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楼主说的太过笼统,剧情很模糊,所以很难判定是哪部**,以下是7080年代的热门**明星的介绍和这些明星所言的一些热门**电视剧,希望能帮你想起来是什么**,如果有你需要的,请给个好评,谢谢!
20世纪70年代 台湾琼瑶**明星的黄金时代
二秦二林 在水一方
上世纪70年代,台湾**一度横扫香港市场。琼瑶**是当时台湾很多明星进入影坛的开始,如秦汉、胡茵梦、张艾嘉、归亚蕾、林青霞。而“二秦”(秦汉、秦祥林)、“二林”(林青霞、林凤娇)银幕上下曲折的爱情故事,也正成为了人们注目的焦点。明星的品牌效应使得爱情文艺片的制作热潮持续增温,比起香港同时代“乱花迷人眼”的耀眼明星,台湾的明星更多拥有“在水一方”的优雅气质,而此时的中国内地影坛正经历“文革”阵痛,而处在无明星可寻的真空。
林青霞:西门町逛出个“江雁容”
事实上林青霞成为**明星,是极为偶然的事情。17岁的她刚刚高中毕业不久,进了一家电脑中心做服务台迎宾**,业余时间在夜校补习功课,期望着下次联考能够考取大学。有一天,她与要好的同学去台北的西门町逛街,突然被一个矮胖的中年男人拦住,并说了一大堆不着头脑的话,身边的同学担心遇到了色狼。而那个矮胖的男人就是杨琦,当年“80年代影业公司”的星探,他问林青霞愿不愿意演**,林青霞当时不置可否。林青霞回家提起此事,立即被母亲否决。谁知过了一段时间,她再一次逛街时,又遇到了杨琦,身边还有一个矮胖而黑的中年人,杨向林青霞介绍说,这是导演宋存寿。宋存寿的名字在台湾十分响亮,他告诉林青霞正在筹拍《窗外》,想找人演剧中的江雁容。林青霞看过这部小说,因此怦然心动。宋存寿想办法说通了林青霞的父母,使得林青霞终于走进了影坛,华语影坛上最为耀眼的一颗新星升起了。
林青霞的处女作是《窗外》,感伤强烈的忘年师生恋题材。林青霞出演敏感纯洁的女学生江雁容,无论造型、气质都与角色出奇的吻合。当年这部影片因为版权的纠纷未能在台湾上映,但在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放映时,观众惊异地发现了这位气质动人的玉女新星,并惊为天人。林青霞立刻成为了制片商争聘的对象,仅1974年一年就主演了《云飘飘》、《纯纯的爱》、《云深不知处》等13部影片,1975年林青霞尝试改变戏路参加战争片《八百壮士》的拍摄。1976年琼瑶自组公司,林青霞成为当家女主角,在《我是一片云》、《奔向彩虹》等片中出演一系列不食人间烟火的角色。80年代林青霞成熟转型。90年代之后,林青霞在《东方不败》中反串男角再次令所有人为之惊艳,也由此掀起林青霞演绎事业的第二次高潮。
林凤娇:集所有美德于一身
“二秦二林”中那个娴静端庄的女子,在其出演文艺爱情片前,却是以拍武打片为主,从小生活困苦,曾经当过书店店员和餐厅领台员的她18岁踏进影界。处女作为《潮州怒汉》,大导演李行是发掘她的恩师。
1979年是林凤娇最为风光的一年,她一口气拍了《小城故事》、《早安台北》、《我踏浪归来》等6部影片,其中《小城故事》中林凤娇所饰的哑女阿秀使她众望所归夺得当年金马奖最佳女主角。1980年李行执导的《原乡人》,林凤娇身上的所有美德:谦和、淳朴、美丽、平凡尽显角色之中。导演李行曾说过:“和我合作这么多女明星,我觉得阿娇最厚道,而且重义气,红了以后不骄,肯为他人着想,这点真是难得。”
进入80年代她突然间淡出舞台,一心一意做贤妻良母,1982年她生下房祖名后更是专心相夫教子,并甘愿做成龙的秘密妻子。20多年来她再也没有重回娱乐圈,并且无怨无悔。如今儿子长大成人,在《千机变2》中林凤娇成为了儿子的经纪人,所有接触过房祖名的人对于他的教养都给予众口一词的称赞,这或许就是林凤娇交出的最好答卷。
秦汉:秦时明月汉时关
秦汉是拍琼瑶戏最多的一个人,琼瑶让秦汉红透当时的整个东南亚,然而照秦汉的话说演琼瑶作品让他受了很大内伤,虽然琼瑶在书中所写的感情是虚构的,但是演员在表演时却必须投入真情。
