:夫妻关系的维护,重要的一点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及时改正和调整。如一些夫妻平时打打闹闹成了习惯,有人还以此为乐,觉得挺充实,有朝一日,两人真动了肝火,出手太重,打伤打残了对方,那可就将情感彻底淡漠了。

2、对配偶的过失耿耿于怀,一是记恨,二是不能原谅和宽容:夫妻间情感的深化,贵在宽容和谅解,以心换心才好。如对婚外恋的头脑发热或追求一时的新奇、刺激等等,夫妻中被动的一方应给另一方改正的余地和体谅。而如今较普遍的行为是对配偶的过失耿耿于怀,在耿耿于怀中,情感便淡漠下来。

3、没有把配偶放在正确的位置:在一些大男子主义者的心目中,妻子就该是天生伺候男人的奴仆。当妻子为他端上热饭或递上洗净烫平的衣服时,他不知说句感谢的礼貌的话;并且将哥们儿同性之间的友情看得更重。

反之,在恨铁不成钢的妻子们眼里,绝大多数的丈夫们也是不成大器的平庸之辈。她们对丈夫的关怀,肯定和鼓励的言词总是比黄金还贵,轻易不肯施舍。这就难免不影响对方的自尊心。

这种感觉就像是仿佛时间一切都与我无关的这种体验。

大多数人心中充满了孤独和凄凉。他们对外面的世界总是不信任和不满,对感人的事情总是怀疑,甚至拒绝被感动。患有情感冷漠症的人通常不会感到生病,因为她只是觉得自己不容易情绪化,所以人们往往忽视了这种疾病。

“情感冷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广为人知,许多士兵因战争受伤而患上了这种心理疾病。1950年,美国小说家约翰·多斯·帕索斯首次指出了这种精神疾病的“人文原因”:“冷漠”是个体对过多或过复杂的生活或环境压力的本能反应。

美国知名的脑神经学家吉姆·法伦认为,人的大脑结构中属于额叶部分的眼窝皮层是涉及社会伦理认知功能(包括社交、情绪控制、动机与责任等)的关键器官,如果它在幼年时受损或发育不完全,则有可能导致患者处理伦理和道德判断的功能失效,这样可能会产生“情感冷漠症”。

现实生活中,我们遭遇更多的冷漠也许是“生理冷漠”以及从而延伸出来的“家庭冷漠”、“道德冷漠”、“爱情冷漠”……这些可能缘于社会外部环境、身体疾病或生物遗传基因等因素。

且不论“情感冷漠”缘于神经器官受损、外部环境或本能反应,姑娘眼下的“冷漠症”更值得大家关注,因为姑娘在网络和电脑中的包围中成长起来,他们可能更容易患上“情感冷漠症”。

具体的表现当然是上网成瘾,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对亲情友情冷淡冷漠,因为正常社交的缺乏而没有内心体验,同时他们拙于表达,严重时对一切都漠不关心。

1 引言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会发现有些人对感情非常冷漠,即便是面临和自己有重要关系的事情,他们也很难表达出对它的情感。这种现象被解读为缺乏情感,那么对感情很淡漠是情感缺失吗?

2 什么是情感缺失

缺失是指缺乏、不足或失落,情感缺失是指心理上某种感情或情感因素被剥夺了或失去了。这种缺失可能是因为一些不良的生活经验,或者是一些对于个人心理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当一个人对感情缺乏反应或者没有表达能力时,这可能是情感缺失的一种表现。

3 情感缺失和个人性格的关系

个人性格可以影响一个人对感情的表达和反应,因此,情感缺失可能是一个人性格缺陷的一部分。一个性格开朗并且善于表达的人,可能更容易表达情感,并获得别人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一个性格内向而不善于表达的人,可能会更加抑制自己的情感,导致感情的缺失。

4 情感缺失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情感缺失可能会导致人际关系的恶化。当一个人不能表达自己的感受,他很难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在人际关系中,情感的表达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促进情感的交流和理解。然而,如果缺乏情感表达,人际关系就会变得紧张和不稳定。

