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厌学和本博士:
“成绩提不上,同学不聊天,学业压力增大”从你的文字中,看起来是抑郁、焦虑的问题,隐隐觉得你内心的愤怒。
躁郁症躁郁症一般指双相障碍,因此而引起了躯体化症状的情况并不少见。
我们管心营是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处理过很多和你有类似情况的来访者,他们都是因为厌学引发心理问题,没有及时处理才进一步导致后续心理问题的恶化。
你的问题还是蛮复杂的,我们也不指望一个提问就帮你解决所有问题,哪怕是你线下来咨询我们也不太可能一次帮助你解决问题,也是多次咨询一点点解决问题。
其他的提问也是一样,我们也是一次解决一个问题,这次我们看了一下,目前你的比较需要重点解决的是“躯体化症状”的问题,失眠问题、精神状态问题,本质还是身体感受的问题。
下面管心营就从下面三点来给你解答。
什么是躯体化症状?
为什么会有躯体化症状出现?
躯体化症状会有什么影响?
什么是躯体化症状?
躯体化症状,简答来说就是一个人本来是情绪问题,或者心理障碍,但是没有以心理症状的方式表现出来,而是转换为了各种躯体症状表现出来。
我们之前遇到一个高一的学生,对数学“过敏”,只要周末一去数学补课就会身体不舒服,周六早上的课,从周五晚上开始就打喷嚏、浑身起小红点,最后发展到看见数学就感觉全身都痒。去医院检查,医生又说没有任何问题,只要上完数学课,一个午饭的时间“病”就自动好了。
还有一个女生,只要一上体育课,双腿就失去知觉,去医院检查也没有任何毛病。
遇到一个最严重的是一位四十多岁的妈妈,只要丈夫或者女儿不顺她的意,她就会神奇地出现哮喘症状。
这种躯体化的症状,并不是装出来的,也不是无病呻吟,而是自然而然出现的,具有比较强的暗示性和波动性。
比如,那个双腿失去知觉的女生,因为跑得太慢经常被指责,而当她被指责的时候,就会不知所措,站在原地不动。于是每次上体育课的时候,她在潜意识中复现了哪种不知所措、站在原地不动的感觉,双腿“回应”了她的念头。
躯体化的症状可能来自于父母传递的一个脚本——“禁止感受”。
父母禁止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孩子哭泣的时候,父母就会说“你不许哭”。
如果父母的感觉都隐藏起来的话,小孩就会学到“不准有感觉”。
有时候在一个家庭里,可能会限制所有的感觉都不能表达,但大部分情形下,只会限制某些特定的感觉,而允许其他感觉——
“不准觉得生气”、“不准觉得害怕”等等的表达。
有时候这个信息会被解读为“可以有某种感觉,但是不能表现出来”。
有时候这个信息会更强烈,连感觉都不能有。
比如,小男孩常常反复被提醒,“男孩不准哭”或是“要坚强一点”,
这些话隐含的意思就是:
“不准觉得伤心”、“不准觉得害怕”。
在有些家庭里,“不准有感觉”的意思,是指“不准有身体的感觉”。
这种禁止信息来自婴儿很小的时候,如果信息很强烈的话,成人以后会造成某些很严重的问题,例如被禁止有饥饿感的小孩,长大后可能发展出厌食症。
有些沟通分析师认为,某些精神病的根源就是“不准有身体的感觉”这个禁止信息。
有些父母会传递这样的信息:“不准照你的感觉,要照我的感觉。”
比如母亲对小孩说:
“我饿了,你想吃什么”或是“我好冷,你把毛衣穿起来。”
当孩子吃饱了,还是被强迫继续吃东西的时候,可能就会出现呕吐;当孩子不冷,被父母逼着穿衣服的时候,孩子就只能通过“生病”来拒绝了。
医院里面每年都有,因为穿衣服过多而脱水的孩子,但是很少有穿衣过少而严重生病的孩子。
所有的躯体化都具有一定的暗示性,最常见地方就在于成绩上面。
我们管心营关注在厌学方面,我们有认真的观察过家长对于孩子成绩的反应。
假如这个孩子成绩全部都很差,家长会认为孩子是学习能力的问题,也就是会认为“这个孩子没有救了,他就是比较笨。”
而孩子也真的如同家长期待的一样,无论是在学业上,还是在生活上,都表现得很愚笨、缓慢。但是在家长看不见的地方,表现得很机灵,比如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完全是另外一幅面孔。
假如这个孩子偏科,家长就会认为这个孩子是学习态度的问题,家长则会经常向孩子传递一些负面的暗示。
比如,家长在辅导孩子作业的时候,对孩子说“你看看题目,这是多少?你是看不见吗?这么简单的题目,你为什么就不能认真的看呢?”