秦汉本名孙祥钟,是抗日名将的后代。念中学时就积极参加**公司的演员训练班,因为高大帅气,被导演宋存寿看中,在他的《破晓时分》中扮演青年衙役。1972年他因参演《唐山五兄弟》而改艺名为“秦汉”,取自“秦时明月汉时关”之意,没想到从此一下就火了起来。
秦汉带有书生气度的潇洒外形,对事情常保持缄默的态度,都给人沉稳、踏实的印象。1978年的《汪洋中的一条船》他改变形象扮演残疾老师郑丰喜,并在《原乡人》中扮演乡土作家钟理和,气质和表演上细腻而含蓄。琼瑶给予的评价是“始终给人一种谈吐文雅、很君子的味道,有时缺乏一种‘狠’劲。”但90年代秦汉接拍的两部**《滚滚红尘》和《阮玲玉》却是他中年以后的最佳演出,成功摆脱了琼瑶**一成不变的小生形象。近年来秦汉在新加坡、香港及内地接拍作品,如《胜券在握》、《豪门惊梦》、《紫玉金砂》中或喜剧或商人的角色,全都与过去反差很大。现在的秦汉,或许早已从为爱痴狂的文艺小生蜕变为一个朴实平凡的男人。
秦祥林:“漂亮到不用演”
当年“二秦二林”的风光无人能及,而且秦祥林是琼瑶认为所有男演员中最漂亮的一个。秦祥林生来高大英俊、风流潇洒,是当年不少少女的梦中情人,更在台湾被称为“花心查理”。“花心查理”一度与歌坛天后邓丽君打得火热,在萧芳芳与邓丽君之间玩起了三角游戏。随后林青霞却同秦祥林在合拍《难忘的一天》的时候传出恋情,两人于1980年订下婚约,4年之后两人分道扬镳。
如今定居国外的秦祥林早已离开了现在年轻人的视野,或许只有经历过当时那个时代的人心中还有属于他的怀旧角落。正如琼瑶所评价的:“秦祥林在我眼中是一个好漂亮的男人,不论脸型或眼睛都很漂亮,他的漂亮已经到了那种不用太演戏,只要站着默默地看女主角,就可以让女主角与观众都醉了的程度。”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少,人们有了更富裕的钱去旅游,人们看腻了国内的旅游景点,就纷纷出国去旅游,泰国是离中国很近的一个国家,所以人们也喜欢去这里旅游。再加上这里的物价相比中国特别的便宜,所以这里的中国游客很多。
其实泰国的清迈早就已经和中国有了情感的联系,那就是邓丽君的小城故事这首歌,里面的小城说的就是泰国的清迈,这里非常适合旅游度假,据传说,曾经的王室没有过度开发,一直把这里保持着原来的生态,这里很天然,这里的农田没有化肥,食物里面没有转基因。就连大巴车也只有在城市里才能够看得到,也只有旅游团体在使用。
泰国这个地方,经常会下雨,所以去的那天刚好下着小雨,在雨中来到了有爱丽丝梦游仙境之称的度假村餐厅吃饭,它的全名叫爱丽丝梦游仙境谭洞度假村,连清迈的本地人都不太知道这个地方。这个地方特别的安静,特别的舒服,可以让人们远离世俗的烦恼。
许多人来到这里之后,都不想再离开这个地方,想要隐居在这里,安安静静的过完自己的下半生。泰国极具特色人文,有很多人都会信仰佛教。这里的生态搞得特别好,除了有茂密的树木植物之外,河的旁边还有一个小木屋,里面养着很多小动物,例如兔子宠物。放眼望去,这里就好像陶渊明说的世外桃源一般。
邓丽君可以说是老一辈人心中的白月光,在那个时代封建思想还比较保守,邓丽君以甜美优雅的声音成为亿万歌迷心中的女神。虽然她用甜美的歌声滋润无数少年少女心中的爱情,但是她自己的感情却一路坎坷。她的一生一共经历七段感情,其中跟钟镇涛是郎有情妾有意但是最后都没有在一起,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原因就是两人在暧昧期没有表明心意。
钟镇涛与邓丽君相识
1978年的时候,钟镇涛的**小城故事荣获大奖。于是在颁奖典礼上钟镇涛认识了邓丽君。此时的邓丽君还没有遇到成龙,所以在遇到年轻帅气的钟镇涛对他好感倍增。私下无聊的时候,邓丽君就会给钟镇涛打电话,什么天南地北,吃喝玩乐两人都聊了个遍。钟镇涛知道邓丽君喜欢拍照片,于是为了投其所好,钟镇涛咬牙买了一台相机送给邓丽君。只是虽然他们彼此互相有好感,但是却没有主动表达心意,于是就这样错过。