5 情感缺失的治疗方法

情感缺失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治疗。例如,一些心理治疗技术如认知行为疗法和情感焦点疗法,都可以帮助一个人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此外,药物治疗如抗抑郁药也可以稍微缓解这种情感缺失。但是,要记住的是任何治疗都需要与专业心理医生合作进行。

6 情感缺失是否需要治疗

对于某些人来说,情感缺失不会导致生活和人际关系的明显影响。因此,他们可能不需要特别治疗。但是,如果一个人对情感的缺失感到不适或者觉得它已经影响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那么就应该寻求专业帮助以帮助治疗情感的缺失。

7 对感情很淡漠是情感缺失吗?

对感情很淡漠的人并不总是情感缺失。有些人可能会更多地关注理性和思考,而不太关注情感和感受。这不一定是不健康或者有害的,但是在与他人互动和交流的过程中,如果不能表达或理解情感,可能会形成障碍。

8 结论

因此,对感情很淡漠并不总是情感缺失,但如果这种淡漠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和人际关系,或者感到不适,那么就应该寻求专业帮助。情感的表达和理解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因此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并积极维护。

情绪冷漠,也称为情绪麻木,是指一个人缺乏情绪或感受情绪的能力下降的情况。情绪冷漠的具体表现可能因人而异,但情绪冷漠的一些常见体征和症状包括:

情绪表达减少:情绪冷漠的人可能会显得情绪低落或反应迟钝。他们可能不会像以前那样经常或经常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情绪反应降低:情绪冷漠的人可能不会像以前那样强烈地感受情绪。他们可能对曾经让他们兴奋或感兴趣的事物感到冷漠或冷漠。

难以共情:情绪冷漠的人可能难以理解或理解他人的情绪。他们同情他人的能力可能会降低。

动力降低:情绪冷漠的人可能缺乏追求目标或兴趣的动力。他们可能觉得自己的情绪无关紧要,或者他们的努力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社交退缩:情绪冷漠的人可能会退出社交场合或人际关系。他们可能会感到与他人脱节或无法形成有意义的联系。

重要的是要注意,情绪冷漠可能是各种潜在疾病的症状,包括抑郁、焦虑和创伤。如果您或您认识的人正在经历情绪冷漠,向心理健康专家寻求帮助很重要。

起初会彷徨,当发现情感正逐渐淡薄的时候,将会成为一个无情冷漠的人。

对所有人所有事都漠不关心,就算有些事能牵动自己的神经,但是过一段时间也就是破罐子破摔的那样子的放弃自己,不去维护所谓的朋友关系、亲戚关系,只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好像什么都与自己无关。

情感越来越淡薄原因

现在社会高速发展,都在跟时间赛跑,年轻人,为了提高收入,拼命工作和学习新知识,孩子为了将来能考更好的大学,大人拼命给他们报补习班,这样老年人也不能享受退休的悠闲生活,每天带着孙子孙女进补习班,照顾他们的生活,各自忙着各自的事,互不干扰又不可分割。

情感淡漠的人。从他的表情当中就能看出来。他没有笑容。而他的内心世界任何人都会认为他是一个冷漠的人。但是他有的时候也很热情。他会在心里从心底里,也能感受到他的热情,但是表情却很很冷,所以有的时候开心的时候,他会表现出开心的样子,但是没过多久,他就又不开心了。所以我觉得情感冷漠的人与生活的家庭环境有关。因为从小生活在不和谐的家庭,每天受到的打骂讽刺,这样他的性格就会改变。儿童时期所受的创伤也会在成年之后继续延续。所以性格决定人的幸福指数,如何改变?那就要看将来他是什么发展方向,如果在一个比较阳光,比较温暖的家庭里生活,那么他会有信心改变这种情感淡漠,他会把所有的爱都赋予这个家庭孩子。

