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丁·阿利吉耶里的个人经历故事小传

但丁·阿利吉耶里的个人经历故事小传,第1张

但丁·阿利吉耶里(1265~1321年),意大利最伟大的诗人,也是世界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出生在佛罗伦萨一个属圭尔费党的小贵族家庭,少年时学习过语法、修辞、数学、音乐等功课,并自学写作诗歌,而且很快显露出非凡的艺术天才。但丁青年时代的作品主要有爱情诗,他把这些诗献给心爱的女子贝雅特里齐。贝雅特里齐被诗人视为上帝派到人间、启迪他灵魂的天使。成年后,但丁潜心研究神学与哲学,他认真阅读波伊提乌、西塞罗、亚里士多德,以及托马斯·阿奎那的作品,并开始创作隐喻训世诗。通过丰富的创作实践、广泛的阅读和深刻的研究,但丁打下了系统而坚实的文化基础,为后来创作的升华准备了必要条件。政治斗争对但丁的性格与思想的形成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丁青年时代积极从事政治斗争,加入了圭尔费党,并参加了反对吉伯林党的战争。胜利后,佛罗伦萨的圭尔费党分裂成“黑”“白”两大政治派别。当时的教皇博尼法齐乌斯八世为把自己的势力扩展到托斯卡纳地区插手两派斗争。但丁反对教皇于涉佛罗伦萨内政。由于“黑派”赞成教皇的干涉,企图借助教皇的力量打倒“白派”,但丁不得不向“白派”靠拢。1301年,在教皇的唆使下,法国军队南下意大利,帮助“黑派”夺取佛伦萨政权;但丁与其他“白派”领袖被流放。流放生活开扩了但丁的眼界,他的视野从佛罗伦萨的派别之争转向维护整个天主教世界的安宁和秩序。他决心与教皂及其支持者斗争到底,并发誓将满身荣耀地返回故乡,否则永远在外,死不回头。这一决心是推动但丁后半生努力奋斗、完成文学巨著——《神曲》的巨大动力。1321年9月13日,但丁客死于拉文纳城。

《神曲》是一部“俗语”隐喻训世叙事长诗,以较通俗的三行诗体写成。全诗分《地狱》、《炼狱》、《天国》3部,每部33歌,加上序曲,一共100歌,14000余行。序曲中,但丁设想自己35岁那年迷途于一个黑暗的森林(隐喻整个人类的迷途),并于黎明时遇见3只野兽:豹,象征*欲;狮子,象征傲慢;饿狼,象征贪婪(天主教三大美德——禁欲、谦逊、贫寒的死敌)。但丁无法战胜这些恶敌,走出森林。这时,古罗马诗人维吉尔(象征帝国与理性)出现了,他受但丁已死去的青年时代的恋人贝雅特里齐的委托,前来解救但丁,引导他走出迷途,并游历地狱和炼狱。然后,再由贝雅特里齐(象征神学、教会以及上天的恩赐)亲自将但丁引入天国,瞻仰上帝、天使、众圣及天国光彩景象。《地狱》、《炼狱》、《天国》三部以《地狱》篇最为丰富多彩,动人心弦,最能使人联想到人生的悲惨。地狱是一个可怖的、同时又充满了人情味的王国,那里的幽灵在黑暗与绝望中挣扎。他们仍被人世间的感情和欲望所迷惑,眷恋着以往的生活。但丁设想北半球是大陆,地狱的入口在大陆的中心点耶路撒冷,最底层是地心。地狱的形状仿佛一个从上向下逐步缩小、并有很多台阶的体育场,它共分九层,外加地狱前庭。未受基督教洗礼者、贪色者、饕餮者、贪婪者和挥霍无度者、愤怒者、异端教徒、 者、骗子、叛徒等的罪恶灵魂,按照生前罪孽大小,分别在各层接受不同的惩罚。但丁对《炼狱》的描写远不及《地狱》那样生动,《炼狱》没有《地狱》那么多与人间生活紧密联系的具体故事。这是因为在炼狱中,人的感情已经淡漠,人世间的事情已逐渐遥远。《炼狱》的气氛不再是可怕的、使人压抑的,而是温和的、平静的。尽管惩戒仍很严厉,但人们知道,经过痛苦之后,便是上天安排好的永恒的幸福。但丁所设想的炼狱是一座位于南半球大海之中的高山,它恰与北半球的地狱相对称。炼狱分七级,加上炼狱山脚和山顶的“伊甸园”共九层。生前犯有过错、但临终时忏悔了罪过、可以得到宽恕的灵魂,按人类七大罪过倾向(即傲慢、嫉妒、愤怒、怠惰、贪财、贪食、贪色),分别在各层接受改造,然后升上山顶的“伊甸园”,再在“莱特”河和“崖屋诺爱”河中洗涤净身后,升入光明的天国。《天国》比《炼狱》更缺少对具体人物的生动描写,因为它的主要目的是宣扬天国的整体和谐和众圣所享受的神奇的安宁,所以不可能再有人的感情波澜和对尘世生活的眷恋。但丁以托勒密的天文学理论为依据,将天国分为月亮天、水星天、金星天、太阳天、火星天、木星天、土星天、固定星群天和水晶天九重,并形成九个透明的、围绕着固定的地球旋转的同心圆圈。九个圆圈的运转,一圈比一圈快,因此,离地球最远的第九重天转动得最快。天国中的灵魂全部居住在九重天之上的天府。他们按照在人间所建立的功德,分成各个等级,不同程度地接受上帝的光辉,享受瞻仰上帝圣容的幸福。为了使人们分清天国的等级,天国居民们下到九重天之中,与但丁会面,并向他介绍天国的神奇状况,讲解许多深奥的道理。