钟镇涛的贵人
虽然没有跟邓丽君在一起,但是不久后钟镇涛就遇到他一生的女性贵人乐易玲。当时钟镇涛跟叶童合作拍了一部戏,里面有个片段尺度有点大,为了保护艺人的隐私,这段戏是清厂拍的,但是有一个工作人员私下偷拍,甚至把它传到网上。最后不知道怎么传的,最后到了邵氏经理乐易玲的手中,乐易玲就将这些照片私藏留下了。恩人再加上两人的工作关系,钟镇涛与乐易玲的关系也越来越好,一起热恋了三年。
世间万物,情不知所起
如果钟镇涛跟邓丽君能互相表明感情,也许两个人现在会是另一番光景。也许邓丽君就不会死,钟镇涛也不会流连花丛。但是木已成舟的一切都无法挽回。
你好!你可以听下贵州习水县新闻综合广播每晚22:00---23:00的《小城故事》,主持人林枫将给你带来温馨的午夜睡眠曲!下载蜻蜓FM,点击电台选择贵州省进去后往底部拉,就可以看见习水新闻综合广播。
“年轻的时候听不懂;听懂了已经不年轻”
年轻的时候,在台湾长大的我,喜欢听齐豫唱的“橄榄树”。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
那个时候只知道听的舒服。每次都会与同学一起哼唱着,但不懂这首歌是什么意思。就连同名**也看了几遍。**中;胡慧中手抱吉他唱起这首歌的画面,依然深刻,飘逸的长发、明眸皓齿的脸蛋、秀丽挺拔的身裁,一切都还清晰地浮现在脑海,但是依然没有听懂这首歌。
88年我回祖国定居,经过几十年的生活。年龄大了,步入暮年,再听这首歌曲;我才听明白这首歌写的就是异乡人的故事。
“橄榄树”
橄榄树象征和平,胜利,希望,能够代表人们的博爱情怀。 橄榄树生命力极强,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生存环境,象征顽强的拼搏精神。其实台湾名作曲家“李泰祥”及名作家“三毛”当年联手写这首歌的时候,他们是对祖国大陆满满的乡愁,因两岸政治关系,隔绝了多少居住在台湾的老兵,那离开祖国母亲的怀抱,只能遥望,而无法回乡的那种无力感,李泰祥老师与三毛老师才创作这首作品,借此来抒发这几百万人的思乡之情。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
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
为了山间轻流的小溪
为了宽阔的草原,流浪远方,流浪
还有还有,为了梦中的橄榄树,橄榄树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
为什么流浪 远方
为了我梦中的橄榄树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
而今再听这首歌,再唱起这首曲子;我的眼眶总是泛红湿润。因为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在那个年代里,那几百万人有乡归不得的伤感,似怀着一颗破碎的心,但依然每天强颜欢笑的心情,因为不能说,不能传达。实在太悲惨了。现在我听懂了,无奈我却已经年迈了………
今天的精彩,明天的喝釆
音乐大痴 黄铉留言版
音乐是一种艺术,一种极其高雅能带给人听觉美妙享受的艺术,而且音乐也是创作人心理一种宣泄。
音乐不分派流,我并没有通过自己欣赏音乐而改变什么,印象中那些用乐器演奏的乐曲也只有在音乐厅里演奏时,才能展现它们的魅力,我也许喜欢音乐和喜欢音乐的人一样,
不知道为什么在我脑海里存有怀古的 情感 ,不管是对音乐还是对待生活,偏爱那些经典怀旧音乐,就像《涛声依旧》《久别的人》《一生爱你干百回》《小城故事》《乡恋》《走进新时代》《水手》《大哥你好吗》《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好人一生平安》