而有的时候也会心情不好,但是他不会因为一时的不高兴而影响全家的不愉快,会调节之前的情感淡漠是有原因的,因为不开心的原生态家庭,原生态家庭呢?这是对他的影响是刻骨铭心的,童年时代在学校受到一些不公平的待遇,感觉到了社会的黑暗面,所以有的时候人生观,价值观就会改变,改变了很多他有的时候看待问题是有偏激性的,他认为这个人对他不利,连风刺带打击的,所以他就对人态度不去理他,表情也就淡漠了,

感情情感也就淡漠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情感问题,也是感情深入的一部分。淡漠表现是连着一起的情感。当你的情感处于脸上,心里从此不开心?每天检讨一下自己,如果别人做的不好,我们可以原谅,我们要大度一些,因为情感的淡漠,因为不和谐的因素促使夫妻之间产生隔阂,所以这种这种幸福感指数不是暴增?所以夫妻之间朋友之间,同事之间所有的关系,理解要和谐,要理解就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原谅对方的错误。无论是夫妻还是朋友,幸福感随时都会出现在你的脸上,因为你高兴,所以你就不计较,原因主要是有些不和谐的现象你看到了,

所以你反感,所以要想改变自己的生活,改变自己的情感淡漠,那么在情感上就要互相体贴,互相尊敬,互相理解。夫妻之间要有充分的尊敬。尊重,才会把生活继续下去,所以情感淡漠是需要有一定的付出的。

在我们周围,也许会碰到这样的人,他们对人、对事表现得很冷淡、不热心,甚至冷酷无情。这在病理心理学上叫做“情感淡漠症”。“情感淡漠”虽说也是一种情绪体验,不过这种体验大都是病态的、不健康的。

情感淡漠在表现程度上,有轻重不同的区分,情感淡漠的形成与发展原因,也包含有病理和社会心理2方面的因素在内。

在国外,现在有些青年心理学家,他们经过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后发现,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现代化社会里,有为数不算少的青年,在心理上处于“三无”的状态。

所谓“三无”,简而言之,就是无情、无力、无心(心思)。这也就是说,他们无动于衷、缺乏活力和漠不关心。这些多年专门从事研究青年心理学的专家们呼吁,生活在现代化社会里的青年,应该警惕这种心理上的“三无”状态。

一、“情感淡漠”的青年,有哪些主要表现特征

(1)从面部表情和身体姿态上,就可以看出他们缺乏生命的活力,整日里有气无力,失去了“和现实的活着的联系”。

“和现实的活着的联系”这句话,也可以翻译成为“和现实的有生命的接触”。这句话是生于波兰的法国著名精神病学家明考夫斯基的一句名言。他说的这句话,也就是中国古语“行尸走肉”、“哀莫大于心死”之意。明考夫斯基解释说,情感淡漠的人是自闭性的、自我封锁的。这类青年大部分是因为心灵上曾经遭受过种种挫折、打击或创伤,于是心灰意冷,丧失了生活的乐趣,对人对事都感到索然无味。他们的心“冷透”了,躯壳虽存、“灵魂”已无,心灵空虚至极。

(2)表现为心理上的不适应。

这是一种另外形态的情感淡漠症。在生活中通常可以看到,有些青年行为正派,并不胡作非为,但他们却有一种不由自主的强迫性病症的倾向。主要表现为,他们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原因,但却失去对于学习的热情,或者失去了对于社会的关心;他们持续地过着一种自认为“超然”的脱离现实的生活。

然而这类青年并不像精神病患者那样,他们的智力和品格相当好;他们也不像某些神经病患者那样内心惴惴不安、紧张不宁。病理心理学家认为,这种类型的情感淡漠青年一只是一种表现在行为上的障碍或阻抑,他们是神经症的“预备队员”。比如,有些青年自认为很“老练”、很“成熟”、“看破红尘”,他们斗志减退,不想靠自己的奋发努力而改变现状,他们安于现状、得过且过。

二、如何治疗“情感淡漠”