(1)真情安慰对方。当对方情绪不好,或与自己发生误会时,一定要真挚地安慰开导,以求解除误会,增进友谊和爱情。

(2)注意倾听对方。在听对方讲话时,千万别粗暴打断或不耐烦去干扰。要尊重对方,这样会留下美好的印象。要让别人知道你对恋爱的对象的敬重。大家对你们爱情的羡慕和肯定,将对你们幸福结合有益处。

(3)多一些安慰与鼓励。当对方工作有成绩时,要及时予以鼓励。工作中出现了挫折和困难,更要多多安慰。对方此时是多么想找一个亲近的人诉说和寻求支持啊!但此时别以为对方应理所当然地为自己做什么事。否则,希望将变成失望。

(4)有爱讲出来。男方要用语言和行动来经常地表示自己已爱女友。有人以为,反正爱不爱对方都知道。应该明白,由于差涩,女友时常会故意不语,或娇嗔地说些意不从心的回答。男人常爱对恋人说:“你真好!”“你多么聪明!”而女人常爱对恋人说:“你真坏!”“瞧你那傻样!”男人难道能够怀疑恋人纯真的情感吗

(5)适当展示自己。要让对方知道你是聪明的、既懂生活又富于真挚感情的热情恋人。同时,要诚实,因为生活的美满取决于男女双方的诚实。真正的爱情不能虚情假意,微不足道的谎言也能造成误会。误会将导致双方感情的波折。

(6)要有宽容大度的胸怀。宽恕含蕴着力量和热情。它能使有裂痕的感情恢复如初,使人感到温暖和得到安慰。想追求恋爱幸福的男女朋友们,必须要有个宽以待人的胸怀。有了宽恕,就会很少嫉妒。嫉妒这种情感如魔鬼般伤人。这种感情可把恋爱双方毁掉。尽管克制不易,但要努力做到。有人说,爱才会产生嫉妒,这有道理。谁能容忍己所爱的人倒向别人怀抱呢但仔细想一下,如果不是被迫而是对方自愿,或是自己误会了,那么,内心嫉妒又有什么好效果呢!爱情的月的不仅在于占有对方。爱恋对方,从一定意义上讲,爱恋对方就应保证对方有自由的权利。让我们看看中外名人的爱情吧!这些人类精英们的爱情事迹中都蕴藏蓄积着人类最伟大的自由。

(7)注意细节。从许多许多事例来看,引起恋爱双方不和的往往不是什么大事,相反却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比如,该办的事总是没办,该说的话没有说给对方听,不体贴对方的心情等等。

《神曲》中的重要出场人物之一,甚至可以说但丁是为了贝雅特丽齐而写的神曲,在但丁的一生中,她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神曲》中不断提到的这位圣女,她曾是是但丁的恋人。但丁对她的爱是一种精神上的爱情。传说在但丁九岁的时候,见到一位小姑娘。小姑娘的名字就叫贝雅特丽齐。他第一次见到贝雅特丽齐,心中就油然地萌发出一种异样的情感,一种爱慕之情。后来,但丁在他的诗集《新生》中曾描写他九岁时见到贝雅特丽齐时的感情:“这个时候,藏在生命中最深处的生命之精灵,开始激烈地颤动起来,就连很微弱的脉搏里也感觉了震动。” 然而诗人对这位女子的爱并非是世俗的爱,而是一种纯粹的精神上的,就像基督徒对圣母的虔诚的爱一样。这种爱陶冶他的情操,洗涤他的灵魂,使他的心智得到一种升华。这是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和道德力量,使他变得更纯洁,更高尚。八年以后,但丁又一次在佛罗伦萨街头(具体说是在阿尔诺河的一座桥边)见到了贝雅特丽齐。他的心再次剧烈地跳动,感情再次受到猛烈地冲击。关于这一次相见,有很多画作留传至今。但丁第二次见到贝雅特丽齐时。她穿着浅色的长裙,深褐色的衬衣,手上拿着一枝美丽的玫瑰花。但丁惊呆了,不知怎样开口,她给他留下了一种震撼心灵的印象。后来,贝雅特丽齐嫁了人,没过多久,在1209年就去世了。但丁感到非常悲哀,他把自己对贝雅特丽齐表示怀念的诗歌和散文串联起来,写了一部散文和抒情诗相揉合的作品——《新生》。在以后的很长时间里,但丁不能静下心来读书和写作,就像诗人自己在《神曲——地狱篇》第二章中通过卢齐亚之口说出的那样:“上帝的真正的赞美者贝雅特丽齐呀,你为什么不去救助那个那样爱你,由于你而离开了凡庸的人群的人哪?……”但后来他终于明白,这样下去他只会更消沉,沉迷于对贝雅特丽齐的悲哀之中,这是和他对贝雅特丽齐的爱不相称的。他感到要振作起来,决定开始认真写作。他要从感情的世界跳跃到哲学的世界,他要去探索人性完善的道路,去探索意大利在政治上,道德上复兴的道路。他要把自己创作的成果作为礼物奉献给他钟爱的贝雅特丽齐。于是他开始写作《神曲》。我们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他对贝雅特丽齐的真挚崇高的爱情,他是不可能写出《神曲》的。贝雅特丽齐对但丁一生的作用是无可估量的,也正因为如此,但丁游历地狱。炼狱时,有一位古罗马的诗人维吉尔作向导。但丁尊称他为自己的导师,智慧的海洋。维吉尔引导但丁游览了地狱和炼狱,而在到达天堂的第一重天时便悄无声息的离开了,接下来的指引者就换成了委托维吉尔救助但丁的贝雅特丽齐。通过《神曲》这样的安排我们可以从中看出诗人在哲学的引导下凭借理性认识罪恶,悔过自新成为一个全新的人,又通过信仰的途径和神学的启发认识真理,达到洁净自身的境界的过程。同时也可以从侧面感觉到贝雅特丽齐对但丁一生的影响。