等等在听这些歌曲的时,心中总有种特别熟悉的感觉,就象是自己心中的 情感 与音乐达到了共鸣,这些歌曲所渲染的气氛有时候象在写我感情一样,一个人时候我总喜欢将音调最大的声音,走一路就洒听一路歌声,没有在意别人看法,
在我听音乐时候我的心里只有我自己一个人,静静地享受那一刻的心情,尽管我自己并不是很会唱歌,但是我喜欢音乐,
喜欢听歌,音乐有一种奇妙的力量,扩充我们生命的宽度和深度,也象寻找到生命的精神支柱,我找到灵魂的归属
单就唱功而言,现在超过邓丽君的有很多……但影响力是永远赶不上邓丽君的!时代造就了邓丽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正是国外电子音乐发展爆发的时代,也是信息化时代的开端,那时候中国大陆刚刚打开国门,人们过去听的全是大齐唱、大齐奏高昂的战斗歌曲,突然听见了从没有听过的、完全不一样的邓丽君的歌声。邓丽君的歌曲是电子音乐配器,唱的内容完全是老百姓自己,那柔美、轻轻吟唱的歌声迅速刻进了近十亿中国人的心里,原来歌曲还能这样唱,伴奏音乐还能如此丰富……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是听着邓丽君歌声成长的人,邓丽君自己在这一代人心中留下了永恒的记忆!而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出生的人对邓丽君的映像就不是那么深刻了,他们很多人甚至不喜欢邓丽君,因为他们接触的是更先进、音乐风格更突出的歌曲。
其实忘不了邓丽君,把邓丽君封为“神”的绝大多数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前出生的人……
值得百年哼唱,回味无限。
现在这歌听不懂,是自己老了还是旋律变了。
爱过方知情深,尝过才知酒浓,只能是一种回味罢了[马思纯的微笑]
写一首流行歌曲不外于两种途径:
(一)是依照写好的歌词谱曲,
(二)是依照已有的曲子填词;
这两种方法现在都经常使用。对于许多音乐基础不足的朋友而言,作词(或填词)相对容易一些。然而,要想写一首内容好、好唱又好听的流行歌词却也要下一番苦功夫才行。许多热心而有才华的朋友将他们的歌词作品向我们投稿。可遗憾的是,我们发现其中的大部分要么是语言表达的功力还不够,要么虽然写得不错却很难谱上曲子来唱。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是因为这些朋友没有掌握创作歌词的方法和技巧,空有才华,却难以充分发挥。
那么,怎样才能创作出一首好的歌词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歌词不等于诗歌。
很多朋友寄来的作品,其实只是一首现代诗,而不是歌词。有些朋友也曾问过:究竟诗和歌词有什么不同?是啊,要想写一首好的歌词,我个人认为第一时间就要分清这二者的区别。
现代诗歌与流行歌词确实有许多相通之处,二者都从很多方面突破了传统格律的限制,形式和内容都更自由。从本质上讲,歌词也具有诗所具有的艺术特质、表现技法和情感特征,但它和诗之间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歌词为了能够配上曲子唱,在结构、语言、韵律等方面要受到音乐旋律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它又反过来制约和影响着旋律。所以,流行歌词相对于现代诗歌而言,自由度要小很多,不能随心所欲,海阔天空地写。而且语言要求通俗易懂,尽量避免谐音产生“畸意”;比如,在心里老是唱成“你知道我在等你妈(原词是‘吗')”,那种感觉要多别扭有多别扭。本来一首很好的歌,却因为一个糟糕的谐音而“毁”了。
写好诗歌是创作流行歌词的基础。