病理心理学家认为,对这类青年的“医治”是相当棘手的,比起前一种类型的情感淡漠者,更加麻烦、费力。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有办法可以使他们“死灰复燃”,重新燃烧起生命的火焰,激发起他们奋发向上、努力拼搏的精神。帮助这类青年朋友寻找回来他们失去的精神乐园,有效的途径就是“读书学习法”和“音乐治疗法”。

1读书学习法

有很多情感淡漠的青年,用读书、学习的办法,填补了他们心灵上的空虚,使他们重新振作起来、热情起来、积极起来。因而,“读书学习法”,被病理心理学家和青年心理学家们一致赞誉肯定,认为它是治疗心理空虚的一种有效方法。

为什么“读书学习法”会发挥这样大的效用?因为读书可以开阔眼界,帮助情感淡漠青年看清前进的目标,在精神上找到寄托,鼓励他们充满信心地一心投入有意义的事业上去。因而在他们养成读书习惯之后,就会改变心理上的“三无”状态,精神生活充实了,生活也就不会再显得乏味。显然,因为有了知识之后,就会找到理想这一精神支柱。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英国大哲学家培根说的“知识就是力量”的确是一句至理名言!

在黑暗的旧社会,很多杰出人物对于祖国处于忧患中也苦闷过、彷徨过。但是他们如饥似渴地博览群书,用科学的知识(包括社会科学知识,如马克思主义等)充实与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然后又用这些知识奋发有为地造福人群。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在回忆列宁时写道:“书在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一生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他从事的那种浩繁的工作当中,书给了他知识,而这些知识又被他出色地掌握住;否则,他就不可能成为我们大家所知道的那个列宁了。”

勤于读书、勤于学习,不仅可以改变心理空虚的状态,而且可以医治精神抑郁。美国有些大学举办周末进修学习班,一些不是由生理上的内脏器官性病变所引起的心理疾病患者,参加进修班学习后,用不了很长的时间就消除了诸如抑郁、头痛、心动过速等症状。这就再一次证实,“读书学习法”的确是一种有效的、非药物性的心理疗法。

2音乐治疗法

除了“读书学习法”以外,还有音乐疗法等有效地消除情感淡漠的心理疗法。比如,当你因各种原因而心灰意冷、悲观失望,精神萎靡、意志消沉,彷徨怅惘、寂寞空虚的时候,你可以时常听听进行曲那样宏伟奔放的旋律,它会给你带来充实同勇气、希望和力量。

上面是从病理心理学角度来分析情感淡漠问题的,下面让我们再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做分析。

1964年3月14日,美国《纽约时报》报道了一则杀人消息:一位年轻妇女夜晚在纽约昆士区自家住宅附近被杀害。由于被杀者奋力抵抗,谋杀者延续用了半个多小时才将她杀死。事后调查四邻有38人曾听到她的呼救声,但无人相助,甚至无人报警。这件事引起了美国舆论界的重视,成为社会心理学家研究的重要案例。为什么见死不救,“无人相助”?这可能有许多复杂的因素,但是旁观者的“情感淡漠”以至“冷酷无情”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1983年5月24日,我国《光明日报》报道了一则牺牲自己、抢救别人的消息:1983年4月11日,福建省建阳县徐市公社中心小学的乡村女教师冯细珠,当一阵罕见的龙卷风席卷而来,教室就要倒塌的时候,她用双手紧紧地撑住大门,结果,学生们脱险了,而她却献出了年仅31岁的生命。而2008年“5·11”汶川地震中涌现的舍己为人的事迹更是数不胜数。这种舍己救人的精神,同前述某些人见危不救的淡漠情感,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两种社会制度,给人们带来了两种不同的社会心理。情感淡漠以至冷酷无情,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几乎成为一种流行的社会通病。

上面讲的这些,是作为一种社会思潮的大众社会心理来分析的。毫无疑问,这是我们必须清醒看到的一个大前提。可是,从心理健康学的角度来观察,为什么在同样一种社会制度下,比如说在我们的周围环境里,大多数的人富有同情心和利他精神,而有些人却情感比较淡漠以至冷酷无情呢?