  作为贝雅特丽齐本人来说,也许她跟本就不知道但丁对她的爱有多么深沉。因为前面已经说过,但丁对她的爱,是一种纯精神上的,相当于柏拉图式的爱情。而在《神曲》中,贝雅特丽齐在但丁的描述下成为了上帝派来的使者。对但丁来说,她就是一位真正的天使。间接的来看,贝雅特丽齐在但丁心中的地位甚至比荷马,维吉尔等诗圣都要高。因为当但丁“迷失在人生的中路”时,是维吉尔来拯救的他。而维吉尔又说他是遵从了贝雅特丽齐的意愿来引导他的,可以说在《神曲》里,贝雅特丽齐的地位仅次于那位“三位一体者”了。

但丁·阿利盖利(即但丁·阿利基埃里)出生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一个没落的城市贵族家庭,生于1265年,按他自己在诗中的说法“生在双子座下”,应该是5月下旬或6月上旬。5岁时生母去世,父亲续弦,后母为他生了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 [2]  。其父因家道中落,长期经商。

但丁的生平记载很少,但写作的人很多,有许多并不可靠,他可能并没有受过正式教育(也有人说他在波隆那及巴黎等地念书),从许多有名的朋友兼教师那里学习不少东西,包括拉丁语、普罗旺斯语和音乐,年轻时可能做过骑士,参加过几次战争,20岁时结婚,他妻子为他生了6个孩子,有3子1女存活。

当时佛罗伦萨政界分为两派,一派是效忠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齐柏林党派,另一派是效忠教皇的盖尔非党派,1266年后,由于教皇势力强盛,盖尔非派取得胜利,将齐伯林派放逐。盖尔非派掌权后1294年当选的教皇卜尼法斯八世想控制佛罗伦萨,一部分富裕市民希望城市的独立,不愿意受制于教皇,分化成“白党”,另一部分没落户,希望借助教皇的势力翻身,成为“黑党”。两派重新争斗,但丁的家族原来属于盖尔非派,但丁热烈主张独立自由,因此成为白党的中坚,并被选为最高权力机关执行委员会的六位委员之一。他有一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1301年教皇特派法国国王的兄弟瓦鲁瓦的卡罗(Carlo di Valois)去佛罗伦萨“调节和平”,白党怀疑此行另有目的,派出以但丁为团长的代表团去说服教皇收回成命,但没有结果,果然卡罗到佛罗伦萨后立即组织黑党屠杀反对派,控制佛罗伦萨,并宣布放逐但丁,一旦他回城,任何佛罗伦萨士兵都可以处决烧死他,从此但丁再也没有能回到家乡。

1308年卢森堡的亨利七世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预备入侵佛罗伦萨,但丁给他写信,指点需要进攻的地点,因此白党也开始痛恨但丁。1313年亨利去世,但丁的希望落空。

1315年,佛罗伦萨被军人掌权,宣布如果但丁肯付罚金,并于头上撒灰,颈下挂刀,游街一周就可免罪返国。但丁回信说:“这种方法不是我返国的路!要是损害了我但丁的名誉,那么我决不再踏上佛罗伦萨的土地!难道我在别处就不能享受日月星辰的光明吗?难道我不向佛罗伦萨市民卑躬屈膝,我就不能接触宝贵的真理吗?可以确定的是,我不愁没有面包吃!”

但丁之墓

但丁在被放逐时,曾在几个意大利城市居住,有的记载他曾去过巴黎,他以著作排遣其乡愁,并将一生中的恩人仇人都写入他的名作《神曲》中,对教皇揶揄嘲笑,他将自己一生单相思的恋人,一个叫Beatrice的女子,25岁就去世的美女,安排到天堂的最高境界。

但丁于1321年客死他乡,在意大利东北部腊万纳去世。

但丁的作品基本上是以意大利托斯卡纳方言写作的,对形成现代意大利语言以托斯卡纳方言为基础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因为除了拉丁语作品外,古代意大利作品只有但丁是最早使用活的语言写作,他的作品对意大利文学语言的形成起了相当大作用,所以也是对文艺复兴运动起了先行者的作用。

创作经历

但丁早年曾师从著名学者布鲁内托·拉蒂尼,系统学习拉丁文、修辞学、诗学和古典文学,对罗马大诗人维吉尔推崇备至。在绘画、音乐领域,但丁也造诣不凡。此外,但丁精心研究神学和哲学,古代教父圣·奥古斯丁的思想对他影响尤深。

但丁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爱情,在其文学创作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那是在他的少年时代,他随父参加友人聚会,遇上一位名叫贝阿特丽切的少女。少女的端庄、贞淑与优雅的气质令但丁对她一见钟情,再不能忘。遗憾的是贝阿特丽切后来遵从父命嫁予他人,婚后数年竟因病夭亡。哀伤不已的但丁将自己几年来陆续写给贝阿特丽切的三十一首抒情诗以散文相连缀,取名《新生》(1292-1293)结集出版。诗中抒发了诗人对少女深挚的感情,纯真的爱恋和绵绵无尽的思念,风格清新自然,细腻委婉。

这部诗集是当时意大利文坛上“温柔的新体”诗派的重要作品之一,也是西欧文学史上第一部剖露心迹,公开隐秘情感的自传性诗作。

流放初年,但丁曾写了《飨宴》(1304-1307)和《论俗语》两书,前者希望以道德和知识消除各城邦之间与城邦内部各派之间的倾轧、攻伐;后者则批驳只重拉丁语、轻视意大利语的倾向。这不仅表明但丁超越了狭隘的党派偏见,以理性意识思考民族现实与未来的胸襟,而且显示出他对民族语言文化的重视,这对意大利文学的发展意义深远。