话又说回来,流行歌词与现代诗歌同出一源,所以写好诗歌是创作流行歌词的基础。诗歌创作的经验也能给歌词创作以很大的帮助,其中最显著的就是成功诗歌的创作能使一个人的文笔更精练、更准确、更富表现力,这些对歌词创作都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而诗歌有别于其他文体的最大特点有三:语言精练且更富有韵律,表现手法更有力度,结构更严谨。诗歌在相对较小的篇幅内要想有动人的表现力,不做到这三点是不行的,歌词也一样。有一些朋友的作品几乎像写散文诗一样自由,尽管能传神地表现内在的情感,但语言拖沓重复,甚至节奏和音韵都不整齐,这样的歌词作品即使内容非常好,很感人,也很难变成一首歌。
可以说,歌词创作:第一忌,语言不精练、不优美;第二忌,节奏和音韵不合;第三忌,语言深奥晦涩或单纯说教;第四忌,结构混乱;第五忌,平平淡淡没有高潮;第六忌,有破坏没建设的糟糕的谐音。
下面,我们先来详细探讨一下怎样创作出好的歌词。
第一,要能够感动自己,更要能够激起他人的共鸣。
一定要用全部的情感去锤炼一首歌词,把自己生活中最受触动的故事和情感融会在一起,用最准确、传 神的语言来表达,以严谨的结构层层铺垫,直到高潮。要写最令自己感动的东西,不仅仅要在一种充满燥动的情绪中去写作,更要在阅读自己的作品时能再次被它打动。如果能做到这一步,你就已迈出了成功最关键的一步。但这一步也是最难的,要看你的文笔和才情是否到家。真正的高手,他或许只是听了别人的故事,却也能做到感同身受,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对人性、对感情、对人生有着深刻的见解。在这样的基础上,再不断地锤炼自己的文字,也能写出感人至深的作品。
反过来,有的人虽然也有着动人的经历,文笔也过得去,可写出来的东西却怎么也找不到那种“感觉”。这是因为在写的时候,这些朋友忽略了对故事的巧妙的讲述,人物的细致刻画,以及巧妙地表达内在的情感。他们没有很好地刻画细节。所以,尽管语气热烈澎湃,但离感动总差一点点。比如,有很多朋友写他们初恋的歌,有的是没头没脑的一段抒情,有的是评书一样的爱情故事。如果这些朋友仔细地研究一下《同桌的你》,也许会真正感受到什么才是最好的关于初恋的歌词。
同桌的你 词:老狼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记/明天你是否还惦记/曾经最爱哭的你(a)
老师们都已想不起/猜不出问题的你/我也是偶然翻相片/才想起同桌的你(b)
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看了你的记/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给你做的嫁衣(c)
你从前总是很小心/问我借半块橡皮/你也曾无意中说起/喜欢和我在一起(a1)
那时候天总是很蓝/子总过得太慢/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就各奔东西(b1)
谁遇到多愁善感的你/谁安慰爱哭的你/谁看了我给你写的信/谁把它丢在风里(c1)
从前的子都远去/我也将有我的妻/我也会给她看相片/给她讲同桌的你(a2)
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安慰爱哭的你/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给你做的嫁衣(c2)
啦……(d)
老狼在他的这首经典作品里,首先是对“她”进行了细致传神的刻画,“爱哭的你”、“总是很小心,向我借半块橡皮”,这样生动的描绘,言语不多,一个纯真、可爱的女孩却已活现眼前。老狼用非常巧妙的手法,讲述了一个动人的初恋故事:岁月流逝,回首从前,从相识、相爱到分离,唯美但令人叹息的初恋分成三大段来歌唱,每大段都回到高潮的四句排比上,以一种“追忆逝水年华”的总的情感统御几个并不连续但很经典的画面。众多与爱情有关的意象——记、相片、长发、嫁衣信——交错而过,那份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不但没有沉下去,没有在歌声的反复中消散,而是不断地盘旋凝聚,越来越