然后孩子也真的如同家长期待地一样,检查出来了近视。
或者像另外一位家长总是对孩子说“这里我都讲了好多遍了,你是不是听不见?你是聋了吗?”
结果这个孩子一上英语课就好像失聪一样,听不见了。
在我们国家的文化中,讨厌学习、畏难情绪、娱乐活动都是被主流文化厌恶的,所以我们管心营经常遇到孩子们内心是有苦说不出,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痛苦,这些说不出口的话只能通过身体表达出来。于是躯体化这个人人都会的“天赋技能”,就回应我们内心的愿望,便启动了。
躯体化症状背后是有潜台词的。
比如,对数学过敏的孩子,他想说的是“我讨厌数学,但是我直接表达的话,会被家长指责”。——于是他过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那个哮喘的妈妈,内心想说的是“凭什么听你们的?我不想当一个贤妻良母了,我好生气啊,但是我生病的话,你们就没有办法了吧?”——她通过哮喘来把愤怒的情绪传染给别人。
回到最后,我们可以发现躯体化症状本质还是关系的问题,正常的表达途径被堵住了,只能通过身体表达出来。同样的,你的躯体化问题也是如此,你可以思考一下,是不是平时就没什么人听你说话,你的感受无法通过正常的办法表达出来,所以只能通过身体表达出来。
家长会经常遇到一个问题,婴儿经常哭。婴儿不会说话,只能用哭表达情绪,饿了哭、病了哭。不舒服了哭,心情不好也哭。那一岁宝宝不停的哭闹是什么原因呢?
1、感冒
患感冒的宝宝半夜容易醒来哭闹,因为感冒可造成宝宝的呼吸道阻塞及全身的不适,应对症处理,尽快缩短病程,减轻症状。多给宝宝喝热水,喝新鲜果汁,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用减轻鼻堵的药物。侧卧的睡眠方式,更适合感冒的宝宝。
2、发热
宝宝在发烧时会不断哭闹。父母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应用解热的方法或解热剂,给宝宝尽早解热,进行降温护理,以免引起。
3、长牙期的疼痛
宝宝从5个月开始长牙,到2岁半长全,宝宝会因为长牙带来的不适而哭闹。应注意观察宝宝的脸颊、下颏,如果有明显的口水红疹、、触痛及轻微发烧等,就要考虑是否有长牙疼痛困扰着宝宝,可以采用局部冷敷的方法缓解宝宝的不适。待宝宝牙齿长出后,睡眠会自然好转。
4、憋尿而哭闹
有的宝宝,尤其是男宝宝,因憋了尿膀胱饱满的刺激使宝宝感到不适,于是宝宝就会表现为睡觉不踏实、来回翻身、伴哭闹。解尿后,宝宝就会继续安静地睡觉。不要在宝宝临睡前半小时给宝宝进乳、水太多,要掌握宝宝解尿的时间规律,也可以主动在一定时间,提前给宝宝换尿布或把尿,这样就可以有效减少宝宝因排尿引起的哭闹。
5、鼻塞
宝宝常会出现吃奶时的鼻塞,尤其是刚出生不久的宝宝,或是感冒了的宝宝。鼻腔中有大的鼻痂,会使鼻腔阻塞,迫使宝宝用嘴呼吸。这样,干燥的空气刺激咽部,造成咳嗽等不适,就会引起宝宝突然大哭。用清水滴注或用器具清理鼻腔,软化鼻痂,清除鼻腔中的阻塞物后,宝宝才能顺利地吸吮,继续安然入眠。
6、肠道疾病
在炎热的夏、秋季节,经常会因为吃了引起宝宝过敏或腹部不适的食物,宝宝会在夜间焦躁不安,甚至哭闹。此时要注意宝宝的腹部有无胀气,包块,拒按,大便等的情况,父母应立即带宝宝去医院。
7、夜间温度不适
室内温度最好不要超过24℃,太热或太冷,或穿的、盖的过多,使宝宝在睡眠中烦躁或把被子蹬掉,继而感觉寒冷,也会导致宝宝出现哭闹。
8、空气中有刺激物或噪音
卧室中的刺激物,可能使宝宝的呼吸道发生过敏、阻塞,因而发生哭闹。刺激物可来源于香烟味、、驱蚊花露水、油漆等。当宝宝处于浅睡眠阶段,或者处于从深睡眠进入浅睡眠的过程中,凡是突然的、音量大的、不熟悉的声音,均可以惊醒宝宝,引起哭闹。
由于妈妈或看护人的突然离别、更换,造成宝宝情感上的不安全感、焦虑情绪,就会出现不明原因的半夜啼哭,监护人需多拍拍、抱抱,亲切地小声说话安抚宝宝,使宝宝尽快适应新的环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