但丁有诗人的柔肠与激情,也有学者的锐利与智慧,他是当时最杰出的语言学家之一,又是在时代激流中冲浪的政治家,这是博大精深的《神曲》问世的基础。

个人生活

编辑

1.一次,但丁出席威尼斯执政官举行的宴会。听差捧给意大利各城邦使节的都是一条条肥大的煎鱼,给但丁的却是很小很小的鱼。

但丁没有表示抗议,也没有吃鱼。他用手把盘子里的小鱼一条条拿起来,凑近自己的耳朵听,好像听见了什么,然后再逐一放回盘子里。

执政官见状,很奇怪,问他在做什么。

但丁大声说道:“几年前,我的一位朋友逝世,举行的是海葬,不知他的遗体是否已埋入海底,我就挨个问这些小鱼,看它们知不知道情况。”

执政官问:“小鱼说些什么?”

但丁说:“它们对我说,它们都还很幼小,不知道过去的事情,让我向同桌的大鱼们打听一下。”

执政官听后哈哈大笑起来,吩咐听差马上给但丁端一条最大的煎鱼来。

2.但丁年轻的时候,喜欢在他的家乡翡冷翠(佛罗伦萨)的广场上仰天枯坐。尤其是在仲夏之夜,他常常伴着满天的星斗坐到天明。这个孤独的青年诗人有着十分惊人的记忆力。

一天晚上,有个陌生人径直向但丁走去,躬下身说道:“久仰您的诗名,知道您是翡冷翠的骄傲。在下承诺回答一个问题,但苦于自己学识浅薄,无法解答,特请先生襄助。我要回答的问题是:世上最好吃的东西是什么?“鸡蛋。”但丁脱口而出说。那人点点头走了。几年之后的某一天,但丁仍然坐在那个广场上仰望星空,还是那个陌生人走上前去,继续数年前的对话:“那么,如何烹调呢?”但丁看了来人一眼,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放一点盐。”

3.佛罗伦萨无名氏曾对但丁在圣波罗科洛街区的生活进行过记录,其中一段是这样的:“有个贝拉夸是佛罗伦萨一个公民,手工业人,制作诗琴和吉他的琴颈,是从未有过的最懒惰的人。据说,尊师(指但丁)也许与他很熟;因此,一天,尊师拿他取笑,贝拉夸引用亚里士多德的话来答复他:‘坐着,心神平静,灵魂就会有许多知识。’尊师就此回应他:‘确实,倘若一个人坐着就能成为智者,无怪乎从没有任何人比你更有知识了。’”

个人作品

编辑

爱情诗歌《新生》

哲学诗歌《宴会》

抒情诗《诗句集》

长诗《神曲》(全书包括三部:《地狱》《炼狱》《天堂》) [3] 

拉丁文文章《论俗语》

政论文《王国论》

拉丁文诗歌《牧歌》

但丁的被收集的《书信集》

个人思想

编辑

伦理思想

但丁雕塑像

恩格斯对但丁的论断一直是我国学界研究但丁的经典性依据:“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但恩格斯这一富有诗性的论断却在学界形成了一个刚化不变的传统。

人们在但丁及其代表作《神曲》中反复挖掘着这样两类事物:一类属于旧时代的痕迹,例如将象征理性与哲学的维吉尔排斥在天国之外,杨周翰先生在《欧洲文学史》中便指出,“认为信仰和神学高于理性和哲学,这完全是但丁作为中古诗人的偏见”;另一类属于新时代思想的萌芽,亦即《神曲》在许多场景中表现出的人文主义意识。

人类的信仰与理性、哲学与神学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关系,它既不是孰高孰低的简单比较,也不是互不相容的二元对立,而是一种精神取向的相互联系与相互渗透。因此,将但丁对理性与信仰关系的表述一勺烩入“中古诗人的偏见”,这未免对但丁缺少了辩证的分析。维吉尔未能进入天国,并不能说明但丁思想中有“信仰和神学高于理性和哲学”的“偏见”,因为但丁在《神曲》中仍将其同时代巴黎大学的西基尔博士引进了天堂,而西基尔正是“肯定理性真理,对抗信仰真理,主张哲学独立于神学,以摆脱神学的束缚”,倡导了这个时代“理解而后信仰”的思潮,强调了人的理性。

在学界颇有影响的另一个观点,是将但丁在炼狱中对净罪行为的礼赞一概说成是“中世纪陈腐的原罪说以及灵魂拯救思想”,这显然也对但丁及基督教伦理思想缺少具体的分析。原罪与灵魂拯救思想只是在极端的意义上才会走向禁欲主义并导致对人类现世幸福的否定。而但丁的态度决非如此简单,他固然在《神曲》中赞颂人们的净罪行为,但他对人类的现世幸福也是同样关注的,他的《帝制论》反复表达的就是“给尘世带来幸福”的思想;另外,我们也必须看到,原罪与灵魂拯救说在伦理学意义上仍对人类有着相当重要的价值:它强调了传统的伦理观念对人自身欲望的约束,使人与人之间拥有了面对同一个上帝时的最高诚信。

历史的交替总要表现出对前一个时代的否定,而这种否定只能是辩证的否定。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但丁所展现的所谓“旧时代”的内容全然归于谬误,而应当认真思考一下其中的价值。但丁思想中确有两个时代的种种印痕,然而他更有一个前后统一的思想;他的作品所表现的内容主要涉及的是对人类的行为价值的估量,这使他更像一个哲学的或伦理的诗人,因此我们提出从伦理学角度来把握他。