浓郁,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热烈……
第二,精心规划歌词的结构,把握好“起、承、转、合(高潮)”的步调。
做好第一点后,我们应该对要写的歌词有了比较清晰的感觉,同时也应有了最精彩的词句,接下来就应该精心构思整首歌词的结构。有一些朋友一有了好的感觉或词句就迫不急待地坐下来写作,这往往得不到好的作品。我们要养成先规划好歌词段式的习惯。流行歌曲的基本段式有一段式(如邓丽君的《小诗》,见《如歌浓情》),二段式(如邓丽君的《云河》,见《如歌浓情》),三段式和多段式四种。目前大多数流行歌曲都是三段式或多段式,一段式和二段式因为太短,难以很好地表现情感,已经很少用了。一首歌曲的段式一般是由其旋律决定的,像前面的《同桌的你》,还有张楚的《姐姐》等,就是多段式。我在第一条里讲到“不要只有抒情没有故事”,主要就是针对用三段式或多段式进行整体布局而言的,因为在写三段式的歌词时,用“故事+抒情”的手法相对容易一些。而且一首歌词如果能有一点故事情节
,就能更好地进行“起、承、转、合”的变化。虽然这听起来有一些老套,但对于刚开始学习歌词写作的朋友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其实,大多数优秀的歌词作品都是很好地把握了“起、承、转、合”的结构。我们以《驿动的心》为例,来说明歌词中的“起、承、转、合”。
驿动的心 词:梁宏志
(起——)曾经以为我的家/是一张张的票根/撕开后展开旅程/投入另外一个陌生
(承——)这样漂荡多少天/这样孤独多少年/终点又回到起点/到现在才发觉
(转——)哦……
(合——)路过的人我早已忘记/经过的事已随风而去/驿动的心已渐渐平息/
疲惫的我是否有缘/和你相依
大多数三段式和多段式的歌词,“起、承、合”都十分明显,却没有明显的“转”。这种情况下,“转”主要体现旋律上,一般都是在第二段(承)的最后一句上出现向高潮过度的旋律进程,而这时的歌词往往也有比较明显情绪和语气的变化,以配合旋律转到“高潮”。虽然说“起、承、转、合”的步调主要是通过旋律的变化来体现,但词作者在作词的时候也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才行。曾见过有的朋友把一首词中最好的句子放在开头,这样只会给人虎头蛇尾的感觉,我常常戏称之为“塌台”,意思是词的后半截撑不起来了。
最后要注意的就是歌词的结尾,以及全词的和谐。词的结尾一般有三种:一是将高潮的全部或部分反复至结束,例如《凡人歌》;二是从高潮过渡到一些虚词上,像“啊”、“啦”之类,例如《同桌的你》;三是重复开始头(也可以略加变化),让高亢的情绪平静下来,例如《恋曲1990》。歌曲的结尾主要由曲作者安排,可词作者如果能在创作时就考虑到,就能给曲作者留下更多的创作空间。另外,全词的每一个段落要做到前后呼应,尤其在细节上,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完美的作品。
这里要注意的是:
●起——开头和高潮一样重要,你的故事、你的情感一开始就要能吸引人;
●承——最不容易把握的部分,能否顺利过度到高潮,全看最后一二句;
●转——不一定要有明显的“标记”,更多的可能只是情绪和语气的变化;
●合——早说过了,没有想出这一段,就不要轻易动笔。
●结尾——要让人有回味无穷、“三月不知肉味”的感觉。
第三,把握好歌词每一段的节奏感,运用合理的句式来组织语言。
词作者如果是填词,那有原曲的旋律参照,一般都会处理好语言的节奏感。如果是先创作歌词,那就要会为自己的词设想一种旋律进行,并在此基础上创作。这一点很重要。