三、“情感淡漠”的原因分析

有些病理心理学认为,淡漠是一种对挫折的退缩式的心理反应。通常人们在遭到挫折的时候,先是表现为“攻击”反应;如果攻击反应失败,或者由于攻击反应而招来更大的挫折时,就会表现为“逃避”反应;如果不能逃避,就会表现为“淡漠”以至“无情”的反应。

攻击—逃避—淡漠(或无情),这3种不同的对挫折的反应方式,究竟采用哪一种?这决定于当事人所面临的不同的具体情境,以及和它们不屈的效果。因此,这3种不同的对待挫折的反应方式,并不是从强到弱地必经的3个步骤。在日常生活里,我们会发现,对待同样的挫折,有的人采取攻击方式,有的人采取逃避方式,而有的人则采取淡漠以至无情的方式。

说起“淡漠”和“无情”来,似乎是对挫折情景漠不关心、甘心退让、无动于衷,没有什么愤怒的情绪。其实不然,淡漠只不过是把愤怒暂时地压抑下去,用“间接方式”表现出来罢了。可以说,淡漠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无言的反抗”、“消极的抗议”。

应该说,引起淡漠情感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并不限于我们在开头所讲的那两种类型,实际上还包含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背景的多变量因素在内。因而单纯地从生理上或心理上查找原因还是很不够的。因而,我们不仅应该运用病理心理学的知识,也同时应该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去分析情感淡漠青年的心理特点,及其形成与发展的真实奥秘。

国外有一位病理心理学家叫做金布尔,他在1963年提出,下列一些人容易产生淡漠反应:①长期遭受挫折的人;②处于无助和无望状态的人;③有心理上的恐惧和生理上痛苦的人,④心理上既不能攻击也不能压抑的人。

这4类人在情感上容易产生淡漠的共同性基因,还是由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对他们的心理产生了巨大而又深刻的影响所造成的。情感淡漠以至冷酷无情是有强烈的社会性和阶级性的。一个人是否产生淡漠行为,那是取决于他(她)的道德水平和道德信念的。说到底,淡漠行为的核心是保护个人、保护自我。

我们如若仔细深究便会发现,情感淡漠的人并不是真的“与世无争”、逃避退缩;如果碰到个人自身的利益受到损害时,他们并不全然表现为淡漠。上面讲的那桩美国纽约昆士区惨案发生后,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达利等人立即着手进行了调查。他把淡漠的旁观者当时的心理活动,归纳为下面4种:①害怕暴徒用刀子捅自己;②怕参与干涉后,法院要自己去作证,这样一来,就会费去许多时间或产生其他牵连;③由于是突发事件,思想准备不足;④也许是一场虚惊,并无其事,自己贸然去救人,太冒失,会被人笑话。

实际上很明显,这桩杀人惨案冷漠无情的“旁观者”(他们当时都听到了年轻妇女的呼救声)所申述的4大类见死不救的理由中,③和④只是一种借口;②是次要的;①才是主要的、真实的原因。也就是说,袖手旁观、见死不救的淡漠行为的基本原因,是保护个人,“怕暴徒用刀捅自己”。

不过,也有些情况和兆头,值得人们深思。比如说,近几年来,我国法律咨询工作者,在总结父母不负责任地离婚,从而给子女带来了不良影响中发现:父母离婚的子女,因为缺少家庭温暖,而对人生和社会抱冷漠态度,对人缺少必要的信任,他们大多数性情孤僻古怪,道德感不强,要么对什么都漠不关心,要么粗野无礼,缺少应有的教养。这种情况尽管是少数现象,但也不能不引起社会上的足够重视。

因此,为了消除有些青年的情感淡漠,不仅希望他们本人保持心理健康;同时也要向广大的父母、教师和全体社会成员呼吁:要尽力创造使青年人感到温暖、安全,受尊重、有希望的有利环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826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