《神曲》叙事起点的选择是耐人寻味的:这个构思宏伟的梦幻历程始于1300年,现实中的但丁此时正处在人生的巅峰时期,他作为诗人和哲人在佛罗伦萨享有广泛的美誉,他在这一年里达到了自己从政生涯的最高阶段;不过,但丁的从政经历说明他实际上是一个严肃的伦理思想家,而不是一个佛罗伦萨政客,他总是把合理性奉为行为的准则。

《神曲》序曲中的但丁同样表现出伦理思考的特点:他成了一个被那象征性的三兽困在幽暗森林里的迷惘者,他不能登上那“一切欢乐的开端和原因”的“令人喜悦的山”(il dilettosomonte ch e principio e cagiondi tutta gioia),亦即不能追求“现世幸福”(田德望语);他放弃这一追求,是因为畏惧那三兽,亦即不愿成为肉欲、强权和贪婪的牺牲品,这实际上表现了但丁的自我约束,因此,但丁对三兽的畏惧实际上是一种伦理层面上的畏惧,他决不肯让欲望来主宰自己的灵魂。

但丁所表现的迷惘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与普遍意义,因为它象征了中世纪末人们的伦理疑惑;他的《神曲》便表达了“个人和人类怎样从迷惘和错误中经过苦难和考验,到达真理和至善的境地”的主题,从而使这部文学作品同时也成了一部形象的伦理学专著。

剑桥大学意大利文学专家帕特里克·波义德(Patrick Boyde)在《但丁〈神曲〉中的人类罪孽与人类价值》一书的序言中为我们指出了但丁作品的伦理学特征:“许多初次阅读但丁的人都会感到,诗人正越过许多世纪直接对他们讲话,他真实地描绘了人性本质的正面与负面,重新定义了人生的目标,提供了帮助他们在真实世界里进行选择的洞察力。”我们认为,但丁与读者间这种超越时空的对话感首先产生于《神曲》所提出的伦理道德方面的思考,它是但丁与读者共同关心的话题,也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个永恒的话题;《神曲》所关注的中心问题就是人的罪孽与美德,而对罪孽与美德的评判依据,就是人的伦理观念。 [4] 

法律思想

1.世界法的思想

阿利盖利·但丁

但丁采用层进式的推演,由家庭而及地区,由地区而及城市,由城市而及国家,由一国而及天下,指出唯有单一的政府、统一的政体方能给城市带来幸福,而相互攻讦、内部纷争往往导致毁灭。因此但丁的结论就是:“人类注定只有一个目的,因而人类就应该实行独一无二的统治和建立独一无二的政体,而且这种权力应称为君主或帝王。由此可见,为了给尘世带来幸福,一统的政体或帝国是必要的。”

但丁指出,之所以需要一个统一的政体,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解决纠纷的需要。纠纷的解决需要有第三者居中裁判。但丁推论道:“这第三种权力要么是世界政权,要么不是。如果是,那我们已经有了结论。如果不是,那必然是在其司法权限之外遇到对等的权力;这时候它又需要对第三者进行裁判,如此循环,永无止境,这当然是不可能的。这样,我们就必然需要有一个最高的首席法官,他可以直接地或间接地裁判一切争执,这就是我们的世界统治者,即帝王。因此,就有必要在这世界上建立一个世界政体。”但丁卒后三百年,方有近代意义上的国际法产生。不过但丁在此处的论述,一定意义上预言了现代国际法的根本特点,或者说预言了现代国际法的重要缺陷。

但丁注意到了世界政体之疆域辽阔,故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协调诚为一难事。但丁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是制定世界法,但同时留给每一个城市针对具体特点的自治权。“并不是每一城市的每一细微的规章都直接来自世界政体,……民族、国家和城市都有其内部事务须要制订专门法令。……另一方面,世界政体是在人类共性的基础上统治人类并依据一种共同的法律引导全人类走向和平的,我们必须根据这一意义来理解它。地方政府应该接受这种共同的准则或法律,如同在运用中的实际智力从思辨智力接受它的大前提一样。”

2.法律目的论

但丁指出:“但凡关心国民利益的人,事实上都会关心公理的目的。……同时,任何社会的目的在于它的成员的共同利益,因而公理的目的也必然是为了促进共同利益;所以,凡是不能促进的,就不可能是公理。西塞罗在他的《修辞学》(Rhetoric)一开始就说得很好:‘我们解释法律始终应当是为了促进国民利益。’因为,如果法律对于受治于它的人没有用处,那么这些法律就是名存实亡的。法律应为互利的目的把人们联系在一起,塞内加在他的《四美德论》(On the Four Virtues)一书中说得非常正确,他说:‘法律是人类社会的纽带。’由此可见,关心国民利益就是关心公理的目的。”

3.自然法理论及自然法与神法的关系

自然法的思想源远流长,在西方哲理。法理思想传统中,最早可追溯至古希腊时代。从总体上讲,自然法思想理论指的是宇宙中最高主宰制定的法,适用于所有的人,区别于由特定的国家或组织制定的实在法。但丁的“世界政体”思想与自然法思想有着内在的契合之处。所以,在《论世界帝国》一书中,但丁也阐述了自己的自然法思想。“自然界的秩序是靠公理来维持的。……自然界对万物的安排分明是根据万物本身的机能而定的,而公理这一基本原则也渗透到万物的本性之中。”但丁的着眼点在于一人统治的世界政体,他接着写到:“我们无疑可以肯定,大自然注定了世界某一地区的一个民族来一统天下,否则,大自然就会有所欠缺,而那是不可能的。”