流行歌词有别于美声歌曲和民族歌曲类歌词的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相对自由一些。传统的歌词对句式有一定的要求,如2+2+3的七字句、2+3的五字句。流行歌词没有这些限制,在同一段内句式可以有比较大的变化。但在不同的段落之间,尤其是旋律相同或相近的段式中相对位置上的句式,要求不能有太大的变化。如果这些段落句式差别太大,就会给谱曲造成极大困难。《同桌的你》中不同段落间相应的句式就很同步,只在b1段的第三句上句式有少许变化。这样的变化不但是允许的,对于流行歌曲而言往往是必须的。如果每一句(或每一段的相应的句)字数完全一样,旋律上一旦处理不好,就会给人以僵化、单调
的感觉。这时,相应句式的少许变化,反而会使整首歌曲显得更生动。
每一句字数基本都相同的歌词是非常难写的。没有顶尖大师的水准,最好不要尝试。这样的代表作有:罗大佑的《恋曲1990》和李宗盛的《凡人歌》。前者基本上是十二字句,但在高潮和尾声部分句式仍加入了微小的变化;后者前四段全是五字句,但进入高潮却从一个六字句过度到七字句,再进而过度到三个九字句,给了高潮部分激越的感情以充分的语言空间,在将前四段进行第二遍反复时,句式又加入了
微妙的变化(加上了括号中的字)。这样的作品将语言和旋律运用得出神入化,可以说是流行歌曲里的
巅峰之作了。
恋曲1990 词:罗大佑
乌溜溜的黑眼珠和你的笑脸/怎么也难忘记你容颜的转变
轻飘飘的就时光就这么溜走/转头回去看看时已匆匆数年
苍茫茫的天涯路是你的漂泊/寻寻觅觅常相守是我的脚步
黑漆漆的孤枕边是你的温柔/醒来时的清晨里是我的哀愁
或许明太阳西下倦鸟已归时/你将已经踏上旧时的归途
人生难得再次寻觅相知的伴侣/生命中就难舍蓝蓝的白云天
轰隆隆的雷雨声在我的窗前/怎么也难忘记你离去的转变
孤单单的身影后寂寥的心情/永远无怨的是我的双眼
凡人歌 词:李宗盛
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终奔波苦/一刻不得闲
(你)既然不是仙/难免有杂念/道义放两旁/(把)利字摆中间
多少男子汉/一怒为红颜/多少同林鸟/已成(了)分飞燕
人生何其短/何必苦苦恋/爱人不见了/向谁去和喊冤
问你何时曾看见/这世界为了人们改变/有了梦寐以求的容颜/是否就算是拥有春天
第四,语言要有优美的音韵,即使是纯粹的朗诵也能给人强烈的乐感。
从学术上讲,语言的音韵是由其平仄和辙韵构成的。所谓平仄,指的是字的声调,在普通话中汉字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声调,基本上前二种为平声,后二种为仄声。一些方言的声调就更复杂了,比如粤语(广东话)就有九种声调,说起话来都像唱歌
一样。不过流行歌词的平仄并不是很讲究的,相信大多数词作者在创作时不会从声调的角度去考虑平仄的问题,而是凭自己的语感,自然而然地调整歌词的平仄关系。
所谓辙韵,就是我们常说的押韵,辙和韵是同一个意思。中国的传统诗歌对辙韵(以及平仄)有很深入的研究和规定,比如一个四句的段落中,二、四句一定是押韵的,第一句也常押韵。辙韵有“十三辙”和“十八韵”之分,前者又是后者的基础。下表列出了十三辙的类别,供大家参考:
十三辙 韵 母 用此韵的歌词
发 花 a(啊) ia(呀) ua(哇) 《雨一直下》
梭 波 o(喔) e(鹅) uo(窝) 《小城故事》
乜 斜 ie(耶) üe(约) 《雾里看花》
姑 苏 u(乌) 《风雨无阻》
一 七 i(衣) ü(迂) er(儿) 《同桌的你》
怀 来 ai(哀) uai(歪)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灰 堆 ei(诶) uei(威) 《爱不后悔》
遥 条 ao(凹) iao(腰) 《我是一只小小鸟》
油 求 ou(欧) iu (优) 《让我欢喜让我忧》
言 前 an(安) ian(烟) uan(弯) üan(冤) 《真永远》
人 辰 en(恩) in(音) un(温) ün(晕) 《凡人歌》
江 阳 ang(昂) iang(央) uang(汪) 《梦里水乡》
中 东 eng(冷) ing(英) weng(翁) ong(轰) iong(拥) 《月亮代表我的心》
在很多流行歌曲中,用了不只一个韵,为了让歌词的音律有更多的变化,往往会用二个以上的韵,但一般不超过三个。比如:《驿动的心》三段分别用了“人辰”、“言前”、“一七”三种韵,由于这三个韵母的发音变化很自然,所以韵虽用的多,依然有很好的乐感。巧妙的换韵,会赋予歌词以多样的色彩和情绪,用得好的话会有很好的艺术效果。过多的换韵会使这首歌没有明显的韵脚,处理不好的话,歌词就会显得很难唱。初学写作的人不要轻易尝试。在歌词转韵中,常常会用“通韵”的手法,即利用韵母中主要元音相近、相似的字,如音和英、安和昂、优和乌、衣和诶等韵,这样会自然很多。一个优秀的词作者会十分重视歌词的押韵,他们会从作品的表现技法、作曲家谱曲、歌手演唱三个角度综合考虑,挑选那些适于传达情感、咬字清晰、发音顺畅的字作韵脚。
只有在偶然的机会下,一些顶尖的词作家才会用自由韵(也即不押韵),初学者千万不要模仿,那只会浪费你的灵感。这样的作品并不多,而且往往是在一些原创的经典作品。自由韵的代表做有张楚的《孤独的人是可耻的》、顺子的《回家》、朱哲琴的《阿姐鼓》等。其实换一个角度去看,这些歌词是用了很自然而又巧妙的转韵,只不过韵脚太多,且转换之间也没有什么规律可言,所以被归入自由韵之列。以上分别从立意、构思、分段、遣词四个方面介绍了流行歌词的写作要点。
但千万别把这些当成条条框框生搬硬套,真正在写作时应灵活处理。这里介绍一种速成的方法,就是模仿他人的作品,进行填词。找一二首旋律非常熟悉的歌曲,不要看原词,纯粹从旋律的角度考虑来填词。这样能很快明白诗歌与歌词的不同,而且也能从中领悟到很多语言无法准确讲述的技巧和要诀。其实拿别人的曲子来填词也是流行乐坛常见的做法,不少港台的流行歌曲都是拿欧美或本的流行歌曲来重新填词的,如《柠檬树》。说不定,你的成名作就是从此诞生的呢!如果填词已能摸到诀窍,就可以开始自己作词了。歌词从内容上分不外乎叙事、抒情、写景、说理、对唱五种。而流行歌曲中最常见的就是“叙事+抒情”,即使是纯叙事的歌曲也需浓厚的感情做基础(如李春波的《小芳》和《一封家书》)。纯抒情的歌也不多,《一千个伤心的理由》勉强算是吧,但还是有一点点情节的影子。写景的流行歌曲好的很少,beyond的《长城》是其中的叫佼佼者。说理的流行歌曲也不多,因为一不小心就成了说教,写得好的当属《凡人歌》,说理歌到此也就见顶了。对唱的形式一般用在重唱中,二个或更多的人像互相对话一样地歌唱,经典之作首推李宗盛的《当爱已成往事》和《
最近比较烦》。
开始学作词时,还是以创作“叙事+抒情”的作品来锻炼自己,等真正有实力和灵感时再创作其他类型的 歌词吧。学习写作的过程总是这样的,先是模仿,然后是写作,最后经历不断地磨练和突破,才能进行原创的殿堂,创作出具有自己风格的作品。
有了一个好的作品之后,还要给它起一个好的名字。好的名字是歌词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能够反映歌词的主题,吸引人的注意和兴趣。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一、用这首歌中最经典的句子,如《有多少爱可以重来》;二、用这首歌最核心的意象,如《棋子》;三、用与这首歌有关的对象,如《阿姐鼓》;四、用能够反映作者创作意图的概念,如《恋曲1990》。
创作的道路是漫长而艰辛的,朋友们,努力吧!要切记,只有深明作曲之道,才能创作出数一数二的歌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