阿利盖利·但丁

一般认为,自然法思想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即古代的自然主义自然法、中世纪的神学主义自然法、近代的理性主义自然法(又称“古典自然法”)和现代的自然法(即所谓“复兴的自然法”)。无论从时间还是从内容上看,但丁的自然法思想都属于第二阶段,即神学主义自然法。但丁认为,“凡是违背大自然的就不符合上帝的意旨”。所以,在但丁看来,自然法和神法是等同的,或者自然法是神法的一部分。

基于这样的逻辑前提,但丁提出了发现自然法的方法。“主宰世事的神旨有时显露,有时则隐蔽。它可以通过两种方式给予启示,即通过理智或通过信仰。”当人类理智不足以把握神旨时,当凭借信仰。藉信仰以发现神旨的方法有二:或通过《圣经》,或通过神启。

4.教权和世俗权力之间的关系

在但丁的时代,教会的作为和教士的行径已经显示出他们不是在任何时候都堪为天人师表,但是如何从理论上论证教会并不高于世俗政权则是另外一回事。但丁在这一部分中的论述,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因为在当时,教会仍然拥有至高的权威。

但丁首先提出,神学家们以太阳和月亮比拟世俗权力和教会权力,认为月亮本身没有光,而只是太阳光的反射。同样,世俗权力本身没有权威,而只是仰赖教会权力的权威,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但丁反驳说,第一,上帝先创造日月,然后才创造人类。政权是为医治人类的罪孽恶疾而设,是上帝在创造人类之后设立的。上帝并没有在创造日月的时候便创造政权,把政权与教权比拟为日月是不恰当的。第二,即使这一比喻暂时可以成立,但月亮必须吸收太阳的光辉是一回事,月亮本身的存在和功能是另一回事,月亮本身的存在不依赖太阳,它的功能及其功能的行使也不依赖太阳。第三,从逻辑上说,月亮从太阳吸取光辉不能等同于世俗权力必须从教会权力吸取权威,光辉不等于权威。

神学家们提出,亚当的儿子雅各生了两个孩子,一名利未,一名犹达,利未是教士之父,犹达是王权之父。依《圣经》记载,利未年长,故此教会权威高于世俗权威。但丁反驳说,“权威”和“年龄”无论在实际上或者是在道理上都不能等同,权威并非来自年龄,年龄上的长者未必是权威上的长者。

阿利盖利·但丁

但丁强调:教皇并非上帝在人世的全权代表,由上帝执掌天国和尘世的大权是不能授予教皇和教会的,体现世俗权力和神圣权力的“两把刀”并不掌握在教会手中。政权先于教权而存在,罗马政权先前并不受教会的约束,故教会不是帝国力量的起源。教会不可能被上帝授予向尘世国家授权的权力。而世俗帝王,如康斯坦丁大帝,把王权赠与教会,实属无效行为。所以,尽管但丁知道自己的观点会触怒罗马教皇,但还是勇敢地提出了政教分离的观点。但丁以《圣经》为依据,以经院哲学的方式,反驳了中世纪流行的支持教权至上的“日月说”和“双剑论”,可谓是“以子之矛,攻子之后”,别具匠心,逻辑严密。 [5] 

政治思想

但丁的政治思想体现在他的政治著作《论世界帝国》中。

但丁的政治思想表现出对教会的激烈批判精神。

但丁坚持教权与王权分工的理论,并以此驳斥了君主权力来源于教皇的观点。

但丁政治思想的中心是实现意大利的统一。

但丁认为,最大的统一能够实现最大的和平。因此他主张建立一个大一统的世界帝国,由一个至高无上的君主实行统治,以保障人民所要求的和平。 [6] 

人物影响

编辑

但丁一生著作甚丰,其中最有价值的无疑是《神曲》。这部作品通过作者与地狱、炼狱及天堂中各种著名人物的对话,反映出中古文化领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问题,带有“百科全书”性质,从中也可隐约窥见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在这部长达一万四千余行的史诗中,但丁坚决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抨击了旧世纪人物的种种恶行,歌颂了灵魂的美好与光明的引导,表达了执着地追求真理的思想,对欧洲后世的诗歌创作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除《神曲》外,但丁还写了诗集《新生》、语言诗学论著《论俗语》、哲学神学论著《飨宴》及政治学论著《帝制论》等著作。《新生》中包括三十一首抒情诗,主要抒发对贝雅特丽齐的眷恋之情,质朴清丽,优美动人,在“温柔的新体”这一诗派的诗歌中,它达到了最高的成就。

但丁是世界上的大文豪,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人物。

人物评价

编辑

恩格斯在《***宣言》中评价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恩格斯的评价准确地表明但丁及其创作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泰戈尔认为:“诗人不是用创作诗歌那样的方式,创造自己的生活,他的生活不是诗”(第22卷:37)。泰戈尔并不否认诗人的生活与他的诗歌有着内在的联系,但他认为只有但丁那样的超凡出众的诗人,才能同时在诗歌和生活实践中展现自己的天才,“但丁的诗凝结着但丁的生活,如果我们把两者结合起来读,那么我们将会更清己而不是他的客体对象”。

个人名言

编辑

1.爱惜光阴的人最怕浪费光阴。 [7] 

2.容易发怒;是品格上最为显著的弱点。 [7] 

3.爱为美德的种子。 [7] 

4.我们不仅要从自己的智慧中汲取清泉以供一饮,而且要掺杂一些从别人那里采摘或搜集来的玉液琼浆,才能够提供最甜美的蜜水。 [7] 

5.我们唯一的悲哀,是生活于愿望之中而没有希望。 [7] 

6.人不应像走兽一样活着,而应当追求知识和美德。 [7] 

7.一个人常常由这个思想引出那个思想,因而远离了他所追求的正确目标,第二个思想往往减少第一个思想。 [7] 

8.通向荣誉的路上并不铺满鲜花。 [7] 

9.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7] 

10.世界上只有一位最好的女性,她便是慈爱的母亲。 [7] 

11.让人家去说长说短!要像一座卓立的塔,决不因暴风而倾斜。 [7] 

12.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7] 

13.生活于愿望之中而没有希望,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7] 

14.爱情使人心的憧憬升华到至善之境。 [7] 

15.一个人坐在绒毯之上,困在绸被之下,绝对不会成名的;无声无息度一生,好比空中烟,水面泡,他在地球上的痕迹顷刻就消灭了。 [7] 

16.别人后退,我不退;别人前进,我更进。要攀登这座山的人,起初在下部是艰难的,越上升越没有痛苦,最后就和坐着顺流而下的小船一样。 [7] 

17.最聪明的人是最不愿浪费时间的人。 [7] 

18.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7] 

19.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 [7] 

20.一个人愈知道时间的价值,愈感觉失时的痛苦呀。

21 测量一个人的力量的大小,应看他的自制力如何。

22.语言作为工具,对于我们之重要,正如骏马对骑士的重要。最好的骏马适合于最好的骑士,最好的语言适合于最好的思想。

《神曲》是一部梦幻文学。35岁的诗人但丁迷失在一片黑暗的森林,正当彷徨时,森林中出现了身穿白衣的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并使他摆脱了险境,带领他游历了地狱,净界。

登临地狱之门,但丁顿时感到阴郁森然,大门上写着,凡事走进来的,把一切希望都抛在后面。意思是说,被罚到地狱受刑的人,是没有希望获救的。地狱就像一个倒立的漏斗,共分九层,他的底部直达地心,身处地狱里的灵魂,都是生前犯罪,被罚在这里受刑的,罪孽越重,就安置在越下层。

净界又被称为炼狱,是灵魂赎罪的地方,生前罪孽较轻的灵魂,在此修炼。等到断除孽根,便可超生到天堂。如果修炼不好,恶性不改,那么仍可能被打入地狱,身处炼狱的人,通常有努力自信的愿望,因而都会怀着忍耐的忧郁和获救的希望。

地狱里晦暗暴力,充满了痛苦绝望。游罢净界,维吉尔突然失踪,忽见东方红光一闪,紫雾缭绕,五彩缤纷,天上仙乐缥缈而来,只见天们簇拥着一位身穿长袍,蒙着雪白披纱,披着绿色披肩的仙女翩然而至。她,就是但丁心目中的女神—贝阿特丽齐。

在她的引导下,但丁开始游历天堂,天堂也分为九重,分别住着英明君主,圣明的哲人等等。这里是无忧的居地,幸福的精灵在此永久居住,这里到处流光溢彩,气象万千,欢乐无限。获得圣母恩准之后,但丁目睹了上帝高贵的尊容。但只匆匆一面,诗和梦境戛然而止。

长诗写的是作者的梦游,表达的则是深刻而现实的主题。它用象征隐喻的方式探讨人类的灵魂如何才能获救的大问题。具体说来,就是人类在黑暗,暴行猖獗的时代,个人如何从迷惘的牢狱中经过困难,追求和考验,找到解决方案,臻于完美与至善。

实际上,《神曲》力图为现实中身处苦难而无所适从的人指出一条获救的道路。那么到底是什么东西让人坠入苦难的深渊的呢?长诗开篇的那片黑暗的森林,象征着人生中的迷途,拦住诗人前进的那个一头狮子,一只豹,一匹狼,分别代表着野心,*邪和贪欲。

诗人以隐喻的方式告诉人们,野心,*邪,贪欲,嫉妒这四种丑恶的情欲是人们走向光明的障碍,人类罪恶的源头就在人自身深处的那个丑恶的情欲,这是但丁对当时的佛罗伦萨,意大利乃至整个人类的处境的思考。

诗的开篇就开门见山的提出来关于人类的灾难与人类自身的关系以及人类如何走向至善至美境界的问题,那么人类怎样才能走出迷津,摆脱困境呢?

接着诗人详尽地描写了地狱的凶险和炼狱的艰辛,天堂的美好。其用意就是惩恶劝善,他力图告诉人们,只有苦苦修炼,摒弃世俗行为和思想意识上的罪恶才能达到天国乐园的境界。以此为出发点,揭示出人类追求完美的过程,理智,信仰或者爱对拯救人类的作用。

按照基督教的观念,人类要上天堂,唯一的桥梁就是教会,神曲却不这样认为,人达到天堂,不需要教会,而是人自身的修炼,引导但丁游历地狱,炼狱和天堂的分别是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和但丁爱着的情人—贝阿特丽齐。

维吉尔代表理性和智慧,贝阿特丽齐代表信仰和爱,让维吉尔带领游历地狱和炼狱,表达了作者对知识的崇拜,对蒙昧主义的否定,更注明了理性知识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的罪孽,克制人的四大恶欲,但是维吉尔只能引导但丁游历地狱和炼狱而不能上升到天堂。

因为在但丁看来,理智和知识这两者的力量是有限的,要想到达天堂那至善至美的境界的话,还要借助代表信仰和爱的贝阿特丽齐的引导,贝阿特丽齐是但丁早年的恋人,他9岁时初见贝阿特丽齐,就被她的美丽和高贵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9年后两人在街上偶然相遇,但丁对她产生了强烈的爱情,此后写了一系列诗歌,抒发对她的强烈的爱,24岁时,贝阿特丽齐华年夭折,但丁悲痛欲绝,随后又以滔滔不绝的诗情抒发对她的哀思,他对贝阿特丽齐的爱原本就是一种世俗的爱情。

但是在《神曲》中,当年那个被他深爱着的女子已经变成了圣洁的被天使簇拥的偶像,世俗的男女之爱已经升华为博大的精神之爱,也就是圣母玛利亚之爱,上帝之爱,人类之爱。正是代表这种爱与信仰的贝阿特丽齐最后引导但丁游历天堂并接近上帝到达了至善至美的境界。

由此说明,爱和信仰才***到达至善至美的境界,就现实的针对性而言,那些安置在地狱的人都是现实缺少爱而犯下诸多罪恶的人,他们因做下的恶而永劫不复。那些安置在炼狱的灵魂是可以在苦苦的修炼以后,内心充满了爱以后才灵魂重新获救,上升到天堂。

很显然,《神曲》中表达的爱和信仰带有浓厚的虚幻色彩,但是作者把这种爱与信仰,乃至整个人类的悲苦与欢乐的命运结合起来,与现实中的人的自我修炼与社会的变革,改造结合起来,因而又具有鲜明的针对性、现实性和事实性。

《神曲》整体的框架是遵从基督教的世界观,因此,可以说它是一部中世纪的总结性的史诗。然而,诗篇的主体精神又具有新时代的特征,这主要表现在诗人充分肯定知识,肯定人的智慧和理性的力量,肯定个体的人自我努力和实现价值上。

总之,《神曲》带有浓厚的宗教意识(中世纪宗教的人本意识)&古希腊的世俗人本意识,带有新兴市民阶级的那种个体人本意识,体现了文艺复兴个性解放的思想萌芽,透射出新世纪人文主义的曙光,在这个意义上讲,《神曲》既是中世纪人文史诗性的巨著,又是欧洲近代文学的先声。

但丁是总结了一个时代,又开启了一个时代的文化巨人。

笔记编辑:卯冬

授课老师:蒋承勇  浙江工商大学

读但丁的《神曲》,是一次穿越时间的交流,那个年代的思想被但丁凝结在诗句之间。

读这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就像人与人之间的相遇,充满了缘分与契机。有些书错过了,一辈子都不会去翻开它。如果不是种种因素交错,我对《神曲》的印象,怕也只会停留在高中的历史课本,对文艺复兴的介绍上。

《神曲》是一首长诗,讲述了但丁人到中年时,在一片森林中迷路,一名诗人(维吉尔)的英魂出现并带领他走过地狱、炼狱、天堂(刚好对应了三个篇章),一路上的所见所闻。诗歌本来就不容易读,加上语言翻译,文化背景不同等问题,理解起来很难,读起来总感觉信息的获取非常不连续,文字的韵律又体会不到,容易产生挫败感。

但后来还是读完了地狱篇。梁文道在《一千零一夜》的导读激发了我的兴趣,近期自己又打着重塑世界观的旗号,培养着看经典看原著悟原理的习惯,还有就是好奇自己在懵懂年少时候,那些课本告诉我的知识,它本来的面貌是什么。

惊叹于但丁对地狱九层结构的宏伟想象力,更震撼于他把在他之前绝大多数的历史人物都分门别类放进了这个结构之中,贪欲、欺诈、暴力,人们生前的种种罪行跟他在地狱里受到的残酷刑罚一一对应,那是他对历史,对人类行为、伦理、道德的理解。我甚至觉得他可能在某个时间产生了对“世界是什么,我应该做什么”的强烈困惑,然后着手写的这首诗,给自己的三十而立加冕。

走进社会几年后,越发迫切地希望收获他人的认可,得到他人的支持。尤其身处他乡,碰到挫折,遇到麻烦的时候,害怕吃大亏,害怕抬不起头,那些时刻,总希望能与他人建立起紧密的连接,一头扎进社会资源的染缸中,用手一拍则可以激起五颜六色,绚丽写意中解决各种矛盾。

也有很多时候,开始理想与浪漫同时作祟,热血地觉得可以凭自己孱弱之手一拳打破天,冲开现实的混沌迷雾,活出自我,站着说话。这是何等地纠结与矫情?这又是如此地真实与冷酷?我写不了一首长诗,但我希望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和相信的理念,给自己信心和希望,在那些寂寥的夜里。

神曲是一个人觉醒的仪式,是一个有着深刻理解力和洞察力的人对人类社会的探索。

以下是模仿写诗:

我还没有走到人生的中途,

那片迷雾环绕的森林在前方隐隐浮现,

拦路的野兽们说,快跟着我们去守护,

那些贪婪、欲望和金钱,

它们正在你的心里变得越来越牢固,

天神射下带着烈火的金箭,

万丈光芒划破夜空,

地下传出的惨烈嚎叫打碎了片刻的踌躇。

那些幻象,那些地狱的狂风与血河,

它们用复杂的九层结构嵌套了世间所有的恶行,

无止境的折磨让烧焦的黑石都开始说起伦理道德,

那些将永远困于此的魂灵,

他们并不后悔生前犯下的罪恶,

人们却总是愿意自作多情,

给别人的过错刷上怜悯的颜色。

伟大的先知们,

你们如炬的目光穿透了混乱的历史与现实,

如同狂风扫过杂草丛生的野蛮荒原,

你们恢弘的想象糅合了复杂的神圣与本质,

如同烈日消融空洞虚假的精神源泉,

请你们今夜来我梦里领导我,

如同你们引导那个有重量的幽魂,

走过惨烈、希望、空灵之境。

我不过是个卑微者,

他人用自信的目光测出我的份量,

同时快速运用诸多假设,

那台称重的天平上落满不公的灰尘,

我虽没有犯下大错,

自私与欲望却无时不刻陪伴随身,

我知道在我人生的这个时刻如同落入深潭,

无时不刻渴望浮上水面大口喘息,

是否能擎起前行的巨大明灯?

祝愿你我在沉重浓稠的空气中飞速前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903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